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氣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大氣環境質量狀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氣環境質量狀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大氣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關鍵詞】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大氣環境質量 變化趨勢 對策措施

        1 概況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馬尾區)位于福州市東南,閩江口河谷盆地福州盆地東側。北面為低山丘陵,南面臨江,是中國船政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我國最早的14個國家級開發區之一。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開發區社會經濟取得了持續高速的發展,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以及物質生活條件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生存環境,同時為了將開發區建設成一個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港口城區,開發區在大氣環境保護方面采取了多項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以2001~2006年開發區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為依據,對區域內大氣SO2、NO2、PM10這三項主要污染物的變化特征與污染成因進行分析探討,提出進一步改善開發區大氣環境質量的對策與措施,為開發區的可持續發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2 大氣環境質量的變化特征與成因分析

        2.1大氣環境質量的年際變化趨勢分析

        近幾年來開發區大氣環境質量狀況整體穩定,在比較良好的水平上波動,但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給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大氣環境污染雖然仍保持相對較輕的程度,但近一二年出現了污染回升的趨勢。以API指數評價,2001~2006年大氣質量狀況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目前大氣三項主要污染物中的SO2、NO2年日均濃度均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濃度限值,污染指數的大小順序基本為:PM10>NO2>SO2,PM10的污染分指數對環境污染綜合指數貢獻最大,是首要污染物,其年日均濃度均處于二級水平。

        圖1表示出三種主要污染物SO2、NO2以及PM10在2001~2006年的年日均濃度變化規律。其中 SO2年均濃度連續5年逐年平穩下降,NO2和PM10污染物年日均濃度均經過了一個先升后降的過程,2005年,三項污染物濃度均降至較低水平,從2006年起,三項污染物濃度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升。

        從總的變化趨勢上分析,2001~2005年年度空氣污染指數(API)在波動中有所降低(見圖2),說明大氣環境質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2006年空氣API指數出現了回升現象,其中NO2和PM10濃度上升幅度較大,年日均濃度達到了自2001年大氣質量監測以來的最高水平,這表明2006年開發區大氣環境質量出現了污染回升的趨勢。

        分析大氣中三種主要污染物近年來變化原因主要有:

        (1)“十五”期間,開發區實施“藍天工程”,采取了一系列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在建成區內禁止新建、擴建燃煤鍋爐,建成區內燃煤含硫量不得超過0.8%,并對2蒸噸(含2蒸噸)以下燃煤鍋爐予以拆除或改用清潔燃料;開展餐飲業油煙專項整治,并對飲食業和集體食堂爐灶全面禁煤,改用電或液化氣等清潔燃料;進一步擴大煙控區的創建,煙控區面積21.9平方公里,覆蓋率達到 100 %,有效減少了爐窯煙塵的排放,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2002年起三項污染物濃度在波動中逐年平穩下降。

        (2)2006年,受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上揚,燃料供應緊張,為節約成本,工業企業鍋窯爐燃料紛紛由輕油改為重油或燃料油,重油鍋爐(含各類渣油鍋爐)產生的PM量很大,TVOC、NOX、SO2、CO、PAHS等污染物排放量相應增大。導致2006年開發區SO2、NOx年排放量大幅度增長,其中SO2年排放量增長幅度為27.8 %。

        (3) 受房地產熱及舊城區拆遷改造的影響,2006年開發區出現了明顯的臺階式的建筑,同時君竹路、建星路及羅星大道等幾條主要交通干道及城市基礎設施陸續改造擴建,造成城市建筑揚塵和道路揚塵污染加重,致使PM10濃度大幅升高。

        (4)隨著開發區經濟的飛速發展,機動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以及區內幾條主要的交通干道陸續改造建設,區內機動車運行工況較差,機動車怠速和減速運行狀況時間延長,加大道路交通壓力,機動車尾氣排放所造成的污染日益嚴重,引起了NO2濃度的大幅增長,呈現出機動車尾氣污染逐漸增強的特征。

        2.2 大氣環境質量月變化特征分析

        為了深入分析開發區大氣環境質量的變化特征,找出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對三種主要大氣污染物2001年~2006年的月均濃度變化進行了分析,研究三種大氣主要污染物的月均濃度變化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見圖3、4、5。

        從圖3、4、5中可以看出,三種空氣污染物的月均濃度變化規律基本相同,均表現在春冬季節濃度較高,夏秋季節污染物濃度水平相對較低,其中第一季度污染水平最高,第三季度污染水平最低。

        分析大氣中三種主要污染物月均濃度變化原因主要有:

        空氣污染的季節性變化特征與所在地的氣象變化特征密切相關,福州開發區地處閩江河口處,屬南亞熱帶過渡的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比較分明,全年降水多集中在5月~9月之間,這期間受臺風影響顯著,臺風帶來的大風和長時間的強降水十分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釋和擴散,另外夏季太陽輻射強、氣溫高,熱力對流強,空氣擴散條件好,且NO2存在光分解反應,在強太陽輻射下,NO2的濃度會降低,故夏秋季節各項污染物水平相對較低,這時期大氣環境質量較好。

        春季本地區受入海高壓后部影響,低層為西南氣流,出現逆溫現象,靜風率高,平均風速小,空氣流動緩慢,濕度大,阻礙氣型污染物的迅速擴散,地面擴散能力下降,致使污染物停留在某一地段內。雖然本地區春季雨多,但量少,對大氣污染物的影響不是很明顯,長時間的強降水才會對污染物濃度有降低作用。故春季大氣污染水平全年最高。有資料表明,當風速小于7m/s時,風速越大對污染物擴散越有利,這使地面不致于造成過高濃度,但是風速越大,地面揚塵也越大,如冬季有時SO2和NO2的濃度并不是很高,但PM10濃度很高,造成大氣污染水平上升就是這個原因,這是不利的一面。

        3進一步改善開發區大氣環境質量的建議與對策

        3.1目前影響開發區環境質量首要污染物是PM10,尤其是干燥少雨的冬春季節最為嚴重,其余二項SO2、NO2年均濃度均已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所以控制塵類污染是改善開發區空氣質量最有效的措施。

        3.1.1進一步擴大綠化面積,提高區域綠化率。開發區大部分土地是吹砂造地,在原河灘基礎上由閩江北岸向江心延伸的新造陸地,地表以下3~5m為吹填砂層,是典型的軟土地基土層,這樣特殊的地質結構,應進行充分的防風固沙綠化建設,擴大綠化面,減少沙土表層的,對工業規劃用地若在一定時期內尚未開工建設的,可先行綠化,以減少揚塵的產生源。

        3.1.2加強建筑施工管理,切實控制好建筑揚塵和道路揚塵。制定治理揚塵污染的具體措施,強化監督管理,加強建筑工地施工和各類料場的管理,尤其是在干燥少雨的春冬季節嚴格控制揚塵污染。如要求建筑工地封閉施工,不得隨意堆料,對停建,閑置工地要進行簡易綠化或防塵覆蓋,建筑垃圾和易產生粉塵的作業須采取覆蓋、封閉、灑水等控制揚塵措施;同時加強對渣土運輸車輛管理,杜絕滴灑漏現象,環衛部門加強機掃灑水力度,保證道路清潔。

        3.2在目前能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清潔生產,節能降耗來降低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同時引導太陽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應用。

        3.3隨著開發區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機動車保有量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機動車尾氣造成的大氣污染將日趨嚴重,將成為NOx和PM10等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在加強機動車尾氣的治理工作的同時強化交通管理,疏導機動車輛,改善交通狀況,通過提高車速,降低機動車怠速和減速運行時間,來有效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

        4結語

        通過近年來開發區大氣環境質量的變化情況分析,開發區大氣環境質量基本保持在優良水平,這與開發區實施“藍天工程”采取的一系列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是分不開的,煤煙型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SO2、NO2年日均濃度基本保持在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但必須注意到隨著開發區經濟的發展,能源需求壓力進一步加大,由此而造成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而造成的尾氣污染日益加重;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以及基礎設施的改造的二次揚塵污染,都致使大氣環境污染加重的趨勢,大氣環境治理工作形勢依然嚴峻,任重而道遠,尚需要各方面長期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鄭強,朱繼業等. 蘇州市大氣環境質量變化趨勢及建設生態城市的對策與途徑[J]. 四川環境, 2005,24(5):30-33.

