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人文素養在空乘專業課中的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民航發展迅速,民航人力市場對于空乘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而需求標準也越來越高,特別注重應聘人員人文素養的水平,而這恰恰是高職空乘專業教育的短板。文章主要針對這一現狀,從專業課師資、專業課程、空乘學生三個方面進行闡釋,提出了人文素養在專業課中的建設建議。
關鍵詞:空乘;人文素養;專業課程;建議
我國目前正處于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轉變的過程中,早在2008年的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中國民航局黨組織就已經提出了全國推進建設民航強國的戰略構想。想要真正實現轉變,作為軟實力的民航從業人員的素養水平就起著重要作用。
一行業、崗位對從業人員人文素養需求
由于社會發展對于民航從業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多,民航類職業教育也煥發出蓬勃生機,民航類職業院校與普通職業院校的民航專業建設如火如荼開展,但專業建設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改善。民航強國不僅是民航企事業單位等進行文化建設,作為直接向民航企事業單位輸送人才的民航院校,更要充分發揮自身研究、建設與引領作用。時隔民航強國戰略提出已經十年光陰,而民航院校或職業高校民航院系的文化建設卻大部分停留在課外活動上,對于學生的內在素養建設少而不精,沒有形成系統性的研究。而從用人單位的感受來看,在進行社會招聘時,參與招聘的本科院校學生較多,通過率較高,通過該渠道進入單位的人員普遍都素養較高,只是缺乏專業性知識需要加強崗前培訓;而通過校招渠道進入單位的人員普遍素養相對較低,優勢在于專業技能提前學習過,上崗的最初階段對工作專業性方面掌握較快。但從空乘人員在航空公司長遠的發展來看,飛行達到一定時間后,技術水平會產生持平現象。擁有較高人文素養的空乘人員在職位晉升、航班活動的策劃和執行上都有更具競爭力;從航空公司的文化建設上看,文化建設與建設設施的主體都是企業員工,而旅客對航空公司的文化印象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空乘人員展現出來的人文素養,企業對人才的需要已經從能勝任空乘工作轉化為對高人文素養的復合型人才的渴求。現在,很多航空公司在打造航班文化時,因為乘務員不具備一定的文化常識而鬧出笑話的新聞屢見不鮮,同時也引來一定的社會負面輿論,導致公司形象受損。所以,職業院校空乘專業的建設中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就變成迫在眉睫的任務。
二空乘專業課中人文素養建設現狀
人文素養版塊在空乘專業課中所占比例較低,甚至沒有,呈現出專業課與人文素養培養完全割裂的狀態。人文素養教育在專業課中出現的形式隨意,無系統無組織架構。空乘專業課教師自身人文素養的缺失,無法實現對學生的人文素養浸染。學校對專業教師的招聘標準大多停留在技術等級的要求層面,對教師的考察往往都只關注教師的技術傳授,而對于教師的人文修養卻少有要求或沒有要求。學生對空乘人員的職業崗位認知停留在表面,認為只要外形條件足夠好,能操作機上設備,能掌握工作流程就可以勝任空乘人員,實則不然。空乘教育屬于職業性教育,學生普遍人文知識基礎薄弱,對事物的認知不夠長遠,所以在人文素養的缺失上比較明顯。在專業課程中進行人文建設,就是遵循“教育目標的職業性原則”。以專業課程帶動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等提升,將專業課提升到素質目標實現的高度。
三關于人文素養版塊在空乘專業課中建設建議
愛因斯坦認為:“用專業知識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了解并產生熱烈的情感,也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惡有鮮明的理解力。”可見人文素養在教育中的重要意義。人文素養在空乘專業課中的建設主要從專業課教師特性、課程本身特性、學生特性三方面入手進行考慮,針對教學實施的主客體及教學環節進行建設。
(一)積極開展校內外活動,促進專業課程師資人文提升
