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隧道工程施工風險評估及其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隧道工程作為極其復雜且又具有系統性的一項工程,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及諸多安全風險。本文就依據隧道工程施工中的一般風險評估流程,以沈海復線A7項目部賜敢巖隧道工程為例,綜合運用層次分析法及信心指數法,對其在施工期的風險進行評估。
【關鍵詞】隧道工程;施工風險;風險評估
隧道工程就一定程度上較之于其他工程施工來說,極具復雜性、隱蔽性等特點,且投資風險大,不論是在設計、施工還是在決策方面,都會遇到諸多困難。通過風險評估,便可對在任何一個環節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進行分析,把不可預見的風險因素轉變為定量指標,以此來幫助相關部門做出正確決策,減少受到風險因素的影響。
1賜敢巖隧道工程實例
賜敢巖隧道為單向行車單洞雙車道分離式隧道,分離式隧道,凈高5m,凈寬10.25m,行車道寬2×3.75m。出口端左線隧道里程ZK51+824~ZK57+539,長5715m;右線隧道里程YK51+877~K57+546,長5670m。隧道平面線形為;左洞平曲線半徑為:∞/2800∞/1000,縱坡-1.62%,右洞平曲線半徑∞/2800∞/1000,縱坡-1.72%。設計行車時速80km/h;設計建筑限界:凈高5.0m,凈寬10.25m;襯砌結構為“復合式”。
2關于賜敢巖隧道施工風險的評估
2.1風險辨識
也就是對階段所有潛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并將重點放在那些會對目標參數產生較嚴重影響的風險因素上。結合施工工序、所處地形地貌以及工程地質等幾個重要的方面進行綜合考量。
2.2主要風險因素的分析
2.2.1超前地質預報經地表測繪、鉆孔揭露、物探大地電磁(EH4)成果揭露:場區主要發育9條斷層構造帶,隧道軸線相交,(其中進口段5條斷層構造帶)對隧道的圍巖的穩定性有一定的影響。由于我國山區分布較為廣泛,且地質條件復雜多變,在隧道施工過程中,地質災害頻發,也由此,地質超前預報更是隧道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技術。但是,超前地質預報卻也存在著不準確預報的風險。
2.2.2施工工序隧道場址區未見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區、熔巖等其他不良地質作用,隧址區現狀整體較穩定,適宜隧道建設。洞身圍巖級別以Ⅱ~Ⅲ級為主;隧道出口段及斷層構造帶和節理密集帶內圍巖級別為Ⅴ~Ⅳ級。洞口加強段和淺埋偏壓V級圍巖段采用CD法開挖。
2.2.3二次襯砌在隧道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就隧道邊墻與拱部的二次襯砌澆筑來說,應采用移動式液壓模板臺車和泵送混凝土整體澆筑,以保證二次襯砌的密實,每模襯砌混凝土應連續澆筑,一次完成。二次襯砌施作時必須先澆筑仰拱和矮邊墻,然后立模進行拱部混凝土澆筑,矮邊墻與拱墻模筑混凝土間的縱向施工縫宜位于電纜溝蓋板以下。就實際施工方面來看,進行二次襯砌施工的風險主要包括:未能一次性連續完成澆筑;未能在應留注孔漿的拱部進行預留,導致無法在二次襯砌后進行重填注漿;拆模時二次襯砌強度未能與設計強度的100%相符等等。
2.2.4防排水鋪設襯砌背后的塑料防水板前,應在防水板內側(靠近圍巖側)先鋪設300g/m2無紡布,無紡布用暗釘圈固定在噴層上;防水卷材的鋪掛應采用熱風雙焊縫無釘鋪掛工藝,防水卷材搭接長度應不小于10cm并應保證接縫質量,防水板的搭接質量應采用氣壓測試進行抽檢:兩條焊縫間生成2.5巴的氣壓,在15min內,氣壓下降值應小于0.25巴;隧道沉降縫和施工縫設置橡膠止水帶,縱向施工縫采用單液型遇水膨脹密閉膠;所有排水管路交叉部分,原則上均應采用市售成品;而在此施工中,主要存在如下幾點風險:材料以及工法選擇的不當、搭接質量不合格等等。
2.2.5施工對環境的影響通常來說在隧道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會不免涉及到有大量棄渣的外運,這也就會造成如下幾點主要影響:將棄渣運往處置地的過程中,會對城市路面造成污染,同時由于風的作用,揚起干、細顆粒物,還會對城市大氣造成污染。
