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古典園林的特色范文

        古典園林的特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古典園林的特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古典園林的特色

        第1篇:古典園林的特色范文

        關鍵字:現代園林;園林色彩;古典園林;設計探討

        中圖分類號: K9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引言

        我國古典園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為景觀構圖的主題,注重現代園林色彩的引用,古典園林在設計上將靜態色彩與動態色彩完美組合,將民族傳統文化的意境通過色彩的應用體現出來,使得古典園林更加具有民族韻味。

        1.現代園林發展概況

        中國現代園林的發展在藝術形式的理論和實踐上經歷了借鑒、探索、創造的過程,在50年代,園林講究功能分區,注重安排群眾活動和文體娛樂內容;從60年代起,我國在總結園林經驗的基礎上,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園林規劃理論;70 年代后期以來,中國園林建設注重發揚中國傳統特色,強調以山水創作、植物造景和園林建筑三者統一為主的園林藝術形式。[1]

        1.1現代園林特點

        現代園林是以植物為主組織的園林景觀,以自然生態學觀點進行植物配置,不僅建立大面積草坪而且體現時代精神的雕塑也日益增多。現代園林以減少園林建筑密度,啟用園林建筑新材料、新技術來展現時代氣息。[2]

        1.2現代園林色彩理念

        色彩理念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現代園林在設計慶典及表現熱鬧場面時,色彩多選擇以紅、橙、黃為主的暖色,這樣的暖色給人朝氣蓬勃的歡。在空間較小的邊緣、高速公路兩邊、街道分車帶多選用藍、青、藍紫為主的冷色,這樣的冷色增加空間的深遠感,不容易分散注意力。在現代園林設計中,要使冷色與暖色具有面積同樣大的感覺,就必須使冷色面積大于暖色,而選用什么樣的色彩,取決于園林整體設計追求的感覺。[3]

        1.3現代園林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現代園林體系的發展與古典園林體系保持緊密的結合。發展現代中國特色園林,需充分遵循自然生態原則,運用鄉土材料和本土植物把園林景觀設計成一個有機體,最大限度利用自然水、最小程度依靠人工水,最終使現代園林景觀在生態價值觀與生態美學引領下走向功能、內涵更高層次的統一。

        2.古典園林發展概況

        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分為形成、全盛兩個時期。古典園林在唐宋時期形成,開始注重游樂和賞景的作用布局,使之形成優美的環境,并對繪畫技術與造園藝術開始應用。明清時期古典園林走向全盛,具體表現為園林功能多樣化、園林建筑的擴大、規模設施樣式的營造、內部的裝修和環境色彩的應用等方面,以此體現中國造園思想的高超境界。

        2.1古典園林特點

        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有意識地對自然風景加以改造、加工,表現出精煉濃縮的自然,運用建筑來配景,使風景與建筑巧妙融合。我國古典園林因建筑風格和特點分為規模宏大、風格上趨于雍容華貴、著重體現帝王風采特色的園林,如我國現存的最大皇家園林—承德避暑山莊;以玲瓏素雅、富有江南水鄉特點、講究山林趣味和樸實的自然美的園林,如蘇州園林就是其最好的表現(如圖1所示)。

        圖1蘇州園林

        2.2古典園林設計理念

        中國古典園林是風景式園林的典型,在一定空間內,運用各種造園方法將山、水、植物、建筑加以構配,組合成源于自然且高于自然的整體,將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結合,充分體現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國園林屬于自然山水型,而且我國古典園林多以山水為藍本,于潛移默化中表達中國文化生動的意境。

        3.古典園林與現代園林的設計分析

        中國古典園林景觀設計栽植多以觀形為主,取色、賞花、聞香、聽音為輔,注重季相與花期的變化,花木的選擇與使用有明顯的擬人化傾向。現代園林景觀中的栽植設計,植物種類多突破地域環境,主體建筑通過插入其間的硬質景觀,強化軟硬質感的對比。中國古典園林在景觀塑造設計上,表現出明顯的地域模仿性,而現代園林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地域的限制,充分運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和全新的藝術處理手法,對傳統要素的造景運用,進行更深層次的開發與挖掘。[4]

        3.1古典園林設計要求

        中國古典園林的空間主題和構成要素在于地形地貌、文水地質、鄉土植被等自然資源構成的鄉土景觀。古典園林強調人與自然的認識與感受,是一件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綜合藝術品。古典園林設計要注重設計的明了和雅觀,也要注重效果配置的尺度上要合宜,其意境主要借助于園林植物的設計創作,設計需開闊思路,挖掘古典園林的現實意義,從造園手法、空間布局、文化特色上開闊更廣泛的領域。

        3.2現代園林設計要求

        現代園林的設計中不能盲目的追求豪華和宏大的園林,而使其遠離融入自然的初衷,片面注重模仿,照搬別人的園林設計,沒有自己的特色。現代園林設計在滿足人們基本需求的同時,不能沒有人文的關懷,在園林的建造中不能破壞生態環境,現在園林設計需要將“景”和“意”有效的融合起來,用環境來培養人的情操。[5]

        3.3古典園林設計與現代園林設計手法比較

        現代園林在發生革命性創新的同時,保持了對古典園林明顯的繼承性。現代園林設計在揚棄古典園林自然觀的同時,又有自己新的拓展,由仿生自然,向生態自然拓展,由靜態自然向動態自然拓展。古典園林設計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本質強調對“自然”的藝術處理。 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法在組景方式上分為分區設景即園中有園,景中有景,步移景異;現代園林的設計手法在組景方式上表現為:在全面吸收與繼承古典園林成就的基礎上,更加開放與自由,偏重于整體構圖,極少軸線對稱,各景之間流動性強,界線模糊,形態上偏于規整,但不排斥自然的形態。

        4.古典園林的設計探討

        古典園林設計遵循古典造園手法,繼承傳統,吸取精華,創造中國特色園林,對古今中外園林的美學思想、歷史文化進行探討,設計本土特色的園林。

        4.1古典園林與現代園林設計探討

        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水景在高度提煉和概括自然水體的基礎之上,表現出極高的藝術技巧,極其注重水體的配合組景,重在表現其靜態美,動也是靜中之動勢。現代園林設計對景觀中的水景處理,更多地繼承了古典園林中對水景動態美的表現手法,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將動態水景的潛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古典園林用石設計講究特置主景,與水體、植物配合組景; 現代園林用石設計開始營造硬質景觀,使用經過抽象后的規則石景。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建筑是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園林中的建筑多輕巧淡雅、樸素簡約,其本身成為點景之一;而現代園林設計中的建筑,已逐漸趨向抽象化、隱喻化,建筑空間的構成技巧已被大量引入景觀設計之中。

        4.2古典園林設計對現代園林色彩的應用

        古典園林利用現代園林色彩對比和調和的設計原則,把園林景觀中的山、水、植物、建筑等色彩的物質載體進行組合,由此得到理想中的色彩配置方案。

        4.3現代園林色彩對古典園林設計的影響

        現代園林的色彩尋求關系平衡的統一和對比,古典園林將此色彩關系升華運用,將色彩的常用搭配、審美要求的色彩形式納入其中,為園林景觀的色彩效果營造氛圍。古典園林對現代園林景觀色彩設計與色彩學理論進行吸納,對色彩應用進行創新,使之創造出新穎的園林景觀環境色彩。[6]

        結束語:

        中國古典園林中利用山、水、植物構成自然風景,運用現代園林色彩對其進行裝飾,從而表現一個精煉概括的典型化的自然景觀。現代園林色彩在自然式景觀生態營造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古典園林色彩運用的一種升華。

        參考文獻:

        [1]吳旺杰、吳兆友.現代園林發展趨向淺談[J].當代建設.1998. 01:5-10[2]劉青林.何謂現代園林 [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8 .06:10-15

        [3]崔素婭、毛白滔.色彩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0. 06:7-10

        [4]趙蘭.淺談現代園林設計的要點[J].現代園藝.2011. 19:12-17

        第2篇:古典園林的特色范文

        關鍵詞:中西方 古典園林 藝術 對比 分析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13)05-0195-01

