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運動康復護理范文

        運動康復護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運動康復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運動康復護理

        第1篇:運動康復護理范文

        2007年7月~2008年7月我們對腦卒中患者實施早期保持關節活動度的康復護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本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43~65歲,平均年齡54歲。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癱及肢體功能障礙。

        1.2方法在不影響搶救的情況下,患病48 h后可采取抗痙攣,一旦病人意識清楚,生命體征穩定,可進行肢體被動和自助被動活動。康復護理原則:①實施康復護理前,必須向患者家屬交代護理注意事項,增強認識,減少或杜絕病人家屬的誤解。②按照癱瘓病人的恢復順序,先軀干后肩胛帶,先下肢后上肢,先近端后遠端進行。被動運動和自助被動運動交替進行。

        1.3康復護理措施

        1.3.1翻身通過仰臥位、側臥位不斷交換,可使肢體的伸屈肌張力達到平衡,預防痙攣模式的出現,一般2 h變換1次。

        1.3.2保持抗痙攣仰臥位時頭枕在枕頭上,不要過伸、過屈和側屈,患肩稍墊起,防止肩后縮,患側上肢伸開稍外展。前臂后旋,拇指指向外方,患髖墊起,防止后縮,患腿外側墊一枕頭,防止股外旋。

        1.3.3健側臥位頭部用枕頭支撐,不讓向后扭轉,軀干呈垂直狀,患側肩胛帶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肘和腕伸展,上肢置于前胸,患側髖、膝屈曲置于前面似踏出一步遠的枕頭上,足不懸空。

        1.3.4患側臥位頭部用枕頭支撐,軀干稍后仰,后方墊一枕頭,避免患者肩受壓在體下。患側肩胛帶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患肘伸展,前臂后旋,手自然呈背屈位。患髖伸展,膝輕度屈曲。健側上肢置于體上或稍后,健側腿屈曲于前面的枕頭上。

        1.3.5肢體被動運動①由護士擺放肢置,進行運動訓練。先從健側開始,參照健側的活動范圍及幅度再做患側肢體運動,并依照癱瘓自然恢復的順序進行。開始活動量要小,在不引起異常反應和過度疲勞的情況下,可逐漸增加活動量。②肢體自助被動運動。上肢運動:雙手手指交叉在一起,利用健側上肢的力量帶動患側的活動,先上舉3次,再向左右旋及外展各3次,可與被動運動交替進行。下肢夾腿運動:雙腿屈曲,足踏床面先把兩膝分開呈外旋位,然后讓患者主動伸屈健腿數次,緩慢誘導患肢伸展,囑病人不要過于用力下蹬,以免出現內收內旋。③床上翻身。患者雙手手指交叉在一起,上肢伸展,先練習前方上舉,同時可伸向側方,在翻身時交叉的雙手伸向翻身側,屈曲的雙腿倒向該側位至側臥位然后呈仰臥位,在以同法翻向另一側,每側進行3次,注意翻身時頭一定先轉向該側。

        2結果

        肢體功能評定是根據偏癱分級法判定。顯效:提高2級以上;有效:提高1級;無效:級別無變化。本組50例病人中,顯效13例,占26%;有效18例,占36%;無效19例,占38%。

        3討論

        腦卒中多數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肢體障礙,其功能改善取決于運動功能恢復。早期的運動功能與遠期的生活能力密切相關,兩者屬不同障礙層次,不能相互取代,前者恢復級別越高,后者改善程度越明顯[2]。康復護理注意事項:康復護理開展的時間越早越好,應在保障頭顱不受震動的基礎上,以翻身拍背被動運動癱肢及正確擺放癱肢為主;無康復科且康復須早期進行時,康復主要由家屬或陪護完成,必須重視對其進行康復知識、技巧方法的指導和培訓;注意動作完成的質量,特別重視正常步態訓練,提高步行質量,而不是單獨注意肌力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刁建生,沈敏杰.腦卒中的康復治療[J].現代康復,1999,3(2):204.

        第2篇:運動康復護理范文

        腦血管類病癥是威脅國內中老年群體健康的主要病癥,其誘發因素極為復雜。其中,因腦血液循環受阻而導致疾病(即腦卒中)將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結合李慧等專家[1]的研究可以發現,臨床治療雖能對該類患者生命安全進行有效保障,但超過75%患者勞動能力將出現不同程度適В并伴隨有20%左右重度致殘率,在對患者預后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的同時,并形成嚴重心理負擔。在本次治療中,我院將早期康復護理運用于40例患者治療中,起到了對運動功能的有效改善。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于2016年1月至6月所接診腦卒中患者中隨機選取40例作為觀察組,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另外在同年7月至12所接診患者中選取40例作為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對照組中存在有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分布于46―83歲,中值在(58.24±1.58)。觀察組中則存在有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分布在43―79歲,中值在(57.58±1.66)。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1周內病癥穩定。從年齡、性別組成等層面對比可以發現,兩組患者間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本次治療中單行常規護理,輔助患者完成翻身等活動,做好對應健康教育工作,幫助患者對病癥有較全面了解,。觀察組在治療中則需給予康復護理,側重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健康指導。在康復護理干預前,需做好與家屬、患者間溝通工作。在確保其對腦卒中有較全面認識的同時,明白早期康復護理對改善運動功能以及預后生活質量的重要性,增加患者與家屬對康復護理的配合程度。同時,需對家屬日常護理進行指導,防止因不正確操作方式對患者造成不適感。

