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現狀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多元化、多融合發展,電子商務從無到有,發展迅猛,近幾年隨著國家政策的鼓勵支持與行業細化深化,跨境電子商務更是異軍突起,然而行業其各方面體制并不完善、發展不均衡,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成為制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現狀分析,尤其在高校中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現狀、培養模式,以及出現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成為突破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瓶頸的必由之路。本文旨在通過探究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現狀及問題分析,提出相關建議,為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
1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現狀及問題分析
1.1高校培養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不能完全滿足行業市場需求
在“一帶一路”國家倡議推行的過程中,不僅我國出口貿易總額大大增加,借助“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對外貿易與互聯網相結合又進一步促進了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進程。各地區的政府為擴大經濟總量,鼓勵創新創業,不斷出臺有利于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新政策。2015年國務院在杭州設立首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2016年國務院在天津、上海、重慶、合肥、鄭州、廣州、成都、大連、寧波、青島、深圳、蘇州這12個城市設第二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2018年國務院同意在北京市、呼和浩特市、沈陽市、長春市、哈爾濱市、南京市、南昌市、武漢市、長沙市、南寧市、海口市、貴陽市、昆明市、西安市、蘭州市、廈門市、唐山市、無錫市、威海市、珠海市、東莞市、義烏市22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一些傳統經營模式的企業快速抓住機遇與政策,紛紛走向企業的升級轉型之路,這也為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和動力。大部分企業轉變原來的傳統對外貿易模式,轉型跨境電子商務B2B(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模式,借助“互聯網+”平臺創新進行進出口貿易。近幾年全球經濟一體化持續深化發展,互聯網應用迅速普及,為跨境電子商務帶來了很多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不小的問題挑戰,比如跨境電子商務行業高質量人才的短缺,高校培養的專業人才不能很好地滿足行業市場需求,這對高校對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教育理念與培養機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設置跨境電子商務方向和專業的高校在教授理論知識方面與跨境電子商務實踐應用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高校的畢業生不能直接勝任工作,還需要企業花費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培訓與業務實戰培養,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的用人成本。
1.2跨境電子商務教學體系仍需改進與完善
跨境電子商務最初從十幾年前就存在,但一直沒有廣泛發展,直到2010年才開始這個行業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在2010年前,互聯網還沒有廣泛興起,在很多偏遠國家,網絡購物仍然處于低迷狀態。再者無論是從商品信息的表達與傳遞、國內及跨境物流的貨運以及與客戶的溝通和管理都極其不方便,不僅是中國,很多國家社會公眾對這方面的關注度也不高,大部分企業與個人賣家也沒有太大的行業發展意識,尤其是跨境電子商務零售方面,這嚴重阻礙了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進程。因此在中國高校教育方面也沒有給予很多的重視,幾乎沒有高校開設有關跨境電子商務的專業課程。前期由于深圳、杭州、福建等城市經濟發展較迅速,對外開放理念也較先進,行業發展領先國內其他區域,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教學的高校一般都聚集在此類地區,但大多都是職業教育專業理論方面教學,而其他地區個別職業院校開展此類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大多都是只注重于形式。2010年之后,部分高校在國際貿易專業、電子商務專業以及商務外語專業的教學課程中都融入了跨境電子商務的理論學習,但由于師資有限也僅是開設了有關跨境電子商務方向的一些理論課程,并沒有形成從信息、電商、物流、互聯網、平臺、外貿等整套全面深化的跨境電子商務的教學體系。近幾年教學過程中對跨境電子商務整套教學體系逐漸完善,實踐教學資源配置條件也有所改善與提高,但是跨境電子商務高質量人才的培養仍然存在一定問題。從目前的行業市場來看,部分跨境電子商務畢業生進入行業工作,理論知識來自課堂,實訓技能來自層次不齊的各類教學軟件,而還有一部分從業人員是通過培訓跨境電子商務實踐過程競爭上崗的人員。復合型、全方位、高質量的知識與技能并重型人才正是跨境電子商務行業所急需的,這需要高等院校調整或者增設相關課程以更好地培養專業人才。大部分高等院校教師并不具有豐富的跨境電子商務實踐經驗,相關教材和學術研究也不能形成一整套體系,這都需要逐步進行完善和各方的支持與努力。
2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幾點建議
