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學徒制的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認為高職院校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探索“校企共建,多元評價”創新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制校企招生招工方案,以實現招生招工一體化,構建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課程體系,建設理實一體化實訓室,打造校企互聘共用的“雙導師”教學團隊,建立具有現代學徒制特點的管理制度,以此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我國現代學徒制是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實現了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圍繞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模式改革等方面進行了多項綜合改革,歷經試點研究與實踐,形成了校企雙方聯合雙主體辦學、雙元育人體系,并在全校各專業應用,將現代學徒制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取得顯著成效。
一、現代學徒制對于高職人才培養的意義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開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并且指明了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提高職業教育辦學水平與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2014年8月,教育部下發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指出,現代學徒制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黨的召開后,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再次強調,推進產教協同育人,堅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制度。現代學徒制是“校企合作”的深化與重組,是為解決“校企合作”的發展難題而產生的,是綜合了傳統學徒制和學校教育制度優點的新型職業教育制度,在技術性、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這為我國職業教育未來的辦學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指明了方向。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于2015年8月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2017年6月黑龍江省教育廳下發《關于公布黑龍江省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的通知》(黑教發〔2017〕45號),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被批準為省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為省級試點專業。現代學徒制作為新型人才培養方式,可以有效破解職業教育發展中校企合作深度與廣度不足、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脫節等瓶頸性問題,在校企深入合作的前提下,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對學生進行“雙導師制”教學,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保證。
二、藥學專業現代學徒制改革路徑
在2017年6月,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組織有關部門就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申報工作進行了充分論證,完成了申報工作并獲得批準。根據有關文件精神及學校實際,制定了《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推薦省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任務書》《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建設方案》等。
(一)探索“校企共建,多元評價”的創新機制現代學徒制是以企業用人需求為目標,以校企深度合作為基礎,以學生(學徒)培養為核心,探索了以“校中廠”為平臺的模式[1],完善學徒培養管理機制,明確校企雙方職責、分工,推進校企緊密合作、協同育人。學校制定了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雙元培養,德技并重,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積極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和課程建設。學徒制班級的授課內容與就業崗位工作內容無縫對接,使人才培養對接用人需求、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技能。現代學徒制班人才培養增強了學校與企業雙主體辦學的融合度,成為學校與企業共同發展的最佳結合點。
(二)研制校企招生招工方案,實現招生招工一體化根據現代學徒制合作企業的需求,秉承“上課即上崗、上學即上班、入校即入廠”協同育人模式[2],研制招生招工方案,明確學徒的企業員工和職業院校學生雙重身份,按照雙向選擇原則,學徒、學校和企業簽訂三方協議。在2017級藥品生產技術專業學生入學時召開分班動員大會,由合作企業進行宣講,擇優錄取學生進入現代學徒制試點班,構建校企“雙主體”育人平臺。
(三)優化課程體系,建設理實一體化實訓室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離不開實踐教學,應提高實踐教學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比重,尤其是企業實踐的比重[3]。根據真實崗位要求,學校進行工作任務分析,梳理崗位關鍵任務和核心職責,確定學生的關鍵能力,依據關鍵能力匹配學習目標,繼而架構了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課程體系。整個課程體系將分成理實一體課程模塊和崗位實訓課程模塊兩個部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崗位工作,達到和企業無縫對接,學校建設了模擬藥房實訓室、藥物制劑技術實訓室,實現了理實一體化的實踐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技能,為學生在企業真實崗位的技能培養奠定了基礎。探索“校中店”與“店中校”相結合的教學運行管理模式,在學校引入企業文化、管理模式、技術標準及相關設備,通過建立企業化的教學運行管理模式,實現學校教育結合試點企業文化為特色的“校中店”;在企業引入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基于工作過程的行為導向教學等最新的示范校建設成果和教育教學改革成果,通過建立職業化教育教學運行管理模式,以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職教理念與教學方法為特色的“店中校”。
