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居家醫療護理范文

        居家醫療護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居家醫療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居家醫療護理

        第1篇:居家醫療護理范文

        【關鍵詞】老年化;居家護理服務;現狀;思考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3-0134-02

        1 居家護理服務的意義

        居家護理服務是為家庭或者是個人提供的一種健康服務和社會服務。這種健康服務是綜合性健康服務系統的一部分。護理人員會針對患者個人或者是家庭在其住所內提供健康服務。居家護理的目的是對家庭或者個人的健康起到促進作用,有效減少患者因疾病產生的后遺癥并促進其康復。

        目前人口老齡化發展迅速,社會生活的節奏明顯加快,“空巢家庭”也隨之增多。這對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帶來了影響。家庭式養老的退化必然使得社會養老方式有所進步與加強才能維持社會制度的平衡。居家護理服務發展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2 現狀

        目前,我國居家護理服務在老年健康服務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通過與西方發達國家和其他發達地區相比,我國在老年患者居家護理服務方面還有許多不足。

        2.1 其他國家老年患者居家服務現狀

        2.1.1 西方發達國家包括歐美、德國的老年患者居家護理服務已經發展的比較成熟,擁有了完整的服務內容、保險制度以及操作模式。但也有地域差異性。美國的居家護理是從最初的“家庭醫療保險”發展成為“家庭醫療補助和社區服務計劃”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預防疾病等,并為患有重大疾病的老年人提供長期的服務與醫療救助。德國現老齡化嚴重程度在世界的排名上位居第二(第一名為日本),因此德國政府一直都對老年患者的居家護理服務和社區護理很重視,將長期護理保險籌資水平提高,將長期護理保險的收益水平與待遇也做了相應的提高,對進行家庭護理的自配人員提供一定的生活補貼。根據老年人的日常行為能力和需求社區醫護人員會進行分類分配,提供給他們不同的符合他們自身情況的醫療以及護理服務。

        2.1.2 澳大利亞的居家護理服務主要由醫生、社會工作者和老年護理咨詢服務機構聯合進行。澳大利亞的居家護理服務體系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在世界范圍來講是比較健全和完善的,它可以為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提供與醫院一樣的醫療服務。護理人員的要求也比較嚴格,提供居家護理的護士都是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護理專家,使老年患者在家就享受醫院一樣高專業的照護。

        2.1.3 日本是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現已基本解決了老年人經濟和醫療保障的問題,并就快速增長的老年群體的日常生活護理問題建立了以年金、長期護理保險、醫療救治為核心的老年長期護理服務體系。并特別關注老年人的心理護理。并不斷對醫護人員的居家護理的專業性進行加強。

        2.2 我國老年患者居家護理的現狀

        在我國,臺灣和香港在老年患者居家護理服務方面是比較成熟的。臺灣自1994年起就開始推行居家護理的政策,保證老年人能獨立生活。因為臺灣很早就已進入人口老齡化,所以在老年護理方面經驗豐富。比如其服務的對象包括出院后需要進行延續治療的患者,并進行很多醫療專業服務項目,其醫療服務團隊進行的居家護理都是由專業的人員進行。而在香港則具有巨大的社工和義工團體來進行居家護理服務,服務范圍包括醫療康復及教育,有些醫院還對患者進行出院后的延續治療,增強老年人自我照顧能力。

        我國大部分地區現階段在老年患者居家護理服務方面還處在初級階段,需要不斷繼續發展,使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日趨完善。我國目前有兩種居家護理模式:一種是社區服務中心,另一種是醫院延續性護理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為患者提供一些常見的疾病護理,無法提供高專業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醫院的延續護理服務主要以電話訪問和家訪的形式進行護理指導,涉及人群范圍不大,還需要患者定期到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查與治療。目前我國醫療條件和醫療資源有限,致使可以提供老年患者居家護理服務的資源也是比較缺乏的,因此我國老年患者的居家護理服務還需要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3 如何改善我國老年患者居家護理服務的現狀

        針對老年患者的居家護理服務模式在我國還不夠完善,應該學習和借鑒國外老年人居家護理服務的優點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老年患者居家護理服務。

        3.1 加強醫院延伸治療護理。建立形成從醫院到社區再到家庭的一體結構,將醫療資源進行整合不僅可減少公共支出還能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加強發揮三甲醫院在老年患者居家護理中的作用,利用其優厚的醫療資源為出院后的老年患者提供專業的居家護理,并加強與社區機構的聯系,為其提供居家護理的專業指導。

        3.2 需進一步完善長期保險制度。這一制度是解決老齡化問題的重要制度,對緩解老齡化危機有重要的作用。在借鑒外國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完善的長期保險制度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我國發展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府應該結合我國國情建立政策平臺鼓勵商業保險推進長期保險計劃。

        3.3 加強培老年患者居家護理服務人員的專業知識技能。政府應該培養老年患者居家服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護理的服務質量。首先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豐富專業的醫療、護理知識和臨床經驗,其次要注重老年患者的心理輔導。

        參考文獻:

        [1]陳果果,林梅.社區老年人失眠原因分析及居家護理[J].全科護理,2011,3(9):747―748,

        [2]陶秀彬,匡霞.國外老年長期護理服務供給體系及啟示[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8):1967―1970.

        第2篇:居家醫療護理范文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居家養老服務;護理保險制度;護理人才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458(2013)04-0060-07

        日韓兩國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積極推進養老服務事業。在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不斷弱化,而單純的機構養老由于運行成本高等因素難以滿足不同老年群體多方面的養老需求的情況之下,日韓兩國大力發展依托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

        一、日韓兩國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的社會背景

        日韓兩國隨著人口老齡化,老齡人口迅猛增加,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激增。目前,在兩國以社區為依托的居家養老服務非常受歡迎。居家養老服務帶有綜合的養老服務功能,它向社區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洗衣、醫療、保健、休閑、娛樂、學習等各種服務,同時對行動不便和有特殊需求的社區老年人開展上門服務。日韓兩國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的背景呈現出相同的特點,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 養老護理服務趨長期化、多樣化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進步的產物和人口發展的一般趨勢。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進程最快、老齡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1970年日本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進入了老齡化社會。2012年版的《高齡社會白皮書》顯示,截至2011年10月1日,日本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975萬人,占總人口的23.3%①,繼續居世界首位。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推測,2055年,日本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40.5%②。與此同時,需要護理的老年人口數量也不斷增加。根據2010年的調查,在日本接受護理的人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占96.6%,其中70%是老年女性。這與女性的壽命比男性壽命長有著密切的關系③。由于老年空巢家庭的增多和女性就業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家庭難以承受對老年人的養老護理負擔。

        韓國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人口轉變的國家。2000年韓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7.2%,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韓國比日本晚3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則快于日本。2010年韓國65歲及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率為11%,并且其高齡化不斷加速。2005年,韓國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率為1.4%,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1.3%;而到2050年其比率將增加到14.5%,超過世界平均水平9.4%①。與此同時,需要護理的老年人數量也不斷增加。2003年患有老年癡呆、中風的長期患者大約有83萬人,2010年增加到110萬人,預計2020年將增加為158萬人。70%的老年人需要各種形式的養老護理服務②。

        由于醫學技術的發展和國民收入的不斷增加,老年人的平均壽命也得到延長。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長壽國。2007年,日本男性的平均壽命為79.19歲,女性的平均壽命為85.99歲,預計到2055年,男性的平均壽命為83.67歲,女性的平均壽命為90.34歲。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老年人接受護理的時間也在延長。據厚生科學審議會的報告,日本男性接受護理的平均時間為9.22年,女性為12.77年,對老年人的護理逐漸成為10年以上的持久戰。1970年韓國男性的平均壽命為58.7歲、女性為65.6歲,2009年已分別增加到77歲和83歲,超過了OECD的平均值③。

        平均壽命的延長,尤其是85歲以上超老齡人口的增加,使得老年人需要護理的期限也不斷延長,對以療養為主的醫療服務、社會服務等的需求也將急劇增加。

        2. 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功能的弱化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日益明顯,家庭規模的小型化、核心化,家庭養老功能急劇弱化,而且機構養老發展不足,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女性就業者激增,使家庭的扶養功能進一步降低,使得一向依賴兒媳婦、女兒照顧老年人的傳統逐漸動搖,對老年人的護理不得不求助于社會福利機構。老年人與孩子同住的家庭減少,單身老年人及老年夫婦單獨生活的家庭增加。并且失業率的激增也嚴重影響到年輕人的經濟收入,貧困階層增加。日本的失業人口數量從2008年10月的255萬人增加到2009年9月的363萬人,失業率達到了5.5%④。而社會護理機構的欠缺使許多老年患者在結束治療后仍長期住在醫院,導致老年醫療費劇增。日本政府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護理費用,盡量抑制資金投入相對大的設施養老服務,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