        前言:中西方古典園林在慢長的發展過程中,因其在世界園林藝術中均具有獨特的造林形式,被人類視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古典園林的典型特點為山環水抱,曲折蜿蜒,花草樹木講究自然,沒有統一的格式,給人以舒適安逸的感覺。而西方古典園林的體現形式則截然不同,在其設計的過程中,主要采用人工造林的手法來體現人工美的價值,采用對稱的布局、注重花草木修剪組合而成的精美的幾何圖案。因此分析總結出中西方園林藝術的各自特點與精髓,將其融入到現代設計理念,從而設計出更加符合現代人生活與審美的新型園林。

        1、中西方古典園林概述

        園林藝術與其它藝術并無大的區別,中西方古典園林分別具有自己獨特風格與特征,據資料顯示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始于夏商時期,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被興譽為世界園林之母,從早期秦始皇時期的阿房宮,漢代的上林苑簡單圈地開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受到佛教和玄學的影響,開始模仿自然,在園林設計的過程中以自然因素為主,創造出類似于自然園林的景觀。直到唐代受到各種藝術文化的影響,園林藝術又上了一個臺階,如唐代詩人王維的輞川別墅,其宅院與自然山水風景有機結合,在北宋時期園林建筑業又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形成了中國園林的主要特色。而到了清朝時期中國園林藝術發展到,連續修建一系列弛名中外的經典作品,如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等。

        西方造園藝術則始于古羅馬的中央是綠地,四周圍繞住宅的模式,希臘又在古羅馬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發展為大規模的山莊園林,其典型特點是以建筑為主體,以對稱的形式為本,在樹木與綠籬造景時,開始應用整形修剪技術。直到文藝復興時期,西方的園林開始快速發展。以人工安排,布局方正的大規模的別墅莊園日益增多。直到凡爾賽宮的興建,這種幾何形式的西方古典園林藝術達到頂峰。

        2、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特色

        中國古典園林園林在藝術上具有:自然與含蓄、造型與空間、借景與意境三大典型特點,主要采用人工仿造各種自然山水風景。在園林的空間布局、景觀配置及其建筑群體幾個方面均體現著自然式山水風光之美,在此基礎上又適當融入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從而形成了令世界矚目的中國古典園林藝術。

        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特色重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中國古典園林在空間布局上追求自然美,可以簡單的比喻為:“把大自然中的各種美景濃縮在庭院中”,在空間上通過借景、對景、分景,隔景等造園方法,通過空間局部的交錯與曲折變化,在有限的面積內,給人以空間無限的感覺,從而形成了二維空間與三維空間相結合的藝術景觀效果,猶如一幅完美的圖畫。其次是在園林的景觀配置方面多以自然山水為主體,點綴適當的花草樹木,其典型特點是假山設計自然逼真,池沼布局錯落有致,花木品種多樣化,不同的季節都設有可觀賞的植物且高低分布有別,注重遠景與近景的層次,在形式上充分體現了自然天成之美與意境美。再次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筑雖然沒有大型建筑,但其布置往往都很密集。經常設有廳、堂、軒、館、樓、閣、榭、舫、亭、廊等功能不同的建筑,這些建筑與山、石、水、植物之間緊密的融合在一起,讓人無限的接觸自然,不知不覺中體會到天然環境情趣。最后是繪畫、詩詞對中國造園藝術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中國古典園林常常采用各種山水詩、山水畫的形式寄情于景,賦予園林超脫與自然協調共生的意境,承載著了中國豐富的傳統文化信息,實現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內涵。

        3、西方古典園林的藝術特色

        西方古典園林藝術與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屬于迥然不同的兩個流派,西方人認為園林是人工創造的,就應該對自然的景觀加以改造,才能達到完美的境地。因此在西方古典園林造園的過程中,以排斥自然為前提,追求嚴謹性與合理性的相互統一,以純粹的幾何結構和數學關系為基礎,強迫自然接受勻稱的法則。西方古典園林的藝術特點主要體現在所有要素之間比例協調、采用對稱式的布局,其總體構圖也以規則嚴謹、直觀明晰的形式為主,從而呈現出一種幾何圖案之美,由此可見,西方造園藝術主要是立足于采用人工方法來改變自然狀態。

        總的來說,西方古典園林的藝術特點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在西方園林的布局構造中,建筑物體積往往都比較大,在整個園林中占很大的比例,是構成整座園林的基礎。所有的花壇、水池、噴泉、雕塑等都是以大型建筑為主軸,通過對稱式的幾何圖案將園林的整體構造有序的組合在一起。其次是在園林的景觀配置方面,非常講究人為的創意,如水池、臺階、植物及道路形狀、大小與位置等每一元素都設計的非常精細,各種植物也都是通過人工修剪而成各種形狀供欣賞,絕不允許其自然生長,所有的園林構成元素經過嚴格地規劃與布局后,呈現出圓形、方形、橢圓形或菱形等規則的形狀,在形式上給人以規則整齊的感覺,在空間上給人足夠的想象空間,在思維上給人以征服自然的。

        結束語

        總之,中西方古典園林風格各具藝術特色。一個優質的園林,無論是中國古典園林還是西方古典園林,都具有令人賞心悅目的共同特征,只是側重點不同而以,西方園林給人的感覺偏重于悅目,而中國古典園林則突出賞心。然而對比分析中西方古典園林藝術并不是本文的最終目的,在日后的景觀園林設計中借鑒中西方古典園林藝術的綜合特點,將雙方的優點運用到新型景觀園林的創新設計非常關鍵,所以在分析比較的過程中,要著眼于借鑒與創新,充分發揮中西方古典園林藝術的優勢,設計出更加符合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的新型園林。

        參考文獻:

        [1]祁穎;《旅游景觀美學》;中國林業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張玲;中國古典園林置石在現代園林景觀中的應用[J];農技服務;2010年11期

        第3篇:古典園林的特色范文

        關鍵字:中國古典園林;藝術風格;獨樹一幟;挑戰;繼承;發揚;創新

        1.中國古典園林簡介:

        中國古典園林歷史悠久,造園藝術更是源遠流長,早在周五王時期就有建宮苑的活動,她的形成主要受統治階級的思想及佛道、繪畫、詩詞的藝術影響,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爭奪激烈,國家呈分裂狀態,加之道、佛盛行的影響,產生了玄學,這時的士大夫,或人欲享樂,或潔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導致了自然審美觀的形成,治園特點也多為自然情趣的田園山水。

        中國古典園林的構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礎上,鋪以人工的宮,廊、樓、閣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視著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文思想,特別是詩、詞、繪畫的思想境界。

        1.1 中國古典園林的本質特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1.1 模山范水的景觀類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質,鄉土植物等自然資源構成的鄉土景觀類型,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空間主體的構成要素。鄉土材料的精工細做,園林景觀的意境表現,是中國我傳統的園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國古典園林強調“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強調“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強調人對自然的認識和感受。

        1.1.2適宜人居的理想環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環境,營造健良舒適,清新宜人的小氣候條件,由于中國古代生活環境相對惡劣,中國古典園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氣候條件的改善,營造更加舒適宜人的環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種植、亭廊的構建等,無不以光影、氣流、溫度等人體舒適性的影響因子為依據,形成舒適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環境。

        1.1.3巧于因借的視域邊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圍,通過借景擴大空間視覺邊界,使園林景觀與外面的自然景觀等相聯系、相呼應,營造整體性園林景觀。無論動觀或者靜觀都能看到美麗的景致,追求無限外延的空間視覺效果。

        1.1.4循序漸進的空間組織

        動靜結合、虛實對比、承上啟下、循序漸進、引人入勝、漸入佳境的空間組織手法和空間的曲折變化,園中園式的空間布局原則常常將園林整體分隔成許多不同形狀、不同尺度和不同個性的空間,并將形成空間的諸要素糅合在一起,參差交錯、互相掩映,將自然、山水、人文景觀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別表現,使人看到空間局部交錯,以形成豐富得似乎沒有盡頭的景觀。

        1.1.5小中見大的空間效果

        古代造園藝術家們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種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煉剪裁,把峰巒溝壑一一再現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維的園址上突出三維的空間效果。“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大”和“小”是相對的,關鍵是“假自然之景,創山水真趣,得園林意境”。

        1.1.6耐人尋味的園林文化

        人們常常用山水詩、山水畫寄情山水,表達追求超脫與自然協調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園林中常常通過楹聯匾額、刻石、書法、藝術、文學、哲學、音樂等形式表達景觀的意境,從而使園林的構成要素富于內涵和景觀厚度。

