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聯體工作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監測;追溯;預警
中圖分類號:S6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3547(2013)14-0067-02
通過在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采集點,柳州市對蓮藕生產企業(協會)生產過程進行監控,對合格的產品貼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條形碼,實現對蓮藕質量安全的監測、追溯與預警,為提高柳州市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監管的有效性和時效性提供技術保障。2010年,柳州市初步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追溯、預警一體化系統。柳州市通過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數字化管理研究與示范》、《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和可追溯體系的推廣應用》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與示范》等科技攻關項目探索了本市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監測系統,實現檢測樣品來源的追溯與預警管理、檢測數據傳遞的追溯與預警、監管指令及檢測情況傳遞的追溯與預警,完善了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監測系統、追溯系統與農產品質量安全預警功能,實現了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監測、追溯、預警一體化建設。
1 質量安全監測信息系統構建
1.1 開發建立柳州市質量安全監測系統
①開發質量安全監測系統軟件 2010年,柳州市開發了質量安全監測系統軟件,并將該系統鏈接到柳州市農業信息網,軟件包含檢測結果、數據錄入、系統管理、報表查詢、分析圖表等模塊,實現數據網上傳輸、統計分析和樣品來源地、產品名稱、檢測點管理等。目前全市共建立市、縣、鄉鎮56個監測點,實現檢測數據上網報送,網上管理。
②檢測樣品信息的數字化管理 為實現檢測樣品的追溯與預警管理,對樣品名稱、產地等進行計算機編碼,并將相應編碼存入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監測系統作為基礎數據。采用農業標準NY/T 1741-2009《蔬菜名稱及計算機編碼》對樣品名稱進行計算機編碼。根據國家行政區域地區編碼+地塊GPS航跡編碼的方法對樣品產地進行編碼。
③數字化檢測信息錄入 各個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監測點采用質量安全監測系統,將樣品、檢測機構、檢測人員等信息進行數字編碼,數據錄入人員根據編碼數據將樣品檢測信息錄入柳州市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監測系統。
④檢測信息傳遞與應用 將檢測信息輸入系統后直接傳遞到各個節點,各類農戶可以根據權限查閱或應用,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監管部門可以實時了解相關信息,并作出相關決策。
1.2 探索建立柳州市質量安全追溯系統
①開發柳州市質量安全追溯系統軟件 從2008年開始,通過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和可追溯體系的推廣應用》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與示范》項目,開發了具有基礎數據、數據錄入、系統管理、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追溯數據查詢等模塊的柳州市質量安全追溯系統軟件,并將該軟件鏈接到柳州市農業信息網。目前針對3家企業(合作社)的蓮藕質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已經實現網上查詢。
②查詢數據來源 在柳州市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監測系統錄入質量安全管理的檢測信息的基礎上,再將企業生產環節的農藥、肥料等投入品使用管理、基地認定等質量安全相關信息也錄入到柳州市質量安全追溯系統,作為查詢數據源。
③數據查詢 按照農業行業標準NY/T 1761《質量安全追溯操作規程通則》的要求,在柳州市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內,自動生成每個企業每個品種不同生產批次的條形碼數據,通過條形碼打印機打印對應條形碼,并粘貼在產品包裝盒上。在質量安全追溯數據查詢窗口上錄入該條形碼即可以實現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查詢。
