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規劃景觀設計范文

        規劃景觀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規劃景觀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規劃景觀設計

        第1篇:規劃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景觀、景觀節點、 綠化率、綠化開敞空間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 A

        在城市化不斷擴大和蔓延的今天,自然景觀已日趨縮小,人類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多的被人工環境所圍繞,人類的景觀意識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所以我們應該動態的理解景觀設計學科。城市是一個開放的復雜系統,也是一個連續的發展過程。城市景觀設計既要體現城市的開放性和系統性,也要符合城市歷史連續性和發展可持續性。

        1城市景觀設計的范疇

        1.1城市建設與環境設計。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際性的城市化趨勢,地球的自然環境,尤其是人所居住的環境發生了本質性的轉變。既然城市化的全球性發展趨勢不可逆,人口不斷增加,如何改善城市的環境,景觀就成了當今城建的首要任務。除了城市整體空間環境和建筑間的聯系外,城市內部的一些細節也是相當重要的。因此像城市標識,廣告牌,公共汽車站,路邊休息設施,電話亭,郵筒,垃圾箱,城市雕塑小品,路燈等都應納入整體設計中。

        1.2現代城市園林的作用。現代城市園林立足點已經不再局限于花草樹木所創造的美的感受,而在于對現代城市生態建設的需要,所以現代城市園林的功能不僅僅限于滿足于人們觀賞的需要,而是創造合理的現代城市人的生態環境,因此,現代園林對于現代城市的建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已不同于傳統園林的筑山理水、種植花木,而是在傳統園林和現代園林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城市發展,適應城市需要,順應當代人的需求。

        1.3以控制性詳細規劃為控制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是城市景觀設計的主要依據,其中對建筑形式、色彩、風格等城市景觀方面的要求,對我們的景觀設計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如果在控規指標里面對城市景觀的要求簡單、模糊,就會使滿足我們控規條件的景觀解成為無限變量,就會給我們的設計控制帶來很大的麻煩。

        1.4以城市景觀專項規劃為控制依據。城市景觀專項規劃也是進行景觀設計的重要依據。如對城市建筑高度的專項控制、對城市建筑主要色彩的控制、對沿街建筑的屋頂傾斜角度的控制等,在擁有重要歷史文化古跡的城市要求尤為嚴格。

        2 城市景觀設計與城市生態平衡的基本關系

        2.1服從和服務的關系。城市生態規劃是城市景觀設計的最根本依據,城市景觀設計必須服從城市生態規劃的總體安排,在城市生態規劃的基礎上衍生出城市景觀設計規劃,并根據城市生態建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開展具體的城市景觀設計。

        2.2動態和靜態的關系。城市是一個連續的發展過程,城市景觀與空間形態的演化受到“空間”和“時間”兩個向度的影響,即在任何一個時間片段,人們都可以獲得創造城市景觀與空間的各種物質要素。無論是城市生態平衡,還是城市景觀設計,都必須把追求和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作為處理好實施中的動態與靜態關系的重要標準。

        2.3整體和局部的關系。城市景觀設計在城市生態平衡中的作用,就在于其工作領域覆蓋到從宏觀城市整體環境規劃到微觀的細節環境設計的全過程,針對不同特質的景觀區域,可制定相應的改善、保護和整治計劃,如建筑形式及高度的控制、城市天際線控制、空間視覺走廊控制、建筑容積率控制、建筑材料和色彩控制以及各種環境設施配置等。

        2.4傳承和創新的關系。在城市景觀設計中要應用現代科技成果,汲取和借鑒國際上城市建設和城市景觀設計的先進經驗,并與當地的實際情況有機融合,創造出具有地方特色與時代特點的城市空間環境,以滿足時展的需要。

        3 當前城市規劃中景點設計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3.1不能在設計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大多數的城市規劃設計特別是城市生態規劃設計缺乏公眾的廣泛參與,市民在城市規劃和生態規劃設計方面享有的知情權、建議權和批評權程度亟待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在能夠公平地享受城市公共空間和環境資源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予以推進。

        3.2漠視城市環境生命力。我國大多城市規劃和城市景觀設計在體現城市環境生命力方面,顯然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在景觀設計中,沒有整體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景點設計上隨心所欲,缺乏可持續發展理念。

        3.3景觀設計盲目模仿。但我國目前普遍存在一種不可取的現象,如一個景觀設計模式在某個城市取得較好的效果,別的城市便不加思索地一味模仿,生搬硬套,其后果使得城市毫無特色。

        3.4景觀設計理論知識落后,薄弱的景觀規劃管理。我們的城市規劃管理者對于城市景觀規劃大多處于被動的“后補式”管理,目前,我們對城市景觀專項規劃的研究還剛起步,急需我們從景觀的角度來全面分析和設計我們的城市,制定我們的城市規劃,創造一個良好的城市景觀環境。

        4 城市景觀規劃設計中的要點

        4.1要注重歷史文態保護。城市歷史文態所蘊含的豐富的歷史意義、文化意義和社會意義,對于人性的形成、人的素質和品格的培養,以及不同民族性格與精神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保護歷史文態是塑造城市特色、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4.2要注重建筑的文化特色。建議在老城區,采用城市設計的手法,對建筑形式、色彩、體量合理引導,形成與傳統建筑協調的現代建筑風格,為有效疏解老城容量,形成尺度合宜的城市空間,老城區內盡量少建大體量建筑和高層建筑。老城區外則提倡大規模成片開發模式,強調識別性的同時,形成較為統一的區域建筑風格,創造富含地方特色和現代人文特色的城市空間。

        4.3要注重街道文化。街道是城市的生命線,與城市居民生活休戚相關,承載著城市對文化的吸納、提升功能。不同性質的街道有不同的性格,但既符合國際慣例又具有地方風格的信息標志識別系統將是街道文化的重要載體。

        4.4要注重綠色文化。綠色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藝術品得以生長的主要載體。綠色文化不僅通過這些公共藝術品來體現,更是憑借城市的一草一木來述說。許多城市都是以其特有的鄉土樹種、花卉而留給旅游者深刻的印象的。綠色文化其基本觀點是把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自身的和諧作為人類應有的追求。

        5 當前景觀規劃設計工作應完善的方面

        5.1建立完善的景觀規劃設計管理制度。目前我國的景觀規劃設計機構還不多見,好多中小城市根本就沒有專業的景觀規劃設計機構。我們要鼓勵具備這類專業水準的單位和個人成立更多的景觀規劃設計機構,不斷壯大景觀規劃設計隊伍。政府一方面要提供更加寬松的條件,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景觀規劃設計機構的管理,切實提高我們的景觀規劃設計水平。

        5.2建立健全景觀規劃設計人才培育制度。高水平的城市景觀規劃設計,必須要有高水平的景觀規劃設計人才來完成。因此,要在高校中增設景觀設計專業,為社會培育更多的景觀專業人才,并對現有的景觀規劃設計和管理人員進行各種形式的培訓,不斷提高他們城市景觀規劃工作的業務水平。

        6結束語

        從總體上看,城市景觀設計既要服從城市生態規劃安排,又要為城市生態規劃的落實服務。當然,這種服從是戰略和戰術之間關系的服從,這種服務則是再構和創新層面內涵的服務。城市生態規劃指導城市景觀設計,城市景觀設計將城市生態規劃具體化。

        參考文獻:

        [1] 鄧毅.黃金玲.龔兆先.以生態可持續性為導向的城市景觀規劃設計方法研究[J].建筑科學.2010(5).

