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移動終端下英語口語混合式教學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移動輔助語言學習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之一。然而,已有研究多數是從學生對其的態度,接受度以及學習效果展開的,對基于移動終端的混合式教學設計研究的卻并不多。本研究從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策略、教學評價這四個方面展開對其的設計。
關鍵詞:移動輔助語言學習;混合式教學;教學設計;英語口語
1引言
近二十年,由于電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在移動設備上的運用,移動輔助學習(M-learning)引起了眾多教師和學者的關注。便攜式計算技術使得移動設備正成為填補正式學習環境和非正式學習環境的潛在工具,這種情況在第二語言的學習中更是如此。移動輔助語言學習(MALL)是借助于移動終端(如智能手機,平板等)所進行的語言學習形式。它是線上學習的一種延伸形式,是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CALL)發展的新階段。與利用臺式電腦或手提電腦學習相比(E-learning),它最大的特點是便攜性、易聯性及學習時間和地點的靈活性。近年來,對移動輔助語言學習的研究也隨之增多。香港理工大學調查了大學生對利用移動終端上的App開展詞匯學習的態度。大部分學生表明,詞匯學習既耗時又有難度,而詞匯學習App能讓他們隨時隨地學習,更便捷,也更有效[1]。姜藍,等的研究也表明,利用手機等移動終端平臺,可以讓英語視聽說課程,實現線上與線下的無縫對接。這種新型教學實踐,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能增強師生間及生生間的互動,對提高學習成績效果顯著[2]。陳璇也通過實證研究表明,依托微信交互平臺的智慧課堂的教學形式也能顯著提高大學生的英語水平[3]。銀珊對移動技術輔助學習背景下的高職英語口語混合式教學的研究也表明,這種教學模式能調動高職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和效能,還有助于師生之間建立學習共同體[4]。這些研究都表明,基于移動終端的混合式英語教學被學生的接受度很高,對英語學習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然而,已有研究多數從學生的態度、看法、學習效果等方面展開,對混合式教學中的教學設計研究的卻并不多,本文將從這一方面展開。
2混合式學習及其教學設計中的問題
混合式學習最初指的是使用多種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如使用視聽媒體加黑板和粉筆。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化,它被定義為線上學習和面對面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5]。Graham認為根據混合的目的,混合式學習可分為三大類:生成性混合式學習,促進性混合式學習和變革性混合式學習。生成性混合式學習指對相同的教學內容提供多模態的教學媒介,這些媒介能夠便利學生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促進性混合式學習是指用在線學習來補充傳統教學,但它不會在本質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變革性混合式學習是指在線學習和面對面學習完全交融的學習方式,它會帶來教學法和教學大綱的根本變革,如從教師為中心轉為以學生為中心[6]。目前,混合式學習的教學設計多屬于促進性混合式學習,它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首先,教師僅僅是混合了教學元素,他們并沒有把這些教學元素當作一個整體來進行設計。他們僅僅把在線學習當作傳統教學的一個補充,并沒有在本質上改變傳統課堂教學。其次,在實施過程中,缺乏對學生行為的有效監督。
3基于移動終端的英語口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教學模式的構建通常包括四個部分,第一,教學內容的設計和安排,主要包括教學內容的構建和對學時的分配。第二,教學資源的設計和安排,主要包括網絡教學和線下教學資源。第三,教學策略的設計和安排,主要指在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教學環節中,如何結合翻轉課堂和面授課堂?第四,教學評價的設計和安排,這主要涉及如何有機地結合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手段來達到更具綜合性,更公平、更有效的評估[7]。以下將從這四個方面探討基于移動終端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3.1教學內容的設計和安排