④企業應用 具備一定生產規模、管理規范的企業(合作社)向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管理部門提出使用該系統的請示后,農業管理部門對該企業(合作社)進行評估,后由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檢測、追溯管理單位對該企業(合作社)進行培訓指導,在該企業建立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檢測實驗室,完善追溯信息系統。
1.3 探索建立柳州市質量安全預警功能
①柳州市質量安全預警功能軟件開發 2010年,在完善柳州市質量安全監測系統檢測數據追溯管理的同時,開發一體化系統,實現質量安全預警功能,實現柳州市總體和分品種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及市、縣、鄉分級預警。
②預警信息來源 柳州市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預警信息以柳州市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監測、檢測數據及產地、產品數據為基礎數據來源。通過風險分析后,對一定時間段數據進行連續統計,對超過預警閾值的地區或品種同時向產品所在地機構和上級機構發出警示信息。
2 系統運轉情況
2.1 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監測體系運轉情況
從2010年建立柳州市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監測體系以來,共有各類系統錄入用戶6個,其中管理用戶1個,普通用戶4個,瀏覽用戶1個;農藥殘留檢測信息14萬余條;產地代碼849條;品種代碼295條;監測公告140條。
2.2 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運轉情況
從柳州市2010年探索建立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追溯系統起,共在3家企業(合作社)推行條形碼質量安全追溯,面積3 000 hm2;共建立標準化基地2個,完善蓮藕生產基地生產記錄并適時監測,共發放條形碼3.6萬條。
2.3 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預警功能運轉情況
從2010年開始探索建立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預警功能,目前已經覆蓋柳州市所有行政區劃內的監管單元和所有監測蓮藕生產基地品種。目前主要針對農藥殘留進行風險分析,對于一般農藥的殘留風險分析,采用統計連續15 d農藥殘留超標率的方法,設定閾值,超過閾值發出風險警示信息;對于禁限用農藥,檢出即發出風險警示信息。
3 結論
通過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監測、追溯、預警一體化建設的工作實踐,柳州市蓮藕生產基地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實現了標準化管理,反應時間縮短,提高了管理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為政府進行合理決策提供了準確依據。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Practice on Monitoring, Tracing Back and Early Warning for Quality and Safety of Lotus Root Production Bases in Liuzhou City
HUANG Yangcheng, WENG Chunying, LI Xiang
( Liuzhou Testing Center for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Guangxi 545002 )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rom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and tracing back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Liuzhou city, we carried out the risk analysis of lotus root production bases to establish monitoring, tracing back and early warning integrated system, share quality and safety data of lotus root,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timeliness of
supervision. Since 2010, Liuzhou has initially built the monitoring, tracing back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quality and safety of lotus root production bases. At present we have built six demonstration sites for the data acquisition and the risk warning, and we could trace back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lotus root products of three enterprises (cooperation), realizing the risk early warning of quality and safety of lotus root production bases in Liuzhou city.
