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稅收政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網絡信息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的普及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對社會經濟結構和人們的生活工作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數量的增長,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活力的提升,發展電子商務也是推動中小企業業務轉型升級及激發發展活力的重要渠道,但是在現有的稅收框架中針對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的稅收優惠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經營的壓力,阻礙了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文章結合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的發展現狀,分析了現行稅收政策和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針對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稅收政策改進的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中小型企業;稅收政策
引言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并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電商法的出臺顯示了國家對于電子商務行業的重視,與此同時,相關法規的完善也將推動中小電子商務企業競爭市場的規范化和可持續性發展。中小企業是中國市場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中小企業發展有利于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互聯網用戶呈井噴式增長的當下,網絡交易的成交量和成交數額不斷增長,發展電子商務成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和業務拓展的重要模式,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的發展。從長遠角度來看,促進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發展對于稅源和稅收征管也有著積極作用,在此背景下探討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稅收政策的相關問題也有著積極意義。
1中小電子商務企業發展現狀
近些年來,國內經濟發展步入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深水期,加之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中小企業在融資、技術、成本以及專業人才等方面的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發達地區以出口貿易為主的中小型企業受到較大沖擊,利潤縮水、債務危機以及資金鏈緊繃的問題日漸凸顯,阻礙了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國內中小型企業較多集中在傳統產業鏈行業低端,主要憑借價格、資源以及地域等優勢占據競爭中的有利地位,但伴隨著市場規范性的提高和互聯網發展對時間地域限制的消除,中小型企業競爭優勢逐漸削弱。以某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為例,該企業2019年全年銷售收入為1549萬,凈利潤負350萬,即虧損350萬,需要繳納的稅費合計94萬,其中包括增值稅89萬,企業增值稅實際稅率達到5.77%。企業稅負壓力較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業務拓展,因而必須加快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鼓勵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采用現代化的經營管理和業務模式,激發中小企業的發展活力。截至2018年底,在工商部門登記的中小型企業已經超過3000萬,而有登記的個體工商戶超過7000萬,其中使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中小型企業超過一半以上,C2C、B2B以及B2C等電子商務模式均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活力。截至2019年底,國內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34.81萬億元,2020年在肺炎疫情的沖擊和世界經濟形勢低迷的影響下,國家上半年的電子商務貿易額仍然達到了超過10%的同比增長率,電子商務企業提供了超200萬個就業崗位,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超過1500萬人次。鼓勵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有利于拉動國內消費需求和國外業務的創新升級,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大的交易市場和發展空間。