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教育運作范式的變遷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媒體和數據是網絡教育的兩大核心資源,其供給狀況決定了網絡教育的基本運作范式和教學效果。早期由于數據供給的不足,使得網絡教育過分依賴教學者的“教”而忽略的學習者的“學”,從而形成了重“教”大于重“學”的策略性傳播。大數據的出現和應用實現了數據的充分供給,使得網絡教育運作范式向數據溝通教學的變遷,進而帶來了網絡教育范式的全面革新。
[關鍵詞]傳播語境;網絡教育;大數據;策略傳播;數據傳播
一、大眾傳播語境下網絡教育的策略傳播
網絡教育是以網絡傳遞為優勢,以開放性和多媒體化為教學特色,利用通信、音頻、視頻和互聯網等技術組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各界求知的需求。網絡教育的發展與數據技術和媒體緊密相關,其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函授教育,第二個階段是廣播電視教育,第三個階段是以網絡教育為主的現代遠程教育。現代遠程教育階段,數據技術逐漸成為網絡教育領域數據資源供給與配置的根基。本文擬在這個邏輯之下,研究在不同傳播語境中數據技術的變化而帶來的網絡教育教學方式的變化。
(一)網絡教育運作依賴教學者智力資源導致網絡
教育重“教”大于重“學”的策略性傳播大眾傳播語境是媒介主導的信息傳出與接受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下,網絡教育的傳播主體以機構形式存在,教育學習過程是在專業的模式框架中進行的,傳播的信息是線性不可逆轉的。網絡教育信息傳播的對象也即受眾,對于傳播者來說處于混沌和分散的狀態,在整個網絡教育的傳播過程中,所有的教學行為都是非智能化的。在大眾傳播語境下,教學活動是在教育技術支持下完成的一種有別于面授教育的新的教學活動方式。網絡教育缺乏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以及網絡教育中教學雙方的時空分離,網絡教育中教師“教”成分被強化。教更多地體現在教師需要先進的教學理念、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及嫻熟的教學手段,研發出適合網絡教學的課程資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在線教育和有針對性的合理指導、評價。早期的網絡教育教學資源有限,在大眾傳播的語境下,教學者的策略對探究最合適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有關鍵性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策略是不可替代的。但是這種策略的不足之處是,需要教學者使用教學策略來探尋最適合網絡教育發展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甚至別無他途。教學效果的有效與否主要焦點變為提供的豐富而又便于遴選的資源、及時的全程資源選擇指導、學習方法引導和學習過程督導。在整個教學鏈條中,學習者的反饋被忽略。但是現代網絡教育中,一切為了學習者才是網絡教學的根本所在。網絡教育的初衷是擺脫時空上的局限,滿足社會成員個性化學習要求,提供可控的學習機會,實現教育機會均等以及實現優化的教學資源配置和最佳的教學效果。但無論從實際教學情況考察還是邏輯推理上來講,大眾傳播語境中的網絡教育教者與學者很難實現在同一時空上的直接關聯,因此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無法得到有效的滿足。在實際教學中,這個不足導致了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的滿足只能依靠新穎有趣的策略和便于實施的操作來聚焦在學習者的認知、情感和態度環節方面的心里變化來實現。如此,策略在網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核心價值顯得非常突出。
(二)策略傳播管理在網絡教育運作中的弊端
在大眾傳播語境和數據資源有限供給條件下,傳統網絡教學主要通過教學者依靠對網上教學資源庫的策劃來實施。這種傳播范式的不足比較明顯。第一,傳統網絡教學的功能是單一的。作為信息傳播工具,大眾傳播媒介在網絡教學中的角色只是教學雙方獲取信息的一個渠道,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說,其功能是單一的。同時,由于渠道的稀缺性,網絡教育在其中必須依照一定的流程和嚴格的標準來進行。渠道和傳播模式的制約和分散的受眾直接導致了教學者和接受者相互之間不了解、不認識、無溝通,缺乏組織的群體性和組織性。網絡教學的教學效果評判,主要集中在認知、情感、態度環節上學習者的心理變化。但是網絡教育資源的教學者和使用者的教育學的行為不在同一個時空發生,學習者解讀網絡教學內容的場域與教學者最終期望“學好學成”發生的場域是完全分離的,因此教學效果的盲點以及滯后也是必然的。第二,傳統網絡教學中對教學對象的認識是模糊的。即使是在實現學習者的認知、情感和態度效果上,由于傳統的網絡教學難以追蹤到學習者的即時性行為信息,對于教學資源使用者的認識畫像是過去式的、“粗線條”的。教學操作是人工化為主的,即教學雙方從教學內容生產、、流通、接受和反饋都由人來進行,不但缺失了非人工的效率和客觀,也導致了在教學中對目標學習者認識的模糊,使得網絡教學的針對性、精確性都難以保證。