Key words: Lotus root; Production bases;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Tracing back; Early warning
基金項目:柳州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蓮藕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2012F010114)
一、創建護理效能質控信息化平臺。
建立護理質量管理、護理敏感指標監測系統和護理信息不良事件管理、排班等護理管理系統。減輕護士工作量、提高護士工作效率及“三貼近”為原則,前饋控制電子護理文書,引入屏障分析、目視管理科學工具,使護理管理數據化、信息化、精細化。
現在和護理部尋找比較適合醫院的護理管理專業管理系統,確定后提交院務會決策實施。
二、完善信息運維保障與安全防護體系。
建立門診管理、住院管理、醫輔部門管理、醫保服務、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物資管理、醫院管理及公眾服務等九大應用和對外數據交換集成平臺,完成數據挖掘建設。進一步拓展移動醫療業務,實現外聯數據與醫院內部運營數據的分離,保證醫院HIS系統的安全性,提高工作效能。
主要是完成國家安全等級保護2.0評審,今年年初國家對十多年前安全等保評審標準進行了新版修訂,咋們醫院現在安全設備的基礎已經具備,后期根據評審專家初審意見需要進行部分增加,比如像日志審計是新增標準要求必須要的有內容,次工作計劃年內完成。
三、實現醫療衛生服務縣域“1131”建設框架。
完成一個管理中心,一個網絡平臺,三大應用體系建設,全面推廣使用居民電子健康卡。逐步建立以縣衛健局為中心,覆蓋縣鄉村三級衛生機構的一體化局域醫療服務框架。緊緊圍繞“智慧醫院創建”以及區域醫學中心,建設醫療管理、疾病監測、疫情報告、應急指揮、遠程會診、網絡教育等衛生服務網絡體系,實現全縣范圍內衛生信息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
全民電子健康卡我院2019年5月17日正式上線,省上要求是二級醫院2019年底完成,咋們門診的全民電子健康卡健卡是98%以上,除特殊如新生兒、身份信息不全的急診患者外其余全是電子健康卡。鄉鎮衛生院的今年在統一實施,也是全省現在大數據,全民健康平臺的基礎。
四、實現智慧導診服務體系。
建立院內導航系統,提供掛號、繳費、藥房、診室、檢驗、病區等地實景指引,規劃最佳就診流程與路線、分享實時位置,讓患者“少等、少問、少跑、少繞”,提高患者就診體驗。
去年列在重點工作里面,也做過這個費用預算規劃,當時具體方案和演示效果也讓相關部門進行了測試,這個成本較大,實施也比較費勁,需要在所有區域布放藍牙點才能實現立體精準定位和導航, 這個后面根據智慧醫院建設政府政策層面的統一要求評估逐步實現。
五、完善急救共享系統建設。
應急值班人員通過短信、APP提醒等方式從系統中獲得患者基本信息,實現與院前急救系統的數據對接,支持救護車與醫院的遠程交流,根據患者病情動態,實時給出急救治療措施、提前做好院內急救安排。
目前市急救中心的方案已經出來了,我們需要和市中心打通急救調度系統,咋們醫院為縣級分中心,同時給全縣所有急救車輛更新車載設備。根據市上推進工作進展情況,預計年內完成。
六、完善雙向轉診信息化服務工作。
支持獲取患者醫學數字成像和通信(DICOM)影像、基本信息、病案首頁、診斷證明、檢驗結果、檢查報告等院外轉診信息,接收醫聯體內的電子轉診申請單,直接生成電子住院單,同時實現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在線醫療咨詢、高危情況即時通知基層醫師處理等服務。
現在全省的雙向轉診系統(系統辦公客戶端)我院上下所有轉診單都在系統中全部完成。
七、完成省級電子病歷評級認定。
建立全院多維度醫療知識庫體系,涵蓋癥狀、體征、檢查、檢驗、診斷、治療、藥物合理使用等相關聯的醫療各階段知識內容,提供高級別醫療決策支持,充分發揮臨床診療決策支持功能,實現診療服務環節全覆蓋,年內醫院信息化建設達到結構化電子病歷國家測評4級水平。
咋們去年在國家自評系統中填報評測為4級,省衛健委也統一發文進行了公布,今年的主要任務細節完善。
八、堅持完善五個區域醫技中心建設。
醫學影像中心和醫學檢驗中心實現鄉鎮全覆蓋,遠程心電中心完成縣鄉村一體化服務,消毒供應中心實現縣直醫療衛生單位和條件許可鄉鎮衛生的有效服務。病理中心達到縣內直通車,讓群眾能夠就近就醫,員工線上能夠線下工作,醫院能夠多渠道低成本營銷。
影像、心電、檢驗、會診、病理5個醫技遠程中心建設完成,下一步需要在全縣范圍內進行業務推廣。
九、二期實施智慧病房建設。
優化院內網絡綜合布線。全面推行移動查房,使用移動終端聯接醫院信息系統,實現電子病歷的實時輸入、查詢或修改,以及患者檢查報告快速調閱。實施患者安全管理,通過腕帶、攝像頭建設電子圍欄,及時對患者動態進行處置。
主要任務:
1、綜合布線,基本完成。
2、交換機、無線AP、光纖主干、備份機房設備上線。
3、兩級導診分診(老年病科、呼吸與危重醫學科、體檢中心)。
3、智慧病房、職能輸液、24間單間病房裝修。醫用其他和空氣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