        (2)早期護理。在臥床治療期間,在患肢擺放上,可采用仰臥位、健側位以及患側位交換的方式,每種維持時間不得超過2h。盡量減少仰臥位時間,該下,患者頸部緊張反射以及迷路神經反射作用將增強,極易導致患者產生不適感[2]。

        (3)關節活動。在輔助患者關節進行活動時,以按摩與被動活動為主。先大關節,在逐步過渡到小關節。按摩等操作時,需要對力度與運動幅度進行控制,避免使患者產生疼痛等不適感。

        (4)穩定期護理。待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基本穩定后,可鼓勵患者自行向患側進行翻身活動。在其意識清醒的情況下,可指導其進行坐位期訓練。針對存在偏癱患者,在首次坐起時,需先將床頭搖高,起到輔助支托的作用。同時,護理人員需將手放于患者背部、頭部,整個過程需緩慢進行,防止出現直立性低血壓。當患者可自行坐起,并活動患側肢體時,可鼓勵患者自行完成日常生活行為,包括洗臉、漱口等。可通過鼓勵患者寫字、畫畫等方式對手指功能進行訓練。

        (5)立位、步行訓練。在下肢活動能力提升的情況下,可在家屬或者護理人員陪同的情況下,進行立位、步行訓練。活動量需要嚴格控制,初階段每日最多進行兩次,且單次不得超過30min。在上下樓梯訓練時,指導其先邁健側,再緩慢邁患側。

        (6)各康復訓練頻率。各項康復訓練治療均應當做好適可而止。康復訓練量需設定為1h/d,訓練量過大可能會導致患者產生抵觸心理,過少又無法達到治療效果。且訓練中,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運動功能改善情況進行有效評估,便于醫生對康復訓練方式進行改善,同樣使患者在第一時間了解自身恢復情況,增加痊愈的信心。

        (7)飲食指導。針對腦卒中患者在康復期間,尤其需要對飲食加以重視,飲食應當以清淡類食物為主,避免食用過于油膩或者過冷食物,增加蛋白質豐富食物的食用量。同時,治療期間需禁止食用發酵類食物,防止在康復訓練中患者出現腹脹、腹痛等不良反應,影響到與各項康復訓練的配合度。

        (8)心理指導。該類患者在治療中,受病癥本身的影響,或擔心自身會成為家庭負擔,害怕自身無法恢復到正常生活狀態。在進行各項康復治療的過程中,多數患者會伴隨后焦慮、抑郁、畏懼等負面心理,在直接影響到其與醫護人員進行各項治療的同時,將導致其隨時處理巨大心理壓力下,生活質量持續降低。因此,在治療中,需指導患者家屬、親戚、朋友等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使患者認識到自身對于家庭,朋友的重要性,建立起積極、樂觀的心態。

        (9)出院指導。對于滿足出院條件患者,需鼓勵患者按照在院期間康復鍛煉方式進行,且家屬需做好對應監督與輔助工作。護理人員通過電話回訪的方式,對患者鍛煉情況加以了解,并對訓練中部分注意事項進行叮囑。

        1.3 觀察指標

        借助Barthel評分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定,包括穿衣、漱口等日常活動,百分制,得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借助Fug―Meyer評分對其運動功能進行評分,同樣為百分制,得分與運動功能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方法

        遵照SPSS19.0對研究中各項數據進行分析,按照(x±s)對計量數據進行表示,行t檢測,若P

        2.結果

        Fug―Meyer評分護理干預前,觀察組為(28.68±4.58),對照組為(28.96±5.98),Barthel評分在護理干預前,觀察組為(30.08±6.66),對照組為(29.68±5.98),兩組患者未表現出較大差異,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在護理干預后,觀察組Fug―Meyer評分為(56.54±5.87),對照組為(41.25±4.96),在Barthel評分中觀察組為(74.39±1.84),對照組為(45.25±7.04),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

        3.討論

        隨著腦卒中患者數量持續增加,怎樣改善該類患者預后更加被社會、臨床醫療所重視。結合臨床實際可以發現,腦卒中神經功能存在一定可塑性,在科學、有效的康復訓練中,可幫助該類患者受損神經功能得到恢復,實現對運功功能情況的有效改善,間接起到對預后生活改善的作用[6]。早期康復訓練全面圍繞患者治療中各個階段,實施針對性性康復訓練,從護理、關節護理、健康教育以及立位、步行訓練等多方面進行護理干預,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對患者運動功能進行改善。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發現,康復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在生活質量以及運動功能上均無明顯差異,而在康復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在上述兩項指標上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更進一步表明,康復護理在腦卒中患者治療期間的有效性。早在馬素萍等專家[3]的研究中就已經明確指出,在有效早期康復訓練下能幫助腦卒中患者運功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使得患者在預后能夠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水平,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

        總的來講,在腦卒中患者恢復期間實施有效早期康復護理,可幫助患者運動功能進行改善,使該類患者出院后可在短時間內生活自理,保障生活質量。能幫助該類患者在預后,更加有效的融入到正常生活

        中,并起到減輕家庭生活壓力以及社會負擔的作用。雖然有關研究已經證實,腦卒中患者各項受損功能在后期恢復中會自然先進性恢復,同樣起到改善運動功能,生活質量的效果,但該過程極為緩慢,加上多數腦卒中患者年齡偏大,機體自我恢復功能明顯降低,更進一步證實,早期康復護理對于腦卒中患者有著重要意義。應當在臨床治療中持續推廣并落實到實際治療中,實現對腦卒中臨床療效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李慧,姜亞芳.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的研究進展vv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2):187-189.