這種技術的局限性導致網絡教學對象的模糊性,加速了網絡教育對于精確數據運作必定要伸出橄欖枝。第三,傳統網絡教學中學習者是整體式的存在。由于傳統傳播環境中,媒介只能將學習者作為教學內容的接受者這樣一個整體而存在,而對于其接收后的個體行為、個體反應以及學習需求等的認識就處在比較模糊和缺失的程度。因此,大眾傳播語境下學習者在受眾群中的難以辨識和確認,直接導致了教學內容在傳遞上也難以保證能夠精準到達設定的教學對象。第四,傳統網絡教學中教學者和學習者的存在是相互割裂的。大眾傳播語境下線性的信息傳遞、程序性的傳播,造成了教者和學者之間在教學資源、教學反饋和教學互動等方面的障礙。這一難以逾越的障礙讓個性化的學習模式和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成為空談。信息的線性傳播使得傳播主體很難快速精準地知曉學習者的反饋,嚴格的傳播程序決定了網絡教育的教學雙方必須在機構的指導下開展教學活動,教學活動帶有集體性、集團性意識。線性的信息流和教育傳播的程序性是制約網絡教育縱深發展的瓶頸。大眾媒介的天然缺陷和傳統科學調查技術的局限性,暴露出了單純依賴策略運行的弊端。
二、數據傳播管理:大數據資源充分供給條件下網絡教育范式變遷的契機
數字傳播語境是由數字媒介主導的環境。這一語境下,由于信息傳播主體多重化、信息生產自主化、信息傳遞多向化,從而傳播的功能更加多樣化、操作更加智能化,這些都是對大眾傳傳播語境的改進和超越。
(一)大數據技術使數據資源由有限供給提升到了充分供給
技術是數據庫產生的推手,在這一推動下,有了數據的收集和存儲,有了網絡教育數據庫。在策略傳播語境下,數據資源的供給是有限的,但是在大數據背景下的網絡教學由于數據資源的大體量,使得用戶的畫像更為具體和豐富,這正是教學雙方雙向溝通的依托所在。因此,基于數據庫對數據的收集與存儲,網絡教育有了優化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的可能,教學過程實現了延伸。在現實生活中,大眾傳媒還是人類傳播活動的主要途徑,因此數據庫對網絡教育的教學只能通過傳播策略進行優化和整合,作用相對比較有限。此外,從思維方式和數據的獲取邏輯兩方面來分析,數據庫與大數據還是兩個不同質的概念,數據庫自身有一定的局限性,對于傳播策略的優化作用就更加有限,與全新的網絡教育運作模式有一定的距離。大數據視閾下,內容的生產和傳播不受專業機構限制,逐漸被以下三方共同支配,分別為:出于愛好和興趣分享內容的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戶生產內容)和具有專業資質的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Content,專業生產內容,也稱PPC,Professionally-producedContent)和以生產內容為職業的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Content,職業生產內容)。在網絡教育市場信息中,學習者的形象呈現出龐雜和多樣化的特征,單維數據建構起來的網絡學習畫像相對比較片面,此時必須以全樣本的思維方式積極主動地獲取所需數據。如此,圍繞網絡教育所做的調查才會有豐富有效的數據支撐,由此得出的結論才會在網絡教育中,對學習者的把握做到相對全面,建構的形象相對豐滿,進而使個性化的學習變得而有效和直接。
(二)數字資源的充分供給使得網絡教育從“策略性教學”向“數據教學”轉變
在教育行業中,大數據產品是重要的資源并且有很大的潛在市場。與傳統數據庫不同,來源冗雜多元的大數據是非結構化的呈現,進行數據挖掘所需的數據不僅要隨時在線,還要能根據使用目的進行分析、過濾和應用。大數據通過解放傳統網絡教育的思維方式和創新傳統網絡教育學習形式,為未來的網絡教育提供了重新架構的空間。在數據背景下,分析和過濾數據是研究網絡教育重要的內容,也是解放網絡教育思維方式和創新學習方式的主要手段。通過數據分析,用戶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學習水平的學習習慣和滿足自己學習需求的學習模式。對學習者進行及時、充分和精準地把握,從而滿足學習者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是網絡教育的最終目的。網絡教育的思維脈絡呈現出從單向到雙向最后到多維的發展軌跡。單向數據對于學習者的把握比較片面,雙向數據放寬了數據的獲取渠道,拓寬了數據的來源渠道和范圍,但是在思維方式的限制下,數據的結構性依然比較突出。多維數據下建立學習者數據庫,有助于對學習者進行精細化和精確化的分析,是充分認識學習者的有力工具。個性化網絡教學目標的實現可以看成對策略傳播范式的升級的要求,也是使網絡教學運作制度真正能夠實現與學習者的溝通、實現個性化形成前的鋪墊與嘗試。依托大數據的網絡教育強化了網絡教育的影響力,在本質上來說是對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延伸。這種延伸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網絡教育的經濟規模,降低了教育成本,從宏觀上來說,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起到較大的提升作用。
三、在數字傳播語境中“數據傳播范式”逐漸成形
在數據語境中,傳播形成了網狀溝通的格局,在這個格局之下,信息可以由大眾來生產并彼此分享,這也是網絡教育資源實現了較為充分的配置。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是這些資源得到充分應用的保障。充分挖掘數據資源的價值,需要大數據技術的精進,通過改變數據資源的配置實現改變網絡教育傳播環境最終達到改變傳統網絡教育的目的。在資源革命面前,要抓住這些商機,躲開他們所帶來的顛覆,就必須采用全新的管理方式。
