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狀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通過對獨立院校現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了解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為我國獨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實例樣本,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全面發展。
[關鍵詞]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對策
一、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調查與問題解析
(一)調查目的在獨立學院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意義在于提高他們應對挫折及心理困擾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整體素養。在平時針對學生們進行的各項教育工作中,我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否得當,工作舉措是否達到滿意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效性如何?這些是我們的調研目的,也是課題組成員需要掌握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調查方式及對象本次調查主要采取走訪、問卷、文獻等方式進行。主要訪問的是各教學系從事心理健康工作的兼職教師以及心理組織學生干部以及其他普通學生。發放問卷1800份,回收有效問卷1789份。通過走訪重點人群,發放特定人群特定內容的問卷以及總結分析個別案例,我們重點去了解的內容有: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以及自我定位是怎樣的;現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如何,是否達到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的目的;一線教師及學生群體對于當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望。
(三)調查數據調查數據顯示,有32.13%-34.3%(湖北工程學院新技術學院2016級、2017級、2018級新生心理普查,SCL-90)的學生因為家庭親子關系、幼年時期或曾經的遭遇在入學后暴露出強迫、人際敏感、焦慮、偏執、抑郁等心理問題。
二、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受教育對象心理素質發展不均衡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水平呈明顯的兩極化發展態勢。一部分學生心理積極向上,具有樂觀的內在情緒以及較強的意志力;一部分學生受原生家庭不和睦、學習困難、情感困擾、生涯規劃的系列壓力呈現出較弱的心理抗挫力;甚至有少部分學生帶著如抑郁癥、雙相障礙、精神分裂癥等疾病入學,為后續順利完成學業帶來了很多的困難。
(二)專兼職教師隊伍教育教學業務水平不均衡學校雖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專職教師為全校師生提供心理咨詢、危機干預,又有各教學系兼職心理輔導員開展系內的心理健康工作,這支隊伍本身構成沒有太大問題,問題在于系內心理輔導員同時也兼有其他輔導員工作,如寢室安全管理、學生入黨資料整理、貧困生資助等等工作,他們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專業化行進的道路上時間精力有限,無法做到心理健康專業知識的進一步精與專。這個現狀也為獨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效性帶來了一定困難。
(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法有一定的表面化在調研中發現,雖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識教育面向所有入學的大一學生開展,但高年級沒有必修課僅有選修課。雖然獨立院校開展有“3.25”“5.25”“10.10”心理健康主題活動、“大學生心理健康主題班會”、心理健康講座等學生心健活動,但高年級學生參與人員有限。這導致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實際上是有限的,對部分大一學生來說心理健康課是“明天”的課程,指導大學四年的心理健康并沒貼合現實,沒有使獨立學院大學生切實地應用到自身的現實的心理問題上,沒有真正地滿足受教育者的實際需求。作為補充的心理咨詢受眾有限,作為補救的危機干預效果雖顯但不是常規教育方式。
(四)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活動載體缺乏一定的創新性獨立學院大學生群體在學業、情感、人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障礙及問題。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創新性不夠導致部分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方式不感興趣,導致教育效果不夠理想。部分大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遠遠達不到標準,一旦遇到人生挫折,會有較大的情緒波動甚至發生沖動極端行為,并沒有做到有效的預防心理危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活動必須切實采取措施,活動的開展要貼合學生實際有足夠的創新性,這樣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活動中更吸引大學生積極、自動自覺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并完善自己的內在人格。
(五)心理健康教育校園文化氛圍有所欠缺校園文化建設往往可以作為有益的依托用來激發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驅力,依托校園文化活動載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整體水平提高。但是,在調研中發現,平時運用櫥窗、微信平臺、宣傳單冊開展的各類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尚未達到理想的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校園文化氛圍形成的目的。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仍然可以發現有部分教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件自然而輕松的事,是心理專職教師、教學系學工副書記及兼職心理輔導員的事情,普通教師只教好自己的本專業就好,對于課堂上狀態不佳的學生往往忽視較多,關注較少。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創建具有心理健康內涵的校園文化,營造濃厚的心理教育氛圍,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是下一步心理素質教育的思考方向。
