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食品安全追溯范文

        食品安全追溯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食品安全追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食品安全追溯范文

        [關鍵詞] 食品安全 追溯 條件

        近年來,由于國內外食品安全危機頻繁發生,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的穩定,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農產品是食品的源頭,如何對農產品有效跟蹤和追溯,建立有效安全機制,從源頭上保證食品安全是個重要的課題。RFID的特性使其應用于農產品安全管理有很好特性,通過其相應信息系統,達到對食品的安全管理。在農產品追溯系統中,對農產品屬性,以及參與方處理的信息進行有效標識是基礎,對相關信息的獲取、傳輸及管理是成功開展農產品追溯的關鍵。

        一、基于RFID的食品安全追溯

        追溯(Tracing)是指從供應鏈下游至上游識別一個特定的單元或一批產品來源的能力,即通過記錄標識的方法回溯某個實體來歷、用途和位置的能力。

        把RFID應用于食品安全追溯,必須從其源頭就插入RFID標簽,應用RFID的具體方式如下:(1)在食品或原材料源頭由公司加入RFID標簽,寫入食品或原材料在源頭的基本信息,如產地、出產日期、儲存方法及食用方法等。(2)通過倉儲、運輸環節到達食品加工廠,標簽中添加倉儲、運輸環節的信息。(3)加工廠完成食品加工,將原料和輔料的原始記錄和加工過程的信息寫入RFID標簽,并與產品個體或包裝對應。(4)監管部門檢驗檢疫信息寫入。(5)倉儲、運輸、分銷、配送等物流環節信息寫入。(6)到超市、餐飲、快餐,以及飯店,再將這一層信息寫入實現跟蹤鏈的最后環節。

        經過這個流程能實現從整個鏈上追蹤食品的各環節。具體實施過程中利用RFID食品標簽有兩種方法來進行追蹤:一是從上往下進行跟蹤,即從農場、食品原材料供應商-加工商-運輸商-銷售商-POS銷售點,這種方法主要用于查找造成質量問題的原因,確定產品的原產地和特征;二是從下往上進行追溯,也就是消費者在銷售點購買的食品發現了安全問題,可以向上層層進行追溯,最終確定問題所在,這種方法主要用于問題產品的召回。

        RFID在食品安全中的應用,讓食品行業實現兩個最重要的目標,一是徹底實施“源頭”食品追蹤解決方案。二是使食品供應鏈過程完全透明。

        二、實施RFID食品安全追溯的條件

        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中,企業對產品及其屬性以及參與方的信息進行有效標識是基礎,利用RFID技術對相關信息的獲取、傳輸以及管理是成功開展食品跟蹤的關鍵。實施產品跟蹤與追溯,要求系統具有“可靠、快速、精確、一致”的特點,有效地建立起食品安全的“預警機制”。

        1.統一的食品供應鏈物流管理。采用RFID食品標簽技術可以對食品供應鏈全過程中的產品及其屬性信息、參與方信息等進行有效的標識。進行食品跟蹤與追溯要求在食品供應鏈中的每一個加工點,不僅要對自己加工成的產品進行標識,還要采集所加工的食品原料上已有的標識信息,并將其全部信息標識在加工成的產品上,以備下一個加工者或消費者使用。這好比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任何一個環節斷了,整個鏈條就脫節了,而供應鏈中跨環節之間的聯系比較脆弱,這是實施跟蹤與追溯的最大問題。所以需要供應鏈所有參與方就實施食品跟蹤與追溯要求達成一致,結成戰略聯盟。由于我國食品物流面臨的新環境,要解決與食品物流密切相關的食品消費多樣快捷化要求、食品安全衛生控制、食品企業規模擴大等問題,我們需要從源頭抓起,建立統一的食品供應鏈物流管理。

        2.確定食品供應鏈全過程中跟蹤追溯信息。建立各環節信息管理、傳遞和交換的方案,從而對供應鏈中食品原料種植、加工、包裝、貯藏、運輸、銷售等環節進行跟蹤與追溯,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進行妥善處理。

        3.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統。在進行跟蹤與追溯的整個過程中,供應鏈中所有的參與方需要就彼此之間交換信息的內容、表述和形式達成一致,交換的數據需要標準化。為了確保信息流的連續性,每一個供應鏈的參與方必須將預定義的可跟蹤數據傳遞給下一個參與方,使后者能夠應用可跟蹤原則。供應鏈各個節點之間信息交換可以采用EDI、Email、傳真、信箋等方式。在發生產品質量問題時,這些問題可以在供應鏈中的不同環節,由消費者、分銷商,或上游供應商發現,主要步驟如下:發現質量問題;傳遞發現的問題的有關信息;確定有關供應商的原因或信息;確定有關的批號,要么在庫存中,或者運輸中,或者已經發出去了;確定其他有同樣質量問題的批號,并采取糾正行動。在食品供應鏈中,信息系統主要有3個顯著的功能:信息的獲取、信息的傳遞、信息的管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可信性、速度、準確性、一致性和風險。

        三、RFID本身苛待解決的問題

        1.全球統一物品編碼問題及頻段標準問題。農產品供應涉及面很廣,從原產地到加工廠、包裝、檢疫甚至餐廳等環節。如果編碼不統一,又或者整個鏈上的頻段不統一,勢必給讀寫、查詢、跟蹤及回溯帶來很大的不便甚至無法實現RFID帶來了的任何便利;因此通過GS1和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制定統一編碼和確定中國使用頻段是技術關鍵問題。

        2.降低成本問題。如果說現在什么影響RFID的爆發式大規模應用,價格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真的做到單件產品不論蔬菜雞蛋都貼有RFID標簽,勢必要求標簽價格非常低,像現在的條碼一樣,成本能做到基本忽略時,大規模的爆發應用也就隨之發生了。

        3.RFID標簽可靠性。RFID系統使用無線電波在貼電子標簽的農產品外包裝與主機讀寫器之間傳送信息,它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包裝電子標簽,讀寫(應答)器,天線和主計算機。盡管現在各行業對該系統的優點強調很多,但實驗證明,被包裝物將影響標簽識讀率(如水為25%,大米為80.6%),包裝標簽的方向也對識讀率有影響。因此設計確定可靠和RFID標簽包裝結構和包裝工藝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方炎高觀范新魯陳華寧:我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研究[J].農業質量標準,2005,(2)

        第2篇:食品安全追溯范文

        自瘋牛病以后,歐盟國家首先提出了食品可追溯性的概念。所謂追溯(Tracing)就是通過記錄的標識對具體實體的歷史、應用或位置進行回溯的能力。具體來講就是指從供應鏈下游至上游識別一個特定的單元或一批產品來源的能力,即通過記錄標識的方法回溯某個實體來歷、用途和位置的能力。

        在各國日益強烈的食品追溯需求的推動下,國際物品編碼協會研究開發了采用GS1系統(全球統一標識系統)跟蹤與追溯食品類產品的應用方案,適用于加工食品、飲料、牛肉產品、水產品、葡萄酒、水果和蔬菜等多個領域。這套經過多年研究和實踐檢驗的應用方案,得到了全球的高度認可。

        一、什么是GS1

        GS1系統是以對貿易項目,物流單元,位置,資產,服務關系等進行編碼為核心的集條碼、射頻等自動數據采集、電子數據交換、全球產品分類、全球數據同步、產品電子代碼(EPC)等系統為一體的服務于物流供應鏈的開放的標準體系。

        GS1是在商品條碼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所以編碼體系是核心部分,實現了對不同物品的惟一編碼;數據載體是將供肉眼識讀的編碼轉化為可供機器識讀的載體;然后通過自動數據采集技術及電子數據交換,以最少的人工介入,實現自動化操作。GS1系統通過具有一定編碼結構的代碼實現對相關項目及其數據的標識,該結構保證了在相關應用領域中代碼在世界范圍內的惟一性。在提供唯一的標識代碼的同時,GS1系統還提供附加信息的標識,例如有效期、系列號和批號,這些都可以用條碼來表示。

        但我們要注意,在當今國際貿易狀態下,整個產品從生產到流通,再到后來的銷售環節,產品無論是時間跨度還是空間跨度都較大,中間經手的合作商較多。要想使回溯能力切實可行,要求對整個物流供應鏈進行科學的統一的管理,如果供應鏈中的一個合作伙伴未能對關聯進行有效的管理,則會造成信息鏈中斷,并將導致追溯能力丟失。要實現完全的產品追溯功能,必須在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上對產品進行完善的標識。

        二、產品追溯案例

        以牛肉產品為例,牛肉產品的追溯編碼采用GTIN+牛耳標號碼/批號的結構,具體操作如下。

        1.牛在牧場期間佩戴上二維碼耳標,二維碼耳標上的二維碼可由專業的二維碼識讀器讀出兩組15位數字,第一組7位包含了牲畜種類碼和6位區域碼,可識別牲畜產自哪個縣;第二組8位數字為順序碼,一畜一碼,標明身份。二維碼由國家農業部信息中心統一編制。二維碼錄入數據庫后將由基層動物衛生監督所及時更新,記錄畜禽從出生到死亡過程中的疫病防治、使用的飼料、添加劑、藥品等養殖檔案,以備查詢。

