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口腔健康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烏魯木齊市某社區(qū)在基層醫(yī)院登記的146例老年人為研究對象,男性84(57.53%)例,女性62(42.47%)例,年齡范圍在62~85歲,平均年齡(71.52±2.81)歲。經調查,所有老年人均為該社區(qū)的常住人口,由社區(qū)醫(yī)院負責監(jiān)測其基本健康狀況,口腔健康行為、疾病狀態(tài)各不相同。
1.2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筆者搜集相關烏魯木齊市老年人口腔行為的文獻資料,了解口腔行為概況、疾病影響,以及基礎知識。對比分析不同文獻資料觀點,總結老年人口腔行為對其口腔疾病患病率、疾病狀態(tài)影響,得出有效結論。
1.2.2抽樣調查法 采用分層調查法搜索烏魯木齊市某社區(qū)老年人,開展口腔健康狀況調查,由社區(qū)醫(yī)生、護理人員負責簽名調查,按照既定名單簽發(fā)調查問卷,并用電腦按編號錄入信息,以保證信息的準確性、邏輯性和數(shù)據(jù)性。根據(jù)問卷調查結果,測評該社區(qū)老年人口腔健康評分,其中口腔健康狀況良好:90分以上,一般:80~90分,存在問題:70~80分,差:70分以下。
1.3調查工具 按照《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口腔調查問卷標準,調查內容包括口腔清潔知識、體檢知識、疾病狀態(tài),以及口腔疾病治療方法。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P
2 結果
2.1烏魯木齊市某社區(qū)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總體情況 調查過程中,146例老年人患口腔疾病93例,患病率為63.69%,補牙49例,補牙率為33.56%。其中,128例老年人有齲齒,患齲率為87.67%,齲齒數(shù)目從1~6個不等,平均齲齒數(shù)為(1.82±1.03)個,人均失牙數(shù)為(2.08±1.08)個,見表1。
2.2社區(qū)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及疾病就診情況 本組研究中,烏魯木齊市某社區(qū)老年人的生活條件、生活環(huán)境差異較大,其口腔健康行為水平、能力迥異。其中,能掌握正確刷牙方法的78(53.42%)例,了解口腔疾病知識的46(31.51%)例,常做口腔護理的12(8.22%)例,有口腔疾病預防意識的24(16.44%)例。不同年齡階段,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行為側重點不同,見表2。
3 討論
本組研究證明,烏魯木齊市某社區(qū)老年人口腔健康基本狀況一般,齲齒、補牙、刷牙行為規(guī)范度、口腔疾病預防意識能力等都存在諸多缺陷、問題。146例研究者中,口腔健康行為情況、水平是按照年齡段變化的,年齡越小的老年人接受口腔疾病知識、掌握口腔行為規(guī)范的能力越強,反之則越弱。綜合數(shù)據(jù)內容,筆者總結了幾點影響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的因素,具體內容如下。
3.1地域文化差異 烏魯木齊市地區(qū)偏僻、文化、生活水平遠不及發(fā)達城市,尤其是當?shù)氐睦夏耆耍麄儧]有接受過現(xiàn)代化的口腔健康教育,不僅無法獲取相關行為規(guī)范、口腔疾病知識,固有的地域文化差異也會影響口腔健康行為在烏魯木齊地區(qū)老年人中間有效傳播。
3.2老年人對口腔健康不重視 一般情況下,老年人都會忽視口腔健康,即便患有口腔疾病,老年人也會當其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而忽視。上述錯誤觀點、觀念,會嚴重影響老年人對口腔健康的重視心態(tài)。
3.3基礎醫(yī)療服務能力差 綜上分析,烏魯木齊市某社區(qū)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疾病狀態(tài)代表了大多數(shù)偏遠地區(qū)醫(yī)療服務水平低下、低能的現(xiàn)實問題,要想改善老年人的口腔行為,必須針對客觀問題,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解決。①加強口腔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擴大普及范圍,以烏魯木齊市為示范中心,以社區(qū)醫(yī)院為單位,開展健康教育活動,邀請廣大老年人參與,以綜合提高社區(qū)老年人對口腔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②突出口腔疾病預防意識的重要性,在教育中向老年人客觀解釋、直觀反映口腔疾病的影響力,讓老年人對其"敬畏"、"重視",只有這樣,老年人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真正重視口腔疾病預防(刷牙、口腔護理、疾病就診)等工作;③完善社區(qū)醫(yī)療服務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讓社區(qū)醫(yī)院擁有醫(yī)療服務自主性和功能性,鼓勵社區(qū)醫(yī)院深入社區(qū),主動找到有口腔疾病或存在疾病隱患的老年人,以"上門服務"、"電話咨詢"、"意見反饋"等形式,給予該社區(qū)老年人以全方位的口腔醫(yī)療服務,從而杜絕口腔疾病問題發(fā)生。總而言之,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行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久的工作工程來支撐、實現(xiàn),無論是在基礎醫(yī)療服務中,還是日常健康教育,都應將口腔健康等相關性問題放在首位。
參考文獻:
[1]田雯,馬敏,張瑩,等.銀川市3808名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調查[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3,23(10):659-661,665.