        2、中國古典園林走向世界

        在我國古代不論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園林多以自己欣賞和生活,且極反映出主人的意識和價值取向,或炫耀氣勢惟我獨尊,或夸耀顯貴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養性。這些園林的設計修建思想無一不是當時統治階層的思想反映。這也進一步鞏固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使中國的古典園林騰達于這一時期而無法飛躍。

        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結束了“閉關鎖國”的狀況。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出現了中國的造園師在海外建造中國古典園林的想象,近30年來不斷得到發展。

        中國的古典園林猶如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數千年來在中華大地上孕育、生長、并發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獨特的形式和內涵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是世界藝術百花叢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園林中獨樹一幟。

        2.1我們在國外進行造園活動大體有以下幾種方式:

        2.1.1國家或地方政府的名義參加國際園藝或博覽會建園;

        2.1.2中外友好省、州(縣)、友好城市之間互贈建園;

        2.1.3承接國外政府、社會團體或私人建園等;

        中國的古典園林走向世界是我國的園林設計師和技術工人在新的歷史時期為宣傳、介紹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增進中外園林界和人民之間友誼、促進我國園林事業發展作出寶貴貢獻,不僅有很好的設計效益,同時也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轉貼于 3、中國古典園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縱觀中國古典園林海外的一些優秀作品,不是模仿國內哪一風景名勝,就是各景點的精美元素拼湊、組裝在一起。希望外國人能通過一個園就能夠吸收并理解中國的園林。這種一成不變、生搬硬套的造園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當代人的需要。

        中國古典園林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后世無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們可以把握古典園林的精髓,在現有的新的歷史條件下,結合新的材料和技術,再造中國古典園林在現代的輝煌。

        日本是在中國古典園林的基礎上演變出具有他們特色的枯山水園林,他們的枯山水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發展得很好。中國也應該有進軍世界的新的改革方針去應對世界。日本“禪”的思想領導著他們的園林,我相信,中國“人與自然的和諧”、“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思想同樣也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出新的具有中國特色而又不失中國古典園林的“魂”的景觀。

        4、中國古典園林進軍世界的改革應與全球化戰略融為一體

        我們應該把古典園林進軍世界的改革與全球化戰略融為一體。時代的變化推動園林建設全球化,這不僅是園林發展的客觀趨勢,更是時代的要求,而在實施園林建設的全球化時,我們首先要強調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在國外建設園林不能簡單的抄襲或者遷移,而是在新的條件下創作,既要適應時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傳統風貌。例如:

        4.1公園建設

        在公園建設方面,我們在強調民族特色、地域異性的同時,適度地融入異域民族風情,積極應用多學科成果,必能將公園建設成具有感染力、創造力、風格鮮明的'現代的中國古典園林”。

        4.2城市園林規劃

        在城市園林規劃方面,應整體綜合考慮,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伸的角度與層次,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共存空間,而摒棄中國古典園林的單一成體,就無法研討中國古典園林歷史與文化,其園林生命、園林生態、園林文化就不能永續發展。

        因此,我們必須在園林建設中既考慮繼承傳統,又考慮有所創新。既考慮中國文化,又考慮世界發展,積極吸取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精髓,保留中國古典園林的人倫空間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過分封閉的文化負面效應,使用現代先進的科學文化藝術,更好地將中國園林建設推向新的。

        5、中國古典園林在國內的發展

        在國內,古典園林同樣也是一切造景設計的基礎。近些年來,在它的基礎上已經形成了多個學科交叉的新型學科,如:園林設計、環境設計、規劃設計、風景園林設計等等,這些學科雖然名稱不一樣,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諧”的傳統觀念都是一樣的。古典園林中“天道與人性和諧”的一貫思想指引著他們將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發自然”為探求規律,遵循“反璞歸真”、“樸素自然”為審美標準,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5.1中國古典園林是現代園林設計的靈感之源

        中國古典園林是現代園林設計的靈感之源,古典園林的造園思想精髓更是我們現代造園設計的理論基礎,因為一個好的園林作品并不是憑空臆造出來的,而是從“鄉土”中“生長”出來的,正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園林景觀。

        5.1.1對中國古典園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徑

        中國現代風景園林的發展,需要本土風景園林師的艱苦努力。中國的風景園林師必須關注風景園林的本土地研究,積極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觀的文化特征,這樣才能設計出“土生土長”的風景園林作品。

        5.2中國古典園林面對西方思潮的沖擊需把握兩點

        5.2.1開拓思路,拓展中國園林的設計領域

        面對西方思潮的沖擊,現代設計師更要開拓思路,挖掘古典園林的現實意義,把中國的古典園林造園手法、空間布局形式、造園要素以及文化等等,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

        5.2.2融會貫通,探索科學嚴謹的設計方法

        第4篇:古典園林的特色范文

        關鍵詞:古建筑:古典園林:園林設計:建筑美學;修葺保護

        中圖分類號:TU984.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422(2010)05-0146-03

        1 引言

        我國的古代建筑,不僅具有濃厚的東方文化恃色,使建筑具有了豐富的思想內涵表現力,而且極大地加強了中國古代建筑的藝術表現力,使建筑物具有了優美的外觀形象,以至于在中國古代筑各個方面的特點形成中都起著重要作用。

        中國人對山水的愛好十分深厚,對自然山水的追求由來已久。她們不僅要在居住生活中體現自然,而且還要在作為生活境域的園林里去體現自然。因此,寄情山水、親近自然,成了他們生活中所追求的首選。因此,中國古典園林以自然山水為主題,或直接加以利用,或疊山引水,將廳、堂、亭、榭等古建筑與山石融為一體,戎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自然式山水園。自然風景以山、水為地貌基礎,以植被作裝點,山、水、植物乃是構成自然風景的基本要素。但中國古典園林并非對自然山水的機械模仿,而是有意識的加以改造、加工、提煉,從而表現一個高度概括的自然。在一定的空間內創造出一個精煉卻不失自然的環境,將片段美和人文美巧妙的結合起來。

        到了現代,由于時代的變遷,技術的發展,建造園林的社會環境、造園目的和所服務的人群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如何深層次的挖掘其美學價值、表現手法,如何讓古典美學與現代創作緊密結合,發揮古建筑的美學、文化價值是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的課題。

        2 項目概況

        邵陽市雙清公園古為“雙清攬勝”,始建于宋代,園位居資水、邵水匯合處而得名,院內亭閣相映、怪石嶙峋,曲徑通幽,具古典園林風韻,自古為“寶慶十二景”之首,現占地面積約4.3hm2(64.41畝)。

        1956年公園始建時,占地約2.1hm2(31.4畝)。將關圣殿及周邊景觀置入其中。全園亭閣相映、怪石磷岣、曲徑通幽,其中亭外亭、關圣殿、砥柱磯、雙濟亭、飛來石等景觀尤為有名。1978年重修時,增建雙環門、雙清亭、入勝門、又~村、犀牛池等。1985年,修葺關圣殿,塑關公諸神像及壁畫,改偏殿為觀音殿。

        2007年,為弘揚邵陽歷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創造更好的城市宜居環境,對雙清公園的古建筑進行修葺保護,并擴充了一些景點。

        3 古建筑在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中的作用分析

        雙清公園中的古建筑作為一種人文景觀,與構成園林的其他要素山、水、植物等所組成的自然景觀有機地結合統一,構成了古典園林的整體景觀。園林及古建筑及其布局的多樣性形成了園林空間內要素組合的多姿多彩:園林建筑錯落有致,迂回曲折的布置,使園林景中有景,園中有園,擴大和豐富了園林空問。從雙清公園的古典園林布局可窺見一斑,見圖1。

        3.1 雙清公園古建筑形成的特色探析

        雙清公園主要的古建筑主要包括雙環門、雙清亭、亭外亭、關圣殿、娘娘廟等十多處,經多次修葺,大多保存完好,見下圖2、圖3。

        其風格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本公園的古代建筑群主要是通過建筑群體來表現博大與壯觀,各種宮殿、寺廟、亭園、書屋等建筑群體向地面四處作有序的鋪開,具有典型的中國古典園林特征。且建筑的群體組合有其規律性,以“間”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筑(一般為長方形,單純而規整),然后根據各類建筑不同的功能需要,再以單座建筑組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位組合成各種類型和不同規模的建筑群體。如雙環門旁的雙濟亭一雙清亭――關圣殿一亭外亭,這種看似散漫的單體卻在平面上相互關聯,獨個成景,群體也成景。