        2.屠宰環節。牛肉進行分割后,每一部分又可以分配一個GTIN+批號的編碼結構,同時與前面的耳標號聯系在一起。

        3.零售環節。如果在超市買一塊牛肉,消費者可以拿著帶有這個號碼的小票,放在專用的機器下照一下,就能顯示出這塊肉的來源、出場日期等等情況。

        三、商品追溯的作用

        可追溯不僅僅是幫助消費者把握產品“前世今生”的一種技術,更是食品質量管理和危機控制中的一個重要武器。它包括兩個途徑:一是從上往下進行追蹤,即從農場、食品原材料供應商、加工商、運輸商到銷售商,這種方法主要用于查找質量問題的原因,確定產品的原產地和特征;另一種是從下往上進行追溯,也就是消費者在銷售點購買的食品發現了安全問題,可以向上層層進行追溯,最終確定問題所在,這種方法主要用于問題召回。可見,在注重可追溯技術服務消費者的同時,也不能忘了它從上往下進行產品質量全過程控制的作用。

        我們可以看到,商品追溯可以為我們帶來不少好處,主要體現在:

        1.提高企業效率。在商業貿易中通過自動數據采集和電子數據處理,減少了手工輸入和處理不可避免的錯誤,大大提高了食品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了基于紙面的管理和相關費用。

        2.縮小影響范圍。通過可追溯系統控制受問題食品影響的產品范圍,最大程度地降低所召回的問題食品對其他產品的不良影響。此外,通過對產品進行正確分離和明確標識,在產品召回過程中,保證無關產品不受影響。

        3.提高消費者滿意度。采用商品條碼、射頻等技術,對整個供應鏈全過程進行跟蹤與追溯,促使食品行業有能力及時確定和召回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產品,增強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四、問題與困難

        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商品追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和困難。

        1.縱觀現有的可追溯體系,可以發現技術以外部載體為多,但深入產品內部的技術還很有限。所謂外部載體,包括消費者看到的伴隨產品流通的票據和電子監管碼、經營者為了方便統計管理的購銷臺賬、監管者為了提高監管效率的各種信息統計處理平臺,等等。 雖然這些外部載體已經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也會在一些意外中失效,是不是意味著就難以直接獲得產品的詳細信息?可見,除了條碼等“看得見”的可追溯技術,還需要一些不會被外界環境影響或破壞的可追溯技術。

        2.整個供應鏈的管理水平問題,要實現環環相扣,在國內物流市場依舊存在著不少困難。

        3.如何使消費者更加認可食品可追溯,也是擺在相關部門面前的問題。在推廣可追溯技術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對消費者普及這方面知識的必要性,使得“追溯”成為消費者的一種習慣,能夠在食物入口前就為自己查一下吃的產品有沒有保障。

        總之,食品追溯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安全的飲食環境,同時也便于構建食品市場的合理秩序,在當今與未來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必要。

        參考文獻

        第3篇:食品安全追溯范文

        【關鍵詞】 奧帆賽;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效果評價

        [ABSTRACT] Objective During Olympic sailing was holding in Qingdao, the food supply and traceability system (FSTS) implemented.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the enforcement of the 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hygiology. Methods A comparison was made in terms of the food and its rawmaterial eligible rates between adopting traditional food safety pattern of the first (i.e.2006 international regatta) and the second trail matchFSTS(i.e. 2007 international regatta); as well as between the second trail match and 2008 regatta.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food and its rawmaterial eligibility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trail match was dramatically (χ2=4.06-8.66,P0.05). Conclusion The FSTS adopts the measures of wholecourse quality control, subsection responsibilities and stepbystep traceability, which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food and its raw materials.The generalization of FS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Qingdao sailing and will be in similar grand activities as well.

        [KEY WORDS] Olympic sailing;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 Result evaluation

        2008年8月,舉世矚目的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成功舉辦,這是我國迄今為止承辦的一次最大規模的國際活動,青島市承辦了此次奧運會帆船比賽(奧帆賽)項目。為確保奧帆賽期間各國運動員和各類客戶群的食品安全,青島市衛生監督以及食品供應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在奧帆賽及其測試賽期間,實施了奧運食品供應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從賽事食品供應和食品安全保障運行情況看,這種追溯體系達到了預期目的。本文從衛生學角度對該體系實施情況和奧帆賽衛生保障效果進行了科學分析、評價。現報告如下。

        1 奧帆賽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實施方法

        1.1 管理組織架構

        奧帆賽食品供應安全保障工作由青島市奧帆委和“菜籃子”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共同領導,下設奧運食品工程工作辦公室、專家工作組、專家委員會等負責具體工作。奧帆賽食品安全專家工作組由市奧帆委、經貿委、衛生局、工商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質監局等部門專家組成,下設安全保障組、供應調度組、綜合監督組。

        1.2 奧帆賽食品備案基地和供應企業的遴選與基本要求

        奧帆賽食品供應安全保障實行企業、產品等級備案制度,只有符合一定資質條件的供應企業和符合相關安全衛生要求的食品,并經過奧帆賽食品供應監督管理部門審核確認、登記備案后,才能獲得奧帆賽食品供應資質。經過評審、遴選,奧帆賽食品備案種植基地備案單位共計15家,養殖基地備案單位14家,食品備案加工企業27家。奧帆賽食品備案供應企業應當對所備案的食品及其原料的質量安全負責,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和標準進行生產經營,確保食品質量安全衛生。奧帆賽及其測試賽餐飲服務運營商、指定接待單位,應使用奧帆賽食品備案供應企業生產經營的備案食品及其原料。

        1.3 奧帆賽食品供應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實施流程

        奧帆賽食品供應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共包括3個環節:生產環節,由生產企業的監管部門農委、畜牧、海洋漁業部門負責該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流通環節,由質檢、工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負責該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消費環節,衛生監督部門負責奧帆中心以及各簽約酒店的現場食品加工、和供餐環節衛生安全監管。

        奧帆賽及其第二次測試賽期間,食品安全監管各環節均安排監管人員駐點保障,負責監督基地和企業按《青島奧帆賽食品安全保障規范》管理和生產。產品出廠(園)前,由農委、畜牧、海洋漁業3個單位負責檢查產品合格證、檢測報告等是否有效。在確認貨證相符后,簽發《奧帆賽食品供應交接單》(1式3份),將交接單黏附在車內食品包裝箱的顯著位置,用專用鉛封封車(所有車廂門都必須鉛封),并電話告知駐接收單位專家組和保障指揮專家中心車號、鉛封號和預計到達時間。駐接收單位專家組(衛生部門)、安檢組(公安部門)和餐飲單位共同查看鉛封完好情況,開啟鉛封,持車廂內的交接單逐一檢查檢測報告、貨品種類、數量和食品完好情況。貨證相符后,專家組和餐飲單位在交接單上簽字,由接收方轉入專用食品原料庫。指定餐飲服務商要提前24 h將每日所需食品原料的品種、數量和到貨時間告知備案基地和企業。見圖1。

        圖1 奧帆賽食品供應流程及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示意圖

        2 資料采集與研究方法

        本文3次帆船賽舉辦的規模相似,舉辦時間均在8月份。奧帆賽第一次測試賽即2006年國際帆船賽,未啟用奧帆賽食品安全追溯體系,采用傳統食品安全保障模式;奧帆賽第二次測試賽即2007年國際帆船賽期間,啟動了奧運食品供應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在此基礎上,2008年奧帆賽正式運行了該體系。收集2006、2007、2008年3年帆船賽期間食品衛生監督部門對供應賽事的各類主要食品和食品原料采樣及檢驗結果。對實施該體系前后即第一次測試賽和第二次測試賽,以及實施該體系后第二次測試賽和奧帆賽食品和食品原料采樣合格率分別進行比較分析。

        同時,在2007年測試賽和2008年奧帆賽期間還采用了ATP快檢方法即三磷酸腺苷熒光微生物檢測法,對食品加工和供餐環節餐具、工具、手等表面微生物污染情況進行了檢測。ATP法是利用所有活細胞都含有ATP,采用熒光法,對被檢測樣品中酵母、真菌或細菌等多種微生物的數量進行快速定量分析[1]。該法操作簡單,結果快捷直觀,可有效減少現場加工的食品及工具容器微生物污染危險性。2006年因為經驗、技術和設備條件以及人力不足等因素,現場ATP檢測工作未開展。收集2007年測試賽、2008年奧帆賽ATP監測次數、合格率,對兩次賽事的ATP檢測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3 結 果

        3.1 奧帆賽及其兩次測試賽食品原材料采樣檢驗合格率比較

        本文3次比賽期間主要食品和食品原料檢驗情況見表1、2。從表1、2可以看出,2007年測試賽實施可追溯體系后,主要食品原料檢驗合格率較未實施該體系的2006年測試賽有明顯提高(χ2=4.06~8.66,P0.05)。說明該體系按照全程監控、分段監管、逐級追溯的保障模式,有效提高了食品和食品原料的合格率,提高了奧帆賽期間運動員及各類客戶群食品安全性。

        3.2 奧帆賽及其第二次測試賽ATP檢測合格率比較

        2007年測試賽共計開展現場ATP檢測336次,檢測合格率61.94%。2008年奧帆賽前衛生監督部門補充購置了ATP現場檢測儀器,奧帆賽期間在場館及簽約酒店內廣泛使用,賽時共檢測樣品597份,合格率86.6%,較2007年檢測合格率明顯提高(χ2=56.04,P