        韓國家庭與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比例不斷下降。隨著女性參與工作人數和工作機會的增加,她們越來越不能也不愿意在家庭中充當業余老年護工這一傳統角色。機構養老設施,一方面存在數量有限、服務跟不上等問題,另一方面,每月150~250萬韓元的高額費用,普通的公司職員很難承擔。國家對養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福利服務設施未能及時擺脫陳舊簡陋的局面。養老院和養老床位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

        3. 社會保障制度上的欠缺

        人口結構高齡化、長壽化導致醫療費用的高漲。日本的醫療赤字由來已久,除了有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年人患病率高、治療時間長等因素之外,日本的醫療保險制度也存在很多問題。日本自1973年根據《老年福利法》開始推行老人醫療免費制度。政府推行該政策目的是讓老年人在晚年得到良好的待遇,但卻助長了老年人經常光顧醫院、出現了醫院的大部分床位被老年人占用的情況(60%以上為老人病床)[1]147。制度的設計偏重于醫療,而忽視預防、保健,出現了嚴重財政問題。許多老年人以入住醫院代替入住養老院,帶來了社會性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1982年日本政府實施了《老人保健法》,提出了40歲保健、70歲醫療的原則。該保健法主要強調老人疾病的預防保健應從中年開始,并且規定凡年滿40歲以上的國民都可免費享受疾病的預防診斷、檢查、保健治療等體檢服務,使疾病早發現、早治療。對于70歲以上的老年人則以醫療為主,規定7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支付必要的醫療費用之外,原則上享受免費醫療,實現了醫療和保健的相對分割。但是,70歲以上老年人看病,無論實際花費多少,個人每次只交530日元,而且在一個月內如果繳納過4次,之后無論看幾次病都可以免費[1]147。僅此一項,國家就需要支付大量的醫療費用。

        韓國在嚴峻的老齡化面前非常重視老齡立法工作。韓國1981年就頒布了《老年福利法》,1988年頒布了《國民養老金法》,并在1995年和1999年分別將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納入保險對象,實現了國民年金制。國民年金屬于韓國基礎層次的公共養老金。韓國相關法律規定18~60歲的韓國公民必須參加國民年金體系。2005年制定了《老年社會基本法》,成為21世紀韓國應對老齡社會的一個根本大法。但是,韓國的醫療保險對老年人沒有特殊的優惠措施。

        老年人醫藥費用的不斷上升也促使韓國政府實行老年長期護理保險制度。2009年,65歲以上老年人所使用的醫藥費占全體醫藥費的30.5%。而1999年這一比例僅為17.0%,10年間增長了13.5%①。韓國醫療費用的高漲很嚴重。而且公共醫保包括醫院提供的服務,卻不包括長期護理機構的服務,因此韓國老人經常病愈后還要想方設法住在醫院,由此所致的醫療費用的上漲問題日趨嚴重。

        可以看出,日韓兩國在人口老齡化加劇、家庭養老功能和機構養老功能減弱的情況下,才積極推行居家養老服務。居家養老與公共機構養老相比,在保障資金相同的情況下,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相對更高一些。居家養老對保持代際交換和代際互助,以及保持家庭穩定和諧與健康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護理保險支持下的日韓居家養老服務

        日韓兩國在人口老齡化速度快、老年福利支出多、社會負擔加重以及地區之間、各階層之間經濟情況存在差異等諸多不利因素的情況下,為了促進居家養老服務的順利發展,積極采取有關對策。兩國分別在2000年4月和2008年7月實施了老年護理保險制度,以此建立和完善依托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

        1. 日韓《護理保險制度》及居家養老服務

        日本于2000年4月1日起實施以1997年《護理保險法》為基礎的《護理保險制度》,這是在世界上首推的養老護理保險制度,成為養老、醫療、失業等傳統保險制度之外的一項專門應對超老齡社會的一大舉措。韓國借鑒日本的經驗,于2007年4月通過了《老年長期護理保險法》,該法于2008年7月1日正式實施。這意味著韓國的養老模式將實現由家庭養老到社會養老的轉變。韓國成為繼日本、新加坡之后,通過立法形式引進長期護理制度的第三個亞洲國家。

        日本的護理保險是以市町村為主進行運作、全社會共同承擔與互助的保險制度?!懊撾x醫院,讓老人回歸社區,回歸家庭”是這項保險的目的[2]。該制度規定,凡年滿40周歲以上的國民均須參加護理保險,其中一個主要內容就是對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國民每年繳納一定的保險金額就可以在65歲以后享受這項保險提供的服務,臥床不起無法自理或者患有癡呆的老年人可以在家接受護理。目前,以護理保險制度為支柱的居家養老支援中心等機構已經遍布日本全國各地,這意味著日本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從機會均等向結果均等的過渡。日本《護理保險制度》實行10年來,惠及人群非常大,護理業市場迅速擴張。2000年,其市場規模大約為3.7萬億日元,2010年增加至7.5萬億日元②。接受護理保險服務的人也從2000年4月的149萬人增加至2010年4月的403萬人③,2012年已達到500萬人,其中97%的受護理人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平均年齡82.5歲④?!蹲o理保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政府面臨的財政壓力。

        日本《護理保險制度》所需費用由稅金和保險金兩部分組成,各占一半。其中稅金由國家、都道府縣、市町村等三級政府按比例支付,保險金由政府固定財政基金和個人從養老金或額外繳付的保險金支付⑤。使用者負擔其護理服務總費用的10%,剩余部分由公費和保險費各負擔50%。日本《護理保險制度》提供的服務按兩個系列進行,一個是對居家老人的服務;另一個是對養老院老人的服務。居家服務指的是加入保險的老年人大部分時間可以住在自己家里接受各種服務。這一制度實施的目的之一,就是減輕家庭負擔,強化家庭關系,為老年人提供身體和精神上的服務。能夠提高福利和醫療是日本護理保險的主要特征。

        老年人需要《護理保險制度》提供的服務時,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及需要,向有關部門申請相關服務。市町村接到被保險者申請后,派調查人員上門對其進行全國統一的護理認定調查。調查涉及直接生活護理、間接生活護理、問題行為、機能訓練相關行為、醫療相關行為等5個領域的79個項目[3]。護理認定審查委員會根據調查結果和主治醫生診斷意見判定護理等級。具體費用根據護理保險的規定,按護理程度的7個等級所規定的保險金額支付。護理認定的標準全國統一,而且是客觀執行。

        韓國啟動討論護理保險之際,與2000年日本建立護理保險制度時有著類似的社會背景。其實,韓國從1999年已經開始議論護理保險制度問題,此時韓國的老齡化比率為6.8%。而日本開始議論護理保險制度是老齡化比率已達到14%的1994年①。韓國是老齡化率相對低的時候已經開始議論護理保險制度的問題。韓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歷史較短,老年福利制度尚未成熟,政府希望通過建立護理保險制度來解決老年護理所需的資金,推進護理服務體系建設,這也是韓國在老齡化程度較低階段強力推行護理保險制度的重要原因。

        韓國的《老年長期護理保險》主要采用長期護理保險與國民醫療保險相捆綁的形式,即國民醫療保險的投保人自然是長期護理保險的投保人。按照法規,韓國的全體國民都必須參加健康保險,全體國民都能享受老人長期護理保險,但是未滿65歲的人只有患有老年性疾病的時候才能得到護理服務。目的在于讓更多人享受護理保險服務。韓國《老年長期護理保險法》財政的來源主要包括保險金(60%)、國家和自治體(20%)、自負(20%)等。在養老護理保障制度上,韓國設立強制性公共養老保障計劃,強調養老護理保險的社會屬性和公平原則,建立社會安全網,以此緩解老年人的貧困問題。

        韓國《老年長期護理保險》的認定程序與日本相似。日本的護理保險制度由市町村掌管,而韓國的地方自治還未成熟,所以由國民健康保險公團負責。被保險人向國民健康保險公團提出申請,具備社會福利師或者護理師資格證的公團人員對其需要護理的情況進行調查。當需要接受長期護理服務時,先向保險機構提出賠付申請,公團工作人員直接訪問每戶家庭,對身體狀況進行詳細調查,對被保險人是否處于需要長期護理狀態及需要何種護理進行認定,并按照實際調查情況寫出“調查結果報告書”。得到國民健康保險公團認定后,最終選擇權在于使用者本人或家庭成員。韓國不像日本那樣完全依賴制度,而是優先考慮減輕家庭護理負擔或支援居家養老。

        韓國的《老年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雖然實現了老年人護理從家庭向社會的轉移,74.8%的人表示滿意②,但一些低收入家庭仍難以負擔個人所承擔的金額。一些獨居老人因身體原因很難自己去進行等級認定手續,容易錯過接受護理的機會。韓國的護理保險制度仍在不斷地完善和調整之中。