        第3篇:運動康復護理范文

        關鍵詞:探討;早期康復護理;腦梗死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影響

        臨床醫學研究發現對腦梗死實施有效地治療以后,如果能夠對患者開展良好的早期康復護理,那么對于患者的運動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等都有很大的提升[1],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下面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腦梗死患者,通過采取康復護理和常規護理進行比較,從而對康復護理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試驗選用的患者均為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腦梗死患者,按照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早期護理組和對照組[2]。早期護理組50例患者,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50.1±3.4)歲,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對照組50例患者,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50.3±3.2)歲,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相比,沒有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都進行常規的神經內科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前后不同的康復護理。早期護理組在入院第1d開始,就開始進行康復訓練護理,而對照組患者在住院治療15d以后進行康復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①按摩患肢,在活動前進行患肢按摩,按摩3次/d,每次大約按摩15min左右[2]。先從肢體的近端開始按摩,之后由近到遠,力度由輕到重,一遍完成以后,在按照相反的方向進行一次按摩;②被動活動以及肢體訓練,患者肢體活動3次/d,活動8~10遍/次,在全部關節范圍之內活動上下肢的關節處,指導患者在活動過程中,手部關節活動,主要是采用十指交叉[3],然后患者將患病的拇指按到健康手指的上稍外展,之后用健康的手指帶動患病的手指進行外展,通過內收、屈伸、背屈等方式活動手部關節,下肢的活動要進行搭橋訓練,緩解下肢和軀干痙攣,伸展髖關節[4]等,從而使得患者的四肢得到有效的鍛煉和康復訓練;③臥位和坐位訓練,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病情設定訓練強度,將患者床頭抬高適當的位置,在膝蓋下面放置一個枕頭,然后患者坐起臥姿勢,伸展脊柱[5],3次/d,持續聯系10min/次左右,每天將患者床頭抬高適當的位置,然后患者堅持坐位保持30min/d左右;④站立訓練,長時間躺在床上,那么對于患者的行走能力會造成影響,因此當患者出現躺著或者是坐著難受時,可以鼓勵和引導患者進行站立,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站立鍛煉。逐漸地延長站立時間;⑤步行訓練,就是患者的全身和患肢的鍛煉,由護理人員陪同患者一起進行鍛煉,扶住患者的肩部或者是腰部,從而幫助患者進行原地踏步或者是向前向后鍛煉,患者的身體好轉以后,可以單手扶住,再進行進一步的康復鍛煉,直到患者可以獨立行走。

        1.3療效判定 兩組患者的康復護理結果用運動評分量表(FMA)和改良的指數評分表(MBI)[6]對患者的運動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進行評分。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前后不同的護理以后,相比于護理前,兩組患者的FMA評分及MBI評分都有所上升,早期護理組患者在經過有效地治療和早期康復訓練以后,運動評分量表(FMA)進行評分測定達到了(68.13±3.49)分,改良的指數評分表(MBI)進行評分測定達到了(75.34±2.56)分,評分結果顯示明顯上升。而對照組患者在經過有效地治療和后期的康復訓練以后,運動評分量表(FMA)進行評分測定達到了(42.81±3.35)分,改良的指數評分表(MBI)進行評分測定達到了(48.36±2.44)分,評分結果雖然有所上升,但是對早期護理組患者和康復組患者治療后運動評分結果進行比較,發現早期護理組的FMA評分及MBI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結果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

        3討論

        腦梗死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1],大約占到全部腦血管疾病的70%以上,患者出現的殘疾率和死亡率非常高,患者通常身體恢復比較緩慢,運動功能存在很大的障礙,嚴重情況下會對患者的日產生活能力等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臨床上必須加強對腦梗死患者的治療研究。

        腦梗死患者進行有效地早期康復訓練,一方面可以促進患者神經側支系統的循環,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神經軸突突觸之間加深聯系。在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的過程中,一定不要忽略了健康的側肢體的活動,這樣可以達到患者神經系統活動的效果,通過對患者進行按摩患肢,被動活動以及肢體訓練,臥位和坐位訓練,站立訓練,步行訓練等,從而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能力,本文中通過對兩組患者分別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和晚期康復護理結果比較,我們發現對于腦梗死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模式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運動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促進患者的身體恢復,因此早期康復護理值得在臨床治療腦梗死疾病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麗,趙華,房迎華.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5(06):77-79.

        [2]牟洪英.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0,07(11):95-96.

        [3]劉麗娟,李虹,楊萬英.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3):103-104.

        [4]侯彩葉.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2,09(27):139-141.

