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群眾文化活動組織與開展策略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以來,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升,物質生活漸漸充裕,所以越來越追求新的生活品質,人民所關心的重點也漸漸從物質生活轉向精神享受。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能夠進一步引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以及精神文化生活如何開展成為了當下的一個重要內容。在今天,群眾文化活動已經從政府引導層面滲透到群眾的日常生活中。下一階段的任務就是把群眾文化活動與人民文化素質作更為緊密的聯系。
我國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愿景,從需要溫飽到需要美好生活,轉眼間已經過去了三十年,這三十年間,物質生活的逐漸富裕,給人們以莫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這驅使著人民向更高層次的生活需要涉足。因此,群眾文化需要成為人民向更高層次精神文化需求探尋的道路。群眾文化活動是群眾進行除生活基本需求之外進行的更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活動。是當今群眾最終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所以說,如何讓群眾生活能夠更好地通過群眾文化活動過渡,就需要好的策略和方式來進行。最根本的還是要讓人民群眾自己做主,自己能夠主動去探尋和發展群眾文化,這點是最根本的。要實現這一點,需要很多步驟。
一、群眾文化基本定位
(一)群眾文化定義顧名思義,群眾文化通俗地講就是人民的文化,就是人們在保證其生存需要的基礎上對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探尋所展開的活動。從標準上來講,群眾文化涵蓋群眾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包括正常的群眾文化生活和群眾工作以及事業中涉及的文化方面的內容等,這些方面,都會和群眾文化活動掛鉤。那么在我國,群眾文化該怎么樣定位呢?這就不得不從我國發展的各方面去入手了。眾所周知,文化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有些密不可分的聯系,文化依托社會經濟發展而存在,社會經濟的發展又能夠讓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從我國發展的一些歷程來看,我國社會發展的重心在于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社會為文化打下堅實基礎,文化是緊緊依靠經濟社會發展而存在的。我國文化的發展歷程都是以社會文化和主流文化為主,長久以來忽視了群眾文化,而群眾文化身后所代表的群眾是廣大的。所以說,廣泛開展群眾文化就是在開展群眾活動,群眾文化為會是將來我國文化事業發展的重心。群眾文化活動應該定位在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改善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文化活動進行更有利于讓人民群眾在現階段社會發展下跟上形勢,不落后不掉隊,讓所有人能夠共享社會發展帶來的便利感和幸福感。
(二)群眾文化形式群眾文化是廣大群眾把勞動生產以及社會活動作為基礎,由一代又一代人總結和實踐得出的經驗,群眾文化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表現大致有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經濟社會發展依托群眾文化支持,在改革開放時期,由于當時的社會條件等因素,導致的人民生活水平還很低,群眾文化這時是作為社會發展的強心劑與奮斗力,鼓勵人民勇于開拓,勇于建設屬于自己美好的未來,為當時經濟建設的發展起了極大的鼓舞作用;群眾文化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第二部分在于我國處在社會經濟大力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的群眾文化形式呈現多元化,豐富化,各行各業的群眾文化展現出不同的色彩;第三部分在于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階段,這時期的群眾文化主要是通過團結與自豪來展現,展現國家凝聚力,展現民族自豪感。因此,不同階段的群眾文化反映的內容是不同的,證明群眾的審美和情趣一直在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但是從歷史的進程來看,任何歷史都是由群眾所來參與的,所以說群眾文化是構成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必不可缺的歷史。群眾文化的影響力,會起著承前啟后的基礎作用。
(三)群眾文化的表現群眾文化表現有幾個特點。一是不受地域限制,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從最淺顯的現象來入手,我們經常會看到在一些農村里,村頭都會有一張小石桌,每到上午或者夏天的傍晚時分,就會有勞作歸來的人們或者是老人們聚在那,或是下棋,或是高談闊論,從古時三國演義到現今中東局勢,分析得頭頭是道。而這,也是一種群眾文化,是最基礎,最簡單的群眾文化。它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三五人就可以談開,就可以吸引一堆人參與。可以在各個地方進行展開,沒有成本,沒有強制,這是最簡單的群眾文化活動。特點二就是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構成靈活,群眾文化活動的規模可以三人,也可以多人,組織者可以是社區負責人,可以是無事老人,活動方式可以是正式的座談會,分享會,也可以是自行聚成一堆,分散而坐。群眾文化的表現也反映著中國特色,體現著中國的群眾骨子里最樸實的東西,那就是熱情,還有親近。華夏兒女是一家人,文化的共同認同感,歷史的厚重感把每一個中國人內心深處聯系起來,緊緊團結在一起,共同構成了屬于中國特色的群眾文化。群眾文化不僅僅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傳承,一種責任。
二、群眾文化活動組織構建
