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所得稅的理解與稅收籌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企業繳納稅金是與其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經營目標相背離的,所以減輕稅收負擔、少納稅金、實現稅后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自然選擇。稅收籌劃不僅符合稅法的規定,而且符合稅法的立法意圖,這是稅收籌劃區別于偷稅、避稅的根本點,是納稅主體獲得合法稅收利益的唯一途徑。
[關鍵詞]所得稅;稅收籌劃;會計制度
1所得稅的背景
稅收對于如今的世界而言已經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詞了,對于稅收的概念、含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對其有所了解。至于它為什么能這么深入人心,不得不說這就是因為稅收在生活中出現的頻率太高以至于想不知道都難。而在這么多的稅制中,最為受到重視的就是所得稅。對于我國來說,所得稅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必要環節。近年來我國在稅制改革的過程中對于所得稅的部分進行過多次的調整,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讓所得稅可以更加地貼合當前的經濟狀況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所得稅之所以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不得不提到這一項稅種對于經濟所產生的調節作用。無論是經濟過熱抑或是衰退,我們都可以通過調節所得稅的措施來進行有效平衡。簡單來說,所得稅為目前眾多稅種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它的存在自然有自身的必然性。稅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公眾。稅收從誕生之初就是為了大眾而存在的,因為公眾的很多方面的建立是需要花錢的。稅收從根本定義中理解其實就是拿著納稅人的資金為公眾辦事,為公眾營造他們想要擁有的生活環境。這甚至可以看成是眾籌最初的模式。只不過發起人是政府而已。這樣一來稅收的公平性就非常重要。沒有公平的話,又怎么能說成是為公眾辦事呢。
2企業所得稅的背景與現狀
2.1企業所得稅的背景
在現行稅收制度的中國,所得稅包括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其中企業所得稅是最重要的。在1994的第一次稅制改革中,為了適應當時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需要,可以減少稅收改革的難度,使稅制改革更加順利,同時,為了最大程度上不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為此,中國想出了一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采取“兩步走”的方式。第一步是鞏固所有內資企業所得稅制度,第二步是保留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以及國內企業所得稅,最后在未來某一個適當的時機對于上述兩步的方法進行有效的統一,也就是將內外不同的所得稅稅率合并統一。使用這樣的方法主要是為了配合當時中國內外企業的狀況而特別設置的。隨著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成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交集越來越多,兩步法的稅制漸漸影響了國內外企業的公平競爭,對于我國建立更加先進的稅制也有影響,決定調整當前的稅制,選擇將內外不同的稅收制度進行合并,同時對所得稅稅率進行調整將現有的優惠政策清理完善。
2.2企業所得稅的現狀
通過1994年的稅收改革,我國的企業所得稅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在11%-21%之間,維持了較長一段的時間,平穩且持續地發展著。2008年,中國開始了第二次稅收改革,這一次時機已經成熟了,我國決定首次將內外資企業所得稅進行一次大的合并與統一。這一次改革之后,我國的企業所得稅收入占稅收收入比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較上次來說上升了10%左右。最終達到了20%左右。這樣的比重超越了大部分的發達國家。為了能夠在眾多的國家之中占據更大的優勢,我國降低了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將其降低為25%。上述我國所出臺的一系列的政策促使我國在盡可能長的時間在世界市場之中擁有了一些領先地位。但是隨著大部分的國家都開始調整稅率之后,原來的優勢也消失了。
3稅收籌劃的起源
稅收籌劃,如果用一種簡單明了的語言,那就是“合理避稅”。這一概念最初出現在1935年度稅務大臣溫斯特的案件中。當時案中所涉及的英國上議院議員湯姆林爵士第一次對稅收籌劃做出了定義。任何人都有權安排自己的生意。如果你能在法律的某些安排上少交稅,你就不能強迫他多付錢。對于議員所說的這種理論,在不久經過其他部門的討論得到了法律上的許可。如今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現在的社會經濟狀態較之當初的狀態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現今對于稅收籌劃的定義已經有了較為正規化的定義。即,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對企業、投資、金融活動事先的規劃和安排,盡可能地獲得稅收優惠。
4稅收籌劃的內涵
如今,在中國不同學者對稅收籌劃的內涵有不同的意見。但是總結來說就是一句話,稅收籌劃主要是指納稅主體需要在我國國家法律所允許的基礎上,以企業為背景,對企業組織結構,財務管理等經濟業務或行為進行合理的籌劃。使在企業價值導向的基礎上減輕企業稅負。在稅收籌劃的過程中,甲方是納稅人,乙方為征稅人。作為甲方的納稅人,針對他自己的權利和義務要求,在進行納稅義務的過程不可忽略的是作為企業本身,他最先要保證的是自身企業價值,同時必須要保證自己利潤最大化。在追求這些條件的基礎上,企業依舊需要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對稅收項目進行籌措與規劃,以此達到能夠為企業省下不必要支出的資金的目的。而對于征稅人來說正好相反。他所需要做的就是更好地監督納稅人完成自己的納稅義務。并且要盡可能快地發掘納稅人是否在納稅過程中有舞弊的行為。
