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中階段是學生人格和思想品格形成的重要階段,并且對世界、自我以及社會的關注度也獲得了較大提高,對于其人文素養的培養,能夠引導其樹立正確三觀。由于高中歷史具有較強人文性,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學生能夠加強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感悟,并且在品格、知識等方面獲得較大程度提升。對于薄弱學校來講,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更需要加強對素質教育的關注,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進而使整體教學獲得較好效果。
一、挖掘教材人文內涵
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將教材作為依據,為了使學生人文素養得到較好培養,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將教材內容作為根本立足點,對于教材內容進行整合與優化,為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奠定堅實基礎。對于教學來講,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時間作為主線,對學生學習的科學文化知識等方面進行拓展,同時也可以對制度建設等方面進行分析,并且將和歷史人文相關的內容融入其中。在傳統教學當中,教師只是重點關注學生對課堂中講授知識的掌握,著重講解、梳理歷史知識點,忽視了知識點所蘊含的豐富人文內涵。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實現理念上的轉變,加強對教材的整合與優化,進而使歷史知識和內涵能夠更全面的為學生呈現,實現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例如在講授思想流派時,教師可以對不同時期思想流派進行總結,也可以結合同一時期在西方中存在的思想流派進行講授。在講授之后,教師可以結合當前社會中的存在的主流思想與之進行對比,進而使學生的意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學生的愛國理念,使學生逐漸樹立正確思想價值理念。
二、制定合理、科學教學目標
在應試教育影響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忽視情感教育的實施,教師在教學中,多數是講授單純理論知識,將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作為教學中的主要目標,而學生在學習中也往往是運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而這種方式對于生源較差的薄弱學校來講,在教學中更難取得較好學習效果。而在教育改革影響下,教師需要將人文理念作為在教育中的重要指導,制定和培養學生人文理念相符的教育目標,實現教學目標和人文素養之間的相互融合。在目標引導下,教師需要將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作為教學中的重要核心,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運用講述真實案例的方式,或者是構建歷史情境的方式,帶給學生感官上和內心上的刺激,營造良好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情感上受到觸動之后產生共鳴,加強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感悟以及體驗,這樣才能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歷史熏陶,不自覺形成良好人文素養。例如,在學習《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在展示在不同時期使用的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在觀看多媒體的過程中,學生會感受到隨著歷史的推移,我國在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方面發生的變化,進而感受到經濟的不斷發展,并且認識到經濟發展對社會生活、生產等多個方面的影響,在此影響下形成相應的責任意識和社會意識。
三、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人文素養得到有效培養,可以運用實施實踐活動的教學方式,進而在實踐活動向學生逐漸滲透人文知識。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僅僅依靠知識灌輸的形式難以實現,需要教師給予適當引導,如開展相關主題討論活動“反侵略活動中的潮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有哪些歷史人物參與到了反侵略思潮中,并且在反侵略過程中體現了哪些思想內涵。通過討論活動的實施,能夠為學生構建良好學習氛圍,并且使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增強愛國主義情感,進而實現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四、培養學生歷史思維
歷史思維的形成是學習歷史過程中的關鍵,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講,已經具備了一定獨立思考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利用歷史眼光看待問題,進而在思考中形成歷史思維,樹立正確歷史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探究,在探究時可以運用小組方式,而教師需要進行適當點播和引導,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分析、歸納和比較能力。進而實現歷史發展規律的深入探究,促進學生人文素養在此影響下獲得不斷提升,同時思維也得到相應活躍。例如,在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探究經濟建設在不同階段呈現出的特征,進而使學生在探究中感受在不同階段經濟發生的具體變化。通過歷史之手探究方式在教學中的運用,能夠逐漸使學生在歷史知識學習中形成相應歷史思維,同時能有效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取得更明顯效果。
五、注重教學觀念的革新
傳統高中歷史教學理念影響下,多數教師比較注重學生最終取得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其人文素養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及時實現教學理念上的革新。意識到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能夠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能使其獲得更長遠發展。因此在高中歷史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變化,注重對情感、態度的發展,并且將其視為歷史教學當中的核心部分。例如,在學習《馬克思主義革命》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和學生一同分析馬克思主義的特點,使學生積極踴躍發表自身想法和觀點,以此實現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樹立平等民主意識。同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同分析馬克思主義革命在世界范圍內產生的影響,以及對中國發展產生的深刻影響,也可以探索其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產生的積極作用。通過教師在教學中思想理念的轉變,能夠實現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培養,使學生更具人文意識。
六、轉變傳統評價方式
教學改革中指出,教師應該轉變傳統教學中單純注重知識講授的現狀,給予學生的實際學習態度更多關注,進而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獲得相應技能,逐漸形成正確價值觀。而在教學改革影響下,教師應該關注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在重視學生成績的同時,同時注重其潛能發揮,加強對學習過程的關注,并且將其作為教學評價當中的主要內容,不應該單純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多應該注重學生在習得知識之后的實際運用,并且實施多種方式,提高其實踐活動參與度,了解學生實踐活動過程中獲得的感悟和體驗。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更為全面的發展,將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突顯出來。在評價體系中需給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以及最終形成的個人價值觀更多關注,進而使學生獲得身心健康成長,形成人文素養。
結束語
總之,對于薄弱學校來講,在各個方面和其它學校之間都有一定差距,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方式方法的運用,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使其發揮能動意識,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人文素養。高中生人文素養的形成,能夠使其具備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責任感,在了解和感悟歷史的同時,實現綜合素養的不斷發展,進而為今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應有貢獻。
作者:張菲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