        表2 2007年測試賽與2008年奧帆賽主要食品原料檢驗情況對照表食物類別2007年測試賽總份數合格不合格2008年奧帆賽總份數合格不合格χ2P乳類16151651-0.42熟食503416171521.710.19糕點927121615382.250.13調味品30300330--豆制品1055660-0.06醬腌菜1110114140-0.44蛋類1512318180-0.08果蔬64217152-0.23

        4 討 論

        4.1 奧帆賽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實現了食品安全的全過程監控,有效提高食品供應的安全性

        研究結果證明,該體系按照全程監控、分段監管、逐級追溯的保障模式,有效提高了食品和食品原料的合格率,提高了奧帆賽期間運動員及各類客戶群食品安全性。該體系注重食品供應和監管鏈條的連續性和可追溯性,注重食品生產、配送、消費全過程的安全和監控,重點加強關鍵環節的監管,通過一系列措施如建立了食品備案基地和供應企業遴選工作方案,制訂備案單位和監管環節交接審核的工作原則和流程,要求賽時所有進入帆船中心食品及原料全部專用車輛運輸,專用鉛封封車,隨車附帶具有上位部門有效簽字和有關證單的交接單據,并對賽事專供食品及其原料使用統一的專用標簽加以識別等,有效地控制各類食品來源、數量和食品安全。目前,我國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大多采用的是傳統的衛生監管模式,即只是注重衛生,而不是食品安全;注重開業前衛生達標,而非注重生產的全過程;只是按規定檢查項目,而不是判別潛在的危害因素;沒有建立關鍵點控制制度;大多數采取臨時性突擊檢查,重視事后處理。傳統的食品安全控制流程一般建立在“集中”檢查、最終產品的測試等方面尋找潛在的危害,人力資源耗費大,而不是以連續預防為主,采取糾正與防止再發生等措施[2]。該體系克服了傳統食品衛生監管工作的缺點,有力確保了奧帆賽食品安全。

        4.2 各環節分工明確,職責清楚,食品安全相關責任部門分工合作

        該體系將各類食品整條供應鏈分成3個主要環節,即種養殖基地環節、配送中心環節、奧帆基地環節,實現了整個供應鏈生產、加工、運輸、配送、銷售各部門的緊密配合。農委、畜牧、海洋漁業、質監、工商、出入境檢驗檢疫、衛生、公安等奧帆賽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相關職能部門在奧帆賽食品安全保障中的責任分工明確,按照分段監管、分段追溯的方式實現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便于在各環節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保證在每個環節能夠進行標準、真實、準確的信息標識,并能夠將這些信息安全、快速地傳遞給下一個環節,使得對食品及原料的全程跟蹤追溯成為可能。

        4.3 節省人力資源,做到重點環節重點監控

        由于2008年奧帆賽食品安全監管各部門分工進一步明確,食品安全檢測工作關口前移,在2008年奧帆賽期間,農藥殘留、亞硝酸鹽、甲醛三項的檢測及新增的獸藥殘留檢測均放在食品原料進入奧帆場館之前由前端監管部門完成,大大減輕了奧帆場館內餐飲加工供餐環節的食品安全保障壓力,減少了現場衛生監管人員的工作量和食品安全風險,使現場衛生監管人員有充分時間和精力加強對餐飲加工和供餐環節的重點環節監控,例如,加大了對重點環節如現場食品加工和供餐環節餐具、工具、手等ATP快檢,實踐證明,該項檢測有效地幫助現場衛生保障人員迅速直觀地了解食品加工和供餐環節餐具、工具、手等表面微生物污染情況,有效減少了現場加工的食品及工具、容器微生物污染危險性。從整個賽事期間衛生保障工作開展情況看,該項檢測大大提高了現場食品衛生監管工作的針對性,確保了衛生保障工作有的放矢,對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3]。

        4.4 存在問題及建議

        奧帆賽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是我市在政府干預下,首次成功地實施食品保障可追溯體系。從賽事食品供應和食品安全保障運行情況及保障效果看,該體系的實施確保了奧帆賽期間的食品安全,是可追溯體系的成功運行案例。但在運行中尚有以下問題需進一步改進。

        4.4.1 體系信息化程度較低 因技術方面原因,奧帆賽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尚未能使用統一電子標簽。實施食品安全的可追溯,需要在供應鏈的每個環節進行標識,建立可追溯的標簽,但這無疑會給參與企業帶來成本的增加,也會對企業的市場競爭帶來不利的影響[4]。提示提供可追溯技術支持的企業和機構,要加強技術研究,提供更加便利、成本更低的可追溯技術支持,才能推動其廣泛應用。

        4.4.2 食品花樣受限 開幕式、閉幕式就餐人員多,食品加工量大,往往需要在食譜之外增加新品種,因該食品或原料不屬于備案基地企業生產品種,有時造成食品花樣受限。提示應加大對食品生產企業大規模規范化建設。

        4.4.3 有關標準體系不健全 在保障過程中,我國食品安全的相關標準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標準滯后、缺失、交叉重復、甚至相互矛盾等問題,這既不利于有關部門的監管,也不利于食品企業的生產經營。在商品、物流、信息化的軟硬件設施等方面,也存在相關標準不統一、形式多樣等問題。二是我國的相關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對接問題,主要是我國的相關標準與國際標準不一致,或者是對于國際標準有規定的,我國尚未建立相關標準。提示需盡快建立既符合我國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又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食品生產、加工標準體系,為食品生產、加工提供指導,為食品監管提供依據。

        4.5 展望

        奧帆賽食品供應與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是由市政府干預,各部門相互合作的成功案例,該體系的運行不僅保障了奧帆賽食品安全,同時,其成功運行無疑也為我市企業實施可追溯以及今后我市類似的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值得借鑒的經驗。本著“著眼奧運,惠及百姓”的原則,城市食品安全功能將更加完善,廣大市民也將受益無窮。

        食品安全既關系到民眾的生命健康,也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實施食品安全的可追溯,不僅是出于保障民眾健康和經濟健康的需要,同時也是應對國際貿易要求的必然選擇[5]。從國際發展狀況來看,實施可追溯既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現實需求,也代表了當前和未來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的發展趨勢[8]。我國目前實施可追溯體系,還存在食品生產企業規模小、信息化程度低、食品供應鏈的協調難度大、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有待改善、全社會對可追溯體系的了解不夠等方面不利因素,但實施可追溯體系,進一步實現食品安全是大勢所趨。在今后食品安全監管,特別是重大活動衛生保障工作中,應當大力加強食品供應與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制度化建設,在完善制度基礎上,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提供實施可追溯的體制保障;完善相關的標準體系建設;推動農產品等食品生產基地建設,優化食品供應鏈;推動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實現供應鏈高效管理;充分發揮現代流通方式在實施可追溯中的作用;加強相關知識的宣傳,建立實施可追溯的社會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冬云. 快速檢測食品中微生物方法的進展[J]. 實用醫技雜志, 2007,16(8):257.

        [2]潘志,徐順清,楊明亮. 我國重大活動食品安全衛生監督保障的現狀和分級管理的初步研究[J]. 醫學與社會, 2005,18(11):6061.

        [3]那娜,徐沛龍,劉穎,等. 2007青島國際帆船賽食品衛生保障工作回顧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 2008,35(21):42564259.

        第4篇:食品安全追溯范文

        關鍵詞:可信計算;食品安全;三流一體化;可追溯體系;軟件體系結構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0)10-2398-03

        Research on Software Architecture of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 Based on Trust Computing

        CAO Ting, WANG Yan-xing

        (College of Computer,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is currently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community problems. Food safety is the focus of current social problems concerning 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 need to solve it in a timely and secure manner. Currently the existing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 only rests on the trale of the information. So the realization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circulation of the process that will not be tampering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resolve. In this paper, taking meat for exampl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theory is applied to computer software system to work out a third-rate integration of multi-layer software architecture, which opened up a new idea for delivering the information in the food distribution safely and reliably.

        Key words: trusted computing; food safety; three flow conformity; traceability system; software architecture

        目前中國的肉類生產事故發生頻繁,現狀不容樂觀,從畜禽養殖、屠宰加工到最終消費的整條食物鏈均有涉及。從口蹄疫禽流感到瘦肉精事件,從加工生產病死畜禽到注水肉和毒火腿事件,肉類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從而導致消費者對肉類產品的信心明顯不足[1]。由此可見,建立合理有效的肉類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勢在必行。

        目前國內現有的追溯系統或者追溯工程最主要的問題是停留在信息的追溯上,但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中信息的追溯僅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保證信息傳遞的可信,也就是信息在傳遞和流通過程中不被篡改,這是食品安全追溯的最關鍵問題。提出三流一體化的體系結構是保證信息的可信傳遞的一個重要途徑,建立功能完善、具有較高復用性的三流一體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結構模型,并對其功能要素和非功能要素進行評估,既解決了信息流通和傳遞過程中的可信度量,又為系統在更大范圍內應用提供了技術保障和理論支持。

        1 可信計算對安全機制的保障與完善

        1.1 可信計算的定義

        各領域的專家分別從提供服務、關鍵要素以及行為目標的角度對可信進行了定義,總體來說,這些定義包含以下共同點[2]:

        1)計算機系統所提供的服務是可靠的,而且這種可靠性是可以論證的;

