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行政人員應具備的職業素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教學、科研、行政管理是保證高校穩定發展的三大要素,其中教學和科研是主體,行政服務是核心。由此對于如何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并更好的完成行政服務工作,將成為每一個高校行政人員在高等教育事業發展進程中必須要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高校行政人員具備符合專業化標準的職業素養,是順利開展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全面推進學校有序、和諧發展的根本保障。本文以行政人員專業化為視角,從堅定的政治立場、崇高的敬業精神、扎實的行政能力、與時俱進的信息素養四個方面對高校行政人員應具備的職業素養進行探析。
關鍵詞行政人員專業化職業素養
1基本內涵
1.1專業化
專業化包含兩個維度:地位的改善與實踐的改進。[1]前者是指一個普通職業群體在一定的時期內,逐漸獲得鮮明的專業標準,成為專門職業并獲得相應專業地位的過程,側重于過程涵義;后者是指一個職業群體的專業性質和發展狀態處于何種情況和水平,側重于性質涵義;本文在使用專業化這一概念時側重于第一種含義。[2]
1.2高校行政人員專業化
高校行政人員專業化主要指以高校行政工作為基礎,通過系統的專業訓練以及長期的工作實踐,熟練掌握與本職崗位相關的業務知識、專業技能,逐步提高自身基本的職業素養,將一個普通的高校工作人員變成符合高校行政管理需要的適用型人才的專業發展過程。它既不能盲目的追求知識化,也不能盲目的追求文憑化,其關鍵在于高校行政人員“服務行為”的專業化。
1.3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是一個人在從事工作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一種綜合品質,[3]是職業的內在條件,是人類在從事任何社會活動時都應該遵守的行為規范。職業素養包含的內涵比較豐富,根據行業、領域的不同,各個崗位間對職業素養的理解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都應是所有從業人員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
2在專業化視域下審視塑造高效行政人員職業素養的必要性
2.1優化高校行政隊伍建設的客觀要求
教育部等五部門的《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高校根據辦學實際需要和精簡效能的原則,自主確定教學、科研、行政職能部門等內設機構的設置和人員配備。[4]由此引發了對于如何優化高校行政隊伍建設問題的思考。完善行政人員配置的核心價值在于優化行政隊伍建設,其具體表現為解放生產力、提高工作效率。目前高校行政人員來源復雜,專業分布較多,年齡及職稱結構不合理,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職業素養參差不齊的現狀。高校行政人員職業素養關系到學校行政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是學校有序運轉的重要基石。高校應加強行政隊伍建設,著眼于行政人員的專業能力培養、專業職業素養的提升,并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對于不能勝任本職崗位工作的人員,采取優勝略汰、崗位分流的策略。通過合理、科學的人員調配,做到人盡其才,工作效能最優化。從而改變以往人員冗雜、效率低下的現象。為行政人員營造一個適合個人職業素養提升的職業環境,建立與新時期人才需求相適應的行政服務隊伍,從而更好地為高校各項事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2.2高校行政人員提升自身發展意愿的內在需求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不斷更新高校行政服務理念,才能更好地適應高校行政工作,更好地為全校師生服務。高校對于有意愿提升自身發展的校內行政人員而言具備潛在的學習環境優勢。一部分行政人員希望在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的過程中,通過自學、進修等學習形式,獲取更多的學習機會,更好地豐富自己、完善自己。一方面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立場。另一方面加強業務理論學習,了解與本職崗位息息相關的專業領域的前沿知識,提升自身的專業競爭力。建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認知體系,進一步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優化行政管理意識,并將學習成果與本職工作相結合,做到意識創新、行為創新,從而能夠更專業地勝任本職崗位,實現職業價值。
3符合專業化標準的高校行政人員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3.1堅定的政治立場
