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管理會計在職業教育專業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背景
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以下簡稱資源庫)是一項由中央財政立項支持建設的教育信息化重點項目,也是職業教育領域落實互聯網+戰略推進教育創新發展的綜合改革項目。資源庫是互聯網+教育在職業教育領域的率先落地,引領教育教學改革,支撐產業發展,服務精準扶貧,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傳承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有力推動了職業教育公平而有質量發展。《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健全專業教學資源,進一步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借助資源庫既可實現產教三對接、助力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建設,也能支撐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實現教師發展可視化。基于這些背景,建好、建成、應用國家級資源庫在高等職業院校中已達成共識。從資源庫項目申報立項開始,到項目的立項審核、建設、驗收,再到持續建設、升級改造,整個過程中的財務管理支撐占較大份額,并發揮重要作用。基于業財融合的角度,借助于管理會計工具及方法在資源庫項目的預算管理、風險管理、全面績效管理、價值鏈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從而切實提高資源庫資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提升資源庫建設和應用效果。
二、管理會計在資源庫項目建設中的應用
1.應用預算管理管控項目
預算管理是資源庫建設項目的一項重大項目管理決策活動,也是一個工作量大、涉及面廣、時間性強、操作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預算的編制、審核及批復、執行、分析、考核及評價等環節。為保障資源庫項目預算工作的有序推進和有效實施,目前資源庫項目建設單位都會在學校內部設立資金管理領導小組,履行資源庫建設資金管理機構的職責,為預算管理提供組織保證;預算編制方法主要采用零基預算法和項目預算法,雖然采用這兩種預算編制方法的工作量很繁重,但可以促使項目建設團隊和財務團隊充分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利于促使各子項目精打細算、厲行節約,合理使用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以智能控制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為例,項目兩年建設周期內總預算1260萬元,(其中部本專項資金500萬元占比39.68%;項目籌措資金760萬元,占比60.32%),依據建設方案相對應開支范圍可細分為7項:素材制作費用預算264.5萬元,企業案例收集制作費用預算12萬元,課程開發預算489.8萬元,特殊工具軟件制作費用預算90萬元,應用推廣費用預算269.7萬元,調研論證費用預算67.5萬元,平臺運維、審計費用預算66.5萬元。以課程開發預算為例,將預算細分為第一主持單位、第二主持單位、第三主持單位、13家聯建院校課程開發的預算;第一主持單位開發11門課程的預算,從經濟業務角度又可以細分為咨詢費、印刷費、差旅費、會議費、培訓費、專用材料費、委托業務費、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專用設備、信息網絡及軟件購置更新。這種從項目總預算到建設任務開支范圍,從任務開支范圍分層細化到具體的建設任務,具體建設任務預算對應資金來源的項目預算編制方式,能夠實現一子失著,滿盤皆輸的預算協同機制,具體建設任務的預算變化能夠及時在上一級預算中反饋,并與資金來源協同調整,做到了業務預算、財務預算、資金籌措有機結合,從而形成業務與預算匹配、預算與績效匹配、預算與資金來源匹配的三維立體式全面預算體系。除此之外,資源庫項目還運用績效預算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構建以項目任務+預算+績效目標+績效成果為對象,以考核與評價為手段,以反饋為紐帶的績效預算管理體系。這一體系的特點在于:一是資源庫建設目標與任務相關,任務與預算匹配,預算與績效目標搭調,績效目標的指標之間鉤稽關系關聯;二是按效果和效率撥款,既強調績效目標訂立的效率,也強調績效成果考核的效果,形成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良性循環。
2.在項目業財融合過程中嵌入風險管理
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應對是資源庫項目建設和資金管理過程中重要任務,通過在項目業財融合過程中嵌入風險管理,強化風險應對能力,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分析,采取主動預防措施,保證資源庫項目順利實施和持續建設。資源庫建設項目的風險因素主要歸集在子項目管理、委托業務管理、資金管理、招標采購管理、績效考評、研究與學術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以資源庫委托業務管理為例,其關鍵風險點主要包括外包實施方案、審核批準、受托方選擇、委托合同執行、驗收等方面。針對這些風險點,可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包括:結合資源庫項目年度實施計劃,擬訂實施方案,對委托業務的成本及風險、委托方式等重要方面進行詳細評估,確保方案的可行性;項目財務負責人要參與重大委托業務的決策,重大委托業務的方案應當提交學校黨委會或校長辦公會討論決定;執行采購管理辦法,符合招標采購標準的,應當采用招標的方式確定受托方;嚴格按照業務委托制度、工作流程,組織開展業務委托,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確保受托方嚴格履行業務委托合同;對重大業務委托,應建立相應的應急機制,避免業務委托失敗造成項目建設中斷;根據業務委托合同的約定,結合在日常績效評價的基礎上,進行驗收并出具驗收證明。其他風險因素的排查及應對都可以運用風險管理框架的管理會計工具。
3.運用全面績效管理反饋項目
