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融合策略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當前體育教學改革優化環境下,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營造代入感強的教學情境,制定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模式,使用更加現代、科學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掌握體育技能,感受體育運動所蘊含的精神理念和文化素養,優化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基于此,本文從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融合價值出發,從利用信息技術、突出教學趣味和營造教學情境等多個視角,綜合探究具體融合策略。
關鍵詞:信息化;興趣化;情景化;信息技術;體育教學;融合策略
1引言
在體育教學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能夠創新教學課堂,培養學生形成積極、自主學習的良好心態。為此,老師要創新教學理念,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及時補充教學視頻,探索具體融合策略,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協作探究”的全新體育教學課堂,使學生在自由探索的學習空間中,發現個人愛好,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
2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的融合價值
體育教學是一門對動作規范與理論教育要求較高的教學活動,傳統體育教學過程中,老師多以“口頭語言”的形式向學生講述動作特征,并示范具體動作。但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以及教師動作規范講解相對有限,影響了體育教學效果。因此,通過發揮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將有效彌補傳統體育教學短板,豐富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突出教學的難點與重點,實現體育教學的最佳效果。
2.1充實課堂教學元素,改善學生的體育學習認識
傳統體育教學多在課堂上開展,教學方式多為教師的語言講述和動作描述,教學順序多為老師先進行動作示范,學生隨后按照老師示范和個人理解進行模仿。教學內容單調、課堂趣味不足,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將信息技術融入其中,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尤其在信息技術“助力”下,視頻、聲音和圖片等多種資源都能夠應用于體育課堂中,實現了體育教學的“立體”擴容,激發了學生參與體育課堂學習的樂趣,實現了從興趣向習慣的全面升級。
2.2規范體育教學動作,凸顯課堂教學的難點與重點
體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更要學生掌握規范的動作姿勢。傳統體育教學時,體育動作主要依賴老師示范,既無法確保所有學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動作,也很難有效確保動作教育的質量。因此,老師通過使用信息技術,合理制作體育教學課件,能使學生更為直觀、形象的理解體育動作,凸顯體育教學的難點與重點,讓學生更好掌握體育教學內容。為此,在優化體育課堂教學時,老師要繼續探索信息技術的融合路徑,切實有效提升體育教學質量。
2.3變革學生學習方式,更好發揮教師作用
體育教學的實踐性特征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有著重要要求。將信息技術融入體育課堂,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充足的學習空間和豐富的學習內容,學生可以從被動的學習方式轉化為主動學習,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探尋個人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傳統體育教學時,教師為使學生更好掌握各項教學內容,只能以主導課堂的形式向學生講述教學內容、解答學生疑惑,既分散了教師的教學精力,也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當前體育教學創新過程中,老師通過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充分發揮該技術的應用優勢,加速技術與課堂融合,使老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價值實現“幾何”倍增。
3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的融合策略
在體育教學創新過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發揮技術優勢,將從“根本”上變革體育課堂教學形式,為學生打造形象生動、趣味鮮活的課堂,讓學生在信息化課堂中,充分體會到體育運動的獨特樂趣,幫助學生形成主動參與鍛煉的優異習慣。因此,結合體育教學實際,探索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的融合路徑,就成為當前應用好信息技術的關鍵。
3.1信息化教學:更新教學理念,構建“技術+體育”的融合課堂
教師必須從信息化時代環境出發,提高技術與體育融合的價值認識,及時更新體育教學理念,完善平臺,構建“技術+體育”的深度融合課堂。為此,首先,學校要切實提高應用信息技術開展體育教學的價值認識,通過完善信息化投入,為教師更好開展體育教學搭建新平臺與空間。其次,要注重豐富教師的信息化思維,通過培養老師的信息化操作能力,使老師合理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課堂,制作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的體育課堂,使學生在信息化教學課堂中,更清晰、直觀的了解教學內容。最后,要靈活使用信息技術,對體育動作與理論教學進行合理分解,通過設置師生互動交流平臺,使老師更好掌握和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有效發揮該技術的溝通優勢。
3.2興趣化教學:創新教學模式,構建“趣味+形象”的生動課堂
為實現體育教學的最佳效果,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聚焦學生體育興趣培養,創新體育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趣味+形象”的生動體育課堂。因此,第一,老師要注重豐富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優選、精選教學素材,通過對教學實際、學生實際進行綜合研判,選擇貼近教學,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對體育課堂教學形成必要的興趣。第二,老師要注重變革體育課堂形式,在動作示范教學時,從傳統的老師示范升級為錄制教學視頻、演示經典視頻和學生示范等多種形式相融合的教學形式,學生能夠更為豐富、立體的感受和掌握教學要求。在互動上,要打破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注重利用信息化平臺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第三,要為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提供良好的空間,特別是允許學生根據信息化平臺,自我探索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實現體育教學的被動學習到主動參與,有效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與體育素養。
3.3情景化教學:研讀教學內容,構建“活動+啟發”的立體課堂
體育教學的實踐性特征決定要從教學實踐性出發,針對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情景化課堂,讓學生可以在相關教學情境中,對課堂教學的內容形成必要的啟發和認識。因此,要利用信息技術設置趣味性教學情境,通過錄制相關教學視頻,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形成相應的“代入感”,消除學生對體育學習、理解的距離。要注重將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相結合,開發合理完善的教學體系。通過制作教學視頻巧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對相關教學內容形成深度、個性化思考。要注重合理使用情境,啟發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比如,在籃球投籃教學時,可以通過視頻或圖片展示不同投籃姿勢的籃球軌跡,使學生根據所處位置、個人習慣選擇合適的籃球姿勢。
4結語
在教育信息化環境下,信息技術與各學科之間的融合程度不斷加深,融合優勢更加明顯,尤其是合理應用信息技術,能有效補充體育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要素,打破傳統固化的“示范+模仿”形式,塑造“學生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過程中,體育課堂一直是融合“短板”,多數體育老師缺乏熟練的信息技術和必要的融入思維。據此,未來要重點探索信息技術與體育課堂的融合模式,及時融入時代環境,改善體育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曹書芳;李霞.“信息技術+體育教學”融合發展研究[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65-68,78.
[2]孫超.信息技術在學校體育工作中應用的研究現狀與特征[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8,(4):70-75.
[3]楊小燕;蔣蘇;朱永振.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可行性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107-111.
[4]丁婧;聶志剛;張磊;蔡亮.高校體育教學信息化發展分析———以甘肅省高校為例[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104-107.
作者:李海英 單位:湖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