        2)目標是滿足客戶的信任,涉及安全性、隱私性、可靠性及商業信譽四個關鍵要素;

        3)一個實體是否可信,取決于它是否始終沿著預期的方式(操作或行為)達到既定目標。

        1.2 可信計算與安全的關系

        可信計算和安全互為補充,相互依賴,可信計算彌補了安全機制根基不牢的缺陷,而安全機制又能夠為可信計算提供輔助支持,使得可信計算在復雜環境下也切實可行,能夠為上層提供服務。因此在設計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體系結構時,必須將可信計算和安全緊密結合起來,共同為系統安全服務。

        1.3 相關理論模型

        1)可信鏈傳遞模型

        可信鏈傳遞是從一個可信的主體出發,通過一種可靠的方法(算法)確定主體周邊客體的確切屬性,從而獲知主客體構成的系統功能是安全的[3]。在可信計算平臺中,信任鏈的建立與傳遞涉及到三個基本的概念,一是信任根;二是可信傳遞;三是可信測量[4]。

        2)無干擾模型

        信息流的無干擾的思想最早在1982年由Goguen和Meseguer提出。其思想可以理解為:如果一個主體s1對另一個主體s2所能看到的和所能做的沒有影響,則稱主體s1對主體s2無干擾[5]。

        3)干擾發現機制

        所謂干擾發現機制,就是當度量范圍內出現干擾時,干擾發現機制可以及時發現,給出相應的處理,以保證能夠建立食品安全流通可追溯系統的信息環境。

        三流一體化的軟件體系結構正是基于以上幾個理論模型提出的,通過建立一體化模型找出或屏蔽干擾,確保這個股食品流通節點處于可信狀態,有效地解決了系統的安全和信息傳遞的可信度量等難題。

        2 三流一體的多層軟件體系結構

        2.1 三流的定義

        所謂三流,就是指物流,信息流和控制流。

        物流:指豬肉從豬仔到成為客戶餐桌上的豬肉的過程中相關產品(如豬仔、白條、副產品等等)的流通過程。

        信息流:指豬肉在養殖、屠宰加工和銷售各階段的相關屬性信息。包括兩類信息,一類是追溯信息,用于追溯食品的來源;另一類是基本信息,用于記錄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以及商品本身的具體狀況。

        控制流:控制流是在豬肉商品流通環節中對信息實現控制的過程,通過采取適當的控制手段,保證在食品流通過程中每一步操作的合法性,合理性及安全性。

        2.2 三流之間的關系

        在現有的食品追溯系統當中,通常物流和信息流是彼此獨立的,無法保證在物流的某一環節信息的安全可信、不被篡改。在將要建立的體系結構模型中,通過增加控制流,對物流和信息流的信息在各環節實施監控和管理,既保持了物流和信息流原本形式上的相互獨立性,又增強了三流相互間的內在聯系,使其形成一個整體。

        2.3 三流一體化流程的應用案例

        本案例從豬的養殖階段出發對三流一體化的含義及特點進行了闡述。物流過程主要包括購買飼料和藥物,豬仔入舍,子豬和育肥豬飼養,豬的出場和運載。這一階段追溯信息的主要載體是豬耳標,控制流包括采購信息管理,飼養信息管理,追溯信息管理,同步監測管理,檢疫臺賬管理,此階段三流一體化流程如圖1所示。

        2.4 可信思想在構件設計中的應用與體現

        從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的業務需求出發,在養殖、屠宰加工、銷售階段以及連接各階段的中間環節抽象出所需的構件,這些構件同樣遵循三流一體化的思想,可劃分為物流構件,信息流構件和控制流構件,如圖2所示。

        控制流構件包括收購臺賬核銷管理、批發臺賬核銷管理、屠宰核銷、零售核銷、身份驗證等。碼的分配與控制為系統提供了信任根――追溯碼,通過核銷算法確保信息在每一階段傳遞的一致性和可控性。系統中一旦出現數據丟失或前后不一致,就會立即做出提示,避免給消費者帶來損害,也就是干擾發現機制原理在此案例中的重要體現。

        2.5 基于構件技術的三流一體化軟件體系結構

        本系統的設計以多層軟件體系結構作為整體構架[6],包括用戶界面層、業務邏輯層、通用操作層、數據接口層以及數據層[7]。

        其中,用戶界面層由界面對象(UI對象)組成,是人機進行交互的接口,對應于用戶的需求,并負責觸發業務事件以啟動業務邏輯;業務邏輯層是應用軟件系統的主體,負責處理所有與業務邏輯和業務規則直接相關的操作;通用操作層為業務邏輯層提供一些常用的功能;數據接口層需要了解數據庫服務器的類型和它的語義接口,屏蔽具體數據庫服務器之間的差異,從而提高應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適應性;數據層是應用軟件系統的最底層,負責基礎數據和商業數據的存放和管理,并對這些數據的完整性、一致性提供保證。

        肉類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的多層軟件體系結構圖如圖3所示[8]。

        2.5.1 業務邏輯層信息傳遞的安全性

        1)各子系統間核銷

        由于本系統包含多個子系統,因此系統間的信息傳遞是否符合可信鏈傳遞模型的要求,是體系結構安全和可信度量一項重要的指標。在養殖和屠宰子系統間的核銷功能是通過耳標信息管理構件和RFID卡信息管理構件實現的,此構件間的信息核對保證信息在兩種狀態間的流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碼的加密和解密

        通過參考現有類似產品的追溯碼結構,擬對豬肉食品追溯碼采用全球貿易項目代碼(GTIN)+批號/系列號+源實體參考代碼。 在設計追溯碼的過程中應用較縝密的合理的加密和解密技術,以及必要的斷碼的復原技術,可以排除商品流通過程中被惡意銷毀和篡改,這是無干擾理論在控制流中的重要體現。

        2.5.2 數據接口層和數據層的安全性

        1)身份認證

        所有操作人員訪問系統數據必須經過開機口令、操作系統口令、應用程序口令、數據庫訪問口令檢測,系統根據客戶機的IP地址、操作員工號/口令、帳本/倉庫號等對該用戶的操作進行嚴格的限制。

        2)存取權限控制

        對數據庫中的數據操作一般有輸入、查詢、編輯、刪除四種情況,按照以上操作類別將用戶劃分為四個權限等級,各操作人員只能對自己權限范圍內的數據進行權限范圍內的操作。

        3)結論

        基于可信計算思想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多層軟件體系結構這一嶄新課題的提出,必將為發展和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提供切實可行的新思路,當然,要把此體系結構完整地實施到現實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中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還必須依賴于人才的培養和經費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伊銘.中國食品流通安全發展現狀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08(7):62-67.

        [2] 沈昌祥,張煥國.信息安全綜述[J].中國科學,2007,37:129-150.

        [3] Chen Youlei.Study on trusted computing model and architecture[D].Wuhan:Wuhan University,2006.

        [4] 譚良,徐志偉.基于可信計算平臺的信任鏈傳遞研究進展[J].計算機科學,2008,35(10):15-18.

        [5] 馬建平,余祥宣,洪帆,等.一個完整的無干擾模型[J].計算機學報,1997,20(11):1034-1037.

        [6] 蔡.基于構件的N層體系結構研究與應用[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04.

        第5篇:食品安全追溯范文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 ;可追溯

        中圖分類號 TS207.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8-0356-02

        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已經衍生為“一個曝光率居高不下”的民生問題。2011年先后發生了“皮革奶”、“香蕉乙烯利”、“西瓜膨大劑”、“瘦肉精”、“毒豆芽”等20多起影響廣泛的質量安全突發事件。不僅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帶來了損害,也引發了消費者對不良生產經營者的嚴厲譴責,以及對政府監管部門的強烈不滿。因此,在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保障食品安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如何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治理,研究建立政府監管的長效機制顯得尤為重要且刻不容緩。為此,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的現狀、問題、國內外的研究進展、研究趨勢及建議展開討論,以供參考。

        1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的現狀

        可追溯性是風險管理的新理念,是指一旦發現危害人類健康的安全問題時,可按照從原料上市至成品最終消費過程中各個環節所必須記載的信息,追蹤流向,召回問題食品,切斷源頭,消除危害[1]。可追溯性最初是由法國等部分歐盟國家提出。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為此都制定了相關法律,對食品可追溯性要求進行了嚴格規定。ISO 8402、歐盟委員會將可追溯性分別定義為通過記錄的標識追溯某個實體的歷史、用途或位置的能力或追蹤食品(飼料)在投放市場的各個階段,包括從生產到流通的全過程的能力[1-4]。從國際食品安全發展動態來看,歐盟為應對瘋牛病事件,將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作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求所有的食品和食品成分具有可追溯性,否則就不允許上市銷售。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也紛紛在國內推行食品安全可追溯管理。對于消費者而言,可追溯性提供給其透明的產品信息,消費者有權利做出知情選擇。在面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新的形勢下,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結合農產品的產銷特點,應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以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發展。

        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勢在必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保證。社會各界應加快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

        2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2.1全國性統一的信息平臺尚缺乏,追溯系統之間未能實現信息共享

        目前,不同的追溯查詢系統只是在一定區域實現了農產品的追溯管理。各系統之間互不兼容的現象大有存在,這給消費者、政府部門的需求帶來巨大不便。追溯查詢系統呈現出碎片化狀態,不能實現信息共享。務必要建立全國統一的信息平臺和數據分中心。

