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工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面臨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起步于上世紀60年代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發展到今天出現了專業定位模糊、學生實踐能力不足、就業困難等問題,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論文基于新工科的發展背景,結合目前該專業發展現狀以及社會發展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從學科建設、課程體系建設、人才培養等幾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一、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發展現狀與困境
(一)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產生及特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下簡稱信管專業)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末,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高登•戴維斯教授開創。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逐步引入了管理信息系統的概念,80年代中期在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相繼設立管理信息系統本科專業,通常在經管學院、計算機學院或信息學院下。1998年,國家教委對高等院校的學科進行了調整,將該專業改名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自此信管專業的發展有了新的定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是一門集信息分類、管理與研究應用為一體的科學,主要研究信息的管理應用以及信息系統的設計、實施、管理與評價等方面。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如何對大量的信息進行管理和應用是信管專業的研究重點。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實現規模化發展,社會對管理信息系統的需求越來越大,諸多的核心業務以及日常事務都需要通過管理信息系統來完成,信管專業也因此獲得了快速的發展。
(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目前存在的問題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各企事業單位紛紛進行信息化建設,極大地推動了信管專業的發展,各大高校也培養了許多信管專業人才。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信管專業畢業生逐漸失去了市場競爭力,信管專業的不足之處與發展困境也逐漸顯現出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專業整體定位模糊。劉星寶等[1]指出教育部關于信管專業的培養目標規定該專業培養的是懂經濟、計算機和管理的復合型人才,該培養目標具有相當大的寬泛性和普適性,為各高校制定培養方案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間。由于各個高校的優勢學科不同,在培養時也是各有側重,最終導致信管專業培養體系較為混亂,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缺乏鮮明的專業特色。2.培養模式不符合時展需求。梁亞玲等[2]指出在大數據背景下當前信管專業存在課程設置更新慢、實踐環節過少等問題,難以培養出適應時展需要的高質量人才。部分高校認為信息管理就是計算機技術和管理知識的簡單結合,未能理解信管專業側重于實踐與應用的本質,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理論經驗豐富而實踐經驗不足,與社會需求貼合度較低。面對社會環境的快速變化,諸多院校還是采用較為傳統的培養模式,未能及時地依據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從而導致信管專業面臨較大困境,未能和時代順利接軌。
二、新工科的內涵與發展理念
(一)新工科產生的背景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提出,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工程在社會中的作用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工程科技進步與創新成為了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源動力,工程科技的創新發展與教育密切相關,因此對工程教育進行改革勢在必行[3-4]。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與發展階段,國家提出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重大戰略與舉措,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 “一帶一路”“互聯網+”等重大戰略,迫切需要一大批新興復合型工程科技人員。長期以來我國工程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導致目前工程領軍人才和拔尖人員不足,高端領域科技人才短缺。因此急需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使高校承擔起培養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責任,從而促進國家順利完成一系列重大戰略,快速完成產業升級[5-6]。
(二)新工科的建設目標新工科對應的是新興產業,是中國為應對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在新經濟、新產業的大背景下提出來的概念。對高校來說,新工科的內容包括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學科的創建,對傳統工科專業進行的的升級改造以及不同工程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對社會來說,新工科代表的是最新的產業或行業發展方向,是指要兼顧現在和未來的需求,建立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的結構與體系。新工科建設的核心任務主要有:學科人才的隊伍建設、學科領域的創新研究和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其中學科隊伍建設是開展創新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前提和保障,學術研究是進行人才培養的基礎,人才培養則是新工科建設最重要的任務。鐘登華[7]指出新工科建設關鍵任務在于重構人才知識體系、創新教學方式與技術以及強化實踐創新創業能力,只有逐步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育評價體系,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和未來發展的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7]。
(三)新工科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發展的啟示隨著新工科的提出和建設,越來越多的新興專業如大數據、人工智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社會也在逐步引入大數據的諸多應用。信管專業是個交叉性很強的專業,在數據的整理、分析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可以在大數據領域培養各種類型的人才。林健[8]提出創新創業能力是對新工科培養的工程科技人才的首要能力要求,如今產業更新頻率加快,發展模式更加多元化,快速變化的市場要求工程技術人員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保障。信管專業要結合當下新工科的發展趨勢,重新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將傳統的信息管理技術與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相結合,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
(一)強化教學隊伍的建設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是進行學科建設與改革的基礎,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是一門集教學與實踐于一體的專業,目前諸多信管專業老師存在學歷較高,但科研創新與實踐教學能力不足等問題。因此應針對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完善學科教學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學隊伍的實踐教學能力。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和主要目標,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在教育的全過程,堅持全方位育人,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信管專業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全面貫徹新的發展理念,進行專業教育的同時也要兼顧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9]。
(二)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打造“金課”課堂在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快速發展的時期,信管專業的課程設置必須要考慮時代的需求,高校應根據社會需求適時調整課程體系,合理分配各類課程的比例。要將新興技術加入到課程建設當中,依據現實需求開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課程,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使學生畢業后從事相關工作更加從容。“金課”是相對“水課”而言的,是教育部為了提高本科課程教學質量而提出的新名詞,指的是高階性、創新性的課程。打造信息時代的“金課”,需要教師樹立新的教學理念,由知識灌輸型教學轉為啟發式教學,根據知識的多樣性調整教學模式,利用好網絡等有利工具,將實體課堂與網絡課堂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10-12]。
(三)強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目前大多數高校信管專業都開設了相關的實踐課程,但總體課時數太少且實踐內容過于簡單和傳統,考核方式不嚴格,未能夠引起老師和學生的重視。在如今技術變革加快的社會,信管專業學生要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不能僅是依靠理論知識,更需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13]。對高校而言,可通過深化實驗課程設計,強化實驗基地,多開展實踐活動來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創新;還可通過與相關企事業單位、科研單位合作,更直接有效的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對信管專業學生而言,可通過參加相關的創業創新大賽,進行專業相關的實習來更多地參與實踐項目,進而提高自己的實踐創新能力。
(四)加強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強調學習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大學人才培養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建立學習與科研之間的聯系,以充分發揮科研的育人功能。信管專業要想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在教學上不能只是單純地傳授課本知識或簡單引入新技術的研究方向,而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科研思維,學院可多為本科生提供參與科研項目的機會,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產教融合強調人才的培養要以相關產業的發展需求為考量,產業的發展通常能夠帶動相關學科的發展,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以產業發展方向為指引[14-16]。產教融合能夠促進高等教育適應和引領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創新,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等問題,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面對新興產業,高校可吸引與信管專業相關的企業、科研院等多方面參與信管專業人才的培養,從而實現優勢互補、利益共贏的目標。
四、結語
信管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不少學者都進行過相關的研究與論證。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原有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變得相對落后,在這種情況下,學科建設必須要結合新的時代技術背景進行改革與創新。本文基于新工科發展背景以及當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環境,對信管專業的發展現狀與困境進行分析,探討了信管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人才培養的一些方法,以期能為當前高校信管專業突破困境、培養更多優秀領軍人才作為參考。
作者:崔春生 郭玉潔 王美琦 曹艷麗 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