        [2] 周志.淺析現代景觀規劃設計藝術—功能、人文與自然的和諧[D].武漢理工大學.2007

        [3] 初亞奇.城市景觀設計與城市規劃關系研究.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33).

        第2篇:規劃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植物;道路;綠化

        中圖分類號:J0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4)01-143-1

        在一些特定的場合下,對植物適當的“棄用”反而會起到更好的效果。因為人們認為植物是一種生命的象征,而在這里,失去的就是生命與自由。

        一、植物規劃

        (一)植物規劃首先要滿足功能要求,并與山水、建筑等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相協調。如綜合性公園、文化娛樂區人流量大,節日活動多,四季人流不斷,要求綠化能達到遮蔭、美化、季相明顯等效果。兒童活動區的植物要求體態奇特,色彩鮮艷,無毒無刺;而安靜休息區的植物種植和林相變化則要求多種多樣,有不同的景觀。有時,為了滿足某種特殊功能的需要,還要采用相應的植物配置。

        (二)植物規劃要以鄉土樹種為基地設計的基調樹種。同一城市的不同性質的空間選擇不同的鄉土樹種。這樣植物成活率高,既經濟又有地方特色,同時,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現狀樹木,特別是古樹名木。充分利用和保護這些古樹名木,可使其成為獨特的林木景觀。

        (三)植物配置應注意整體效果,應做到主體突出,層次清楚,具有特色,應避免“賓主不分”“喧賓奪主”和“主體孤立”等現象產生,使得設計既統一又有變化,以產生和諧的藝術效果。而在各空間中又有反映特色的主調樹種。

        (四)植物配置應重視植物的造景特色。植物是有生命的材料,不同于建筑、繪畫等,它隨著季節的變換產生不同的風景藝術效果。同時,隨著植物候期的變化,其形態、色彩、風韻也各不相同。因此,利用植物的這種特性,可配合不同的景區、景點形成不同的美景。

        (五)植物配置還應對各種植物類型和種植比重作出適當的安排,并保持一定的比例(如喬木、灌木、藤本、地被植物、花、草;常綠樹、落葉樹針葉樹、闊葉樹等等)。

        1、各種種植類型的比例:密林40%;疏林和樹叢25%~30%;草地20%~25%;花卉3%~5%。

        2、常綠樹與落葉樹的比例:

        華北地區 常綠樹30%~50%,落葉樹50%~70%;長江流域 常綠樹50%,落葉樹50%;

        華南地區 常綠樹70%~90%,落葉樹10%~30%。

        總之,植物規劃應在普遍綠化的基礎上重點美化為宜,對一些管理要求較細致的植物,如花卉、耐蔭植物等宜集中設置,以便日常養護管理。

        二、道路綠化設計

        (一)外部道路綠化設計的原則

        1、以喬木為主,喬木、灌木、地被植物合理配置,充分發揮防護、覆蓋、豐富景觀層次等功能作用。

        2、保證道路行車安全,在道路交叉口視距三角形范圍內和彎道內側的規定范圍內種植的樹木不得影響駕駛員的視線通透;在其外側的樹木沿邊緣整齊連續栽植,預告道路線形變化,引導駕駛員行車視線。綠化樹木不得進入車輛運行空間。

        3、樹木等綠色植物的配置既要與市政公用設施相協調,又要有植物生長的立地條件和生長空間。因此,應統一規劃、合理安排街道綠化與交通、市政規劃。

        4、根據本地區的氣候、土壤、環境條件,選擇適合本地區生長的樹木,多種類、多層次地配置,以保持穩定的綠化成果。

        5、街道綠化建設的近期效果也應重視,使其盡快發揮功能作用,特別是對古樹名木要加以保護。

        (二)綠化設計的前期調查要有長期觀察點,首先應根據任務書的要求,進行道路性質、現場結構和自然條件的調查,并繪出現狀圖。

        1、街道性質的調查:調查該街道在城市中的地位及今后的發展情況要建筑物的性質及對綠化的要求。

        2、道路現場和結構調查:車流量、人流量及流向,街道兩旁道路的形式、路面結構、排水及雨水口位置、市政工程設施(如桿線、地下管網、深井等位置)、人行橫道、車站、紅綠燈、警亭等。

        3、自然條件的調查:調查道路兩旁植樹綠化處的土壤酸堿度(pH)、肥力、厚度及縱向各段差異;舊路基和舊建筑基礎的特殊情況;地下水位、現有樹木花草生長情況;氣溫、日照和風的情況。

        另外,還要進行投資費用、苗木供應、技術力量、設備情況的調查。

        (三)道路綠化的內容

        1、以提高景觀為目的的綠化:栽植具有自然樹形的樹木改善景觀,將外觀不太美觀的場所及建筑物隱蔽起來,或是為了保護個人隱私,阻止行人視線進入內部私人空間,除此之外,還可以防止汽車尾氣。

        2、以保護生活環境為目的的綠化:栽植樹木對道路及沿途建筑物具有防風、防雪、防霧、防止飛沙、防火等功能。另外,為了保護沿途居民的生活,利用樹木的吸聲、隔聲及使聲音的傳播途徑繞射的作用,達到減輕噪聲和緩解噪聲的目的,通過樹木對大氣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氣體污染物的吸收和對粉末污染物的吸附來凈化空氣,緩解因機動車造成的大氣污染。

        (四)樹木株行距的確定

        1、株行距要根據樹冠及苗木樹齡(苗木規格)的大小來確定。

        2、要考慮樹木生長的速度。一般在道路上種植的樹木30-50年后就需要改新,其壯齡期只有10-20年。

        3、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如交通、市容,在一些重要建筑前不宜遮擋過多,株距應加大,或不種行道樹,以顯示出建筑的全貌。

        4、需要考慮經濟因素,初始期的較小的株距種植,幾年后間移,作培養大規格苗木的措施,以節約用地。

        參考文獻:

        [1]趙潤江、郭春玉,景觀設計中的植物配置與應用原則[J].現代農業科技,2011,(07).