        2.2信息咨詢和技術服務缺乏,追溯體系可持續發展受社會參與度低的制約

        諸如記錄信息缺乏真實性和有效性,無法作為地方監管部門跟蹤執法的依據,加入追溯系統的企業或合作社的負擔增加,且回報不理想,甚至還要承擔追究責任的風險,消費者也缺乏對追溯產品的了解等,造成追溯系統采集的信息未能滿足相關利益者的要求,使相關利益主體缺乏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的意愿,進而導致推廣應用追溯系統比較艱難。

        2.3追溯軟硬件配置缺乏,市場難以消化實施主體建設運行成本

        農產品質量安全具有公共品屬性,政府應該組織并承擔初期的平臺搭建和示范應用成本,使通用性、靈活性和便捷性的信息采集終端得到有效的開發,并且使實施主體免費享用。在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機制尚未健全的情況下,完全由企業投入并維護運行追溯系統不現實。

        3國內外的研究進展

        3.1可追溯體系的內涵

        目前,尚未有關于食品可追溯性的定義的統一權威定論。在承認產品的可追溯的基礎上,美國學者Elise et al[3]和丹麥學者T·Moe[2]各持觀點。前者認為食品可追溯性是指在整個加工過程或供應鏈體系中跟蹤某產品或產品特性的記錄體系,并根據可追溯體系自身特性的差異設定了3個衡量可追溯體系的標準,即寬度、深度、精確度。后者認為產品路線和有效追溯的范圍組成了可追溯體系,理想的可追溯體系應該包括對產品及其相關活動的追溯,可追溯體系按照實施范圍不同可劃分為企業間可追溯體系和企業內可追溯體系。

        3.2可追溯體系的實施模式

        實施可追溯體系可有效保障農產品和食品安全。為此,各個國家的農業與食品行業都開始重視和開發食品追溯系統,以完善其對食品安全的管理。Schwagele系統介紹了歐盟對整個食品供應鏈可追溯性的要求,提出食品生產領域的記錄采集和儲存方式,建立的畜產品可追溯系統主要應用在牛的生產和流通領域[4]。牛肉屬于價值較高的產品,個體標記相對較為容易,其生產及包裝特點決定了基本部位產品可以做到個體追溯[5],這與一些價值較低、混合包裝的產品只需追溯到生產批次不同。Smith認為美國食品工業已經發展應用一般性的食品追溯系統,并在畜禽產品上啟動了國家動物標識系統。歐盟常采用EAN·UCC編碼技術,此外還有電磁卡技術、電子標簽(RFID)技術和DNA技術等,利用失效模式影響及危害度分析(FMECA)對追溯系統的各個環節運行進行監測[6]。楊明等[7]認為可追溯體系的建立過程應包括內部可追溯體系的建立、外部追溯體系的建立及可追溯體系的網絡化建立。徐煥良等[8]認為肉品追溯系統則分為車間追溯和宰后至銷售的全程追蹤。吳曉萍等[9]以對蝦產品為研究對象,建立了從對蝦養殖到銷售的全程質量監控和追溯。徐成德[10]全面分析了國內外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狀況,認為實踐中還存在追溯系統不兼容、追溯信息供給和使用效率低、追溯技術較落后、追溯成本較高、相關利益主體缺乏參與意愿等問題。

        第6篇:食品安全追溯范文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QR Code;Java EE

        中圖分類號:TP391.4;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23-5486-05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QR Code Encoding Based o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Traceability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WANG Yong-hong

        (Depan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angsu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College/Taizhou Agriculture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Center, Taizhou 225300, Jiangsu, China)

        Abstract: Targeted important bar code technology in quality safety traceability platform, the differences of the one-dimensional bar codes and QR Code barcode were compared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QR Code barcode was described, and QR Code barcode encoding method was analyzed. Finally, taking the quality safety traceability code 32108811422681000001002112006 as an example, the realization of QR Code 2D barcode encoding was given. It proved that the method was feasible by the pilot applic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safety traceability; QR Code; Java EE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1,2]。食品追溯的研究起源于歐盟,針對食品安全問題,歐盟2004年就要求對銷售的所有食品能夠進行跟蹤和追溯,2006年再次強調從農場到餐桌的全過程可追溯性[3]。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也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以及國家質檢總局實施的中國條碼推進工程,奠定了食品安全追溯的基礎[4]。目前,食品安全追溯方面的規定僅涉及信息記錄和保存的要求[5]。條碼技術是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的關鍵技術之一[6]。結合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體系研究與試點項目,對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快速響應矩陣碼)二維條碼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中的編碼等應用進行了研究。

        1 QR Code二維條碼簡介

        條碼有一維條碼與二維條碼之分。一維條碼優點是識讀快速、準確、可靠,制作成本低,缺點是信息容量很小。二維條碼與一維條碼相比,在二維方向上表示信息,其存儲容量比一維條碼有質的提升,多達幾千個字符,是一種簡潔而廉價的信息存儲方式[7]。根據編碼原理,二維條碼通常分為行排式二維條碼、矩陣式二維條碼[8]。QR Code屬于矩陣式二維條碼,為日本Denso公司研制,是一種新型圖形符號自動識讀處理碼制。QR Code 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二維條碼之一[9,10]。在農產品追溯平臺中采用了QR Code二維條碼。

        2 QR Code的編碼方法

        QR Code編碼器將用戶輸入的信息數據進行編碼,編碼結果以矩陣符號的形式輸出。根據ISO/IEC 18004-2006[11]、GB/T 18284-2000 QR Code快速響應矩陣碼標準規定[12],編碼方法如下。

        2.1 編碼模式和糾錯等級確定

        結合編碼規則,確定要進行編碼的數據類型,不同的數據采用合適的模式編碼。為應對污損還需加入糾錯區域。因為QR Code各版本符號的數據容量不同,因此,按照存儲的數據容量選取合適的版本。默認情況下選擇最小的符號版本。

        QR Code符號數據容量(碼字數D)計算公式為:

        D=(A×A-B-C)/8 (1)

        A=17+4×V (2)

        其中碼字的長度為8位二進制。A為各版本符號每邊的模塊數,取值范圍21~177;V為版本號,取值范圍1~40;B為功能圖形的模塊數;C為格式及版本信息的模塊數,版本1~6的值為31,版本7~40的值為67。

        在選擇糾錯等級時,L使得符號盡可能最小,M為標準等級,Q具有高可靠性的等級,H實現最高的可靠性。但是,糾錯等級從L到M,同樣數據的符號尺寸會增加。

        以追溯碼32108811422681000001002112006為例分析QR Code編碼。追溯碼長29位數字,選擇數字模式編碼。當版本號為1-L時,數據容量可達41個字符,因此,有充分的空間存放追溯碼。取版本號為1,糾錯等級為L,計算數據容量。

        每邊模塊數:A=17+4×V=17+4×1=21。查表可知,功能圖形模塊數B=202,格式及版本信息的模塊數C=31;則數據容量D=(A×A-B-C)/8=(21×21-202-31)/8=26字節,剩余0個二進制位。其中,編碼數據碼字容量為19字節,糾錯碼字容量為26-19=7字節。

        2.2 數據碼字編碼

        首先將數據轉化為二進制位流,再根據數據類型確定相應的模式指示符。模式指示符由模式決定。ECI模式指示符為0111,中國漢字模式指示符為1101,字母數字模式指示符為0010,數字模式指示符為0001,8位字節模式指示符為0100,然后在數據信息的最后加上終止符。在將二進制序列每8位作為一個碼字時,按需補填充位和填充碼字。編碼后的數據流構成為:模式指示符+字符計數指示符+編碼后的數據流+終止符+填充碼字。

        對追溯碼32108811422681000001002112006按照數字模式進行編碼,每3位一組分組,每組轉化成對應的10位或7位二進制數,具體見表1。

        將二進制數連接為一個序列:

        0101000001 0001011000 0001110010 0011100010 1100101010 0000000000 0000001010 0000010101 0001111000 0000110

        模式指示符為0001。字符計數指示符轉換為二進制(版本1-L為10位)計算:

        字符數為290000011101

        在二進制數據前加上模式指示符0001和字符計數指示符00001010,得到二進制序列如下:

        0001 0000011101 0101000001 0001011000 0001110010 0011100010 1100101010 0000000000 0000001010 0000010101 0001111000 0000110

        數據模式中位流長度B計算如下:

        B=4+C+10×(D DIV 3)+R (3)

        其中,C為字符計數指示符的位數;D為輸入的數字字符數;R為填充位數。

        R=0,當(D MOD 3)=0時4,當(D MOD 3)=1時7,當(D MOD 3)=2時

        追溯碼的位流長度B=4+10+10×(29 DIV 3)+7=4+10+10×9+7=111

        所需填充位=112-111=1。

        將上述二進制數分成8位碼字,并加入所需填充位(用下劃線標出)。帶填充位的8位碼字流如下:

        00010000 01110101 01000001 00010110 00000111 00100011 10001011 00101010 00000000 00000000 10100000 01010100 01111000 00001100(14個碼字)

        由計算得知,版本為1,糾錯等級為L的QR Code,數據碼字容量為19,所以需要交替加填充碼字11101100 0001000l,將符號的數據碼字容量填滿:

