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循環農業農作物秸稈資源化模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闡釋了秸稈資源化利用對于發展循環農業的意義,介紹了有效利用秸稈的主要途徑以及相關技術的發展狀況,進而探討了如何基于實現閉環能量和物質循環的原則,實現對秸稈資源的循環利用,提升農業產業鏈的資源環境效益。
【關鍵詞】利用模式;閉環循環;秸稈
秸稈是農作物種植的副產品,在傳統的農業生產生活方式下被直接當作燃料、飼料或者返田降解為肥料。但隨著農業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的改變,秸稈的利用率持續下降,農民為了提高生產效率而更多的選擇以就地焚燒、粉碎還田的方式處理秸稈。從生態學視角來看,不僅破壞了農業生態系統中物質與能量轉化的鏈條,影響水土保持和農田的墑情,而且還由于煙塵等污染物的生成,劣化了農村的生活和生產環境。所以,在倡導循環農業和致力于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背景下,有必要探索有效的秸稈資源化利用模式,優化農業產業鏈并且維持農業生態系統的平衡。
1循環農業視角下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意義
1.1循環農業概述
糧食、果蔬等農作物的種植是最基礎的農業生產活動,在投入人力、物力并利用土地等資源從事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得到種子等農產品的同時,也會產生作物的莖葉、藤蔓等經濟價值較低的副產品。而理論上農作物的各個部分都是基于光合作用生產出來的生物資源,在生態學視角上來看都是農業生態系統能量與物質轉化的成果。所以,實現所有產物循環利用,是維持農業經濟的長期發展的基礎。在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下,由于農民大多同時從事農作物種植和禽畜的養殖,在規劃生產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充分挖掘所有資源的利用價值,使得農作物的不同部分都能夠得到有效利用,從作物依托水土資源生長到最終以有機質的形式還田,能夠形成相對完整的資源循環利用鏈條。但在現代農業機械化和工業化的生產模式下,要想貫徹循環農業的理念,必須依據生態學原理輔以技術性手段,探索重構農業生產領域的資源利用模式,優化農業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和物質轉化鏈條,使之形成閉環循環,從而實現資源環境效益的最大化。
1.2秸稈在循環農業視角下的利用
秸稈主要是糧食作物的莖葉,包含了大量源自于土壤的有機物和礦物質,所以,只有基于物理學、生物學或化學原理使之回歸農田,才能夠遵循農業生態系統的物質與能量守恒原則,保障環境安全和實現農業生產資源的循環利用。但在目前的農村生產生活方式下,傳統的基于養殖業將秸稈轉化為肥料的模式已經不具可行性;而直接利用秸稈作為生活燃料只能達到利用其能量的目的,無法讓其中有利于改善土壤結構、增加肥力的部分回歸農田,而且還會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1]。因此,在循環農業視角下,必須創新秸稈的利用模式,才能夠合理開發其利用價值。
2秸稈的資源化利用途徑及相關技術發展狀況
2.1秸稈的資源化利用途徑
將秸稈視為農業生產領域的重要資源并加以利用,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益,而在現代工業生產、種植養殖等技術的支持下,秸稈的利用途徑和方式更加多樣化。首先,可以利用機械化的生產設備將農作物的莖葉、種皮等粉碎覆蓋或翻耕深埋,使其借助物理學和生物化學原理腐熟和融入土壤中,起到改善墑情和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2];其次,可以以秸稈為原材料生產清潔能源或建筑材料、工業產品,例如使用秸稈生產固體、液體或氣體燃料,或者加工成工藝品;再次,將秸稈粉碎或者利用生物技術發酵后,可以作為畜牧養殖業的禽畜飼料,用以替代糧食或牧草,進而以有機肥料的形式還田。此外,在菌類和中草藥等作物的種植行業,成本低廉易得的秸稈是基料的首選,在相關技術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對秸稈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長。
2.2秸稈利用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秸稈利用技術的研究大致有三個方向,其中生物學技術主要研究利用微生物和生物化學技術促進秸稈中的物質和能量轉化,以發酵腐熟等方式生產沼氣、生物肥料,在不增加環境負擔的前提下,使得秸稈中的能量和營養物質能夠得到有效利用;基于物理學原理的秸稈利用技術主要應用于工業生產領域,通常采樣粉碎、壓縮等方式加工秸稈,使其成為建筑工程等領域有利用價值的原材料[3];而化學技術則主要是通過研制催化劑、添加劑,用于促進秸稈的降解,從中分離出有利用價值的物質,例如在利用熱解反應生產燃料的過程可以利用化學原理,讓秸稈在特定條件下反應和生成肥料緩釋控制劑等產品。