        第4篇:運動康復護理范文

        【關鍵詞】

        腦卒中偏癱; 家庭康復護理; 生活質量

        腦卒中是老年人常見病與多發病之一,同時也是我國城市人口中死亡率與致殘率最高的疾病。而偏癱是因腦卒中引起最常見的功能障礙,致殘率在存活者中高達80%以上,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工作與生活,為家庭和社會增加了負擔[1]。腦卒中偏癱的康復是一個長期過程,致力于恢復患者的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日益受到了人們的重視。為使腦卒中偏癱的患者早日康復,我院對出院后的患者進行了針對性的家庭護理指導,并定期隨訪,增加了恢復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經治療后出院的84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隨訪。將84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42例。觀察組患者實施家庭康復護理,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齡在46~71歲,平均年齡為(585±3.4)歲,其中患有腦出血31例,腦梗死11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家庭療養,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在45~72歲,平均年齡為(592±4.7)歲,其中患有腦出血28例,腦梗死1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腦卒中部位以及病變性質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出院時均對其進行F1 m和Barthel評分,并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知識講座。對照組患者在出院后,通過主治醫師的囑咐給予患者家庭常規療養,讓患者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適當的鍛煉,不給予護理干預指導。

        觀察組患者給予家庭康復護理,每個月對患者行1~2次隨訪指導。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對患者首先進行心理障礙的康復。通過與患者的溝通,對患者給予鼓勵與安慰支持,使患者消除消極的情緒,增強對疾病抗爭的信心。②患者的語言功能康復。腦卒中偏癱患者常常伴有語言功能障礙,而語言功能是了解患者、溝通患者的最直接的方式。語言障礙的康復,可以使患者的心情得到好轉,滿足與其他人交往的心理需求,對于康復有著很大的幫助。因此,家里人要利用一切機會來幫助患者恢復語言功能,對其進行指導訓練。③肢體功能恢復。偏癱患者長期臥床,會引起肌肉萎縮,關節僵硬與肢體畸形等不良后果。因此在患者偏癱期間對其進行肢體康復訓練,對患者的愈后有很大的幫助。每日對患者進行按摩,并活動患肢2~3次,每次20 min。通過健側肢體輔助患側肢體,促進患肢的血液循環,增加肌肉運動,避免肌肉萎縮等不良后果。逐漸增加患者的運動量,促使患者能夠早日恢復運動功能。④矯正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通過健康知識的宣傳,使患者深刻的認識到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與腦卒中的發生與恢復是密切相關的。讓家人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結構,禁止吸煙、飲酒、食用高鹽高脂肪的食物。⑤日常生活能力指導。指導患者日常更衣、洗漱、進餐、起坐、輪椅轉移等訓練。

        1.3 療效評定

        患者的運動功能用FIM量表中有關軀體功能評分進行評分統計,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數進行評定。分別在患者出院前與出院后6個月進行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通過SPSS 13.0統計軟件系統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兩組腦卒中偏癱患者在出院前的FIM評分與Barthel評分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病程較長且療效不理想。患者多伴有語言功能障礙等終身殘疾,致使患者的心理、生理都備受折磨。由于缺少正確的指導與康復訓練,會很快出現一些不同程度的廢用綜合征。而通過家庭康復護理,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康復指導訓練,可以有效避免或減輕這一情況的發生。因此,對患者實施家庭康復護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后生活質量[2],減輕患者的痛苦。

        通過本組實驗表明,在患者出院后對其進行家庭康復護理,對患者的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其護理效果明顯高于常規的家庭療養,對患者的日后康復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護理的過程中,幫助患者建立起自信心,同時逐步鍛煉患者從他人照顧轉化到自我照顧,從而擺脫疾病的困擾和影響,體現自我價值[3]。

        綜上所述,家庭康復護理可以提高腦卒中患者的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對患者的康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明顯改善患者的日后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劉伶伶.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病人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當代醫學,2010,16 (25):109110.

        第5篇:運動康復護理范文

        [關鍵詞] 腦癱;運動功能;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8(a)-016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influence of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movement function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this study selected 80 cases of children from Januay to October 2015 with cerebral palsy in our hospit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 40 cases in each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rol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ontrol role of gene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e the two groups children with GMFM, PedsQIA. 0 score.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scores were improve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PedsQIA. 0 score, GMFM sco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Cerebral palsy; Motor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小兒腦性癱瘓降低了患兒的生活質量,加重了家庭及社會的負擔,因此,對腦癱患兒給予有效的治療及護理具有重要意義。在康復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患兒運動功能的恢復,還要對其心理、精神情緒等各方面的能力發展進行關注,從而使患兒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而更好的回歸社會[1]。該研究方便選取該院于2015年1―10月收治的80例腦癱患兒為研究對象,主要探討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對腦癱患兒運動功能及生存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于該院進行診治的腦癱患兒8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觀察組患兒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1.05±0.26)歲,對照組患兒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1.10±0.31)歲,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患兒行綜合康復護理,具體操作方法如下:①運動訓練:由于入組患兒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因此,在護理過程中要根據患兒運動功能的不同進行針對性的干預,分別進行翻身、抬頭、爬行、支撐、行走、跑跳訓練,并在訓練的過程中,注重患兒異常姿勢的糾正。由于大部分腦癱患兒存在肌張力增加,因此,應加強對患兒肌肉的訓練,旨在解除患兒肌肉的痙攣狀態,增強拮抗肌的力量。②語言訓練: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時可讓父母在旁邊學習,并囑父母在平時增加與患兒交流的機會,在訓練的過程中,主要通過向患兒提供各種感覺刺激與語言刺激,來吸引患兒的注意力,如利用玩具、圖畫等引導患兒反復訓練,并注重與患兒的溝通,鼓勵患兒多說話,從而提高患兒的語言能力。③智力訓練:腦癱患兒常伴有智力障礙,對尚未發現伴有智力障礙的患兒也應加強預防性護理干預,以降低智力障礙的發病率及嚴重程度,在該研究中,護理人員主要通過反復教孩子認人、物,在病房時護士、家長、患兒之間進行簡單的游戲活動,讓患兒參與到生活及游戲中來,并可以把孩子帶到戶外接觸各種事物,以生動形象的方法提高孩子的興趣,從而促進患兒智力的提高。④心理干預:在與患兒及家屬接觸的過程中,態度和藹、語氣柔和, 并針對患兒家屬的疑問進行解答,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消除患兒及家屬對病房環境和醫護人員相關操作的恐懼感, 改善心理狀況。⑤飲食指導:對于處于母乳期的患兒給予母乳喂養,對于正常飲食的患兒,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的食物,對于存在喂養困難的患兒進行飲食訓練。⑥健康教育:主要對患兒家屬講解腦癱的相關知識,使家屬對該疾病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其對腦癱及腦癱康復知識的認知, 提高對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該次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以(x±s)表示,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CMFM評分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前CMFM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評分均提高,觀察組患兒治療后CMFM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PedsQIA.0總分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前PedsQIA.0總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評分均提高,觀察組患兒治療后PedsQIA.0總分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腦性癱瘓以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為主要臨床表現,往往伴有語言障礙、智力低下、癲癇、聽力及視力障礙等并發癥,給患兒的健康及生活均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且加重家庭及社會的經濟負擔,因此,應對腦癱患兒給予有效的治療及護理。目前,腦癱的康復目標是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兒的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兒回歸社會的幾率,因此,在對患兒行康復護理時,應包括運動、智力、語言、心理等諸多方面,并針對患兒實際存在的問題進行早期的干預指導。以往研究顯示,康復護理干預在可改善腦癱患兒的運動功能、語言能力[2-3]。