(一)數據逐漸支撐網絡教學運作
蘊含大數據的數據庫支撐著整個網絡教學的運作,通過對網絡教學運作流程和環節的分析為今后的理性化和發展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從而達到實現教學效果的最終目的。這也是一個網絡教育與大數據相互磨合、相互滲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網絡教育可以重新構建新的運作規則,打造新的教育模式。
(二)數據傳播逐漸取代策略傳播
大數據提供了對于網絡教育市場更加豐富和精確的把握、發展趨勢、學習者學習數據等,像脫掉透視裝的模特一樣,清晰透明地呈現在網絡教學面前。隨之,簡單的策略傳播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由龐大的數據支撐的數據傳播。
(三)數據使得網絡教學圖譜逐漸清晰化
大數據使得網絡教學圖譜更加精確和準確。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個學習者全息圖譜,包括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偏好、學習行為等;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個教學者的行為圖譜,包括教學形式是否適宜、教學內容是否精準、教學效果是否達標等等。網絡教育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在割裂的空間各自奔跑的時代已經逐漸成為過去式。
(四)數據使得學習逐漸程序化
網絡教學中的教學平臺、學習平臺和數據管理平臺是網絡教育動態化、精細化運作的基礎,這些平臺在數據的管理和支撐下使得學習逐漸向程序化演變。程序化的學習中,學習者的每一個學習環節和細節都得到高保真的遵守和存儲。由此,學習者對教學信息的接收、接受、反饋、分享以及對教學效果均實現了全程式的把控,從而根據記錄信息自動合成新的更加符合學習者個性化需求的教學內容,進一步提高了網絡教學精準化教學目標的實現。數據支撐的程序化學習將網絡教學運作推向了學習者個性化學習需求的分析到實現個性化教學效果合一的新高度。這些變化是網絡教學在數據傳播語境下呈現出與傳統網絡教學時代完全不同的面目。在新的數據溝通范式之下,大數據技術提供的充分數據供給和數據管理是蘊含在網絡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并實時為網絡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針對性的調整提供支持。
四、數據傳播范式運作下的網絡教學
大數據的應用和數字傳播語境的出現,將網絡教學中處于不同場域中的教學雙方整合到了可以進行即時溝通的空間,教學內容從單一的灌輸豐富為以精準的學習者圖譜,及時的學習互動和實時的優化為核心的教學溝通與服務三合一的整合系統。服務主要以學習者的互動、參與、分享等為主要內容,打通從對學習者個性化學習需求的分析到實現個性化教學效果實現的整合。這是傳統媒介傳播下網絡教學無法實現,也無法消除的教學斷裂的效果。數據管理溝通機制逐漸成型,那么網絡教學的效果究竟如何呢?
(一)數據管理提高了網絡教學的效果
由數據管理平臺等供給的即時充分的多樣化的大數據資源,也豐富了網絡教學的內容和方式,提高了網絡教學的效果。網絡教學經由智能化的大數據服務平臺,實現了程序化與動態優化。數據支撐的網絡教育在教學中每一次對數據的優化都存儲在數據的服務平臺。同時,進入教學過程的教學內容在大數據的實時監測下呈現出學習者學習過程的全景,并可隨時做出修正甚至變換。
(二)數據管理實現了網絡教學的動態和優化
伴隨網絡教學模式的變化和學習者的反饋,網絡教育可以進行動態化的教學,實現了網絡教學效果導向的優化網絡教學模式。而且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由學習者參與,經由算法自動生成新的教學內容。這些檢測和分析到的數據支撐著網絡教學的循環運作,并強化了學習者的學習行為。
(三)數據管理實現了對網絡教學的實時同步檢測
網絡教育的教學涵蓋了互動、參與、分享行為的所有節點,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節點的效果通過量化的數據技術得到了實時同步的呈現。網絡教學全過程的每一個教學環節每一個學習者反饋,在即時性的大數據追蹤技術面前都變得同步可知。網絡教學不是單向的在黑暗中暗送秋波,而變成了陽光下的兩情相悅。大數據背景下數據管理成為網絡教育的新價值和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美)斯蒂芬•赫克,馬特•羅杰斯,保羅•卡羅爾.資源革命:如何抓住一百年來最大的商機[M].粟志敏,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2]孫華.數據教育:大數據時代網絡教育升級的發展理路和理念建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5(4):63.
[3]徐園.數據資產———大數據、信息資產及媒體變革的思考[J].夢工場觀察,2013(6):43.
[4]郝權紅.網絡教育經濟分析研究綜述[J].電化教育研究,2004(9):42-43.
作者:孫華 劉德學 單位:四川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