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藝術在形象設計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社會經濟與科技的飛速進步的背景下,城市的發展和宣傳的途徑也越來越多樣化,需要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的技術手段,積極構建正面且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形象,以提升城市影響力、知名度,刺激旅游經濟。新媒體技術帶給城市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一些圖文攻略、宣傳視頻等正在不斷走入民眾的視野。文章基于城市形象設計的概念和新媒體藝術的基本特征,探討在城市形象的設計當中靈活應用新媒體技術的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城市形象;應用研究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不少城市在發展規劃當中將網絡新媒體渠道納入了宣傳工作當中,這也是構建城市形象的必然途徑。在城市的發展進程當中,其形象的影響力和吸引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經濟、科技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發展水平。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重視對網絡輿論的引導,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動態化和互動性的手段來提升其宣傳的效率。在城市形象的規劃設計中,必須考慮新媒體技術的匹配性,選擇合適的主題活動來豐富宣傳內容。
一、城市形象設計概述
城市形象的建立是目前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賦予城市更加個性化的特色,使更多人能夠通過城市形象進一步了解城市,也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認同感。城市形象的建立可以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形式,即城市主動開展的宣傳活動和其他報道和評價等形成的印象。在形象的建立過程中,要積極發揮主動性的優勢,多做正面的宣傳來吸引關注度,并以積極的城市形象帶動旅游經濟等多方面的共同發展,形成一個完整的城市進步閉環[1]。城市形象對于提高當前我國的國際影響力也有很大益處,特別是北上廣等一些大城市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家,其宣傳不僅要有經濟性,還需要有歷史性、文化性等,全方位地展示大國之姿。
二、新媒體藝術的基本特征
(一)動態化的特征
新媒體信息傳播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更迭的過程,絕不會局限于當前已有的信息內容,而是根據不斷發生的時事熱點尋找觀眾的興趣點,真正實現了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來促進新媒體的進步。動態媒體的發展進程當中融入更多的內容和元素,信息的廣泛性有了明顯提升。不同的信息傳播終端也進一步刺激了新媒體的動態化程度,通過計算機、手機、電視等設備都可以使用新媒體,甚至還可以利用這些數字化的方式進行一系列視覺還原,使新媒體渠道能夠傳遞的信息形式更加多樣化,不再受到現實環境的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這種動態化的信息傳播方式能夠有效賦予信息生命力,在進行數據收集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其變化來進行有效的市場預測,進一步完善新媒體的發展。
(二)交互式的特征
與傳統的圖文形式相比,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十分突出,其互動性能夠賦予其在宣傳過程中完全不一樣的感官體驗,這也是新媒體在近年來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媒體通過第一視角視頻或VR投影的方式,能夠賦予觀看者更多的自主性和真實性,不再僅僅是在視覺的維度上進行刺激,還融入了聽覺、觸覺等,使這種傳播渠道形成了一種更加主觀且獨特的方式。在一些交互式的新媒體傳播過程當中,還可以根據用戶的偏好和選擇為其推薦更感興趣的內容,一步步擴大觀眾的喜好范圍,并逐步探索更多的推送可能性。每一個交互的結果都有可能會引發觀眾更多的興趣,也為進一步的新媒體宣傳和藝術創作提供了內容上的參考,構成了一個能夠不斷進行自我優化的生態閉環。
三、當前城市形象宣傳中存在的誤區
當前許多城市的形象設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展示出形象背后蘊含的深刻內涵和文化價值,在個性化上的展示也有明顯不足。如廣州被稱為“羊城”“花城”,雖然也是符合當時的背景,但是這些形象并不能很好地突出廣州地區經濟發達、地理優越和歷史文化的特征,甚至很可能會給消費者留下一些刻板的印象。在進行城市形象的建立之前,必須要能夠找準市場給出精準的定位,并尋找一個獨特的切入點,使現代化與歷史感融合在一起,探索新的城市形象。個性化的形象能夠更加快速地吸引人們的眼球,也是與其他城市形成差異的重要方式,要靈活利用新媒體,設計一些具有廣泛傳播力、能夠突出城市風格特色的形象,使城市的形象更加飽滿且豐富。