        第3篇:規劃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建筑規劃;園林景觀設計;共融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居民生活質量也有的很大提高,其對房屋建筑的環境質量也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建筑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居民居住環境的質量。因此,有必要對建筑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的共融問題進行探討。

        1 建筑規劃與園林景觀設計

        建筑規劃中的園林景觀設計是一項相對復雜的工作,它需要有相應園林景觀設計方法才能實施。建筑規劃需要考慮城市生態系統的維護,而優秀的園林景觀設計方法可以滿足這一要求,對城市建筑整個生態系統起到改善作用。其設計方法如果運用得當,不僅能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環境,而且還有促進城市文明建設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形勢看,我國建筑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還沒有取得較好的融合效果,體現在園林景觀設計方法不夠成熟,在一些地方運用失誤,導致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而且還沒有起到最終改善建筑環境的作用,相反的,還可能對建筑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因此掌握建筑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融合方法,是當前城市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2 建筑規劃中園林景觀設計的意義及現狀

        2.1 建筑規劃中園林景觀設計的意義

        建筑規劃中園林景觀設計要充分體現人性化設計要求,園林景觀設計人員在具體設計中,應體現人性化設計特點,以滿足現代人們對建筑環境的需求。這種設計應圍繞人而展開,真正服務于人,為用戶提供便利。建筑園林景觀設計除了需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外,還需遵循將景觀、建筑和用戶有機結合的原則。這種人與建筑和環境的和諧讓人感覺居住環境更加舒適,讓人感覺到自己才是主體,而不是景觀。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上,要充分考慮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并且能明確劃分各區域空間,動靜結合,合理分布公共設施。其設計的好壞,與各種景觀設施的材料選擇等細節有直接聯系。此外,人們對建筑園林景觀的感知是一種理性思維過程。用戶心理感知是人性化園林景觀設計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通過理性的觀察和感知,用戶才能得到對園林景觀的評價。人和園林景觀的統一是通過人對景觀的心理感知過程實現的。在園林景觀設計中,一方面有情與景的融合,滿足人們高層次的精神文化享受需求;另一方面有人與景的融合,讓人觸景生情。

        2.2 建筑規劃中園林景觀設計現狀

        我國園林景觀設計工作相比西方國家起步晚,而且隨著工業的發展,對生態環境破壞越來越嚴重,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開始關注建筑園林景觀設計,并提倡親近自然的設計理念,得到了廣泛的社會反響,人們紛紛將建筑園林景觀設計納入購房要求。我國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才提出建筑規劃園林景觀設計的概念。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城市化規模越來越大,現代居民對居住環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這種要求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促進建筑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的作用。

        3 探討建筑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共融問題

        3.1 建筑生態規劃是園林景觀設計主要內容

        我國建筑園林景觀設計的主要目標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協調統一。現代建筑園林景觀設計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合作關系。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一個區域內的建筑園林景觀體現了該區域內人們的價值觀以及世界觀,而且也充分展示了人們的夢想。建筑園林景觀在當前的經濟發展背景下,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建筑生態規劃是其中重要內容,其目的是為人們創造一個適合生存的環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其居住環境以適應這種社會發展需求,就必須將建筑生態規劃融入園林景觀設計中。

        3.2 將建筑規劃理念同園林景觀設計有效結合起來

        在具體設計園林景觀時,設計工作者應根據實際需要將建筑規劃理念融入到實際設計中,并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設計人員應充分考慮節能減排問題,將循環利用資源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融入設計中,從而將工作中的資源消耗控制在最低水平。目前越來越多的建筑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者在規劃設計過程中,都充分重視資源的合理利用,他們自覺遵守建筑生態設計原則,從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將建筑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有機融合在一起,實現高質量的建筑和最佳的景觀效果。保護環境和改善自然系統生態功能是建筑規劃的主要目標之一。在具體的園林設計環節中,設計者應結合建筑規劃的這一目標充分考慮建筑的環保功能,設計者在挑選植物時,可挑選具有環保功能的植物,并充分利用這些植物。此外還用充分利用植物不同特點營造園林植物群落,實現景觀與植物群落功能的協調統一。

        3.3 建立完善統一的建筑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理念

        建筑規劃和園林設計共融應有完善統一的理念來指導。建筑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都應充分考慮區域歷史文化背景,在建筑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中不可少的創新,但也要從全局出發,根據當地歷史文化背景進行建筑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這樣建筑和園林景觀才能很好的融入其中。此外園林景觀設計還需要有一定的個性化特征體現。因此,需要不斷引進國外該領域內先進規劃和設計技術,吸收其中的精華,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應用。從而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展現建筑獨有的特性。

        3.4 遵循建筑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準則

        從某種意義上講,建筑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的目的是實現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現代居民越來越渴望擁有一片屬于他們的綠色空間。因此,現代建筑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應遵循基本規劃設計原則,注重建筑的生態規劃和設計。為實現園林景觀的可持續發展,園林設計人員在具體設計中應充分尊重自然生態發展規律,平等看待建筑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的功能和作用。此外,園林設計人員還應將資源循環利用放在重要位置,并合理利用現代化工藝手段和園林藝術,將建筑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有機融合起來,以體現其特有的歷史文化內涵,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4 結束語

        園林景觀是人們價值觀和人類文明發展程度的具體體現,也是用戶居住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規劃的關鍵內容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因此在建筑規劃中融入園林景觀設計,使二者實現共融是現代化建筑規劃和園林景觀設計的必然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習穎鋒.建筑規劃生態環境設計與景觀設計的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9).

        [2]楊叢暄.城市規劃中融合特色園林景觀設計探究[J].現代園藝,2014(2).

        第4篇:規劃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生態規劃,園林景觀,設計

        Abstract: 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landscape, and give full play to its fair value of science, now the basis of protection reasonable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us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vercome and ruled out in the current landscape know of error, and resolutely put a stop to and correct all kinds of serious destructiv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behavior,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planning of landscape design thinking.

        Keywords: ecological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引言

        現代景觀的生態設計反映了人類的一個新的夢想,一種新的美學觀和價值觀――人與自然真正的合作與友愛的關系。景觀是人類的世界觀、價值觀、倫理道德的反映,是人類的愛與恨,欲望與夢想在大地上的投影。時至今日,景觀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必須依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這充分說明了優良的生態環境對于人們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重要性。然而,自北京人學會使用火開始,人的行為對地球自然面貌而言多數為破壞作用;無論是作為一個生態規劃師或者是景觀規劃師,都應該認識到現代技術由于輕率和不加思考地應用科學知識或技術設施,已經損壞了環境和降低了它的可居住性。比如最簡單的殺蟲劑、除草劑、洗滌劑和其它化學污染、放射性廢棄物等。

        2生態規劃是園林景觀設計的核心內容

        西蒙茲說:“景觀設計師的終生目標和工作就是幫助人類,使人、建筑物、社區、城市以及他們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諧共處。”久居高樓如林、車聲嘈雜、空氣污染的城市之后,人們又企盼著親近自然和返回自然,于是返樸歸真成為時尚。因此,隨著席卷全球的生態主義浪潮,人們不得不站在科學的視角上重新審視園林景觀行業,設計師們也開始將自己的使命與整個地球生態系統聯系起來。設計已不再停留在花園設計的狹小天地或是圖紙上的空談,而開始介入更為廣泛的園林景觀設計領域。對場地生態發展過程的尊重、對物質能源的循環利用、對場地自我維持和可持續處理技術的倡導,具體到每個設計,都體現了濃厚的生態理念。根據上海的研究,喬木與草坪的投資是1∶10,而產生的生態效應是30∶1,1hm2樹木每年能吸收二氧化碳12t、二氧化硫300kg,并產生氧氣,吸收灰塵和蓄水,且樹林里冬暖夏涼,空氣濕潤清新,是最讓人舒適的環境。可見,在設計中對生態的追求已經與對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時甚至超越后兩者,占據首要位置。生態主義已成為景觀設計師內在和本質的考慮,其創造的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景觀。

