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培養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前,我國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培養主要有聯合培養、專業共建和短期專項三種培養模式,但總體上數量不足、素養不高,不能適應新時代旅游業發展需要。培養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急需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加大教學改革創新,加速推進培養目標國際化、課程體系國際化、平臺資源國際化、培養方式國際化和師資隊伍國際化。
關鍵詞:應用型;國際化;旅游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是旅游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建設世界旅游強國必須加強國際旅游人才培養。當前,我國國際旅游人才總量不足,特別是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稀缺,不能滿足國際旅游業快速發展需要。分析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的內涵特征,明晰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優化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的培養模式,創新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的培養路徑,構建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培養體系,提高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培養質量,對我國加速發展國際旅游事業、加快建設世界旅游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一、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的內涵與特征
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是適應未來時展需要和行業發展需求的一種新型國際旅游人才。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系統掌握國際旅游知識,能夠勝任國際旅游崗位,在國際旅游產業中進行創造性勞動,從事旅游活動組織、服務與管理的專業人才[1]。從專業知識角度看,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除了要掌握國際旅游知識、通曉國際旅游規則外,還應掌握與國際旅游相關的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文學、藝術學、法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從職業能力角度看,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要具備熟悉國際旅游發展態勢的洞察能力,跨地域、跨文化的溝通協調能力,外語應用能力和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從職業素養角度看,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要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具備適應國際環境變化的身心素質,以及較強的創新精神和較高的職業素養。因此,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要有廣博的國際知識,要熟悉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文化、歷史文化等情況,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文習俗和價值信仰,掌握國際旅游基本規則、行業慣例和法規政策。要有廣闊的國際視野,既講愛國主義,也有國際胸懷,能以更加開放的眼界從事旅游服務與管理工作。要有敏銳的政治覺悟,既能堅定政治立場,維護民族形象、國格魅力和國家尊嚴,又能敏銳洞察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影響,準確把握國際旅游發展動向。要有較強的國際交往能力,能在國際舞臺中靈活應變、應對挑戰,有效協調好各種社會關系,積極推動國際旅游事業發展。
二、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培養模式
(一)聯合培養模式旅游管理類專業聯合培養模式主要有兩種類型:全面移植型和組合合作型[2]。全面移植型即全面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專業課程和人才培養模式,從教學計劃、課程大綱、教輔教材到教學方法等全部采用國外標準。組合合作型比較普遍的是“2+2”“3+1”等形式,學生用2~3年時間在國內高校完成通識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和部分專業課程學習,用1~2年時間在國外合作高校完成專業課程學習。聯合培養模式是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也是目前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
(二)專業共建模式專業共建模式是在聯合培養模式的基礎上,中外雙方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師資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與共建[3]。比如,結合兩校優勢與特色共同開發課程,共建課程體系;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和共同舉辦國際教育交流會、教學研討會等專業活動,共建師資隊伍;通過聯合申報科研課題,共同參與科研和社會服務項目,共建科研團隊等。專業共建模式是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它拓寬了國際旅游人才培養的新途徑,既符合國際標準,又彰顯學校特色,是未來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培養的新趨勢。
(三)短期專項模式短期專項模式是主要圍繞人才培養的某項工作環節或專項任務進行的一種國際合作模式,比如教師的訪學培訓項目、學生的實習項目或交換項目、企業的交流合作項目等。短期合作項目是全面深入國際合作的基礎,在暢通國際交流渠道、學習和借鑒國外大學的教學管理經驗、開拓國際化視野、引進國外優秀教學資源、促進辦學模式與國際接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師資交流培訓項目和各類涉外實習就業項目能夠快速提高旅游院校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水平。依托短期專項項目可以實現以點帶面,開展多元化合作,發展常態化、多元化合作項目。