關鍵詞:口腔;健康;教育;本科生
21世紀是人口老齡化的時代,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成為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1]。與口腔健康相關的問題日益顯著。口腔疾患在人的一生中不斷積累,到老年期達到高峰期。據(jù)2005年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調查結果[2],全中國65—74歲的老年人患齲率是98.4%,齲均是14.65,牙周健康率是14.1%,根齲患病率是63.6%,齲均是2.74,牙齦出血的檢出率是68.0%,附著喪失達4mm檢出率是71.3%,牙周袋檢出率是52.2%,牙齒缺失率是86.1%,平均存留牙數(shù)是20.97,義齒修復率是42.6%,惡性腫瘤的檢出率是30/10萬,口腔黏膜異常的檢出率是7965/10萬,中國的老人患齲率有上升的趨勢,口腔的健康狀況差,牙齒缺失的狀況較普遍。同時由于老年人對口腔保健知識的知曉情況差[3],而且老年人唾液的分泌量變少,對口腔衛(wèi)生清潔不重視,記憶力退化,行動緩慢,動作準確性相對較差,難以保證口腔清潔效果,而口腔的健康在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兩個方面有重要作用[4],因此對老年人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勢在必行。而這一責任由本科生承擔。通過對口腔行為習慣的改變研究,有學者發(fā)現(xiàn)口腔健康意識與口腔衛(wèi)生的常識不可能直接形成健康行為。口腔健康意識與口腔衛(wèi)生常識的不斷積累,當它們增長到一定的量時,健康行為才會逐漸形成[5]。如果想要改變老人行為,使其養(yǎng)成良好生活方式與衛(wèi)生習慣,適應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的方式,最終提高老年人自己的護理能力。首先我們就要通過專項教育,讓老人能夠認識到,不正確的口腔行為會引起齲齒、牙周疾病等病患,同時還會危害老人身體健康,更甚者還可能引起腎、心等其他疾病。所以對老人進行口腔的保健知識指導和教育,以增加他們的口腔健康的保健知識,并且增強他們的口腔保健理念,最終形成其自己護理的能力,所有這些是提高和保證老人的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面對老年人,進行口腔健康的教育和指導,可以傳授口腔的健康知識,提高老年人口腔的自身保健的能力和意識,建立正確口腔保健的觀念,最后養(yǎng)成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衛(wèi)生習慣和生活方式[6]。健康教育內容和方式可直接影響著健康教育的效果。本科生應掌握以下內容:
1.口腔健康教育的內容:
包括堅決破除“人老掉牙”舊觀念,樹立起“牙齡可與年齡同在”的新觀念。齲病和牙周病是威脅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病患,眾所周知,菌斑是導致齲病和牙周病的直接原因[7],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行為有助于去除菌斑,可有效地保障老年人的口腔健康[8]。了解并掌握齲病、牙周病的癥狀及其預防的方法,保持口腔的衛(wèi)生,形成飯后漱口和刷牙的良好習慣,最重要的是飯后刷牙,睡前不再進食,掌握刷牙的正確方法及牙刷、牙膏的選擇;摒棄不正確的刷牙的方法,避免不正確的刷牙的方法導致的牙體損傷,宜選用老年型保健牙刷以及含氟牙膏;了解牙齒敏感癥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方法;了解牙線、牙簽的使用方法;堅持合理飲食;戒煙戒酒,細嚼慢咽,多吃蔬菜類食品,少吃糖類,老人可以多喝茶,因為茶葉中含有微量元素如氟、錫和鍶等以及多酚類物質,它們可以有效地抑制老年人口腔內的變型鏈球菌的致齲作用。當發(fā)覺口腔有腫瘤或病變時,一定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使老年人了解到缺牙后及時作義齒,知道義齒修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義齒如有不適,應及時到醫(yī)院重做或修改;應鼓勵老人每一年至少做1次口腔專業(yè)檢查,如果發(fā)現(xiàn)了口腔的疾病,就應到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專業(yè)檢查和治療。那些生活不能夠自理的老年人,可以對他們的陪護人員進行口腔健康知識的教育和指導,比如按時利用生理鹽水浸泡的棉球清潔口腔及牙齒,可以保持較好的口腔衛(wèi)生,并且預防齲齒、牙周病和黏膜病。
2.口腔健康教育的方式:包括課堂教育或文字資料及多媒體的形式。
(1)課堂教育。課堂教育是一門高超的語言藝術,是一種較快的知識傳播方式。它要求宣教者有較高的知識素質,“欲給人一勺,先要有一桶”,具有豐富知識才能解疑釋惑,說理深刻,進行有說服力的知識灌輸。同時宣教者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要力求做到:語言準確恰當,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效;宣教者要有嫻熟掌握和運用語言的基本功,吐字清晰,聲音洪亮,力求將口腔保健知識正確,有效地傳遞給老年人。(2)文字資料。制作健康教育文字資料時,應注意科學性、實用性、時效性、可讀性、趣味性等,同時內容不宜過多,重要的內容應放在前面,使用簡單通俗的詞語,避免醫(yī)學術語,醫(yī)學術語經常會導致老人無法接受或錯誤理解晦澀的醫(yī)學專業(yè)知識,結果其依從性會下降,不能達到健康教育的最初目的。尤其是醫(yī)學的英文縮寫,如果不能找到其他的中文詞匯代替,就必須解釋它的含義,盡量使用短句和短段落,一句話表達一個主要意思。重點內容可用條目的形式列出,便于讀者記憶。同時可輔以圖片。(3)多媒體。多媒體利用動畫演示、圖片和文字解說,集合了教、視、聽、學于一體,使得醫(yī)學專業(yè)知識由枯燥變生動。利用多媒體的形式來進行健康教育,這是幫助老人促進健康的良好形式。而且由于老人大多健忘,可以把健康教育的內容制作成光盤,或者上傳到網絡上,共享健康教育的資源,并可利用其向老人多次進行健康的教育,將老人對口腔的衛(wèi)生知識的需求從被動接受轉變成主動索取,這可保證健康教育的持續(xù)性。多媒體保證了健康教育內容、時間、效果的落實,同時可化解人力資源缺乏的矛盾,減輕進行健康教育人員的負擔。利用多媒體進行口腔健康的教育,能使老人真正了解口腔保健的知識,可以與老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并建立起融洽的關系,又可增強老人自我口腔保健的能力和意識,對老人口腔健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老年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因此需要本科生掌握以上知識,加強老人的口腔保健,可提高老人生活質量,維持老人正常生理的功能,并且老人所在社區(qū)也可針對老人的空閑時間和比較大眾的問題,及時開展口腔健康的教育活動,去除舊的錯的觀念,提高老人自己的口腔保健意識,按時進行口腔健康專業(yè)檢查,立爭達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最終建立家庭健康干預,加強社區(qū)管理,建立巡醫(yī)隊,鼓勵社會資金創(chuàng)辦養(yǎng)老機構,建立一個口腔科完整、多方位、貫穿生命歷程的多層次的保障體系,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國慧,鄭衍亮,徐霞.社區(qū)老年人口腔健康認知行為及影響因素[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2,21(5):450-2.
[2]齊小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7.
[3]秦立芳,李濟功,吳血林,王軍榮.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對口腔常見疾病發(fā)病率的影響[J].口腔醫(yī)學,2013,33(8):546-7.
[4]RowanSD,DiBurroM,WestbrookS,etal.PrevalenceofHPVassociatedoropharyngealcanceramongsouthTexans[J].TexDentJ,2014,131(5):376-381.