2.2.6洞內環境對施工級施工者的影響在賜敢巖隧道的施工中,使用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法,加之由于洞內作業環境惡劣,會造成以下幾點影響:①由于鉆孔、爆破等施工產生的粉塵;②內燃機的廢氣及廢煙排放;③有機溶劑產生的有害氣體;由于洞內通風差,易使工作者發生缺氧癥,而由于大量粉塵的產生,會對施工者造成健康風險。
3隧道工程施工風險評估及應用
3.1風險評估方法
最常用的風險評估方法包括層次分析法、檢查表法、流程圖法、故障樹分析法以及模糊綜合評判方法等等。
3.2風險評估
依據本次施工特點,在以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判為依據的基礎上,構建施工風險評估模型,對賜敢巖隧道施工風險因素發生及其對施工的影響,來判定施工風險大小。①在借助層次分析法的基礎上,構建隧道施工風險評估指標體系;②以本次施工特點為基礎,借助專家經驗法的模糊估計方法,就各項風險因素做出風險評估;③通過風險評估矩陣的構建,得出基本風險因素的評價指標,繼而通過加權平均的方法,確定本次工程施工中基本風險因素的風險水平等級;④借助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得到整體風險水平等級。
4隧道工程施工風險控制
4.1超前地質預報
該方法作為基本的地質分析方法,必須加以強化,促進其預報水平的提高;在施工地質災害的超前預報中,長期地質預報作為一項重要組成,應積極發展與應用。
4.2施工工序
注意以下幾點施工工序的風險整治:隧道洞口開挖應遵循“早進洞、晚出洞”的原則,盡量采用零開挖進洞技術,確保洞口邊坡及仰坡的穩定;開挖爆破作業要點;初期支護。
4.3支護施工
隧道初期支護拱墻采用濕噴工藝噴射混凝土;隧道初期支護的仰拱采用模筑混凝土;噴射混凝土的回彈物嚴禁重復利用;新噴射的混凝土應按規定灑水養護。隧道爆破開挖后,應堅持先噴后錨的原則,隧道系統錨桿為有壓注漿中空錨桿,以保證注漿質量,錨桿必須設置墊板,并灌注早強水泥砂漿,錨桿孔內注漿應密實飽滿。
4.4防排水
為了促進圍巖止水性能的提高,將透水系數提升上來,必須要做好下列幾點風險控制措施:①做好整個隧道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其中包括對使用材料的管理、選用技術的管理以及水質管理;②嚴格依據施工目的、實際的地質條件選擇壓注材料。
4.5施工對環境的影響
對施工進度進行詳細、合理、規范的安排,做好對棄渣運輸的環境保護舉措,盡量將由于棄渣運輸而造成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控制到最小;棄渣還應做好臨時的覆蓋保護工作,避免誘發水土流失的問題;依據當前節能、環保的基本觀點,合理處理、管理產生的渣土。4.6洞內環境對施工級施工者的影響對隧道工程施工過程中,在洞內惡劣條件下施工時產生的粉塵濃度進行長期、持續、嚴格的測定,實際掌握粉塵情況,以便于做出相應的應對舉措;同時,嚴格控制好在洞內所有施工人員的工作時間。
5結束語
由于無論是風險評估還是其應用管理都具有動態性,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在實際工程的施工過程中,還應做到隨時更新相關信息,繼而更新評估模型,以此來得到更為準確的風險評估結果。
參考文獻
[1]夏潤禾,邊玉良.山嶺地區鐵路隧道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以貴廣鐵路客運專線金寶頂隧道為例[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2,08(10):64~71.
[2]雷進生,包磊,陳建飛,等.基于模糊概率方法的軟土隧道結構性態風險評估[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2,08(4):847~851.
[3]盧宗兵.隧道地質災害風險評估及超前地質預報方法研究[J].四川建材,2015(5):136~137.
[4]何發亮.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若干問題探討[J].現代隧道技術,2011,48(1):78~81.
作者:鄧鑫 單位: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隧道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