        〔2〕 寇拴虎,楊榮等.延安市近年來大氣環境質量的變化分析[J]. 環境科學與技術 2005,(28)12:93-95.

        〔3〕 周新. 中國的能源消費和改善大氣環境變化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 環境保護,2003,(7):47-51

        〔4〕 張乃弟,楊建偉. 我國機動車排氣污染及控制現狀分析[J]. 環境科學與技術,2002,25(增):78-80.

        〔5〕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S].GB3095-1996.

        第2篇:大氣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關鍵詞:大氣環境;監測;質量;措施

        大氣環境監測工作,是我國環保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大氣環境的有效檢測,及時準確地掌握大氣環境當中的各項污染指標,分析大氣污染的主要成分,進而對導致污染產生的源頭采取針對性的防控辦法,對于造成大氣污染的活動進行改革和控制,使得污染情況得到有效改善,為我國大氣環境質量和人們生活環境質量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然而,我國當前的大氣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控制手段不健全、控制體系不夠完善以及現場監測管理不到位、監測人員綜合素質水平不一、監測網絡建設較緩慢等方面。應針對這些問題,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大氣環境監測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1環境監測質量保證概述

        基于當前人類生活環境的不斷惡化,環境監測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環境監測工作主要目標是對環境的狀況進行有效檢測,通過相應的技術手段,獲得相應的環境指標,并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采取有效的防控辦法和治理措施。為實現最佳的環境監測效果,確保環保工作落實到位,就應當保證環境監測質量。由于環境監測工作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系統性,且綜合多項學科和理論實踐知識,對于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要求較高[1]。因此,需要在確保監測人員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監測經驗的基礎上,保證監測過程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使得環境檢測質量得到有效保證。在當前環保形勢越來越緊迫的情況下,應制定科學合理的環保體系,明確環境監測的標準,并切實做好環境監測工作,保證環境監測質量。

        2大氣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的現狀

        2.1大氣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手段不健全

        大氣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手段不健全,是當前大氣環境監測工作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高的重要原因。大氣環境監測主要的環節包括樣品的采集和分析,以及監測數據的處理,并制作監測報告,對報告結果進行三級審核。只有保證每個環節落實到位,才能確保監測質量。然而,許多監測部門并沒有采取有效的質量控制手段,沒有對現場采樣工作進行嚴格監督,且實驗室資質認可機制未有效建立,監測工作的每項環節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2.2大氣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體系不夠完善

        有效而完善的大氣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體系,能夠確保監測采樣過程的準確性,采取最具代表性的樣品進行檢測。同時,還能保證實驗室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對于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我國許多大氣環境監測部門并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采樣工作和檢測工作以及后續的分析工作的質量均未受到有效控制,導致質量控制體系應有的質量推動作用和導向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2]。

        2.3大氣環境監測工作不重視現場監測管理

        大氣環境監測工作對于現場監測的要求較高,如相關數據資料被監測人員忽視或出現失誤和意外情況,則直接導致監測結果不準確,造成大氣環境監測質量下降。從我國的大氣環境監測工作情況來看,許多監測部門不重視現場監測管理,導致諸多意外和問題的發生。由于監測數據存在不穩定情況,且監測現場有諸多隨機因素,如無法對相關因素進行有效把控,則會導致監測結果受到很大影響。

        2.4大氣環境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不一

        我國大氣環境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不一,專業水平無法有效保證,是我國大氣環境監測質量問題面臨的一大難題。首先,由于我國的編制問題,導致專業的監測技術人員嚴重缺乏,大氣環境監測工作缺乏高精尖的技術人才。其次,我國在大氣環境監測工作的投入資金較少,導致相關監測人員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機制,無法實現其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的有效提高,大量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3]。

        2.5大氣環境監測的網絡建設較為緩慢

        大氣環境監測網絡,能夠將我國各個地區監測部門的數據和資源進行實時傳遞和互通,使得監測數據能夠為其他地區所利用,實現了數據利用價值最大化,也有效避免了數據的重疊造成監測工作的重復,避免了資源的浪費。然而,我國的大氣環境監測網絡建設仍較緩慢,網絡系統仍未有效建立起來。雖然我國國家環保部門對于相關問題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該網絡建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需要先進的技術支持,短時間內無法完成。

        3提高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的措施

        3.1引進新的監測手段

        應當引進最新最先進的檢測手段,使得大氣環境監測工作更加規范化,且檢測過程的準確度更高,能夠有效拓寬監測范圍,為大氣監測的采樣、檢測和管控工作提供更加高效率和高質量的監測辦法[4]。首先,應當加大對大氣監測工作的資金投入,更新監測設備,為大氣環境監測工作提供更加便捷化的監測手段。其次,應引進世界最新的監測技術,提高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以充分發揮最新監測手段的最大效用。

        3.2建立健全環境質量管理機制

        應當建立健全大氣環境質量管理機制,形成科學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確保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的有效開展。首先,應當對大氣環境監測工作的主要內容和主要目標進行深入分析,形成一套有效的質量管理機制,確保實踐監測工作與質量管理工作的有效統一,保證大氣環境監測質量。其次,應建立嚴格的質量管理監督機制。在實施質量管理工作時,對于監測人員和質管人員的日常工作進行嚴格監督和評審,避免出現不良問題。

        3.3重視實驗室質控管理

        重視實驗室質控管理,指的是在完成采樣工作,并進入實驗室檢測過程時,應當切實做好對于樣品的檢測工作,保證大氣環境檢測質量[5]。首先,應當確保檢測人員的專業水平,在掌握專業的理論檢測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對大氣環境有整體的理論知識作支撐。同時,在檢測過程中,確保檢測的規范性,保證檢測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其次,應當實現檢測設備的及時更新,以最新的檢測技術完成檢測任務,為大氣環境監測工作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3.4提高監測人員的職業素養與工作能力

        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的高低對于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的好壞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應當著力于提高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實現其職業素養和工作能力的有效提高。首先,應當加強我國的高校教育,通過合理化的專業設置和科學的培養辦法,使得大氣環境監測人才得到有效培養[6]。同時,應當加強對檢測人員的常規培訓,實現其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的有效提高。此外,加強對其的職業素養培訓,提高其職業道德水平。

        4結語

        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的有效提高,是我國環保工作的重點內容,不僅對我國生態環境和自然環境的保護有著重要意義,對于人們生活環境質量的提高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應當針對當前我國大氣環境檢測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采取有效的辦法和措施。引進新的監測手段,建立健全環境質量管理機制,重視實驗室質控管理,并切實提高監測人員的職業素養與工作能力,實現我國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廷亮.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4(02).

        [2]楊健華.提高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的措施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03).

        [3]艾琳.大氣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措施探討[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12).

        [4]田明.試論提高水環境監測質量的措施[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01).

        [5]姜漢山.試論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的有效措施[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2(01).

