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方法策略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于高等教育教學工作而言,實踐教學是其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高校應基于實踐教學需求,不斷優化并健全教學方法與策略,以科學合理的教育理念及成熟的教學經驗為輔助,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提升教育教學的整體質量。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十分關鍵,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能力與素養,因此,需全面完善實踐教學機制,優化實踐教學策略。本文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與重要性作了詳細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就是依據實際教學需求,引導學生在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中鞏固、深化理論知識,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并提高動手能力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素養的提高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實踐教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不僅是培養學生良好職業能力的有效方式,還是實現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所在。因此,高校加強對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1]。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策略完善與優化的重要性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與專業精神,培養與市場行業所需相符的高能力復合型專業人才。而采取科學有效的實踐教學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能力,是突出教育特色,提高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過程中,只有充分強化實踐教學,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學科體系傳統的教學模式。就職業工作過程教育理論來講,為進一步實現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目標,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發展已經成為高校教育類課程開發設計的主題。在此基礎上,高校必須合理利用四年時間全面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構建完善、可行的實踐教學體系[2]。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不明確
就現階段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現狀來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關聯并不充分,一些高校仍以理論教學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實踐教學。而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關鍵目標是強化學生的專業能力與實踐能力,因此,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密切相聯、不可分離,應在教育教學中將兩者充分結合,優勢交互,以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2.實踐教學體系尚不完善
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依舊處于初始發展階段,大部分理論都是從國外實踐經驗引進的,還未全面構建獨具我國特色且與國情相符的實踐教學體系,致使目前的學前教育專業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教師隊伍學歷普遍較低、專業化水平較差、科研能力較弱、院校缺乏對實踐教學的充分認識、教學資源匱乏等。為進一步推動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高校必須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3.學生自主實習缺乏指導
高校應將學前教育專業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實現有機融合,不斷強化學生的自主實習能力。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自主實習時得不到教師科學有效的指導,主要是因為高校師資力量相對不足,缺少專業見習導師。許多教師身兼數職,不僅要負責理論教學還要承擔實踐指導責任,導致學生難以獲得有效的教學評估與指導,自主實踐教學成效不顯著。另外,實訓資源缺乏也影響了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實踐教學設施在功能和數量上尚不完善,有的自主實習地點過于分散,教師難以統一指導;在學生開始實習之后,極有可能出現專業與崗位不對口的現象[3],也會影響學生對實踐教學的積極性,致使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策略分析
1.明確教學目標
首先,目標應切合實際。應以培養幼兒園準教師作為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最終目標,將其與幼兒教師專業成長不同期的優秀教師標準相區分。教師成長發展是一個系統過程,美國對于準教師、初級教師、優秀教師進行了專業界定,為教師分別打造了知識領域與能力標準等方面的明確區別,這也是高校師范生成長為優秀教師所需的歷程。其次,目標應基于學生的內在發展需求。現階段,許多高校把就業前的實踐教學目標確定為培養師范生的實踐智慧,而實踐智慧的關鍵是學生的實踐反思,指出實踐教學所追求的是學生從內到外的全面發展。所以,實踐教學目標不僅要積極關注社會需求與課程發展,還要對師范生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進行綜合考慮。
2.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1)課程內容多元化。為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實效性,構建完善、可行的實踐教學體系,高校教師必須先轉變教育理念,對幼兒園教師成長發展的內在規律與特性進行綜合考慮,不僅要結合各個時期的理論知識,還要將多種形式的實踐內容與學前教育專業實踐課程相融合,即教育見習、課程實習、模擬教學等。同時,還要將與實踐課程體驗性與真實性相符的內容融入課程體系中,科學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以實現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目標。(2)實踐內容融合化。實踐內容的融合化主要體現在兩點:其一,不同階段實踐內容之間的融合;其二,相同階段理論與實踐課程內容的有機結合。教師應基于《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以合格準教師專業成長不同階段所需具備的職業素養為核心,對相關理論與實踐的內容進行匯總,使培養合格準教師的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3.加強高校內部實踐訓練