        2)采用對稱布局,依江臨水,形成層層庭院,具有鮮明的江南特色。我國古代建筑的庭院和組群的布局原則,不僅富有封建倫理文化的特色,還與中國人的崇中、從中、尊中的民族意識有關,它總是沿著一條中軸線(多以縱軸為主,也有縱橫軸都為主的)、采取均衡對稱的方式來布局,具有中軸線布局意識、觀念特征的建筑,在中國古代隨處可見。這種以中軸線為主要標志的、平面對稱性格局的古建筑空間布局,也是區別于西方建筑的特征之一。雙清公園濱水臨江,霧江攬勝,亭外有亭,水天一色,建筑群層層疊落,對稱均勻,與樹木相互映襯,具有鮮明的江南古典園林特色。

        3)強烈的地域文化特色。雙清公園作為地方名勝,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除流下了許多名人的足跡之外,也留下了后人廣為傳誦的名人佳句,這些極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遺產是本地區的文化瑰寶,應加以保護頌揚和傳承。

        3.2 中西方古典園林的特點對比分析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雙清公園無疑是具江南特色的古典園林。作為中國古典園林滋生在東方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受繪畫、詩歌和文學等其他藝術的影響,見圖4。

        中國許多園林都是在文人、畫家的直接參與下經營的。這就使中國園林從一開始便帶有詩情畫意般濃厚的感彩。特別是山水畫所遵循的最基本原則“外師造化,內發心源”,對中國園林影響深遠。這種原則是要經過藝術家的主觀感受而獲得的,它出自心靈,不是以“理性”為基礎,完全是作者感情的傾注,表現了中國對美的基本看法和態度。中國古代受儒、道、佛三家哲學思想的影響,塑造出一種文人所特有的恬靜淡雅的趣昧,浪漫飄逸的風度和質樸無華的氣質。

        “天人合一”

        “師法自然”正是造就中國園林獨特風格的生活基礎和思想基礎。中國的傳統是文人造園,因而中國園林是與山水畫、田園詩相生相長,從開始就十分重視神思和韻味。它注入了人的主觀感受,雖不酷似自然原貌,但卻更傳神、更具藝術感染力。這種意境經常借匾聯題詩來破題,并綜合運用一切可以影響人感官的因素獲得詩的意境美。

        以雙清公園的“亭外亭”為例,見圖5a、5b。亭外亭位于砥柱磯頂端,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寶慶知府鄭之僑始建。因位于諸亭之外及南宋林升《題臨安邸》始詩“山外青山樓外樓“的啟發而得名。亭外亭為八柱、雙層、木結構重檐四方亭。亭高10.9m,外四柱支承底層飛檐,底層高3.6m,面積51m2,周邊設木花格護欄,屋面板上坐石灰砂漿,覆小青瓦,白灰紋脊,貼蘭花碎瓷片。飛檐橋角,檐枋下卷板后收,卷筋分格,朱柱黛瓦,更顯典雅秀麗,具有典型的地域風格特色。曾引來無數文人墨客贊美的詩篇和對聯,“云帶鐘聲穿樹去,月移塔影過江來”就是其中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因此可以看出,古代建筑與我國悠久燦爛的文學、戲劇、山水繪畫與園林藝術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而現代西方風景園林設計也受西方古典主義園林的影響,歐洲的建筑、雕刻、繪畫、音樂、戲劇藝術也深深影響現代園林設計,因此,歐洲幾何式園林風格正是在這種“唯理”美學思想的影響下而逐漸形成的。

        中西方這兩種園林藝術各有千秋,它們之間僅是風格不同,各自所走的路不同,它們沒有高低之分。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相互之間的影響越來越深刻,并相互融合、相互影響現代風景園林設計。

        3.3 以吉建筑為主景的古典園林對現代風景園林設計的作用和啟示

        中國人的生存哲學決定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這種方式已沿襲數千年,并深深影響著中國文化的發展和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在潛意識里支配著我們的生活。中國人喜歡在自然中聆聽天籟,在性情中享受人生。因此,在當代的造園活動中要認真研究這種哲學思想,把握住其中的精髓,并加以應用,具體體現在以下二個方面:

        3.3.1 “天人合一”和生態藝術

        我國當前這個時代可稱為環境時代或生態時代。人們重視生態藝術,重視創作和研究生態藝術。而中國古典園林正是最具典范性的生態藝術,最能充分體現天人合一精神和東方生存智慧的生態藝術。它雖然產生和發展于古代,卻能對未來產生極大的啟示作用。“天人合一”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精神所在,它包括造園藝術和技術。中國古典園林的“天人合一”不只反映在表面的形式和藝術上,更體現在它的造園施工技術上。如果只是看到園林藝術美的一面,而不去深思其讓園林的藝術美生生不息,生機盎然的施工方法,那么這種“合一”只能是膚淺的。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現代園林中也經常使用石子鋪地,而且圖案可以完全與古典園林一樣,但在鋪石子之前要用水泥鋪底來粘合石子。只這一小小做法就是嚴重違反自然的,它使雨水無法回流到土壤,從而導致自然界中的一個生態環節中斷。因此,我們應該從中國古典園林中學習最自然的施工方法,讓園林不僅美,而且能夠美得長久、自然,真正讓人與自然平等、和諧。

        3.3.2 對意境追求的啟示與借鑒

        “意境美”是中國古典園林的核心美學。所謂意境,即“寄情寓物”,情由景生,景由心造,讓游者在體察感受中從身人心人情,提高到深層次的崇高的精神境界。這種建立在內心境界基礎上的“心物感應”的審美價值,正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審美心理結構的反映。雖都是山石花木、小橋流水、亭臺樓榭,由于序列組織,空間布局,細節設計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風格:有的雄偉莊重,有的幽雅清秀;有的明快,有的深幽,各有各的個性美。

        園林的意境美不僅在于其個體景物的美,而且在于其整體的布局與規劃,以及不同景物的形態、材質、色彩的對比與協調,加上氣候的變化、人及植物氣息的融入,組合成有起有落的空間樂章,以及看似不經意的一堵墻、一洞窗都能引起人對空間無限的遐思,讓游者的情感寄托于此。意境美足以人的感受為中心而創作的,這就要求設計者尊重人的需求、人的行為、人的心理,更要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因此,雙清公園擴改工程園林景觀設計除了充分應用古建筑來表現其古典園林的特色,也積極應用現代生態園林及景觀生態學設計方法,在植物配置和選擇上注重喬灌木的混植、植物季相色葉木搭配及物種的多樣性,運用各種藝術形式的通感和形式美法則創造出不同的園林特色美。

        4 雙清公園古建筑的修葺保護及開發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建筑和古典園林對現代園林設計的作用不僅體現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內容上把握其精髓,不僅是在設計上可以參考借鑒,也可在實踐中保護和應用。鑒于古建筑極強的歷史文化和美學價值,以及珍稀性、不可修復制等特點,對古建筑的修葺保護已刻不容緩。

        雙清公園擴改工程與2008年4月正式開工,于2009年5月竣工,歷時1年多,這次擴該工程征地約4,62hm2(68.27畝),還新增加了洄瀾書屋、親水平臺等景點,并在道路,燈光照明、休閑健身設施等方面進行了擴充。公園現為開放式公園,分為文化保護區、山林游憩區和休閑活動區,免費向所有游人開放。

        其古建筑的修葺和保護以“修舊如舊”為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木結構損壞程度的勘查:在對損壞的木結構處理之前,有必要先對它的損壞程度進行判斷。古建筑木結構材質狀況勘查已經有了十幾種無損和微創檢測技術,但考慮到現場的實際情況,一般進行了表面觀察。

        2)古建筑木結構的修葺:對油漆脫落、輕微腐朽(蟲蝕)構件,先將構件表面原油漆鏟掉,對腐朽部分根據腐朽程度采用削除或砂紙砂除,基層清理干凈后,再批膩子,用噴霧器將桐油噴涂6遍(一般2-3遍,考慮到該木構件臨水易腐,且噴淋法藥液損失大,增加到6遍,局部再人工涂刷)。每遍噴涂后均用塑料薄膜覆蓋。避免藥液蒸發,每次噴涂均要待木構件表面稍干后進行,最后刷本色樹脂清漆4遍。較嚴重的采用挖補法和包鑲法進行修葺處理。

        3)古建筑彩畫的修復:雙清公園的古建筑彩畫的修復主要采用明代、清代官式彩畫的修復方式進行,追求藝術上的逼真和真實性。

        修葺一新的雙清公園已成為湘中地區極具特色的風景名勝區和城市名片,歷史文化是其靈魂,因此,可在保護中開發其文化、觀光、旅游價值,從而使古代建筑在現代城市風景園林景觀中重新煥發出青春活力。

        5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古建筑的應用與開發是許多現代歷史文化城市面臨的課題,是開發還是保護面臨許多現實難題,筆者認為,只要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再保護”的原則,并在城市風景園林設計中加以應用和挖掘,使其歷久彌新,為城市的未來發展積蓄更強的底蘊和能量。

        參考文獻:

        [1]彭巧,傅德亮,徐劍鋒,傳統文化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J]_浙江林學院學報,2005,1.

