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探索中職語文閱讀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誤區
老師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地備課,上課時便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一一傳授給學生,學生只做收音機和留聲機,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走出中職語文閱讀教學誤區的策略
要徹底改變以上現象亦非易事。我在教學過程中一直思考這個問題,嘗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抓好課堂四十五分鐘,讓學生動起來,極力體會、理解文本核心語文價值,應是比較切實可行的閱讀教學思路探索。
1.教師認真備課,領會文本核心語文價值,是閱讀教學的前提條件
一篇課文是一個綜合、完整的信息系統,包含作者的思想、審美,反映社會生活、人文風尚,還有很多自然科學、歷史文化等知識。“教什么”、“怎么教”是教師上課前應弄明白的,而真正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要選定閱讀教學需要的信息價值,就必須經過教師對該課文的二次過濾、加工,對其所含的教學價值有取有舍。主要依據是哪些屬于核心語文價值,哪些是學生最需要掌握的語文知識。《賣白菜》(高等教育出版社《語文》基礎模塊上冊)是莫言的一篇憶舊系列作品,作品中包含方方面面的信息,教學時的常規做法是重點引導學生體會這篇課文如何通過生動、細膩的語言,嚴謹的結構,刻畫母親堅強、自尊、樸實、誠信的形象。我認為,著重就作品中“誠信”要義對學生做好引導才是這篇范文的閃光點。在那個極端貧困的年代,為人誠信是多么難能可貴。當今社會,教育學生如何面對種種誘惑,如何堅守“誠信”這種閃光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才是老師要教給學生的重要知識。
2.學生自主閱讀,加深對文本的原始理解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
只有學生自己探索體會到的文本信息,才是最直觀、最深刻的信息,才能反映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況。只有學生提出的疑問才是他們想知道的東西。“學始于思,思見于疑”,只有學生學會從文本中獲取有用的語文價值,學會敢于向教科書質疑,才能不斷提高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進而體會選文精妙的語文價值。在教讀老舍的《我的母親》(高等教育出版社《語文》基礎模塊上冊)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引入課題后,首先應該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后提問:這篇文章為什么寫得好?讀了之后有何感受?讓學生自由闡述觀點。學生一般會談到“平凡的小事中滲透著濃濃真情”之類的觀點,老師順勢引導提問:這篇文章寫了母親哪些事?這些生活中的細小的事卻滲透著怎樣的深情?進而讓學生體驗母愛、體驗親恩,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從“去吧,小子!”這句蘊含豐富潛臺詞的言語中,讓學生明白如何通過小事情表達“愛”與“真情”這一核心語文價值。
3.教師適時引導是的重要教學環節
學生對課文的原始理解普遍是混雜的、多元的、膚淺的,有很多非語文的或錯誤的觀點。教師用恰當的語言對學生的各種觀點進行評析。既不能打擊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又要把學生引導到閱讀理解這篇文章的核心語文價值上。《再別康橋》是一首不大好理解的優美的朦朧詩。教學時應以學生回答“很美”、“很抒情”為教學切入點,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美”、“抒什么情”,進而讓學生體會這首詩通過對“云彩”、“金柳”、“青荇”、“一潭”等景物(意象)的描寫抒發感情,接著讓學生體會詩人在各節描寫中的情感變化(第一至第五節不斷提升,第六節急劇下滑),進而理解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出的復雜情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建立一個平等、民主、自由的互動平臺,是實施教學的重要保障
首先,創造更多機會讓學生質疑,表達觀點;其次,尊重學生的發言,恰當引導他們的觀點。對于正確、有創造性的觀點,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對于回答有所偏頗或錯誤的,我們不能諷刺、批評,應幫助學生分析不正確的原因,引導他們有正確的思維,有所收獲;最后,確定學生的質疑高于教師的提問的教學觀念,變傳統老師問學生答為學生問老師答,按學生思路組織教學而非按老師思路授課,使每個學生都融入快樂的閱讀學習氛圍中。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只有對學生傾注了感情,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中職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發育期,表現欲與情緒控制力水平發展不平衡,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斷奶期”,知識閱歷較為薄弱,再加上社會家庭的影響,在學校非常需要得到教師的理解。因此,建立一個平等、民主、自由的互動平臺,增進師生溝通,加強師生合作,意義重大,是實施閱讀教學的重要保障。總而言之,若能充分利用現有文本資料,激發學生的閱讀提高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探索林金火熱情,讓學生領略課文的文學魅力,適時引導,平等相處,則語文閱讀課將會生動活潑且卓有成效。
作者:林金火 單位:福建省平和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