        在該研究中,對照組患兒行一般護理干預,觀察組患兒行綜合康復護理干預,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兒GMFM評分、PedsQIA.0總分均提高,觀察組患兒提高更明顯,提示,綜合護理干預較一般護理更提高患兒的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與以往研究相符[4-6]。

        運動功能是腦癱患兒是否可以達到生活自理的重要條件,如患兒運動功能恢復較好,則該患兒可快速的恢復到正常生活中來,同時,也提高了患兒的自信心,因此,運動訓練在患兒功能恢復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該研究中,主要通過對患兒病情程度的不同進行針對性的干預,如患兒抬頭、翻身動作較差,在訓練的過程中就加強其頸部、背部的訓練,同時進行關節、肌肉、轉換、站立、行走等的訓練,并觀察每日患兒的進步程度,及時進行護理方案的調整,GMFM評分是評價患兒運動功能的主要指標,該研究結果也顯示,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兒GMFM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以往研究結果也顯示,運動功能訓練在腦癱患兒康復中具有重要作用[7]。

        語言及智力訓練也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該研究主要通過加強與患兒的互動,增加與患兒的交流來達到提高患兒語言及智力水平的目的,其主要中心思想是調動患兒自身的積極性,讓其對身邊的人及事產生興趣[8]。在上述干預方法的基礎上,該研究觀察組還針對患兒及家屬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可提高患兒家屬戰勝疾病的信心,并增加患兒的愉悅感,提高適應能力,飲食指導使患兒合理飲食,以達到營養均衡,從而緩解了腦癱患兒常伴營養不良的現狀,對患兒及家屬行健康教育,主要是提高患兒家屬在治療中的依從性,配合臨床康復治療及護理,以提高患兒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 閏潔. 580例不同年齡小兒腦癱的康復護理效果評價[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7):111-112.

        [2] 張紹彩. 小兒腦癱患兒的康復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2):313-314.

        [3] 覃洪金, 黃任秀, 羅雪梅, 等. 腦癱高危患兒飲食行為的護理干預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8):942-946.

        [4] 王桂平,林堅,龐偉茂.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對腦癱患兒運動功能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7):148-150.

        [5] 陳鴻,張麗榮,徐晶.多維康復對腦癱患兒生存質量的影響[J].醫學綜述,2012,18(22):3905-3906.

        [6] 劉春雨. 行為護理干預在小兒腦癱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 中外醫療,2015,34(1):149-151.

        [7] 許明,林惠. 綜合康復治療對痙攣型腦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療養醫學,2012,21(10):892-893.

        第6篇:運動康復護理范文

        【摘要】目的:探討腦出血患者術后行康復治療及護理干預對運動功能的影響。方法:選擇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腦出血患者80例,隨機分為兩組,就常規護理與康復治療及護理干預的臨床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觀察組相較對照組肌力在康復治療及護理干預后有明顯改善(P

        【關鍵詞】康復治療;護理干預;腦出血;術后運動功能

        腦出血在中老年群體中較為多發和常見,具有高致殘疾率和高死亡率,即使患者搶救成功,通常會伴有多種運動、感覺和語言障礙,臨床康復護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本次研究選擇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腦出血患者8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行康復治療及護理干預,對照組40例行常規護理,就臨床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齡31-71歲,平均58.3歲。文化程度:32例初中以下,48例初中以上。患者均經磁共振或CT確診,其中腦葉出血14例,基底節出血25例,腦干出血16例,丘腦出血25例,16-81mL出血量。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40例行常規護理,觀察組40例在此基礎上行康復治療及護理干預,兩組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情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40例行常規腦出血治療,臨床護理。觀察組40例在此基礎上在患者神經系統癥狀停止發展、生命體征相對穩定后2d內行康復治療及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