3秸稈資源化利用模式的構建
在循環農業視角下實現對秸稈的資源化利用,必須在不增加環境負擔的前提下,以形成物質和能量的閉環循環為原則,在循環利用鏈條的各個環節發揮秸稈的利用價值,達到優化農業產業鏈和踐行循環農業發展理念的目的。
3.1圍繞養殖業發展的利用模式
盡管目前絕大多數農戶不再同時從事種植和養殖業,但將秸稈作為禽畜飼料依然是實現且循環利用的最佳模式,既可以延長農業產業鏈并優化物質和能量轉化,又能夠讓秸稈以有機質的形式還田。首先,應對秸稈進行規模化的回收和加工,利用機械粉碎、壓縮、生物發酵等技術將其加工成多種飼料產品,通過市場流通供應給各個地區的養殖戶。一方面提高種植戶的收益,另一方面則有利于降低養殖業的飼料成本,并且減少因大規模養殖而帶來的糧食消耗、草場退化等問題[4]。經過這一環節,可以成功的將秸稈轉化為禽畜產品和肥料,前者可以直接供應市場,而后者既可以直接作為肥料還田,也可以作為沼氣生產原料進一步的轉化和分級利用。除了為農戶提供清潔燃料,還可以利用沼氣池反應的殘留物作為蚯蚓的養殖基質,生產供禽畜食用的蛋白質,而禽畜糞便和沼氣池的廢液則可以作為種植業的肥料。從而在實現秸稈中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之后使之順利還田,繼續以有機質和礦物質的形式進入下一個農作物種植循環。
3.2利用熱解技術實現秸稈的資源化利用
利用熱解技術可以將秸稈轉化為多種在工農業生產領域有利用價值的物質,通過多種渠道實現對秸稈中的能量和物質的循環利用。首先,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促使秸稈發生熱解反應,可以生成氣態、液體燃料或者固態生物質碳產品,可直接作為生產和生活所需的燃料[5];其次,在秸稈熱解轉化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添加化學制劑提煉有價值的工業原料,用于生產生物農藥或者農作物的栽培基質。從而在將相關產品應用于農業生產領域時,起到提升土壤肥力和農產品產量的作用,完成對秸稈的資源化利用。
3.3秸稈的基料化循環利用
以秸稈作為菌類、中藥等經濟作物的栽培基料,同樣可以實現對秸稈中的物質與能量的循環利用。首先,食用菌和中藥等經濟作物可以吸收和轉化秸稈中的營養物質,在使之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時,拓展了農業產業鏈,并且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其次,廢棄的菌類和農作物栽培基料還可以用于生產沼氣,從而進一步完成能量轉化并提供燃料、養殖基質,最終以有機質的形式還田,起到改善土壤結構的作用,從而實現對秸稈資源的閉環循環利用。
3.4運用生物技術實現秸稈的資源化利用
運用生物技術可以以最直接的方式實現秸稈資源的循環利用,而生物反應堆是最簡單的模式,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和催化劑讓秸稈腐熟和分解為有機質,從而讓秸稈直接還田和進入下一個農作物種植循環。但由于微生物的活性和生化反應速度受到溫度等環境條件的影響比較明顯,所以這一技術目前受到不同地域氣象、環境條件的制約而無法大范圍推廣。
4結束語
秸稈是農業生態系統的產物,只有根據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特點實現對秸稈的循環利用,才能夠遵循能量與物質守恒原理,保障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圍繞養殖業、生態燃料生產和經濟作物的栽培利用秸稈,能夠讓秸稈資源實現閉環循環,有助于優化農業產業鏈并踐行循環農業的發展理念。
參考文獻:
[1]曹旭華.基于循環農業的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模式研究[J].農技服務,2016,033(016):150.
[2]周凌硯,楊哲.循環農業視角下臨滄市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模式探究[J].南方農業,2019(21).
[3]臧崢崢.循環經濟視角下的農作物秸稈利用資源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000(007):56,71.
[4]宋林平.我國機械化秸稈壓塊飼料技術發展前景與對策(綜述)[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3,(04):72-74+78.
作者:舒蟒 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楊巷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