        總之,日本的《護理保險制度》和韓國的《老年長期護理保險法》是一種靠全社會的力量去分擔老人養老護理重任的制度,在解決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日本的護理保險制度覆蓋面高,給付對象范圍廣,國家的財政負擔相對較高;而韓國護理保險制度主要表現為參保對象擴大到全體國民,給付對象限定在65歲以上并且護理等級在中度以上的人。這與日本相比,國家財政負擔和個人繳費水平相對較低。但是,韓國是后發展該制度,也具有一些優勢。韓國通過吸收其他發達國家社會養老保障改革的成功經驗,并借鑒其教訓,避免了養老金制度改革陷入泥沼的情況。

        比起日本,韓國政府干預養老護理問題的力度更大。日本的護理保險制度是基層自治體的市町村來運營,而韓國首先是保健福利部為中心,中央政府強有力的影響之下,由國民健康保險公團來運營。護理保險金額是根據“老人長期療養委員會”的審議,并作為“總統令”而規定。韓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時間比日本晚30年,護理保險制度在護理問題還未成為社會問題時就已開始議論,具有很大的前瞻性,屬于未雨綢繆。

        2. 日韓居家養老服務的主要內容

        日韓兩國的居家養老服務主要包括物質生活、精神文化、心理慰藉等方面的內容,其種類比較多。日韓又積極培養養老護理人才,保障對老年人的養老服務。

        日本的護理給付分為預防給付和護理給付。護理服務的種類為居家養老服務和設施養老服務。居家養老服務種類多,比較細致。其服務種類大致有:上門護理(家庭服務員)、上門洗浴護理、上門幫助康復訓練、日托護理、居家療養指導、短期入住生活護理、癡呆老人生活護理以及福利用具的租借和住宅改建等13種服務。在發展居家養老服務過程中,日本非常重視發揮社區的作用。2006年,日本建立了“社區貼緊型服務”,即夜間應對型上門護理、癡呆癥應對型日托護理、小規模多功能型居家護理等6種立足于社區的服務。主要打造“30分鐘養老護理社區”,即在距離大概30分鐘車程為半徑的社區內,建設配備小型養老護理服務設施的新型服務社區,推行小規模多功能型自家養老護理和上門護理服務。如果調查發現某個地區有許多的老年癡呆癥患者,日本便在該地區建一個針對老年癡呆癥的社區服務體系。

        日本的居家養老服務不僅重視生活照顧,同時重視心理呵護。一些城市的“老齡福利課”為了排解老年人的寂寞,設立了“友愛訪問員派遣制度”。友愛訪問員一般都是社區內的志愿者,每人平均負責一位老年人,每周去老年人家里三次。而這些志愿訪問員本人平均年齡往往超過了70歲,而受訪者大都是80歲左右的老年人[4]。這種讓健康老人與比自己年長的老人交流的方式,給他們帶去心理上的安慰,也使高齡者的友愛訪問員們體會到了自身的價值。日本的居家養老服務的心理呵護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預防日益嚴重的老年人“孤獨死”現象。

        日本政府在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中一方面扮演福利資金主要供給者的角色,另一方面扮演規制與監督者的角色。日本政府不斷地修訂各種有關居家養老的制度。2011年3月,內閣會議通過了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內閣面向2012年的護理保險制度改革提出的《護理保險法》修改案①。主要是為了給居家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并抑制保險費的增加,各級政府全面啟動24小時居家訪問的新服務。該項服務的對象是需要重度護理的居家老人,服務內容有護士和護理員定期巡回訪問、夜間緊急時的通報等。另外,按照舊的《護理保險法》規定,“引痰”和“外管營養攝取”屬于醫療行為,只有醫師和護士可以從事這個行為。但新修正的《護理保險法》指出只要護理員接受研修,就可以實施操作。

        韓國積極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由于受傳統孝道的影響,韓國人普遍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在養老設施養老終身。為了鼓勵以家庭養老為主的“居家養老服務”,幫助家庭減輕養老負擔,韓國政府于1992年制定了優惠稅制政策。比如,撫養老人5年以上的三代同居家庭,減少財產繼承稅;對撫養65歲以上老年人的納稅者,減少其所得稅。韓國政府又從2000年設立了日間護理機構、短期護理機構、家庭護理員派遣機構等,提供各種有利于居家養老的服務。

        韓國《老人長期護理保險法》的給付內容包括居家服務、設施服務和特別現金給付等三個部分。居家服務包括上門護理、上門看護、上門洗浴、晝夜護理、 短期護理、租賃福利用具等6種服務。設施服務包括老年人療養設施和小規模形態之老年人療養共同生活設施。特別現金給付包含著家庭療養費、特例療養費及療養醫院護理費。農村邊遠地區或沒有療養設施的地方,因設施極度欠缺和自然條件限制,不得不依靠親友提供護理。按照護理保險制度,對這些群體實行現金給付,以鼓勵承擔家庭護理的人。這是與日本不同之處(日本的護理給付只限定現物給付),只是現金給付的金額與居家養老服務的額度相比非常低。與日本不同的是,韓國居家養老服務的內容主要局限于洗衣、掃除、陪聊、信件等日常生活服務,缺少醫療護理方面的內容,其護理人員也缺乏專業性。

        在韓國,對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務的主要機構有老年福利館和社會福利館。這種設施的一部分是由政府直接運營,但大部分是由基督教、佛教等宗教團體或民間的非盈利團體來營運,這些部門主要受政府的委托從事福利事業。

        可以看出,日韓兩國的養老制度非常重視家庭的作用,家庭成員的關愛和贍養是日韓居家養老的重要內容。從提供服務的種類和水平來看,與韓國相比,日本給付的服務種類比較多、給付標準高,且給付對象范圍廣。在日本,病情嚴重的老年人也能得到相應的護理,主要針對失能、癡呆老年人及高齡老年人。另一方面,國家和地方財政負擔及個人繳費水平也相對較高。面對護理保險費用的持續增長,日本將制度轉向預防重視型,這一改革不僅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也起到了抑制護理費用增長的作用。日本護理預防的經驗值得各國借鑒。

        3. 日韓兩國積極培養護理人才

        培養專業的護理人員是發展居家養老服務事業的關鍵。日本政府為了確保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制定了嚴格的護理人員上崗資格考試制度,需先取得資格后才能上崗。日本從事老年護理保險服務的人員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稱為福利護理員,第二類稱為訪問護理員。福利護理員需要進行兩年的正規學習,并通過國家統一考試,考試合格后才能取得上崗資格,他們一般在護理設施內就職,從事技術性較強的護理服務。“福利護理師”資格是1987年制定的《護理福利師及社會福利師法》中規定的國家資格,而獲得該資格的條件較高。訪問護理員分為高級、中級、初級等3個級別,分別從事管理、護理、家政等工作。

        日本社會護理人員的人數還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日本為了解決護理人員短缺問題,準備接受更多的外國人來從事養老護理工作。但是,讓國外護理人員照顧老年人,在語言、文化、宗教、習慣等方面存在著很多不同之處,非常不方便。但日本政府目前已與菲律賓、印尼等國家簽訂協議,將從這些國家引進一些護理人員,前提是要通過日文的“介護考試”,從實際情況看,其通過率非常低①。

        韓國大力培養養老護理人員。韓國《老年長期護理保險法》中規定,護理人員配置標準是給不同福利設施分配不同人數和等級的護理人員。根據該標準,老人養老設施給每2.5名患者分配1名護理人員,共同生活家庭給每3名患者分配1名護理人員。經營老年福利設施的人有義務在老年福利設施內配置能夠履行專業職能的養老護理師,為老年人的身體運動和家務活動提供服務。韓國的護理人員通過理論學習和實習最終得到認證書,認證書分為兩個等級,持有一級認證書證明的護理人員可以給老人提供身體活動方面的服務,持有二級認證書證明的護理人員可以提供日常生活活動方面的服務。在考取護理人員證書方面,沒有學歷和年齡的限制。

        韓國教育科學部,2014年開始在慶南信息大學、慶北專門大學、東亞人才大學、首爾女子護理大學、 永鎮專門大學、忠北保健大學校等6所大學設立4年制護理系,以此積極促進高素質護理人才的培養②。

        三、日韓居家養老服務的啟示

        日韓兩國依托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在內容、形式方面有了較大的發展,其服務趨于立體化、多元化。進入21世紀后,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5]。到本世紀中葉,中國老年人口數量將占全國總人口的1/3,這是所有發達國家老齡人口的總和。另一個更加嚴峻的事實是,中國失能老年人口的規模將持續增長,2011年全國約有1695萬,2030年則將達到3322萬[6],妥善解決老年人養老需求成為中國目前面臨的緊迫而嚴峻的課題。研究日韓兩國居家養老服務的經驗,對中國發展居家養老服務方面有較大的借鑒意義。

