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情境課堂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聽說讀寫是其基礎模塊。通過口語交際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語言能力、溝通能力、聯想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強化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在口語交際中,教師可通過設計情境讓學生進入到趣味性的情境空間當中,強化學生的語文知識體驗,提升其知識內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教學尤為重要。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認知習慣著手,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分析其表達方式,制訂表達技巧,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提升口語交際教學直觀性和明確性。在這種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口語交際來塑造其語文自信,并提升其對語文知識的求知熱情,逐步積累語言智慧,形成一種思維上的獨特見解。教師應創設有效的情境模式,挖掘語文教學中所蘊藏的口語交際情境內容,大力開展口語情境教學,引發學生的思考,并不斷培養其口語交際能力。
一、創設游戲情境
情境指的是在學生腦海中聯想的環境、語境等,而情境遷移則指的是讓學生將自己的生活情況遷移到教學情境當中,將學生過往經歷與教材中描述的情境集合起來,將幻想當中的情境遷移到課堂當中,讓學生自主搭建情境內容,獲取口語表達的契機。而游戲往往是最好的切入點,能夠將學生的個人興趣與教學內容密切結合起來,提升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當中的內容來開展情境游戲教學。首先,教師可以用一個謎語作為教學開端。“身子像個小逗點,搖著一根小尾巴,長大吃蟲叫呱呱。”當教師說出謎語后,學生便會展開思考。對于見過小蝌蚪的學生而言,他們會很快猜出謎底,但是對于大部分城市里的孩子來說,他們沒有相關的生活經驗,因此往往難以猜出。而設置這個謎底的原因也是為了讓學生通過猜謎的方式來了解這一課中的主角——小蝌蚪。之后,教師便可以開展游戲情境,讓學生根據課文當中的內容來進行口語交際對話。第一步先分配角色,教師讓幾名學生扮演尋找媽媽的小蝌蚪,第二步分別讓三名學生來扮演鯉魚、烏龜和青蛙。然后,教師播放小蝌蚪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小蝌蚪的特點。口語交際的內容如下:背景:小蝌蚪出生,長著一條尾巴,一起去找媽媽,遇到了鯉魚媽媽教小鯉魚捕食。小蝌蚪: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里?鯉魚: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去那邊找吧!小蝌蚪繼續往前游,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后腿。遇到了烏龜,游了過去。小蝌蚪:媽媽、媽媽……烏龜: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服,抓起蟲來頂呱呱。小蝌蚪繼續往前游,過了幾天,嘴巴變短了,看到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小蝌蚪:媽媽、媽媽……青蛙: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通過這種游戲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進入到教師所創設的情境當中,并且通過游戲當中的內容來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利用游戲中的對話對教材中的知識有著更加深刻的印象,促進學生智力發育。
二、創設語言情境
口語交際不僅僅是知識,而且是一種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讓教學內容變得日常化、簡單化,讓學生覺得口語交際其實并不難,幫助學生塑造交際自信。教師可通過教材中的內容來不斷創設語言情境,并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來設計教學內容,將教材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鍛煉其口語交際能力。比如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這一課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通過問學生一個問題來設計開場白:“同學們,要是你們在野外迷了路該怎么辦?”這時,學生便會展開聯想,想起過往的一些生活經歷。比如在野外郊游時的情境、在視頻中看到了一些野外生存的紀錄片等。但是對于這一年齡段的學生而言,僅僅只是對課文內容有些好奇而已。因此,教師可以開始課文內容的講解,并提出問題:“同學們,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針,能夠幫助我們在野外辨別方向,你們知道是什么嗎?”而學生在得知問題后,會開始結合生活經驗來思考。有的學生可能會通過自己平時觀察太陽時的經驗想到根據太陽辨別方向:“老師,早上太陽在東邊,中午在南邊,黃昏時會在西邊。”