        1.2.1早期康復治療 在患者神經系統臨床癥狀停止發展、生命體征穩定后的2d內,此期以保持良好的仰臥位和側臥位,并以訓練及肢體各關節的被動活動為主。具體方法為:患者行交替側臥、仰臥或半側臥位,床為備有氣墊的功能床,主要為健側臥位,為防止患肢肩關節或上肢牽拉受傷,2-3小時行1次翻身。患側肢體在每次變換后用軟枕墊好,預防肌肉攣縮和足下垂。做關節的被動活動,外旋、肩外展、前臂后旋上肢,同時做五指關節的屈伸運動;下肢做屈伸膝關節、內外旋髖關節、屈伸足趾及屈踝關節運動。采取坐位法,對患者的血壓和脈搏在訓練前后做好密切觀察,若有出冷汗、頭暈、面色蒼白等癥狀,需立即取平臥位糾正。

        1.2.2穩定期康復治療 發病3-4w開始,以在床上開展主動運動為主:橋式運動:平臥,屈曲雙膝,護理人員協助扶患者的雙膝關節,協助其臀部抬起。Bobarth握手 將患側五指幫助患者分開,患側手由健側手帶動作上舉運動。起坐訓練:屬患者在患側腿下方將健側腿伸直,將患側腿帶動至床邊,后向側臥位轉換,軀干用健側前臂支撐,漸呈直立位,并在床邊坐立。

        1.2.3恢復期康復治療 從發病后3-4w至半年,囑患者在此期行站立、床椅轉移、上下樓梯及步行的訓練,并做好日常生活的訓練,如穿脫衣服、進食等,可對患者在訓練時做好鼓勵和誘導,并調動患者及家人參于的積極性,同時應和家屬做好溝通,使其可督促患者正確完成訓練全程。

        1.2.4護理干預 心理干預:患者心理均因機體突然癱瘓、工作生活及自理能力喪失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緊張、焦慮、恐懼,并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極度消沉,護理人員應依據患者不同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做出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給予耐心的開導、解釋和撫慰,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主動應對治療和康復。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包括呼吸道感染、褥瘡、便秘、泌尿系感染及深部靜脈炎等。正確肢體功能位的擺放及日常生活活動訓練。健康宣教:就腦出血的出血部位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同時包括基本病因、對機體的危害等,讓患者對預后了解并充滿信心,注意飲食調節的護理。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肌力恢復情況做好觀察,在治療前及治療后4w,選用6級評定法(Brunnstrom布倫期特倫),對兩組患者的肌力進行評定,基本痊愈:肌力恢復至Ⅵ級;顯效:肌力恢復至Ⅱ級以上;有效:肌力提高至Ⅰ級;無效:肌力無明顯改善。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計量數據行t檢驗,數據以均數±平均差表示,計數資料行X2檢驗,P

        2結果

        觀察組相較對照組肌力在康復治療及護理干預后有明顯改善(P

        3討論

        社會經濟的發展帶動了醫學科技的提高,腦出血臨床病死率在近年來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但存活患者中大部分均遺留功能障礙,呈不同表現程度,致殘率達75%[2-3],對患者及家庭帶來了痛苦和沉重的經濟負擔,故康復治療及護理干預對降低腦卒中致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存、工作能力。

        腦出血以運動功能障礙形成的偏癱為最常見的致殘方式,但其中有部分患者并不是因癱瘓引起的運動功能障礙,而是早期康復治療及護理干預未采取正確措施,致使關節發生畸形、性痙攣、肌肉萎縮及攣縮等,其依據的理論基礎為大腦可塑性和神經再生性,大量臨床資料表明,科學、早期、合理的康復訓練治療對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提高及修復具有一定的修復潛力。臨床上行常規護理時需提高警剔,臨床一般認為在腦出血2w內病情會因功能鍛煉而導致出血再發和病情加重,但也有報道指出腦出血患者在行早期活動后腦出血病情加重及再發的比例并未增加,故臨床采取正確,進行早期的康復護理,可有效防止痙攣的發生,減輕病情,通過早期、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及心理、日常生活的護理干預,使患者神經功能的致殘程度顯著降低,促進了恢復肌體肢體動運功能的進程,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國良主編.腦外科危重急診搶救手冊[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51-373.

        [2] 王愛紅,王云,胡培.綜合護理干預對腦血管意外肢體功能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5,19(1A):37-39.

        [3] 燕鐵斌主編.現代康復治療學[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351.

        第7篇:運動康復護理范文

        【關鍵詞】行為護理;腦梗死;康復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59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7-3807-02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腦梗死已成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且其病死率、致殘率也較高[1]。因此腦梗死患者的護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為改善患者預后,使患者能有更好的生活質量,已有許多學者在其治療過程中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本研究嘗試在腦梗死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康復過程中應用行為護理,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所有患者均為2012年1月至12月在我科就診的腦梗死患者,共121例患者,平均年齡為(62.4±6.8)歲。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共54例。病程為(4.5±1.2)月,64例為左側偏癱,57例為右側偏癱。將以上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觀察組共75例,對照組共4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偏癱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行為護理。具體為腦梗死3天后,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給與患者每日兩次循序漸進的穴位按摩和被動鍛煉,每次時長半小時。過程中注意要保持功能位,避免上肢屈曲或下肢伸展時間過長以及足下垂內翻。上肢的按摩為護理人員以自己的虎口與患者虎叉,拇指指腹按摩其合谷穴,示指按摩其內關穴,另只手拇指按摩其曲池穴,示指按摩其少海穴。按摩的時候注意肩、肘、腕關節各方向的運動。下肢的按摩為一只手按摩其患側內外膝眼穴,另只手指按摩其照海穴,拇指按摩其昆侖穴,虎口要超過患者的跟腱。各穴位按摩結束后進行髖、膝、踝關節各方向的運動。