        (1)日韓兩國在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中,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鼓勵社會參與,建立了由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等多種養老模式構成的多形式、多層次的老年養老服務體系。

        日韓兩國又積極培育民間組織進入居家養老服務領域,并引入競爭機制,以提高養老服務的效率。政府部門發揮政策性主導作用,主要負責向生活困難的老人群體提供服務,社會組織和志愿者承擔起大部分的老年服務,加強養老服務的協調發展制度也使低收入階層享受到應有的待遇,避免了機會不均等的問題。目前,中國的養老問題主要依靠政府,但由于各種原因存在投入不足和投入效率不高情況。從長遠來看,在養老問題上完全依賴政府大包大攬的做法行不通。借鑒日韓養老服務的經驗,向市場和社會轉移,推動養老服務的社會化。

        (2)建立完善的養老護理保險制度是使居家養老服務得以順利推行的關鍵。日韓兩國居家養老服務的費用大部分由護理保險支付,這對需要相應服務的老年人形成了極大的支持。日韓兩國規定所有國民都應該加入國民年金,采用相同標準繳納社會保險費,而在待遇方面沒有城鄉和地區的差異。韓國主要參考日本的護理制度,并在老齡化程度還未嚴重時已經開始探討養老護理保險制度,這在發展居家養老服務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

        目前,中國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完善,還未建立與護理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而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開始進入老年,他們的養老問題更是當前迫切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建立有關養老護理的保險制度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中國的老齡化程度將在5年后超過10%,這已經是韓國推行護理保險制度時的老齡化水平①。中國可以從日韓護理保險中吸取經驗,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的護理保險制度。

        (3) 加強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是提高居家養老服務水平的重要手段。老年人的長期護理涉及到護理、醫療、預防、康復、心理及倫理等多學科內容,專業性較強。日韓兩國的護理工作人員一般經過專業化培訓、考試,取得資格證之后,才能從事護理服務工作。而中國目前嚴重缺乏具有專業技術的護理人員,這已成為發展老年護理服務事業的一大瓶頸[7]。現有養老護理員大都是農民工或下崗失業的40、50人員,而且文化水平低,持證上崗率也比較低,缺乏護理方面的專門知識,很難對老年人進行專業化服務。而且養老護理人員收入水平偏低、社會認可度不高、發展空間不大等原因,使得護理員跳槽頻繁,社會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中國應借鑒日韓的經驗,加強在崗職業培訓,盡快實現老年護理的專業化和職業化。

        [參考文獻]

        [1] 崔萬有. 日本社會保障研究[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147.

        [2] 郭競成.居家養老服務的國際比較與借鑒[J].社會保障研究, 2010(1): 32.

        [3] 謝保群. 德日韓三國護理保險制度比較及啟示[J]. 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 2011(10): 47-49.

        [4] 嚴運樓. 居家養老成世界養老新趨勢[J]. 科學生活,2008(5):73.

        [5] 李放. 農村老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影響因素研究[J].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68-72.

        [6] 呂爽,駱曉晙.“老年”中國向誰學[N]. 作家文摘,2013-01-01(4).

        [7] 段世江,李薇. 我國農村老人居家安排影響因素研究[J].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89-93.

        Comparison and Hint of Elderly Caring Service in Japan and Korea

        DING Ying-shun

        (Japan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07)

        第3篇:居家醫療護理范文

        【關鍵詞】失能老人;肺部感染;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485-02

        【Key words】 Home stay aged people Pulmonary infection Nursing Care Effect

        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肺部感染居首,尤以肺炎和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AECB)為最,成為老年人的重要死因。統計表明肺炎死亡者中老年人約占70%,肺炎嚴重程度隨著年齡增長而加重。上海目前已進入老齡化社會,“9073”養老模式使很多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其中不乏失能老人。失能老人是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須依靠他人照料的老年人。他們長期臥床不起,并患有多種慢性疾病,生理機能衰退,支氣管纖毛遠動降低,疾病防御能力下降,天氣驟變、室溫潮濕、護理不當等因素極易誘發呼吸系統感染。所以,在街道開展居家失能老人一、二級預防干預極其重要?,F將我中心組織社區護士和社區為老服務志愿者結對,提供預防肺部感染護理干預結果匯報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使用方便抽樣方法,選取天平街道80位失能老人進行肺部感染護理干預及照顧者肺部感染知識認知情況調查。照顧者分居家照顧者80名及社區為老服務志愿者21名。納入標準:①居家照顧者照顧時間每周至少40h,持續2個月以上的配偶、子女及居家保姆;②照顧的對象均為完全或部分喪失生活自理能力,持續臥床時間1年以上;③知情同意,愿意參加調查;④溝通無障礙,能用語言或文字和調查者進行有效交流。社區為老服務志愿者是天平街道為老服務社組織的專為轄區內老人提供日間照護服務的社會服務團體。失能老人資料來源于天平街道為老服務社。

        1.2問卷內容:包括呼吸道發病數、病死數、醫療費用支出及肺部感染知識認知調查。醫療費用支出表登記自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6月31日期間發生的所有醫療費用,包括臨床用藥診斷、患者轉歸情況。

        1.3方法:按照居委分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0名。課題組成員共7名,6名為中級以上團隊護士,社區護士長進行全程護理質控,其中1名為天平為老服務社負責人,組織老服務志愿者協助團隊護士與為完成入戶調查、資料采集及相關護理指導。對照組老人按照常規護理,家庭醫生或護士根據患者需要提供出診服務、上門治療或衛生站代配藥及相關知識咨詢服務等。干預組老人:①組織社區護士及為老志愿者進行肺部感染預防護理知識培訓2次,培訓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對無護理知識的社區志愿者采取課堂互動、操作動作分解、手勢帶教情景角色互動及有獎競答多種形式,提高授課效果;②印制肺部感染健康教育宣傳折頁;③團隊護士與志愿者結對,上門對志愿者及家庭照顧者進行預防肺部感染護理干預知識傳授和技能指導時間持續3個月,第一個月護士帶教志愿者頻次為每周上門1次,第二個月護士帶教頻次每二周上門1次,第三個月每二周電話隨訪1次,志愿者按需提供上門服務;④干預時間是2013年4-6月,連續3個月;⑤ 家庭照顧者肺部感染知識認知情況調查,分第一次入戶采集及干預結束后采集,內容包括生理、心理、疾病、健康教育及康復五個維度21項條目。

        1.4 統計分析:采取Excel表格建立數據庫,二組醫療費用支出均數比較用Z檢驗,肺部感染、病死數及二組肺部感染知識干預前后比較用P檢驗,Z、P值小于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發放問卷80份,回收問卷80份,有效回收率100%。居家臥床失能老人平均年齡87±8歲。居家照顧者文化程度大學3人,大專2人,高中22人,初中及以下53人。照顧者肺部感染知識認知情況見表1,二組醫療費用支出比較分析見表2,肺部感染發病數及病死數見表3。

        3 討論

        3.1居家臥床老人肺部感染發病率和病死率高

        居家失能老人由于長期臥床,生活照顧均由照顧者完成,纖毛運動減少,抵抗力降低,對照組肺部感染發病數在37.5%,高于韋潔欽的老年腦中風非急性期106例死因分析中肺部感染發病率30.7%【1】。肺部感染病死率15%,低于徐桂英等社區長期臥床老人肺部感染57例分析的19.64%【2】??赡苁怯捎谑芾先四挲g在87±8歲,均屬于高齡老人、氣道屏障功能減低、免疫力降低、合并多種慢性疾病致肺部感染發病率高。另天平街道地處徐匯區老城區,周邊醫療資源豐富,一旦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獲得及時治療和正確干預,使老年人采取有效的咳嗽排痰,及時消除肺部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致使病死率低于19.64%。

        3.2 掌握正確的護理技能,能提高失能老人生存率

        比較分析二組肺部感染發病率:對照組37.5%,干預組17.5%;病死率:對照組15%,干預組2.5%,二組發病率和病死率有統計學意義。二組醫療費用的支出比較:對照組666±1.19元,干預組747±4.26元,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干預組護士定期上門護理干預及與志愿者結對上門護理指導過程中及時發現患者患病情況,及早進行護理干預和臨床治療,指導居家臥床老人多飲水,進行有效咳嗽,及時排出痰液,保持室內一定的溫濕度,定時空氣流通,進行有效的藥物治療和用藥指導,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病死率,醫療費用發生數也隨之增加。所以,社區護士通過定期上門護理干預、電話咨詢指導及利用社區為老服務資源開展上門結對護理服務,讓照顧者掌握必要的護理知識和技能,加快護理知識的傳播和應用,提高為老服務的滿意度和效果,降低肺部感染病死率,受益人群擴大,提高失能老人生存率。