        第3篇:大氣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關鍵詞:阜康市;大氣環境質量;分析評價;防治對策

        一、影響阜康市大氣環境質量的因素分析

        (1)氣象因素

        a.地理位置的影響:阜康市位于天山東段,境內沙漠廣泛分布,地形呈南北長條狀,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地貌總輪廓由南向北分為山地、平原、沙漠三大部分。阜康市共有土地面積86.28萬hm2,其中山區18.15萬hm2,占總面積的21%;平原22.61萬hm2,占26.2%;沙漠45.52萬hm2,占53.8%。但因存在著山地、平原、沙漠的巨大差異,氣候也各不相同。在高山區,年平均氣溫1.9℃以下,平原區年平均氣溫7.4℃,沙漠區年平均氣溫5.9℃。阜康三面環山,中間為盆地,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響,阜康空氣中的污染物不容易擴散。

        b.大風的影響:山區常年盛行東南風、西北風,平均風速2.9m/s。平原區以西風、偏西風為主,年均風速2.4m/s。春季是阜康的風季,加上干旱半干旱的自然景觀,當風速大于5米/秒時。易形成風沙天氣,伴隨沙塵暴、揚沙和浮沉天氣,大風的出現已成為阜康沙塵污染天氣到來的先兆。

        (2)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影響

        我市的空氣污染物主要來自燃煤、揚塵和汽車尾氣等。污染物主要有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等,還有少量的烴類及鉛等。從監測結果分析,阜康市2011年空氣質量劣于2010年,污染物濃度都有增長的趨勢,其中NO2濃度增加幅度最快,為42.1%。而NO2濃度增漲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機動車尾氣排放量的增加。因為機動車排放主要污染物為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根據類比數據表明,機動車排放氮氧化物比例占城市總氮氧化物排放污染的40.1%。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市機動車保有量迅速增長。根據市交警大隊調查統計數據表明,2010年我市機動車保有量為23969輛,2011年增加到28519輛,預計到2015年將增加到44500輛,年均增長幅度近16%,機動車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雖然不是我市的首要污染物,卻對大氣污染起到惡化及催化作用。地理條件,氣象因素,機動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使我市環境空氣污染從煤煙型向煤煙和機動車混合型污染轉變。

        二、大氣環境質量存在的主要問題

        1.污染持續減排的壓力進一步加大隨著我市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和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加速,污染物的排放也將大幅度地增加。經測算,“十二五”期間,全市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分別為COD417.012噸、二氧化硫4910.96噸、氨氮102.577噸、氮氧化物4045.575噸,污染減排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和巨大的壓力。

        2.改善環境質量的壓力進一步加大:隨著阜康市工業園區入駐企業的不斷增多,我市的大氣環境質量面臨新的嚴峻挑戰;另外,我市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發展,機動車尾氣污染又成為影響我市大氣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綜合防治對策

        1.提升園區現代化管理水平通過專業化團隊管理園區,實現專業招商、集成運營、綜合服務,大力推進研發工作和技術引進工作,經由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和循環鏈,注重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循環利用等理念,以新能源煤焦油制清潔燃料油項目為引領,以電子鋁箔和金屬硅新型材料等高新技術領域為突破口,主攻煤層氣綜合利用、煤化工及下游精細化工,加快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等項目的建設。

        2.做好功能分區,實施區別管理:阜康市要做好空間規劃工作。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以及在區域分工中的位置,統籌考慮未來阜康市的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土地利用和城鎮化格局,將區域土地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4類主體功能區,形成合理空間開發結構。

        3.發展循環經濟:把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審核作為規劃和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的重要內容加快推行,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形成三個層面上的循環:---企業內部的小循環循環;---企業之間的中循環循環;縣市、園區之間的大循環,將污染物循環利用。

        4.堅持依法行政,強化環境監管:認真貫徹實施《環境影響評價法》,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與“三同時”制度,對不符合環保法律法規、國家產業政策、環境標準和清潔生產要求的項目一律不審批;嚴格實行污染物總量控制措施,加強工業園區的環境管理,大力開展污染源限期治理和“三同時”執行情況檢查,確保從源頭上控制污染。從根本上改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監管不到位的狀況。

        5.強化工業煙粉塵治理,大力削減顆粒物排放深化火電行業煙塵治理。燃煤機組必須配套高效除塵設施。一般控制區按照30毫克/立方米標準,重點控制區按照20毫克/立方米標準。強化水泥行業粉塵治理。水泥窯及窯磨一體機除塵設施全部改造為袋式除塵器。水泥企業破碎機、磨機、包裝機、烘干機、烘干磨、煤磨機、冷卻機、水泥倉及其它通風設備需采用高效除塵器,確保顆粒物排放穩定達標。加強堆場、料場等揚塵治理。督促企業實施料場、堆場揚塵綜合治理,不斷推進電廠采取密閉煤倉、密閉帶式煤炭輸送方式和企業各類料堆、渣堆、灰堆、輸送廊道采用密閉料倉貯存。

        參考文獻:

        [1]李沫.烏魯木齊市大氣污染時空分布規律研究[J].干旱環境監測,2009,23(4):223-226

        第4篇:大氣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關鍵詞:大氣環境監測;環境監測;質量;措施

        自然環境是人們生存的客觀世界,其中主要包含著空氣、水和生物等,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為了獲得更好的生存條件采用了各種不同的方式對這個客觀世界進行了改造。但是在這個改造的過程中使得自然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自然環境出現了嚴重破壞的情況,其中受到影響最嚴重的是環境污染問題。環境污染現在越來越嚴重,這和人們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對環境保護問題沒有進行重視是有很大的關系的。大氣環境監測可以通過數據對大氣環境質量進行掌握,同時也能更好的找到環境保護和改良的措施。現在,人們對大氣環境質量狀況越來越重視,因此,保證大氣環境監測質量是非常重要的。

        1 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的涵義

        在環境監測中,大氣環境監測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環境監測質量的工作內涵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大氣環境監測的工作內涵。環境監測質量保證是為了更好的對監測數據的準確性進行保證,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證實驗室在進行科學管理的時候非常重要的措施。在進行環境監測工作的時候,要先進行監測計劃的編制,同時也要明確監測工作的要求,同時對分析測量系統也要進行明確。環境質量檢測要保證是非常科學的,同時也具備很強的系統性,監測數據是監測工作的直接產品,同時也是最終產品,監測數據的質量對環境質量是有很大的影響的。環境監測數據一定要保證具有精密性、可比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在對環境監測數據的精密性和準確性進行評價的時候可以通過實驗室質量控制來實現。監測數據的完整性是指在進行實際監測的時候一定要保證不會出現數據丟失的情況,一旦出現數據丟失的情況,要對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且找到解決的方法。監測的數據也要具有代表性,主要是采樣的樣品在一定程度上要能夠代表整個監測項目范圍內的污染情況。數據的可比性是指在對數據進行分析的時候要采用規定的分析方法,這樣能夠更好的對數據進行比較。

        2 大氣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的現狀分析

        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賴環境保護部門的監督和指導,同時在環境監測方面也要按照相應的規范來進行。但是,在環境監測質量保證方面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才能更好的找到解決的方法。

        2.1 量難以保證

        監測數據出現不確定的情況是和檢測現場的隨機因素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樣品的檢測結果在很多大的程度上是由采樣過程中的環境監測環節有很大的關系。我國的環境監測工作在采樣過程中出現了長期被邊緣化的情況,這樣就使得很多的采樣人員在專業知識方面出現了不足的情況,而且很多的采樣設備也出現了陳舊的情況,這樣也給采樣過程增加了很大的難度,這樣就使得環境監測質量出現了很多的不可控情況。很多的現場采樣人員在工作中出現了對相關的資料進行省略的情況,這樣會導致采樣的樣品出現失真的情況。在對工業廢氣進行采集的時候,存在著采樣時間比較隨機的情況,這樣就使得采樣的數據只能反映某個瞬間的情況。

        2.2 監測網絡不夠完善

        現在,我國在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面存在著不完善的情況,這樣就使得很多的監測數據出現了重疊和浪費的情況,國家環保部門對監測網絡建設在逐漸的重視,但是即使這樣也不能在很快的時間內進行解決出現的問題。為了更好的促進環境監測質量的提高,一定要重視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的重要性。

        3 開展好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工作

        對整個環境監測工作進行全過程的管理和控制能夠更好地保證環境監測質量,因此,可以對環境監測結果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時在檢測的過程中要給予重視,同時對實驗室內的質量也要進行控制。針對大氣環境監測過程,其質量控制大致體現在采樣環節、樣品分析與數據

        理環節、報告審核環節等。因此,本章節主要從質量保障體系的建立、現場采樣的質量監督、質量保證制度的健全、實驗室認可制度的實施等方面展開討論,以期進一步深化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工作。

