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園林設計中統建筑元素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從現代園林設計角度出發,提出新的設計方案:將傳統建筑元素與現代園林設計相結合、將歷史文化、地域文化與現代園林設計相結合,創造吸收傳統設計模式、借鑒古今中外設計理念的、能夠表達歷史風貌和再現古遺跡的新的現代園林。
關鍵詞:現代園林 建筑元素 設計理念 歷史文化 表達方式
現代園林是植物和現代建筑物相結合的產物,它是在特定地域內,通過使用園林藝術和技術工程等手段,將地形、植物和建筑物營造成美的自然環境和生活場所。中國傳統建筑歷史悠久,建筑元素含義深刻,在現代園林設計中,運用傳統建筑元素,把握象征喻義,借助一定想象力,創造出既體現傳統歷史文化又滿足現代生活需要的可持續發展的新景象。
一、現代園林設計中對傳統建筑元素的運用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傳統建筑元素豐富多樣,如何在適宜的環境中利用現代新型材料和技術設計出風格獨特、富有藝術美感的現代園林,應把握以下四個方面內容:
(一)環境構成元素的運用
中國地勢廣闊、氣候變化復雜、傳統建筑類型繁多,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借鑒傳統建筑類型、掌握獨特的地形地貌、深入了解氣候變化和建筑基址等特點,可以更好地體現中國傳統建筑中“天人合一”和風水學中“陰陽平衡”的觀點。
1.傳統建筑類型與獨特的地形地貌特點
中國傳統建筑類型主要有宮殿、陵墓、壇廟祠堂、佛寺道觀、景觀樓閣等,雖然使用功能不同,但都巧妙地與植被、水體等自然環境相結合,使傳統園林體現造型美的特點。在現代園林設計中,除了體現傳統建筑特點外,掌握獨特的地形、地貌,避免地形結構和地表機理的破壞,保護和有效利用自然地理資源所形成的空間環境,[1]是實現自然環境與園林建筑和諧共存,體現中國傳統建筑中“天人合一”觀點。
2.氣候條件與建筑基址的特點
我國四季分明、氣溫變化明顯,在園林設計中應充分考慮當地氣候對園林建筑及植被的影響,形成園林小環境與地區大環境、園林小氣候與地區大氣候相適宜的狀況?,F代園林建筑中基址的選擇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充分有效地利用植被、地形及周邊建筑物所形成的自然環境,不僅對降低建筑成本、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有積極的影響,而且可以保持園林內部和外部建造結構的平衡,它符合建筑風水學中“補全風水、陰陽平衡”的建筑原理。
(二)風格構成元素的運用
由于中國建筑元素組合與構成方式的差異,而形成風格各異的園林景觀,其中,墻、門窗、屋頂、色彩和裝飾是影響建筑風格的主要因素。
1.墻
在中國傳統建筑藝術中,墻的建筑造型豐富多彩,主要有花墻、漏墻、漏墻窗等形式,其組合方式長短各異、高低不同、虛實有別。在現代園林設計中怎樣做到既具有墻的實用功能,又體現墻與景相互襯托的美感,這需要因地制宜、因景設計。例如,墻的透光性,可采用鏤空墻、玻璃磚、高墻多窗等形式設計;墻體造型上可借鑒馬頭墻等建筑符號進行表現,以營造傳統與現代、古樸與時尚相結合的氛圍;采用金屬鋼板建造墻的壓檐,可彌補墻體質感單一的視覺感等。[2]
2.門窗
在現代園林藝術中大量使用傳統建筑的門窗形式已成為設計的主流風格,為了更好地體現現代園林建筑的時尚性和簡約感,設計中摒棄了大量反復的門窗符號,只保留原有的木質結構,并將其加以變化;為了更好地體現通風和彩光效果,大面積使用玻璃窗,局部使用木質百葉結構;為了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將世界先進材料與傳統門窗雕飾工藝相結合,以體現現代園林的時尚感。
3.屋頂
屋頂,號稱“第五立面”,是中國建筑造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現代建筑造型中,特別是現代園林設計中,“坡屋頂”是設計師常用的設計元素。“坡屋頂”造型包括單坡、雙坡、四坡和平坡結合等多種類型,其中很多坡屋頂由金屬材料制成,它既講究排水功能,又具有傳統瓦制屋頂的韻味,是現代材料與傳統造型的完美結合。
4.色彩
中國傳統建筑色彩主要以“黑、白、灰”三色為主,形成了“素”的色彩效果。[3]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將傳統色彩與周圍環境相結合,在體現古樸美的同時,不失色彩的活潑與浪漫。
5.裝飾
圖案在現代裝飾藝術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將傳統圖案中的元素符號提煉出來運用于現代園林設計中,可以更好地體現現代園林藝術的文化內涵。[4](圖1)
(三)空間構成元素的運用
園林空間具有范圍廣、靈活性大、分隔隨意等特點,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展現更多的社會歷史文化信息,是所有設計者追求的目標,這需要借鑒傳統建筑空間模式進行表現。
1.天井
天井對于傳統建筑內部的通風、采光、聚集、排泄雨水、吸除煙塵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是現代園林建筑中“中庭”的雛形。在現代園林設計中,使用天井形式將前后兩部分空間有序連接,使一定空間內的景觀豐富而賦予變化。
2.庭院
庭院具有特殊的空間價值和功能,它不僅可以解決采光、通風、日照等問題,還可以彌補室內空間不足的弊端。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庭院部分的設計無疑增加了園林的意境和情趣,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
(四)材料和技術構成元素的運用
材料是構成建筑物的主要元素,它和技術同樣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F代建筑材料與傳統建筑材料相比具有施工方便、強度高、可塑性大、壽命長、不易損毀等優點,它不但可以模仿各種傳統建筑材料的質感與造型,也可以再現傳統建筑的美感。新型建筑材料與先進建筑技術相結合,對地方文化的宣傳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在許多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中,大力弘揚傳統文化、開發旅游資源,將地方建筑材料、傳統建筑工藝和地方文化等多重因素結合,形成水乳交融、協調一致的現代園林景象。