        3生態規劃設計理念與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

        3.1生態設計的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具有科學、藝術和社會三個方面要素構成,三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不同的景觀設計師和景觀作品對三個方面有不同的側重,因而指導思想和表現形式不盡相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設計就存在缺陷。如果從這點來理解,生態設計思想作為景觀設計中科學原則的重要部分,應當貫穿設計過程的始終。在現今,景觀設計師的任務和責任已轉變為幫助人類合理的進行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為人類創造戶外活動空間,所有的景觀設計都必須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之上,生態設計應是景觀設計中的一個普遍原則。在設計過程中,不應當將人與自然對立起來,應將人看作自然系統中的一個因子,生態設計意味著人為過程與生態過程相協調,遵循生命的規律,對環境的破壞達到最小。但是這個最小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所以生態設計應當是在現有的知識和技術條件下朝這個方向的努力。

        3.2生態設計思想與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

        作為生態景觀設計,不應單純地把重點放在設計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應該把重點放在“結合”上面,這其中包含著人類的合作和其他生物的伙伴關系的意思。作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他尋求的不應是武斷的硬性的設計,而是去充分地利用自然提供的潛力,當然這還必須要根據自然本身的限制條件來設計。例如,設計中要盡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盡可能將場地上的材料循環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的潛力,減少生產、加工、運輸材料而消耗的能源,減少施工中的廢棄物,并且保留當地傳統的一些文化特點。越來越多的景觀設計師在設計中遵循生態的原則,這些原則表現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體到每個設計,可能只體現了一個或幾個方面。通常,只要一個設計或多或少地應用于這些原則,都有可能被稱作“生態設計”。充分利用場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設施,賦予新的使用功能。高效率地用水,減少水資源消耗是生態原則的重要體現。一些景觀設計項目,能夠通過雨水利用,解決大部分的景觀用水,有的甚至能夠完全自給自足,從而實現對城市潔凈水資源的零消耗。在這些設計中,回收的雨水不僅用于水景的營造、綠地的灌溉,還用作周邊建筑的內部清潔。或者利用自然凈化的機理設計各種人工濕地,水的流動、水生植物的生長都與水質的凈化相關聯,使景觀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態的原則之中。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園林景觀生態規劃設計還強調人人都是設計師,人人參與設計過程,每個人都是景觀規劃設計的受益者。景觀規劃生態設計是人與自然的合作,也是人與人合作的過程。正如城市規劃從“控制式”向“協調式”發展,從“物質型”向“綜合型”發展一樣,景觀規劃設計也需要各個階層的參與。從本質上講,園林景觀生態規劃設計包含在每個人的日常行為之中。使園林植物在城市環境中合理再生、增加積蓄和持續利用,形成城市生態系統的自然調節能力,起著改善城市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主導和積極作用。對設計師而言,這意味著自己的設計必須走向大眾,走向社會,融大眾的知識于設計之中。同時,使自己的生態設計理念和目標為大眾所接受,從而成為人人的設計和人人的行為,真正做到園林、城市、人三者相互依存、融為一體,滿足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Frederick S. The living landscape: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landscape planning [M].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0. 9-15.

        [2]俞孔堅. 景觀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M]. 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2003.70-93.

        第5篇:規劃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生態規劃;園林景觀;設計

        1 園林生態規劃的涵義

        1.1 生態規劃的含義

        生態規劃是應用生態學的基本原理,根據經濟、社會、自然等方面的信息,從宏觀、綜合的角度,參與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研究和決策,并提出合理開發戰略和開發層次,以及相應的土地及資源利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措施。從整體效益上,使人口、經濟、資源、環境關系相協調,并創造一個適合人類舒適和諧的生活與工作的環境。

        1.2 園林生態規劃的涵義

        園林生態規劃的涵義可從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去理解。廣義的園林生態規劃是從區域的整體性出發,在大范圍內進行園林綠化,通過園林生態系統的整體建設,使區域生態系統的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特別是人居環境的改善,促使整個區域生態a系統向著總體生態平衡的方向轉化,實現城鄉一體化,大地園林化。狹義的園林生態規劃主要是以城市(鎮)為中心的范圍內,特別是在城市(鎮)用地范圍內,根據各種不同功能用途的園林綠地,進行合理布置,使園林生態系統改善城市小氣候,改善人們的生產、生活環境條件,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營建衛生、清潔、美麗、舒適的城市。由此可見,園林生態規劃的任務應包括確定城市各類綠地的用地指標,選定各項綠地的用地范圍,合理安排整個城市園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布局方式。

        2 生態規劃是園林景觀設計的核心內容

        現代景觀的生態設計反映了人類的一個新的夢想,一種新的美學觀和價值觀——人與自然真正的合作與友愛的關系。景觀是人類的世界觀、價值觀、倫理道德的反映,是人類的愛與恨,欲望與夢想在大地上的投影。時至今日,景觀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必須依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這充分說明了優良的生態環境對于人們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重要性。

        3 生態規劃設計理念與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

        3.1 生態設計的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具有科學、藝術和社會3個方面要素構成,三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不同的景觀設計師和景觀作品對三個方面有不同的側重,因而指導思想和表現形式不盡相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設計就存在缺陷。如果從這點來理解,生態設計思想作為景觀設計中科學原則的重要部分,應當貫穿設計過程的始終。在現今,景觀設計師的任務和責任已轉變為幫助人類合理的進行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為人類創造戶外活動空間,所有的景觀設計都必須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之上,生態設計應是景觀設計中的一個普遍原則。

        3.2 生態設計思想與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

        作為生態景觀設計,不應單純地把重點放在設計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應該把重點放在“結合”上面,這其中包含著人類的合作和其他生物的伙伴關系的意思。作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他尋求的不應是武斷的硬性的設計,而是去充分地利用自然提供的潛力,當然這還必須要根據自然本身的限制條件來設計。

        3.3 協調城市景觀與生態規劃的有效措施

        3.3.1 城市景觀規劃的主要任務通過對城市景觀構成要素的歸納分析,考慮各種外在影響因素,構筑城市景觀的總體格局,建設結構合理、特色濃郁、環境優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的城市景觀體系。因此在城市景觀規劃的整個過程必須貫入生態設計的思想,從城市選址、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等都要有城市景觀與生態規劃的體現,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城市景觀與生態規劃的作用,取得最佳效果。

        3.3.2恢復城市濕地,鞏固生物生境系統濕地是地球表層上由水、土、水生或濕生植物相互作用構成的生態系統。濕地不僅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也是眾多野生動物、植物的重要生存環境之一,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被譽為“自然之腎”,對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種生態服務功能和社會經濟價值。

        3.3.3建立城市環境防護體系。在城市擴建的過程中,一些沿河或沿路的防護林帶,往往因河岸整治、人造景觀或道路拓寬而被毀掉。其他地區的防護林帶也在無休止的開荒耕種或濫砍濫伐,以及農用地在轉為城市開發用地的過程中被肆意切割或占用,使得原有防護林網的完整性及其防護功能受到嚴重損壞。在城市周圍、城市功能分區的交界處形成較大規模的綠化隔離帶,不僅能防風固沙、減輕污染、凈化環境,而且有利于優化城市布局,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4 結論

        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的關系無處不有,無時不在,要消除對立,強化統一,就必須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在經濟建設中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高度協調。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類的持續發展與環境的高度統一。

