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印刷專業課程體系設計與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印刷技術專業作為傳統的制造業,實施現代學徒制進行人才培養具有良好的適用性。本文以印刷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課題體系設計為切入點,對印刷技術專業實行現代學徒制進行闡述。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印刷技術;課程體系
一、課程體系的設計框架
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以崗位能力為目標,以項目化教學為主線,甄選和設計合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學校及企業完成課程學習。課程體系設計按照崗位分析、工作流程分析、學習情境設計三個步驟進行設計的。根據學徒人文素質能力與企業崗位能力的要求,來確定實現這些能力的培養路徑,并確定課程模塊。課程主要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公共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學徒職業發展規劃課程。公共課程模塊的培養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人文素質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能力,包括公共選修課程和公共必修課程。公共課程必修模塊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計算機、英語、演講等課程。公共選修課程包括就業與創業指導、創新類講座、各類全校性的選修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包括專業核心課程及、專業拓展課程、學徒職業發展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的選擇依據為職業崗位的能力。以企業的同類崗位為基礎,培養的人才能夠勝任多種工作,培養其行業通用性。培養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勝任不同職業崗位發展方向劃分的具體崗位的基本技術技能。專業拓展課程有專業創新課程、創新班組等。培養目的為培養學生在專業方向的創新和遷移能力,使學生具有可適應的學習能力。學徒職業發展規劃課程的培養目標在于依據各個學生不同的職業觀和興趣愛好,培養學徒職業素質。依據職業崗位的發展規律,從學徒的職業發展規劃著手來構建課程模塊。課程體系的依據是由合作企業的用人需求、崗位能力來確定。
二、印刷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印刷專業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的構建由以下幾步來實現。第一,進行職業崗位調研,確定所設專業課程面向的職業崗位。第二,職業崗位內容和任務分析,明確職業崗位的詳細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第三,職業崗位能力分析,確定各個職業崗位工作內容要求的職業知識與技能。第四,基于實際工作流程開發、建設通用基礎課程,構建職業崗位方向課程模塊。第五,基于合作企業不同崗位的特殊用人需求,增設新的專業企業課程,即依據合作企業需要的職業崗位類型來設置課程模塊的內容,讓學生自主選擇,解決合作企業的用工需求。第六,設置不同專業都要學習的計算機、英語等公共課程,構建公共課程模塊,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人文素質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能力,開設學徒擴展課程模塊。第七,依據企業實際工作流程確定開設課程的前后順序,逐漸形成專業課程的教學進度表。因此本課題組通過專行業協會,“職教聯盟”平臺,對13家印刷包裝企業走訪,并對合作企業進行討論、分析,最后確定主要崗位及崗位能力要求。根據以上的調研結果,確定各模塊的主要課程。公共課程主要有工程數字、計算機應用基礎、應用寫作與口才訓練、創新與創業基礎等課程,提高學生的基本人才素質及社會能力。公共選修的通識課程包括職場溝通與表達、信息素養與能力、工程素養與創新等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包括印刷與設計、數字印刷、色彩基礎及管理、個性化印刷等。專業拓展課程包括品牌設計、視頻剪輯、創意包裝、電商美工等,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學徒職業發展規劃課程包括認識實習、輪崗實習、電子商務、會計等。
三、課程的組織
現代學徒制的課程授課主要采用工學交替的方式。授課方式主要分以下四種類型:理論集中授課、實際崗位培訓、企業基本培養和專項任務訓練。學徒在學校大一及大二第一學期主要授課方式為以班級為單位集中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大二下學期及大三上學期,學徒的授課方式為實際崗位培訓,一方面由學校老師及企業師父在學校進行專業實訓,另一方面到企業進行崗位實踐學習。大二及大三上學期貫穿的授課方式為企業基本培養。即企業定期去學校進行專題講座或者在實訓基地和實際生產崗位進行操作演練的教學方式。大三下學期主要進行專項任務訓練。即在教學活動中設置多個訓練任務,訓練學徒在工作崗位中獨立進行生產任務的教學方式。上課次序要由實際工作過程的次序為導向,課程考核要由理論知識考核、以技術技能考核為主的崗位培訓考核和任務訓練考核共同組成。教學進度表中要標明各個課程的考核時間和考核標準,具體的考核評價標準和成績。在實際的教學組織過程中,現代學徒制擁有不同于傳統學徒制的教學主體和師資隊伍,所以教學組織需要進行結構化的設計,來保證人才培養的教學質量和規范統一。在實際的教學組織管理中亟須解決的問題是學校教學任務的連續性和企業實際生產的不確定性之間的矛盾。教學管理過程中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要依據培養過程中學生發展的共性和個性需求選擇教學組織方式,實行校企共同參與的柔性化的教學管理模式和彈性學制。
四、教學團隊
現代學徒制組織方式為雙主體,所以在教學組織、教學管理、教學考核等方面都需要企業與學校共同制定并執行。教學團隊作為保證學徒培養質量的關鍵,需要校企雙方嚴格制定制度,充分發揮雙方的優勢,做到彼此之間優勢互補。學校教師可以為企業師父提供授課技巧、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和教學內容等方面的建議,提供專業發展的前沿理論知識;企業師父可以指導學校教師提高實際工作操作技能,提供課程建設所需要的技能標準和知識要求。以現代學徒制的合作交流為契機,建立跨校際教師交流機制。通過建立跨校際教師交流機制,教師可以與其他學校的精英們交流溝通,取長補短,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學徒專業本領。同時要明確師父管理考核要求。企業師父制定有計劃的、針對性的人才培養目標、計劃和措施,并檢查監督學徒對培養計劃具體執行情況,對學徒進行全面的人才培養考查。企業師父除了要傳授專業技術技能,還要將實際生產工作的制度章程、安全生產和其他優良作風傳授給學徒,培養其安全意識,每個學期都要對師父帶徒弟的人才培養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印刷專業的現代學徒制只有通過校企雙方的深度合作,制定清晰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搭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實施完善的規章制度,才保證現代學徒制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鄭紅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4):47-49+66.
[2]張明明,孫百鳴,姜湄.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OL].成人教育,2018,(12):72-75.
作者:李偉 李大紅 高峰 單位:東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