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失范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近期頻發的幼兒教師虐童事件將幼兒教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本應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啟蒙者和引路人的幼兒教師為何屢次做出如此違背職業道德的事情?我們在憤怒和譴責之后有必要理性分析其中的緣由,找到原因,并探尋避免此類情況再次發生或者降低此類事件發生頻率的對策。
一、幼兒教師職業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職業生存狀況不佳,職業認同感低
首先,幼兒教師的教育對象是3-6歲的幼兒,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身心發育不成熟,自理能力較差,因此幼兒教師不僅要承擔教育任務,還要承擔保育任務,工作十分繁瑣;其次,從社會地位和薪資待遇上看,很多人對幼兒教師的認識存在偏差,認為幼兒教師的工作就是“哄孩子開心、帶孩子玩”,與中小學教師相比,幼兒教師享有的社會資源少,薪資待遇較低,社會地位不高;最后,部分新手教師年齡偏低,自身心智不成熟,一方面要承受來自社會、幼兒園、家長、幼兒等的多重壓力,另一方面自身不能及時調整心態和控制情緒,不善于向外界求助,極易陷入心理困境,容易將生活中的煩惱或不良情緒帶入工作中,出現道德失范行為。由于幼兒教師工作中的付出與回報難以成正比,導致部分幼兒教師內心不平衡,對所從事的職業缺乏認同感和自信心,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二)入職門檻低,道德水平參差不齊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我國學前兒童數量激增,幼兒教師缺口較大,部分幼兒園由于聲望不高或提供的薪資待遇有限,難以吸引優質的教師資源,因此降低幼兒教師入職門檻,使得部分職業道德水平較低、專業素養不高的人員進入幼兒教師隊伍。幼兒園尤其是民辦園教師隊伍穩定性差,人才流失嚴重,一些優秀教師通過考編進入公辦園或跳槽進入資質好待遇優的民辦園,甚至轉行進入其他行業。此外,幼兒園管理工作繁雜,一些幼兒園只重視教師的教學能力而忽視教師的職業道德,缺乏有效、系統的師德教育,即便開展師德教育也只是以會議和文件的形式淺嘗輒止,并未內化于心,難以達到職業道德建設的目標和意義。
(三)職業道德規范過于理想化,缺乏實踐性
正如國內學者張遠山在《反道德的道德高標》一文中指出:“如果一種道德讓大多數人感到不道德,不愿意去做有德之人,那么這種道德就是失敗的;如果一種道德不讓善良而杰出的大多數人感到自己有希望做個好人,人們就會喪失道德進取心而自暴自棄,這種道德就是虛假的……道德目標是讓大多數人成為善人。”目前我國制定的教師專業標準中關于師德的描述過分強調師德的崇高和神圣感,過于理想化,實踐性和可操作性不強,因此難以進行道德評價。這并不是質疑職業道德的神圣性,只是近期頻發的虐童事件讓我們意識到幼兒教師要追求崇高的師德,更要守住師德的底線。
(四)職業道德評價體系不健全,缺乏系統性
幼兒園職業道德評價存在以下問題:1.評價內容片面,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忽視職業道德。幼兒園管理者對于職業道德的認識上存在偏差,容易造成兩種極端的看法,一種認為教師能把班級保育教育工作做好最重要,而職業道德在幼兒園工作中并不重要;另一種認為職業道德是崇高的神圣的,相對于專業知識和能力來說是更高層次的追求,幼兒教師很難達到這種思想高度。此外,一些幼兒園認為職業道德評價難以進行量化考核,所以只是簡單打分,敷衍了事。2.評價形式單一,程序不嚴謹。有些幼兒園進行職業道德評估時只是由管理人員根據對該教師平時工作的大體印象作出判斷,沒有讓同事、幼兒家長、教師自身參與評價意見,這樣有較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評價結果也難以令人信服。3.評價結果不公示,反饋不及時。職業道德評價的意義就在于發現問題或挖掘亮點,以此作為獎懲依據,若評價結果不公示也不給予反饋,評價環節將失去意義。
二、幼兒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途徑
(一)改善生存狀態,提升職業認同感
首先,社會各界應正確認識幼兒教師的工作性質,意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認可幼兒教師工作的專業性,肯定幼兒教師的勞動成果,尊重并支持幼兒教師的工作。其次,各級政府、教育部門以及幼兒園要切實關注幼兒教師的職業生存狀況,提高幼兒教師的薪資和福利待遇,為幼兒教師提供更多專業發展的機會,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提高幼兒教師工作積極性。幼兒園要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實行人性化管理,為教師提供更多學習培訓的機會,關心教師的生活和工作需求。最后,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幼兒教師自身要平衡好生活與工作的關系,積極調整心態,避免將生活中的不良情緒帶入到教育工作當中,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提升職業認同感,堅定職業信念。
(二)加強“專業化”師德建設,提高教師道德水平
首先,針對幼兒教師道德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幼兒園應制訂嚴格的準入制度,通過筆試、面試、心理測試等環節,對新進教師的職業資格、專業技能、職業道德等方面進行嚴格的審查,盡量從入職環節避免專業素養和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員混入幼兒教師隊伍。其次,幼兒園應重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更應意識到職業道德不同于一般的個人道德,它不僅是一種道德規范,更是一種專業規范,需要按照教師專業化的標準和特點探索職業道德建設的方法和策略,強化教師行業規范的自律性和主動性。此外,教師職業道德并不是只可遠觀、高不可攀的,而是每個幼兒教師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工作中的努力都能夠達到的。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應該在教師的道德理想與基本要求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在堅守職業道德底線的基礎上追求更加崇高的職業道德理想。
(三)建立“一體化”教師職業道德培訓制度
教師職業道德培訓是一個貫穿幼兒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的終身持續不斷的動態過程,從職前教育到入職、在職培訓都應持續滲透職業道德教育。第一,職前教育在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基礎之上,應該增設職業道德、專業倫理方面的課程,使師范生掌握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原則、規范及其相應的理論基礎。第二,入職教育是職業道德理論學習應用到教育實踐之中的階段,新手教師要學習在具體教學活動和教育情境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應履行的職業道德規范,使職業道德規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三,職后教育應根據教育領域的發展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吸收先進的教育經驗,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促使教師將自身的理論知識和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相結合,并通過骨干教師集中培訓、演講等方式進行心得交流,從而培養職業道德自律精神。
(四)建立“多元化”教師職業道德評價體系
針對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評估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1.確立評價標準。國家應根據幼兒教育的特殊性,制定統一的、切實可行的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讓幼兒教師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有則可守。這不僅有利于約束教師自身行為,還是職業道德評估標準的重要依據。2.明確評估形式。為了更加有效地對幼兒教師進行師德評價,使評價方式趨于合理,可在評價中采用園長評價、同事評價、家長評價、自我評價多種形式相互結合的方法,最后幼兒園進行綜合評定、結果公示、審核備案等,同時幼兒教師保有申訴的權利和機會。3.制定獎懲制度。對于師德評價得分較低的教師,管理者應該及時溝通,使其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鼓勵其進行改善;對于師德崇高的幼兒教師,園方應在精神和物質上給予獎勵,比如將師德評價與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崗位加薪以及進修學習的機會相互掛鉤,以增強道德向善的精神動力。
作者:秦文俊 單位: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文津分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