[5]傅兆紅.口腔健康教育及必要措施干預對老年人口腔保健KAP的影響[J].全科口腔醫(yī)學雜志,2015,2(2):25-6.
[6]楊寧,胡明,王曦晞,汪小彤,劉衛(wèi)紅.多齲和無齲者唾液變形鏈球菌及菌斑指數(shù)的檢測[J].口腔醫(yī)學,2013,33(6):392-4.
[7]余太平.早期牙菌斑控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防治中的意義[J].四川醫(yī)學,2013,34(12):1833-4.
總結了健康教育對老年人戴用可摘義齒護理知識及行為的影響。主要包括針對佩戴義齒前后不同的健康教育。通過健康教育使老年人義齒的護理行為及口腔衛(wèi)生保健得到明顯改善。本文通過126例需佩戴可摘義齒的老年人進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認為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對可摘義齒的護理行為及口腔衛(wèi)生狀況。
關鍵詞:
健康教育;老年人;可摘義齒;護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fā)展,中國人口壽命普遍延長,并提前進入老齡化國家,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備受關注。由于老年人的生理變化及器官功能的減退,牙齒缺失成為老年人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不僅影響咀嚼功能的正常發(fā)揮,久而久之會導致消化系統(tǒng)的一系列問題,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及吸收障礙,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佩戴可摘義齒,可修復牙列缺失,恢復嚼功能,保證營養(yǎng)的攝入。可摘義齒具有適應范圍廣,磨除牙體組織少,摘戴方便,易于清潔和價格較低等優(yōu)點,目前是老年牙缺失者首選的牙齒修復方法[1]。對已接受治療的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和正確的義齒清潔方式,對可摘義齒戴用者具有重要意義。不正確的義齒護理,不僅達不到義齒修復的目的,還會引起許多口腔疾病的并發(fā)癥,如義齒性口炎、牙周病、牙齦炎等。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人們認識到并能終身保持口腔健康[2]。現(xiàn)實生活中老年義齒戴用者缺乏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識,不知道義齒清潔對健康的影響,因此,如何保持口腔衛(wèi)生,維護口腔健康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老年人可摘義齒戴用者進行幾方面的健康教育,現(xiàn)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接診需佩戴可摘義齒的老年人共126例,包括生活不能自理10例,年齡65~80歲。其中男性7例,女性55例。
1.2結果
126例老年戴用可摘義齒者普遍缺乏口腔健康知識,經統(tǒng)計,68%(86例)者不戴義齒時不知道將義齒浸泡在冷水中,42%(53例)者吃完飯后不漱口,46%(58例)者將義齒放入口中后咬著安放,60%(76例)者睡前忘記摘下義齒等。健康教育后老年人對義齒護理知識明顯提高,比例超過健康教育前,改變了不良習慣。總之,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義齒護理知識,改善了護理行為。
2方法
2.1佩戴前健康教育
2.1.1
關心安慰患者
醫(yī)院首先提供整潔、明亮、舒適、安全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開放式的談話場所。患者來就診時,護士熱情接待,根據(jù)不同患者產生的應急反應進行有針對性的心里護理,以親切的語言,真誠的關懷,恰如其分的解釋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勵和安慰患者,減輕患者焦慮及恐懼心里,了解患者病情,詢問病史及藥物過敏史,了解有無治療禁忌證,并給患者漱口以清潔口腔。
2.1.2取得患者配合
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局部義齒戴入的步驟及治療時間、預后、并發(fā)癥、治療費用;告知佩戴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尤其對于聽力下降及反應遲鈍的老年人應反復交代。指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要用口呼吸,避免誤吞,如有不適則舉手示意,不能隨意講話及轉動身體,以防導致口腔軟組織意外損傷。
2.2佩戴后健康教育
2.2.1義齒取戴方法
指導患者正確取戴義齒,不宜強力摘戴。安裝義齒時注意好金屬翼環(huán)和套用翼環(huán)的牙齒,雙手左右平衡放入口中,不能將義齒放入口中后咬著安放,不宜用舌將義齒頂出,防止損傷自己原有的牙齒、口腔組織或損壞義齒。初戴義齒如有疼痛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修改;在修改前不能耐受的疼痛,應摘下義齒放入冷的清水中浸泡,不要干置,待來醫(yī)院前1~2h戴上義齒以便準確查明原因,得到正確修改。切忌忍耐戴用,以免壓傷牙槽粘膜或損傷牙周支持組織。
2.2.2義齒的處理
告知患者飯后及睡前應將義齒取下即時清洗。可摘局部義齒與牙齦和粘膜之間有間隙存在,進食后可有食物殘屑存留,每次進食后應取出清洗漱口,以維護口腔組織的健康。夜間睡眠也不宜戴活動性義齒,以免造成誤吞,同時可緩解牙槽骨壓力。義齒清洗時在流水中用普通牙刷清洗干凈,再浸泡于冷的清水中,禁止浸泡在熱水或酒精等有機溶劑中,以免造成義齒基托樹脂老化而影響使用壽命。義齒磨光面用軟毛刷輕輕刷洗,組織面由于較粗糙可用硬毛刷仔細清洗。對口腔無病變及損傷者告知經常戴用義齒,以防余留牙位置改變或牙槽骨吸收變形而導致義齒摘戴困難,甚至無法戴入。
2.2.3加強口腔衛(wèi)生
老年人佩戴的義齒和余留牙之間會產生新的滯留區(qū),進食后可有食物殘屑存留,同時減弱了唾液沖洗或緩沖作用,利于細菌附著,加之老年人口腔自潔能力和抵抗力下降,為細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容易引發(fā)義齒性口炎、牙周病及吸入性肺炎等并發(fā)癥[3]。應告知患者每次進食后及時取出清洗、漱口,以維護口腔組織健康。
2.2.4飲食指導
初戴義齒應先吃軟的小塊食物,盡量少用前牙切咬大塊食物,根據(jù)情況逐漸增加食物硬度,最好不吃較硬的食物,適應以后也不要吃堅硬食物,以免弄壞義齒。
2.2.5不適復診
初戴義齒時口內會有異物感,語言不清晰,惡心,唾液增多,咀嚼功能差,一般1~2周后即可緩解。若余留牙和粘膜的疼痛、義齒松動、摘戴困難、咬頰舌、咀嚼肌和顳下頜關節(jié)不適,或義齒損壞等應及時就醫(yī)檢查、調改和修理,不要自己修改義齒。正常半年到醫(yī)院復診1次義齒,即便活動義齒沒有出現(xiàn)問題,也應該五年左右到醫(yī)院更換一次。
3討論
可摘義齒體積大,帶入口腔后影響牙齒的自潔能力,降低口內生存環(huán)境,同時義齒周圍容易滯留食物,促進細菌繁殖,導致佩戴可摘義齒老年人口腔衛(wèi)生狀況較差,加之老年人自理能力減退,反應遲鈍,科學保健觀念淡漠,認為老年人不需要口腔保健。因此,需要護士充滿人性化的關懷,向老年人講解相關口腔疾病和防治的保健知識[4]。通過健康教育,使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識明顯增強,提高了義齒護理知識,改善了義齒護理行為,達到良好的義齒衛(wèi)生狀況,培養(yǎng)了老年人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進一步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馮崇錦.口腔科疾病臨床診斷與治療方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571-638.