四、新媒體藝術對城市形象構建的作用
(一)構建城市文化
在刻畫城市形象的過程當中,必須要賦予城市一定的內涵價值,利用內涵來吸引更多的受眾。我國的國土面積遼闊,但是每個地區的民俗民風和歷史文化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建立形象的過程中就應當積極尋找能夠形成差別的特色并進行深度挖掘。一些經濟水平較為一般的地區還可以通過逆向思維的方式來勾畫城市形象,使純天然的景色、原生態的環境,與現代化的城市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更好地刺激當地的旅游經濟發展。一些城市不能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去尋找一些新的形象設計要點,反而在一些具有爭議性的問題上做文章,其實也并不能很好地吸引更多的受眾。如南陽、襄陽等地對于諸葛亮的宣傳,很容易引發網友的討論,但是這些實際的爭議并不能幫助城市構建形象,反而容易造成形象和定位模糊的問題。
(二)制作形象宣傳
宣傳片是目前較為常見的一種宣傳手段,在新媒體技術的加持之下,能夠迅速引起廣泛的討論和傳播。每個城市都在拍攝和推出宣傳片,但只有充分展現城市的內涵、價值和人文景色,才能更好地實現城市形象的有效刻畫。在宣傳片的鏡頭語言中,可以融合航拍、搖拍、推進、旋轉、長鏡頭等多種方式;在拍攝內容上,可以聚焦城市小人物,也可以展現秀麗美景;在風格特征上,可以是電影、自白、漫畫等[2]。形式多樣和風格突出的宣傳片能夠更好地引起網絡討論,對于提升城市知名度、建立城市新形象等都具有積極意義。在新媒體的藝術理念之下,宣傳片的傳播越具有創意性,越能夠吸引更多的受眾,這也提醒了許多城市在拍攝宣傳片時,要切合實際并深入群眾,以生動的故事和精美的畫面來展示城市最真實的一面。
(三)對象分層宣傳
對于受眾的精確分析是提升新媒體技術傳播效率和加速裂變的重要前提,在進行城市的形象設計時也必須要參考分析結果進行對象分層。一般來說,年輕人更習慣觀看潮流、科技等方面的內容,而中年人則更喜歡生活等方面的內容。在進行城市宣傳時,絕不能只依靠單一的內容來吸引受眾,而是要提前明確作品的指向性,緊抓其特點實現精確出擊。在不斷細化宣傳對象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發現不同人群對宣傳內容的偏向性,再利用這些數據不斷修正作品的側重點,為后續持續性的新媒體內容輸出提供一種導向[3]。在當前城市發展節奏加快和人口遷移速率加快的影響之下,在建立城市形象的過程中還需要關注務工人員、隨遷人員等,以更貼心的方式來展示城市之美。
(四)活動話題營銷
一些重點的節假日是開展城市宣傳活動的重要時機,也是能夠有效刺激新媒體宣傳的重要方式。城市在構建形象的過程中,既可以選擇一些全國性的節日,舉辦一些具有文化內涵的戶外活動,又可以選擇城市特有的文化慶典來突出城市的個性。如在中秋、七夕等節日,一些歷史名城會推出年代表演,包括“不倒翁姐姐”“唐宮夜宴”等,再如青島舉辦的“啤酒節”、上海舉辦的“國際藝術節”等,都十分吸引眼球,甚至出現網絡上的話題討論量破億的現象。要緊緊抓住這些年度慶典,這對于構建城市形象和提升知名度非常有利,且這種節日活動大多都是以年為單位不斷舉辦的,城市每年都有一次固定的宣傳機會,而在精彩活動的舉辦過程中,能夠不斷有效地鞏固城市的形象。
(五)輿論引導處理
新媒體平臺賦予了大眾更多的表達權利,也容易引發一些誤會或輿論,城市在進行宣傳的過程中必須要對這些負面的信息加以控制和引導,避免負面信息影響城市形象。如在一些著名的旅游城市會出現一些景點宰客、導游欺客的現象,這些事件通過網絡的傳播和輿論的發酵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甚至給當地的旅游經濟發展帶來較大的沖擊。針對這種現象,城市必須要建立完善的輿情監控和應急處理方案,當話題的討論度和傳播度難以控制時,要及時由相關部門介入和調節,并運用新媒體渠道將真實的結果反饋給大眾,及時消除一些負面信息的影響[4]。在網絡平臺的高度發展下,也會出現一些虛假、造謠的負面信息,這些都要引起管理者的重視,并建立暢通的信息溝通平臺,搶占信息反饋的先機,避免負面影響擴大。
五、結語
在利用新媒體規劃和構建城市形象的過程中,必須要在城市形象中融入每個城市的特色和內涵,著重突出城市別具一格的吸引力,使城市的形象更加鮮明。在制作城市宣傳片時,內容和風格可以更加多樣化,并緊緊抓住當下的網絡熱點來提升關注度和傳播度,積極促進城市形象快速建立。在一些節日慶典上,可以開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動,并利用新媒體進行廣泛宣傳,使城市形象更富有深度和層次。同時,對于一些網絡的負面輿論,要積極進行調查和引導,建立并維持城市的正面形象。
參考文獻:
[1]莫志勇.創新媒體文化背景下城市形象傳播策略研究[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7):148-154.
[2]任政.新媒體藝術在城市形象設計中的應用:以蘇州觀前街、圓融時代廣場為例[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1(2):88-89.
[3]曾紫喬.新媒體時代短視頻中城市形象的構建策略[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30-33.
[4]李德榮.新媒體環境下城市形象傳播設計研究:以蘭州市為例[J].傳播力研究,2020(8):22-23.
作者:周忠港 董茜 單位: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