        00010000 01110101 01000001 00010110 00000111 00100011 10001011 00101010 00000000 00000000 10100000 01010100 01111000 00001100 00000000 11101100 0001000l 11101100 0001000l(5個填充碼字)

        經過編碼輸出的含有填充碼字的實際數據碼字(以十六進制表示)如下:

        10 75 41 16 07 23 8B 2A 00 00 A0 54 78 0C 00 EC 11 EC 11

        2.3 糾錯碼字編碼

        考慮到條碼污損,需要糾錯碼字進行糾錯。糾錯等級決定糾錯能力。糾錯碼字一般糾正拒讀和替代兩種類型的錯誤。拒讀錯誤,即在錯誤碼字位置已知的前提下,沒掃描到符號或無法譯碼的符號字符;替代錯誤,即在不知道錯誤位置的前提下,譯碼發生錯誤也就是錯誤譯碼的符號字符。

        根據版本和糾錯等級,將數據碼字序列分塊,每一個塊分別計算糾錯碼字。糾錯碼字是糾錯碼多項式g(x)除以數據碼字多項式所得的余數。運算是在伽羅華域GF(28)中進行的。用該域的主模塊多項式x8+x4+x3+x2+1的基元а來生成糾錯碼字生成多項式。QR Code的多項式算法用位的模2算法(即異或算法)和字節的模100011101算法。余數多項式的最高次項即是第一個糾錯碼字,最低次項是最后一個糾錯碼字,也是整個塊的最后一個碼字。由2.1和查表可知,版本1-L碼字總數c為26,數據碼字數k為19,糾錯碼字數r為7,糾錯塊數為1。

        追溯碼經編碼后進行RS糾錯編碼,生成多項式為x7+а87x6+а229x5+а146x4+а149x3+а238x2+а102x+а21,得到糾錯碼字(以十六進制表示)如下:

        07 A1 F4 88 6A BE 39

        2.4 生成最終碼字

        數據編碼和糾錯編碼完成后,依次將每一塊的數據碼字和糾錯碼字裝配成最終的序列。一般情況下,QR Code符號的數據和糾錯塊能填滿符號的碼字容量,某些版本需要添加3、4或7個剩余位才能填滿編碼區域的模塊數。

        版本1-L只有1個糾錯塊,每個數據塊碼字數19,糾錯碼字數7,所以信息的最終碼字序列如下:

        10 75 41 16 07 23 8B 2A 00 00 A0 54 78 0C 00 EC 11 EC 11 07 A1 F4 88 6A BE 39

        2.5 布置矩陣模塊

        將得到的最終碼字按照模塊放入矩陣中,再加入功能模塊的信息,構成完整的條碼符號。模塊的布置是從符號的右下角開始向左邊進行,整體自上向下或者自下向上進行。

        版本1-L有21×21個模塊,最終碼字流排列在21×21的矩陣的編碼區域,尋像圖形、分隔符、定位圖形和校正圖形等排列在21×21的矩陣的功能圖形區域。格式信息的模塊位置暫時空置。具體見圖1。

        2.6 添加掩模圖形

        掩模的目的是為了QR Code的可靠識別,均衡符號中深淺模塊的數量,避免尋像圖形等相關功能圖形排列在其他區域。為了便于掩模的操作,在進行掩模前標記功能圖形的二進制位值,QR Code的版本決定了功能圖形的位置。根據QR Code標準中的掩模圖形,依次對QR Code符號進行掩模,并對掩模圖形結果進行評價。掩模只用于編碼區域,掩模的過程主要通過異或操作完成。追溯碼掩模圖形結果評價如表2。從表2可知,罰分最少的為掩模圖形Maskpattern 3,即掩模圖形參考為011,采用的掩模條件為(i+j)mod 3=0(i為行號,j為列號)。

        2.7 格式信息計算

        格式信息為15位,其中有5個數據位,以及用BCH(15,5)編碼計算出的10個糾錯位。第1、2數據位是符號的糾錯等級,L、M、Q、H糾錯等級二進制指示符分別為01、00、11和10。格式信息數據的第3、4、5位為掩模圖形參考。格式信息的計算過程如下。

        由QR Code符號的糾錯等級和掩模圖形得到5位二進制數據位;以數據位串為系數的多項式被生成多項式g(x)=x10+x8+x5+x4+x2+x+1除得到剩余多項式系數,因此得到10位糾錯位;糾錯位串附加到數據位串后形成BCH(15,5)碼串;掩模圖形101010000010010位串異或(XOR)運算掩模;將格式信息模塊圖形填入QR Code符號的保留區域內。格式信息的最低位模塊編號為0,最高位編號為14。位置為(4V+9,8)的模塊總固定為深色,不作為格式信息組成。

        追溯碼編碼,選擇糾錯等級為L,由2.6可知,最佳掩模圖形為011,格式信息計算如下:

        1)設定糾錯等級L為01;掩模圖形參考為011;數據為01011。

        2)生成多項式:x3+x+1,將次數升至(15-5):x13+x11+x10,被g(x)除后得(x10+x8+x5+x4+x2+x+1)x3+(x7+x3+x2+x+1)

        10位BCH位:0010001111;掩模前的位序列:010110010001111;用于XOR操作的掩模圖形:101010000010010;格式信息模塊圖形:111100010011101。

        按照版本1的格式信息在矩陣中的排列規則,把上述得到的格式信息放到矩陣中。格式信息在符號中出現兩次以提供冗余。結果如圖1。

        2.8 版本信息計算

        版本信息為18位,其中有6個數據位,以及通過BCH(18,6)編碼計算出的12個糾錯位。版本1-6的符號不包含版本信息,結果全為0,不必對版本信息進行掩模。

        版本信息的最低位模塊編號為0,最高位編號為17。版本信息在符號中出現兩次以提供冗余。追溯碼使用版本1,未用到版本信息。

        3 QR Code二維條碼應用實現

        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中,QR Code二維條碼起著農產品追溯信息傳遞載體的作用。追溯平臺實現時,基于Java EE中間件,通過JSP的圖形界面,從區域數據中心獲取農產品關鍵數據,形成追溯碼,然后生成QR Code符號。

        3.1 QR Code編碼實現

        生成QR Code符號預先設置QR Code版本、糾錯等級、模式。使用Hashtable設置使用的文字編碼,然后建立BitMatrix,再把BitMatrix寫入圖片。QR Code編碼接口如下:

        public interface Encoder

        {……

        //Hashtable設置糾錯等級、字符集等參數;設置模式;輸入字符轉換成二制位流;計算模式指示符、字符計數指示符;添加填充位和填充碼字;編碼生成Matrix;生成QRCode符號;

        public static void encode(String content, ErrorCorrectionLevel ecLevel, Hashtable hints, QRCode qrCode) throws WriterException;

        //選擇模式KANJI、BYTE、ALPHANUMERIC和NUMERIC;

        public static Mode chooseMode(String content, String encoding);

        //初始化QRCode,設置版本號、模式、糾錯等級、碼字總數、數據碼字數、糾錯塊數、糾錯碼字數、矩陣大小;

        private static void initQRCode(int numInputBytes, ErrorCorrectionLevel ecLevel, Mode mode, QRCode qrCode) throws WriterException;

        //添加數字碼字;

        static void appendNumericBytes(String content, BitArray bits);

        //添加填充位、填充碼字;

        static void terminateBits(int numDataBytes, BitArray bits) throws WriterException;

        //添加模式指示符;

        static void appendModeInfo(Mode mode, BitArray bits);

        //添加字符計數指示符;

        static void appendLengthInfo(int numLetters, int version, Mode mode, BitArray bits) throws WriterException;

        //轉換成二進制位流;

        static void appendBytes(String content, Mode mode, BitArray bits, String encoding) throws WriterException;

        //帶糾錯的交替;

        static void interleaveWithECBytes(BitArray bits, int numTotalBytes, int numDataBytes, int numRSBlocks, BitArray result) throws WriterException;

        //計算糾錯碼字,調用ReedSolomonEncoder的encode(toEncode, numEcBytesInBlock)方法;

        static byte[ ] generate ECBytes(byte dataBytes[ ], int numEcBytesInBlock);

        //添加糾錯碼字

        private static void appendECI(ECI eci, BitArray bits);

        //計算罰點;

        private static int calculateMaskPenalty(ByteMatrix matrix);

        //根據罰點,選擇掩模圖形參考

        private static int chooseMaskPattern(BitArray bits, ErrorCorrectionLevel ecLevel, int version, ByteMatrix matrix) throws WriterException;

        ……

        }

        3.2 QR Code符號的生成

        運行QR Code編碼系統,根據追溯碼信息生成QR Code符號。追溯碼為

        32108811422681000001002112006,生成的QR Code符號如圖2。

        4 小結

        條碼是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中重要的組成部分。QR Code編碼是追溯平臺中識別產品在追溯鏈上痕跡的技術保障。只有編碼正確實現,才能保證在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時快速獲取生產源頭,準確地定位到企業,采取應急措施[13],實現農產品追溯的目的。該文分析了追溯碼的QR Code編碼整個過程,研究了QR Code編碼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中的應用實現,并基于Java EE實現了QR Code編碼。采用QR Code編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經過城市試點應用,效果反映很好。

        參考文獻:

        [1] 葉 勇,張友華,樂 毅,等.食品安全追溯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30-133.

        [2] 趙金燕,王白娟,楊秀娟,等.畜產品可追溯系統的設計與研究[J].電子設計工程,2011,19(5):143-145.