        3.1 建立健全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體系

        建立健全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體系是確保采集樣品的代表性、測量數據的完整性、分析數據的精密性和準確性、數據綜合分析評價的可比性和可觀性的必然要求。研究證實。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對質量保證工作發揮推動作用和導向作用,其中各級監測站皆應以質量保證體系為工作準則。

        3.2 強化現場采樣的質量監督力度

        樣品的代表性和真實性對環境質量狀況的評估具有直接性的作用。由此可見。必須高度重視環境監測工作方面環境樣品的時間性和空間性,即采集樣品的代表性和真實性。針對如何提高現場采樣的質量監督力度,文章主要從如下方面予以闡述:以現場調查為基礎,對有關資料予以核實,并根據具體情況明確采樣點位、采樣斷面、采樣頻次、采樣周期,以此制定符合客觀實際的采樣方案,進而確保樣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針對工業污染源,務必要根據某一標準把污染源劃分為一般污染源、次重點污染源、重點污染源三大類.其中重點污染地區、重點污染源、重點污染行業,其對應的采樣頻次應更高,而次重點污染源次之。與此同時,對樣品盛放容器、采樣設備、保存條件、現場加標樣品的頻率和數目、樣品容器的標識等的控制力度應到位。

        3.3 推動實驗室認可制度

        所謂實驗室認可是指“權威機構對實驗室有能力進行規定類型的檢測或校準所給予的一種正式承認”。研究證實,基于實驗室認可的質量管理體系能夠為質量保證提供體系認證。基于實驗室認可的質量監督網要求就存在質量問題的科室安排一定數量的質量監督員.其主要對該部門有關監測工作予以監督,其中各質量監督員必須對質量負責人負責。針對質量監督員的任務,其主要負責查找出該科室監測工作方面存在的不合理處,并根據權限范圍予以適當糾正。如果存在的問題不在自身權限范圍內,其必須及時告知質量負責人.此時由質量負責人帶頭開展糾錯工作,以此規范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工作。

        4 結束語

        工業的快速發展使得環境出現了嚴重破壞的情況,為了更好的保護人們的生活環境,一定要對環境保護問題進行重視。環境破壞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也是有很大的影響,在情況比較嚴重的情況下也是會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一定的影響。對環境進行監測,能夠更好的對環境情況進行掌握。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也是會遇到一定的問題的,因此一定要找到解決的措施,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

        參考文獻

        [1]錢冠磊,王琳.環境監測質量保證主要影響因素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2(34).

        [2]p華,王薪寓.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思考[a].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1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1.

        第5篇:大氣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關鍵詞] 大氣環境監測;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

        【中圖分類號】 X8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3)07-196-2

        自然環境是由空氣、水、生物、土壤組合而成的自然世界,是人類生存的客觀世界,但人類為了獲取更多更好的生存條件,其利用各種方式不斷地改造這個客觀世界。在這個改造過程中,自然環境不斷受到破壞,其中尤其嚴重的就是環境污染,如大氣環境污染。大氣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必要條件,大氣環境監測,就是通過監測數據掌握大氣環境質量,由此提出保護環境和改良環境的措施。基于此,人們對大氣環境質量狀況的重視度也越來越大,其中如何開展好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工作已成為了現今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

        一、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的涵義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由于大氣環境監測是環境監測的具體方面,則對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內涵的探討可從某一側面反映出大氣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的內涵。環境監測質量保證的目的是為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實驗室管理的科學性提供一種可靠且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包括確保環境監測數據準確可靠的所有管理措施和管理活動等,其具體表現為編制監測計劃、明確監測工作的質量要求、確定分析測量系統等。

        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很強,其中監測數據是監測工作的直接產品和最終產品,集中體現了環境的質量。一般而言,環境監測數據必須達到“五性”包括精密性、代表性、可比性、準確性、完整性。監測數據的精密性和準確性可以通過實驗室質控來評價。監測數據的完整性是指實際監測的數據量和監測計劃比較,而就損失的數據而言,其產生的原因必須被準確找出,以此為改進采樣計劃提供事實依據。數據的代表性是指采取的樣品可以代表整個監測項目范圍的污染源空間以及時間的分布情況。數據的可比性是指采用規定的分析方法測定的幾組數據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總體而言,監測數據的精密性和準確性往往由實驗室監測方面體現出來;監測數據的完整性和代表性往往由現場調查、樣品采集、樣品處理等全過程體現出來;監測數據的可比性往往由監測全過程綜合反映出來。

        二、大氣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的現狀分析

        我國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得益于國家環保部的監督和指導而越來越規范化,其中國家環保部為了深化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而陸續出臺了各種環境檢測標準和管理規范,例如《環境大氣監測質量保證手冊》等。上述規程統一了大氣環境監測的方法和制度,體現了環境監測的嚴肅性和科學性。近年來,國家對環境監測工作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其具體體現在《環境監測質量保證管理規定》和《環境監測人員上崗證管理規定》等制度的頒布,由此規范了環境監測方法和環境監測人員管理。然而,我國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如量難以保證、監測網絡不夠完善等。

        (一)量難以保證

        研究證實,現場的隨機因素是引起監測數據不確定度的關鍵因素,由此可見樣品的監測結果很大程度上直接取決于采樣過程和環境監測環節。然而,現階段我國環境監測工作采樣過程長期被邊緣化,進而導致采樣人員專業知識不足、采樣設備陳舊、采樣難度大等,進而大幅度削弱了污染源監測質量的控制力度。此外,現今現場人員采樣過程往往直接略掉有關材料的查詢和企業生產情況的核查,進而導致采集樣品始終處于失真狀態。例如工業廢氣的采集,隨機采樣時間通常僅有幾分鐘~十幾分鐘,由此產生的結果僅能反映某一瞬間的情況。

        (二)監測網絡不夠完善

        現階段,我國環境監測網絡尚未建設完善,以至于重疊監測和數據浪費問題普遍存在。針對這一問題,國家環保部門尤為關注,甚至在新出臺的政策法規中一再強調完善環境監測網絡的必要性。由此可見,深入完善環境監測網絡的必要性。

        三、如何開展好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工作

        綜上可知,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就是對整個環境監測全過程予以全面而系統地管理,其中一切確保環境監測結果可靠性的措施或活動皆為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的具體體現。其次,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旨在對各監測環節的質量予以有效控制,其主要由實驗室室內質量控制和實驗室室外質量控制組合而成。針對大氣環境監測過程,其質量控制大致體現在采樣環節、樣品分析與數據處理環節、報告審核環節等。因此,本章節主要從質量保障體系的建立、現場采樣的質量監督、質量保證制度的健全、實驗室認可制度的實施等方面展開討論,以期進一步深化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工作。

        (一)建立健全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體系

        建立健全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體系是確保采集樣品的代表性、測量數據的完整性、分析數據的精密性和準確性、數據綜合分析評價的可比性和可觀性的必然要求。研究證實,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對質量保證工作發揮推動作用和導向作用,其中各級監測站皆應以質量保證體系為工作準則。

        (二)強化現場采樣的質量監督力度

        研究證實,樣品的代表性和真實性對環境質量狀況的評估具有直接性的作用。由此可見,必須高度重視環境監測工作方面環境樣品的時間性和空間性,即采集樣品的代表性和真實性。針對如何提高現場采樣的質量監督力度,本文主要從如下方面予以闡述:

        首先,以現場調查為基礎,對有關資料予以核實,并根據具體情況明確采樣點位、采樣斷面、采樣頻次、采樣周期,以此制定符合客觀實際的采樣方案,進而確保樣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針對工業污染源,務必要根據某一標準把污染源劃分為一般污染源、次重點污染源、重點污染源三大類,其中重點污染地區、重點污染源、重點污染行業,其對應的采樣頻次應更高,而次重點污染源次之。與此同時,對樣品盛放容器、采樣設備、保存條件、現場加標樣品的頻率和數目、樣品容器的標識等的控制力度應到位。針對大規模的檢測任務,各個監測單位加強對監測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監測人員的質量意識和業務水平。還應安排質量監督員,就各平行樣品予以密碼加標或密碼編碼處理,定期安排監測人員進行密碼樣和平行樣的分析工作。