(四)打造校企互聘共用的“雙導師”教學團隊校企深度融合,共同組建一支“雙師型”的師資隊伍,整體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執行“雙導師”聘任制度,學校和企業合作開發4門課程,包括合作編寫教材、改革教學內容、合作建立課程標準等。校內教師被聘為企業的培訓教師,培訓企業員工300多人次。同時學校聘請企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員工為兼職教師,為學生進行專題講座,參與專業建設論證,培養方案論證,對調整專業方向,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建設、課程改革提出指導意見。
(五)多方參與考核評價制定學徒制學生考核制度和標準,學徒制學生的考核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校內考核,另一部分是企業考核。校內考核以教師考核為主,以職業基礎理論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為標準;企業考核由校企合作企業師傅或專家考核,以企業行業崗位工作評價體系作為考核標準。考核等級以企業員工考核等級體系為標準。
(六)完善質量監控體系在基于典型工作過程和充分調研崗位工作內容基礎之上,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制定了《現代學徒制藥品生產技術專業實施方案》《現代學徒制藥品生產技術專業教學管理與考核方法》等制度。學校與合作企業根據現代學徒制的特點,保障各參與主體的權益,優化資源配置和利益分配關系[4],共同建立教學運行與質量監控體系,共同加強過程管理。根據教學需要,合理安排學徒崗位,分配工作任務。學校根據學徒培養工學交替的特點,實行彈性學制,創新和完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試點院校和合作企業共同實施考核評價,將學徒崗位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納入考核范圍。
三、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藥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舉措
(一)重構人才培養體系藥品生產技術專業與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同時,學校組織校、企、生簽訂了學徒(監護人)、學校和企業三方協議,堅持校企雙主體育人、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雙導師教學,明確學徒的企業員工和職業院校學生雙重身份。學校制定了《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吉林大藥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學徒培訓方案》。在實施“雙元培養,德技并重,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將藥品行業技術標準融入專業教學內容中,由行業企業專家與專業教師共同開發工學結合的科目課程;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積極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和課程建設,實施工學交替的“1+0.5+0.5+1”的課程模式。把工作崗位的技能訓練與學校課堂的專業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既重視專業知識的灌輸和全面素質的培養,也重視專業素養和從業技能的訓練,增強了學校與企業雙主體辦學的融合度,成為學校與企業共同發展的最佳結合點。
(二)深化校企合作把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寫進招生簡章,在2017級學生剛進入校園時學校聯合企業舉行了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分班動員大會,對企業進行介紹,擇優錄取進入現代學徒制試點班,構建校企“雙主體”育人平臺。明確企業的育人主體地位,簽訂合作培養協議,明確學生的學徒和準員工身份,組建了2017級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班。
(三)能力遞進按照職業崗位的升遷規律,架構了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課程體系,整個課程體系將分成理實一體課程模塊和崗位實訓課程模塊兩個部分。建設了模擬藥房實訓室、藥物制劑技術實訓室,探索“校中廠”與“廠中校”相結合的教學運行管理模式,實現了理實一體化的實踐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學生進入企業后,把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更好地運用到實踐中去,為以后的崗位勝任及崗位升遷打下堅實基礎。
(四)打造雙師制本著德育為先的原則,著力提高雙導師教育教學能力、實踐能力,培養具備雙師能力的師資隊伍。學校聘請企業專家舉辦專題講座,對崗位技能、崗位素養進行講解,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引導學生平穩進入企業,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目標,做好職業規劃。同時企業聘用專業教師為兼職培訓教師,對企業員工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提升員工的職業素養,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滿足藥學崗位的工作要求,更好地落實各崗位質量職責。
(五)加快制度建設學校制定了《現代學徒制藥品生產技術專業實施方案》《現代學徒制藥品生產技術專業教學管理與考核方法》等制度。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建立教學運行與質量監控體系,共同加強過程管理,以學生職業素質養成為核心,開發了專業知識與技能、職業素養、職業能力等指標體系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質量標準。
四、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藥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一)“雙元培養,德技并重,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雙元培養,德技并重,工學交替”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制定學校和企業兩套人才培養方案。根據企業和學校的需要,設置實習實訓環節,安排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雙導師教學,實現校企雙主體育人,明確企業學徒工和職業院校學生的雙重身份,加大學校與企業之間人員互聘共用、雙向掛職鍛煉、橫向聯合技術研發和專業建設的力度。經過實踐檢驗,這一人才培養模式成果體系完整、模式先進,為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提供了解決方案,為企業提供了高技能的人才,解決了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制藥企業需求高素養員工的難題。