在高校承擔空乘專業課程的教師都具有民航從業經歷,具有空乘崗位經驗,短板在于學歷層次相較于高校其他專業教師較低,人文知識基礎相比較弱,對空乘教學的認識大都停留在技術傳授的層面。所以,對于教師人文基礎的夯實與建設也是勢在必行。首先,從外部加強專業教師與其他人文專業教師們、專家們的聯系,通過舉辦聯合主題活動、人文教學交流等形式實現人文素養的學習。學會利用社會資源進行學習,目前四川省圖書館、成都市圖書館也經常開展免費的人文專家免費講座活動,高校可以依托這樣的城市人文建設資源,合理利用,互利共贏。其次,從外部引進人文行業中具有知名度、有影響力的人物來校開展講座,進行人文版塊的教師培訓。利用學校招生、就業、學術交流資源,實現多高校、多企業、多專業間的資源互通,引人文大家、大咖進校園,為教師們樹立“精神領袖”。再者,在教研室內部打造教師人文提升活動,展開教師群體的人文素養提升計劃,將教學研討與集體的人文提升整合在一起,將教學研究、學術交流活動開到茶藝館、插花室、陶藝館等人文藝術場所,不但完成了教師凝聚力的建設,還實現教師人文素養的浸染,體會到人文素養活動帶來的精神享受與樂趣。最后,開展人文素養分享活動,建立教師人文閱讀分享群等,可以利用當下的互聯網資源建設閱讀分享群,促使教研室內部的自我成長與探討交流。
(二)圍繞專業性課程特點,打造人文素養特色教學
從專業課程的角度上來看,要從如下幾個方面來進行人文版塊的建設:第一,人文版塊的呈現的形式多樣,包括案例呈現、課堂發言呈現、討論呈現、課后作業呈現等多種方式,選擇何種呈現方式要考慮到教學設計。例如在航空服務案例中加入對空乘、空保人員的職業道德等教育,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辯證思考作為旅客角度的素養體現,對學生的素養培養不僅僅是局限于空乘職業,而是擴展到作為一個社會人的素養提升。第二,人文版塊設置在哪個教學環節且時間把控多久要作深入思考,有的人文版塊可作課堂前引效果最佳,有的卻設置在課后作業中最能體現學生的內化吸收效果。第三,空乘專業課程中實踐教學體系是占據主要地位,注意人文素養的實踐體現,在實踐教學體系中建立人文素養的實踐版塊,打造航班文化課程版塊,結合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例如國學航班、漢服航班、詩詞航班等,也可開展比賽,以賽促教,學生在模擬完成正常航班任務的同時又能實現中華經典文化的浸染,讓人文素養直接在實踐教學中變成亮點;第四,在專業課程的動態考核部分加入人文素養的考核版塊,在課程目標建立時,不僅對知識技能目標提出要求,更要對素養目標提出要求。例如在關于航班急救課程里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提出心肺復蘇或包扎的知識與技能的考核要求,對學生提出“人道主義”概念的考核要求,完成以知識、技能、素質三維度的考核,實現學生從“技術人員”向“高素質技術人才”轉變。第五,專業課程資源的選擇與人文素養掛鉤。對人文素養與專業結合的經典案例的搜集整理與深入剖析,空乘專業課程教學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經典案例教學,從案例入手進行剖析教學,建立人文素養與專業內容相結合的案例集,以小見大,由淺入深進行教學。
(三)把握空乘專業學生心理,開拓新型人文素養教學模式
大部分大學生都呈現出這樣的心理特點:他們易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但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人生觀和世界觀沒有完全定型,容易受到外界影響。針對他們的心理特點,可以按照航空公司空乘學員帶飛模式,采取“一師多學生”的模式,實現課后的專業內容指導和人文素養提升的個性化指導。還可結合課程實踐體系中的特色航班文化打造,以“師帶生”模式開展專業課程比拼。綜上所述,人文素養無論是在空乘專業的教育還是就業當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高素養的勞動者,而人類的進步與發展也要高素養的人才去推動。人文素養對日益壯大的航空人力市場影響越來越大,這促使從事職業教育者特別是從事空乘這樣服務型職業教育的教育者們緊跟時代,轉變傳統思路,看清市場需求形勢,用心、用素養、用師者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跟隨。
參考文獻
[1]胥文玲.大學生人文素養提升的有效路徑探析——基于職業核心能力發展的視角[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6(3):98.
[2]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C].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3]張國陽.對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缺乏問題的分析及應對策略.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11,2(9):143.
作者:劉亞 單位: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