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級數控編程培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數控技術;教學現狀;教學模式;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13-0158-02
1 當前數控技能教學存在的不足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數控技術被廣泛應用,從而給傳統制造業帶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對傳統的機電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帶來了新的挑戰。但目前職業教育中數控技能教學與人才培養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培養出的數控人才無法讓企業直接所用。主要表現在:
1.1 課程設置和教學安排與企業接軌不夠
職業院校本應該培養的人才是實踐大于理論的,有一技之長的人才,但目前大多職業院校“偷工減料”,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安排上還在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培養,不能與企業用人接軌,讓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雖然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但動手能力很差,從而培養的數控人才還很難完全滿足企業的需要。
1.2 職業院校數控專業“雙師型”師資力量不足
雖然國家一直在提倡“雙師型”教師的建設,但效果并不顯著,其原因一是現在剛畢業的“雙師型”教師都偏向理論研究和本本主義教學,而從工廠引進的“雙師型”教師是傳統的實踐教學,過于“工廠化”,課堂把持不夠,新的理論知識點較缺乏;二是很多職業院校對“雙師型”教師的考核機制和待遇并非真正地按“雙師型”對待;使得大部分教師不愿意做實踐方面的“苦差事”。隨著社會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數控行業也隨之被廣泛應用,引起了數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時造成數控專業的“雙師型”教師人才短缺,嚴重制約著現代數控技術人才培養水平的提高。
1.3 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
近年來,受數控人才需求增長的影響,有相當部分職業院校已建有不同規模的數控實訓基地,但一般院校實訓以觀摩為主,學生實踐操作受到局限,很難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也難以實現教學目標,而是盲目教學,培養學生成了最大經濟利潤化,不切合實際立足于人才培養的辦學模式。總體上很少有職業院校以有效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進行培養學生,只注重理論性的培養,使學生培養很難與企業接軌,學生畢業后甚至對企業有陌生感。
2 數控技術教學與技能人才培養
2.1 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并以實踐操作為重
理論學習應以“實用、夠用、管用”為原則,以實踐操作為主線,進行理、實一體化和項目教學相結合,同時與企業接軌的教學模式,著重通過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增加學生自我動手時間,提高學生創新技能和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的能動性和創新的能力。
2.2 重視普通設備的實習
數控設備加工雖然高精度、高效率,也能加工外形更復雜的零件,同時可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但傳統的普通設備加工工藝與數控設備的加工工藝密不可分。目前,在數控教學中存在著一種誤區,為了縮短教學時間,降低教學成本,在數控技術的教學中可以降低傳統的車、銑、鉗的實習教學要求,甚至脫離普通設備的學習,直接進行數控教學,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數控專業的實習教學出現了“跨躍式”或“式”的教學模式,沒有普通設備操作的實訓,數控技術學習也就缺乏堅實工藝基礎,如此一來,無論多么先進的數控加工設備,數控技術的應用成了“空中樓閣”,不堪一擊。
2.3 加強校企合作,形成“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就業需求為導向的教育模式,是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過程。切實開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間良好有效的合作機制,是職教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企業的需求是職業學校確定數控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依據。職業教育只有面向市場,以就業為導向,才會有出路。為此,在教學計劃執行過程中,要不斷對人才市場進行調研,根據人才類型的需求變化進行一定的調整,不斷優化培養方案,形成“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使其較好地貼近畢業生崗位需求實際。就如延安職業技術學院蘭培英院長在《延安職業技術學院與延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交流合作會》提出的“訂單式”技能人才培養,這樣校企合作的道路,有利于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
2.4 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首先,要引起職業院校的高度重視,包括待遇、有效用才,培養等方面。吸納真正的“雙師型”教師不僅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還可以推動行業的發展。其次,“雙師型”教師自身要與行內企業保持密切聯系,與企業互助和交流,勤于學習,時時關注行內企業的當前發展動態。最后,將企業的文化切合實際地融入課堂,教學計劃和教案的編寫是通過與企業相關人員溝通而形成的,而不是盲目編材施教,使教學與企業接軌,明確我們職業院校培養學生的目標。
2.5 加強數控實訓基地的建設
2.5.1 傳統設備實訓不可少。現代制造技術是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自動化的數控機床,離不開傳統的車、銑、刨、磨、鉗的加工技術。所以,在建立現代制造技術實訓基地時,不可忽視傳統設備實訓基地的
建設。
2.5.2 加大數控技術實訓基地建設。已建立了一定規模的數控技術實訓基地,應包括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加工中心、電火花成型機床、電火花線切割機床等加工設備,數控模擬軟件、數控機床裝配與維修綜合實驗臺。還要不斷完善教學與培訓內容,改善數控機床操作實訓、加強數控技能考證,同時需要組織開發適合各層次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等專業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教育與培訓的教材,豐富教材形態,及時更新教育教學內容,增強教材的先進性和適用性。在資源允許的情況下,將企業引進學校,在校實習完的學生安排在校企中,以崗前培訓的形式進行一定時期的實踐學習,這樣的人才必然是受企業歡迎的人才。
2.5.3 構建數控模擬教學室,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在數控實訓基地構建數控模擬教學室,實現工廠走進課堂,課堂融入企業。數控模擬教學室開設數控仿真軟件和機械設計CAD和自動編程CAM軟件等課程,開設數控仿真軟件課程,其優點一,在初級數控教學中采用數控仿真軟件教學,緩解了學生直接上真機操作的陌生感和恐懼心理;優點二,學生在仿真軟件上可以選擇所需的數控機床進行仿真學習,實現了單人單機初級學習,有一定基礎后進入真實設備的實踐操作,實現了理、實一體化學習;優點三,與直接上真機操作相比既減少了實際設備的事故率,還緩解了學生多設備少的局面,也大大降低了數控實訓教學成本。
總之,這一切都是服務于企業有用人才的培養,在數控技能教學和人才培養的改革上只要我們更新觀念,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調整教學計劃與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建設好專業實訓基地,加大“雙師型”師資建設力度,數控技能教學定能取得預期的成效,使我們辛苦培養出來的人才是為企業所用的“可用之才”,而不是“紙上談兵”無實用之徒。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意見,2006.
[2] 教育資源網.數控技術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報告[R],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