(二)“雙線交融”的模塊化課程體系依據就業崗位和升遷崗位的核心能力分析,融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與行業規范,以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學校課程+企業課程“雙線交融”模塊化課程體系。“雙線交融”即理論課以構建基于醫藥基礎知識、專業技能與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課程體系,形成專業基礎技能學校課程鏈;實踐課構建基于崗位需求、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形成專業職業能力企業課程鏈,通過職前學校學習與企業工作分段教學,實現“雙線交融”,切實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和崗位升遷能力,加大工匠精神培養的力度,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職業素養。
(三)實踐育人成效顯著2017級現代學徒制班的學生把理論課和技能課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在省級比賽中盡顯學生技能,為參賽團隊提供專業的技能服務;在學校組織的職業教育活動周,現代學徒制班的學生盡顯藥學技能,展示藥學服務本領、職業教育的成果,充分體現了雙主體育人的成效;圍繞“新時代決勝小康,產教融合再鑄輝煌”的活動主題,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班的學生參加了社區服務,使學生的課內學習與實踐鍛煉有機結合;2018年現代學徒制班的學生參加“葵花達人知識競賽”,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現代學徒制班的學生獲得大賽銀獎。
(四)制度建設規范在校企合作下,制定了《現代學徒制藥品生產技術專業實施方案》《現代學徒制藥品生產技術專業教學管理與考核方法》等制度,切實解決在課程體系的構建、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雙導師教學、課程與教材的開發,雙方合作開展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具體問題。完善、規范的管理制度,促進了合作治理模式的發展,使校企間互利互惠的項目得到拓展,合作范圍延伸到教師培訓、員工培訓,教材合作編寫等,合作效果明顯,為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工作的實施提供制度保障。
五、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效果
(一)校企合作不斷深化與合作企業不斷加深現代學徒制的合作模式,圍繞企業行業產業鏈和職業崗位群構建“雙元培養,德技并重,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合作開發“雙線交融”模塊化課程體系,課程開發重點考慮實現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校企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實訓標準。學生的理實一體化課程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合作開發校本教材和企業培訓通用教材,合作推進考核標準改革。合作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增加教師企業一線工作經歷,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為培養具備制藥技能的高素質人才保駕護航。
(二)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按照職業崗位的升遷規律,切實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和崗位升遷能力,加大工匠精神培養的力度,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職業素養,增強學校與企業雙主體辦學的融合度。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三)現代學徒制長效機制高效運行建立現代學徒制的常設專門機構“咨詢委員會”,暢通校企雙方的合作渠道,拓寬校企合作空間。加強制度建設,形成“實習基地融合、師資隊伍融合、教學培訓融合”的高效運行機制,持續推行校企合作的各項管理制度。繼續打造專兼結合“雙師”結構教學團隊,通過校企互通平臺,學校教師下企業兼職和企業專家進校園,引導教師對企業開展研發活動和技術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不斷增加合作黏性;聘請行業專家參與學校管理和專業建設,實現校企雙方人才資源共享。
六、結論
藥學專業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進一步深化現代學徒制的育人理論研究,探索完善雙元育人體系、模塊化課程體系、制度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育人體系和規范化的運行制度;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鞏固教學效果,為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區域制藥企業發展培養高質量的落地型技能人才,為哈爾濱將打造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提供技術保障和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王堃,陳夢雪.高職院校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路徑探討[J].現代鹽化工,2018,(4).
[2]李輝,尹英杰.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一體化育人機制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2020,(2).
[3]李軍,劉立軒,冷曉紅.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中藥制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衛生職業教育,2019,(1).
[4]邱德梅.現代學徒制多元主體關系分析及優化對策[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9,(4).
作者:杜麗娟 任天一 單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