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旅客餐車食品安全風險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分析沈陽鐵路局普速餐車的食品安全風險所在,針對高風險點探討有效對策,降低或消除風險,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方法統計2013—2015年《旅客餐車食品安全監督檢查表》,按判定結果分析。結果餐車3年總合格率96.7%,合格率逐步提高(χ2=45.99,P﹤0.005),“食品容器工具無明顯區分標志且混放混用”“餐飲具熟容器清洗消毒不達標”“食品無生產時間或保質期”分別占安全風險構成比的33.98%、22.33%、16.5%,究其原因主要是責任心不強、衛生知識薄弱、受現有條件制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不完善。結論通過加強內部自我管理、提高外部監管技術手段等方法,齊抓共治,降低普速餐車食品安全風險。
[關鍵詞]普速列車;餐車;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我國的普速列車是指時速不超過160km的列車,沈陽鐵路局加掛餐車的普速列車運行里程數在700~4500km之間,普速列車一般運行線路長、停靠站點多、客流量大且旅客構成復雜,餐車供餐次數多、供餐多樣化,這就導致在原料采購、地面加工配送、運行途中加工制作、現場銷售等環節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風險點。而餐車作為運行的就餐場所,它的食品安全關乎到乘客及列車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和旅途順利。為了解沈陽鐵路局管內普速餐車食品安全現狀,匯總2013—2015年《旅客餐車食品安全監督檢查表》查出問題情況,分析食品安全風險所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2015年沈陽鐵路衛生監督所監管的普速餐車。該文2013—2015年沈陽鐵路局普速餐車數量,2013年有57對216組、2014年有57.5對306組、2015年有51對291組。收集《旅客餐車食品安全監督檢查表》數據進行資料。
1.2統計方法
將監督檢查表中相關數據錄入Excel表,進行分類統計分析。計數資料年度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監督情況
統計學分析得出三年的餐車衛生監督合格率間不相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56,P﹤0.005),用2分割法兩兩比較后得出2014與2015年餐車衛生監督合格率差無異統計學意義(χ2=0.015,P﹥0.05),2014、2015年餐車衛生監督合格率高于2013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99,P﹤0.005),
2.2食品安全風險點
設施設備的問題最突出,出現的次數在構成比中過半,主要為食品容器、工具無明顯區分標識或混用混放,如原料容器盛放成品、半成品,或用無標識容器盛放食品等,易導致交叉污染;其次是餐飲具衛生,多為餐飲具、容器等洗刷不凈殘留污漬;再次是貯存運輸,主要是未按規定要求貯存食品,未分類分室擺放食品;最后是衛生管理,常見上車食品與餐車進貨清單不符。表3重點項目中問題出現頻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第5項多為散裝食品、盒飯等未按規定標明生產時間、生產廠家等;第4項即餐飲具、茶具、食品容器等未消毒;第3項多為冷凍冷藏設施不能正常使用,無制冷作用;第2項無健康證;第6項多見超保質期食品;第1項主要是超許可范圍經營;第12項偶見。是將檢查項目與重點項目合并,并將兩者相近問題項“六—42和重點項4”合并為餐飲具熟容器清洗消毒不達標,監督項目計59項。問題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四—26,然后依次是合并項“六—42和重點項4”、重點項5。三者之和占構成比的2/3多,而它們在各自的構成比中也是前兩位。由此可見,食品安全的風險主要集中在這3項上,其余有問題項雖占比重不大,但不代表導致的后果不嚴重,食品安全無小事。
3討論
分析出現上述食品安全風險的原因:①責任心不強。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淡漠,對查出的問題不重視,導致同一問題反復出現;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多數健全,但落實不到位。②衛生知識薄弱。這與餐車人員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有關,餐車工作人員的食品安全知識掌握不夠,食品安全知識態度行為有待改善[1]。③受條件制約。餐車空間有限、配餐量大、現有加工環節繁雜,給加工、洗消、配餐等操作及擺放、貯存帶來難度;餐車冷凍冷藏設施性能不穩定,非列車運行期間供電無保障[2];食品用具、容器等標識多為不干膠貼,反復洗刷后易脫落;餐車經營處于列車運行中,受不確定因素影響較多等。④安全監管體系不完善。包括餐飲服務段自身管理體系以及衛生監督體系。即一方面普速餐車長期以來延續著既有管理模式,即餐車主管段自主經營,缺乏專業化、集約化管理,從食品采購、配送、加工、銷售、補料、貯存直至退乘余料處置等全過程缺少時時追蹤的有效管理手段;另一方面,鐵路食品安全技術規范數量偏少,條款較為籠統,與現行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接軌程度不高,已不能適應食品安全監管和食品行業快速發展的現實需要[3],監督手段現代化程度不高,不能對餐車情況即時監控及隨時查詢。
4對策
①強化自律。從管理單位自身抓起,主管領導首先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認真制定、落實食品安全衛生各項規章制度,逐步實現變他人被動管理為自我主動管理[4]。建立激勵與懲戒并行的管理制度,實現自上而下對食品安全負責的自律形態。②加強培訓。重視食品從業人員,尤其是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法律法規、安全知識培訓,提高動手動腦能力,注重思想道德教育,使其自覺樹立食品安全法制、誠信和責任意識。③簡化車上操作。因既有餐車條件所限,應盡量簡化、規范車上食品操作,如加強地面凈菜、半成品的配送;對長途餐車增加上料點的補給、減少車上貯存,防止餐料腐敗變質;建立餐車用餐同即食盒飯配送互補的供餐模式[5];食品容器、用具等區分標識可采用不易脫落標識如鐵牌、用激光筆在不銹鋼容器上標識或在材質、顏色上區分等。④完善監管體系。在自身管理上逐步建立科學、專業化管理體系,任用專業人才管理食品安全;建立電子平臺,對餐車食品的每個環節進行跟蹤掌控。在衛生監管上加快制度化、現代化監督體系建設,及時出臺與國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相配套的適合鐵路食品安全監督的制度規范;充分發揮食品現場快速檢測技術的作用為監督即時提供依據;利用現代科技實現資源共享,隨時查詢單位自管、疾控監測、商家檢驗等相關信息數據。⑤全民共治。充分利用站車場所客流量大、受眾廣泛的優勢,大力宣傳食品安全法規、知識,提高人們食品安全意識和知識水平,主動加入監督隊伍,形成全民共治的局面。
[參考文獻]
[1]查林,孫慧麗,王宏武.旅客列車餐車工作人員食品安全KAP調查分析[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4,8(7):446-447.
[2]周捷.淺談鐵路餐車食品經營的安全管理與發展愿景[J].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2015,5(1):28-30.
[3]李峰光.關于鐵路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成效及任務的探討[J].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2013,3(2):83-88.
[4]趙亮,張冀梅.鐵路餐車衛生狀況分析與監管對策探討[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2,6(7):415-417.
[5]周捷.淺談鐵路站車快餐配送食品的安全管理與發展策略[J].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2014,4(3):1.
作者:劉銳 單位:沈陽鐵路衛生監督所吉林衛生監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