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體育院校大學英語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大學英語課堂中文化導入的目的
1.充分理解詞匯的意義及其文化內(nèi)涵
課堂教學中,在學生掌握詞匯基本意思的基礎(chǔ)上,挖掘詞匯內(nèi)在的文化因素,不但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外語,而且也使他們增加了學習興趣。漢語與英語這兩種語言,同一個詞詞義完全對等的很少,即便表面意思相對應(yīng),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心理因素也會引起不同的聯(lián)想。因此,在詞匯講解時,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能幫助學生對外國文化有更好的理解。例如,英語中的“dragon”與漢語中的“龍”在中西方人眼中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國,龍在人們想象中是超自然力的、喜慶、美感、權(quán)威高度統(tǒng)一的完美化身;而“dragon”在西方人的心目中是令人憎惡的象征,它總是代表邪惡、恐怖甚至戰(zhàn)爭。《圣經(jīng)》作為西方文化的一個主導思想的文本,其中多次提到的魔鬼撒旦(Satan)就是一個與上帝作對的誘惑者和反叛者的形象,它被稱為“theOldDragon”,在英語的詞匯中還存在著很多這樣的例子。
2.在文化內(nèi)涵導入的前提下提高聽力和口語能力
在英語從應(yīng)試教育過渡到實用教育的今天,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成為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聽力和口語主要應(yīng)用于交際,教師可以結(jié)合教材將“稱呼、寒暄、問候、致謝、致歉、贊美、祝愿”等文化背景融入英語教學中,從而糾正母語對英語的影響。例如電話英語中,接電話者先自報家門“Thisisxxspeaking.Whoisit?”但漢語中接電話者直接詢問對方是誰。在聽力教學中,聽力材料都是學習生活中的小事。很多學生都覺得聽力非常難攻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基礎(chǔ)有待提高,課后自行練習得較少;另一方面學生對英美文化知之甚少,對文章很難形成準確的理解。例如:英美國家對私生活問題很敏感,一般不問對方年齡、收入、家庭狀況等,在問答時對話雙方都很巧妙地回避,這就給中國學生造成一定的難度。所以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口語與聽力教學前將英美文化融入教學中,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
二、課堂教學中文化導入的方法
1.融合法。所謂融合法就是把英語的語言和文化背景知識與教材中的語言材料結(jié)合起來的方法,使背景知識與語言材料融為一體。在備課時有意識地識別背景知識,并在課堂環(huán)節(jié)注意適當?shù)卮┎?,這樣會使學生進一步加強對背景知識的理解和強化。如: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通識英語4》中的Unit3里TheTrojanWar(特洛伊戰(zhàn)爭)一文簡述了特洛伊戰(zhàn)爭的過程,文章的女主角Helen,其名字的本意是美女,但放在特洛伊戰(zhàn)爭中還存在著紅顏禍水的意味。在學習短語Achilles’sheel(意為:致命的弱點)時加入文化背景:傳說阿基里斯呱呱墜地以后,母親想使兒子健壯永生,把他放在火里鍛煉,又捏著他的腳踵倒浸在冥河(Styx)圣水里浸泡。因此阿基里斯渾身像鋼筋鐵骨般刀槍不入,只有腳踵部位被母親的手捏住,沒有沾到冥河圣水,成為他致命的要害。在特洛伊戰(zhàn)爭中,太陽神阿波羅(Apol-lo)把阿基里斯的弱點告訴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阿基里斯終于被帕里斯誘到城門口,用暗箭射中他的腳踵,負傷而死。這樣的講解使學生更易產(chǎn)生進一步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
2.激發(fā)法。體育院校大學生都熱衷于體育運動,更對體育明星的情況如數(shù)家珍。每節(jié)課可以給學生幾分鐘進行課堂展示,介紹他們所喜歡的體育明星或者體育英語相關(guān)詞匯,既能和他們的專業(yè)相結(jié)合又能進一步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一舉兩得。如:一名同學介紹短語“breakaleg”,從表面意思看來是“折斷一條腿”,挖掘其深刻的內(nèi)涵“breakaleg”可被列為演藝圈、尤其是戲劇界的“行話”———好運!祝演出成功。一種觀點認為,“breakaleg”源于莎士比亞時期的舞臺傳統(tǒng)。演出結(jié)束后,演員一般要到前臺謝幕,如若表演出色,一般會贏得臺下觀眾的“小費”。當然,接受了小費,演員是要彎腿行“屈膝禮”的。由此,“breakaleg”成了希望演員演出成功的形象說法。還有一種觀點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傳說人們非常相信精靈的存在,而這些精靈最喜歡制造爭端,如果你許了個愿望,他們就會故意讓相反的事情發(fā)生。于是人們要“祝愿某人好運”時,就會故意說“祝你跌斷一條腿”,希望借此騙過那些精靈,讓好運來臨。通過這位同學的講解使其他學生了解此短語的深刻內(nèi)涵,如有同學們打比賽時,就可以說一句“breakaleg”給他帶來好運,而又不會造成他的誤會。
3.情景對比法。沃爾夫森(Wolfson)說:在與外族人交談時,本族人比較能容忍對方所犯的語音錯誤和語法錯誤,而違反說話規(guī)則則被看作是不夠禮貌或是沒有教養(yǎng),這是由于不同的文化差異引起違反說話的規(guī)則。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shè)計情景,找兩組學生進行表演,從中讓學生體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4.專項介紹法。為體育院校的大學生專門開設(shè)一些介紹外國歷史、政治、宗教等的通識課程作為選修課,如英美文化概況、跨文化交際學、英美影視賞析等課程,系統(tǒng)詳盡地介紹英美等國的風土人情、社會習俗等知識。通過這些課程的輔助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在豐富學生的外語文化知識的同時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
5.實戰(zhàn)法。將以上所介紹的方法進行整合,應(yīng)用于學生的學習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比如辦外語角、辦英語新年晚會、英語話劇表演等等。不但能考量以上教學法的應(yīng)用效果,而且也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從而激發(fā)學生更高的英語學習積極性。
三、、結(jié)語
語言不僅僅是一個符號,而且是情感和文化的雙重載體。學習語言要學習其語音、詞匯、語法等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了解語言的依存環(huán)境———社會、文化、宗教等因素。這些因素在社會交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只重視學習語言本身而忽略了文化因素,那么語言必將是索然無味的,而且在社會交往中會鬧出笑話甚至引起紛爭。對于在漢語語境中學習英語的人來說,他們要克服極大的困難,而英語平均基礎(chǔ)相對薄弱的體育院校大學生則更為艱難。只有廣泛涉獵英語背景知識才能產(chǎn)生對英語的興趣,才有可能擺脫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從而加深對語言文化的認識,提高運用語言交往的能力。
作者:翁士華 單位:吉林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