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高職院校信息素養教育模式調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梳理高職院校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現狀,同時通過問卷調研的形式了解高職院校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參與信息素養課程的意愿以及喜歡的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等,最后結合高職院校的特點提出采取多元化的混合教學模式,即在專業課中融入信息素養教育內容,并同時開展MOOC、翻轉課堂、微視頻等模式,補充完善單一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端。
【關鍵詞】高職學院;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教育
引言
信息素養自1974年被提出至今,其內涵和外延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完善,尤其是在信息技術極度發達的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更是衍生出了不少諸如元素養、數字素養、媒介素養等內容。隨著信息素養內涵和外延的擴大,社會對于大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然而這與我國信息素養水平嚴重不均衡的現象極其矛盾,尤其體現在高職院校學生身上。為了更進一步地了解我國目前高職院校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現狀,筆者通過文獻調研、網絡調研及問卷調研的方式,對國內相關理論、實踐和高職院校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進行調研,以期為我國信息素養教育研究提供參考。
1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現狀研究
1.1理論研究
在理論研究方面,筆者在中國知網上以篇名中包含“信息素養”“高職院校”為檢索條件,共檢索到231篇文獻,年度發文量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研究最早的一篇文獻發表于2004年,研究等高峰期在2012年。經過文獻分析發現,研究內容主要聚焦于新技術、新媒介、新環境下信息素養教育內容、模式的變化。內容層面由最初側重探索信息檢索策略、工具及技巧等方面,向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轉變;教學模式應用層面主要在于“嵌入式教學”“MOOC”“翻轉課堂”等方式的研究。
1.1.1嵌入式教學嵌入式教學注重將信息素養教育內容與專業課程及通識課程的教學有機對接融合[1],同時需要圖書館館員和學科專業人員的相互配合,讓圖書館資源和服務與專業教學實現最大化嵌入對接,在雙向互動中實現用戶科研創新能力和信息素養能力同步提升[2]。這種通過專業知識來引導培養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方式已經取得良好效果,并在實踐中得到印證。
1.1.2MOOCMOOC又稱為慕課,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起源于美國,目前已經普及世界各國,其原因是慕課可以解決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由于教師不足、學校重視不夠而影響力有限的問題[3]。師資不足、得不到重視正是高職院校信息素養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將慕課運用到信息素養教育當中,正好解決了上述問題。
1.1.3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是指將原本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由教師錄制下來放在網絡上供學生課前觀看,然后將課堂時間完全用于討論、提問、專題研究或師生互動[4]。翻轉課堂以學生為主,顛覆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及表達能力等。
1.2信息素養教育模式實踐調研
在實踐研究方面,筆者選取“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擬建單位中的高水平學校建設單位30所為研究對象,采用訪問學校官網和學校圖書館微信的方式進行調研高職院校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結果如表1所示。在調研的30所院校當中,有5所未查找到信息素養教育相關信息,其原因可能是這幾所院校確實未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有開展但并未在網上相關信息,個別學校甚至未開通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這從側面反映出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相對落后。從表1來看,各院校仍然是采用新生入館教育、資源推介、培訓講座這些傳統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而目前信息素養教育已經步入了移動終端學習的階段,如較為火熱的MOOC、微課題、創客空間等新型教育模式,這些方式能夠極大地縮短教與學之間的距離,在空間、時間上提高用戶接受信息素養教育的可能[5]。上述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信息素養教育水平未能跟得上信息時展的步伐,這將是高職院校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
1.3問卷調查
為了了解高職院校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探索適合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筆者采用問卷調研的方式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的在校生發放問卷,通過線上QQ群、微信、學習通等方式轉發問卷,共回收問卷110份。調研內容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學生的信息意識、對圖書館資源的熟悉程度及利用情況、對信息素養的認識等。在調研的對象當中,男生占65人,女生占45人,所在年級范圍包含大一、大二及大三三個年級。調研結果分析如下:
