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技術專業教學與考核改革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路由與交換技術》課程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課程的技能考核是本門課程考核體系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技能考核的設計與組織對教學效果有很大影響,因此,對接職業資格認證,有針對性的設計和組織技能考核,搭建考核體系,對提高學生技能水平,確保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技能考核;職業資格認證
一、背景
在ICT發展的過程中,數據通信技術是數據傳輸的重要基礎技術,在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路由與交換技術》是整個數據通信技術的核心課程,不僅需要學生掌握路由與交換的原理,常用的路由與交換協議,并能夠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網絡拓撲的設計以及網絡設備的配置與調試。在教學中,通過大量的實驗,使得學生掌握路由器、交換機的配置,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的技能水平。因此,有效的教學與考核十分重要,是整個教學設計的重點。
二、課程發展過程
我校從2003年開始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招生,《路由與交換技術》課程的開設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課程開設較粗放,實驗環境不足,授課內容按照路由技術、交換技術分開開展;第二階段,逐步依托思科網絡技術學院的CCNA課程進行授課,將CCNA認證作為本門課程的教學重點,并引入思科的PT模擬器以及物理的路由器和交換機進行實驗,利用思科教學平臺作為輔助教學手段,通過E-learning進行在線學習的考核,并引導學生獲取不同等級的職業資格認證;第三階段,近年來,隨著國內信息化的突飛猛進,國內的網絡設備廠商逐步占據了國內的主流市場,Cisco在國內的產品占有率逐步降低,學生在工作后更多的面對國內廠商的設備,特別是華為設備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同時,華為也有一套完整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行業認可度較高,因此,我們引入華為的HCNA的路由與交換認證,將華為的認證內容引入到教學中,教材也選用了華為的HCNA教材,在課程標準中,刪除了思科專有的協議內容,如EIGRP和IGRP。結合華為的HCNA,為了培養學生掌握路由與交換技術以及進行網絡項目的能力,從學生學習和實際工程項目的角度對課程內容進行重組。將課程教學內容設計成三個部分,即二層交換式網絡配置與管理、三層交換式網絡配置與管理、網絡互聯與廣域網架設。從工程設計角度對內容進行整合,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教學模式改革
(一)實驗模擬器與設備相結合
本門課程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實驗操作,通過實驗驗證理論知識,并鍛煉配置與管理的能力。因此,從早期的思科的Packettracer到現在華為的eNSP(EnterpriseNetworkSimulationPlatform),一直都是實訓室電腦上必備的軟件,同時還會結合Wireshark等抓包分析工具來分析協議中數據的交互。教師在完成課程知識的講解和操作演示后,學生需要按照課堂布置的實驗要求,完成技能訓練,通過練習掌握配置命令,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利用實驗室的網絡設備,要求學生分組在真實的路由器和交換機進行網絡配置,鍛煉學習調試設備的能力。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提升學生專業水平。我們進行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通過使用超星學習通平臺,建立課程學習網站,教學過程借助平臺開展,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的優勢,利用平臺進行課程預習、課上教學、課后考核等環節,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較大的提升,同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改善。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考核與認證、競賽結合,以證促學,以賽促教
本門課程在教學設計上緊密結合了華為的職業資格認證,因此結合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的設定,允許學生考取對應的職業資格認證,如HCNA、CCNA,進行學分置換,同時引導更多的學生在進行本門課程的學習中,按照中級的職業認證標準加深學習的難度,通過認證的學習和獲取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結合各級各類技能競賽,如省技能競賽的計算機網絡應用賽項、華為杯網絡技能大賽,將大賽內容引入到教學中,并組織學生參與競賽,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歷年來學生獲得各類競賽獎項十余項,同時,不少學生考取了CCIE、HCIE、HCNP、HCNA等各種認證。
(二)技能考核與理論考核結合
本門課程重視學生的技能,但是同時需要學生對理論知識吃透學懂,因此考核方式的設計尤為重要。為了通過考核引導學生掌握理論熟練技能,在考核方式的設計上,采用了形成性考核的方式,學生的日常考核占總成績的40%,包括考勤、作業的完成情況、教學平臺視頻的觀看等環節。期末考核既有技能考核也有理論考核,要求學生不但能進行設備的配置,還需要掌握理論知識。對于教學中的知識點,在考核形式上均通過這兩種形式結合來完成。
五、結束語
通過對《路由與交換技術》課程教學與考核方式的改革,提升了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的適應企業需求。教學改革是不斷持續和完善的過程,技術發展始終在前進,只有不斷探索和改進,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以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可持續發展的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孟祥成.改革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山東社會科學,2015,(S2):319-320.
[2]郭坤,張婷.試論中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專業技能考核體系的構建[J].科技展望,2016(22):332-333.
[3]邱云芳.《交換路由技術》教學改革初探[J].福建電腦,2016(9).
[4]唐敏,尚勇,林昕.高職院校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探索與構建[J].物聯網技術,2014,4(2):85-87.
[5]王巍.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建設探索[J].內江科技,2016(07):149-150.
作者:趙科 王晶 單位:聊城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