三、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優化與對策
針對當前獨立學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狀,可以從以下方面得以優化與改善:
(一)注重針對不同教育對象群體的教育研究針對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不均衡的情況,我們應充分了解我們不同的教育對象心理健康現狀是什么,有什么樣的現實需要,因材施教,充分考慮到不同人群不同的心理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這樣才能做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放矢,教育成果有實效。因此,一是要做好獨立院校各類學生人群的心理現狀研究(如女生群體、戀愛學生群體、貧困生群體、父母離異學生群體、畢業年級學生群體等等),建立相應的重點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第二是堅持進行各年級每學年(不僅僅針對大一年級學生,也針對高年級學生)的開展定期心理普查,定期普查可及時有效發現學生的心理危機并第一時間結合談心談話等幫扶工作進行心理干預。
(二)注重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真正優化,必須依托于教育者自身心理健康素質的優化,注重專兼職教師隊伍教育教學業務水平的提升。因此,有計劃地開展專兼職教師隊伍的危機干預知識及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將宿管人員、安保人員與普通任課教師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建設多元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十分重要。同時,除了教學系主任、學工副書記、班主任、輔導員外,宿管人員、后勤人員及普通任課教師均應掌握一定的心理危機識別常識,能夠在第一線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只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共同教育氛圍,才能使高校心理素質教育順利開展,收到教育實效。
(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法的落實與深入人心現有的獨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課程為主導,以活動為主導的健康教育模式均存有不足,二者如何進行結合運用,將是以后開展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方向。因此,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法的落實,以及如何讓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學生的內心是我們要注重的。在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上,不能夠以單一解決心理問題為工作的唯一目的,應堅持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知識教育的相互滲透,堅持開放心理咨詢室,在獨立學院大學生中建立高效的危機心理干預模式,真正深入學生群體,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中來,才能讓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更好。
(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活動的創新性獨立學院大學生對于心理健康實際上是有很大需求的,若是在他們接觸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實踐過程太過于草率和表面化,便并沒有真正意義上對他們的心理困擾起到實質性的幫助。現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心理素質拓展運動會、心理主題班會、朋輩心理輔導小組知識培訓等,正是通過這些有形或無形的互動環境,對大學生心理產生潛在的影響,從而促進大學生們提升心理健康素養目標的實現。為此,學校應充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系建設,通過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心理學知識科普宣傳、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心理健康主題班會等豐富的學生活動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顯性及隱性的潛移默化的心理素質教育。
(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校園文化氛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可以作為有益的依托,激發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驅力,依托校園文化活動載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整體水平提高。建設良好的校園風氣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僅是校內要主動宣傳積極健康心理,而且還要加大校內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倡導廣大教師以良好的道德風尚以及良好的心理狀態引導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時,要特別重視家庭環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起著的基礎性作用。父母之間關系和睦、家庭氛圍民主,及時給予孩子足夠的心理支持對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非常重要。不僅家庭環境十分重要,社會環境也應給予大學生心理成長足夠的支持與接納。政府、社會應重視環境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作用,為大學生創造安定有序的生存生活環境,營造積極健康的社會文化氛圍,在平時的教育中可以積極利用具有心理健康內涵的校園文化活動,把無聲的教育與有聲的教育相結合,使之相得益彰,營造一種濃厚的心理教育氛圍,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全面推進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對于推進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顏廷.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的研究現狀及其完善對策思考[J].探索爭鳴,2016(1).
[2]王凌鋒,樊為.實施“積極”創新心理素質教育,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科教導刊,2013(3):207-208.
[3]趙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J].學海,2007(6).
作者:程芳 單位:湖北工程學院新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