        [3] 李 晴,陳聯誠,胡月明,等.農產品安全監測與追溯系統設計與實現[J].農機化研究,2011,33(4):1-4.

        [4] 涂傳清,王愛虎.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機化研究,2011,33(3):16-20.

        [5] 高思安.食品追溯體系監管機制的構建研究[J].科技信息,2011(31):12,164.

        [6] 賈華國,袁遠松,劉 志.一種面向漢字的高壓縮比彩色二維條碼的設計與實現[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2010,38(5):561-565.

        [7] 沈 瀟,程善閩,許仲林.二維條碼在農藥商品流通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35):20420-20422.

        [8] 康春穎. 網絡二維碼圖片的生成算法研究[J].黑龍江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9,26(2):216-219.

        [9] 劉寧鐘,蘇 軍,孫 涵.工業控制環境中QR Code的檢測和識別算法[J].電子學報,2011,39(10):2459-2463.

        [10] Denso wave. QR Code Features[EB/OL]. , 2010-12-20.

        [11] ISO/IEC 18004-2006, Information technology-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QR Code 2005 bar code symbology specification[S].

        第7篇:食品安全追溯范文

        關鍵詞:肉類食品;質量;追溯體系

        中圖分類號:TS20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6-0-01

        一、引言

        近年來,各種食品安全問題不斷見諸報端,如瘋牛病、瘦肉精、禽流感、抗生素殘留、激素等等。食品安全工作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農業和衛生部門嚴密監管的重要工作。中國的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也受到了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我國雖是世界畜牧業大國,但肉類食品出口市場的份額相當低,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國外對于我國肉類食品安全不放心。當前的肉類食品安全管理普遍采用終端檢驗,而缺乏對飼養、屠宰、加工等過程的有效管控,無法快速、準確地實現產品質量的追蹤與追溯,增加了企業和社會的風險。

        二、食品質量追溯體系

        有個全面闡釋了食品質量追溯體系的經典例子:一頭牛在養殖場的時候,耳朵上會被植入一標識,記錄了它的產地、生長發育等過程信息,每頭牛的標識都是唯一的。當牛送到屠宰場后,這些信息會自動轉存到既定的信息系統中,在牛變成牛肉后,會產生一個新的唯一標識,記錄前面的信息以及屠宰場的信息。銷售終端購入牛肉,并對其進行分割、出售。對于每一份分割品,終端也會賦予它一個唯一標識的追溯碼,這個追溯碼會同產品一同交到消費者手上,這時候消費者就可以通過信息系統進行查詢,也就構成了一份牛肉完整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實施可追溯體系,首先是能對供應鏈進行有效的管控,提高運作效率;其次是實現對產品上游的跟蹤和下游的追溯;再次能實現問題產品的快速召回,降低社會危害。

        三、我國肉類食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的問題

        我國在肉類食品質量追溯方面的起步,相比歐美一些國家較晚。但隨著公民對食品安全意識的逐步加強,相關制度和體系的逐步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還有很多。

        1.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國政府在肉類食品質量追溯體系的研究和實施進程中,也制定了一些制度和標準,如《動物源性飼料產品安全衛生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但只是在食品安全某一方面做了要求,對于飼養、屠宰、加工、流通一整套過程還缺乏明確的規定。因此,實施肉類食品質量追溯體系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得肉類食品質量追溯有法可依。

        2.部門協作低效率。我國肉類食品質量追溯涉及的政府部門較多,如衛生部、商務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食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多部門、多模式、多路徑并進,但缺乏統一規劃和總體設計,部門間、區域間、環節間銜接不配套、不協調,難以做到資源和信息共享。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處理,各部門之間難免存在相互推諉、執法不一的局面,造成管理的空白,致使肉類食品安全質量追溯體系運行效率低。

        3.標準建設不規范。實施食品安全可追溯,需要嚴格按照統一的標準來控制加工生產、包裝運輸、銷售等環節,也即是一個貫穿整個產業鏈的系統。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對于食品安全的追溯都至關重要,一旦其中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追溯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從而使得對于食品安全的追溯失去了意義。我國肉類食品的規范性和標準化建設都有一定的滯后性,很多種類食品的生產相對較為分散、混亂,這都給食品安全質量追溯制造了困難。

        4.主體認識不統一。目前,肉類食品安全質量追溯體系的各級主體,從生產者、加工者到最終的消費者,都存在對肉類食品安全質量追溯體系認識不充分的現象。這就直接導致參與追溯的肉類食品與未參與追溯的肉類食品之間沒有形成明顯的差異,也導致參加肉類食品安全質量追溯體系的主體沒有獲得相適應的回報和利潤,而加大了食品安全質量追溯體系實施的困難力度。

        四、完善肉類食品安全質量追溯體系的對策和建議

        1.循序漸進地推進體系建設。我國肉類食品企業繁多,不同的企業在產品、規模和生產方式方面都有明顯的不同。因此,實施肉類食品安全質量追溯體系,需按照循序漸進原則,先行在生產規模大、推行條件相對成熟的企業實現食品安全追溯,并逐步拓展到其他企業,這樣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強政府在其中的主導地位。食品安全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所需成本較高,往往導致企業缺乏主動建立和加入食品安全質量追溯體系的內在動力。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就需要全面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加強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的組織領導,鼓勵企業建設質量追溯系統,可以制定優惠政策給予企業獎勵,以吸引更多的企業加入食品安全質量追溯體系。

        3.壯大追溯體系中的主體力量。推進肉類食品安全質量追溯體系,必須不斷壯大肉類食品安全質量追溯體系的力量,讓肉類食品生產企業、批發市場等主題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質量追溯體系中來,要不斷提高他們生產經營的規模和和組織化程度。同時要引導他們不斷提升質量安全水平,努力確保肉類食品生產的全過程可管可控。

        4.增加追溯體系的資金投入。各級政府可根據肉類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實際情況,每年安排一定經費,重點用于追溯體系建設。同時企業要增加對肉類食品安全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加快標準化建設,配齊質量追溯體系必要的工作設備,確保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工作順利開展。也可以廣泛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形成全社會都來關注、建設食品安全質量追溯體系的氛圍。

        參考文獻:

        [1]王花云.基于追溯系統分析我國的食品安全[J].中國證券期貨,2010(9):150.

        [2]姜利紅,晏紹慶,等.豬肉安全生產全程可追溯系統設計[J].食品工業科技,2008(6):265-268.

        [3]文利俠,李舒強.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問題與對策[J].畜牧獸醫雜,2013,32(1):69-74.

        [4]樊紅平,馮忠澤,楊玲,等.可追溯體系在食品供應鏈中的應用與探討[J].生態經濟,2007(4):63-65.

        [5]馮忠澤,陳思,張夢飛.發達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的主要措施及啟示[J].世界農業,2007(12):1-4.

        第8篇:食品安全追溯范文

        食品安全管理思路需要更新

        日益嚴峻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單單顯露出生產經營者道德的滑坡、市場管理者管理方式的滯后,還反映出一個重大的問題:消費者作為與生產經營者相對應的市場主體還未充分發揮其獨立的社會監督功能。

        因此,在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的時候,各國便紛紛采取有效措施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機制尤其是信息披露制度予以完善。“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溯源監管模式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廣泛認同和運用。這搭建起了一條能夠有效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督評價與信息反饋的綠色通道,進一步拓寬和暢通消費者權利訴求的渠道,保障消費者的參與權、監督權和表達權不被虛置和弱化。

        歐盟的《食品安全白皮書》、美國的《食品安全行動計劃》和日本的《食品安全基本法》等都是圍繞“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而制定監管辦法,我國新制定的《食品安全法》也引入了“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溯源監管理念。

        對食品溯源制度的借鑒和建立

        我國已具備建立食品安全溯源制度的立法雛形和實踐基礎。立法上,《農產品質量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已規定了建立食品安全溯源制度的雛形——食品質量安全信息記錄機制。而《全國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規范(試行)》在2010年和2011年分兩批確定了實行肉類蔬菜流通追溯的試點城市,并對部分試點城市撥付中央財政支持資金。實踐中,部分省、市在食品質量安全監管中積極運用的“食用農副產品安全信息條形碼”、電子標簽和二維碼等可追溯技術有力地提高了監管水平,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我國現行食品安全信息記錄查驗制度具有一定的進步性。現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規定,在食用農產品生產環節、食品生產環節以及經營者采購環節要做相應的食品質量安全信息記錄。食品原材料采集、生產、加工、經營過程中的信息記錄查驗制度有助于監管機構和消費者在發現問題食品時按記錄查找追溯相關責任人,也有助于食品生產者和經營者迅速將問題食品召回,縮小問題食品的危害范圍,減少對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危害程度。

        但我國現行食品安全信息記錄查驗制度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據現行規定,食品原材料采集、生產、加工、經營過程中的食品質量安全信息記錄僅在食品行業內部保存,僅在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時起到一個備查的作用,并沒有形成標簽依附于食品上供廣大消費者查詢。這種食品信息記錄的做法尚屬食品行業內部監管的范疇,并未通過一種強制性的披露手段向社會公眾公開,還未真正過渡到社會監督領域。

