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學教學中表現性評價的實施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表現性評價是一種基于解決表現性任務的新型質性評價方式。本文討論了表現性評價的含義、表現性任務的設計以及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表現性評價,并輔以案例給予詳細的說明。表現性評價在實施中主要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是做好評價準備;第二是落實評價過程;第三反饋評價結果。
關鍵詞:數學教學;表現性評價;實施策略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索評價功能的轉變是數學課程實施中應當特別關注的問題。表現性評價作為質性評價的一種具體評價方式,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以促進其全面發展,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當前數學課程改革中存在的評價難題帶給我們的困惑。
1什么是表現性評價
表現性評價是一種新型質性評價方式,不同于傳統的標準化評價和封閉式測驗。學生需要完成具有某種真實特質的學習任務,表現性評價則對學生完成整個任務的過程進行評價。在學生完成具體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查學生各方面的表現,包括學生學到了哪些知識,提高了哪些能力,理解問題的水平如何,解決問題時采取怎樣的策略,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展示出怎樣的學習態度及合作精神等。表現性評價將評價的內容融入過程,在過程中對內容進行評價,二者有機融合。
2如何設計表現性任務
情境理論的觀點是,應該在真實發生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學習成效進行評價。基于情境理論的表現性任務主要來自于日常生活,通常選擇一個主題任務或者主題活動作為樣品,并對此任務或活動的情景進行具體細致精巧地設計,且能將概念理解和技能應用相結合。表現性任務通過具有真實性、多樣性、多目的性的問題情境從多個維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既要能考查學生的知識與技能,也要能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和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表現性任務分成限制性的表現性任務與擴展性的表現性任務。限制性的表現性任務一般使用界定清晰的問題,通常涉及比較單一的知識領域,注重考查學生對某個知識點或某種技能的掌握情況,在課堂或測驗中就可以完成。擴展性的表現性任務與限制性的表現性任務相比,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同時這種表現性任務也沒有固定的答案。完成一個擴展性的表現性任務往往要用好幾天的時間,教師通過學生完成的表現性任務,既能評價學生相關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能力,也能促進學生在情感方面、態度方面和價值觀方面的培養。例如下面的表現性任務“給學校舞蹈教室鋪上新的地毯”:你是一個小型裝修公司的經理,希望獲得一份為學校的舞蹈教室鋪上新的地毯的合同。地面上要鋪兩種不同的材質:一層是防潮墊;另一層是地毯。為了參加競標,你需要計算所需的資金。比如你要去地毯商店購買材料,需要計算防潮墊、地毯的面積和費用。為了計算所需材料的費用,需要測量并計算出舞蹈教室地面的面積,計算出一卷防潮墊和地毯可以鋪多大的面積,把結論用語言文字準確地描述出來。希望畫一張關于舞蹈教室的圖,將作業展示出來,最好能用簡潔明了易讀的方式進行表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表現性任務要求具有一定的真實性,要求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在設計一個表現性任務時,教師應盡可能地設計和采用那些可以表現知識與技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任務。但因為數學知識本身有很多是抽象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都能用表現性任務學習或是用表現性任務評價的。
3怎樣實施表現性評價
設計一個具有真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表現性任務是實施表現性評價的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如何有效地將表現性評價應用于數學教學則更為重要。具體來說,表現性評價在實施中主要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是做好評價準備;第二是落實評價過程;第三處理評價結果。
3.1做好評價準備
做好評價準備是表現性評價在數學教學實施過程中的第一步。在此階段,數學教師要依次完成以下四項工作:其一是確定評價的目標。目標能夠為學生完成任務時的表現提供方向,完整清晰的目標是運用表現性任務的基礎。教師應明確知道要評價學生哪些具體的知識與技能,評估學生哪方面的能力和態度,學生通過完成表現性任務能收獲什么。制定目標時最好邀請學生共同參加,可以由教師提出一個初步的目標,在廣泛征求學生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最后由師生雙方共同確定,這樣將會有利于學生更好理解任務的具體要求。其二是確定評價的內容。比如在義務教育階段,評價要依據這個階段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具體要求來進行,主要對數學知識與數學技能、數學思考、解決數學問題和情感態度四個內容進行評價。而基于完成任務的表現性評價除了評價以上四方面的內容外,應更加注意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出來的上述四方面的行為表現。一次表現性評價不必把所有方面都包含在內,具體內容根據每一次評價的目標而定,可以僅對數學知識與數學技能進行評價,也可以對學生的數學思考、解決數學問題以及情感態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其三是確定評價的標準。一個具體明確,易于操作的評價標準是成功實施表現性評價的法寶。在確定標準時,教師要全面考慮這一任務包含哪些數學知識與數學技能,能夠反映學生哪些具體的能力,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怎樣,是否具備一定的合作精神等。對于表現性任務重要方面的評價標準可以考慮優秀學生進行這個活動時的做法來確定。評價標準中的項目不宜過多,一般在4—6個之間為好。其四是確定評價的方式。表現性評價的方式可以根據評價主體的不同進行分類,有數學教師對學生進行的評價、有學生對其同學的評價,還有學生對自我的評價。特別是學生在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評價時,能夠促使他主動發現自己與同學的優點和不足,并在此過程中學會反思,因此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另外,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實施評價,要充分考慮所選方法是否適合評價的預期目標。例如在數學活動中對于學生的表現,教師就可以采取觀察、訪談等方式。