        (三)推動實驗室認可制度

        所謂實驗室認可,它是指“權威機構對實驗室有能力進行規定類型的檢測或校準所給予的一種正式承認”。研究證實,基于實驗室認可的質量管理體系能夠為質量保證提供體系認證。基于實驗室認可的質量監督網要求就存在質量問題的科室安排一定數量的質量監督員,其主要對該部門有關監測工作予以監督,其中各質量監督員必須對質量負責人負責。針對質量監督員的任務,其主要負責查找出該科室監測工作方面存在的不合理處,并根據權限范圍予以適當糾正。如果存在的問題不在自身權限范圍內,其必須及時告知質量負責人,此時由質量負責人帶頭開展糾錯工作,以此規范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工作。

        四、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工業化的發展,環境的破壞程度和破壞范圍越來越大,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甚至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紛紛致力于環境監測,并從制度上規范環境監測,提高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工作。然而,我國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的現狀并不樂觀,其存在的問題尤其突出。本文以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工作為研究對象,以我國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存在的問題為基礎,從質量保障體系的建立、現場采樣的質量監督、質量保證制度的健全、實驗室認可制度的實施三個方面展開討論,以期進一步深化我國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工作。

        參考文獻:

        [1]蘆勝華.如何做好大氣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J].江西化工,2011.

        [2]錢冠磊,王琳.環境監測質量保證主要影響因素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2,(34).

        [3]張玉琴,付盈春.環境監測過程的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J]. 遼寧化工,2013,(03).

        [4]盧華,王薪寓.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思考[A].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1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1:5.

        [5]周弛,劉波,任越,高偉.淺談美國環境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J].中國環境監測,2010,(03).

        [6]周夢玲,文建輝.環境監測管理信息系統在監測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1,(04).

        第6篇:大氣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作為全國第一個實施省內全流域生態補償的省份,浙江的生態補償工作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2006出臺過《錢塘江源頭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省級財政專項補助暫行辦法》,2008年又出臺了《浙江省生態環保財力轉移支付試行辦法》,其有關生態補償的辦法和措施,即使以今天眼光來看依然極具前瞻性和開創性。就此相關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浙江省財政廳經濟建設處副處長馬建勝。

        總體方針

        浙江省制定生態環保財力轉移支付辦法遵循的基本原則:“誰保護,誰得益”、“誰改善,誰得益”、“誰貢獻大,誰多得益”以及“總量控制、有獎有罰”的原則,在完善錢塘江源頭地區專項補助試點辦法的基礎上,全面實施省對主要水系源頭所在市、縣(市)的生態環保財力轉移支付。

        在財力轉移支付的對象上,確立為全省境內水系干流和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源頭和流域面積較大的市、縣(市),并以省對市縣財政體制結算單位為計算、考核和分配轉移支付資金的對象。省生態環保財力轉移支付資金由市、縣(市)政府統籌安排,包括用于當地環境保護方面的支出。同時,原有省級財政生態環保有關專項資金仍按現行政策、辦法執行。

        指標設計

        科學分配資金的前提是對指標進行科學的設計。浙江緊緊圍繞水體、大氣、森林等生態環保基本要素,科學的設置指標和分配權重:

        1指標設置。按照生態功能保護、環境(水、氣)質量改善兩大類因素設置相關指標。 1、生態功能保護類兩項指標: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面積,大中型水庫面積。2、環境質量改善類兩項指標:主要流域水環境質量,大氣環境質量。

        2權重分配。1、生態功能保護類50%,其中:省級以上公益林面積30%,大中型水庫面積20%。2、環境質量改善類50%,其中:主要流域水環境質量30%,大氣環境質量20%。

        考核和計算

        對指標的考核和資金的計算,浙江的做法是:

        生態功能保護類。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面積,根據省林業廳確認的各市縣考核年度省級以上公益林面積占全省面積的比例計算;大中型水庫面積,根據省水利廳確認的大中型水庫折算面積占全省面積的比例計算,但每個市、縣(市)可得數額最多不超過該項分配總額的20%。

        環境質量改善類。對主要流域出境水質和大氣環境分別設立警戒指標,即水環境的警戒指標為水環境功能區標準,大氣環境的警戒指標為API值低于100的天數占全年天數的比例不低于85%,質量高于警戒指標的,每提高一個級別給予一定的補助獎勵,低于警戒指標的,每降低一個級別給予一定的扣補處罰。

        1、主要流域水環境質量方面。根據省環保局監測確認的各市、縣(市)主要流域交界斷面出境水質和省水利廳確認的多年平均地表水徑流量,分別不同情況計算并考核。

        凡市、縣(市)主要流域各交界斷面出境水質全部達到警戒指標以上的,給予100萬元的獎勵資金補助。同時,對出境水質達到三類水標準的設定系數為0.6;達到二類水標準的,設定系數為0.8;達到一類水標準的,設定系數為1。有多條河流、多個交界斷面的,按其對應標準的系數加權平均。補助資金按照各市、縣(市)系數與其多年平均地表水徑流量的乘積占全省的比例進行分配。

        根據各市、縣(市)交界斷面出境水質考核年度較上年度的變化情況,實行水質提高或降低的獎罰機制,即:再對四類水、五類水和劣五類水分別設定系數為0.4、0.2和0.1,并按上述方法分別計算出各市、縣(市)考核年度和上年度的總系數并進行比較,凡考核年度較上年每提高1個百分點,給予10萬元的獎勵補助;反之,每降低1個百分點,則扣罰10萬元補助,以此類推。

        2、大氣環境質量方面。根據省環保局監測確認的各市、縣(市)空氣污染指數(API值)計算并考核。

        凡API值小于100的天數占全年天數的比例(設為X值)達到警戒指標標準(85%)及以上的市、縣(市),將配置一定數額的獎勵資金補助。當X值等于100%時,設定系數為1,每降低2個百分點,計算應補助的系數遞減0.1,以此類推。

        根據各市、縣(市)大氣環境質量考核年度較上年度的變化情況,實行大氣質量提高或下降的獎罰機制,即:當X值較上年每提高1個百分點,獎勵1萬元;反之,X值較上年每降低1個百分點,扣罰1萬元,以此類推。

        按上述方法計算并匯總后,就得出了各市、縣(市)生態環保補償需要轉移支付的資金,再結合其財力狀況,按照不同的補助系數對各市、縣(市)實行分檔兌現補助額。

        鏈接

        《錢塘江源頭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省級財政專項補助暫行辦法》

        一、基本原則

        “誰保護,誰受益”、“責權利統一”、“突出重點,規范管理”和“試點先行,逐步推進”

        二、補助對象

        錢塘江流域干流和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源頭所在的經濟欠發達縣(市、區),即淳安、開化、江山、衢江、常山、磐安、龍游、遂昌、龍泉等9個縣(市、區)。

        三、資金投向

        生態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農村污染綜合防治。

        四、測算依據

        1、生態建設補助方面。主要以重要生態公益林面積和大中型水庫水面折算面積為測算范圍,每畝按一定金額予以補助。

        2、產業結構調整補助方面。按因環保要求當年淘汰既有、限制規模和搬遷過程中的化工、醫藥、造紙、制革、印染、冶煉、水泥、味精等重點污染企業,對當地財政收入造成影響的,在一定時間內給予一定比例補助。

        3、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補助方面。對區域內建設的環保基礎設施,包括城鎮污水處理及管網、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飲用水源保護、流域交接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系統、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等建設工程,在按有關政策給予補貼的基礎上再適當追加補助。

        4、農業農村污染綜合防治補助方面。主要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治理和搬遷、垃圾中轉站建設和農戶沼氣池建設,按一定比例予以追加補助。

        五、考核目標

        第7篇:大氣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關鍵詞:重污染天氣;形成與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R122.7 文獻標識碼:A