        1.3觀察指標采用Fugl-Meyer量表對兩組患者運動功能進行評分[4],并制定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采用SPSS19.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ugl-Meyer評分情況觀察組治療前Fugl-Meyer評分為(29.6±10.1)分,治療后評分為(79.8±15.8)分;對照組治療前Fugl-Meyer評分為(28.5±11.2)分,治療后評分為(68.5±13.1)分,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中有48例患者對護理過程非常滿意,24例患者對護理過程比較滿意,滿意度為94.74%。對照組中有14例患者對護理過程非常滿意,20例患者對護理過程比較滿意,滿意度為73.91%,兩組比較P

        3討論

        行為護理是一種新興學科,它是以行為科學和行為醫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換過程中的補充成分,是整體護理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目前認為腦梗死后中樞神經組織在結構與功能上仍具有一定的重塑性,部分神經細胞在特定的條件下可實現再生。在護理過程中通過功能訓練活動來促使正常功能活動的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顯示在進行行為護理后,患者運動功能有大幅度提高,且較未使用行為護理的對照組更為明顯,這提示我們對于腦梗死后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應通過行為的鍛煉提高其運動功能。

        此外,調查問卷顯示,使用行為護理的觀察組滿意度較對照組也明顯提高,這與行為護理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亦有一定的關系。這提示我們行為護理在腦梗死運動功能障礙患者的康復過程中大大提高了護理的質量。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行為護理,可有效提高腦梗死功能障礙患者的運動功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梁仲城,彭契六,李登星.腦梗死患者血清性激素與血脂水平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31):1046-1047.

        [2]王萍,王思杰.細節化優質護理對腦梗死靜脈溶栓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0):12-13.

        第8篇:運動康復護理范文

        關鍵詞:腦卒中;神經內科;分析研究

        腦卒中是老年腦血管多發病。近年來,腦卒中發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輕化的趨勢,其發病突然、病情多、病程較長且恢復緩慢[1],臨床致殘率和致死率都較高。康復護理可以有效的恢復患者肢體功能,對患者功能的恢復有重要的作用。為探討腦卒中神經內科護理中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對我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進行了對照研究,現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1月~12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腦卒中患者64例,診斷標準符合第4屆腦血管疾病診斷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并經腦CT或MRI診斷確診,所有患者均為初發,均表現為肢體功能障礙。64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齡40~75歲,平均(60.5±5.8)歲。15例左側偏癱,17例右側偏癱。對照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齡38~74歲,平均(61.2±6.0)歲。14例左側偏癱,18例右側偏癱。

        1.2方法 兩組均接受腦卒中常規治療和神經內科基礎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兩組均護理5個月。康復護理內容如下。

        1.2.1心理康復護理 醫護人員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病情和疾病的情況,提高治療的主動性、積極性和依從性。

        1.2.2并發癥的護理 腦卒中患者恢復較慢,在發病過程中會出現并發癥。首先應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及時吸痰,防止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注意觀察患者導尿管是否通暢,每日導尿量和尿液的顏色。要注意抬高下肢,適當運動,可以是主動或被動運動,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勤翻身,預防壓瘡等[2-3]。

        1.2.3肢體運動的康復護理 肢體運動的康復護理是腦卒中康復護理最關鍵的問題之一。我科給予患者治療的同時配合針灸、理療等效果顯著,同時給予康復護理。按摩患肢3次/d,30min/次,積極進行日常訓練,發病4d后進行康復訓練,鍛煉肢體活動功能,有高血壓的患者應給予降壓治療。

        1.3療效評定 分別于護理的第1個月和第5個月進行臨床療效評價,應用Fugl-Meyer評價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應用Barthel指數評價患者生活能力[5]。療效判定根據衛生部質量控制標準:基本痊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0度;顯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程1~3度;有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效:神經功能缺損減少18%以內,甚至惡化。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應用SPSS16.0軟件處理,兩樣本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應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療效比較 經過護理,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3.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1%,研究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2.2兩組護理前后患肢運動功能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1個月、5個月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評分明顯升高(P

        2.3兩組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較 護理前兩組Barthel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1個月、5個月兩組Barthel指數明顯升高,研究組Barthel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腦卒中是神經內科常見病之一。腦卒中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研究表明,康復護理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使腦卒中患者重返社會。康復護理的目的是通過各種護理手段配合治療的同時,早期積極的給予康復訓練,盡快實施治療方案,縮短病程[4-5],減少患者的痛苦,促進患者康復。

        本研究中兩組均接受腦卒中常規治療和神經內科基礎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主要內容包括:心理康復護理,通過與患者積極的溝通,心理疏導、健康教育等消除患者消極的心理,提高治療的主動性、積極性和依從性。并發癥的護理,包括保持呼吸道護理、導尿管護理、肢體護理、防止深靜脈血栓、防止壓瘡等。肢體運動的康復護理,配合針灸、理療等效果顯著,同時給予康復護理。發病4d后進行康復訓練,鍛煉肢體活動功能[6]。通過比較發現。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3.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1%,研究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研究組護理1個月、5個月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Barthel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證實了康復護理在腦卒中的護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何英姿,王嵐.康復護理在防治腦卒中患者并發肺部感染中的作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5:38-39.