中小型企業使用電子商務模式和網絡交易平臺,有利于加快創新技術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企業的運營管理能力也會隨之提升。與同類型的傳統企業相比,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在租金成本、時間成本、人工成本以及信息成本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發展電子商務成為中小型企業由粗放型生產向集約化管理轉變的主要途徑。化妝品、服裝、母嬰用品以及家居等行業均出現了大量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電子商務也逐漸從線下教育的輔助模式轉變為主流的商業經營模式,推動傳統制造業創新升級,推動現代化農業、服務業和零售業的構建。長三角地區憑借經濟物流優勢,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的數量和質量均呈現突出優勢。
2中小電子商務企業稅收政策存在的問題
電子商務的出現和推廣對于中小型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轉型升級和長遠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但是受服務意識、電子商務應用能力、渠道拓展成本投入以及專業人才等限制,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的發展并不盡如人意,加之稅收政策缺乏針對性和鼓勵扶持不到位,進一步制約了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的發展。
2.1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認定標準和稅收政策缺乏銜接
中國早在2011年就頒布了以不同行業差異為基礎的企業劃型標準,劃分指標明確且涵蓋范圍較廣,但是企業劃型標準與稅收政策之間的適配性和銜接性不高,導致稅收的實際執行缺乏統一的參考坐標系,制約了稅收優惠的落實,地方稅務部門在征收中小企業的稅額時所參考的企業營收標準、從業人員數量、企業經營范圍等指標存在明顯區別。在中國的稅收體系中,中小型企業可以按照企業的員工數量、資產總額等進行年度所得稅繳納。以溫州市為例,2010年度的小型微利企業數量超過14000,戶均營業收入約為27000萬元,這與國內小型企業的營收標準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2.2稅收政策優惠范圍較小
營業稅改增值稅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的稅收進行了優惠,但是國內現行的稅收優惠政策仍然較少,且大多為普惠性稅收政策,缺乏針對中小型企業的稅收優惠,稅收政策扶持力度較小,阻礙了稅收對鼓勵企業發展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的實現。目前,應納所得稅額小于30萬元的微利企業可以減免20%的稅額,但是該類企業本身的利潤空間較小,稅收負擔仍然較大,如果需要進一步認定減免50%的稅額則要將其認定為應納所得稅額低于6萬元的范圍,對于小微企業而言,門檻仍然較高,稅收減免的覆蓋范圍較小。
2.3稅收政策手段單一
稅率優惠和稅額減免是目前最為常用的稅收優惠政策,稅收政策手段的單一性容易導致稅收體系缺乏公平性。在起征點稅收政策之下,稅額繳納按照營收額進行劃分,對剛剛達到繳納標準界線的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而言,其稅負壓力會出現顯著增加,可能導致納稅遵從度下降。盡管近些年國家對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征點進行了大幅度上調,但是規定中指出,該項政策僅適用于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經營,經營規模較小與個體工商戶相當的小微企業不享受該項優惠,削減了小微企業在互聯網交易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2.4電子商務稅收優惠不明確
目前,針對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處于基本空白的局面,然而電子商務企業的經營模式、產品類型、成本計算方式以及利潤率與傳統企業存在顯著差異,這導致很多稅收優惠政策并不適用于電子商務企業。起征點稅收優惠、稅收減免和營業額抵免是中小型企業稅收扶持的主要方式,但是上述政策無法充分發揮對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的激勵作用。國內網絡交易市場規范性的提高和網絡交易平臺的不斷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的前期投入,渠道拓展、廣告費等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但是由于缺乏相關規定,物流成本、廣告費用無法進行稅收抵免或者減免,增加了中小電子商務企業的稅負壓力。以國內目前規模最大的電商服務平臺阿里巴巴為例,企業在天貓商城進行注冊必須作為一般納稅人,按照中小企業的增值稅稅率進行稅額計算,但是一家新注冊的天貓店鋪的銷量與營收規模甚至比不上C店,卻必須按照一般納稅人的原則進行繳稅,X公司5.77%的增值稅率顯著高于個體工商戶或者小規模納稅人3%的稅率,該公司若要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需要支付額外的手續費,且進項可抵扣稅率僅有3%。
