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下大學生群體藝術消費現狀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化藝術產業的繁榮發展不僅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廣泛傳播,而且提高了藝術消費在中國經濟消費中的重要占比。隨著互聯網文化的發展,新媒體應用層出不窮,大眾的藝術消費觀念、需求和消費結構都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態勢,其中,青年群體對于藝術消費的思考和方式更為敏感,他們的藝術消費觀念和需求更能展現新媒體語境下時代性、個性化的新趨勢。本文嘗試從大學生群體角度出發,以人像寫真藝術消費行為為切入點,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方式對大學生藝術消費的現狀進行研究分析,了解當下大學生的藝術消費觀念和存在的問題,正向引導大學生精神文明建設,幫助提升人像寫真及相關藝術消費市場的精準度,為文化藝術良性發展獻計獻策。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大學生藝術消費;人像寫真
一、新媒體環境下的藝術消費及人像寫真消費發展概況
學者顧兆貴認為,“從藝術使用價值的角度看,藝術消費是人類特有的以滿足精神審美需要為目的的對象性審美活動。藝術消費是對藝術產品使用價值(藝術價值)的消費,不是對它的物質載體的消費。對藝術消費主體而言,藝術消費是通過對藝術產品提供的審美意象的關照、體驗、理解和再創造的審美實踐活動,在不斷強化審美意識,擴大審美視野,積累審美經驗,豐富用藝術的方式掌握世界的能力的同時,享受體驗自我、確證自我、完善自我、獲得心靈寧靜和自由的審美愉悅過程。”[1]人像寫真就是一種藝術消費形式,消費者通過人像寫真的拍攝,獲得深度體驗審美藝術創造活動的經歷,并在拍攝完畢后,欣賞和分享個人人像寫真,獲得審美愉悅。“人像是早期攝影的主要拍攝題材,這源自人類記錄自身圖像的強烈愿望。直到今天,人們的這種愿望仍然沒有因為數碼相機的普及而減弱,因為人們總是希望尋找某種方式留住眼前稍縱即逝的影像。”[2]在新媒體網絡蓬勃發展的快節奏時代,人們更加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人們愿意通過各種形式參與到文化藝術活動當中,人們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人像寫真的拍攝當中。當下人們習慣于利用美拍、美圖秀秀等軟件大方地拍攝和記錄自己的生活,特別是大學生群體,更是進行人像拍攝的主力軍。同時,近年來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蓬勃發展,為大學生群體提供了分享個人生活影像的可能,同時也為大學生提供了藝術消費的新途徑。新媒體平臺不僅為大學生群體呈現了多彩繽紛的藝術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和加深了大學生群體對藝術消費的熱情。在新媒體時代,青年群體的藝術消費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青年學生熱衷于個性化人像寫真的消費便是現象之一。當下多數智能手機的配置能夠滿足普遍大眾的日常拍攝需要,利用手機就可以進行拍攝,這既給普通大眾提供了人像寫真創作的便捷條件,同時它們也威脅和影響著攝影行業的發展,希望拍攝人像寫真的人們,不僅可以到影樓進行人像寫真藝術消費,也可選擇更多的方式進行人像寫真的拍攝,甚至可以進行自拍。當前,人像寫真消費因為可替代市場,而逐漸呈現出一種奢侈消費的趨勢,這勢必會影響一部分消費群體的消費觀念和行為。因此,本文以大學生群體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大學生群體的藝術消費及人像寫真消費進行調查研究。
二、大學生群體藝術消費及人像寫真消費現狀
本次研究通過問卷星服務平臺進行編輯發放問卷,邀請大學生填寫,共計回收問卷140份,有效填寫135份。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學生藝術消費需求和心理,除了做調研問卷外,我們選擇了12名有意愿表達自己對人像寫真看法的學生進行深入訪談,其中包括4名藝術相關專業的學生。結合問卷調查和訪談的結果,我們總結歸納了當前大學生藝術消費及人像寫真消費的現狀。
(一)大學生群體參與藝術消費的意愿強烈
在藝術消費市場上,女性參與者多于男性,而參與本問卷調查的男女比例為3:6,正好符合此現象。問卷結果顯示,所有填寫人員均進行過各種形式的藝術消費,其中參與過觀看電影這種藝術消費的高達92.6%,而參與藝術品購買、觀看音樂劇等劇場表演、參觀藝術展、拍攝過人像寫真的大學生比例比較平均,在28%~32%之間;超過74%的大學生有意愿進行人像寫真拍攝,但52%的人并沒有拍攝過。這一數據結果表明大學生基本上都參與過各式各樣的藝術消費,尤其類似“看電影”這種普及性較高以及價格相對較低的藝術消費的參與度相當高,說明人們更愿意并有能力參與普及性更高、接受程度更深、價格更加合適的藝術消費,而本文所研究的人像寫真目前并沒有達到大眾可接受的藝術消費水平。但由于新媒體的發展,照片及影像傳播范圍廣、影響力大,因此,雖然類似于人像寫真的商業消費水平較低但其使用率高,這也恰好印證了雖然有部分人沒有參與過人像寫真拍攝,但大多都有意愿嘗試通過接受這種藝術消費方式拓展知識,提升自我價值。