        1大氣污染的分類和定義

        按照新實施的空氣質量標準:空氣質量指數等級分為優、良、輕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嚴重污染等,“嚴重污染”是空氣質量最差的一個等級。重污染天氣是表征空氣質量的當天空氣污染指數(API)大于等于201數值,即空氣質量達到4級及4級以上污染程度的統稱。根據重污染天氣的不同成因和污染特征可分為靜穩型、沙塵型兩類。靜穩型重污染天氣是指由于出現持續不利于擴散氣象條件導致污染物大范圍積累,最終可吸入顆粒物(PM10)達到重污染水平。沙塵型重污染天氣是指外來沙塵或者本市局地大風揚沙造成的顆粒物重污染。去年冬季,在石家莊、邢臺、邯鄲等城市造成的霧霾天氣就屬于靜穩性重污染天氣。

        2 引發重污染天氣原因分析

        引發重污染天氣的直接原因是大氣中的可入肺顆粒物(PM10 和 PM2.5)含量嚴重超標。其中,PM2.5 的含量相對較高,屬主要誘因。隨著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氣環境的。“煤煙型”加“復合型”污染特征越來越凸現。工業企業燃煤是主要來源。汽車尾氣排放是重要來源。

        隨著城市機動車數量迅速增長,我國城市污染逐步進入以多污染物共存、多污染源疊加等為特征的復合型污染。汽車尾氣不僅直接排放苯、甲苯、重金屬等危害性極高的顆粒物,而且排放的大量氮氧化物和硫化物氣體,可以氧化成硝酸鹽和硫酸鹽,形成粒徑較小的粒子,變成PM2.5污染物,直接入肺,危害健康。機動車污染是造成灰霾、光化學煙霧污染的重要原因,機動車污染防治的緊迫性日益凸顯。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污染日益加重。長期以來,河北產業結構上重化工業的比重較高,尤其是近些年重化工業布局向環渤海地區集中。河北產業結構以鋼鐵、裝備制造、石化、醫藥為核心的產業體系帶有明顯的重化工業特征,經濟增長對第二產業的依賴性變強。

        3、應對對策研究

        3.1發達國家應對對策

        在工業化進程中,英美等發達國家也出現過類似的大氣污染現象。這些國家主動應對,積極探索,頒布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相關立法,大氣環境質量逐步得以改善。倫敦大霧事件發生后,英國政府積極采取立法應對,如 1954 年倫敦市通過了治理污染的特別法案,再如1956 年英國通過的《清潔空氣法案》。依據相關立法,倫敦市采取了關閉市內發電廠、強制提高煙囪高度、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加強污染處罰力度等措施,大霧天氣在短期內得以有效治理。美國早在 1997 年就提出對 PM2.5 進行監測,并把其納入強制性的環境質量標準體系,有效的減少了可入肺顆粒物的排放量。此外,美國治理二氧化硫排放的經驗,也可供我國借鑒。美國在 20 世紀 70 年代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排放權交易機制,并通過修訂《清潔空氣法案》的方式將排放權交易機制上升到法律層面,借助于排放權交易機制及其他相關機制,30年(1970 年-2000 年)減排了約 47.6%的二氧化硫。

        3.2我國采取的解決方法

        在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是最重要的大氣環境治理立法。依據該法,環保部門加強了對大氣污染排放的監督和管理,確立了大氣污染物排放申報、排污收費、總量控制、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等相關制度。1996 年修訂通過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將 PM10納入標準體系,2012 年修訂通過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則進一步把 PM2.5納入環境標準體系。將可入肺顆粒物納入強制性的環境標準體系,并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首先執行。

        4 應對重污染天氣的建議

        近兩年我省及我國的重污染天氣頻發,而且持續時間長,影響面積大,對人體健康、社會活動、經濟發展的損害也越來越明顯。這表明,我國的大氣污染狀況已進入非常時期,非常時期應有非常做法。本文對應對重污染天氣的改善提出如下完善建議:

        4.1確立生態環境保護優先地位

        在非常時期,摒棄傳統環境立法所強調的協調發展理念,,突出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如果環境利益和經濟利益之間發生沖突,應當以生態利益為重,使經濟建設在環境質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

        4.2明確監管職責,健全大氣環境污染治理協調機制

        環境監管存在職責不清問題。建議明確政府在大氣環境治理方面的領導作用,確立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主導地位,明晰各部門在相關領域的具體職責,使得相關部門在處理像重污染天氣這樣的大氣污染事件時能夠各司其職,并快速應對。

        4.3樹立大環境理念,協同行動控制大氣污染

        當重污染天氣出現時共同限產減排,同時啟動應急預案、同時采取應急措施,打破部門和地區隔閡,建立常設性的污染治理和應急聯席會議制度,在污染應急工作中,注重信息互通,資源互補,加強協調配合,力爭實現應急的無縫對接,步調一致。

        4.4加快能源及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標本兼治目標

        政府牽頭,各部門密切配合,協調聯動,建立統一管理機構,優化調整能源結構,開發推廣新能源和潔凈能源的使用,更為關鍵的還在于產業結構的升級改造和調整以及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快實施產業升級戰略。

        4.5加強公眾參與

        第8篇:大氣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關鍵詞】城市道路;ADMS;預測;評估;NO2;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tmospheric Environment(HJ2.2-2008)》,this paper predict and Assess the NO2 of Chang Feng west street in Taiyuan by the ADMS Air quality model,Simulative period is 2009、2016 and 2024.The result indicate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Impact is feebleness。The maximal hour concentration of NO2 is exceed the standard at very few points,all of others under the standard.

        【Key words】City roads;ADMS; Prediction; Assessment;NO2

        太原市長風西大街打通工程位于萬柏林區,以現有長風大街為依托,東起新晉祠路,西至西環高速,本工程道路主路長度4.2Km,規劃紅線寬度80m。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HJ2.2-2008)》的要求,本項目的大氣環境影響應進行二級評價。

        1. 評價標準

        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HJ2.2-2008)》中對評價標準的選擇要求,本次大氣環境影響預測各污染物的評價標準選取:

        2. 評價等級和范圍[1]

        2.1評價等級。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HJ2.2-2008)》中的要求:“對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為主的新建、擴建項目,應考慮交通線源對道路兩側的環境保護目標的影響,評價等級應不低于二級”,并結合工程自身的地理未知及排放特點,確定本項目大氣環境質量影響評價等級為二級。

        2.2評價范圍。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HJ2.2-2008)》中的要求:對于以線源為主的城市道路等項目,評價范圍可設定為線源中心兩側各200m的范圍。

        3. 預測模式

        結合本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等級、評價范圍以及污染源類型,確定本項目應用ADMS環境空氣質量模式進行大氣環境影響的預測。

        3.1模式介紹。ADMS適用于穩態條件下、簡單和復雜地形、污染物排放連續穩定等條件下的環境空氣質量模擬計算,其EIA版適用于評價范圍小于50Km,可模擬計算點源、面源、線源和體源。模式考慮了建筑物下洗、街道窄谷、濕沉降、重力沉降和干沉降以及化學反應等功能,可處理各種基本氣態污染物(SO2,NOX,NO2,CO,VOC,苯化物,芳香烴),臭氧,可吸入懸浮顆粒物(PM10,PM2.5),總懸浮顆粒物(TSP)等等[2]。

        ADMS有氣象預處理程序,可以用地面的常規觀測資料、地表狀況以及太陽輻射等參數模擬基本氣象參數的廓線值。在平坦地形條件下,使用該模型模擬計算時,可以不調查探空觀測資料[3]。

        ADMS適用于下列條件:

        (1)模擬點源、面源、線源和體源的輸送和擴散;

        (2)地面、近地面和有高度的污染源的排放;

        (3)污染物連續排放;

        (4)穩態條件下EIA版適用于評價范圍小于50Km;

        (5)模擬1小時到年平均時間的濃度;

        (6)簡單和復雜地形;

        (7)農村或城市地區。

        3.2模式參數選取

        (1)污染源參數。長風街西沿工程屬新建項目,本次大氣污染源調查采用參考設計資料和類比等方法完成[4]。

        (2)氣象參數。通過調查,太原市距離本項目最近的地面氣象觀測基準站為太原地面氣象站(站號53772),故本次預測收集該站2007年1月1日0時——2007年12月31日23時連續一年的逐日逐時地面氣象觀測資料,具體為風速、風向、總云量、干球溫度四項參數[5]。