2.1改革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改革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模式,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入改革:(1)深化校企合作;(2)訂單培養;(3)深度產教融合。跨對外國際貿易、商務英語、跨境物流等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以及在國外從事電子商務的中國人,所以沒有規范的、完整的、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之后高校中陸續出現了跨境電子商務相關的課程、培養方向。因行業發展不完善、師資條件欠缺,基本以理論教學為主。伴隨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高等院校對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不斷地摸索與完善,師資條件的提高、實訓軟件的開發與完善、實踐項目與基地的擴充,跨境電子商務的教學提高與改革也取得了客觀的成果。因行業、企業人才缺口的數量巨大并且時間緊迫,高等院校與行業企業開展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常見的訂單培養也是產教融合的一種形式,但是目前的訂單培養仍然一定程度傾向于書面化、課堂化、形式化,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大學生參與實訓、實戰深度。高等院校與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簽訂訂單式培養專業性人才的協議,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跨境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合作企業也共同參與指導,尤其是在實戰、從業經驗等方面,與高等院校共同出資建造實踐設備、提供跨境產品貨源與供貨渠道,甚至有些合作企業還會為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墊付學習貸款和業務貸款,真正為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提供安心無憂的學習條件,培養他們創新創業的思維,為以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高等院校可以在合作企業開設第二課堂,合理論證學生理論、實訓、實踐課程設置與課時比例,在不影響學生正常上課和合作企業內部職工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真正讓學生走進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切身去開展業務實踐,操作企業的產品信息描述與傳遞、店鋪運營與推廣、客戶關系管理與維護、跨境物流等整體相關業務流程,以對整個跨境電子商務真實的行業氛圍與環境、從業流程與所需技能等進行全方位的了解,能對課堂壓縮得、抽象的理論知識起到很大的配合與補充的作用。真正的、深度的、有效的訂單培養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好本專業、本行業所需求的知識與能力,更能夠在企業環境中磨練大學生的性格與素養,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2.2加強師資力量,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在跨境電子商務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講臺上一味地講授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與案例,學生也只是選擇被動聽講,大部分實訓也僅限于案例分析等環節,課堂教學效果并不能達到最好水平,學生應用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提高。由于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速度和革新速度都比較快,銷售模式、營銷策略與思維模式都與傳統的電子商務行業有著很大的區別,跨境電子商務工作對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比較高,如果繼續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培養出跨境電子商務高質量、全方位人才。因此,高校跨境電子商務的教師轉變教學模式,逐漸開始使用教學軟件輔助課堂教學,很多高校也采用訂單培養,引起入校。近些年高等院校也鼓勵教師到對口企業頂崗實習,全面提升自身的師資力量。在教學中對跨境電子商務教學進行專門的課堂設計,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學生作為課堂主位,學校教師與企業教師進行合理的、有效的、科學的指導,更好地去解決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提升跨境電子商務的課堂教學效果。
2.3構建專業群平臺課程體系,培養復合型人才
面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缺少復合型、實用性人才的現狀,也應對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新形勢、新要求、新目標”對勞動者提出更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高校對人才的培養應該由單一型向復合型、全方位型人才轉變,更大范圍地構建專業群平臺課程體系,整合與跨境和電子商務相關專業的資源。比如,將商務英語專業作為跨境電子商務的主課專業,在學習物流、貿易的同時,將課程資源整合,調整學科結構,將跨境電子商務實用性能力作為核心課程教授,解決目前精通電商的不熟悉英語,精通英語的對電商不甚了解的現狀,通過構建專業群平臺課程體系,將電子商務技能、國際貿易技能、商務英語技能等技能有效融合,擴大學生國際視野,培養學生國際思維,讓跨境電子商務在傳統對外貿易中走的更高、更遠、更快,促進對外貿易的高質量發展。
3結語
綜上所述,跨境電子商務作為國家戰略——“一帶一路”實現的重要載體,正處于發展的最佳時期,但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短缺成為該行業發展的阻礙因素,高等院校對專業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遠遠不能滿足行業市場的需求。高等院校包括職業院校應承擔起培養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重擔,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跨境電子商務企業輸送高高質量的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謝景波.跨境電子商務人才需求與培養探析——以中職外貿專業背景下人才培養為例[J].職業,2015(15).
[2]姜大源.論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應然之策——關于《職業教育法》修訂的跨界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7).
[3]王錦.產業升級背景下跨境電子商務人才核心能力培養策略[J].當代職業教育,2015(9).
[4]呂宏晶.高職電子商務專業跨境電子商務方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電子商務,2015(11).
作者:邢玉光 單位: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