三、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培養路徑
(一)培養目標國際化首先,培養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要根據院校資源優勢與辦學特色明確人才培養定位,確定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的層次和類型。旅游職業院??梢灾攸c培養業務操作能力突出的服務技能型國際旅游人才和基層管理型國際旅游人才。旅游高等院校應重點培養具有經營管理潛質的中高層管理型國際旅游人才。其次,培養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要根據具體的國際旅游發展業態來制訂明確的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提升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不能只是簡單地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要重視對“專業+語言”的綜合能力培養。最后,要創新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培養理念,要樹立以素質教育和能力提高為目的的培養目標,除了培養學生的生存及就業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能力。
(二)課程體系國際化首先,要完善課程體系,突出能力本位。具體而言,一是課程設置導向能力化,即以職業發展需要設計課程體系;二是課程涉及內容模塊化,即以旅游職業崗位群開發設計專業課程模塊;三是課程開設范圍廣域化,即增加文化素質和職業素質的通識課程學時、學分。其次,要引進優質海外教學資源,建設國際化課程。要加強與國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教學模式,通過共同制訂教學計劃、研討教學內容、引入原版英文教材和優質海外教學資源,開發國際化課程。最后,要強化外語能力訓練,使外語教學貫穿始終,營造外語學習交流氛圍和交流情境,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外語聽、說、讀、寫能力,實現全英文教學或雙語教學。
(三)平臺資源國際化開放辦學、產教融合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新趨勢,培養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要加快構建產學研用合作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指導作用和旅游企業的協同育人功能。目前,我國旅游專業國際實踐教學條件較差,實習實訓與國際旅游企業合作較少,國際實習實訓基地匱乏、實習實訓條件不足已經嚴重制約國際化旅游人才培養。因此,一方面要聘請行業協會、旅游企業、政府旅游機構等行業專業人士,打造國際旅游教育專家庫和智力團,為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培養提供科學指導。另一方面要加強與國外高校、國際企業、政府機構的合作交流,搭建國際化教學平臺,構筑國際化實踐基地,為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撐。利用國際化平臺和基地,全面加強實習實訓,使學生拓寬國際視野,積累國際工作經驗,增強國際就業能力。
(四)培養方式國際化國際旅游人才培養重視實踐和應用,要求學生有大量時間進行實操和社會實踐,而且在教學方式上,多采用情景化的體驗式教學方式和基于問題解決的案例教學方式。因此,我國應用型國際旅游人才培養要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在課堂理論教學中加大案例教學力度,圍繞行業企業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行業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在實踐實驗教學中加大實習實訓力度,圍繞國際旅游事務工作進行實操訓練,培養學生職業品行和職業素質,提升學生職業技能和管理潛質。同時要進一步創新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多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項目式、情景式等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4]。
(五)師資隊伍國際化旅游業的開放性和國際交融性需要一支擁有國際視野的教學團隊[5],但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旅游專業的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較低,國內教師缺乏留學背景或國外訪學經歷,外語能力參差不齊,外籍教師不從事旅游教學,專業課程雙語教學困難。因此,一方面要加大“請進來”力度,大力聘請旅游教育發達國家的優質外教和國內具有相關留學經歷的校外兼職教師,積極邀請海外合作方的教師到中國與國內的專業教師進行課程對接,通過學術講座、示范觀摩課、教學經驗交流等形式幫助國內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走出去”力度,大力支持教師赴國外學習進修,拓寬國際視野,學習先進教學理念,提升國際勝任力,積極鼓勵專業教師通過國際學術研討會、交流會等形式,參與國際化教學內容的培訓學習,學會使用國際先進的慕課平臺和相關專業教學資源庫。
參考文獻:
[1]張睿,張僑,金海龍.國際化旅游人才的內涵及特征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2(3):77-78.
[2]胡善風,程靜靜,沈科.旅游管理類專業“四位一體”國際合作辦學模式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5(4):36-39.
[3]王劍.旅游管理專業國際共建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0(7):40-41.
[4]范士陳,陸佑海.國際水準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初探[J].經濟師,2014(12):231-233.
[5]趙欣.基于世界旅游組織教育質量認證核心理念的學生專業培養[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2):18-19.
作者:毛峰 單位:洛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