        由于本次預測選取ADMS空氣質量模式,且項目所在地為簡單地形,故不需要調查高空氣象資料。

        (3)地形參數。經分析,本項目評價范圍內為平坦地形,故本次評價按平坦地形預測。

        (4)預測范圍及網格分辨率。由于道路源評價范圍為中心兩側各200m 之內,且本項目道路總長度為4.2Km,故本項目預測范圍設定為5000m×500m,網格分辨率為50m×50m,共計輸出1000個網格點濃度值。

        (5)預測時段。為了全面反映項目建成后對周圍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本次大氣預測時段分為近期、中期和遠期三個時段,近期取項目剛建成年份2009年,中期和遠期分別取2016年和2024年。

        4. 大氣環境影響預測分析與評價[6]

        4.1項目排放對環境空氣敏感區的環境影響分析。通過對項目大氣環境評價范圍及其周邊環境的調查可知,本次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的環境空氣敏感區共有三個,分別是:黃坡烈士陵園、企業宿舍區1和企業宿舍區2,各敏感區域分布。

        由以上分析可知,本項目建成后對周圍環境空氣敏感區的影響很小,各預測時段內項目所排放的NO2在敏感點處均未超標。

        4.2項目建成后最終的區域環境質量狀況

        4.2.1近期(2009)年項目對區域的NO2日均濃度貢獻情況。

        由本次模擬結果可知:2009年項目對區域的NOX日均濃度貢獻平均值為6.2928μg/m3,占標準限值的5.244%。

        由此可知,近期內項目的運行對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影響很小,濃度貢獻值遠遠低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限值。

        4.2.2中期(2016)年項目對區域的NO2日均濃度貢獻情況

        2016年項目對區域的NO2日均濃度貢獻平均值為6.2862μg/m3,占標準限值的5.238%。

        由此可知,項目運行中期對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同樣影響很小,濃度貢獻值遠遠低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限值。

        項目的運行在近期、中期和遠期對周邊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都很小,而且在車流量逐年增加的情況下,各污染物的年均濃度值有微弱的下降趨勢,這主要是由于隨著時間的推移,車輛品質和排放標準在逐年提高,進而導致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所造成的。

        4.3評價范圍內最大地面小時濃度分布

        4.3.1近期2009年NO2最大地面小時濃度分布

        4.3.2中期(2016)年NO2最大地面小時濃度分布

        4.3.3遠期(2024)年NO2最大地面小時濃度分布 2024年評價范圍內NO2最大地面小時濃度平均值為92.3102μg/m3,占標準限值的38.46%;最大值284.777μg/m3,占標準限值的118.66%,最大值出現在本項目與舊晉祠路的交叉處。

        4.4評價范圍內最大地面日均濃度分布

        4.4.1近期(2009)年NO2最大地面日均濃度分布

        2009年評價范圍內NO2最大地面日均濃度平均值為24.5184μg/m3,占標準限值的20.43%;最大值

        89.1339μg/m3,占標準限值的74.28%。

        4.4.2中期(2016)年NO2最大地面日均濃度分布

        2016年評價范圍內NO2最大地面日均濃度平均值為24.2356μg/m3,占標準限值的20.196%;最大值87.2368μg/m3,占標準限值的72.697%。

        4.4.3遠期(2024)年NO2最大地面日均濃度分布

        2024年評價范圍內NO2最大地面日均濃度平均值為23.9523μg/m3,占標準限值的19.96%;最大值85.3515μg/m3,占標準限值的71.13%。

        4.5評價范圍內地面年均濃度分布

        4.5.1近期(2009)年NO2地面年均濃度分布

        2009年評價范圍內NO2地面年均濃度為6.1013μg/m3,占標準限值的7.63%;最大值為31.5435μg/m3,占標準限值的39.43%,最大值出現在聶家山村西部邊緣。

        4.5.2中期(2016)年NO2地面年均濃度分布

        2016年評價范圍內NO2地面年均濃度為6.0953μg/m3,占標準限值的7.62%;最大值為31.4148μg/m3,占標準限值的39.27%,最大值出現在聶家山村西部邊緣。

        4.3.5遠期(2024)年NO2地面年均濃度分布

        5. 結論

        綜合以上分析可得,本項目建成后對周邊環境空氣質量影響很小,評價范圍內的NO2年均、日均濃度均未超標;項目排放對評價區內環境空氣敏感區的影響同樣比較小,NO2年均、日均同樣均未超標;評價范圍內NO2最大地面小時濃度除個別點超標外(本項目與舊晉祠路的交叉處),其余均達標準限值;評價范圍內NO2最大地面日均濃度在各時段均低于標準限值。

        此外,在車流量逐年增加的情況下,項目排放污染物的濃度值在不同時間空間均有微弱的下降趨勢,這主要是由于隨著時間的推移,車輛品質和排放標準在逐年提高,進而導致污染物排放總量有所下降。

        參考文獻

        [1]丁峰,李時蓓,趙曉宏.從技術復核角度談環評報告中大氣預測部分的編寫[J].環境科學研究,2008,16(6):1-9.

        [2]Christine,McHugh,Sheng Xiangyu,David Carruthers.Using ADMS models for Air Quality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5,3(3)

        [3]Westmoreland, EJCarslaw, NCarslaw, DCGillah, ABates, E Analysis of air quality within a street canyon using statistical and dispersion modelling techniques[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7vol.41(no.39)

        [4]N.S. LeksmonoJ.W.S. LonghurstK.A. LingT.J. ChattertonB.E.A. FisherJ.G. Irwin Assess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and traffic sources contributing to air quality objective exceedences: a theoretical modelling exercise[J].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 2006Vol.21(No.4)

        第9篇:大氣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關鍵詞:成都;田園城市;經濟;環境;協調發展

        引言

        成都市是成渝經濟圈中重要的中心城市,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具備了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條件。且成都市位于的四川盆地,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交通的樞紐,而且從整個亞洲的角度看又正好位于亞洲中部,無論在亞洲中還是在國際中都具有重要的交通及政治地位。為了規劃成都市未來的經濟發展藍圖和宜居的人文環境。2009年底,成都市委、市政府總結城鄉統籌實踐,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謀劃好“十二五”以及更長時期發展的高度,確立了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歷史定位和長遠目標。

        “田園城市”的概念,最早由19世紀末英國社會學家霍華德在《明日的田園城市》中提出,在該書中霍華德提出建立一種包含傳統意義上城市和鄉村的優點的理想城市即田園城市。現在,成都市將建設一座著力于展現“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一體”的現代化大城市。成都市的田園城市具有“世界級、現代化、超大型、田園城市”四大基本要素。

        然而,在現代超大型城市發展中,經濟發展和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對不可回避的矛盾問題。如何有效地處理這對矛盾問題,關系到成都市的未來“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建設的成敗。因此,需要討論成都市田園城市建設中經濟發展與大氣環境治理問題的協調關系。

        一、成都市經濟發展形勢分析

        從2005—2010年,成都市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經濟總量明顯增長(見圖1)。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3%以上的增長。實施億元以上重大工業項目425個,完成投資680億元。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獲批設立,成都經開區列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其中,民營工業增加值1 150億元,增長25%。

        在過去幾年中,成都市的工農業發展取得新跨越。成都市堅持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工業集中發展和提速增效。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一、二、三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7.7∶42.5∶49.8調整優化為2009年的5.9∶44.5∶49.6。

        成都市的城鄉建設成就顯著。五年來,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推進,城鄉同發展共繁榮的格局基本形成,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城鎮聚集和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

        根據成都市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預測,成都市在“十二五”期間的經濟發展速度大約保持在12%年增長,能源消耗年增長率大約為8%。

        二、成都市經濟發展中的環境問題

        一個城市的大氣環境的清潔程度與城市的經濟發展中的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耗類型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在經濟發展中要注重經濟的發展和大氣環境治理之間的協調發展關系。