二、現代園林設計中歷史文化的共融性
園林是人類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出現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古埃及的宅園到法國的凡爾賽宮苑,從中國北方的皇家御園到南方的私家園林,無不體現歷史文化氣息,它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地域、一個時代的政治、經濟、科技、哲學、美學、思想意識等多重要素,是歷史文化進步的語言表達。
(一)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的融合與共生
中國歷史悠久,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如何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時空統一、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府和諧、人倫道德”等觀念,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和諧審美觀
中國傳統園林設計在滿足人的需要的同時強調天、地、人三者之間的和諧關系,即環境、建筑與人的關系,這種關系在自然式山水園林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天人合一”成為世界園林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F代園林設計同樣也講求和諧、美觀,它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自然與建筑的和諧、動態與靜態的和諧,這些“和諧”通過營造形影相調的布局、上下協調的結構、清新幽雅的意境實現。透過這些高雅自然的園林儀態,我們可以感受到環境與人的不可分割性和環境與建筑的相互制約性。
2.傳統道德觀
在園林植物的配置方面,將中國傳統“道器觀、重視物”等觀點運用其中,不再是單純欣賞植物的形狀、顏色,更多的是注重植物本身所蘊含的意境和情感。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自己的精神和情操用植物來表達,松柏蒼勁挺拔,抗旱耐寒、四季常青,是中國人性格和精神的代表;竹子高潔、挺直為歷代文人雅士詠誦。許多具有象征含義的植物在現代園林設計中被大量使用,極大地豐富了園林藝術的內涵與意味。
3.社會倫理觀
將儒道學說和《周易》“陰陽”觀運用于現代園林設計中,以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至尊觀念和人本價值。從威嚴華麗的皇家園林、諸侯苑囿到北京百姓四合院,從其建造規模和形式上無不顯示中國社會的倫理觀念。
4.哲學辯證觀
中國哲學觀中的“動與靜”、“曲與直”、“長與短”等原理可用于象征現代園林的空間效果。靜止的假山與流動的湖水、迂回曲折的長廊與筆直的小徑等,這些具有對比形式的園林景觀,在現代園林設計中都可借鑒并加以改進。
(二)打造現代園林與地方文化和諧發展景象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地域有著特定的歷史文化、民俗民風,它與該地域的經濟、政治、宗教、語言等密切相關,是隨著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發展而變化。怎樣彰顯地方特色、保護民族風情,做好區域文化的宣傳工作,成為現代園林設計不容忽視的一項內容。在現代園林設計中,深入了解地方歷史文化,挖掘地域特色,將地域文化元素運用于現代園林設計中,使園林藝術與城市文化相融合,形成園林設計藝術與城市設計藝術和諧發展的景象。
三、現代園林設計的表達方式
(一)原有景觀的形態轉化
景觀的形態轉化是指在保留原有景觀本質形態的基礎上,通過一定手段和方法,將其表現形式、內部構造、結構層次等方面的形態進行改造,實現原有建筑的功能再現和價值利用。[5]如,廢棄工廠中建筑物框架的再利用,將其內部改造成現代文化藝術長廊,再充分利用周邊自然景觀,實現舊建筑的結構、功能轉化與價值再利用。
(二)歷史風貌、古遺跡的保留與再現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保護文物、再現歷史成為時展的需要,通過查閱資料、民間傳說和設計師發揮想象力,將消失或損毀多年的古遺跡重新修繕、復原,并在其周圍建造綠化帶加以保護,從而使現代園林具有古樸美的特征。
(三)對傳統園林設計的借鑒與吸收
現在有不少觀點認為:中國傳統園林設計思想陳舊、形式僵化,與現代社會發展不相適應,實際上,這是一種狹隘的認識觀點,它沒有從開放的角度審視傳統園林設計。從整個歷史發展趨勢看,中國園林設計是在借鑒和吸收儒、釋、道思想和“中和”觀點中不斷創新和發展,同時,在設計中還應借鑒和吸收古代山水詩詞和繪畫中的意境與形式,用開放的、豐富的眼光看待現代園林設計藝術。[6]
結語
中國傳統建筑元素豐富多彩,它在現代園林設計中的運用方式多種多樣,這需要滿足以下兩方面的設計要求:一方面,遵循傳統審美觀,將中國傳統建筑元素運用于現代園林設計中,建造出形式多樣、造型優美的現代園林;另一方面,將中國傳統文化觀與現代園林設計理念相結合,建造出既具有歷史文化特征,又突出地域特色,走順應時展、保持生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的園林藝術道路。
參考文獻
[1]董經緯,城市園林設計中文脈的設計、調研表達[J].設計,2014(11).
[2]王慧君,中國傳統建筑元素在現代園林建筑中的應用[J].中國園藝文摘,2013(1).
[3]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97.
[4]張朝暉,符號學與環境藝術設計[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2(6)
[5]魏曉,現代建筑表皮的材料語言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7.
[6]邱冰,中國現代園林設計語言的本土化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0.
作者:武建亭 單位:山西大同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