3.2落實評價過程
表現性評價的實施階段就是教師和學生對評價信息收集與整理階段。由于這種取向的評價方法促使了教育主體自身的投入,從而充分調動與發揮了教師與學生的主動性,使得評價過程推動了學生的發展。表現性評價主要通過觀察和訪談等方式來收集評價信息。課堂觀察是評價者收集評價資料和獲取評價信息的一種重要途徑。在實施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該根據前期準備階段已經確定好的評價內容進行全面仔細地觀察。比如“圖書館借書調查”這個案例:所在城市的圖書館為了更好地服務借書的市民,想了解本市市民在一個星期內到圖書館借書的人數,希望為圖書館的管理人員設計一個可行的調查方案。根據調查結果,能計算出一周的哪個時段去圖書館借書的人最多?除此之外,還能獲得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果是圖書館的管理人員,你會做出怎樣的決策來更好地服務本市市民。與同伴交流想法。需要提醒注意的是,一次的觀察結果并不具備普遍的代表性,只能代表學生一次的行為表現。為了保證評價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就需要對活動表現進行多次的觀察,并且及時記錄觀察結果。當然,如果條件滿足的話,對于學生的整個表現除了進行現場觀察外,還可以利用實時錄像、照相抓拍等方法抓卻實證,以提高評價的效度。訪談是評價者通過面對面的口頭交談從被評價者那里收集評價信息的方式。訪談法作為一種信息反饋的手段,一般運用于課后討論中。在訪談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和理解學生,鼓勵被評價者積極參與到評價中來,了解他們在面對具體問題時的表現,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和不同的思考方法。通過這樣的訪談活動,教師可以收集到大量真實的評價信息,反過來這些評價信息又可以促進我們對表現性任務設計和表現性評價實施的反思:如何更合理地設計表現性任務?如何在活動中更關注學生的成長?如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分享解決問題的策略?如何用更加有效的方式評價學生學習的過程?
3.3處理評價結果
評價結果的處理是表現性評價實施的最后一個階段,包括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評價結果的評定以及評價結果的反饋。其中評價結果的評定和反饋是這一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互相作用、互相影響。每個學生在完成表現性任務的過程中,通過思考、猜想、探究、調查和實驗等學習活動,積累了豐富的作品素材,這些作品素材凝結著他們的勞動成果和聰明才智,每個學生都希望能向教師、同學和家長展示自己的成果。表現性評價關注的重點不僅是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能激發學生身上所蘊含的各方面潛能,做到真正了解學生的發展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成果的展示正是從這個基本點出發,為學生展現自己和建立自信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在具體操作中,學生可以將自己在完成表現性任務中擬定的活動計劃、收集的有關數據和資料、任務解決方案、活動過程記錄以及學習成果總結等展示出來。通過成果的展示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學習與交流。成果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由評價者獨立評價,也可以是小組討論形式評價;可以設計成果展示牌,也可以開展成果交流會,同時邀請家長參加,這種以學生為主導,教師家長共同參與的形式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自我,增強自信心和體驗成功。在活動結束后,需要對這次表現性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結果的評定可以采取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和教師評定相結合的方式。學生按評價標準的要求針對自己的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自評,小組成員之間根據每個成員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表現進行互評,教師則可以從觀察和訪談中得到的信息對學生進行評價。由于評價中的反饋對于發揮評價的激勵和促進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一次評價結束后教師都應及時地把結果反饋給學生。通過及時的評價反饋,學生可以及時獲得在自己學習中有效的信息,了解自己目前的學習情況,便于及時進行自我反省,對前期的學習進行認真分析總結,既要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要找出問題所在,虛心誠懇地接受他人的建議,以期對下一階段的學習作出正確的指導。同時,評價結果的及時反饋能夠影響到學生的自評和小組評價的準確性。表現性評價結果的反饋要注意反饋的策略,要充分考慮如以下問題的處理:是否所有的評價結果都給予反饋?如何進行反饋?個別反饋還是集體反饋?負面的結果怎樣反饋?只有把這些問題處理好了,才可能使評價收到較好的效果。表現性評價與傳統的評價方式不同,作為一種動態性評價方式,它更注重通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真實全面立體地評價學生。在利用表現性評價法評價學生的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地調整和完善,充分考慮影響評價的各種因素,從而設計出更加合理完善的評價方式為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馬云鵬,張春莉.數學教育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司艷玲,王秀紅,宋敏,等.中學化學教學中活動表現評價的實施策略[J].化學教育,2005,(2):24-26.
[3]劉兼,孫曉天.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54-255.
[4]趙保鋼,楊崇顯,胡炳元,等.初中物理課程評價改革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2.
作者:陳勤 單位:三峽大學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