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思考與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水利工程是關系社會民生的重大工程,其建設對生態環境必定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近年來,我國水利工程的數量在不斷增多,其建設規模和工程復雜程度也不斷增加。為改善水利工程建設造成的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政府部門及相關工作人員應加強對生態環境效應的研究,加強對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的認識和重視,力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民生做出貢獻。
一、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的內涵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對自然環境關注度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了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的概念,其是指水利工程建成后對自然界的生態破壞和對生態修復兩種效應的綜合。生態被破壞是指水利工程直接作用于水生態環境,造成水流紊亂而改變了生態系統的結構層次,從而使得水生態環境的生產能力下降并引起的諸如局部地區氣候惡劣以及濕地面積減少等環境問題。此外,水利工程建成后,流動的水體變成靜止水體后,河道自身凈化能力降低,影響水生態環境。
二、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評價體系
(一)評價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是評價標準正確的環境觀和價值觀取向的具體表現,是對某類現象的價值進行判斷的規章和準則。目前,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評價體系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1.基于傳統的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方法建立的指標體系。此類評價體系采用諸如層次分析法、模糊評價法以及灰色關聯度分析法等傳統方法,將指標體系分為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從而建立起樹狀的結構。2.基于壓力-狀態-響應模式及其改進模式而建立的生態環境效應指標體系。此類模式在選取指標時采用壓力-狀態-響應的思維模式,立足于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關系的研究,從而建立反映自然環境承載能力和極限能力的環境匯報的有效框架,因此,此模式廣泛應用于現代社會環境管理和生態安全評價等領域。此外,國內外很多專家和學者在此模式的基礎上,經改良創新了更多模式,例如狀態-壓力-響應模式,驅動力-壓力-響應模式和壓力-狀態-響應-潛力模式等。我國有學者曾在結合傳統質量評價方法的基礎上,利用此驅動-壓力-狀態-影響-響應模式建立了某地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生態環境效應的評價體系,并取得了成功,因此,完全可以借鑒此模式對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進行研究。3.基于生態足跡法建立的指標體系。此類研究方法屬生態環境效應分析中的新方法,廣泛應用于生態經濟學中。我國不斷有學者利用此模式建模分析了水利工程的生態環境效應以及河流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經反復的研究分析,水利工程的生態環境效應區域響應指標體系如下圖所示。
(二)評價方法
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評價方法有許多,依據其特點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綜合經驗評價法,即結合評價主體、專家經驗等進行綜合評價,此方法應用范圍廣,但精確度不高。二是數值評價法,即利用相關理論和統計學知識進行定量研究。三是決策和智能綜合法,即結合專家的主觀判斷能力并采用分層次的方法分析,此類方法效率高、精確度高,但主觀色彩強烈。
三、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發展趨勢
(一)評價指標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在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評價中,評價體系的完善與否對評價結果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生態環境系統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水利工程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也多種多樣,因此,完善的生態環境評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對影響因素的收集選取以及對其作用效果的疊加計算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評價結果的準確度和科學性,因此,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評價體系在未來應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二)統一評價標準的構建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對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評價體系并不統一,地區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時很難找到參考對象,因此,應著手建立統一的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評價體系。針對不同地區的地理位置特點、地質特點以及不同類型水利工程項目的特點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從而使得未來水利工程在建設時有例可循,使得相關人員對水利工程項目進行生態環境評價時更加科學可靠。
(三)評價方法的改進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利工程項目越來越復雜,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復雜。為彌補單個評價方法的不足,使評價結果更加準確,相應工作人員越來越多地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并借鑒其它學科的評價方法。例如,隨著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計算機網絡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將知識工程、專家系統等新技術應用到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的評估體系中,研究開發出相應的計算機軟件系統,實現對開發水利工程造成的水資源環境影響的模擬,利用專家系統實現對問題的智能評價和分析,從而減少人工參與,增加評價的準確度,降低評價的成本。此外,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等新技術也可應用在水利工程的生態環境效應研究中,以實現對水生態環境系統的實時監控和對地質條件的分析研究,從而提高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四)流域尺度上生態效應的研究
過去,水利工程開發建設中對生態環境效應的評價和研究比較單一,只研究區域內某個水利工程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而忽視了多個工程開發的系統影響,忽視了多個工程梯級開發對整個流域內水生態環境的影響。因此,應加強對水利工程流域尺度上的水生態環境的研究和分析,從系統、科學的角度分析水利工程開發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切實保障區域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應用。
結語
總之,為更好地保護我國水生態環境和發揮水利工程項目對我國經濟建設的推動作用,國家及政府部門應牽頭進一步完善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評價體系,在統一評價標準的基礎上改進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的評價方法,從系統科學的角度對水利工程項目的影響做出切實合理的評價,提高我國水資源生態效益,促進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尚淑麗,顧正華,曹曉萌.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研究綜述[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14(34)
[2]劉磊.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研究綜述[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10)
[3]董向蕓.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研究綜述[J].節能環保,2016(11)
[4]劉瓊君.淺談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研究[J].水電工程,2016(12)
作者:陳亞峰 單位:上海珠宇工程咨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