[2]賈曉青.健康教育在口腔科門診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5,15(52):144-145.
[3]應巧燕,杜靚,張維,等.社區(qū)健康教育對可摘義齒戴用老年人義齒護理知識及行為的影響[J].護理研究(中旬版),2015,29(6B):2092-2093.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分層等容量隨機抽樣方法,抽取浦東新區(qū)上鋼社區(qū)的3個居委,每個居委各隨機抽取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100人,共計300人,進行第一次口腔健康狀況調查,并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及隨機數(shù)余數(shù)分組法,分成實驗組及對照組各150人。實驗組中男72人,女78人,平均年齡(61.4±3.4)歲;對照組中男74人,女76人,平均年齡(61.7±2.9)歲。所有對象均為具有常住戶籍的人口,且神志清楚,有個人獨立行為能力。兩組對象的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口腔健康檢查 按照WHO《口腔健康檢查方法》[2] 和《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的有關要求進行干預前、后的檢查,內容包括冠齲的齲齒(D)、因齲補牙(F)、根齲、牙齦出血、牙結石、牙周袋等情況。
1.2.2 干預措施
實驗組:集中進行6次口腔健康教育和3次口腔健康檢查,熱線電話及個性指導則按需提供。干預的具體內容為:① 每3個月開展1次個性化的口腔健康教育,形式有集體講座、互相討論、交流及個別解答等。內容有齲病、牙周病等口腔常見病的病因、癥狀及預防方法;牙缺失修復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如何正確刷牙;口腔健康與合理飲食;牙齒敏感、食物嵌塞等現(xiàn)象的原因及處理等。② 開通愛牙熱線,接受個別交流、專項指導。③ 制定口腔保健計劃,督促實施并根據(jù)實際口腔健康情況適時進行調整、修正。④ 每半年進行1次口腔檢查,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并實施牙周潔治、齲齒預防性充填、幫助制定義齒修復方案等。干預2年后進行效果評價。
對照組:不進行專門口腔保健指導、口腔健康檢查及健康教育,患者自行門診,常規(guī)治療。
1.3 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
共有293名對象完成2年干預,其中實驗組失訪1人,對照組失訪6人。
2.1 干預前、后齲齒患病情況比較
3 討論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中老年人的齲齒數(shù)比10年前增加了16.00%。上鋼社區(qū)作為老齡化社區(qū),45歲及以上中老年人口的比例為63.50%,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對于已經步入老年行列的老年人及即將步入老年行列的中年人來說,如何在社區(qū)口腔衛(wèi)生工作者的指導下,加強口腔預防,有效維護口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調查顯示,上鋼社區(qū)中老年人的口腔冠齲患齲率為64.00%,齲均為2.21,低于上海市73.73%和3.38的總體水平[3],也低于全國75.2%和3.8的水平[4]。患齲率及齲均均無性別差異, F的比例為20.40%,而同樣指標河南為6.84%,海南為14.19%[5-6],上海市為16.07%,說明上鋼社區(qū)中老年人的齲齒充填情況要好于上海市及部分省份。根面齲患齲率為21.67%,這與河南、海南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但比全國57%的根齲患齲率低。牙齦出血、牙石、牙周袋(≥4mm)及牙周附著喪失的檢出率分別是80.67%、91.33%、55.33%及42.00%,略高于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牙周健康率(13.67%)和上海市平均水平(14.59%)相當。
全程式口腔干預是指以社區(qū)為載體,社區(qū)口腔醫(yī)生為主體,聯(lián)合社區(qū)預防保健人員及居委衛(wèi)生專管干部,充分發(fā)揮社區(qū)全程、便捷、有效、可及的特點,為社區(qū)居民提供“家庭醫(yī)生”式的口腔保健指導及服務,變被動的疾病治療為主動的早期預防,讓居民養(yǎng)成定期復查的習慣,以提高居民的口腔衛(wèi)生知識及健康水平。本研究通過對實驗組不同性別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全程干預,其冠齲患齲率及牙周健康指標均比對照組有了明顯改善,因齲補牙的比例達54.65%,較干預前的20.40%及干預后對照組的23.20%均有顯著提高,說明全程干預對幫助社區(qū)居民樹立正確的口腔就診行為,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時,本調查發(fā)現(xiàn),干預過程尚不能很好地降低居民的齲齒發(fā)病率,這可能與干預時間有限,短時間內還不足以有效防止齲齒發(fā)生有關,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通過全程式的口腔干預,變被動的疾病治療為主動的早期預防,實現(xiàn)全程口腔健康管理,是社區(qū)口腔衛(wèi)生工作的未來且長期任務[7],也是職責所在。社區(qū)口腔衛(wèi)生工作者的工作側重點要有別于口腔專科醫(yī)院,要以口腔預防保健為抓手,設計一套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能使大家接受和可操作性強的健康教育模式,借鑒家庭醫(yī)生制服務模式,讓每一位社區(qū)口腔衛(wèi)生工作者都成為居民的 “家庭口腔醫(yī)生”,為居民提供醫(yī)療服務的同時,更能為其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指導計劃,定期的口腔宣教及口腔檢查。社區(qū)口腔醫(yī)生要堅持醫(yī)防并重,預防為主,注重全程干預,為實現(xiàn)社區(qū)居民的口腔健康做出應有的努力。
4 參考文獻
王慶武, 李曉瑜. 口腔健康教育及必要措施干預對老年人口腔保健KAP的影響[J]. 延安大學學報, 2011, 9(3): 59-6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R]. Geneva: WHO,1997.