        參考文獻

        第6篇:規劃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城市規劃;園林景觀設計

        1.園林景觀設計的內涵和意義

        1.1園林景觀設計的內涵

        園林景觀設計是一門研究如何應用藝術和技術手段處理自然、建筑和人類活動之間復雜關系,達到和諧完美、生態良好、景色如畫之境界的一門學科。工作范圍包括庭園、宅園、小游園、花園、公園以及城市街區、機關、廠礦、校園、賓館飯店等。其中公園設計內容比較全面,具有園林設計的典型性。

        園林景觀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要創造出景色如畫、環境舒適、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一方面,園林是反映社會意識形態的空間藝術,園林要滿足人們精神文明的需要;另一方面,園林又是社會的物質福利事業,是現實生活的實景,所以,還要滿足人們良好休息、娛樂的物質文明的需要。

        綠地園林設計,是指市政園林部門在園林綠地規劃的基礎上進行的設計工作,在此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設計人員的創造性,將規劃上的理論變成具有實際施工建設價值的方案,包括施工階段、應用風格、資源使用等。以一個園林的建設為例,綠地園林設計則包括地形、建筑設計和園林小品和園林內部道路設計等多個方面。

        1.2園林設計的意義

        一個城市的園林綠化水平,是體現一個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隨之城市現代化進程步伐的加快,城市的園林綠化水平也必須隨之城市規劃建設的腳步而相應的提高,以便更好的滿足人們對環境質量、對精神追求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強城市園林建設首要的任務是必須做好園林設計。作為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是:

        1.2.1、園林設計有助于突出城市特色。每個城市由于所處地理位置及形成年代的不同,其園林設計也不同,隨城市的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用地不斷增加,園林設計都反映著歷史的發展過程,記載著重要歷史事件和故事。生活在其中的人門在這些特殊的地點就會產生相應的聯想,想的是這個城市曾經發生的一切,可以說園林記載著城市的歷史,蘊涵城市的文化。園林設計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1.2.2、園林設計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園林設計的優劣對人們的精神文明有很大影響。對于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們來說,園林設計質量的提高可以增強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進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對于外地的旅游者和辦公者來說,由于他們停留的時間較短,而且有相當部分時間在園林上度過,因此園林就代表整個城市給這些外來人員的形象。總之,園林景觀是城市景觀的核心,隨城市的發展,人類對生存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對園林的需求不斷提高。

        1.2.3、園林有助于展示城市景觀。一般人很少從城市形態、城市發展史這些專業角度來認識。一個城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園林景觀,這些園林景觀往往成為這座城市景觀的代表。

        2.城市規劃與園林設計

        城市規劃涉及工程、設計、社會、經濟、地理等方面;園林涉及景觀、設計、生物、園藝等方面。二者有交叉的領域,例如城市園林綠化景觀設計。園林應該有宏觀層面——整個城市園林綠化系統,有微觀層面——單體庭院園林。從這個角度說,園林應該服務于城市規劃,是城市規劃的一個方面。

        園林設計必須在一定的理論和法規的范圍內進行,要根據城市的經濟、人文環境來進行綜合考量,要講求一定的原則,具體我們可歸納為如下幾點:

        2.1城市環境景觀的分類

        城市布局復雜,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之前,我們有必要對項目的整體性進行考察,做到對城市各個方面的基礎設施和原有綠地情況有清晰的掌握。根據用地性質不同,可分為不同的城市綠地景觀。其中包括:工礦綠地景觀、企業事業單位綠地景觀、小區綠地景觀、各類校園綠地景觀和以及公園、廣場綠地景觀等。在不同綠地景觀中,園林規劃設計是不同的。

        2.2根據不同的綠地景觀進行針對性的園林設計

        2.2.1工礦區

        工礦區是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工業區,為工業生產地域基本類型之一。其地域范圍較大,各工業點分布較分散,企業間的距離較遠。一般,人文環境較差,自然環境改造程度高,在這類環境中進行園林景觀設計首先要充分考慮綠地的防塵防污要求。綠地景觀設計應該根據地域的不同尊重完善區域景觀,注重從整體上和工礦區的環境背景相配合,要特別注意查漏補缺。也就是要對工礦區缺失的自然環境進行補充或彌補。同時,注意從愉悅身心的角度進行規劃設計,因為工礦區通常比較偏遠,職工在其中工作精神壓力比較大,進行園林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景觀對人的視覺及參與性,使職工能在工作之余享受園林景觀帶來的視覺愉悅體驗及休閑其中的良好感受。

        2.2.2企業事業單位

        企事業單位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地帶,人流比較豐富,建筑以現代化風格為主,其周邊人文環境較為優越。這類地區進行園林設計規劃時應注意從細處著眼,即在原有綠地基礎上進行點綴式的添加和修補,不違背原有的風格和設計思路。企事業單位一般具有規模不等的小廣場和小池塘以及小花園,這些都是可以被有效改造使其煥發新顏的基礎設施。我們還要提一點,在遵循科學規劃理論,進行合理園林布局的前提下,還要注重一些風水因素和企業文化的影響。我們不得不談的是,在現代企事業單位的布局中企業文化和風水這兩大因素對園林規劃設計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大。

        2.2.3住宅小區

        住宅小區的園林規劃設計是最具有普遍性的市政園林設計。住宅小區是城市人口聚居區,這類區域的規劃主要目標就是如何為居民創造健康的生活環境。因此,在進行園林規劃時應強調裝飾性花草、植物的引進,草地的建設就是一個關鍵的工作。在住宅小區內鋪設草地不僅能降低灰塵污染,還能為人們提供休閑的好場所。在規模比較大的的現代化社區內,還可以規劃設計小型公園,如果空間足夠大,那么還可以規劃一定的健身設施,形成較完備的規劃體系。住宅小區視位置而定,如靠近主要街路且出入車輛比較多,還應布置一定數量的隔音樹木,保證居民在相對安靜的環境內作息起居。

        2.2.4各類校園

        校園是學校教學用地或生活用地的范圍。校園對環境景觀整體要求需要安靜的特定要求。校園的園林規劃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對防噪。此外,規劃設計時要考慮方便學生在溫暖季節在戶外讀書的需求,在校園內設置小型或微型的植被走廊等園林安靜空間,營造出溫馨和諧、安靜優雅的學習生活環境。

        2.2.5公園和廣場

        公園和廣場是城市中最基本的市政園林工程。公園和廣場的規劃設計一般和城市整體的風格相契合,其中包括地域、歷史、宗教、經濟發展狀況以及人口構成等很多因素。以中國昆明為例,其城市公園和廣場則凸顯云南特有山水景觀,整體可表現出云南植物王國的設計思路,建筑、小品等則可表現出濃郁的多名族相融合的地域風情。可以說,在進行城市公園和廣場的園林設計規劃時,應該充分考慮自然、人文等多種因素的組合,強調個性和獨特性是重要的規劃思路之一。

        第7篇:規劃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城市景觀;園林規劃;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K928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園林景觀的規劃是城市建設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城市的發展中要充分的規劃好城市園林景觀,提升城市的舒適度。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我國的城市園林景觀建設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美化的城市的環境,但是與城市經濟的發展不同步,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城市園林景觀建設還有不小差距,所以必須加強城市園林規劃的景觀設計。

