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蛇傷防治三級管理體系建設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蛇類資源需求增加以及養蛇業的發展等,蛇傷發生率逐年增高。目前,我國仍沒有形成完善的蛇傷防治管理體系。作為一個系統性的工程,蛇傷防治管理需包含幾個部分:蛇傷質控管理體系、蛇傷救治體系、蛇傷預防體系。本文將從以上幾方面進行展開探討,為推進蛇傷防治管理體系的建設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蛇咬傷;預防和治療;蛇傷管理;體系建設
1蛇傷防治管理體系建設目的
全世界約有蛇類3300種,我國有210多種,其中毒蛇類57種,劇毒蛇類10種。在各種有毒動物導致的人類中毒病例中,蛇類占首要地位。全世界約有1/3人口受到毒蛇咬傷的威脅。泰國、印度等國家的部分地區蛇傷發病率可達3%。中國蛇傷發病率一般為0.3%,個別高發區可達3.3%,每年被毒蛇咬傷的患者多達10萬人以上[1-2]。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蛇制品需求量的升高、養蛇業的發展等,蛇傷發病率逐年增高[3-4]。目前,我國仍沒有形成完善的蛇傷防治體系。因此,全面提高我國蛇傷防治能力,推進基于中國國情和需求的蛇傷防治管理體系建設至關重要[5]。
2蛇傷防治質控管理體系建設
完善的蛇傷防治質控管理體系在蛇傷醫療體系建設中不可或缺[6-7],但實現體系的良好運行,離不開組織機構的統籌規劃,包括制定管理制度、明確分工分責、優化救治流程、強化質量評估、現代醫療信息化建設等[8]。
2.1成立省級質控管理中心
(1)牽頭制定救治方案:2018年12月,中國蛇傷救治專家共識專家組共同制定了《2018年中國蛇傷救治專家共識》,這份適合我國國情的蛇傷救治指導性文件,較好的幫助臨床醫生確立了蛇傷救治的標準治療方案[9]。因此,省級質控管理中心應承擔制定救治方案的重任,使各救治分中心、救治點獲得標準化的救治策略。(2)保障標準救治方案的實施:質控中心應隨時實地考察,了解各分中心的人員培訓、標準救治方案的實施情況。(3)強化質量評估:省級質控管理中心負責對區域質控管理中心提交的匯總審核結果進行督查,并提出改進意見,對現有模式進行優化整改[10]。(4)完善醫療保險系統:增加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尤其是針對高風險地區、高風險從業人群的商業保險,以此緩解蛇傷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壓力,消除后顧之憂[11]。
2.2成立區域質控管理站
對各蛇傷救治分中心及蛇傷救治點進行定期考核,考察醫護人員救治水平、救治流程實施效果、病例整改情況,并提出改進意見。
2.3成立院內蛇傷救治委員會
各分中心及救治點應在院內成立自己的蛇傷救治委員會,負責醫療質量定期考核,提出持續改進意見,制定規劃并提出發展建議;每月對接診患者進行匯總討論,針對中心運轉的每個環節進行討論并加以改進[12]。
2.4加強體系信息化管理
(1)各級部門要重視信息化建設[7,13],包括網絡平臺的防治宣傳、將病人診療信息電子化(填寫病人基本信息以及診療要點,并提交至管控中心)、網絡平臺醫護人員反饋界面管理、網絡平臺患者反饋界面管理[14-15]。(2)相關科研單位及實驗室一同加入信息化管理建設中,將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基礎實驗結果及時信息分享,為制定管理制度、優化救治流程提供參考。
3蛇傷救治體系建設
目前,我國各省市縣已建立多個蛇傷救治中心、蛇傷救治點,但仍然存在覆蓋率不高,運作模式、管理機制、實際效果差別較大等不足,蛇傷救治體系建設仍需要進一步落實[10-16]。
3.1省級救治中心建設
(1)對本省蛇傷特點及流行病學深入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救治方案。(2)定期開展蛇傷學習班,強化專業培訓,并與區域蛇傷救治中心及縣級救治點醫護人員共同學習蛇傷防治前沿指南,分享防治經驗[6]。(3)接受來自各區域救治中心及縣級救治點醫護人員的進修學習工作。
3.2區域救治分中心建設