堅定的政治立場是高校行政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養,是確保完成各項行政工作的根本保障。作為高校行政人員應該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行動指南。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思想及綱領性文件,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決策部署。高等教育除了傳道授業,更重要的是肩負著培養國家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高校行政人員作為高校中不可或缺的群體,應保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應具備較強的政治敏感性和政策修養,將堅定地政治作風潛移默化的滲透到工作中,時刻銘記作為高校行政人員所肩負的使命、責任與擔當,助力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
3.2崇高的敬業精神
敬業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傳承的美德,如今敬業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每個從業人員應該循序的職業規范。敬業精神是人們對于職業的熱愛而表現出的一種全身心的投入,一種工作態度。樹立和踐行敬業精神,要求高校行政人員深化認識,對自己所從事的崗位價值與意義具有認同感,熱愛自己的工作、珍惜自己的崗位、尊重自己對工作付出的努力,并將敬業精神付諸于實際工作,做到兢兢業業、敬業樂群、無私奉獻,拒絕畏難情緒、敷衍了事、得過且過的行為。敬業的本質是一種奉獻,是一種全身心投入而忘我的境界。具體的說奉獻精神是在工作中,樹立主人翁的責任觀、培養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成就本職工作的使命感。敬業精神不是口號,是基于熱愛基礎上對本職崗位表現出“盡己所能、無私忘我”的境界。高校行政人員更應將敬業精神升華為一種信仰,將其作為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為教師服務、為學校服務的內在動力,樹立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和“敢為孺子牛”的服務意識,做到把工作當事業,把事業當追求,成為一個勤于干事、勇于干事、善于干事、對國家教育事業恪盡職守的敬業者。
3.3扎實的行政能力
高校行政人員是銜接全校教職工與學生的紐帶,是國家各項教育方針政策的解釋著、落實者、執行者,其行政管理水平勢必影響高校教學以及科研工作的開展,這就要求高校行政人員應具備扎實的行政能力,從而在處理繁瑣、復雜、程序性較強的工作時能夠得心應手。嚴謹、務實、高效是對高校行政人員最基本的行政要求。行政人員應立足本職崗位,熟練掌握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業務知識、工作制度、操作流程。為保證各項工作有序的開展,高校行政人員應具備縝密的思考力、自主學習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現代化辦公設備的應用能力、語言及文字的表達能力、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等。打鐵還需自身硬,高校行政人員要想勝任本職工作,應充分認識到扎實的行政能力對有效開展各項行政工作的重要性,強化自身業務能力提升的意識,對傳統的行政理念進行客觀的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善于在日常工作積累經驗,并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優化自身水平,學會用科學的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成為一個行家里手。
3.4與時俱進的信息素養
目前我國學者對信息素養的定義具有不同的理解。華東師范大學的王吉慶教授認為:信息素養是人們在信息社會獲得信息、利用信息、開發信息方面的修養與能力。[5]何克抗教授認為:信息素養應當是與“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實際能力。[6]鐘志賢教授認為:信息素養主要表現為以下八個方面的能力:運用信息工具、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生成信息、創建信息、發揮信息效益、信息協作、信息免疫。[7]綜合以上觀點,筆者認為高校行政人員的信息素養應體現為具有與本職工作相適應的信息儲備;能夠客觀分析、歸納、提煉、使用信息,并通過信息化的手段表達信息的能力。高校行政人員對于信息素養應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解與認識,牢固樹立適應社會發展的信息素養,在開展行政工作的過程中,對各類信息具有敏感的認知,能夠創造性的使用,客觀的表達。新時期高校行政人員如果單憑傳統的思維方式對待新的工作,無疑將難以繼續勝任崗位要求。高校行政人員應堅持與時俱進,在工作之余可以通過參加各類與教育教學活動相關的知識培訓、觀看網絡課程以及閱讀書籍的方式,建構科學的認知體系,擴寬自己的認知渠道,實時更新個人的信息儲備,并將其轉化為推動本職工作的內在動力。
參考文獻
[2]王延文.教師專業化的系統分析與對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4.
[3]付杰.運動隊管理中人際內耗問題與對策[J].體育學刊,2018.25(4):63-67.
[4]《技術與教育》編輯部.國務院和教育部等有關部門職業教育重要文件摘編[J].技術與教育,2017.31(2):46-63.
[5]王吉慶.信息素養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李雯雯 單位:渤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