        一、城市景觀園林的重要作用

        1、改善城市居住環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工業氣體、汽車尾氣等排放的加劇,空氣污染已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面臨的重大難題,如何有效美化環境、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市民幸福指數,成為城市景觀園林建設最迫切的任務。城市景觀園林是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體現,一方面,通過大面積種植綠色植物,吸收環境中的有害氣體,釋放氧氣,達到凈化空氣、調節溫度、降低噪音等目的,極大改善人居環境;另一方面,城市景觀園林合理布局、精美建筑、有序運轉、完善管理等,使置身于綠茵遍地、和諧生態環境城市中的人們,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創造力旺盛。由此可見,城市景觀園林建設對城市環境質量和居民生活狀態具有重要的影響,有效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

        2、促進城市經濟發展

        城市景觀園林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一方面,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景觀園林的內涵和形式往往受當前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來決定;另一方面,城市景觀園林又反過來促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極大提高物質文明和豐富精神文明建設。在我國,很多地區通過如火如荼的城市景觀園林建設,改善城市原有面貌,為城市招商引資創造良好的環境,為城市經濟發展創造條件。總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促進了城市景觀園林建設步伐,而和諧生態的環境又促使經濟和文化走向更加繁榮。

        3、展現城市文化內涵

        城市景觀園林規劃設計,其創造元素往往取材于當地的生活習慣、民俗文化、人文建筑、特色景觀等,這些元素通過提煉升華,以雕塑、鋪裝、小品等景觀手法和布局形式呈現在廣大民眾視線,容易引起居民心理上的公民,增強居民的城市自豪感和幸福感,同時從側面也向外展示了城市特色文化,以城市名片形式對外傳播,為提升城市形象打下基礎。

        二、我國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現狀

        1、城市景觀園林規劃設計責任心不強

        很多的城市景觀園林的規劃設計在具體建設時存在很多的困難,在問題出現后設計者很難解釋清楚,最后只能臨時更改設計或者重新施工。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設計人員缺乏基本的責任心,在沒有充分對場地調查研究的情況下,盲目求新,片面的講求豐富景點,只是簡單的把設計按固定模式完成,自然會出現問題。研究各景觀元素之間的結構和功能關系,以便通過人的設計和管理,使景觀規劃設計的意圖表現到最佳狀態。科學的設計程序也是現代景觀師思考的主要問題,對項目可行性分析的重視日漸凸顯,設計師從立項階段即開始與委托單位接觸,為委托單位出謀劃策,從而達到科學立項,科學規劃設計和科學實施管理的高標準。

        2、城市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缺乏新意

        很多的景觀園林因設計者在對城市園林設計上不能充分考慮城市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居民生活習慣,盲目的模仿他人或是脫離實際的臆想,不能將城市特色體現出來,在景觀園林規劃設計上缺乏個性,就導致了設計與周邊環境相脫離。景觀規劃設計的主題立意,即景觀所要塑造的精神文化內涵,是景觀的靈魂,其定位的正確與否關系到景觀的存在和發展,也決定著景觀本身的水平和地位。恰當的主題文化定位能使園林景觀錦上添花,而不恰當的主題定位會使園林景觀流俗。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有的魅力,設計中可以借鑒其它城市出色景觀園林的設計手法,但在實際設計中要重視對當地特色文化的挖掘,把先進的設計方式與當地特色的文化相結合,體現出其內涵,才能做到創新,設計出來的作品與城市也才能變的更貼切。

        三、加強城市景觀園林規劃設計方法

        1、充分利用原有生態要素

        園林設計中,應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綠化面積和較好的園林設計效果,因此在設計時就要充分尊重原有的生態要素,在盡量利用原有地形、植被等要素的情況下達到設計目的。從區域尺度下解讀場地,分析現有城市建成區的景觀特征和場地與環境的關系,把握發展的脈絡和方向。場地綜合分析包括了對場地中的自然元素、地域特征與文化景觀的分析。場地的綜合分析實際上也是找尋解讀景觀,閱讀大地的過程,在對各種要素進行充分的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的分析,提出有利的因素、不利的因素以及發展潛能等。詳盡的場地分析能夠有效的為規劃提供指導。

        2、結合園林文化主題的景觀規劃設計

        在我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往往是圍繞園林的一個主題,通過多種表現方式來規劃設計,并往往以此為園林命名,如蘇州皇家園林。由于城市規劃和歷史變遷等原因,城市園林建設往往包括了原有場地改建和新建兩種方式。城市園林原有場地的規劃設計,園林設計的整體風格往往由原有基礎建筑風格決定,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必須以原有建筑風格為基礎。在景觀規劃設計之前,設計人員必須進行實地考察,了解當地原有建筑歷史與故事、分析原有建筑風格,為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提供參考依據和奠定基礎。新建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主要圍繞園林主題,綜合分析園林場地地形、城市氣候環境、本地植物生長及形態特點,確定景觀主題思想以開展園林景觀規劃設計。

        3、利用立體綠化打造城市園林景觀

        隨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城市土地出現供應緊張的局面,受此條件制約,現代城市園林以中小型園林為主,如何使有限的園林面積,容納下更多的景觀成為很多園林設計人員思考的問題。立體綠化園林景觀設計是在遵循多年生植物用原則,分析植物生長特點,打造持續性的綠化立體景觀。立體綠化園林景觀在提高園林綠化面積的同時,合理布局景觀規劃和設計,如充分利用園林景觀中的墻體、燈柱、高架綠棚、柵欄、涼亭等建筑,打造獨特的觀賞性強的立體綠化景觀。從城市園林空間上看,要適當利用立體結構,給人以視覺和心理上的空間擴大,同時立體綠化景觀也具有凈化空氣浮塵的目的,對提升城市環境質量提供條件。

        4、加強城市景觀設計的創新

        我們要依托現有的特色景觀資源,運用創新性思維,采用創新性方法,促進城市園林的整體發展。城市園林發展重心應從“問題導向型”轉變為“目標導向型”。面對隨時可能到來的城市競爭,應該在城市總體規劃階段就明確從“整治現狀的規劃”轉變為“面向未來的規劃”的指導方針。從國家的主導政策和發達國家的工業化發展歷程可以預見,中國城市社會的轉型和城市現代化的趨勢將難以避免。依托特色景觀資源,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城市園林是城市發展的靈魂。

        結束語

        總之,由于我國城市園林規劃剛剛起步不久,還很不成熟,加之園林規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了植物學、林學、環境生態科學、建筑學、城市規劃學、美學等眾多的學科。因此,在實際的園林規劃工作中要不斷的探索,提高工作的水平。

        參考文獻

        第8篇:規劃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城市濕地公園 , 規劃與設計原則, 景觀設計

        Abstract: urban wetland park city is an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have very important social efficiency and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It can improve th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o keep the city good ecological conditions, creating comfortable elegant garden environment, rich people's cultural lif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rban wetland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at the same time, in its form, plant configuration, waterfront space and environment art sketch and structures of landscape design also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urban wetland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landscape design