        [2]劉海燕,呂文明,論中國園林文化的和合精神[J].華中建筑,2006,27.

        [3]居閱時,弦外之音一中國建筑園林文化象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第5篇:古典園林的特色范文

        一、構圖布局

        在古代山水畫中,構圖布局不僅僅是在畫面上安排的物象,還包括整個畫面的結構,布局等等。在六法中構圖布局是重要的,根據畫面的需要,運用黑白關系、主從關系、虛實關系、疏密關系等對立的法則來布置畫面內容。在山水畫的繪畫中,構圖往往是第一步,而布局往往是先確立后再布置整體布局,然后調整局部。山水畫的構圖與中國古典園林空間布局兩者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因此,傳統山水畫中的許多構圖手法被古典園林造園所利用。

        “主峰最宜高聳,客山須是奔趨。回抱處僧舍可安,水陸邊人家可置”之說,這是王維《山水絕》中寫到的。山水畫中背山臨水、隔水布置叢林、山中央設島嶼、虛為實之,這些詩句里的造園手法是中國古典園林中較為理想的造園環境。山水畫的布局安排講究主體突出,在造景布局中要把山水的主體物突出,樹木、橋梁、道路、小船這些配景用來點綴山水的布置放在次要的地方。在山水畫中的虛實相生,山水畫往往都是山重水復,層苑疊嶂,以積墨反復遞加,追求厚實、畫面有虛有實要透氣,厚實得當,實而不塞,虛而不空,虛中見實,實中見虛,運用這些對比手法,在統一中求變化,把山水畫美的效果表達的淋漓盡致,而中國古典園林也是遵循這樣的構圖原則。

        二、隨類賦彩

        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受山水畫美學色彩的影響,在色彩的運用上追求的是自然淡雅、幽靜脫俗的風格。以江南園林的蘇州拙政園、留園,整體色彩清新素雅,多處地方都為冷色調,墨綠色、栗色、白色、黑色退掉的色彩,黑白灰三大主色,崇尚自然,清雅而疏朗。與建筑配景構成了一幅幅色調統一、恬淡雅致的水墨畫。

        園林植物色彩表現形式一般以對比色、鄰補色、協調色體較多。對比色相配的景物能產生對比的藝術效果,給人以強烈的美感。而領補色較為緩和,給人以淡雅和諧的感覺。協調色都是以二次色的配合從而協調好的效果,遠看色彩鮮艷,近看色彩和諧統一。

        建筑配景也與整個園林自然素雅的風格相互協調,園林無論是建筑的構造上還是其外觀上的色彩都是與山水畫一樣,也常常借助文字的藝術形式來增強自身的藝術感染力。如園林中往往利用匾、聯點出周圍風景的意境。園林中建筑的位置、造型、色彩三者結合,能對園林風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園林小品的色彩,如白色、黛綠色、紫銅色這些色彩都能起到裝飾和錦上添花的作用,色彩上也比較穩定,持續的時間較長。

        三、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山水畫中最大的特色是意境之美。意境追求在中國古典園林已是久遠的,中國園林與山水畫是相生相長一同發展的。中國水墨畫的手法是寫意,寫意則是在原來的自然原貌上加入主觀感受,而寫實是相反的還原自然面貌不加入主觀感受。這兩種相比較,雖然不像自然原貌,但是卻能自然傳神,更加具有強有力的藝術感染力。

        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中,詩情畫意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國的造園藝術也受繪畫、詩歌和文學的影響,使得中國古典園林帶有濃厚的感彩。而園林設計中造園者不僅僅是簡單的栽花種草、堆石鑿水,而是用他們的智慧和情感去構造的景觀。例如江南古典園林中常常用假山、亭子、漏窗作屏障,阻隔視線,讓人們在彎曲的小道中才能逐漸看到園內全貌,在每個角度看都處處如畫,這樣也使得游客感到意境更加的含蓄深遠。

        中國山水畫中,植物花草都有不同的個性,比如梅花的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竹子的高風亮節、剛直不阿的民族氣節。牡丹花的國色天香、雍容華貴的特色。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這些植物也常常用來作為品格的象征。

        四、自然

        老子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萬物之本,“自然”是老子《道德經》的精華。強調了一種對自然的熱愛,認為自然才是最美的。江南古典園林的所有景觀,都是源于自然的本性。而中國早期的山水畫畫家的創作根源是自然美的思想,在這一思想的啟發和影響下形成了山水畫中的筆墨自然理念。中國古典園林大多巧妙地運用了很多造園藝術技巧和手法,將植物、建筑、假山、流水組合在一起,模仿自然風光,創造出天人合一的園林環境。在古典園林中造園手法是相當的豐富,它包括素材處理、結構組織、手法技巧、主題表達以及各種風格。這些縱橫立體交織以及通過造園的反復運用,才使古典園林情景交融、妙趣橫生、氣韻生動、意境深遠。成功的園林藝術,既能再現自然山水的美麗,又高于自然,而不露人工處理的痕跡。

        植物景色是園林中最具有生氣和華滋之美的仿自然景色。園林植物的組景作用是給風景涂上了一層富有生機的綠色。在古典園林中綠草、花卉、古樹這些都是營造出幽遠深邃的空間氣氛,給人以身處山林,道法自然主要是通過中國文人性格和審美情趣的滲透,從而反映出的園林風格和景觀意境。無論從園林的物質內容到精神功能,從園林的立意布局到園內景區的主題分配,從景物本身的內涵到景物之間的符號關系,都可以在道法自然思想下通過豐富的造園手法,表現出一種自然的境界。道法自然,融于自然,順應自然,表現自然這是中國古代園林體現“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獨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藝術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五、虛實相生

        中國畫講究虛實結合的意境之美,虛實結合正式表現意境的重要手法,也是畫面氣韻生動的因素。中國山水畫中,一般有形為實,無形為虛。虛就是留白,是中國山水畫空間布局的一種手法。山水畫中留白看似什么都不畫,其實卻是一種筆墨經營,空白是畫面,在意境的創作上,畫比實體更加具有意味。空白處可以代表云、水、天等物象,或白云縹緲,使人能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從空間布局上看,園林建筑、山石、植物為實體,水體空間為虛。水周圍的景物倒影到水面上來,倒影為實,水面為虛,構成了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畫。

        第6篇:古典園林的特色范文

        1.1從“形”上繼承

        1.1.1咫尺自然的營造中國古典園林強調“雖由人做、宛自天開”,高度濃縮自然山水,在咫尺之中見到大自然的景象,作為設計者,不論你營造什么樣的景觀,它都是自然的一員,它都應融于自然、作用于自然。如果我們設計的景觀沒有立足于當地的自然資源,而為了求新奇、求檔次,那么這樣的景觀處于大自然之中,形式是格格不入的,同時它對自然的這個大生態系統循環就起不了促進作用,最終破壞自然。例如,重慶本是山地城市,如果做景觀之時,硬是將山地鏟平做成平原景觀,這不僅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也不能體現重慶的城市特色,所以并不可取。因此,設計者應學習中國古典園林,充分深入大自然、觀察大自然、提煉大自然,即“師法自然”。從“山形水貌”上營造出融于大自然的景觀,促進大自然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1.1.2“形式”上的取舍中國古典園林在形式上是多樣的,自然式園林通過各種方式提煉大自然的精華呈現在小空間之中;規則式園林體現宏偉、嚴謹的空間布局,如皇家園林;而混合式園林場地平坦時營造廣場、平原,修建場地、建筑,場地起伏多變時營造錯落有致的植物景觀,場地有水源時營造靈動的水景,綜合營建“步移景異、一步一景”的景觀,這些形式各有各的特點。在現代景觀設計中,我們也應根據具體情況,營造多樣化的景觀,不拘泥于某種形式,不能過分地為了達成某種形式的景觀而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挖池、堆山。如前幾年流行的大草坪,就是脫離實際,追求同一種形式,盲目放大,經過實踐檢驗,大部分以失敗告終。