還有的學生會依據自己對星星的觀察,依據北極星來辨別方向:“晚上北極星會一直指著北方。”但是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他們的生活經驗比較缺乏。因而,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當中的內容繼續與學生開展討論:“如果碰上陰雨天,沒有太陽怎么辦?”學生先是自己思考,如果實在沒有思考出辦法來,教師則可以讓學生閱讀課文,如“樹葉稠密的一方是北邊、樹葉稀少的一方是南方”,又或者是“雪地里,積雪融化得快的一面是南面,慢的一面是北面”。在講解完課文當中所有的內容后,教師還可以繼續開展相關提問:“同學們還知道哪些生活當中辨別方向的方式呢?”對于城市里的學生而言,接觸野外的機會比較少,因此,他們思維當中所涉及的內容往往是城市里的標志物。當學生思考過后,他們會根據生活經驗找出相應的方法,如“太陽能熱水器的光板往往朝著南方,太陽能路燈的光板也是如此”。
三、創設交際情境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由于他們生活閱歷比較少,對很多成年人的交際情境難以理解。他們只是通過動畫片來了解過成年人的言行舉止,雖然會有所模仿,但是無法深度剖析其中的內涵。因此教師在創設語言情境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地考慮學生年齡特點。比如《玩具柜臺前的孩子》一文,其中所講述的內容是六一兒童節,一個小男孩在商場里的玩具店看中了一個自己非常喜歡的玩具飛機,于是便一直盯著看。后來售貨員經過一番詢問后才知道,原來小男孩的父親生病了,母親常年給父親買藥,他雖然喜歡小汽車,但是也舍不得讓母親買。而當售貨員說要送給他時,小男孩卻只說了句謝謝,并不想要。這一課文的內容比較符合小孩子的年齡特性,對于大部分這一階段的學生而言,都比較喜歡小汽車類型的玩具,因此教師可以與學生展開討論,比如,他們平時有沒有因為玩具的事情和父母產生爭執?另外,教師還可以以課文的內容為參照,在課堂內開展學生購物的游戲,讓班級里的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進行情境對話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注意不同對話所蘊藏的感情。比如:阿姨忍不住對他媽媽說:“孩子在這兒站半天了,您就給他買輛小汽車吧!” “不,我只看看,不要媽媽買。”男孩搶著說。孩子的媽媽嘆了嘆氣,說:“他爸爸常年生病,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讓我給他買……” 售貨員阿姨的眼圈紅了,說:“多懂事的孩子呀!這樣吧,我買輛小汽車,送給他做節日禮物。”這段對話當中所涉及的角色主要有售貨員、小男孩和小男孩媽媽三個。而學生在分角色對話時需要注意對話的感情,比如,售貨員從最開始的疑惑到后來的同情,以及最終的心酸,而小男孩在搶著說不要玩具時內心的感情也應該是極為復雜的。小男孩的媽媽所對應的感情一方面是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另一方面則是對孩子的心疼,并且還有一些欣慰。由于感情較為復雜,因此教師需要參與到游戲當中,引導學生學習口語技巧。
四、搭建生活情境
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適當的情境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在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個性探究出一套合適的情境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日常交際能力,讓學生在生活當中能夠勇敢、準確地表達出自身的情感。口語交際是學生生活當中的必備技能之一,因此,教師可以創建生活情境,讓口語交際的內容變得更加生活化,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口語技能。比如,教師可以提供旁白情境,讓學生進行口語練習。比如,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過年了,有親朋好友到你們家拜年,你該怎么說?”對于這一問題情境,學生肯定都有生活經驗,因此可以嘗試性地進行交談。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能夠根據生活當中的交談來進行口語交際練習,提升其口語交際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喜好來創設游戲情境。其次,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生活情況來創設語言情境,提升其口語交際水平,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再次,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點來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能根據所學的內容來展開交際。最后,教師可以通過搭建生活情境來轉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教師通過交談的方式來與學生進行溝通,幫助其進行口語交際練習。
作者:黃菊華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天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