李國強, 曹新明. 上海中老年人齲齒等三大口腔疾病狀況淺析[C]. 中華口腔醫(yī)學會老年口腔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換屆選舉暨第四屆全國老年口腔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 2008:71-72
胡德渝. 我國口腔健康、疾病趨勢及發(fā)展方向[J].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09, 2(9): 513-516.
王薇,楊汴生,何健,等. 65~74歲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學調查[J]. 實用預防醫(yī)學, 2006, 13(3): 607-609.
田亞光,廖天安,謝奇,等. 海南省65~74歲老年人牙齒健康狀況調查[J]. 中國自然醫(yī)學雜志, 2008, 10(5): 327-330.
1.1方法
1.1.1對照組
應用常規(guī)方案護理,責任護士通過講授法進行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
1.1.2觀察組
除進行常規(guī)方案護理外,加強整體、全面的健康教育,教育方式包括演示法、座談討論法、發(fā)放健康宣傳冊、專題講座等,對老年病人或文化水平較低者,采用一對一的方法進行健康宣教,具體內容如下:
①良好情緒調節(jié)。病人發(fā)病后,常因長期絕對臥床全身酸痛或頭暈、頭痛而情緒不穩(wěn)定,此時應耐心向病人講解情緒激動可能引起血壓、顱內壓升高而發(fā)生再出血的可能性,指導病人可聽輕音樂、深呼吸緩解緊張情緒,同時保持病室安靜及減少陪伴及家屬探視時間等方法,使病人能得到良好的休息。
②改變不良習慣,如吸煙、飲酒,通過宣傳冊、臨床培訓以及家屬的配合,對病人進行全方位的宣教,使病人能夠自身調節(jié),并樂意接受,積極配合,逐漸改掉不良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睡眠習慣,病人患病后,因病痛或病前存在不良的睡眠習慣導致病人經常失眠,而失眠則會引發(fā)各種疾病甚至加重病情,指導病人可進行適當?shù)念^部按摩,同時,要盡量避免煩惱、憂慮和緊張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此外,要做到睡前不吸煙、不飲酒、不喝濃茶,晚餐不宜過飽。如病人夜里確實難以入睡,可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靜劑。
③均衡飲食的指導。病人因長期絕對臥床休息,食欲、消化功能較前減退,可導致全身無力甚至電解質紊亂,給疾病的治療造成不利。應指導病人建立一個良好的食譜及培養(yǎng)良好的飲食習慣,同時要做好家屬的指導工作,積極配合病人所需;如有合并糖尿病病人應根據(jù)血糖值進行飲食調整,高血壓病人應低鹽低脂飲食。
④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在自發(fā)性蛛網膜下隙出血病人中,常因臥床、飲食、睡眠的改變而導致病人常常便秘,用力排便則是引起顱內壓增高的另一重要因素,首先應向病人講解良好排便的重要性,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如病人超過3d仍未排便者,可遵醫(yī)囑給予排泄劑。
⑤調節(jié)。指導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4周~6周,抬高床頭15°~30°,有利于降低顱內壓,更換時動作應遲緩,避免用力動作。如體胖或體虛者應指導家屬積極配合病人的生活起居。
⑥病人用藥安全的指導。自發(fā)性蛛網膜下隙出血病人一般要長期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脫水降顱壓治療,并給予具有抗纖溶作用的止血藥物降低再出血率,靜脈尼莫地平治療,防治蛛網膜下隙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發(fā)生。而這些藥物對血管的刺激性較大,病人容易產生不耐煩心理,所以應耐心講解用藥目的、注意事項以及藥物可能產生的副反應以及如何對癥處理,及時與病人和病人家屬溝通,深入了解病人的擔憂心理,增強病人的信心,緩解心理負擔,積極配合治療,同時也應配合醫(yī)生積極治療原有合并癥,如糖尿病、心臟病等,按醫(yī)囑服藥的必要性,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⑦呼吸道的維護。急性期病人常伴有呼吸道功能防御減退、神經反應遲鈍等,又加上病人長期臥床休息,導致口腔分泌物增多、黏稠,不易咳出,用力咳嗽又可能加重顱內壓升高導致再出血,所以除常規(guī)的口腔護理外,應指導病人加強口腔清潔,堅持餐后漱口,多飲水稀釋口腔分泌物,對年老體弱者應協(xié)助加強翻身、叩背,必要時予霧化吸入、使用化痰藥等治療。
1.1.3效果觀察
健康知識知曉率:采用護理部發(fā)放的質控內容指標進行健康知識知曉評分,分值0分~30分。滿意度調查:采用醫(yī)院發(fā)放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分,分值0分~100分。再次出血病人通過CT檢查確診。
1.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組間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以P<0.01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常規(guī)健康教育與加強健康教育前后比較,病人對疾病知識知曉率及滿意度均有明顯提高,病人再出血率也顯著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
3.討論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鼻內鏡手術患者中的護理效果。方法:將200例鼻內鏡手術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100例)和對照組(100例),觀察組按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對照組按常規(guī)方法護理。結果:觀察組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提高患者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主動地參與護理過程,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鼻內鏡手術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間的護理模式,是針對特定的病人群體,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接診時診斷、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護理手段為縱軸,制成一個日程計劃表,對何時該做哪項檢查、治療及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可出院等目標進行詳細的描述說明與記錄。鼻內鏡手術是指在光學系統(tǒng)和監(jiān)視系統(tǒng)支持下,應用鼻內鏡及其特殊手術器械,經鼻腔進路施行鼻腔、鼻竇、鼻眶、顱底區(qū)域手術的技術。自2011年,我科開始實行鼻內鏡手術臨床護理路徑,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月到2012年8月,我科共收治慢性鼻竇炎患者200例。按入院順序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00例,對照組100例,排除其他系統(tǒng)疾病,兩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無顯著性差異。
1.2 實施方法
制訂臨床護理路徑表:根據(jù)鼻內鏡手術住院病人治療和護理的特點,參照現(xiàn)有的護理常規(guī)和標準,制定了鼻內鏡手術臨床護理路徑表。包括:住院第一天,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床位醫(yī)生、床位護士,積極完善各項術前檢查,擇期手術。術前日予備皮,遵醫(yī)囑予抗菌類藥物治療,提醒患者預防感冒,充足睡眠,保持穩(wěn)定情緒。手術日根據(jù)麻醉方式選擇合適的,觀察鼻腔出血及疼痛情況,予消炎、止血類藥物治療。術后1-7日觀察病情,講解鼻腔填塞的暫時性和必要性,指導松弛療法;半臥位休息,張口呼吸,多飲水,鼓勵大膽進清淡易消化飲食,保持口腔清潔,避免用力打噴嚏,擤鼻,挖鼻,予術后用藥。出院日向患者講解出院流程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告知復查時間。住院期間以嚴格的時間框架為橫軸,護理流程為縱軸,觀察組按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對照組按常規(guī)方法護理
2 結果
兩組在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及滿意度方面經過統(tǒng)計學分析后具有顯著性差異。
3 討論