(一)整合傳統文化構建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優秀遺產,對于構建群眾文化就可以和傳統文化相結合起來。就比如說,在春節過后,大年初一以后,可以組織新年的文藝匯演,在元宵節可以組織觀賞花燈,這些文化活動正是群眾文化活動。春節聯歡晚會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早已經成為國民過春節必不可少的一大傳統,一家人坐在桌前,包餃子,看春晚,正是群眾文化成功的典型案例。把群眾文化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習俗相結合,能夠讓群眾更好地參與進活動中去,品味活動的深刻內涵。群眾文化活動要做到來源于群眾,更要做到回歸群眾,也就是要接地氣,發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這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層面。舉一個可行性的事例,在社區內部,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大,因此,發展群眾文化活動的目的是拉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目的有了,接下來的操作就是通過舉辦各種類型的小活動,適應不同年齡段的人群,發展群眾文化活動,在過年的時候組織大家拜年,寫春聯,在元宵的時候舉辦社區的燈展,讓人們猜燈謎,等等,運用這些活動,把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系起來,拉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時也達到了群眾文化活動所要達成的目的。
(二)群眾文化活動依托愛國思想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有一個詞語叫做“家國天下”也就是說,先有國才能有家,我們之所以能夠健健康康地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和平世界,完完全全是因為我們背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所以說,群眾文化活動需要依托愛國情懷,也必須讓人們品味愛國情懷。愛國不一定是戰死沙場,在當代,愛國表現在方方面面的小事上。在建國70周年大閱兵時,舉行的群眾大游行,正是一個成功的愛國群眾文化活動。群眾通過自愿報名,參與愛國大游行,品味油然而生的祖國自豪感,通過參與活動的一部分人,來向更多的人傳達信息,共同品味愛國情懷,這就是群眾文化活動的構建與傳遞。
(三)構建良好社會風氣,強調參與度對于群眾文化活動的實施來看,離群眾最息息相關的就是群眾所的各個社區,所以,要深入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就必須從社區文化活動中入手。社區應該是群眾的社區,通過制定制度來讓群眾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培養和選拔一批優秀思想工作者組織和引導社區群眾自愿參與構建社區文化活動中,讓群眾做自己的主人,強調群眾實實在在的參與感。針對老年人,年輕人,學生,三類群體,定期舉行不同針對性地群眾文化活動,把社區文化打造成溫馨文化,從社區文化做起,無數個社區文化,匯聚形成了良好的群眾文化。這一個策略的實施也能夠真正地把群眾文化變成人民群眾自己的文化,讓人民群眾真正做主,一方面這樣做讓人民群眾有了信心,也能夠激發人民群眾創造活力。
三、群眾文化活動開展
(一)依托群眾,惠及群眾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如何做到依托群眾,惠及群眾呢,就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點就是一定要根據每個地方不同的狀況,來發展適合不同地方的不同的群眾文化活動,最重要的核心便是保證人民群眾的參與性。從人民群眾需要著手。但群眾文化活動還有一個層面就是教導人民群眾擯棄不良的習俗和不良文化,對于這一點,就要求群眾文化活動必須站在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考慮問題,讓人民群眾能夠真正從群眾文化活動中得到屬于自己的幸福。第三點就在于要從不斷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中提煉群眾文化活動的精髓,增強文化的實用與樸實,把人民群眾真正需要解決的訴求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二)城鄉結合,共同發展我國幅員遼闊,因此,人口分布層次不齊,在我國,人口分布大概分為兩大特點,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所以說,不同地區群眾文化活動的方式和內容是不同的。對于城市來說,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所具備的條件和各方面都很充足,有城,區,以及社區三級的范圍機構,城市相對來說資源和各方面比較好,群眾文化活動在城市發展情況好就不足為奇了。對于農村來說,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和開展在前文已經提到過,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應該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進而進一步提升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品質。
(三)擴大參與范圍,增加受眾在大范圍內開展群眾文化交流活動,重要的一點就是發展適合人民群眾參與的文化活動。通過宣傳文化活動,提升文化活動影響力。群眾文化活動反映在不同的類別人群中應采取不同方式,對于社區文化活動,就應該采取通俗化,也就是通用的文化活動,校園也是群眾文化活動的一個主陣地,廣泛開展校園文化為基礎的群眾文化活動在長久看來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舉辦校園晚會等活動,加入關于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的節目,從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到群眾文化,進而為其自身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奠定基礎。對于公司來說,同樣需要社會文化活動,公司和企業通過舉辦年會等活動讓員工形成一種向心力。
四、結束語
群眾文化活動在當下看來還有廣泛的發展空間,也需要進一步的改良。發展群眾文化活動能夠讓廣大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自覺擯棄不良習俗和文化的影響,而是能夠在正確的群眾文化活動思想中正確認識到一些問題該怎么做。總之,發揮人民群眾對于群眾文化的主動性是長久以來需要進行的策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
【參考文獻】
[1]林文劍.新時代群眾文化活動策劃與組織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19(16):5-6.
[2]許紅英.大型群眾文化活動策劃與組織策略[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8(34):261.
[3]胡又生.淺談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策略[C]..荊楚學術2018年6月(總第二十期).:海歸智庫(武漢)戰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18:49-51.
[4]史維林.加強群眾文化品牌建設的實踐探討[J].北方音樂,2018,38(24):246-247.
[5]董小喬.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意開展及策劃探討[J].文化產業,2018(24):48-49.
作者:劉雅萍 單位:寧夏固原市彭陽縣白陽鎮科教文衛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