        3.3 社區護士與社區為老志愿者結對,是“醫養結合”的有效探索

        與照顧者建立良好的關系,是實施家庭護理干預的基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人力資源有限,而為老服務需求無限,特別是長期臥床老人,她們的護理需求更加迫切,只有充分利用和調動各方資源,讓社保、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密切配合,才能做好居家養老服務。家庭照顧者肺部感染知識認知前后比較分析,可以看出,干預組通過護士上門干預、健康指導和技能示范帶教,五個維度都有所提高,比較有統計學意義,說明“醫社結合”與“醫養結合”非常必要。社區為老志愿者熟悉居家老人心理、生活習慣、家庭狀況等,但缺乏應有的照顧知識,對社區護士來說是橋梁和助手,通過他們幫助介紹,使社區護士盡快熟悉患者情況,做出正確評估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對社區為老服務志愿者和家庭照顧者來說,他們缺乏照護知識,通過社區護士的講解和手把手的帶教,能很快掌握護理專業知識,護理患者更能得心應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街道為老服務社雙方優勢互補,不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使各方盡快進入角色。引入“醫養結合,持續照顧” 理念通過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之間多方式的結合,可以解決由于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減輕子女負擔【3】。

        3.4 養老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社區護理的發展

        無論是“9073” 養老格局,還是“421”養老模式。受傳統養老觀念的影響,我國居家養老還是選擇家庭養老為首要模式。社區全科護理對社區居民尤其是居家養老的老人健康照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社區護理與養老事業緊密相連。家庭長期臥床患者,需要生活護理指導、用藥指導、導管護理指導、康復指導及并發癥的預防和干預。從政府層面上說在舉辦護理教學課件設置上,要增加老人護理學的學時,開設社區老年護理相關的繼續教育培訓,設置規范、科學的家庭護理評估記錄單、質量考核標準及家庭服務內容和工作流程。在護理收費項目上,能增設居家護理服務收費項目,對建立家庭病床的患者,增加每周常規護理查房服務收費。使社區護理不僅僅完成家庭醫生的醫囑及上門治療服務,能更多地走進家庭從事主動護理干預,開展一、二級社區預防可以明顯減少常見病的發病率以及降低發病后的病死率,同時社區護士能更自主地處理家庭和老人護理問題,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提高社區護理工作能力,加強社區護理服務的內涵建設。

        4 結論

        居家養老問題的解決,政府是主導,配套政策是關鍵,政府投入要增加,醫保政策要傾斜,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聯動,并且需要提高助老工作者的待遇及地位。只有加強多資源投入、多渠道溝通、多項目合作,才能促進養老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韋潔欽,老年腦中風非急性期106例死因分析【J】中外醫療2008(11):22

        [2] 徐桂英 .王慶云 .郎春華. 等,社區長期臥床老人肺部感染57例分析【J】.《醫藥前沿》2012(8):

        [3] 郭東,李惠優,李緒賢,等. 醫養結合服務老年人的可行性探討【N】. 國際醫藥衛生

        通訊作者:

        第4篇:居家醫療護理范文

        關鍵詞:中醫護理;社區

        中醫護理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的辯證施護、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的護理方法,是祖國傳統中醫藥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容,中醫護理在社區開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可以針對不同的社區服務對象,調動整個中醫護理體系,完成相應的預防保健、康復護理、疾病護理等社區服務功能。尤其是中醫護理技術因簡、便、易、廉等特點深受廣大社區群眾的青睞,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廣覆蓋的要求,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應用前景廣泛。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委的有關文件中明確指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積極采用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與民族醫藥的適宜技術,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特色和優勢.

        1.1在慢性病人社區居家護理中的應用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醫療資源的分配仍存在著不均衡性,經濟發展實際和老齡化社會的逐步形成,社區居家護理將成為適應大眾需求的一種主要的社區護理工作方法。社區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壓病、肺心病、糖尿病、潰瘍性結腸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腎功能衰竭、骨和關節病變需要牽引和臥床者等。中醫護理以其優質、顯效、簡便的特點,在社區慢性病人居家護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區護理工作中大部分護士能夠使用中醫養生相關知識對患者進行辨證下的中醫護理干預。干預項目的應用率依次為:用藥指導、生活起居調養、情志調護、健康膳食、康復指導,中醫養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護理、藥膳護理更貼近生活,因其護理方法簡便易學、直觀安全、效果顯著,更適合在社區普及推廣。中醫護理技術如針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藥貼敷、中藥熏洗、中藥靜脈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臍療、中藥離子透入等在社區慢性病居家護理中應用廣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簡便易行,備受社區居民的喜愛。但在實際工作中,針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術主要由中醫醫生操作,中醫護士很少應用。中藥貼敷、中藥熏洗、中藥靜脈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護士按照醫囑實施。中醫養生方法及護理技術因其低廉性,對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尤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覆蓋率,有利于提高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力度,盡快縮小城鄉差距。

        1.2在社區居家康復護理中的應用

        在社區,需要康復護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穩定但需繼續治療或康復的病人、殘疾人等。常見的有術后病人、腦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癱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傷病造成的功能障礙、殘疾者.如我科專病腦卒中是目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最大的疾病之一,其發病率、病死率、致殘率,均很高,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其病死率明顯下降,但許多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偏癱,對患者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早期進行康復訓練對降低腦卒中患者的致殘率具有較大臨床意義,接受早期肢體康復訓練比自然恢復率相比有很大提高,足部畸形減少、關節畸形減少、日常生活獨立者明顯增多,早期康復訓練最大限度地恢復其癱瘓肢體的功能和生活活動能力。另外,中醫藥膳護理、情志護理以及針灸、按摩等護理技術在防止壓瘡、增進病人的心理健康、促進病人的營養、畸形和殘障病人的康復護理、健康教育、家庭環境適應性改變的指導等方面應用廣泛,使向病人提供優質的康復護理成為了可能。

        1.3在老年人居家護理中的應用

        目前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決定了居家養老成為我國養老服務的主體。汪潮【1】 的調查顯示,家庭病床上門護理可以減輕家庭負擔,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成為老年人可接受的形式。隨著4―2―1結構(即4個祖輩,2個父輩,1個獨生子女)的家庭數量的增多,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居家護理需求也日趨增加。張建鳳等【2】調查研究顯示居家護理治療可以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減少衛生資源浪費,同時滿足出院后繼續康復和治療的需求。開展居家護理能較好地符合老齡化社會的實際需要,不僅提供持續性醫療照護,較好地解決住醫院難的問題,而且維持了家庭的完整性,提高了病人生活質量,降低醫療成本【3】。同時,由于家庭結構的變化,分居養老將成為今后家庭養老的主要方式。為老年人,尤其是為分居養老的老年人提供中醫護理的養生保健 運用養護統一、寓護于養的護理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中醫藥學歷經數千年,形成了一套“天人合一、形神統一、動靜結合”為主的養生保健和延年益壽的理論。針對老年人群,采用氣功、太極拳、自我按摩等中醫養生保健方法,對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國社區中醫藥衛生服務體系尚未完善,社區中醫護理人力嚴重不足,中醫護理在老年人居家護理中的應用較少。

        中醫護理在社區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在社區健康教育實踐中,中醫護理與社區護理有機結合,在充分利用現代護理健康教育理論、模式、程序以及實施方法的基礎上,在社區健康教育內容中滲透著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術。中醫環境養生、起居養生、膳食指導、心理調適、性養生保健、用藥指導、運動養生等在社區婦女、兒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復護理等方面不斷拓寬著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內涵。中醫護理與社區健康教育內容正在逐漸完美融合。

        參考文獻:

        [1]汪潮.王坤,顧澤寬.上海乍浦街道離休干部社區衛生服務需求醫院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資源,2004(7):23―25,

        第5篇:居家醫療護理范文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global aging problem is more serious. Because of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becom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 in China, aging issu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y drawing on the family endowment mod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by taking Hefei city as a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family endowment in Hefei city and the first family endowment item: the Taiyangwan apartment for the elderly,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ve proposal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family endowment mode.