鼻內鏡手術是目前在臨床應用較廣泛的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自我科實行鼻內鏡臨床護理路徑后,護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機械地執(zhí)行醫(yī)囑或等醫(yī)生指示后才為病人實施治療護理,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工作。床位護士可以按照路徑表有計劃、有目的、有時間、有順序地對患者分階段進行健康宣教。避免護士一次性宣教內容過多患者不易接受,大大提高了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和健康知識的掌握,滿意度明顯提高。CNP圖表簡單易懂,容易實施,減少了護理人員書寫的時間,把護士的時間還給病人,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是在出現(xiàn)問題時才進行指導宣教,缺乏預見性、系統(tǒng)性,內容不夠全面,患者容易遺忘。綜上分析,運用鼻內鏡臨床護理路徑在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對護理的滿意度等方面是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護理干預;效果;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5[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8(a)-120-02
Complet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th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
LI Jidi
People′sHospital of Huaiji County, Gaungdong Province, Huaiji 526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 Methods: Chosen 126 patients with COPD,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each for 63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ook care by general duty nursing ,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ook care by the complet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complication and hospital d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n evidenc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Satisfac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進行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具有病程長、反復發(fā)作、能預防復發(fā)的特點[1]。以呼吸道氣流受限,肺功能進行性減退為特征,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力以及生活質量。加強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有效護理,對延緩肺功能的惡化,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2-3]。為此,筆者對COPD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并獲得滿意效果,現(xiàn)總結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及門診確診為COPD的患者126例,男97例,女29例。年齡54~82歲,平均(62.7±11.8)歲。經過臨床、影像學及肺功能檢查,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分會專業(yè)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3]確診為COPD。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63例,男48例,女15例,年齡54~80歲,平均(62.1±12.5)歲;對照組63例,男49例,女14例,年齡54~82歲,平均(62.9±11.6)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情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僅予以一般護理措施
予抗感染、止咳平喘化痰等;持續(xù)低流量吸氧;呼吸機使用前后做好管道的維護、氣道的濕化、參數(shù)調整以及脫機前的護理解釋工作;指導做呼吸操,加強呼吸肌肉的功能鍛煉,避免或防止粉塵、煙霧、清潔劑等有害氣體吸入,飲食和生活起居正常、保證充足睡眠。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1.2.2.1心理護理干預:由于病情反復發(fā)作、反復住院、自理能力的受限等原因,COPD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有50%左右患者存在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4]。護士應耐心聽取患者的敘述,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認真解釋患者的疑問,并進行相關健康教育,講解其常用檢查以及治療的有關知識,緩解其心理壓力,并做好其家人和親友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給予患者精神安慰,以取得患者和家屬的信任,告知保持良好心態(tài)的重要性,使其相信通過長期、規(guī)范的治療能夠有效控制其癥狀,不同程度地減緩病情進展速度。
1.2.2.2 合理氧療:COPD患者多存在低氧血癥,要長期給氧,要注意用氧安全,避免吸入氧濃度過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及氧中毒,采用鼻塞法或面罩法,氧濃度為28% ~30%, 持續(xù)低流量(1.5~2.0 L/min),每天>15 h,密切觀察缺氧癥狀有無改善,每天更換導管及濕化瓶預防院內感染。
1.2.2.3 飲食護理干預:讓患者少食多餐,根據(jù)各人的基礎代謝和營養(yǎng)狀態(tài)補充營養(yǎng),提供高熱量、高蛋白、豐富維生素易清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構成以蛋白質和糖為主,并注意足夠的熱量,熱量比例糖類占50%~60%,脂肪占20%~30%,蛋白質的供給量每天按1.5~2.0 g/kg計算,同時供給足夠的維生素和適量礦物質。多食新鮮食物,忌食腌制食品,避免過硬、過燙、油炸、煙熏類食物。堅持按時進餐,避免暴飲暴食。
1.2.2.4 呼吸功能鍛煉指導:包括呼吸肌功能鍛煉和全身運動的耐力鍛煉。患者經治療進入臨床平穩(wěn)期后,由責任護士根據(jù)患者年齡、文化程度、認知接受能力、病情程度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呼吸功能鍛煉知識宣教,指導具體鍛煉方法進行縮唇呼吸及腹式呼吸,并持之以恒形成習慣,延緩肺功能惡化,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2.2.5 口腔護理及壓瘡的預防干預:肺心病患者經常半臥位,張口呼吸,口唇干燥,細菌易侵入,加之長期使用抗生素,易發(fā)生口腔內細菌感染。每天清晨協(xié)助患者用1%過氧化氫溶液漱口,并做口腔護理;經常保持床褥清潔、干燥,協(xié)助患者翻身及經常變換,特別是合并心功能不全,經常水腫的患者,幫助其在床上進行四肢活動和翻身,以避免踝部和腿部交叉受壓。必要時按摩長期受壓部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
1.3觀察指標
①醫(yī)護質量:并發(fā)癥及治療效果;②住院費用:住院期間除伙食費以外所有住院費用;③住院天數(shù):自住院第1天至出院日;④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⑤患者對健康知識掌握情況。
1.4 評價標準
用自制的問卷進行調查評價:①對每例即將出院的患者進行書面測試,了解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得分>80分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達標。②對每位護理工作者的滿意度,對出院患者進行問卷測試,得分>90分為合格。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形式表示,分類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并發(fā)癥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59%,對照組為17.46%,見表1。
3 討論
COPD是當前呼吸學界關注的熱點,根據(jù)WHO的統(tǒng)計,全球初步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其病死率在世界范圍內排在第6位。到2025年,它將上升為第3位。該病診斷時往已較晚,故治療較困難。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藥能改變其病程的發(fā)展和肺功能的下降;COPD在全球造成的人力財力負擔是極大的[5]。控制疾病復發(fā)、提高生活質量是COPD治療和康復的重要內容。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住院天數(shù)明顯低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余小萍,朱萍,朱圓.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綜合護理方案研究[J].上海護理,2010,10(5):33-35.
