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自閉癥學生融合體育課堂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初中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在體育課堂“隨班而站”“隨班而休”的情況時常發生,不利于自閉癥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體育教師應展開融合體育課堂的教學策略探究,通過評量學生情況、創建共融環境、開展結構化教學、實行同伴支持、搭建展示平臺、實施多元評價等途徑,幫助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真正參與體育教學,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成長,提高融合體育課堂的教學實效,推動融合體育課堂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融合課堂
一、引言
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積極教育實踐讓融合教育工作者在思想與行動上高度統一,使融合教育真正成為撬動“適合的教育”發展的有效支點。[1]目前,初中融合體育課堂教學舉步維艱,初中融合體育課堂陷入較為消極的發展狀態。一方面,自閉癥學生常出現發脾氣、吐口水、聞手指、隨意走動等問題行為,不利于體育教師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另一方面,自閉癥學生缺乏參與體育練習的積極性,有的甚至長期請假休息,不利于體育教師把握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體育學習的起點。[2]本文以初中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為對象,探索一系列融合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以期幫助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較好地融入體育課堂,有效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
二、融合體育課堂教學策略
(一)評量學生情況
自閉癥學生與普通學生在學習行為、學習接受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異,體育教師只有了解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的基本情況,才能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參與體育課堂。對此,體育教師應和特殊教育教師共同跟蹤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的情況,如向家長了解他們的生長史、醫療史、康復史等,并運用“培智課程四好評量表”(運動與保健)進行具體評量,根據評量結果曲線圖,清晰了解自閉癥學生的身體姿勢、運動能力、體能、溝通方式與效度、行為特征、注意力水平、情緒表現、意志品質等情況。此外,體育教師還需結合平時對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的觀察,分析其體育學習優劣勢,找到其最近發展區。根據了解到的情況,結合《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與《培智學校義務教育運動與保健課程標準(2016年版)》的要求,體育教師應制訂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個別化體育教學計劃,落實“一人一案”,更好地指引他們融入體育課堂。
(二)創建共融環境
自閉癥學生由于缺乏內在的安全感與外在的自我控制能力,對學習、生活環境的要求較普通學生更高,和諧、適宜的環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舒緩他們的激烈情緒,減少他們的失控行為。體育教師應該引導普通學生正確對待和關愛隨班就讀學生,給予隨班就讀學生所需的幫助。在這個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通過組織破冰、融冰等體育游戲活動,加深普通學生與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之間的了解程度,建立充滿愛心和責任感的班集體,創建平等、包容、互助的體育課堂環境。[3]由于體育教學通常在室外開展,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易受環境影響,其失控行為與激烈情緒的程度更甚,會給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普通學生帶來較大的影響。體育教師可以優先將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安排在隊伍前面,減少外界環境對他們的干擾,讓他們能集中注意力,保持平和、良好的情緒狀態。體育教師需耐心地為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說明、講解課堂規則與紀律,幫助他們更好、更快地適應練習環境。
(三)開展結構化教學
1.教學目標結構化由于學習能力存在較大差異,自閉癥學生與普通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同。為了讓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能夠在能力范圍內收獲較佳的學習效果,體育教師需要先設置結構化教學目標,并將目標落實到各練習環節,提高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的達成度,再通過實踐檢驗他們的學習效果,優化下一階段的教學目標。[4]例如,在教學“足球:腳內側傳球”一課時,筆者在課前根據普通學生與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的特點,分別設置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具體如表1所示。與普通學生不同,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只需體會足球的傳球、停球動作,暫時不需要了解其運用技巧。筆者將本節課目標向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進行了解釋說明:“第一,將球傳給同伴;第二,停住同伴傳來的球。”在練習過程中,筆者發現大部分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都能夠順利地將球踢向同伴,而在“停住同伴傳來的球”這一目標上,他們常常待球溜走后,再走過去將球運回來,以完成下一次傳球練習。根據此表現,筆者進一步調整了下節課的教學目標,即重點教授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學會主動停球。2.教學環節結構化通常情況下,自閉癥學生面對未知的事情容易產生慌張與不安的情緒。針對此情況,體育教師應運用結構化教學的原理,在課前為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出示本課各教學環節的具體時間表,使他們初步了解各教學活動的先后順序,進而跟上教學活動。