        關鍵詞: 老齡化;居家養老;合肥市

        Key words: aging;family endowment;Hefei

        中圖分類號:F84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6-0327-03

        0 引言

        全球人口快速老齡化是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目前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都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在或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1]中指出,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占全球老年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中國的人口老齡化不僅是中國自身的問題,而且關系到全球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備受世界關注。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加深,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

        1 我國老齡化進程及居家養老模式現狀

        1.1 我國老齡化進程 國際上通用的老齡化,是以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的7%或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的10%作為進入老齡社會的標準。[2]

        通過查閱2011年《中國統計年鑒》中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匯總的《1982-2010年人口年齡結構和老齡撫養比表》,結果表明,1999年中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是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發展中國家之一。2010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重達已到8.9%,老年撫養比更是達到11.9%,老齡化程度嚴重加深。從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初步匯總的《各地區年齡結構表》的結果來看,65歲以上人口比例,發達地區只有廣東省略低于7%,其他地區只有、青海、新疆、寧夏等四個偏遠地區低于7%。因此,我國的養老問題迫在眉睫。

        1.2 我國居家養老模式現狀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養老模式大多數是以家庭養老為主,即是由家庭成員提供養老所需的物質條件和生活照料。然而當前及未來中國都會普遍出現“421”甚至是“4421”家庭結構,出現了高齡化、小型化趨勢,逐漸削弱了家庭養老功能,“空巢老人”的家庭問題普遍出現。居家養老服務是加快建立養老服務體系的基礎性工程,是政府和社會力量依托于社區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精神慰籍、文化娛樂等方面服務的一種服務形式,它是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和更新,是我國發展社區服務、建立養老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國內學者對居家養老的概念給出各種觀點,其中,趙曉征認為居家養老是指老人在自己或子女的住宅中居住,但并不意味著由家庭成員來全部或主要承擔養老責任,“家庭養老”必然對應著“居家養老”,但是“居家養老”則不一定是“家庭養老”。[3]

        自從我國開始提出居家養老模式后,很多地區都開始探索和建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但是都處于起步階段,并沒有形成一個可推廣的示范模式。下面就介紹幾種典型的國外居家養老模式。

        2 國外居家養老模式介紹

        早在20世紀,歐洲國家最先進入老齡化社會,但是進展速度平穩而緩慢,是社會、經濟、文化等發展到一定階段所產生的一種社會問題。

        2.1 西方國家居家養老模式 在西方價值觀的背景下,大部分父母在子女成年后都是與子女分居,在這種觀念下,大部分養老問題都是要靠社會保障以及老年社區服務等來進行解決的。

        2.1.1 美國的居家養老服務是依托于社區由政府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服務,以老年人醫療保險的全面醫療照顧項目為基礎,形成一個面面俱到的照顧計劃,為老年人提供了包括急性照顧服務、看護服務、初級醫療照顧、住院治療、護理院照顧,以及預防性的、恢復性的、治愈性的和護理性的服務等在內的所有相關醫療服務。[4]

        第6篇:居家醫療護理范文

        1主要做法

        1.1完善服務體系

        2010年以來,海寧市陸續出臺了包括養老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人才隊伍培養、養老服務補貼等16個養老服務相關政策。2013年,市衛生局、市民政局又聯合印發了《海寧市社會養老養醫結合實施意見》,成立由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海寧市社會養老醫療結合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養醫結合服務工作的目標、措施和要求,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1.2合理布局城鄉養老和醫療機構

        2011年起,海寧市政府通過三年實事工程,投入4億多,對全市12所公辦養老機構進行新建、改(擴)建,新改擴建設施全部達到三星級賓館以上標準,2014年新增機構養老床位1716張。同時,根據“一社區一場地”的要求,全面推動含文體娛樂、康復保健、日托午休等功能于一體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到2015年底實現了城鄉全覆蓋。

        1.3加強養老機構醫療資源配置

        全市共有8家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配置了醫務室或健康管理室,并由轄區醫療機構派駐10名醫務人員,開展入住老年人的醫療和保健服務。其余6家暫無條件設置醫務室或健康管理室的養老服務中心,參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做法,實行定期服務,參與服務的醫務人員數共計59人;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按照資源共享、就近配置的原則,由相近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醫療服務,落實責任醫生和護士共計201名。

        1.4落實各項老年人健康管理措施

        在全市各社區衛生作者單位:314400浙江海寧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測科通信作者:鐵月剛,Email:服務機構推行全科醫生簽約服務模式,為養老機構和社區養老照料中心簽約老年人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幫助解決常見健康問題,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建議、有針對性的健康干預措施和醫療衛生服務上的便利,協助轉診和預約診療等。對于居家養老的老年人,依托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和社區家庭醫生團隊,為其建立健康檔案,提供健康管理等各項服務。

        1.5提高老年人專業護理隊伍素質

        在海寧衛校掛牌成立了海寧市養老護理教育培訓中心,并在其護理專業中增設養老護理內容,為全市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培養專業化人才。同時,借助衛校的師資力量開展全市在職養老護理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共培訓專業護理人員313人,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鑒定3188人。同時,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提升養老服務隊伍素質的實施意見(試行)》,優化護理人員結構比例,解決護理人員待遇低、招聘難的實際問題。

        1.6營造村、社區健康支持環境

        結合“健康海寧”建設,在全市開展健康示范村(社區)創建活動,共創建海寧市級健康村(社區)150家,覆蓋率66.96%。從改善健康環境、開展健康活動、加強健康管理和提升健康指標這幾項創建實事做起,建立健康管理室,設置健身步道或健康知識宣傳長廊,配備電子身高體重儀和電子血壓計,使老年人村(社區)健康支持環境進一步改善。

        2取得經驗

        2.1政府重視是推動

        醫養結合服務工作的關鍵政府部門領導高度重視養老服務事業發展,主要領導每年調研養老服務工作,將養老服務工作作為主抓主推的工作之一,全力推進。特別是養老機構建設和管理、醫療資源配置、專業隊伍培養等一系列措施,切實為醫養結合服務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2.2整合資源是實施醫養結合服務的重要保障市、鎮(街道)全力保障養老服務所需資金,在養老服務中心、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的建設過程中,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積極為養老服務中心配置醫務室、為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創造健康管理條件。

        2.3結合項目是開展

        醫養結合服務的主要手段老年人多有慢性病,在實施醫養結合服務過程中,不僅要為其提供醫療服務,還要進行健康管理。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通過與養老機構的合作,不僅提升了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水平,也促進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規范實施。

        3存在問題與對策建議

        3.1進一步加強醫療資源配置

        推進責任醫生簽約服務,使簽約老年人享受以健康管理、基本醫療和轉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為內容的基本服務包;并根據簽約老年人的需要和申請,提供家庭出診、家庭病床、家庭護理、康復指導等個性化服務包;探索將醫療機構部分床位轉為康復護理床位,收治需要照護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為老年人提供康復護理服務。

        3.2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建立多領域的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人才聯動機制。加強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老年醫學和康復護理知識培訓,鼓勵各專業醫務人員到養老機構開展多點執業。同時,重點培養和引進養老機構內的醫生、護士、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等專業技術人員。

        3.3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引導

        第7篇:居家醫療護理范文

        關鍵詞:養老服務;人口老齡化;醫養結合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1

        一、黑龍江省養老服務現狀及成就

        (一)大力建設公辦、民辦養老服務機構

        第一,實現城鎮公辦養老機構的基本覆蓋。黑龍江省投入5500萬元建設黑龍江省社會福利院和黑龍江省老年公寓,使黑龍江省老年公寓擁有床位達到350張;13個地市以及農墾、森工兩個系統都建設擁有200張床位以上的標準化公辦老年福利機構至少1處;58個縣(市)建設擁有100張床位以上的規范化老年福利機構至少1處。目前我省城鎮公辦養老服務機構已達115家,床位已達2.1萬張。第二,實施農村敬老院的整合改造。從2005年至今,黑龍江省新建、改建和擴建縣級中心養老院94家、區域性中心養老院66家、鄉鎮養老院34家、五保家園170家,床位總數超過7萬張,使農村五保老人的集中供養率達到了51%。

        2015年,黑龍江省進一步加大對公辦、民辦養老機構的資金支持力度,新建民辦養老機構180個,新建公辦養老機構18個。民辦養老機構的總投資額達到95億元,公辦養老機構的總投資額達到9.07億元。

        (二)全面開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

        第一,居家養老服務進一步開展。在城鎮,有超過2/3的街道、1/2的社區已經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超過90萬的老年人接受養老服務。2015年,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得到進一步發展。一是新建和擴建289個城鎮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室),從而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室)在城鎮的覆蓋率達到82%以上;二是黑龍省撥出3214萬元福彩公益金,用于6個農村敬老院的整合改造,838個農村幸福院建設項目得到資金支持。第二,社區養老設施進一步完善。黑龍江省開展“星光計劃”,為社區提供老年福利服務項目,包括街道和社區的老年人活動中心以及托老所、老年公寓,共計達到726個,床位已達到4100余張。

        (三)大力推進候鳥(旅居)式養老

        2015年,黑龍江省進一步打造候鳥式養老服務品牌,設立以“整合資源、宣傳推介、優化服務”為核心的工作指導思路。2015年,直接由我省養老服務機構、旅游機構組織和接待的候鳥式養老人就接近5萬人,所推出了10余條“候鳥養老”品牌旅居線路備受歡迎,建立起“宣傳推介、組織對接、服務接待”的一體化模式。