3促進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建議
國家和地方要加快不同行業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經營服務管理規范和標準體系的構建,同時以地方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目標為依據,在鼓勵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發展基礎上制定優惠的稅收體系,提高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稅收服務的規范性。
3.1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稅收政策
稅收部門要結合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的經營特點和地區經濟發展狀況、行業分布等制定針對性的稅收政策和統一的稅收標準參考體系。國家對于零售業、批發業、倉儲業、信息傳輸、軟件信息服務以及交通運輸等行業的中小型企業的經營范圍均有相關規定,電子商務企業的經營許可證頒發和工商管理也可以參考實體產業的相關法規,加快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劃型標準的統一和對應行業稅收政策口徑的銜接。稅務部門要按照行業標準和特點界定企業規模,稅收標準不再參考個體工商戶的經濟性質,擴大稅收政策覆蓋范圍,加大對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的支持力度。稅收制度要確保標準性、統一性和穩定性,不管是大型、中型還是小微企業都要在統一稅收制度體系內進行管理稅收服務,確保地方稅收環境的公平性。在制定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稅收政策具體條文時,除了設置定量指標標準,還要參考定性標準。以國家的產業發展目標導向為依據,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根據經營業務范圍、發展趨勢以及與地方經濟模式適應性的差異可以分為淘汰型、鼓勵型和維持型三大類,其中對于鼓勵型企業要采取優惠鼓勵型的稅收政策,對于維持型企業要采取常規的輔助稅收政策,對于淘汰型企業則要采取限制性的稅收政策。在具體的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類型劃分中,各地工商管理和稅務部門具有自主性,例如技術密集型的高薪技術企業、國家鼓勵發展的文化企業以及環保型的可持續發展企業都可以列為鼓勵型企業,這類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要采取公平的稅收政策;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國家產業政策導向,但是在實際運營服務中仍然需要加以改進的企業應列為維持型企業,維持型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對不同的業務板塊要采取差異化稅收政策,以達到鼓勵先進、改善落后的稅收調整目標;仍然采用需淘汰的落后工藝技術、資源配置效率低下不符合國家產業發展導向的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則應列為淘汰型企業,該類企業不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可以采用消費稅等策略抑制企業發展,直到企業退出市場競爭。不同行業的定量指標標準參考要結合省份的經濟特點和產業模式進行具體規定。
3.2擴大稅收優惠范圍
地方稅務部門要對稅收政策體系進行梳理,針對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加大政策扶持和稅收優惠力度。需要注意的是電子商務企業所在的行業、平臺以及經營范圍不同,其前期投入和經營管理的難度都存在顯著差異。依托行業垂直性服務平臺的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需要較大的前期資金投入,且生產服務周期較長,投資回報慢,回報率也比較低,為了鼓勵該類企業的發展必須加強政策扶持。在稅收政策上可以放開該類企業股權投資、網絡融資的渠道限制,確保其資金供給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創業投資抵免政策對于中小企業的創業經營具有積極的鼓勵作用,但目前大多數地區該類政策僅適用于高新技術企業,因而可以擴大其適用范圍,結合地區的產業發展規劃和國家經濟發展總體戰略部署,凡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且屬于國家鼓勵發展的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的投資額均可以進行一定額度的稅收抵免,進而促進行業對社會資金吸引力的提高和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此外,該類企業還可以采取相應的所得稅優惠策略。傳統的實體中小型企業在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價格上升、人民幣升值以及員工社會保險稅費負擔的綜合影響之下,利潤空間一再被壓縮,企業主的經營熱情和企業自身的發展活力顯著下降,不考慮會計計算差異和各地稅收政策差異的影響,如果企業在60萬的營收下按照10%的稅率需要繳納6萬元所得稅,為了降低中小型電子企業的經營負擔,可以在國家企業所屬行業標準劃型基礎上提高應納所得稅額的輔助指標,如果將6萬元的應納所得稅額提高至10萬元,納入稅收減免范圍的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數量將顯著增加。以溫州市為例,提高應納所得稅額標準后稅費減免的中小型電子企業所占比例將由原本的52%提高至68%,超過一萬家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將從此項稅收政策調整中獲利,且地方的稅收財政收入并未顯著降低。