        1.1.3藝術手法多樣化中國古典園林在手法上千變萬化,有許多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如在空間布局上,中國古典園林講究動靜結合、虛實對比,承上啟下、循序漸進、引人入勝、漸入佳境的空間組織手法,常常將園林整體分隔成許多不同形狀、不同尺度和不同個性的空間,并且將形成空間的諸要素糅合在一起,參差交錯、互相掩映,將自然、山水、人文、景觀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別表現,使人看到空間的局部而非一覽無余;在空間表現形式上講究“小中見大”,抓住大自然中各種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煉剪裁,把峰巒溝壑一一再現在小小的庭院中,“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當然“大”和“小”是相對的,關鍵是如何利用自然之景,把握最佳尺度,營造園林意境。

        1.2從“意”上繼承

        1.2.1“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國古典園林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將建筑美、人文美與自然美巧妙結合,處處營造恬靜、安詳、舒適的自然氛圍。這種思想也是現代景觀設計的需要,人與自然的融合,建設生態美、方便游人使用的園林景觀是全球高度工業化、人口快速膨脹、環境嚴重破壞背景下的必然。但是,現代景觀又不能僅僅從園林形式上來審視“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要從更理性、科學、客觀的觀點去審視和理解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1.2.2詩情畫意的營造中國古典園林不僅利用自然山水創造某種真實,反映真境,同時還利用詩歌、繪畫、書法等為園林增色,反映虛境,虛實結合,共同創造富有詩情畫意的空間,從而使園林的構成要素富有思想內涵和景觀層次,這種方式是值得我們設計者學習和繼承的。在現代景觀設計中,一些造園元素如石刻、書法、文學典故、聲音等也隨處可見,這些要素在細微之處使園林獲得了生命和文化韻味,與我國園林文化一脈相承。

        1.2.3比擬聯想的藝術中國古典園林受儒家“比德”思想的影響,園林中山、水、泉、石等都被賦予人的品格,是人們托物寄興、借景抒情的審美對象,情景交融,意在景中,深化了園林的意境。在現代景觀設計中,我們不僅可利用山、水、泉、石,還可利用雕塑、景觀小品、植物,使人不僅滿足視覺感官上的享受,還獲得不斷的情思激發和聯想,即“寓景于情”、“見景生情”。

        2現代園林設計結合新科技的發展

        2.1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發展在現代信息高度國際化的大環境中,現代園林設計不能丟掉過去,但也不能一味地守住過去,我們應結合國情在繼承中國古典園林優點的同時有所創新,不斷地給景觀注入新的活力,這就得借助于現代科學技術的力量,如在考察基地情況時,我們可以用聲、光、電的現代工具,準確探測基地的土層厚度、土質、水質情況、地下水位高低等所需資料的詳細數據,為景觀設計提供精確的數據和依據。在方案設計時,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的各種軟件作出二維、三維、四維景觀,進行多方面比較、修改,更直接地看到景觀的實際形成以及與周邊環境的關系。在景觀營造時,我們可以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營造出形式獨特,但又能體現自然神韻的景觀。如多種噴泉以及跌水景觀,雖然在自然界中并沒有真實的存在,但是卻能讓我們體會到大自然的神韻。

        2.2現代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發展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全球信息的共享,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引進新材料或新工藝營造有特色的園林小品來體現園林的文化,如塑造更接近于自然的假山,精致的雕塑小品,也可利用新材料和新工藝修建或修補遺留的古典建筑,保留古典園林的精品;馴化或培植出更多的植物品種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以增加植物多樣性。大力推廣節約型園林技術,貫徹節約型園林設計理念,多選用耐性強的植物和鄉土植物,提高植物成活率,減少建設成本和養護成本;多選用節約型設施備,減少資源損耗。

        3結語

        第7篇:古典園林的特色范文

        關鍵詞:古典園林;造景要素;美學;意境

        1 引言

        中國古典園林構建,主要是在模擬自然山水基礎上輔以建筑和植物,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體現出不同歷史時期的審美意境。中國古典園林通過對各種造景要素的藝術化處理,充分體現出造園者文學藝術修養和哲學思想的至高境界。

        中國古典園林是具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功能的人工與自然相結合的環境,園林中“景”的靈魂是山石、水體、植物、建筑等造景要素的有機結合。

        2 多姿多彩的建筑

        園林建筑作為一種人文景觀,具有錯落有致、迂回曲折之特點,使得園林景中有景、園中有園,擴大和豐富了園林空間。園林建筑主要包括廊、亭、堂、榭,閣等基木類型。廊是有覆蓋的通道,狹長而通暢,彎曲而空透,可達到“引人入勝”、“步移景異”的效果;亭主要用來休息觀景,兼做景點,由此可以欣賞到外界空間中的自然景物;堂可用于會客、宴請,也可以用作觀戲或用作書房,往往成封閉院落布局;榭常在水面和花畔建造,藉以成景。園林中的榭小巧玲瓏,精致開敞,近可觀魚,遠可眺望,是游覽線中最佳景點;閣形體空透,是園林中最高的建筑,可供游人登高望景。

        中國古典園林不僅類型多樣,園林建筑空間也非常豐富。在布局上,由于受我國儒家、道家美學思想的影響,園林建筑大多呈現出嚴格對稱的結構美和迂回曲折、趣味盎然的自然美兩種形式。儒家講中庸和諧,常用軸線引導和左右對稱方法求得整體統一。如避暑山莊薈萃了我國古典園林的藝術成就,巧妙借用自然美以開拓環境美,給人以雄渾磅礴,自然天成,野趣橫生的藝術感受。道家主張返璞歸真,任其自然,其建筑無論在情趣上或構圖上都表現出曲折多變與自由靈活。如蘇州園林的雅致、婉約、內斂就深受道家美學思想影響。表現在造型上,園林建筑房頂多采用舉折和房面起翹、出翹,如蘇州拙政園的塔影樓造型如鳥翼舒展,飄逸的檐角和屋頂各部分的曲線生動流麗。游廊特別是高低起伏的爬山廊、波形廊,蜿蜒無窮,如長虹臥堤景色宜人。

        3 巧奪天工的置石疊山

        中國古典園林是“山水園林”的典范,堆山疊石在我國的傳統造園藝術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山石賦予園林景觀深層涵義。

        首先山石具有自然的品格,但凡名山勝景,莫不以山為靈,借石增趣。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千奇百怪,令人贊絕。石的自然屬性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廣泛運用,疊石為山,鄰水置石,水石結合,自然之意頓生;其次山石具有文化品格,自古以來人們與山水泉石相依相伴,把對山水泉石美的欣賞與人們的精神生活聯系起來,借以開啟心靈窗戶,凈化靈魂;再次,山石還富有哲學寓意,我國古典園林特別注重寓情于景、寓意于物。在“天人合一”的觀念和“道法自然”的崇尚自然之美的哲學思想指導下,模山范水是中國古典園林造景的最大藝術特色。對自然界中真山形態特征和規律進行把握,胸中存有從自然界真山之美中提煉而來的真意真趣,按照石材的紋理去堆疊出合乎真山結構與脈絡的假山,將來自于不同自然山體的美集中表現出來,構造出“渾然天成”的假山藝術品,讓人生出“一峰則太華千尋”的審美意境。

        4 宛自天開的理水

        水體景觀被稱為我國傳統園林中的血液和靈魂,具有其它山石、建筑、花木等形象固定的景觀所沒有的特殊魅力。園林建造有水則全園生動,無水則難以成園。園林里的水體景觀以其多姿形態、悅耳聲音、斑斕色彩展現出大自然的崇高與優美,激起了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雅士吟詩作畫。著名詩人杜甫寫道“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近代著名學者陳從周也說“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古代園林,特別是大型皇家園林之水,多直接利用大自然的江河湖海或泉池,也有借用地下水形成的池沼水。