        (四)全面開展“醫養結合”養老模式

        目前在黑龍江省的養老機構中,內部設有醫療機構的比例達到30%以上,50%以上養老機構同醫療機構簽訂有合作協議,并且在醫療機構中建立了專門為養老機構開設的綠色通道;在社區居家老年人中,基本衛生服務項目的覆蓋率也達到90%以上,全省新增10多家大型“醫養結合”養老機構。

        二、黑龍江省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養老服務機構供需失衡

        我省養老機構的發展速度仍然落后于老齡化人口的增長速度。我省各類養老機構約有1600家,床位近11萬張,床位總數僅占全省的老年人口的2%,與國家要求的3%-5%的比例仍有很大的差距,但同時仍有許多養老機構的還存在床位空缺的狀況,造成了目前養老服務體系供需失衡的局面。

        (二)養老服務人員供需失衡

        在黑龍江省的養老服務體系中,從業人員普遍存在著年齡較大、文化水平較低和專業技能較差,多以下崗女工和外來務工人員為主,在入職前一般只進行短期的有關護理、專業知識等的培訓,無法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周到的服務,精神層面上的服務更無從談起。

        (三)養老服務內容供需失衡

        在黑龍江省的養老服務體系中,目前的服務內容主要專注于老年人在飲食、住宿、護理以及就醫等方面的需求,缺乏對于老年人精神層面需求的服務內容,成為養老服務內容與老年人情感需求失衡的主要原因。如果這種失衡局面長期存在而不能有效解決,將會使老年人在情感方面出現空缺、內心陷于寂寞,也容易引發一系列老年人意外事故。

        三、完善黑龍江省養老服務的對策

        (一)建立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相結合的聯動配合機制

        我省應建立起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托、以機構養老為支撐的服務保障網絡。在居家養老方面,擴大居家養老的覆蓋內容,加強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務項目,使居家養老老年人獲得更加周全和便利的服務。在社區養老方面,以居家養老為基礎,強化社區對居家養老的服務性支持功能,可以有效提高居家養老服務的覆蓋率。在機構養老方面,持續加大對養老機構的投入力度,尤其是結合市場機制加強對民辦養老機構的扶持力度。

        (二)合理配置資源,發展老年照護服務、醫養結合養老服務

        完善老年照護服務補助制度:從?;?、低標準做起,首先從保障特別困難的老年人的日常照護需求起步,并隨著經濟發展逐步擴大老年照護服務的覆蓋范圍,以及提高補助水平。

        我省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應增加和增強醫療護理功能、康復護理功能、急救護理功能、臨終護理功能、善后處理功能等,這就要求提高各種護理設備和護理設施的配置質量和完整性。

        (三)完善養老服務綜合信息服務網絡平臺

        第一,以“互聯網+養老”為中心,促進相關部門、養老行業人員形成“開放、協同、創新、市場、產業”的互聯網思維,在政策體系、管理體制、運營模式等方面進行創造創新,為養老服務業的互聯網化提供動力。第二,抓好典型推進,引導人才生成。積極運用校企、院企合作辦學等方法,自身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建設既熟悉互聯網技術,又熟悉養老服務行業的人才隊伍。

        (四)打造黑龍江特色的候鳥式養老模式

        充分利用我省的資源優勢打造整體的良好生態化條件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打造良好的醫療服務條件大力發展健康養老產業;打造豐富的旅游資源支持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打造綠色食品安全環境為養老服務產業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那翠蘭.發展候鳥式養老產業與建立“天鵝頤養聯盟”的思考與實踐[J].商業經濟,2015(08).

        [2]伍海霞.“人口老齡化與養老服務業發展”學術研討會綜述[J].中國人口科學,2015(04).

        [3]陳淑君.黑龍江養老服務產業化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0(08).

        第8篇:居家醫療護理范文

        【關鍵詞】 居家護理; 新生兒臍炎; 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31-0118-02

        為了適應醫療模式的轉變,合理利用醫療衛生資源,三級醫院不得不加快病床周轉來增加床位使用率,產后產婦和新生兒住院時間逐漸縮短[1]。目前我國各醫院產婦分娩后一般2~4 d出院,在這短暫的住院期間掌握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產婦及其家庭的需要,出院后的產婦及嬰兒仍然有著很高的健康照護需求[2]。新生兒臍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門戶,若臍帶處理不當,極易發生新生兒臍部感染。出院前護士給予產婦臍部護理指導,但每位產婦的掌握程度不同,出院后又缺乏有效的延續性指導,常發生新生兒臍炎等問題,甚至嬰兒可能再次入院,給家庭帶來了極大的困擾。筆者所在醫院對2013年1-4月出生的新生兒進行研究,探討產后居家護理模式的開展在新生兒臍炎干預中的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3年1-4月出生的正常出院新生兒,納入標準為胎齡>37周,出生體重>2500 g,排除早產、各種先天性疾病患兒以及住院期間已發生臍炎的新生兒。所有新生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96例,對照組200例。兩組新生兒均采用統一的斷臍方法,于出生后24~48 h取下臍夾,每日用75%的乙醇消毒,待臍帶自行脫落。臍炎的診斷標準按照人民衛生出版社的《實用新生兒學》中輕度臍炎的診斷標準:臍輪及臍周皮膚輕度紅腫,可伴有少量的漿液膿性分泌物。兩組新生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給予產后居家護理指導,對照組出院后進入社區訪視。跟蹤比較兩組臍炎的發生率及入院率,分析居家護理指導在臍炎干預中的效果。具體調查方法如下:觀察組在嬰兒出院后分別于第3、7、14、28天對其進行電話訪視,了解臍部的情況,并根據臍部情況及產婦的護理技能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指導,必要時行家庭訪視,追蹤觀察臍帶的結局;對照組出院后常規進入社區訪視,在第28 d電話了解新生兒的臍帶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新生兒臍炎的發生率2.0%(4/196),對照組9.0%(18/200),觀察組新生兒臍炎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字2=9.288,P=0.002,P

        3 討論

        3.1 新生兒臍部護理的重要性

        新生兒臍炎是指臍殘端被細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癥,是常見的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之一[3]。有資料表明在1200例新生兒敗血癥中,存在臍部感染者占66%~87.5%,臍部是厭氧菌感染的好發部位。輕者表現為臍滲液,滲血或膿液凝結,此時不及時處置,極易發生局部紅腫,膿液增多,臍內組織腐爛,有臭味、嬰兒拒奶,少哭,煩躁不安[4]。如不能夠對該類患兒進行及時治療,感染程度嚴重的患兒可并發腹膜炎或敗血癥等嚴重并發癥[5]。

        3.2 住院時間縮短,產婦不能全面掌握嬰兒護理知識

        由于臨床路徑的推行使住院時間縮短,在住院期間護理人員無法完全提供全面的產后護理知識,產婦因在產后未能全面掌握自我保健和嬰兒的護理知識,出院后遇到問題則往往不知所措。據產后居家護理問卷調查顯示,產婦產后急于想了解的內容依次為新生兒臍部護理、母乳喂養知識、產后康復指導、育兒知識等。35%的產婦希望學習新生兒臍部護理的知識,是因為她們不能正確護理新生兒臍部[6]。產婦及家屬采取的一些不當護理方法是導致局部細菌繁殖引起感染的潛在因素。

        3.3 我國城市產后訪視率較低

        《全國城鄉孕產期保健質量標準和要求》中規定了城市產婦產后第7、14、28天必須由社區保健人員進行3次訪視,訪視率應達到80%。但研究發現實際訪視率并不高,其中“延誤聯系”占69.23%,“拒絕接受”占30.77%。究其原因,由于社區保健人員數量有限、訪視人員的專業素質不能滿足需要、技術力量較薄弱,無法為產婦提供全面、專業、高質量的護理服務,造成出院后產婦不愿意進入社區醫院就診。

        3.4 開展居家護理有效降低新生兒臍炎的發生率及入院率

        居家護理是臨床工作的延續,是護理人員對出院后有后續照護需求的個體及家庭在其居家環境中提供定期的專業健康照護服務,從而達到健康促進、健康維護和疾病預防的目的[7]。有學者把這種連續性的護理稱為“無縫護理”[8],許多出院后的患者仍然有很高的健康照護需求。

        通過電話、短信、網上交流平臺及必要時的上門訪視對產婦提供延續性照護,可提高產婦對嬰兒的照護能力,降低新生兒臍炎發生率及入院率

        綜上所述,開展產后居家護理,產婦得到持續性醫療照護,提供全程優質護理服務,從而促進其康復,降低再住院率及衛生服務成本[9], 提高了產婦滿意度,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成就感,拓寬了護理專業領域,必將成為我國護理事業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張寶蕓,郭秀靜,王玉瓊.醫院開展產后家庭護理訪視現狀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5):57-58.