[2]梁麗,潘婭娜,王歡.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護理體會[J].西南軍醫(yī),2010,12(2):381-382.
[3]《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編委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診治規(guī)范[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7,20(4):199-203.
[4]張忠魯,劉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支持[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5,25(2):109
[5]鐘南山.第二屆全國COPD與第八屆肺心病學術會議[N].中國醫(yī)學論壇報,2002,4.
一、工作目標
通過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提高我院醫(yī)務人員的衛(wèi)生知識水平、健康意識以及住院病人相關知識知曉率,促進醫(yī)院對健康的廣泛支持,推動醫(yī)院衛(wèi)生服務,創(chuàng)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條件,以達到提高醫(yī)務人員與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二、工作內容
(一)充分發(fā)揮醫(yī)院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的作用。廣泛動員領導層、動員專業(yè)人員、動員醫(yī)院內各有關人員參與。
(二)下達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制訂相應計劃組織具體實施,要進一步加強網絡建設,定期組織健康教育員培訓,齊抓共管,創(chuàng)建一個有益于健康的環(huán)境。為健康教育投入必要的人力、財力、物力。
(三)加強醫(yī)院健康教育陣地建設。門診應設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陣地(如宣傳欄、黑板報等),每季更換一次,候診室應設咨詢臺。病區(qū)要設立黑板報或宣傳版塊 (以樓層計算),每月更換一次(每年出刊12期以上)。積極征訂健康書刊,對上級下發(fā)的及本院自制的健康教育資料及時張貼、分發(fā)。利用各種形式,積極傳播健康信息。
(四)開展健康教育知識培訓。對全院醫(yī)務人員開展健康教育知識培訓每年一次,以提高醫(yī)務人員的衛(wèi)生知識水平、健康意識,使醫(yī)務人員的健康知識知曉率達80%以上,健康行為形成率達70%以上。
(五)大力開展院內健康教育活動。
1、門診健康教育:醫(yī)生應有針對性開展候診教育與隨診教育。
2、住院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教育與出院教育的同時,重點做好住院期教育:①醫(yī)生在進行醫(yī)療活動時所運用的健康咨詢、健康處方等對病人及其親屬開展健康教育。對住院病人可采取疾病小知識口頭和書面測試,分發(fā)資料、給病人上課等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關知識知曉率達≥80%。②健康處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屬至少一種健康教育處方,有針對性地對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屬開展健康教育2—3次。③利用宣傳陣地進行宣傳教育。④每年對100名或以上病人進行相關知識知曉率調查。
(六)積極開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動。針對社區(qū)內的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點保健人群等不同人群,結合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對社區(qū)進行經常性指導。配合各種宣傳日,深入社區(qū)開展咨詢和宣傳。利用預防接種、疾病普查等機會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七)加強反吸煙宣教活動。積極開展吸煙危害宣傳,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窗等多種形式,經常性地進行吸煙與被動吸煙的危害的宣傳。積極參與創(chuàng)建無煙醫(yī)院,醫(yī)院有禁煙制度,醫(yī)療場所有禁煙標志,無人吸煙。
(八)做好檢查指導和效果評價。每年定期組織人員,對各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進行指導、檢查,完善健康教育執(zhí)行過程中的各種活動記錄、資料。通過醫(yī)務人員健康知識知曉率、健康行為形成率及住院病人相關知識知曉率的測試,對醫(yī)院健康教育工作進行評價與總結。
三、時間安排
一月份:教育重點是合理膳食與營養(yǎng)、安全教育、呼吸道傳染病防治。
二月份:教育重點是節(jié)日食品衛(wèi)生、家庭急救與護理。
三月份:結合三八婦女節(jié)、3.24結核病防治宣傳日,重點宣傳生殖健康知識、結核病防治知識。
四月份:結合愛國衛(wèi)生月和4.25全國計劃免疫傳宣日,重點開展社區(qū)衛(wèi)生公德、衛(wèi)生法規(guī)和兒童預防接種知識教育。
五月份:結合國際勞動節(jié)和碘缺乏病宣傳日、無煙日。重點開展職業(yè)衛(wèi)生、科學使用碘鹽、吸煙危害等知識教育。
六月份:結合國際兒童節(jié)、環(huán)境日、愛眼日、禁毒日。重點宣傳兒童保健,近視防治,環(huán)境保護,遠離等方面的知識。
七月份:重點開展夏秋季腸道傳染病,飲水飲食衛(wèi)生知識教育。
八月份:結合母乳喂養(yǎng)宣傳周,開展家庭常用消毒知識、科學育兒和社區(qū)常見病的宣傳教育。
九月份:結合全國愛牙日、老人節(jié)開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識、體育健身方面的宣傳教育。
【關鍵詞】 艾滋病;預防保健;疾病控制;健康教育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2.098
艾滋病是一種由人體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導致的慢性傳染病, 主要是通過血液、性生活等途徑傳播, 目前已成為全球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 嚴重威脅人類健康[1-5]。當前醫(yī)學界尚無根治該疾病的治療方案, 也沒有疫苗可進行免疫預防, 因此在疾病防治中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至關重要。本研究中以91例艾滋病患者為例, 采用對比分析法主要探討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預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的作用, 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以本縣2013年1月~2015年12月疾控中心報告的91例艾滋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6例)。對照組男31例, 女14例, 平均年齡(36.2±4.1)歲。觀察組患者男32例, 女14例, 平均年齡(36.9±4.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護理, 主要內容包括常規(guī)病情檢測、常規(guī)生活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予以健康教育, 主要措施如下。
1. 2. 1 健康教育評估 自制問卷對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進行調查評估, 在此基礎上結合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病情發(fā)展程度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案, 旨在轉變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偏差, 幫助其養(yǎng)成正確的生活習慣, 改善生活質量。
1. 2. 2 健康教育實施方法 教育方法要靈活多樣, 跟上時展的步伐, 例如“一對一面對面交流”、舉辦講座、建立QQ或者微信病友交流平臺定期進行內容推送、發(fā)放宣傳手冊、播放與疾病相關的視頻資料, 教育過程中指導人員語言要親和, 行為舉止要得當, 尊重和理解患者的內在感受以及隱私, 給予患者更多的信任感。