5企業所得稅稅收籌劃的意義
5.1納稅人
企業所得稅是企業納稅的主體。對于一個企業最為重要的就是獲得利益維持企業長期的發展。在這一點上,不難考慮企業在稅收征管過程中需要思考很多的因素。在納稅過程中,企業要對納稅項目進行詳細篩選,并認真了解現行稅收政策,通過以上兩個步驟鋪墊,制定出一個納稅的最優政策,以此幫助自身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流出,為企業以后的發展騰出更多的資金,使企業流動資金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應用。
5.2國家稅制及法規
我國現行的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適用于不同類型的企業在中國企業所得稅法和企業所得稅法降低稅率、稅收減免等方面的措施也可以適用于所有的企業。這些方法體現了我國對于企業納稅的政策的完善性。這些政策的頒布促進了不同類型企業之間,在納稅過程中具有公平性,這也促進了我國不同企業的合理化進程發展。從企業納稅人的角度,以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企業的相關部門會時時關注稅收政策的變化,一旦有新的稅收政策出臺,企業勢必會仔細研究政策,為實現企業的發展而尋求更好的納稅方法。無形之中國家所頒布的法律法規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成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地指南針。
6企業所得稅稅收籌劃方法
6.1稅收優惠方面
6.1.1研究開發費用。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需要不斷擴大市場,需要開發自己的新產品,以增加市場份額。在研發新產品的過程中是需要進行投入的,這一部分資金投入是非常巨大的。企業必須認真思考如何能將這么大的一部分資金減小。對于技術研發過程中,當研究無形資產未完全完成時,無形資產的收益和損失可以在合理的范圍內對于這一筆損益進行合理的抵扣。對于研發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支出可以在費用的基礎上加計50%進行抵扣。6.1.2殘疾人安置工資。為了幫助殘疾人的生活,鼓勵企業吸收殘疾人,中國已經加入了制定稅收制度的過程中對殘疾人相關的項目。有關稅收條例包括企業在安置殘疾人和支付殘疾人工資方面的稅前收入扣除。在已支付薪金的基礎上可以加計100%進行扣除。上述政策無疑是為了減少企業繳納的所得稅,增加企業的資金流動。6.1.3加速折舊。在加速折舊的過程中,企業通常采用兩種方法,即縮短固定年限法和加速折舊法??s短年限法要求企業的最低折舊年限是不可以低于法定折舊年限的60%。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企業加快回收成本。在成本回收的同時,卻不同步增加當期的利潤,甚至當期的利潤還是呈現下降的趨勢。在稅率不變的基礎上,企業將有助于以后繳納所得稅。增強了企業的時間成本。但是如果該企業最早享受了一些稅收優惠或者是稅收減免政策,當這些政策結束的時候,企業希望購買一些固定資產,但是又想要減少自己所需要繳納的所得稅的時候,縮短年限法就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了。對于加速折舊法來說,當你使用的時候所要注意的一個重點就是你必須能夠確認未來適用于你的企業的稅率是不會發生上漲的。
6.2稅收扣除方面
6.2.1業務招待費。在我國稅收制度中,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有關企業日常各種招待業務的費用,在有關納稅年度發生的,由企業承擔,允許企業按照該企業當年發生的業務招待費支出的60%的部分進行限定數額的扣除,并且對于上述可以扣除的金額是有所限制的,這種限制規定可以扣除的部分的數額不得超過企業在納稅年度中的全部營業收入的0.5%。企業的營業收入分為若干部分。這些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營業收入”和會計中未確認的收入,但在稅法中被視為“銷售收入”。然而,即使稅法中確認的銷售收入仍不包括營業外收入。6.2.2廣告費、業務宣傳費。對于企業為了商品而進行廣告宣傳和推廣所付出的一些費用,我國的稅制法規規定該企業只能將納稅年度營業收入的15%的部分作為限定數額允許進行扣除。對于超過了限定數額的那部分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稅制法規中也有規定,規定了其中的一部分可以在以后的年度予以抵扣。但是,面對非廣告類型的一些針對市場或是客戶的贊助類型的支出,在企業所得稅的計算過程中是不能夠抵扣的。6.2.3公益性捐贈。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有時候會對于社會進行一些回報,這是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的一種最好的方法。如何實踐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呢,那就是公益性捐贈。對于這一方面的支出,在稅制法規中規定只允許企業抵扣一部分的限額,對于這一部分的限額要求按照該企業“利潤總額”的12%予以抵扣。對于超過上述部分的金額是不可以進行抵扣的。企業在進行公益性的捐贈時可以通過縣級以上的政府部門來進行相關的捐贈事宜,或者是通過一些公益性的團體,例如紅十字會等來進行。但是,如果你希望可以在公益性捐贈的過程中抵扣一部分的所得稅,這個想法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參考文獻]
[1]趙娜.企業所得稅會計相關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6.
[2]同玉潔.M節電設備有限公司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6.
[3]羅昌財,宋生瑛.論企業所得稅與個人所得稅的協同[J].稅務研究,2016(08).
作者:朱丹妮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