        [2]Chow S K Y,Wang F K Y,Chan T,et munitynursing services for post discharge chronically illpatients[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08, 17(7b):260-271

        [3]張軼群.新生兒臍炎原因分析及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08,12(33):996-997.

        [4]劉玉香.新生兒臍炎的早期預防和護理[J].求醫問藥,2012,10(2):179-180.

        [5]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354.

        [6]李敬虹.產婦的產后訪視需求調查與分析[J].南方護理學報, 2005,12(3):12-13.

        [7]馬山珊,鄭紅筱,王蓓.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4):363-365.

        [8]劉素珍,李小萍,徐世蘭.Friedman家庭評估模式在家庭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護理,2003,9(3):165-168.

        第9篇:居家醫療護理范文

        一、充分認識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重要性

        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老齡化速度較快。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人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疊加的趨勢越來越顯著,健康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強勁,目前有限的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以及彼此相對獨立的服務體系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要,迫切需要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與養老相結合的服務。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長久之計,是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加快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養老服務需求,有利于擴大內需、拉動消費、增加就業,有利于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二、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基本原則。

        保障基本,統籌發展。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養老需求放在首位,對有需求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以機構為依托,做好康復護理服務,著力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對多數老年人,以社區和居家養老為主,通過醫養有機融合,確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養老服務。推動普遍和個性化服務協同發展,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需求。

        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發揮政府在制定規劃、出臺政策、引導投入、規范市場、營造環境等方面的引導作用,統籌各方資源,推動形成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營造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創新服務供給和資金保障方式,積極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激發各類服務主體潛力和活力,提高醫養結合服務水平和效率。加強部門協作,提升政策引導、服務監管等工作的系統性和協同性,促進行業融合發展。

        (二)發展目標。

        到2017年,醫養結合政策體系、標準規范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符合需求的專業化醫養結合人才培養制度基本形成,建成一批兼具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質和能力的醫療衛生機構或養老機構(以下統稱醫養結合機構),逐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80%以上的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50%以上的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可及性明顯提升。

        到2020年,符合國情的醫養結合體制機制和政策法規體系基本建立,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實現有序共享,覆蓋城鄉、規模適宜、功能合理、綜合連續的醫養結合服務網絡基本形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明顯提升。所有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所有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適應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三、重點任務

        (三)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

        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協議合作,建立健全協作機制,本著互利互惠原則,明確雙方責任。醫療衛生機構為養老機構開通預約就診綠色通道,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巡診、健康管理、保健咨詢、預約就診、急診急救、中醫養生保健等服務,確保入住老年人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醫療救治。養老機構內設的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可作為醫院(含中醫醫院)收治老年人的后期康復護理場所。鼓勵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含中醫醫院,下同)與養老機構開展對口支援、合作共建。通過建設醫療養老聯合體等多種方式,整合醫療、康復、養老和護理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臨終關懷一體化的健康和養老服務。

        (四)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

        養老機構可根據服務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關規定申請開辦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院、臨終關懷機構等,也可內設醫務室或護理站,提高養老機構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能力。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中醫藥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符合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并按規定由相關部門實施準入和管理,依法依規開展醫療衛生服務。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中醫藥管理部門要加大政策規劃支持和技術指導力度。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符合條件的可按規定納入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鼓勵執業醫師到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支持有相關專業特長的醫師及專業人員在養老機構規范開展疾病預防、營養、中醫調理養生等非診療行為的健康服務。

        (五)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

        充分依托社區各類服務和信息網絡平臺,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的無縫對接。發揮衛生計生系統服務網絡優勢,結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開展為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并為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到202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以上。鼓勵為社區高齡、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定期體檢、上門巡診、家庭病床、社區護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務。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與社區、居家養老結合,與老年人家庭建立簽約服務關系,為老年人提供連續性的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規范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醫療和護理服務項目,將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六)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

        鼓勵社會力量針對老年人健康養老需求,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以及老年康復、老年護理等專業醫療機構。在制定醫療衛生和養老相關規劃時,要給社會力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留出空間。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凡符合規劃條件和準入資質的,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整合審批環節,明確并縮短審批時限,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務。通過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模式,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養結合機構。支持企業圍繞老年人的預防保健、醫療衛生、康復護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積極開發安全有效的食品藥品、康復輔具、日常照護、文化娛樂等老年人用品用具和服務產品。

        (七)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

        鼓勵地方因地制宜,采取多種形式實現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統籌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資源布局,重點加強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機構建設,公立醫院資源豐富的地區可積極穩妥地將部分公立醫院轉為康復、老年護理等接續性醫療機構。提高綜合醫院為老年患者服務的能力,有條件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要開設老年病科,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相關工作。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護理床位占比,鼓勵其根據服務需求增設老年養護、臨終關懷病床。全面落實老年醫療服務優待政策,醫療衛生機構要為老年人特別是高齡、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掛號、就診、轉診、取藥、收費、綜合診療等就醫便利服務。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依法依規開展養老服務。鼓勵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工作志愿者定期為老年人開展義診。充分發揮中醫藥(含民族醫藥,下同)的預防保健特色優勢,大力開發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系列服務產品。

        四、保障措施

        (八)完善投融資和財稅價格政策。

        對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按規定落實好相關支持政策。拓寬市場化融資渠道,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的投融資模式。鼓勵和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加大金融對醫養結合領域的支持力度。有條件的地方可通過由金融和產業資本共同籌資的健康產業投資基金支持醫養結合發展。用于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要適當支持開展醫養結合服務。積極推進政府購買基本健康養老服務,逐步擴大購買服務范圍,完善購買服務內容,各類經營主體平等參與。

        (九)加強規劃布局和用地保障。

        各級政府要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醫養結合機構發展需要,做好用地規劃布局。對非營利性醫養結合機構,可采取劃撥方式,優先保障用地;對營利性醫養結合機構,應當以租賃、出讓等有償方式保障用地,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可將在項目中配套建設醫療服務設施相關要求作為土地出讓條件,并明確不得分割轉讓。依法需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土地的,應當采取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方式。

        (十)探索建立多層次長期照護保障體系。

        繼續做好老年人照護服務工作。進一步開發包括長期商業護理保險在內的多種老年護理保險產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積極探索多元化的保險籌資模式,保障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需求。鼓勵老年人投保長期護理保險產品。建立健全長期照護項目內涵、服務標準以及質量評價等行業規范和體制機制,探索建立從居家、社區到專業機構等比較健全的專業照護服務提供體系。

        落實好將偏癱肢體綜合訓練、認知知覺功能康復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評定等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范圍的政策,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治療性康復提供相應保障。

        (十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做好職稱評定、專業技術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等方面的制度銜接,對養老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中的醫務人員同等對待。完善薪酬、職稱評定等激勵機制,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建立醫療衛生機構與醫養結合機構人員進修輪訓機制,促進人才有序流動。將老年醫學、康復、護理人才作為急需緊缺人才納入衛生計生人員培訓規劃。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大力推進養老護理員等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增設相關專業課程,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專業人才。

        (十二)強化信息支撐。

        積極開展養老服務和社區服務信息惠民試點,利用老年人基本信息檔案、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推動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平臺與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對接,整合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共享,為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提供信息和技術支撐。組織醫療機構開展面向養老機構的遠程醫療服務。鼓勵各地探索基于互聯網的醫養結合服務新模式,提高服務的便捷性和針對性。

        五、組織實施

        (十三)加強組織領導和部門協同。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把推進醫養結合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納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促進養老、健康服務業發展的總體部署,各地要及時制定出臺推進醫養結合的政策措施、規劃制度和具體方案。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落實和完善相關優惠扶持政策,共同支持醫養結合發展。發展改革部門要將推動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衛生計生、民政和發展改革部門要做好養老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的規劃銜接,加強在規劃和審批等環節的合作,制定完善醫養結合機構及為居家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的標準規范并加強監管。財政部門要落實相關投入政策,積極支持醫養結合發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計生部門要將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納入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國土資源部門要切實保障醫養結合機構的土地供應。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要統籌規劃醫養結合機構的用地布局。老齡工作部門要做好入住醫養結合機構和接受居家醫養服務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工作。中醫藥管理部門要研究制定中醫藥相關服務標準規范并加強監管,加強中醫藥適宜技術和服務產品推廣,加強中醫藥健康養老人才培養,做好中醫藥健康養老工作。

        (十四)抓好試點示范。

        國家選擇有條件、有代表性的地區組織開展醫養結合試點,規劃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示范性強的醫養結合試點項目。各地要結合實際積極探索促進醫養結合的有效形式,每個?。▍^、市)至少設1個省級試點地區,積累經驗、逐步推開。衛生計生、民政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密切跟蹤各地進展,幫助解決試點中的重大問題,及時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一 | 亚洲精品成AV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色影视 | 精品亚洲成AV片在线观看 | 欧美性爱在线播放首页 |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