本校口語課程選用的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編寫的《新視野大學英英語視聽說教程》(第三版)。此套教材共有四冊,供兩個學年使用,每一冊分為八個教學單元。教學內容包括視聽內容部分和口語表達任務。視聽部分內容包含豐富的BBC原版音視頻,語言鮮活、語音純正、語境真實、展現各國風土人情和文化傳統,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生的文化感知力和理解力。這些內容的設計理念也體現了語言輸入在語言習得中的重要地位。每個單元包括openingup,listeningtotheworld,speakingforcommunication,furtherpracticeinlistening和wrappingup共五個部分。其中listeningtotheworld部分包括sharing,listening和viewing三個部分;speakingforcommunication包括imitation,role-play,speakingskills和groupdiscussion這四個部分。fur⁃therpracticeinlistening又包括shortconversations,longconversa⁃tions。每個單元包括的學習內容和素材非常豐富。然而,和大部分高校類似,本校非英語專業每周的口語課時為兩個學時,有限的課堂時間涵蓋的內容極其有限,注重了視聽,練習說的時間就變少;注重了說,很多用于輸入的視聽材料就沒法兼顧,再加上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是很高,因此往往導致說的內容質量也并不高。混合式教學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每個單元的大部分試聽內容必須以在線學習的形式完成。這些試聽內容并不是線下課時的補充,而是與線下課共同構成各單元的有機整體。以第二冊第一單元lifeisalearningcurve為例,listeningtotheworld,furtherpracticeinlistening這兩部分主要以聽力為主,可以放在移動終端上學習。而Openingup中對三個有關學習名言(Welearnbydoing;Alittleknowledgeisadangerousthing;Thebestwaytolearnistoteach)的討論可以放在線下課。除此之外,speakingforcommunication以及listeningtotheworld中的思考題也應放在線下課討論。
3.2教學資源的設計和安排
課程開始之初,教師讓學生在手機或移動設備上下載安裝“知到學生版”App,注冊課程。“知到”App的班級界面包括七個模塊,分別是學習資源、群聊、學習任務、作業考試、見面課、問答和小組教學。每個單元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上傳至資源模塊供學習自主學習。這些學習資源包括必學的課本內的試聽資源,也包括教師收集到的一些與主題相關的音視頻文件,供感興趣或學有余力的同學學習。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習之前,教師應每個單元的學習目標和任務,這些目標和任務是學生學習的向導和規劃師,否則自主學習中的靈活性可能會導致學習過程的盲目性和時間的浪費。另外,它們也應發揮腳手架的作用,幫助學生串聯每個單元的學習內容。
3.3教學策略的設計和安排
3.3.1課前知識構建。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混合式學習中極其重要的部分。學生通過觀看或收聽與主題相關的真實情境中的語言材料,學習與主題相關的詞匯,表達方式。與此同時,學生也需要完成這些部分的聽力練習。這些聽力練習能夠讓學生獲得對單元知識進一步加工的機會,也使他們離習得這些語言形式向前邁進了一步。在群聊模塊或問答模塊里,學生可以討論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如疑難點等。學生也可以選擇向教師提問。教師應鼓勵學生互相交流意見。同時,教師應該記錄學生學習的問題和疑難點,以便在線下課堂中及時地給予回應。移動終端一個很大的便利就是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反復多次地觀看或收聽視聽材料。3.3.2課中知識運用。在課中階段,教師要簡短地對布置給學生的試聽任務做個總體評述,帶領學生一起回顧與主題相關的語言形式,并對高頻語言形式進行提煉,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因為注意語言形式是習得它們的前提。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就課前學生自主學習中的問題和疑難點給予回應。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后,教師應該創設情境,鼓勵學生多說。教師可采用的方法有提問,讓學生角色扮演模仿對話、辯論、訪談和小組討論等方式,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相關語言的感知,理解,直至內化。3.3.3課后知識鞏固。課后,教師可以設計相關討論話題的口頭或書面表達作業,并讓學生在線提交。教師應該批改并對作業進行評價。就常見問題,可以統一在班級群或線下課中說明。3.3.4教學評估的設計和安排。由于混合式學習不僅包括線下課堂內的學習,也包括線上的教學,因此線上部分也應該放入對學生的考核之中。利用“知到”App,教師可以查閱各學習資源學生的瀏覽人數,下載人數。作業和考試模塊也有已交和未交學生的統計。這些都是教師對學生做出形成性評估的依據。這一部分以及線下課堂的表現教師可以把它們設置為占學成績的60%,期末的終結性評估占學期總成績的40%。
4結束語
移動輔助英語學習由于其便利性和學習方式的靈活自主性,在外語學習方面將會越來越普遍,尤其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移動輔助學習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鑒于其的重要性,本文從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策略、教學評價這四個方面展開對基于移動終端的英語口語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希望對此方面的教學設計提供參考。
作者:鮑甜美 周梅 單位:皖西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