1.3.1學生信息素養水平低調研結果顯示,在圖書館資源的熟悉和利用上,超過80%的學生認為自己對圖書館的資源比較熟悉,20%的學生表示不熟悉;34.55%的學生經常使用圖書館,偶爾使用的學生占54.55%,10.91%的學生表示沒有使用過。可見,圖書館的利用率較低,這一現象也反映出學生信息意識薄弱。關于搜索引擎及數據庫的使用情況,約78%的學生表示經常使用,約22%的學生偶爾使用。會使用布爾邏輯運算符的學生約占85%,不會使用的占15%。通過上述數據,大部分學生具備基本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但信息獲取和查找水平有待提高。針對信息素養認識的調研,超過50%的學生表示對此比較了解,表示不太了解的學生占31.82%,而約9%的學生表明沒聽說過。對信息素養重要程度的調研,如圖2所示,41.82%的學生認為信息素養對于他們自身的成長非常重要,認為比較重要的占37.27%,認為程度一般的占19.09%,不太重要和不重要各占0.91%。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對于信息素養的認識比較到位,這將有助于他們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和終身成長的思維。
1.3.2信息素養模式多樣化問卷中還調查了學生參加信息素養教育課程的意愿,75.45%的學生表明很愿意參加;約19.09%的學生態度中立,表示可參加也可不參加;約5.46%的學生不愿意參加。可見,大部分學生意識到了信息素養的重要性。在調研學生喜歡的信息素養模式時,各種類型模式均有受眾者,其結果如圖3所示。最受歡迎的是慕課,占40%;其次是嵌入式教學方式,占35.45%;講座培訓展18.18%,翻轉課堂占6.36%。從結果中可以看出,慕課和嵌入式教育是近幾年的研究熱點,也深受學生的喜愛。通過上述理論、實踐和問卷調研分析發現,高職院校信息素養教育存在下述幾個問題:一是信息素養教育模式落后,跟不上移動通信發展的速度,大部分學校仍然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嚴重降低了學生對信息素養的興趣,同時阻礙了學生獲取信息的便利性;二是信息素養教育意識薄弱,高職院校對信息素養認識不到位,且不夠重視,沒有人力、物力及財力的投入,圖書館無法開展高質量的信息素養教育;三是信息素養教育師資不夠專業,許多高職院校圖書館館員很少是科班出身,缺乏圖書館館員應用的專業水平和素養,影響了信息素養教學質量。
2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研究
2.1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根據上文的分析,了解到高職院校信息素養教育的現狀,以及目前較為流行的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總體呈現出多元化的現象。如何從多個模式中挖掘出適合高職院校開展的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是重中之重。這既要考慮高職院校學生培養目標,還要綜合考慮師資、設施設備等問題。由于信息素養教育是理論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強的課程,而每種模式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因此在高職院校信息素養教育中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混合教學模式,即在專業課中融入信息素養教育內容,同時開展MOOC、翻轉課堂、微視頻等形式,發揮各種教學模式的優勢,提升信息素養教育的教學質量。
2.2注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思維方式和一種能力,是創新的基礎和原動力[6]。國內外對批判性思維的關注由來已久,現已經成為信息素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也只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實踐當中往往忽略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國內圖書館屆對批判性思維的認識也不夠,因此在高職院校開展信息素養教育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批評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3結論
綜上所述,現階段高職院校信息素養理論研究仍然欠缺,實踐工作遠遠落后于時代的發展。而當前,人們正在向人工智能的時代邁進,未來信息素養教育也會向更深、更廣的層次發展,所以高職院校信息素養教育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一方面,高職院校要解決信息素養不受重視、師資不足等諸多問題;另一方面,也要以積極的心態迎接因時展而帶來的挑戰,時刻關注新技術帶給信息素養教育的新動向,為學生挖掘更加豐富的內容和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2]錢彩平.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內涵、特性與實踐模式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0(14):19-24.
[3]周斌.MOOC時代圖書館服務創新與發展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5,37(4):67-69.
[4]屠曉梅.2014~2018年我國信息素養教育研究熱點與發展動態述評[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9(4):65-69.
[5]朱佳林.國內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可視化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8):100-107.
[6]徐苑琳.批判性信息素養:源起、發展和思考[J].圖書館建設,2020(1):118-125.
作者:覃山芳 單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