        [2]楊翠麗.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的康復護理[J].中外婦兒健康,2011(04).

        [3]孫雪娥,張玉娟,解斐.護理干預在腦卒中患者肢體康復中的作用[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07:4377-4378.

        [4]李秀梅.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的康復護理體會[J].光明中醫,2011(08).

        第9篇:運動康復護理范文

        【關鍵詞】 尺橈骨干 雙骨折 圍手術期 康復護理 療效觀察

        2007年1月至2009 年3月我科采用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尺橈骨干雙骨折66 例,并同時加強圍術期的康復護理,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獲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 采用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尺橈骨干雙骨折66 例,采用前瞻性隨機分組觀察研究方法,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康復護理組(34 例) 和對照組(32 例)。其中康復護理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32.6±5. 6) 歲。對照組男19例, 女13例; 年齡(31.8±4.7) 歲。2 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手術操作均由同一組醫師采用相同的方法完成。康復護理組患者于術前、術后均給予綜合康復護理,而對照組患者則進行常規護理。

        1.2.1 術前護理

        兩組術前護理包括生命體征的觀察和記錄,觀察雙手活動是否正常,血運及感覺情況。術前采取患肢石膏托外固定可使患肢制動,此時要注意觀察末梢血液循環情況,避免石膏過緊、過松,觀察皮膚受壓部位,是否有石膏扭曲、變形及斷裂現象。

        1.2.2 術后護理

        術后患肢必須保持肘關節屈曲90°前臂中立位。對照組患者主要在護士指導輔助下進行被動肘關節屈伸活動,每天1 h。康復護理組則給予綜合康復護理,主要進行患肢的主動活動訓練,具體內容如下。

        (1)早期康復護理(術后1~2周內)。術后2 周內局部疼痛、肢體腫脹、骨折端不穩定, 功能訓練的目的是促進局部血運, 改善局部癥狀, 防止肌肉萎縮, 關節粘連。此期的護理首先是向患者耐心細致地講解功能鍛煉的重要性, 變被動活動為主動鍛煉,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向患者講解功能鍛煉的方法, 在復位固定麻醉消失后, 即鼓勵患者以主動活動患肢肌肉為主, 在有利于局部固定的前提下, 活動某些關節,具體按下列步驟訓練:患肢各手指運動和用力握拳及張手運動;患肢肩關節主動運動(開始階段可在健手幫助下進行);患肢前臂肌肉等長收縮練習;健肢前臂肌肉運動。每個動作保持10s重復練習,每天3~4次,每次10~15min。注意禁止患肢前臂旋轉運動,練習強度以不引起劇烈疼痛和腫脹加重或以患者感覺輕度疲勞為宜,同時口服院內制劑骨傷膠囊Ⅰ號。而且責任護士針對患者病情應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 建立登記卡,及時獲得反饋信息, 隨時修改計劃, 使患者能針對自身問題, 做到切實有效的功能鍛煉。

        (2)中期康復護理(術后3~4周)。術后3~4周, 此期骨折局部癥狀基本消退, 骨折端基本穩定, 骨痂開始生長。康復以主動活動為主, 鍛煉肌肉的舒縮活動和關節活動。指導患者堅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堅持不懈的原則。具體按下列步驟訓練: 患肢的腕、肘關節漸進增加活動范圍的主動—輔助運動和主動運動;患側前臂輕柔、緩慢的旋轉運動,逐漸進展到患者各關節的用力性抗阻運動;增加患肢肘、腕關節活動范圍的被動運動及器械輔助運動;患肢的抗阻運動。每個動作保持10s重復練習,每天3~4次,每次10~15min。注意骨折愈合早期或外固定去除后早期階段禁止強制性被動運動,練習強度控制在不引起患肢疼痛及腫脹加重。同時口服院內制劑骨傷膠囊Ⅱ號及熏蒸治療。

        (3)后期康復護理(術后5~6周后)。術后5~6周后, 骨折達到臨床愈合標準, 外固定可去除, 此期應抓緊時機進行全面的肌肉關節鍛煉和肢體的負重能力練習。口服院內制劑骨傷膠囊Ⅲ號,或用舒筋活血藥劑熏洗患肢。做好患者出院后功能鍛煉指導, 定期來院復診。

        2 結 果

        2.1 兩組骨折愈合時間、療效比較

        康復護理組骨折愈合時間為(4.2±0.5)個月,優良率為91.2%,對照組所需時間為(6.8±0.3)個月,優良率為81.3%。兩組骨折愈合時間、優良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康復護理組2例發生感染,1例出現橈神經麻痹,并發癥的發生率為8.8%;對照組發生感染、筋膜間隔區綜合征、延期愈合、不愈合各1例,前臂旋轉功能障礙、關節粘連、橈神經麻痹各2例,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1.3%,與康復護理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天天在线高清手机看片 |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 天啪天天久久久久久久久噜噜 | 亚洲中文字幕男人的天堂喷水 | 亚洲成AV人影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波多野结衣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