績效管理是資源庫建設中重要環節和保障措施。《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資金管理辦法》(教財廳函〔2016〕28號)明確要求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實行績效年度考核制,加強績效年度評價結果的應用,績效評價結果與下一年度預算撥款掛鉤。因此,在資源庫項目績效管理過程中應引入平衡計分卡與戰略地圖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從資源庫建設項目的目標(使命)、愿景和戰略出發,通過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相互聯系的層面,來全方位地衡量和管理,最終實現戰略政策落地生根。資源庫遵循一體化設計、結構化課程、顆粒化資源的建構邏輯,定位于能學、輔教,服務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財務層面,財務戰略目標是簡單的,一是籌措的資金100%及時到位,二是按規矩用足資金,平衡計分卡的衡量指標為收入支出比、專款專用率、收入預算執行率、支出預算執行率;客戶層面的戰略目標是提高服務對象的滿意度,平衡計分卡的衡量指標為在校學生使用滿意度、教師使用滿意度、社會學習者使用滿意度、撥款部門滿意度、資源庫院校使用覆蓋面、社會學習者活躍用戶數量;內部流程層面的戰略目標是高效、規范、合理、簡化的內部流程,并由少數關鍵戰略流程組成戰略主題,平衡計分卡的衡量指標為內部控制的完善度、辦事流程的順暢度、關鍵決策的合規度、監督與激勵的結合度;學習與成長層面的戰略目標是人力資本、信息資本和組織資本與它們的戰略協調一致,平衡計分卡的衡量指標為教師參與建設(更新)與應用機制、學生自主學習機制、帶動校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情況、科研成果獲獎率和教學研究與成果發表數。以資源庫建設項目績效目標評價體系為例,包括總目標;產出指標、效益指標和滿意度指標等三個一級指標;數量指標、質量指標、時效指標、成本指標、社會效益指標、可持續影響、服務對象滿意度等七個二級指標;以及若干三級指標。該評價體系既體現了項目任務、預算、績效的匹配,也與現代財政管理目標相吻合,從重投入、輕產出,轉向更加重視資源庫項目的績效產出和內涵質量建設。
4.運用價值鏈建設資源庫項目
邁克爾.波特最早提出價值鏈并運用到企業的差異化戰略中,他認為一個企業的經營活動可分解為若干戰略性相關的價值活動,每一種價值活動都會對企業的相對成本地位產生影響。運用價值鏈管理可關注于資源庫建設的整體目標,以各個子項目(任務)建設為具體落腳點,構建包括學校、企業、行業在內,與資源庫建設目標相吻合的整體建設布局。由傳統的項目建設及管理模式向業務前后一體化擴展,利用價值鏈的思維有效控制項目支出。同時,資源庫的建設過程可以看作資源庫(或服務)價值的形成過程。在構造價值鏈的過程中,應從分認識到資源庫內部各子項目(任務)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緊密聯系的,只有把這些相互關聯的子項目和項目內部各環節和諧地組織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建成用好資源庫,從而達成能學、輔教的使命。
三、啟發
1.基于業財融合實踐,助推財務轉型升級
核算型財務模式下,財務與業務相脫離,財務對業務的輻射作用較弱。業財融合的理念鼓勵財務人員主動深入業務部門了解業務邏輯、流程等,助推財務轉型升級。在資源庫項目的整個建設過程中,業財融合得到較好實踐。從項目申報立項開始,就以財務團隊的形式加入項目建設團隊,財務人員主動學習有關資源庫建設目標、思路、流程、任務等業務內容,業務人員深入了解財務預算、資金管理、績效評價等財務內容,財務和業務始終保持充分交流、有效溝通,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建設任務、項目預算、績效目標三者高度匹配的建設方案。另外,基于業財融合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與應用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將預算的權責下放業務部門,提升業務人員在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的參與度和責任感;財務要積極由傳統的核算型向管理服務型升級,更要將財務工作延伸至業務前端,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績效評價的全過程發力,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前瞻性職能。
2.借力信息系統,將管理會計工具嵌入業務流程,改善績效評價
業務活動和管理會計工具、方法的結合,既實現了管理會計工具在業務活動中的落地實施,也讓管理會計工具以業財融合為媒介深入業務內部進行流程優化。以資源庫績效目標管理為例,在預算績效管理系統中設定績效目標,分別將項目任務書、項目預算表上傳至系統中,每個季度填報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執行情況,可以及時對績效運行存在問題進行糾正,使得績效評價實現全過程化,更公開、透明。將任務進展、預算執行進度與績效目標實現情況掛鉤,對項目建設團隊起到督促作用,推動資源庫項目按計劃實施;同時,預算績效管理系統反饋的績效評價信息為項目管理人員進行決策提供支撐。
3.加快培養復合型財務人才是管理會計創新應用的核心
業財融合的實踐、財務大數據分析離不開復合型財務人才,加快培養財務復合型員工是管理會計的創新應用的關鍵,加大財務人員培訓與交流力度,通過制定培訓計劃、開展業務交流、學術交流、課題研究等方式,為財務人員搭建資源共享、交流促進、共同提高的平臺,進一步提升財務隊伍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為財務轉型升級和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補給。
參考文獻
1.周瑜琛.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在高校應用探析.財務與會計,2019(8).
2.叢夢,王滿.基于業財融合的管理會計應用與啟示.財務與會計,2019(7).
3.孫茂竹,文光偉,楊萬貫.管理會計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4.孫彤焱,彭博.紅塔集團以業財融合為核心的全面預算管理實踐.財務與會計,2019(7).
作者:陳乳燕 單位:蘇州市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