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時代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運動員作為運動隊的主體,其心理健康不容忽視。需要了解當前運動員的心理健康特點和存在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文化教育、素質教育,豐富運動員文化活動,提供相應的機制保障,以此形成合力共同助推運動員的成長發展。
1.1情感特征。年齡普遍偏小,思想單純,求知欲旺盛。希望能用自己所取得的成績得到認同。
1.2心理特征。上進心強,自尊心強。由于運動員職業的特殊性,運動員問鼎冠軍的意識強烈。
1.3個性特征。思想活躍,興趣廣泛,接受新事物快。
2新時代運動員心理特征形成的原因分析
2.1受整體文化水平的影響。運動員培養走的是專業化的發展道路,許多運動員的運動生涯結束之后,由于沒有高層次的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一旦走上社會很難適應角色轉變,在社會就業競爭中也處在劣勢,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2.2受切身利益的影響。運動員對傷病、婚戀、獎金分配、就業安置等與自己切身利益有關的問題非常敏感,影響著運動員的思想穩定,一旦處理不好,會產生一系列思想、心理問題。
3新時代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
3.1注重工作方式的轉變。運動員心理健康教育要跟上時代的發展,首先,教育手段上,要實現由單純的傳統經驗型向注重現代科技型轉變。既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利用現代科技傳媒技術、網絡信息技術,構筑教育工作的新平臺,又要借鑒吸收心理學、教育學、系統學等相關科學知識和人類文明發展的先進成果,不斷提升教育工作手段的科技含量;其次,教育方式上,要實現由單純灌輸型向注重滲透互動型轉變。針對運動員個性化發展要求,教育工作在正面說教灌輸的同時,要十分注重利用滲透式和平等對話互動式的方法。在日常的心理教育活動中,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講道理與辦實事相結合,堅持平等互動滲透教育方法,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3.2豐富教育形式。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在運動隊中持續開展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遵紀守法”“運動員職業道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為主要內容的道德實踐活動,引導運動員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規范自身行為;根據運動員的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文化教育工作,對于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運動員,要集中時間學習文化知識,為以后的發展打好基礎。對處在高等教育階段的運動員,要依托高校,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為運動員退役轉型做好知識儲備,掌握專業特長;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建立圖書閱覽室、音樂室、娛樂室,讓運動員在緊張的訓練之余放松身心,陶冶情操;設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心理醫生,為運動員解決緊張、焦躁的心理問題。
3.3開展運動隊文化建設。精心塑造運動隊精神,通過講隊史、講優秀運動員事跡等形式,增強運動員對運動精神的認同感、榮譽感;努力營造文化氛圍,在訓練場館、食堂、宿舍等場所張貼勵志標語、圖片,有條件的運動隊可以建立隊史陳列室、榮譽室等,使文化熏陶入腦入心。
3.4開展文化講座活動。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優秀運動員、老一輩體育工作者等,開展先進典型、職業道德建設、心理調節等為主要內容的“菜單式”送課宣講、專題講座等服務,注意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運動項目、不同的成績,因人、因時、因事而異,豐富方法和內容,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
3.5加強與運動員交流溝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既要注重用制度、規定、條例等規范運動員的行為,更要與運動員交朋友,經常與運動員談心,及時掌握運動員思想、心理動態;要經常性地走訪、聯系運動員的家人、親友,使運動員可以從父母、家庭和親友那里得到精神支持,確保運動員精神飽滿地投入到訓練、比賽中去;既要堅持引導、鼓舞、鞭策,又要幫助運動員解決好傷病、婚戀、就業和家庭等方面的實際困難,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辦實事、解難題;要經常性聽取、收集和匯報運動員的意見和要求,積極探索和出臺有關政策,研究運動員在工資、獎金、津貼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處理好訓練與節假日探親問題,解決文化教育、退役轉型、醫療保障等問題,維護好運動員權益。
參考文獻
[1]樊榮,王斌,葉綠.教練員支持行為對運動員心理堅韌性的影響:基本心理需要滿足與自尊的鏈式中介作用[J].北京體育大學,2020(1):134~145.
[2]石巖,馬虹.精英運動員心理健康問題審視[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117~130.
[3]張國力.社會變革中的運動員個人發展———關于開展當代中國優秀運動員個體生命歷程研究的思考[J].體育與科學,2009(2):72~74.
作者:宋秋喜 齊華 劉琦 劉耀輝 單位:河北省體育科學研究所 河北省體育局運動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