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院校旨在培養應用型人才,貫徹產教融合的理念。在“工匠精神”視域下,以廣西高職院校為重點,探究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發展路徑,有利于推進校企合作的科學化、精細化,為社會儲備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高校文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工匠精神”在當今社會有著深層意義,在人才培養高質量的目標下,高職院校和企業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貫徹產教融合,廣西高職院校通過實踐探索,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結合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互動,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1高職院校人才就業現狀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當今社會需求不斷增加,我國高校招生增長速度保持穩步增長,以廣西為例,高職院校均具有高職單招資格,即高職對口中職自主招生,近年來,通過文化基礎和職業技能相結合的培養,為社會輸送技能型人才。但是,就業競爭壓力依然是應屆畢業學生不得不面臨的嚴峻形勢,究其根源,學生實踐能力相對較差,難以適應當今企業高速的運營模式,難以滿足生產需求。
2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2.1廣西職業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互動的實踐探究
高職院校在實用型人才培養道路上,應該實現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對接,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實現“零距離”就業,通過實地調研,走訪廣西區內幾所高職院校,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校園文化的優勢導向。在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應該充分利用高校資源,實現校園文化硬文化和軟文化的滲透,可以采用“傳幫帶”的方式,傳承工匠精神,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將所學的技能和方法融入實踐,為行業發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另外,也可以通過規范班級管理,實現校園文化的滲透。制定配套的考核機制,如“學分制”,實現學員自律和他律的雙向配合,在班級管理中實行量化考核,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和工作效率,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掌握技能。
(2)企業文化的強力推進。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和企業的融入密不可分,創業與就業并舉模式,重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既能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性,也能發揮其優勢,為充當未來行業的領軍者做準備。近年來,國家和社會以更大力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深入推進“雙創”。“雙創”活動蓬勃發展,為激發創新潛力和市場活力、擴大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為了更好地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發現、培育和選樹創新創業人才,進一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大杯”2019年大學生雙創實戰營銷大賽、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創業活動如火如荼,這也進一步強調了企業和高校合力育人的重要性,實現創業教育、創業研究、創業孵化等的綜合培育。
2.2廣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究
高職教育旨在為社會培育出適應企業生產、管理與服務的應用型人才,在大量的市場需求下,企業急需大量應用型人才。但是,實際調查顯示,廣西區內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脫節,因此從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角度來探索人才培養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豐富和發展完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同時也能夠提高高職院校的競爭優勢。針對目前廣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為校企合作打好基礎。
(1)企業責任感。當今社會,企業的發展不能僅僅致力于追逐經濟效益,更應該發揮自身優勢,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社會責任意識,才能獲得雙贏。以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院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相繼與廣西建工大都租賃有限公司開展現代學徒制合作模式,取得了顯著效果。在合作期間,公司會安排不同崗位的優秀員工擔任企業導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培養,幫助學生在公司更好更快地成長成才。
(2)學生自制力。《職業教育法》及《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等政策法規的頒布,使得廣西一些高職院校放低了招生門檻,甚至免試入學,2018年,廣西實行高職單招、高職對口中職自主招生計劃,中職學生也加入到高職院校的隊伍,這無疑是人才培養中所需要面臨的嚴峻教育問題,人才素質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學生在自制力和職業規劃上,難免會出現盲目現象,企業因生產需要,難免會造成頂崗過程中,忽略學生自我的訴求和興趣特長。這就需要企業和高職院校共同努力,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形成職業認同。
(3)高校示范性。“工匠精神”不僅是中國文化的積淀,也是人才培養的核心。針對當今社會中高職教學存在的缺陷,重視“工匠精神”的培養,是高等職業學院必須認真對待的現實問題。
3結束語
“工匠精神”的文化背景下,廣西高職院校注重產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將理念引導、實踐教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工匠精神”充分貫徹到具體實踐中,落實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實踐活動,在校企合作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嘗試,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為應用型人才的輸出提供堅實后盾。
參考文獻
[1]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4(22).
[2]梁力麗,劉琦,代玉蘭.現代分析工匠精神的融入式培養探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儀器分析教學中的實踐[J].中國培訓,2016(14).
[3]李宏偉,別應龍.工匠精神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培育[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5(08).
[4]李宏昌,王娟,王珂佳.現代學徒制視域下培育品牌技能人才的實踐探索———以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食品生物技術專業(白酒方向)為例[J].武漢商學院學報,2015(03).
作者:楊雪 單位:廣西科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