        園林理水秉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美學理論的園林景觀藝術,不是對自然水體進行簡單的濃縮,而是通過掌握自然水體的形態規律,順合其本性去表現其意趣和精髓。自然界的各種水體景觀在園林藝術中都有體現,池塘、湖泊、山溪澗谷、瀑布、淵潭、清泉等應有盡有。為了在園林環境中表現水的這一審美意象,園林中的水面總是被渲染得曲折無盡,讓人有煙波浩淼之感。園林中的水體水面有聚有散,力求曲折自然,岸有山石樹木掩映,迂回曲折之間影射清曠深遠意境。人們觀賞時有無盡的曲折幽深之感。

        5 風姿綽約的花木

        中國古典園林植物造景深受歷代山水詩、山水畫、哲學思想乃至生活習性的影響。在選擇植物上十分注重“品格”,形式上注重色、香、韻,意境上注重深遠、含蓄、內秀。如拙政園的楓楊、獅子林的古柏,都是一園之勝;竹因有“未曾出土先有節,縱凌云處也虛心”的品格,被喻為有氣節的君子,因此在私家園林中隨處可見;許多文人和士大夫往往自比凌霜怒放的秋菊、生于幽谷的芝蘭,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他們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寄托于自然環境中。

        植物是園林中具有生命力的要素,隨著植物物候的變化其色彩與形態表現各異,從而引起園林風景的季節變化。古典園林中非常注重植物四季變化,如揚州個園利用不同季節的觀賞植物,配以四季假山,構成具有季相變化的時序景觀。春梅翠竹,配以筍石,寓意春景;夏種槐樹、廣玉蘭,配以太湖石構成夏景;秋栽楓樹,配以黃石構成秋景;冬植臘梅,南天竹配以雪石構成冬景。在咫尺庭院中創造了四季變化的景觀序列,表達了“春山淡怡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靜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的詩情畫意。

        花木襯托山水和建筑,使景觀更加生動,層次更加豐富,輪廓更加鮮明。園林植物與建筑物、構筑物等結合豐富了建筑色彩與藝術構圖,協調建筑與周圍的環境;園林植物與水體結合豐富了水景,為水景增添了內容。杭州的“曲院風荷”,以荷花為主景體現“接天連日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意境,突出了夏景;園林植物與山體結合,在保護山體的同時,給山體披上了充滿生機的外衣;園林植物與園路結合構建了具有特色的園路景觀,創造出曲徑通幽、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的意境。

        6 結語

        中國古典園林造景的要素與理念,多層次體現出自然式山水式景觀格局,這種帶有詩情畫意般厚重色彩的園林特色直接受到中國傳統藝術和哲學等影響,也反映了當時的文人思想和價值取向,表達了人們在特定歷史時期對自然、社會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2] 劉曉惠.文心畫境一中國古典園林景觀構成要素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第8篇:古典園林的特色范文

        關鍵詞:中國古典園林;空間;景觀;江南村

        中圖分類號:TU986.1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中國古典園林在世界園林史上占據著重要位置,它和歐洲園林、伊斯蘭園林并成為世界三大園林體系,并被稱為“世界園林之母”。它的許多設計手法成為其他一些國家學習和借鑒的對象,如日本的“枯山水”正是以中國園林為藍本并加以提煉才形成的,可以說中國古典園林曾在世界園林史上留下了輝煌的功績。

        然而在現代景觀設計中,卻出現了追捧西方園林風格的風潮,這點在房地產開發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許多國內的開發商和設計師對歐美風格趨之若騖,西方園林固然有其可取之處,但若不考慮中國特有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背景,只是機械照搬的話,勢必會出現許多沒有生命力的景觀垃圾。例如:為了追求西方園林雄偉豪華的氣勢,有的景觀設計采用了在歐洲園林中常見的大尺度廣場,然而在夏天烈日下,人們匆匆穿越廣場,根本無暇顧及所謂的“景觀設計”,這樣一來景觀淪為純粹的裝飾品,根本無法形成與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由此可見,只有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土壤,景觀設計才能獲得真正的生命力。所以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非但沒有過時,反而與現代園林的發展方向即創建具有地域特色、時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標志性景觀是相吻合的。若能對中國古典園林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去偽存精、揚長避短,將有助于創造出真正符合現代都市人群需求的景觀設計。可喜的是,已有部分居住區已經開始運用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法來打造今天的小區景觀設計,如著名的萬科第五園就吸取了嶺南四大園林的精華,營造出幽靜、清雅的居住氛圍。

        下面將以武漢寶安•江南村(以下簡稱江南村)為例來探討將中國古典園林構景手段運用到現代人居的方法和途徑。

        二、項目概況

        武漢寶安•江南村由武漢寶安房地產集團開發,位居南湖花園城南端,總占地12萬平米。它沿襲了寶安集團江南系列產品的顯著中式風格,將江南園林文化同現代人居相結合,打造出了既具人文內涵又符合現代人居習俗的詩意人居。由此也獲得“中國名坊”、“中國名居”、“優秀住宅小區”等稱號。

        江南村在繼承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的同時,進行了改造和創新,使之融如現代生活的環境需求。

        三、設計特色

        要想將在現代人居中成功地運用古典園林手法并不只是簡單地布置亭臺樓閣、挖池種樹就能夠做到的。我們首先應該研究中國的古典園林為什么這樣吸引我們;“深度”和“層次”應該怎么樣做才有,“對比”和“陰陽”是怎么一回事;什么時候用石頭,哪里要用木頭;房子與植物的關系,“水面”怎么樣利用[1]……江南村無論在構思立意、空間組織、景觀布局、構景手法上都下足了工夫,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備,打造出了與現代居住區氛圍相和諧的園林氣息。

        (一)空間組織

        江南村以江南人文園林為其定位。眾所周知,江南園林以私家園林為主,由于多處鬧市,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進行設計。因此“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便成了營造藝術效果的關鍵。最常見的手法是“小中見大”,“欲揚先抑”。可以說,中國古典園林的魅力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其成功的空間處理手法,這些在江南村得到了充分應用。

        整個小區的景觀空間可分為四個層次:室內天井、入戶花園、組團綠地、中心花園。現以室內天井和中心花園為例來探討江南村是如何把傳統園林手法與現代景觀設計相結合的。

        1. 室內天井

        室內天井常見于徽州民居,因其房屋多封閉、保守、所以設置天井可以起到采光、通風、溝通自然環境的作用,同時還與當地居民“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理相暗合。可以說是徽州民居的主要特色之一。江南村采用室內天井作為其景觀空間的要素之一,一方面體現了“小橋流水,徽派建筑”的開放理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對傳統園林深入挖掘,取其精華,并全新運用的做法。

        室內天井是江南村里最小,最私密的空間,一般在10平方米左右,為了不使其顯得局促、狹窄,采用了傳統造園手法中的“小中見大”,即以石板鋪地,旁植幾根修竹,這種高度抽象、提煉手法不但營造出了賞心悅目的室內景觀,同時還頗具日本 “枯山水”的神韻。

        2.中心花園

        中心花園是為整個小區住戶所共享的公共空間,也是江南村所有景觀空間中面積最大,層次最高,處理難度最大的(見圖一)。中心花園的營造手法是否得當,藝術效果是否達到對于整個小區景觀設計成功與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造園掘土,低者成池,高者為山,自然之勢。故園林無水者,蓋不多見。有水而魚蓮生其中,舟梁渡其上,枋榭伊其涯。惟巨浸。反足為累”[2]。作為園林組成要素之一的水體,常被古人稱為園林中的“血液”、“靈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無水不成園”的說法。

        江南村的中心花園便以水系貫穿東西,形成一條中央景觀帶,為了取得多層次,多樣化的藝術效果,充分遵循了“山因水轉”的造園手法。首先,它將水體同軒、榭、廊等園林建筑相結合,人們既能在里面休息、游憩,有可以欣賞四周的景色。另一方面,將水體同山體相結合,流動的,不定形的水同山的穩重、固定形成鮮明對比。可謂“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深或淺”。最重要的是把人行道路同水體景觀有機結合,使人在行進的過程中看到不同的景色,產生不同的感受,這正是“步移景異”的精髓所在。

        圖一:江南村一期環境設計總平面

        (二)傳統手法的當代運用

        將傳統手法運用于現代小區是有其現實意義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業主們的居住觀念也由原來的“居住有其屋”轉變為“居者優其屋”,因此小區不應該僅僅只是居住的場所,還應該具有優美宜人的環境、深沉雋永的意境以及引發歸屬的氛圍。若能借鑒傳統園林的藝術構景手段和方法,必將有助于打造出優秀的中式園林小區。