3.3創新稅收優惠政策手段
除了常規的行業稅收政策優惠之外,地方政府還要創新和優化稅收優惠政策手段,提高稅收扶持的力度。地方政府一方面要鼓勵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中的軟件服務業、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創新性服務企業主動利用現有的稅收政策優惠進行減免;另一方面對于物流、文體設計、移動支付以及服務等新型服務領域的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要制定相應稅收優惠政策,通過稅率的核定調整實現稅額降低或者減免的優惠,鼓勵該類企業的發展。此外,地方政府要針對不同的企業經營狀況和行業現狀采取差異化、多樣化的稅收優惠政策手段,發揮稅收政策在市場產業結構調整和鼓勵企業發展方面的作用。以上海市為例,在營業稅改增值稅實行之前,先降低了電子商務密集區域物流、信息技術服務等新型企業的營業稅稅率,并采取差額征稅策略,在營業稅改增值稅實行之后,進一步下調了該類企業的稅率,或者配合其他稅收優惠政策進行扶持。目前,稅收體系中根據企業營收利潤的不同采取起征點政策,可以將其改為免征額政策,擴大稅收政策優惠的收益范圍,除了電子商務個體工商戶之外的其他納稅人也可以享受到稅收政策優惠。目前,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以月營收2萬元為界點,如果將起征額2萬元改為免征額2萬元,盡管在稅收額度上并不會出現顯著改變,但是免征額所覆蓋的范圍更廣,可以使更多小微電子商務企業享受到稅收優惠,降低其稅收負擔。同時,也可以避免臨界點稅收導致出現不公現象,有利于提高企業納稅遵從度。
3.4進一步明確稅收政策,減輕企業負擔
對于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而言,網絡訂單的增值稅是目前關注的熱點也是最具爭議的部分,因此稅務部門要結合電子商務貿易的特點和實物產品類型的差異規范網絡交易中的增值稅問題。在增值稅改革未得到全面落實之前,稅務部門要處理存在爭議的納稅問題,明確稅收政策中模棱兩可或者不規范的條文規定,提高稅收征管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提高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稅額繳納的科學性。首先,稅務部門要加強對電子商務網站的監督和管理。稅務部門要主動與第三方支付平臺、電子商務綜合網站協作,獲取相關的網絡訂單交易額信息。服務的提供商必須定期將網絡交易的訂單和資金額等情況匯報給當地工商管理和稅務部門,凡是從事電子商務服務的人員必須納入工商管理注冊和稅務部門登記管理范疇。其次,稅務部門要明確規定網絡銷售的貨品類型和稅額繳納的額度。稅務部門可以參考實體經營中拍賣、典當等行業的稅收模式對網絡交易的增值稅進行規定和征收。與線下銷售相比,電子商務交易銷售額相較于成本的溢價更低,因而繳納的增值稅稅率也需要進行一定的下調,參考零售業和批發業1.26%增值稅率,線上交易的實物產品零售增值稅可以采取1%的稅率。同時稅務部門要認真核查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線下與線上銷售的產品,不可以使用網絡銷售產品進行稅額的抵扣。最后,在淘寶、京東等第三方網絡購物平臺經營的個人均適用于起征點稅收優惠政策,其稅額由購物平臺統一匯總和代繳。傳統中小型企業拓展電子商務服務所產生的物流費用、營銷費用等可以進行稅收的扣除,鼓勵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
4結束語
在互聯網普及和線上交易數額不斷提高的市場中,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對于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將起到重要的帶動作用,因而必須加快中小型電子商務稅收優惠政策的制定,通過相關規定的細化和調整,擴大稅收優惠的覆蓋范圍,以充分發揮稅收對中小企業發展的鼓勵和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仕豪.電子商務對中小企業國際貿易的影響及解決策略探究[J].營銷界,2020(44):15-16.
[2]蔡昌,馬燕妮,劉萬敏.平臺經濟的稅收治理難點與治理方略[J].財會月刊,2020(21):120-127.
[3]王文佳,祁寧,金曦.互聯網思維主導下電子商務發展融合趨勢探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0(19):83-86.
[4]蘇為華,王玉穎,張崇輝.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沖擊的經濟效應:基于TSO-DSGE模型的研究[J].統計研究,2020(1):17-32.
[5]昝鑫,伍玉君,呂曉雨.“一帶一路”背景下跨境電子商務公司的稅收政策分析:以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例[J].納稅,2019(26):18.
[6]侯姝婧.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8):28-31.
[7]李海燕.中小企業財稅扶持政策落實機制研究:以J省為例[J].當代會計,2020(16):157-158.
作者:蘇培丹 單位:浙江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