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院校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融入進民族音樂藝術元素可以使教育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傳統模式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下教學的實際需求了。因此,優化和創新學校音樂教育模式勢在必行。在社會長期進步以科技不斷創新的發展過程中,我國院校的教育理念也在發展的過程中得到了相應的優化與完善。特別是在互聯網技術與計算機技術方面的發展,使我國各大院校的教育方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在我國的音樂教育體系當中,民族音樂文化與音樂教育是屬于兩種近似的音樂體系,兩種體系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互通性,也就是它們都可以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相應的提升,因此在學校的音樂教育中有大量的民族音樂藝術的融入,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機結合不僅可以促進教育方式的多樣化發展,同時的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引言
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歷史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國各民族得意延續的動力之一。而學校的音樂教育則是傳承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渠道,我國必須在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尋求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新道路。下面本文就對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進行相關的分析,對民族音樂文化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進行相關的分析,并對學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策略進行相關的研究,
一、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音樂的發展歷史有機,我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次的音樂文化鼎盛的時期。我國的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反應出的是我國的民族文化精神,是一種以音樂形式傳播的文化修養,體現了我國人民對道德、文化、藝術的追求。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扎根在傳統文化的提讓之中了,具有獨特的傳統文化韻味。在古代人民將琴棋書法作文文人雅士的標配,形成了獨特的穩固已經,古琴音樂文化中蘊含了超凡脫俗的韻味,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清、遠、淡、幽”的文化內涵。在我國的歷史文化中,音樂不僅有著塑造人格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治國安邦的理念,《呂氏春秋》中曾寫道“凡音樂通乎政而移風平俗者也。”孔子對音樂也是非常重視的,他在《論語》中曾寫到:“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民族音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面鏡子,它折射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畫面和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二、民族音樂文化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民族音樂文化是人們音樂實踐的過程中,總結和沉淀下來的音樂元素,是我國各民族風俗習慣、人文、思想以及槍桿的集中體現。通過對民族音樂的學習,可以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理解,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把握民族音樂的內涵。在這個將精神文化作為第一教學資源的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是個性化、社會化創造力的集中體現,民族音樂藝術的美,從本質上來說,是需要建立在人的情感認知和道德修養的基礎之上的,在我們所感知到的美的東西中實際上都是來自于民族音樂的,都包含著我們對時展的需求,同時,通過對民族音樂藝術美的形態的運用,充分展示具有較高民族文化價值的音樂內容,可以對學生的民族意識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民族音樂藝術對學校音樂教育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有利于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以及理想人格的培養和塑造,可以通過運用民族音樂藝術的形式對學生的道德修養以及審美等方面進行有效地提升,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對學生的音樂教育產生作用;二是可以促使學生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的形成,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中國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的欣賞和學習可以使學生對中國的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可以通過這一過程來促進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使其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以及使命感得到很好的激發,比如,《我的中國心》《南泥灣》等音樂作品,不僅旋律優美,而且歌曲中富有強烈的愛國情懷,可以對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意識進行培養。為了使民族音樂文化在學校的影響力得到有效的擴張,學校在對音樂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民族音樂文化的講解,使學生在提升音樂素養的過程中能夠對足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學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具體實現方式
明確民族音樂文化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地位。音樂可以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大量的實踐研究證明,音樂對于人的心靈凈化來說有著一定的作用,因此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其教育不應該只止步于簡單的鑒賞教學,而是應該將其升華到對學生的心靈進行感化中,讓民族音樂文化在學生的心靈中生根發芽,并茁壯成長。而是以試駕的中國民族音樂教育必須在多元化的音樂皎月的基礎之上,找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定位徹底顛覆以往音樂教育以流行音樂等為主的觀念,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深度的挖掘,使民族音樂文化與學校音樂教育完美的融合。開展民族音樂有關的活動。當然除了需要明確民族音樂文化在學校音樂教育之外,還需要注重校園民族音樂文化的建設,在校園民族音樂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將民族音樂藝術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學校可以開展具有豐富內涵的民族音樂藝術活動,通過該方式來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民族音樂藝術的機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民族音樂藝術的魅力,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此外,學校應積極開展各類民族音樂藝術講座,選擇一些當前學生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并邀請一些在民族音樂方面造詣和影響力較高的校外專家,與學生一起學習民族音樂藝術,為生活帶來靈感等,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將能夠在健康的文化氛圍中,孕育一種微妙的民族音樂藝術,提高自己的民族文化意識。注重現代化技術的運用。在進行民族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拉近學生與傳統音樂藝術的距離,強化學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藝術的地位。考慮到當下音樂文化審美的現狀,教師需要將學生的審美觀念轉變過來適當的拉近傳統審美和現代審美的距離,從而保障民族音樂能夠更好的普及、弘揚以及發揮。在倡導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文化心理以及文化結構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出現了多元格局。而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應該與現代音樂元素相結合。民族音樂文化不僅僅保留其濃厚的中國民族音樂色彩,同時還兼具時尚與流行的世界音樂風格,這樣很好的填補了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鴻溝,還進一步拉近了傳統審美和現代審美之間的距離[4]。
四、結束語
民族音樂作為一種具有廣泛受眾特征的藝術形式,其本身始終帶有德育的特征。從本質上講,民族音樂藝術本身就是學校音樂教育的一種價值訴求。利用民族音樂的藝術表現形式,將音樂所蘊含的審美價值以無形的形式傳遞給欣賞者,產生感染和刺激的效果。因此,要保證音樂藝術在學生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須加強兩者之間的滲透與融合,發揮二者的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1]肖瑞.多元化音樂教育對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意義探究[J].藝術評鑒,2019(05):83-84.
[2]隋明,張陽.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J/OL].黃河之聲,2019(03):74[2019-05-14].
[3]王建國.學校音樂教育和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及保護研究[J].藝術評鑒,2019(03):104-105.
[4]何佳寧.在學校音樂教育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9,39(03):35-36.
[5]鄭賢武.簡析多元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J].戲劇之家,2019(06):184.
作者:陳曼倚 單位:湘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