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體育教學融合紅色文化思政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紅色文化和體育活動都是我國教育方針的重中之重,紅色文化是經過歷史淬煉的精神財富。高校體育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的思政元素,不僅能增強大學生的精神文化素質,又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培養高校體育人才,是對紅色文化予以繼承和發揚光大。將紅色文化融合到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當中,逐漸形成和培養學生的誠信精神,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紅色文化的發展對體育產生巨大的影響,通過對紅色體育運動的形式特點以及意義的探析,紅色體育運動應在高校學生當中開展,為教育起到助推作用[1]。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使命需要在實踐中創造文化。它是在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不斷繁榮繁榮的同時,對新時代文化使命的重新詮釋。新時期,我們需要理性認識高校體育的文化使命,這對促進高校體育的創新和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目前高校體育教學中包括了運動技能、體育目標、運動技巧、綜合素質等項目的教學內容,根據教育部頒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要求要不斷提升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立德樹人是檢驗高校體育教學工作成效的基本標準,這就要求體育課程教學不僅是傳授體育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術,也同時承擔著幫助高校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任。思政教育課程是高校學生必修課之一,傳統的思政教育比較枯燥,難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高校體育公共課是學生入學必須選修的科目,思政教育可以與體育課有機地融合,使兩種不同科目形成協同效應,潛移默化地培育學生核心價值觀,激發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
二、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學的實現
當下高校體育教師應與時俱進,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渠道,逐漸養成“全科育人”的教學方針,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目標不僅在于大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精神的培養,對于健康的標準也不能只是身體素質的優劣,高校體育課程教學還需要承擔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培養。有效的體育教學還包含著對學生思想品德和愛國意識的高效培養。高校體育教師應該利用紅色文化對當代大學生思想品德建設方面進行積極、正面的宣傳和指引,倡導思政教育與高校體育教學高度融合,不斷創新融合的方法,利用好紅色文化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作用,充分提高大學體育教育教學的實效性,為立德樹人、培養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2]。高校體育課程是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發展思想品德教育、增強文化科學教育、實現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結合于一體的重要學科,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高校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途徑。高校體育課程要融合思想教育,首先要了解紅色文化的璀璨歷史,從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等指導思想理論出發,對體育運動的聯動性、過程性、發展性、矛盾性進行討論,討論結果指出:在馬克思主義思想意識下,體育運動的基本思想內容有利于高校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體育運動的核心本質,以及內外關系的規律,是推進高校體育運動精神發展的必要手段。
三、轉變體育教師對體育思想政治課的認識
高校體育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當前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形成了強烈的價值沖突,是文化自信在新時代的一種態度。新時代高校體育文化的發展要考慮以“為誰培養人”為使命,以“培養什么樣的人”為價值載體,重新思考高校體育文化育人的內在機理,合理分析高校體育文化內涵“怎樣培養人”的延伸[3]。強調教師言傳身教的積極作用,高校體育教師不僅要普及體育知識,進行簡單的體育鍛煉,還要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完善個人獨立人格的培養。它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思想和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培養當代大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弘揚中華體育精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休息習慣,踐行“鍛煉身體,體育強國”的理念。高校體育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以自身良好的學派作風來帶動新一代大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深入挖掘高校體育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高校體育課程的育人功能,使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走到一起,形成協同效應。通過挖掘武術、體育、舞蹈等項目的德育要素,對高校體育德育要素與通識教育進行整合創新,不僅是傳統體育教育的創新路徑,也是德育方法的創新,提高普通高校體育通識教育教學實效性,為培養合格公民打下基礎[4]。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人們逐漸認識到體育在學生生活發展中的基礎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體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養成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運動技能,以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身體素質完成學業,應對未來進入社會和職場的高強度挑戰[5]。
四、體育教學融合思政教學的培養意見
高校體育文化的內涵是人文熏陶。人文熏陶應以學生為主體,全面了解學生,確立學生在體育中的主導地位,以學生的健康為前提,充分認識學生個性特征的差異。與學生互動的形式,開發了學生對體育的需求,使體育得到全面發展。體育文化就是要堅持學校體育課程的思想政治理念,合理引導學生鍛煉身體,充分發揮體育課程的人文功能和教育使命。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是引導學生改變體育行為的重要因素。高校體育體制文化的高度發展體現了高校體育管理者的觀念價值。體育制度文化建設是一個重要的觀念教育課題。學校發展的實質是鼓勵學生優化自己,形成和提高他人的文化發展。高校體育教育是人的價值教育,體現了社會學習的人文精神,促進了學生誠信和審美價值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體育課程中的整合是大勢所趨。從教學層面看,它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具有潛在的作用。它使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精神,體育夢想達到體育教學水平,并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不同的運動及個人、團體和其他項目,創新和完善與傳統體育相結合的方法應用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體育教師對體育思想政治課的認知和自身的思想政治能力是實現體育思想政治課的關鍵。體育課程融入思想教育的過程中,需要重新審視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立德樹人”的要求下,體育教師與學生深度的交流和溝通是實現體育思政課的重要手段。課外體育活動是課堂體育教學的延伸,是對課內學習技術的檢驗。構建育人育體,健康第一的體育課程考評體系,有助于讓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端正學習態度和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針對體育課程融入思想建設的體系構成要從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入手,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體現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核心價值觀,高等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優秀的人才。因此,高等教育的所有教育活動都要以人才培養為目標,包括課程建設。體育活動是大學教育活動和才能訓練目標的重要部分。因此,體育教育課程和人才培養目標的整合非常重要[6]。高校人才培養與大學體育課程系統的目標建立后,有利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國家培養具有優良道德品質、文化品質、創新、實踐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鈺偉,閆斌.紅色文化視角下的體育運動[J].體育博覽(研究版),2011,000(1):36,38.
[2]黃瀟瀟,蔣科.初探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的結合[J].學園,2019,12(8):46-47.
[3]谷茂恒.新時代高校體育文化的內涵、價值和使命[J].運動精品,2020,39(4):5+7.
[4]李洋花.新時代高校德育與體育通識教育的融合創新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5):19-21.
[5]趙巖.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評《高校體育教學的影響因素分析與改革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21(2):147.
[6]陳旸,高佩佩.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與大學體育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36):16-18.
作者:高磊磊 單位: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