        中國古典園林之所以具有魅力,一方面來自于構成元素(土地、水體、植物、建筑)的獨具匠心,蘇州環秀山莊里的假山、拙政園里的與誰同坐軒、頤和園里的北海等均為園林要素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則來自于構景手法的成功運用,抑景、添景、夾景、對景、框景、漏景、借景、透景的綜合運用,使得園林意趣盎然,回味無窮。

        在江南村中隨處可見傳統園林的影子和徽派建筑的影子。如在黛瓦粉墻間、圍墻走廊上隨處可見造型各異的漏窗、月洞門(見圖二)透過漏窗的窗隙、門洞形成的景框,可觀遠處風光,使小區空間隔而不絕,互相滲透,形成虛實變化,這正是傳統園林中漏景和框景手法的運用。

        圖二:江南村理月洞門

        還有個性的粉墻黛瓦,馬頭墻、活潑自由的挑檐、變通的小窗,均是出自于徽州民居的標志性元素。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園林的一些創作思想和手法是具有鮮明時代性的,所表現的人生哲理和審美情緒與當今時代也有很大的距離。時代不同了,就不應該不分地點和條件的生搬硬套[2]。

        現代人居里打造出形神兼備的古典園林風格,就必須考慮如何將傳統園林手法與新的建筑功能、建筑材料、建筑方法相結合,即解決傳統手法當代表達的問題(見圖三)。

        圖三:江南村用現代手法處理的漏窗

        (三)細節處理

        打造中式園林小區,真正的魅力是在此過程中的細節把控。風格和取向,概念和訴求,都可以去學,但魔鬼般的細節,才是讓其他同類小區難以望其項背的地方。無論是廣告、形象、推廣語言、導示系統,還是建筑、園林、景觀、小品、公共配套設施,更有甚者小到廣場鋪地磚的鋪設、小的家俱配置,都要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各組成要素之間相互配合,形成引發歸屬的氛圍。

        1. 完美搭配的園林要素

        江南村里的植物以土生土長的當地植物為主,并增加了一些代表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植物,如梅花、竹子、松樹等。除了考慮到季相,保證一年四季皆有景可賞外,還將喬、灌、草相結合,落葉、常青相輔相成。尤其是在造景也非常注重與其他元素建筑之間的相互配合。

        園林植物與建筑的結合是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結合,處理得當,二者關系可求得和諧一致。

        如將芭蕉種植于墻角處,可起到增添色彩、軟化建筑邊緣、增添美感的作用,使之產生動活潑而具有季節變化的感染力(見圖四)。

        另外,水邊植物栽植的方式,探向水面的枝條,或平伸,或斜展,或拱曲,在水面上都可形成優美的線條。

        圖四:江南村里園林植物與建筑的配合

        2. 耐人尋味的園林文化

        傳統園林中常常通過楹聯匾額、刻石、書法藝術、文學、哲學、音樂等形式表達景觀的意境,從而使園林的構成要素富于思想內涵和景觀厚度,這些要素在細微之處使園林獲得了生命和文化韻味[3]。

        江南村里有20余處錯落布置的精致小景。其中不少景點便是從園林文化入手,利用匾額、楹聯、石刻等,精心刻畫,將文化融于自然。

        3. 整體協調的園區氛圍

        居住區內的園林小品包括燈具、垃圾箱、標志牌等,其品類大小形式各具特征。對它們進行選擇要慎重,形式應與建筑、園區以及整體氛圍相協調。

        如江南村里的每個小景處,都有精致且木制標識牌,不但點景,而且其形式也與小區的園林氛圍相得益彰。使得細節與江南園林主題完美統一。

        參考文獻

        [1]劉霄峰. 古典園林的啟迪――析中國古典園林現代建筑設計之影響[J]. 中國園林, 2004(8).

        第9篇:古典園林的特色范文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教學 江南古典園林 特點 意義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3-0045-01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中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很多高校都設置了這門課程,但是由于師資力量有限,硬件設施也并不完善,因而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要想在該專業中有所創新與發展,必定要繼承前人的智慧和優良的傳統,將江南古典園林的案例應用到教學中,必定會達到預期的目的。

        一、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

        江南古典園林的設計風格達到了天人合一的效果,在園林建筑的選景方面,充分體現了觀賞與被觀賞的雙重互動性。在中國古典園林建筑設計中,設計者不僅要考慮如何充分滿足人們的活動需求,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園林建筑的使用功能,同時也要仔細考慮園林景觀的總體布局規劃,提高園林建筑的和諧性與統一性,這樣才能讓人們從視覺上感受到園林建筑設計的魅力,當置身園林的時候也會感覺到身心舒暢。在某種程度上說,園林建筑也是一種具有獨特光芒的藝術品,在結構、線條、色彩等方面都蘊含著很多的藝術張力,講求動靜的結合,通常使用移步換景的方式來達到和諧多變的藝術效果。

        景觀的設計方面,非常重視與自然的完美結合,通常借助人工的力量與智慧,創造出和自然景色相符合的景觀,這樣雖然是人為的造景,但是和天然的沒有太大的區別。在古代園林建造上不僅要設計合適的建筑物,通常還要開鑿水池,建造假山等,用人工來再現自然美景,很多景觀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同時非常善于利用空間,來體現出層次性。通常以小空間展現大藝術。古典園林建筑的設計師們通常會對自然中的景觀加以特征化地提煉和剪裁,尤其是將自然界中的峰巒溝壑進行重新地整合,應用到園林中來,利用小空間彰顯出被濃縮化的自然美景,于有限的空間內展現無限的風貌。對園林空間的巧妙運用和處理,不僅給園林的總體風貌平添了很多的魅力,而且還強化了園林與自然的融合之美。在處理園林的空間上,設計師經常使用的方法有科學處理空間比例關系、調整具體細節的尺度、景致設計呈現出高低起伏的變化。在設計中,利用明暗關系的變化和虛實相生的效果,促進園林中各個景致的有效銜接。以動景襯托靜景,以靜景突出動境也是比較常用的空間處理方式。

        二、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使用江南古典園林案例的意義

        江南古典園林案例的應用可以提高教學的水平,拓寬教學的思路,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種全新的設計觀,尤其是要做到古今結合。在江南古典園林設計中,可以體現出很多中國古典的元素,這些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修養,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尋找設計的靈感。

        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使用江南園林案例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和其他的社會學科或者是自然學科有著一定的聯系,同時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理念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運用全新的設計理念來進行教學。同時也要看到,學生所具有的專業設計素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練出來的,需要在長期的學習中不斷積累。教師在講授古典園林案例的時候,可以帶學生親自參觀,學生在參觀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手中的相機等工具將優秀的設計作品拍攝下來,為以后的學習與設計積累資料。同時也可以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同時在教學上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資源,讓學生觀看相關的記錄片,作為一個旁觀者來鑒賞相關的環境設計效果。

        二是利用江南古典園林案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作品的設計水平。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通常都充滿著獨特的生機與活力,和人們日常的生活關系密切。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內容設置也應該顯示出時代的特色和專業發展的方向,江南古典園林設計是一種高水平的設計理念與實踐的體現,因此,在課堂上剖析古典園林的設計方法,可以開拓學生的設計思維,從而增強學生設計作品的藝術性和科學性,也體現出一定的天人合一的特征。同時學生根據江南古典園林的設計風格,可以提高自己方案的設計效率。

        三是采用江南古典園林的案例進行教學可以很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水平,優化教學的效果。以往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方式主要是學生聽教師的講解,然后再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設計,缺少自己的思維創造性,同時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還容易導致學生的厭學心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很難被調動起來,長此以往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采用江南古典園林案例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情景再現,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分析與研究這些古典園林的設計思想,探尋其中蘊含的藝術奧妙,能夠進一步啟發學生對設計表象的深入分析、綜合、概括能力,促使學生思維深度與高度的不斷提升,在課堂上就可以和教師進行有效的交流與討論,同時也擴展了教學的內容。

        結束語:

        綜上所述,江南古典園林案例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拓寬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思路,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古今結合的設計理念,讓他們在借鑒古人智慧的基礎之上,結合實際的設計環境,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將環境藝術設計學科推廣延續開來。

        參考文獻:

        [1]劉曉娜. 對當前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

        [2]周賽. 古典園林設計思想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華章,2010(17)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久久精品女性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久久三级中文欧大战字幕 | 婷婷影音先锋色 | 乱子伦国产对白在线播放 | 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