        中圖分類號: [TU2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濕地與城市濕地公園的界定

        什么是濕地?濕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靜止或流動、淡水或閑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淺于6米的海水區。濕地具有重要的生態和環境功能,如調解氣候、抵御洪水、美化環境、凈化水質,是動植物的天然棲息地,是人類資源的資源寶庫。因此,它被賦予“地球之腎”、“生命搖籃”、“物種基因庫”、“動物樂園”等。

        什么城市濕地公園?《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管理辦法》中對城市濕地公園如下定義:一種獨特的公園類型,是指納入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以生態保護、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閑游覽為主要內容的公園。城市濕地公園是濕地景觀的一種典型,因其處在城市邊緣這一特殊地理位置,更易被人類接近,所以具有更加突出的生態審美、科普教育、科學研究、文化休閑等價值。

        2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與設計原則

        《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導則(試行)》(2005年)對于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的總目標有如下定位:“全面加強城市濕地保護,維護城市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城市濕地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美化城市、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閑游樂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態、環境和社會效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設中對濕地的不合理利用現象,保證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在城市濕地公園設計過程中如何利用城市中的濕地資源結合城市公園的相關功能,完成濕地與城市公園功能的協調,最終實現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的總體目標,需遵循以下原則。

        2.1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的基本原則

        《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導則(試行)》中提出了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的基本原則:“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應遵循系統保護、合理利用與協調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在系統保護城市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發揮環境效益的同時,合理利用城市濕地具有的各種資源,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環境中的作用。”

        2.2生態關系協調原則

        生態關系協調原則是指人與環境、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以及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之間的協調。這一原則的實現主要是通過保護濕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的連貫性,保護濕地環境的完整性這三個方面進行控制。保護濕地的生物多樣性強調在濕地景觀營建中,有計劃的引用外來物種,保護和發展鄉土物種。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的連貫性指增強整個濕地系統內各個部分的連通性并加強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與周邊環境的融合。保護濕地環境的完整性是指保持濕地水域環境和陸域環境的完整性,避免因濕地環境的過度分割而造成的功能退化;保護濕地生態的循環體系和緩沖保護地帶,避免城市發展對濕地環境的過度干擾。因此,在進行濕地規劃之前要調查原有場地的自然環境和周邊居民情況,充分理解原有場址的特點,利用原有的水源、植物、地形地勢等基本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營造個性景觀特色探索狀況進行規劃,才可以保持濕地系統的完整性。

        2.3生態可持續發展原則

        充分利用和保護城市濕地原有的水文、生物、氣候等各方面的資源,保持濕地資源的穩定性,確保城市濕地公園的可持續發展。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的可持續性意味著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不損害后代人對城市濕地資源需求的發展,主要是通過保護、回收資源利用方式,以及在建設中使用高能效、生態型的資料和工藝手段,盡可能的使濕地資源保持在彈性范圍以內,實現人類活動對環境所產生的近、長期負面影響最小化的目標。

        3濕地公園的景觀設計

        近年來,濕地公園設計迅速發展,對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以及濕地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濕地公園設計是以不消耗資源為最大特點的開發和利用,著重發展非資源消耗型的旅游觀光、休閑游憩、度假等服務業,有著一定的開發利用空間。濕地有著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這決定了濕地公園設計的復雜性,并且當前對濕地正處于研究和管理的起步階段,濕地公園設計的理論處于探索階段,有待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濕地在選擇上可選擇原存濕地或就近具有濕地的區域進行濕地開發營造,這些地域可能存在著濕地基質,水文環境和生物種源。濕地公園設計師應利用原有濕地景觀因素進行設計,是保持濕地生態系統完整性的一個重要手段。比如原有的水體、植被、地形、地貌等,都是構成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對原有濕地環境進行充分調研之后,濕地公園設計才能保持原有自然系統的完整性,才會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態創造經濟效益。

        3.1在形態設計上

        濕地公園設計中,在形態設計上,應按原自然系統的形狀和生物系統的分布格局進行濕地公園設計。自然濕地有凹岸、曲流、河心島、淺灘、沙洲與深潭的交替,這種地形地貌和植被為各種生物繁衍創造了適宜的生境,可減低水流速度、蓄水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壞力。設計時,應盡量保護自然彎曲形態,并隨地形和功能而事實上,力求做到濕地區域收放有致,以符合美學法則中的統一和諧、自然均衡原則。縱斷面的形態設計,對濕地的生態多樣性至關重要,應根據需要設計一定量的異質空間,濕地內有常年不竭的水道及能夠應付不同水位、水量的塘床系統,其底部要多孔質化,造出水體流動多樣性,以利生物的多樣性。總之,應做到濕地公園設計形式與內部結構間的和諧,也要與環境功能間的和諧,實現生態與美學統一,達到整體和諧。

        3.2在植物配置上

        濕地公園設計中,在植物配置上,應考慮到植物物種的多樣性和因地制宜,盡量采用本地植物,它適應性強,成活率高。在物種搭配上要滿足生態要求,做到對水體污染物處理的功能能夠互相補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錯落,其形態、葉色、花色等搭配協調,以取得優美的景觀構圖。根據水由深到淺,依次種植挺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沉水植物,既符合各種水生植物的特性,又滿足審美的需要。沿岸邊緣帶一般選用姿態優美的耐水濕植物,如柳樹、水杉、水松、木芙蓉、迎春等進行種植設計,以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喬木相搭配,用美學原則組織其色彩、線條、姿態等,創造出豐富的水岸之立面景色和水體空間景觀構圖效果,同時又能在水中產生一種動人的倒影美。

        3.3在水岸空間設計上

        濕地公園設計中,在水岸空間設計上,岸線若采用混凝土砌筑方法,它會破壞自然景觀和生態基因及天然濕地對自然環境所起的過濾、滲透等作用。針對不同的岸邊環境,應采取不同的水岸空間處理方式,用自然化的手段去對濕地的岸邊環境進行生態造化,建立一個水與岸自然過渡區域,并在適宜的地方種植濕地植物。真正顯示濕地公園設計的自然野趣。

        3.4在環境藝術小品及構筑物中

        濕地公園設計中,在環境藝術小品及構筑物中,應取材于原汁原味,線條要自然、流暢,與自然環境相融合。不宜于那種規則、死板的鋼筋、混凝土及基樁營建構筑物。環境藝術小品及構筑物應能加強或完善空間細節,提升空間品質,體現出濕地公園設計人性化的特性。

        濕地公園設計中,對濕地系統進行景觀設計時,要十分尊重原濕地的地形地貌、生態系統和人文環境,始終把生態優先作為設計前提。設計師的責任是在于做到美學與生態兼顧,使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之間有良好的結合,最終讓濕地公園設計人與自然達到高度和諧。

        4結束語

        城市濕地是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重要的自然資源。城市濕地是城市周邊地區的一個生態交錯地帶,具有很強敏感性,一旦城市濕地受到破壞會直接影響到一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景觀設計師在進行濕地設計的時候要十分關注其生態作用。