(二)制約大學生藝術消費的主要因素是藝術商品的價格
調查數據顯示,在“影響拍攝人像寫真因素”這一問題中,超過65%的學生認為價格過高經費不足,12%的人由于之前拍攝經歷不愉快而導致再次消費的動機下降,30%的人認為沒有拍攝必要。這一結果表明,大學生拍攝人像寫真的敏感因素很多,大多數大學生認為寫真拍攝價格過高,超出消費水平,這也同時提醒攝影企業在對待沒有自主收入、經費有限的大學生時,可以制訂特殊的拍攝方案,可以適當降低價格或多做一些活動吸引更多大學生消費者,避免大學生消費者的減少。另外,“不愉快的拍攝經歷”說明可能曾經的拍攝服務不到位,或者消費者自身心理的抗拒等原因造成拍攝的不愉快,因此,提醒攝影行業多注重用戶的體驗感,多了解多溝通,學會引導用戶松弛自我。
(三)大學生群體人像寫真的消費動機呈現多元化趨勢
大學生拍攝人像寫真的原因多種多樣,“希望展現自我”“家人朋友邀約”“被明星或時尚博主的風格所吸引”“周圍人拍我也拍”“記錄生活”等等。“藝術的消費功能與大部分產品的消費功能不同,它需要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求點。”[3]從結果中不難發現,消費者動機是多種多樣的,按照其性質劃分可以分為生理性的動機和心理性的動機,自我價值實現、追求實用、新鮮感等生理性動機,模仿從眾、炫耀等心理性動機。尤其如今自媒體時代的發展,“網紅效應”影響力愈來愈強,看到他人身上的光芒,我們也想去追逐,這種模仿行為無可厚非,因為模仿是人的本能,但如果作為商業引導者或是文化藝術的教育者,他們需要正向引導消費者良性模仿,在模仿中創新,而不是一味地搬運或是復制,這樣藝術才會更多元,社會文化才能蓬勃發展。就像寫真拍攝,用戶希望追求個性化,那么不提倡服務者經常使用千篇一律的模板,也應該提供定制化、私人化服務,這也是個性化寫真比較受大學生喜愛的原因,自由、個性是正值青春的大學生所追求的。
(四)大學生群體傾向于“私人訂制”式人像寫真消費
調研問卷結果顯示,有40%的人認為,他們希望“自己尋找外景或內景進行拍攝”,并且有57.78%和55.56%的人認為拍攝環境、場景豐富度是未來人像寫真行業的發展應著重注意的問題。不希望千篇一律的拍攝造型和場景,希望自己選擇拍攝的地點,突出體現了大學生群體希望能夠拍攝出個性化寫真的意愿。同時,在采訪的12名大學生中,有半數人在生活中是安靜內斂、不好表現的性格,但他們也希望鏡頭前留下的是不一樣的自己,當然這就需要攝影師與用戶之間事先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橋梁,讓用戶感受到攝影師的親和力,這樣松弛的狀態才能呈現出理想效果,這就提醒從業者要注意應和用戶之間消除陌生感,拉近距離。綜合上述兩點來看,大學生群體對服務質量、場景和造型等方面的重視,實則體現出大學生群體希望拍攝時能夠擁有“私人訂制”式的人像寫真服務。
(五)藝術消費不是取悅他人而是成就自己
一位同學在采訪中說,“花錢買來的是快樂。”在某種層面上,我們進行藝術消費來滿足自我實現需求,消費所得可以轉為自己的資本,因為它還會繼續創造價值。采訪到一名同學在疫情期間出去拍攝了關于抗疫的短片,全程的拍攝、素材收集、采訪都由她和她的伙伴親力親為,她說:“那天我們去買三腳架的穩定器,花了將近100多塊錢吧,雖然很疲憊,但是我們看到了疫情復工后的生機盎然。”這名同學的藝術消費滿足了她的社會需求,也收獲了自我價值的成就感,她將這份自我滿足帶到生活中,提高了學習、工作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收獲更多,所以藝術消費不只是一份花銷,它可以影響我們生活的興致和工作的效率。
三、大學生人像寫真藝術消費的幾點建議
(一)人像寫真消費過程中應不忘記文化傳承
我們在欣賞藝術、進行藝術創作或是進行藝術消費時不要忘記發揚傳統文化,可以利用自媒體的影響力推進藝術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例如,人像寫真拍攝可以根據消費者自身情況融入中國元素或民俗文化,既可以滿足個性化需求,也推進了文化傳播。
(二)人像寫真應訂制個性化方案,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
調查結果顯示,價格高低影響大學生的藝術消費,因此,行業經營者可以考慮大學生的感受,為大學生群體制訂更多的優惠活動或提供平臺讓用戶進行自主選擇等等。調查過程中還了解到,很多學生并不了解人像寫真,或者不知道其他藝術消費形式,這就需要管理者加大宣傳力度,同時注意正向引導消費理念。大學生群體進行藝術消費時,要注重審美趣味的提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就是要滿足人民大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文化素質。大學生應培養健康的審美趣味,堅決抵制庸俗無聊的消費趣味,形成良性循環,進而促進藝術消費的發展和繁榮。
參考文獻:
[1]顧兆貴.藝術經濟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07-408.
[2]蒯鵬飛.淺析藝術人像攝影的拍攝特點與分類[J].美術教育研究,2018(11):51-53.
[3]李嘉.對中國藝術消費市場發展的思考[J].中國物價,2017(11):80-83.
作者:杜紀虹 張婉宜 單位:沈陽大學商學院財務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