        目前這種面向食品行業內部的食品安全信息記錄查驗制度會導致責任追溯成本高。食品生產、流通環節頗多,消費者不能及時查出造成食品安全隱患的真正源頭,延誤了對責任人的追訴時限。一方面,容易使責任人聞訊后逃之夭夭,另一方面,對處在信息資源更加落后的地區,會致使問題食品造成的危害得不到及時有效控制。

        奶粉安全事件使我們再一次反思食品安全全程監管和溯源的問題。當發現奶粉出現質量問題時,整個供應鏈中都有被污染的可能,從奶源到生產,到運輸,到倉儲再到貨品上架等。試想,如果奶粉包裝袋上有一個食品安全質量可追溯標簽,政府管理部門有關于奶粉的質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信息數據庫,在發現第一批問題奶粉后,政府管理部門和社會公眾立即根據可追溯標簽和信息庫探查究竟是奶場、奶廠還是運輸、儲存環節出現了問題,及時將缺陷產品召回,及時追究當事人責任,就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后果。

        完善食品安全溯源制度十分必要

        食品質量的信任品特性面臨十分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消費者相較食品生產者和經營者處于信息資源的弱勢地位。食品生產、流通環節的各項記錄并未全程向食品產業鏈終端——消費者公開,消費者只是在發現食品安全問題或疑問時,才有可能啟動這種責任追溯程序。目前,除少數開展蔬菜質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統試點的地區外,我國多數城鄉集貿市場的蔬菜產品質量監管問題堪憂,消費者看不到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的一切信息,更看不到農藥殘留量、重金屬物質殘留量。當出現食物中毒等食品衛生問題時,除了向菜市場追責,對源頭責任人的追溯幾乎無從著手。食品產業鏈上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影響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食品安全溯源機制,要求食品產業鏈上各環節企業披露有關產品特點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消費者或下游企業對產品質量進行評價。

        我國食品安全的政府監管和行業監管應滲入社會監督的因素。繼三鹿奶粉事件使國家食品免檢制度廢止之后,“國家免檢”、“名優產品”和“馳名商標”等標識的認定制度的存在意義必將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企業聲譽機制建立的前提是企業產品服務質量與消費者的購買、認可等市場反饋信號的重復博弈,而不應是管理機構的權威認定。應向社會公眾尤其是消費者公開,強化社會力量對于食品安全的社會監督作用。

        食品安全溯源制度亟待完善

        完善監管制度

        在監管方式上,應該由傳統的單純面向生產過程和產品標準的封閉性管制逐步過渡到對食品質量信息的動態監控。在監管內容上,在食品監管部門建立食品行業質量安全可追溯信息數據庫,起到一個管理備查的作用。

        完善關鍵技術

        在食品行業中先推廣使用食品質量安全信息詳細記載標簽,再逐步推廣二維碼食品安全信息記錄技術。可以在各大超市、生鮮市場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終端,供消費者查詢相關信息。在食品安全溯源制度的建立和實施過程中還要通過建立配套法規來保護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商業秘密和技術秘密。

        其中,食品追溯信息的收集和傳送技術問題是關鍵。我國當前農產品生產規模小,組織化程度較低,新技術采用意愿較低,對可追溯技術的應用造成了較大障礙。再加上農戶分散經營,地域分布廣,產品多種多樣,這就對初級農產品生產、加工環節的可追溯信息的收集和傳送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此外,整個食品生產、流通環節的安全信息資源短缺、分散,尚不能滿足管理機構、消費者以及食品生產者、銷售者對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因此,需要在研究開發食品追溯信息收集和傳送技術的基礎上,組建全國性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統,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共享和的平臺,在網絡以及新聞媒體上定期公布食品安全信息。

        保護商業秘密

        第9篇:食品安全追溯范文

        關鍵詞:食品流通追溯系統 食品安全 問題與現狀

        中圖分類號:F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336(2015)02-0047-01

        隨著一批又一批如毒奶粉,地溝油,鎘大米等對食品安全極具負面影響的事件發生,普通民眾對于日常食品的信任度逐年降低。食品安全問題并不是簡單的政府監管問題,已經發展為社會、經濟、民生問題。食品安全問題解決得如何,反映的是一個政府的執政理念、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怎樣才能有效監管食品安全是近年來一直探討的熱點問題。而如何做到有效預警食品安全問題、及時妥善處置突發事件以及形成高效的常態化監管是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急需解決的問題,而建立流通環節食品可追溯體系便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及時有效的方法[2]。本文將對我國目前食品流通追溯系統的問題與現狀進行簡要分析。

        1 食品流通追溯系統

        1.1 系統簡介

        食品流通追溯系統是一個將生產、檢驗、監管和消費各個環節連接在一起,使消費者充分了解生產和流通過程是否符合衛生安全,提高消費者放心程度的信息管理系統。

        它可以從食品的生產開始追溯,再到加工、流通和消費等環節。具體的方案就是從食品最初的種植或生產開始,給大米、蔬菜、豆制品、肉類、海產品等各類食品全部加貼二維碼或者RFID電子標簽等,并建立食品安全數據庫,形象的說就是給所有食品頒發了一個電子身份證。進而可以“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跟蹤和追溯就實現了,包括生產基地、加工企業、配送企業等都能通過電子標簽在數據庫中查到。

        產品的追溯碼一般是以二維碼或一串數字的方式呈現,標示有追溯碼三個字。找到追溯碼后,一般有4種查詢方式。可以分別向超市的超市追溯碼查詢終端,企業官網,相關手機APP內輸入追溯碼來查詢,也可以選擇打電話或者發短信給商家客服來追溯產品信息。

        1.2 系統作用

        (1)減少消費者購買不安全食品的可能。對于消費者來說,追溯系統帶來了食品鏈的透明化,所以一般具有回溯碼的食品的生產,加工,運輸,銷售過程都是由可查詢到的可靠個體或單位承包的,也就是符合國家標準的,自然相對于無碼的食品來說安全很多。

        (2)推進企業品牌效應發展。對企業來說,食品流通追溯系統無形之中為產品的質量安全設置了層層的檢驗程序和重重的檢驗監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追溯碼的使用,可以促使企業更加嚴格自己的產品質量,而企業的品牌效應也會因過硬的質量而強化。

        (3)減少食品安全造成的危害。食品流通追溯系統并不能降低食品危機發生的可能性,但是它可以減輕食品危機發生時所產生的后果。當食品安全事件發生時,企業與政府能快速、準確、可靠地響應,通過追溯系統找到食品安全事件的危險源并進行應急處理,從而使危害影響最小化。

        (4)監督預防不法企業。因為有追溯系統的建立,每個關鍵環節進行監控與記錄,則事后可追查問責到人,從而使得不法分子不敢肆意為所欲為,一定程度杜絕了食品安全危險的起因。

        2 存在問題與現狀

        (1)查詢不便,查詢信息量不足。追溯系統看似不錯,但對于部分消費者來卻十分不便。據消費者反映,不便之處首先是缺少專門的識別APP,而且一些APP并不能識別所有的追溯碼,部分需要到企業官網中才能查詢。此外,查詢的信息也并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的要求,缺少監測情況等方面的介紹。

        (2)可追溯食品價格過高。貼有可追溯的食品的價格要比普通商品高出不少,這些食品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所以這種高價食品不僅阻礙了追溯系統的推廣,也降低了消費者對追溯系統的認同感。

        (3)建設追溯體系需要大量資金技術,可收效卻甚微。高投入、低產出,可以形容大部分食品企業建設可追溯體系的現狀。企業匹配追溯體系需要建立追溯信息管理系統及數據庫,條碼掃描打印等軟硬件設備,一般小企業并不具備這樣的經濟實力。對于大企業,追溯是一種長期的投入,短時間看不出來多大的差別。就是說企業投入了,前期的收益并不如想象中好,因而早早放棄。而追溯標準不統一也是追溯系統收效不明顯的主要原因,推廣的部門不同,標準不統一,也減慢了推廣的進度。

        3 解決方案

        食品流通追溯系統在各部門各省市之間的標準,進度各不相同,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拖慢了追溯系統在全國的發展進度。所以首先有關部門應該通過統一信息采集指標、傳輸格式、編碼規則、追溯規程等技術標準,以實現全國各地追溯體系的兼容和整合。標準統一,追溯系統就可以方便使用,且民眾查詢與政府監察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另外建立完善的制度也尤為重要,追溯系統如今企業參與度不高,民眾熱情也不高,大都可能因為相關的法規制度沒得到完善,一些企業不開展追溯體系也不會有任何懲治或損失,所以需加緊健全市場準入制度,逐步分企業、分產品開始統一追溯要求,逐步實現納入追溯范疇的食品。我們還可以加強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機制,當發現食品安全問題時,能立即做出響應,快速追溯到源頭并妥善處理。食品流通追溯系統只有在標準統一,制度完善等條件完備的情況下才能健康發展起來。

        4 結語

        早在21世紀初,美國,加拿大等一些發達國家就已經完善了食品流通追溯系統,中國如今也在加速進入這一行列,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投入建設追溯系統,武漢市如中百,武商等大型超市開始試行追溯系統了。誠然,食品流通追溯系統一旦完全建成體系,不僅讓消費者參與到食品監管中來,更可以監管食品的生產,加工,運輸過程,從源頭上控制,從而減少食品安全事件的數量與規模。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日本大码在线 | 亚洲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字 | 亚洲日韩国内欧洲在线观看 | 日韩一本之道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第二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