        (一)成都市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

        經過對成都市的大氣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分析,確定成都市的主要大氣污染因子為大氣顆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過去幾年中,成都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呈穩中轉好的趨勢。成都市的全年空氣質量以良為主,優良率為80.3%~86.3%。空氣污染特征表現為揚塵、機動車排氣、煤煙混合型污染。

        成都市城區環境空氣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氮濃度近幾年呈緩慢上升趨勢,成為次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是成都市環境空氣中的重要污染物,近幾年隨著大氣排放治理,二氧化硫的污染形勢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二)城市發展中機動車排放可能造成的大氣污染物問題

        隨著成都市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至2007年,成都市的輕型車達724 654輛,中型車達94 790輛,重型車達22 353輛,摩托車達937 659輛。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迅速上升,其總排放量已接近工業源氮氧化物排放量,并將持續增加。

        根據環境監測數據,2009年成都市的二氧化氮首次超過二氧化硫成為次要污染物,這與成都市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機動車尾氣污染日益加重密切相關。

        機動車排氣及道路揚塵污染成為環境空氣中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能源消耗可能造成的大氣污染問題

        成都市在近十年來能源消耗總量基本呈現上升趨勢(見圖2),尤其是從2005—2009年間,能量消費總量更是呈現出直線上升的趨勢。從2001—2009年,成都市能源消耗年平均增長率達8.15%。

        根據統計數據,2009年成都市消耗電力305.28億千瓦時,天然氣38.61億立方米,成品油358.25萬噸,煤炭1 325.78萬噸,分別占能源消耗總量比重的46.26%、14.83%、11.31%、27.6%。成都市能源消耗構成中,電力所占的比重最大,煤炭所占比重次之,天然氣和成品油所占比重最小。

        由于天然氣相對于其他能源價格偏低,導致天然氣市場需求過快增長,消耗總量年均增幅超過20%。雖然成都市近幾年始終把能源保障列為重點,使成都能源供需總量趨于平衡,基本能夠滿足市場消費需求。但是,成都市的能源供需結構性矛盾還是呈現加劇趨勢。

        成都市在經濟快速發展中對一次能源的需求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能源消耗過程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如果在經濟發展中不能有效地解決能源消耗中的污染物排放,將加劇成都市大氣環境的惡化。

        (四)大氣環境承載能力分析

        1.大氣承載力分析原理。人類在開發活動中,要做到經濟發展與大氣保護環境相協調,就要保證污染物的排放不能超過大氣環境承載力。所謂環境承載力是指在某一時期,某種狀態或條件下,某地區的環境所能承受人類活動作用的閾值。

        大氣承載力的量化方法主要利用承載率評價法。承載率是指某區域環境承載量與該區域環境承載量閾值的比值。

        在大氣環境評價中用承載率分析地區大氣污染物的承載能力,大氣環境承載率的表達式:

        CC=

        式中,CC是大氣環境承載率,VT是大氣環境總量,VE是某一時期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1)當大氣環境承載率在0~1之間,說明大氣環境承載力強。經濟發展導致的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處于可控范圍內。(2)當大氣環境承載率小于1時,說明區域的大氣環境承載力超負荷嚴重。經濟發展排放的大氣污染物產生的累積效應明顯,需要加大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措施。

        2.大氣環境容量的計算。為了同時保證城市經濟增長和大氣環境質量能達到大氣環境質量目標,必須使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小于大氣環境容量。

        若規劃區分為n個分區、m個環境功能區,各個分區、功能區面積為Sij,則各分區允許排放總量為:

        Qi=A (Cij-Cb)

        式中,Cij ——各分區、功能區所執行的環境質量標準,mg·m-3;Cb——各分區、功能區的大氣污染物的背景值,mg·m-3;Qi——各分區允許排放總量,104t/a;A——總量控制系數,是根據地區的地理和氣象條件變化的一個數值。

        利用成都市的氣象條件,計算了成都市的大氣污染物的容量數為二氧化硫20.11萬噸,二氧化氮28.41萬噸,顆粒物為33.57萬噸。大氣環境容量是隨季節變化的量,成都市冬季的大氣環境容量最小(見圖3);在不考慮降雨條件的情況下,成都春季的大氣環境容量最大。在考慮降水條件下,成都夏季的大氣環境容量最大。

        圖3成都市大氣環境容量季節變化圖

        轉貼于

        3.成都市大氣環境承載力分析。隨著成都市經濟總量的增加,能源消耗和機動車都將快速增長,使得空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成倍增加。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的手段主要是經濟發展中的能源結構的改變和大氣污染物治理水平的提高。2009年成都市的平均二氧化硫脫硫率達到70%。依據這個原理,設計了成都市經濟發展和污染物治理情景案例。

        設計情景1:成都市經濟以其 “十二五”的12%增長和能源彈性系數0.67的情景,二氧化硫治理情景為脫硫率為85%、90%和95%;二氧化氮的治理情景為脫銷率為70%、80%和90%。這是根據成都市“十二五”的經濟和能源發展計劃設計的情景(見表1和表2)。

        表1 情景1的脫硫情景分析

        設計情景2:在經濟以7%增長和能源彈性系數0.5情況下的污染減排情景設計,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治理情景與情景1一致。這是根據全國“十二五”的平均經濟發展速度和優化的能源發展速度設計的情景(見下頁表3和下頁表4)。

        通過大氣承載力的計算分析。成都市的大氣環境承載力指數隨能耗的增長而急劇增大。尤其以成都市“十二五”的能源消耗增長率計算(情景1),到2050年,二氧化硫脫硫率達到85%的情況下,大氣承載力指標仍然達到-1.5。只有二氧化硫脫硫率達到95%的情況下,二氧化硫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才能小于大氣環境容量。二氧化氮在情景1的情況下是超出大氣環境容量。在情景2的經濟發展與大氣環境治理情況下,2050年,二氧化硫排放可以符合大氣承載力指數的要求。但是,二氧化氮必須滿足工業脫硝達到90%,汽車的新能源替換達到70%的條件下,二氧化氮排放量才能符合大氣承載力指數的要求。

        大氣承載力指數說明,在現有的大氣環境治理水平下,隨著成都市經濟的發展,大氣環境狀況將趨于惡化。經濟發展必須重視能源結構的改變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水平的治理。

        三、成都市田園城市建設中的經濟與大氣環境協調問題討論

        1.成都市的田園城市發展要走綠色經濟的道路。成都市的“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建設,要堅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舉措,始終堅持低碳、環保、生態的理念,強化全社會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良性互動。

        2.實行清潔能源的推廣應用。未來經濟發展中的能源結構調整應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中心,通過引進和發展清潔能源,采取以天然氣、輕柴油、液化石油氣、電等各種優質能源并舉的措施,廣開渠道,實現優質能源替煤戰略。實施節能強企工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勵企業開展節能技術改造和廢物利用能源替代,落實國家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優惠政策。降低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

        3.實行基于大氣環境容量的城市空間優化和產業持續發展策略。受到大氣容量的限制,大氣污染企業過度集中,會造成大氣污染物的嚴重超標。在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和大氣容量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產業布局的調整,過度集中的污染企業要分散布局。建議在工業園區發展中,實行大氣污染排放企業布局要合理集中、適度分散的原則。

        在城市空間優化和土地合理利用中,要注意大氣污染物的累積效應的影響,通過調整能源結構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避免經濟發展產生的污染加重的現象。

        參考文獻:

        [1]吳曉青.關于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若干建議[J].環境保護,2008,(5):22-23.

        [2]姜啟亮,吳勇.低碳經濟的實施路徑——基于技術創新與政策規制的視角[J].經濟研究導刊,2011,(1):191-192.

        [3]王勝洲.生態城市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1,(1):163-16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香蕉综合在线 | 亚洲中文AⅤ中文字幕在线 小草在线影院婷婷亚洲 | 天天躁日日躁久久 | 一级a做片免费久久 | 中文字幕三级免费片 | 欧美精品白嫩少妇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