1. 2. 3 健康教育具體內容 ①心理干預。艾滋病當前沒有根治方法, 再加之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因此多數(shù)患者存在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 嚴重者甚至會產生報復社會的想法, 因此健康教育工作中加強心理干預非常有必要, 要引導患者正視自己的疾病, 也可以邀請積極樂觀的病友現(xiàn)身說法, 幫助患者緩解內心壓力, 穩(wěn)定患者情緒。②飲食教育。艾滋病患者大多較為消瘦、營養(yǎng)不良, 因此在飲食中要指導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素、低脂肪含量的食物, 例如雞、魚湯、新鮮蔬菜等, 如果患者存在口腔炎癥飲食要以流質食物為主, 保持飲食規(guī)律, 忌煙酒;如果患者存在習慣性腹瀉等病癥可每日口服淡鹽水或者糖鹽水。③皮膚護理指導。艾滋病患者皮膚營養(yǎng)差, 自身免疫力不高, 容易發(fā)生皮膚感染, 因此在日常生活要指導患者做好皮膚清潔, 注意不可使用抗菌香皂, 可使用羊毛脂香皂, 如果皮膚較為干燥可涂抹護膚品, 如果存在由細菌以及真菌引起的感染可用1:5000的高錳酸鉀濕敷, 沖洗全身后涂抹氯霉素潤膏加聚肌胞。④口腔護理指導。患者由于長期發(fā)熱容易產生口干或者口腔感染的并發(fā)癥, 因此指導患者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每天早晚以及飯后刷牙或者漱口, 同時可嚼口香糖或者飲水的方法緩解口干。當患者口腔發(fā)生感染后可采用克霉唑等藥物進行干預。⑤污染物的處理指導。定期對房屋進行清潔, 及時開窗通風換氣, 對于患者接觸的物品可采用太陽暴曬消毒, 冬天可將污染物放置在低溫中進行夜凍;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需要單獨放置, 使用后煮沸消毒;性生活可使用雙層, 女性月經期間要注意對經血的處理, 避免污染其他用品。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6-8] 采用自制問卷對患者疾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估, 總分100分, >85分為合格, 計算健康教育合格率。采用自制問卷調查兩組患者的教育滿意度, 總分100分, 滿意:>85分;較滿意:60~85分;不滿意: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SP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對照組疾病健康知識掌握合格率為57.8%(26/45), 觀察組疾病健康知識掌握合格率為87.0%(40/46)。對照組教育滿意度為66.7%(30/45), 其中滿意16例(35.6%)、較滿意14例(31.1%)、不滿意15例(33.3%);觀察組教育滿意度為89.1%(41/46), 其中滿意21例(45.7%)、較滿意20例(43.5%)、不滿意5例(10.9%)。觀察組患者疾病健康知識掌握合格率、教育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72、6.69, P
3 討論
健康教育主要是指通過信息傳播、行為干預促進個人或者群體樹立健康觀念, 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9-12]。艾滋病是一個嚴峻的公共衛(wèi)生安全問題, 將健康教育應用于艾滋病預防保健和疾病控制具有重要的價值, 可以有效幫助患者提高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并及時了解自身的病情變化, 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干預, 改善生活質量;同時也會讓患者明確自身的權力和義務, 積極參與相關衛(wèi)生組織或者政府機構開展的艾滋病防御工作。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 教育方案的制定以問卷調查結果和患者的接受能力為基礎, 且充分遵循了“個性化差異”原則, 保證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此外教育方式靈活多樣, 改善了常規(guī)健康指導枯燥乏味的不足, 能夠有效激發(fā)患者的學習興趣;同時涵蓋的教育內容廣泛豐富, 包括心理干預、食教育、皮膚護理指導、口腔護理指導等, 能夠幫助患者提高疾病控制能力。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疾病健康知識掌握合格率為87.0(40/4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7.8%(26/4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艾滋病患者預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健康教育的作用突出,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鄧為民, 趙城寒, 劉藏, 等. 浙江省樂清市2005-2012年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特點分析.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4, 18(12):1237-1238.
[2] 郝陽, 崔巖, 孫新華, 等. “四免一關懷”政策實施十年來中國艾滋病疫情變化及特征分析.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4, 18(5):369-374.
[3] 楊文杰, 樊盼英, 梁妍, 等. 2008-2013年河南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對HIV的抑制效果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5, 49(1):13-20.
[4] 張靜瑜, 欒榮生, 羅映娟, 等. 2012年四川省艾滋病高危人群哨點監(jiān)測結果分析. 中國艾滋病性病, 2014(2):91-94.
[5] 何盛華, 周銳鋒, 劉大鳳, 等. 四川地區(qū)1465例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分析. 重慶醫(yī)學, 2014(5):592-593.
[6] 段立群. 淺析健康教育在艾滋病患者預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的作用. 醫(y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 11(2):121.
[7] 杭瑩. 不同人群中健康教育干預對艾滋病防治的作用研究. 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 2014, 24(2):1102-1103.
[8] 龐志勇. 探討艾滋病危害宣傳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預防控制中的應用. 東方食療與保健, 2015, 15(5):226, 228.
[9] 秦鵬, 閔霞, 王東博, 等. 公共場所管理人員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預效果評價. 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4, 43(5):411-412.
[10] 沈平, 黃毅毅, 蔣麗萍, 等. 欽州市欽南區(qū)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效果評價. 中國熱帶醫(yī)學, 2015, 15(12):1456-1459.
[11] 蘇云鵬, 申元英, 何梅, 等. 大理地區(qū)大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4(12):1243-1246.
[12] 邢雅素, 郝鳳艷, 郝肖陽. 建筑工地農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5, 24(4):121-122.
[13] 張麗花, 樂漢娥. 武漢市~口區(qū)流動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中國公共衛(wèi)生, 2014, 30(3):299-301.
[14] 徐光勇, 時培榮, 張洋, 等. PBL教學法在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 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 2016(1):102-104.
[15] 蘇云鵬, 申元英, 何梅, 等. 大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進展. 中國性科學, 2014(1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