        陳昌雄

        第9篇:規劃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城市規劃;園林景觀;設計;運用;探究

        1引言

        在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在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城市的發展進一步加劇發展進一步加劇,這體現為各地的高樓大廈不斷涌現。集中性的建筑群體帶給處于緊張生活節奏的人民一種視覺疲勞性的建筑群體帶給處于緊張生活節奏的人民一種視覺疲勞。園林景觀正好迎合了當前城市規劃需求園林景觀正好迎合了當前城市規劃需求,作為城市環境優化和人民生活需求環節和人民生活需求環節,而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如何進行科學合理的園林景觀設計規劃學合理的園林景觀設計規劃,已經逐漸的被提到城市發展的日程中日程中,本文結合具體的城市園林景觀分析,目的就是強化園林景觀設計在城市規劃中的具體應用林景觀設計在城市規劃中的具體應用。

        2城市規劃中的園林景觀設計須堅持的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在城市規劃中園林景觀的設計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項目設計意圖及目標規劃的明確,并借此進行設計理念的不斷更新和完善借此進行設計理念的不斷更新和完善。因為,城市園林的打造造,最終是服務于城市居民,所以,在園林設計時,必修首先對當我的服務對象需求進行調研和分析當我的服務對象需求進行調研和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設計規劃設計規劃,才能確保園林工程投入使用后的功能性和景觀性實用價值實用價值。((2)結合地方發展特色結合地方發展特色。景觀設計要因地制宜,設計過程中必須對當地的氣候條件及地理因素進行分析和評估中必須對當地的氣候條件及地理因素進行分析和評估,然后結合本地的地域性特色進行合理的設計規劃結合本地的地域性特色進行合理的設計規劃,提升景觀設計的準確定位的準確定位。之所以需要了解當地的氣候條件,是要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進行合理的植物選取景觀設計中進行合理的植物選取,以提升景觀打造與本地環境的有效融合性境的有效融合性。((3)講究設計新穎原則講究設計新穎原則。城市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人民對精神層次的生活追求也不斷的提升對精神層次的生活追求也不斷的提升。隨著時代的進步,城市規劃中的園林設計必須要不斷的進行設計理念的創新市規劃中的園林設計必須要不斷的進行設計理念的創新,能夠在傳統思想設計指引下實現符合時代審美需求的設計規劃劃。也只有堅持創新,才能使得園林工程能夠不被時代所淘汰汰。比如對于消防通道的設置,可以將其與綠化相互結合,在有效提升小區空地面積的同時有效提升小區空地面積的同時,還能夠實現總體綠化率的提升提升。((4)注重本地文化特色的傳承注重本地文化特色的傳承。一座城必定有一個地域文化特征化特征,在進行城市的園林景觀設計中,必修講究生態設計風格的基礎上格的基礎上,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并且要通過先進設計手法的運用來進行傳統文化精髓的提煉法的運用來進行傳統文化精髓的提煉,來有效的提升總體園林設計內涵林設計內涵。城市的園林景觀打造,最終都是服務于人民,所以應該結合本地居民的實際思想需求以應該結合本地居民的實際思想需求,在設計中注重體現本地文化地文化,才能符合當地城市規劃的基本方針和策略。

        3園林景觀的現代設計理念應用

        ((1)城市園林景觀設計要引入可持續發展理念城市園林景觀設計要引入可持續發展理念。園林設計講究因地制宜的同時要注重對本地自然環境的保護講究因地制宜的同時要注重對本地自然環境的保護,以實現城市總體規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園林設計核心理念城市總體規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園林設計核心理念。讓園林景觀設計能夠很好的與民眾景觀設計能夠很好的與民眾,自然形成匯融和協調。這就要求在本地園林景觀設計中求在本地園林景觀設計中,應該優選本地的綠化植物來形成景觀景觀,這樣既能夠符合樹種的生長條件,有能夠減少日后園林養護中的一些困難和成本養護中的一些困難和成本。保障當地的綠化系統能夠長遠穩定的發展定的發展。((2)加強虛擬現實技術的園林景觀設計應用加強虛擬現實技術的園林景觀設計應用。隨著科技的進步進步,虛擬現實技術已經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要的作用,實現了園林景觀設計手法的創新。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完全根據人的體征和運動軌跡來進行類似現實的場景模擬擬,并且人可以如臨其境的漫游在虛擬園林環境中。這樣一方面提升了參與者對現場園林的直觀感受方面提升了參與者對現場園林的直觀感受,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對設計中一些細節性問題的發現和意見提出便對設計中一些細節性問題的發現和意見提出。在效果上較二維想象要更加豐富和形象二維想象要更加豐富和形象。另外,虛擬現實技術還方便互聯網技術的及切網技術的及切入,有效的提升公眾參與園林設計意見的提出提出。((3)仿生模擬技術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仿生模擬技術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仿生設計是一種比較新穎的園林景觀設計形式一種比較新穎的園林景觀設計形式,其有效的提升了園林景觀的設計新穎性觀的設計新穎性。仿生技術能夠實現對自然界中動植物、山水等自然物體的形態模擬水等自然物體的形態模擬,并通過認為的設計提煉和升華,賦予各種生物體比較藝術的形象和內涵予各種生物體比較藝術的形象和內涵,來提升人民的精神感官享受官享受。仿生學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有效的實現了傳統設計的突破統設計的突破,也使得景觀設計思路得到了拓寬,已經成為當前世紀中設計領域的一個創新和熱點前世紀中設計領域的一個創新和熱點。有效的縮短了人景及自然的交融距離自然的交融距離。

        4城市規劃中園林景觀設計的應用表現方式

        ((1)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借景是城市園林設計中一種常用的設計形式式。借景的具體手法比較多,常用的有鄰景而借,遠景瞎想等等。比如溢香亭下南望,透過兩株銀杏,可以遠觀到幾百米之外山上的黃櫨外山上的黃櫨、秋霞。北京香山飯店的煙霞,也是巧借的南部紅葉景色而形成的紅葉景色而形成的。景觀設計中的借景抒情,能夠有效的實現遠近風景的融合現遠近風景的融合,提升園林總體景觀效果。((2)框景的景觀表現框景的景觀表現。框景用于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常見的以櫥窗或者立體建筑面的設計見的以櫥窗或者立體建筑面的設計,將框與景進行有效的關聯聯,形成以框定景、無框成景等多種景觀表現形式。這種框景形式的園林景觀表現形式的園林景觀表現,可以形成有緊有松的靈活景觀表現和搭配搭配,給人一種比較輕松愉悅的心靈體驗。((3)景觀點景觀點、線、面的要素搭配。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以點為中心進行連接為中心進行連接,能夠形成多種幾何形狀。而線裝景觀帶的設計設計,能夠與零散的景觀形成一種協調的景觀搭配效果。點狀景觀狀景觀、線狀景觀及面狀景觀的表現形式,促成了城市園林景觀中格局特色的環境空間觀中格局特色的環境空間,使得整個園林景觀更加新穎和靈活靈活。

        5結語

        總而言之總而言之,城市的發展規劃中,既考慮了建筑規模及數量的不斷發展的不斷發展,也考慮了生態環境的建設規劃。這也是當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中對于生存環境的質量要求提升的一種表現表現。進一步的說,作為不斷發展的城市建設,其中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是越來越嚴重環境污染問題是越來越嚴重,對于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分析上,園林建設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園林建設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

        參考文獻:

        [[1]吳華麗.景觀設計方法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62016(21):75.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福利 | 亚洲欧美午夜福利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 | 亚洲日本va在线电影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 | 日韩国产二区不卡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