(1)區域救治分中心為救治中心建設的重要環節,承擔救治中心的橋梁作用[11]。完善區域救治分中心首先要強化自身的建設,定期更新前沿方法、積極開展中心人員專業技能培訓。(2)與救治點建立蛇傷救治醫聯體,實現蛇傷病人的正確分流與流暢轉送,接診來自各救治點的危重患者。(3)定期對各救治點進行工作指導,包括為救治點制定簡化的救治流程圖、強化訓練專業技能、協助開展蛇傷防治宣教工作。(4)接受來自各救治點醫護人員的進修學習工作。
3.3縣級救治點建設
基于目前蛇傷流行病學調查,縣級救治點往往是蛇傷救治的“守門人”,大部分農民群眾被蛇咬傷后,因缺乏蛇傷防治意識,不能及時就醫,容易延誤最佳治療時間。因此,完善縣級救治點建設,保證救治點救治水平,才能更好守住蛇傷救治的黃金時間窗。(1)提高縣級救治點醫護人員醫療水平,根據簡化救治流程圖,做到快速診斷、迅速反應、對癥“下藥”[17]。(2)救治點醫護人員定期前往區域救治分中心進修學習。(3)目前許多縣份仍存在醫療設備落后的情況[16],因此,完善相應的救治設備,并對醫護人員進行強化培訓,才能提高搶救能力。
3.4加強醫院與民間蛇傷救治團體的溝通
我國傳統醫學博大精深,在我國蛇傷高發地區有不少民間蛇傷救治團體,在蛇傷領域積累了豐厚的經驗,部分蛇傷患者被蛇咬傷后可能會第一時間選擇去尋找他們的幫助。因此,加強與民間蛇傷救治團體的溝通與合作極為重要,對于提高蛇傷診治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4蛇傷預防體系建設
近年來,蛇傷事件頻繁發生,被致命性毒蛇咬傷后,守住“黃金救助時間”尤為重要。“第一反應人”及時有效的施救,往往可最大限度降低傷殘率[18-19]。因此,重視“第一反應人”在蛇傷救治時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對“第一反應人”的蛇傷救治知識的科學普及,為后續高質量救治效果提供了保障[20]。
4.1科學普及蛇傷防治相關知識
蛇傷防治工作是一場全民參與、不斷改善、持續發展的活動。通過開展公益醫療技術輸出形式的教育合作項目,使全民增強蛇傷防治意識、提高蛇傷應急救治技能[21]。(1)定期開展講座:由蛇傷救治分中心掛牌醫院推選優秀講師,定期到各個救治點開展講座[6],并在救治點醫生的配合下,將講座深入到校園、鄉村,爭取做到講座普及最大化[22]。(2)志愿者活動:從醫學類高校及醫院選出優秀志愿者,協助開展志愿者活動,分發蛇傷防治專題宣傳冊,通過圖文并茂的宣傳冊加深民眾對蛇傷防治概念的了解。(3)新媒體宣傳:當代社會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在無法集中講座的偏遠地區,新媒體成為向社會群眾宣傳、普及蛇傷防治知識的一種更有效的方式[13],“互聯網+醫療”技術是補短板、提升服務效能的有效解決方案[23]。通過自媒體,開展蛇傷防治網絡小課堂、蛇傷病例推文,利用新媒體方便、快捷、實用的特點,使蛇傷防治更為普及[14,24]。
4.2重視高風險人群的強化宣傳
根據多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目前蛇傷人群占比最高的職業人群為農民和蛇類作業者[3,25],因蛇易出沒在山間、田林,增加了農民受傷機率;隨著科技和醫療水平的發展,目前人們對蛇毒和蛇制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養蛇帶來的利潤使得我國養蛇人員逐年增加,與此同時也增加了養蛇人員被咬傷或被毒液傷害的機率,養蛇戶也成為了蛇傷的高風險人群[26]。為了加速開展蛇傷防治工作的進展,重視高風險人群的強化宣傳也就至關重要。除上述講座、志愿者活動、新媒體宣傳等形式外,還應與蛇作業者建立緊密聯系,深入了解他們的工作,并提出針對性的應對策略,捐贈相應的急救設備,邀請蛇類作業代表前往醫院參觀救治工作,充分學習急救應急措施。
4.3提高基層一線蛇傷防治水平
為守住黃金救助時間,“第一反應人”正確的處理措施成為了第一道防線;為最快得到正規治療,患者往往被送至當地醫院,因此基層一線醫院的防治水平便成了第二道防線。增強基層醫院蛇傷防治意識、完善基層醫院蛇傷防治體系、提高一線醫護人員的防治水平,都為成功守住第二道防線做了保障[17,21,27]。(1)上級醫院協助制定規范的防護、救治流程,并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講解培訓[28-29]。(2)定期選派醫護人員到上級救治中心掛牌醫院進修學習。(3)積極參加蛇傷防治的相關會議,學習前沿理論知識,通過他人大會病例分享獲取更多蛇傷防治經驗。
作者:林起慶 宋麗 王威 李其斌 單位: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