為有效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專業素質,使其進一步適應崗位需要,應基于學前教育專業特性,加強教學技能、專業技能的培訓與職業技能的訓練,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教師應依據幼兒園實際需要,把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訓練整合成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其中,教學技能包含說課、課件制作、公開課、教案設計等。待結束實習崗位后,每位學生都要進行一次20min的公開課,并提交詳細教案,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反思能力、語言表述能力及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而專業技能則包含教師基本技能、藝術技能、綜合技能三項。教師基本技能是指教師口語、三筆字等能力;藝術技能是指彈唱、跳舞、畫畫、表演等能力;綜合技能是指幼兒園教育環境設計、活動組織、交流技能、科研能力等。此外,高校還應安排學生主動參與與學前教育專業相關的志愿者活動,使其積極進行社會實踐。例如,利用寒暑假時間,組織學生去農村或城鎮幼兒園支教,或者對某地區的學前教育發展狀況進行調研分析,使學生在為社會服務的同時,也能提升自身實踐能力與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其為社會提供服務的良好意識。與此同時,高校還要支持學生建立或者參加興趣小組與社團活動,通過這些實踐訓練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組織協調能力,強化其積極合作的意識與創新創造精神。
4.建立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作為學前教育教師,不僅要充分掌握理論知識,有專業實踐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兒童心理知識,這樣一來,才能夠形成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相結合的教學體系。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教學內容與學前教育有機結合,積極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使其具備良好的知識與技能,成為能在實踐崗位上滿足專業能力要求的幼兒園教師。對此,高校必須要給教師提供更多平臺與機會,使其能與時俱進,實時更新自身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此外,高校還應為教師提供更多參加學前教育工作的機會,鼓勵教師積累豐富的幼兒園工作經驗,構建真正高素質、高技能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5.積極開展教育實習、見習工作
教育實踐主要包含兩部分,即教育見習與教育實習,兩者均在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首先,教育見習。學生在大一、大二的時候,每學期都應安排一周時間進行教育見習。針對大一學生,可通過幼兒活動觀摩或了解幼兒園一日常規、教師上課現場、座談會等,使學生與幼兒園實現密切接觸,幫助學生充分認知幼兒園教師崗位的特性與職責,形成專業理念與意識。針對大二學生,則可進行體驗式實踐,使其基于幼兒園保育活動、幼兒園游戲活動、教學活動的設計與落實等,開展幼兒游戲與指導、教育環境創設等實踐訓練。每學期教育見習的時間應嚴格控制在1周以上,以便學生充分了解幼兒園的生活組織形式與狀態。其次,教育實習。在實習指導教師與幼兒園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可嘗試開展幼兒園一日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向教師角色轉變。就幼兒心理特性來講,教師應引導學生合理選擇并設計幼兒游戲活動、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以活動提升幼兒能力發展。此外,實習學生還需獨立進行幼兒園保育工作,把校內實踐能力訓練與幼兒園的實際工作相結合,全方位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
6.強化高校與幼兒園之間的有機協作
(1)充分發揮政府協調作用。政府要明確意識到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關鍵目標與最終任務是為當地幼兒園培養師資力量,為學前教育事業作貢獻。因此,教育行政部門應承擔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部分責任,有效發揮政府的協調作用。(2)明確合作雙方的具體責任。政府對高校、幼兒園合作的科學協調,可有助于雙方合作的健康發展。然而,有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后,高校、幼兒園還應認真洽談,就雙方共同利益達成一致,建立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實現雙贏。高校在辦學理念與服務方向等方面,應向實踐領域漸漸傾斜,將幼兒園的長遠發展融入雙方合作共建規劃中。同時,高校還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物資與設備支持。幼兒園則應根據實際情況為高校提供穩定、可靠的教育教學實踐基地,并將幼兒園發展規劃與準教師見習、實習項目相結合,安排專人進行監督管理,確保雙方能進行良好合作。
7.構建健全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機制
為了進一步實現實踐教學與學生自主實習效果的最大化,必須構建健全的教學考核評價機制,針對教師,可將其參與實踐教學的行為與薪酬掛鉤,以激勵機制推動教師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確保學生能夠獲得公平、公正的實習指導。同時,還需要完善學生實踐成效的考評體系,對于學生的評價不能單純地重視最終作品的呈現,還要注重整個實踐過程,對其進行全面跟蹤,充分發揮激勵性與導向性的作用。在對學生開展評估時,教師應對其進行全方位考評,既要考核表層成績,又要重視學生的內在素養、道德品質等[4-5]。
結語
總而言之,就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來講,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都非常重要,二者密切相關。在現階段教育發展形勢下,學前教育行業實現了快速穩定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迅速更新。學前教育專業不同于其他專業,其屬于實踐應用型專業,必須開展實踐教學,設計完善的實踐教學計劃,強化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通過實踐教學檢驗理論教學的效果。對此,高校應依據自身實際,提高實踐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基于合適的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專業指導,促進實踐教學優化、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曉潛:《對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探索與思考》,《現代職業教育》2016年第24期。
[2]陳榮:《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年第19卷第1期,第88-89頁。
[3]張莉:《關于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策略的再思考》,《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4年第10期,第107-108頁。
[4]王小鶴:《關于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有效性的思考》,《教育探索》2015年第11期,第87-91頁。
[5]劉海利:《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研究》,《中國成人教育》2016年第16期,第110-112頁。
作者:郝翠萍 單位:榆林學院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