例如,在“籃球運球”教學時,筆者組織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在課前觀看教學時間表,了解師生問好、隊列練習、動態熱身、學練技能、體能練習、拉伸放松、師生再見等教學環節及時間,具體如表2所示。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對教學流程建立了一定的熟悉感,最終能較快地進入學習狀態,順利完成了各教學環節。3.教學內容結構化自閉癥學生由于注意力較難集中,常常在體育課堂上處于被動狀態,未能養成主動鍛煉、主動練習的體育學習習慣。體育教師可以運用圖片、視頻等形式,結構化呈現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調動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他們建立動作表象概念,使他們明晰練習要求。例如,在“籃球行進間運球”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通過播放視頻并加以實際示范的方式,為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具體分解了運球動作,如表3所示。第一步,原地運球3次;第二步,運球直線向前;第三步,從右邊繞過1個標志桶;第四步,運球返回;第五步,與下一位同學擊掌交接。隨后,筆者引導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通過實際練習不斷鞏固運球動作,幫助他們在有限的時間里進行有序地學習,逐漸養成自主的體育學習習慣。4.課堂任務結構化為了使自閉癥學生更好地融入集體和體育課堂,體育教師可以根據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的認知能力布置相關的課堂任務,并以他們喜歡且容易接受的文字或圖片等形式將課堂任務呈現出來,幫助他們與普通學生一起完成任務,加強彼此的情感聯系。例如,在布置“發放、回收體操墊”任務時,筆者將相關流程制作成四張圖片(第一張圖片的內容為體操墊放在器材室,第二張圖片的內容為練習前體操墊在田徑跑道上的擺放位置,第三張圖片的內容為練習時體操墊的豎立擺放方向,第四張圖片的內容為下課后學生將體操墊整齊擺放于器材室),并向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展示,使其明確任務形式,從而順利完成任務,具體如表4所示。
(四)實行同伴支持
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大多數自信心不足、積極性不高,憑借自己的力量難以高效地學習體育知識、訓練體育動作等。這時,同伴就是他們在體育學習方面的指導者,同伴的力量能逐步端正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的體育學習態度,提升其體育學習能力。[5]體育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異質小組,每組5—6人,陪同、支持同組的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進行學習。例如,在“立定三級蛙跳”一課中,筆者對全體學生進行了合理分組,要求同伴首先幫助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進行動作預習,使其對跳躍動作產生整體概念。同伴拉著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的手,通過喊節拍的形式帶領其體驗動作,“一抬高手臂,二下蹲的同時手臂向后擺,三雙腳起跳后落地屈膝緩沖”。根據體育教師布置的課余鍛煉任務,同伴跟蹤檢查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的練習情況。通過同伴支持,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其體育學習的內驅力得到了增強。
(五)搭建展示平臺
體育學習展示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歸屬感,尤其對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而言,體育學習能幫助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情緒狀態,抑制失控行為的產生。[6]體育教師應尋求適當的時機,為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搭建展示平臺,創造實現其自我價值的機會。例如,體育教師可以鼓勵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站在隊伍前面喊節拍,帶領集體做準備活動;安排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為裁判,協助完成游戲活動;組織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在觀看比賽時為參賽同伴吶喊助威、打氣等。這些活動可以讓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感受到自己對班集體的價值,增強他們的被認同感,激發他們的自信心,最終幫助他們形成持續的體育學習動機。
(六)實施多元評價
多元評價能夠幫助被評價者從更加全面的維度了解自己的表現。2016年,《培智學校義務教育運動與保健課程標準(2016年版)》在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三個方面對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參與融合體育課堂的評價做出了具體要求,強調教學評價應凸顯評價方式的多元化。[7]在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多用口頭評價的方式,及時對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的行為表現情況進行反饋,激發其體育學習興趣。在課后,體育教師可以采取等級、分數評價等方式,監測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的階段性運動能力和體育成績,具體如表5所示。體育教師還可以選擇信效度高的評分表,如《國家體質健康標準》、地區中考《特殊體育考試項目規則與評分標準》,對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進行評價,使每名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都感受到體育學習所帶來的收獲,提高他們體育學習的自尊感與自信心。
三、結語
實施有效的融合體育教學策略可以使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情緒趨向平和,減少問題行為,提升課堂表現,增強對體育學習的興趣與動力。未來,初中體育教師需繼續細分評量要求、鞏固集體接納氛圍、優化結構化教學、拓展同伴支持路徑、創設多元展示平臺、完善教學評價機制等,幫助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更主動地參與體育課堂,使其身心能夠健康成長。
作者:朱江 單位:廣州市第九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