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商務英語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隱喻認知商務語篇
商務用途英語屬于專門用途英語,是以服務于商務活動內容為目標、為廣大從事國際商務活動的人們所認同和接受、并具備較強社會功能的一種英語變體,國際商務活動涵蓋了技術引進、對外貿易、招商引資、國際金融、涉外保險、國際旅游、海外投資、國際運輸等。商務用途英語中存在的大量專業術語會造成人們理解的困難,但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其中有不少屬于隱喻的范疇。而認知理論認為,隱喻能作為理解的工具。商務用途英語中的隱喻體現了其在商務領域的認知功能,如果我們能了解這些隱含的概念機制,就能更好地理解商務英語語篇,減少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
一、認知理論框架下的隱喻研究
現代隱喻研究從認知理論出發,認為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它還是人類認知世界的方式,是人們形成概念的非常重要而又普遍的認知機制。Lakoff和Johnson認為隱喻普遍存在,是人類核心和天賦的認知本能。人們通過比較不同事物間的相似性而認識事物的特征,從而以新的角度來認識我們生存的世界,特別是抽象事物,建構知識體系。人們的日常生活會話中充滿了隱喻,即使在嚴密的科學語言中隱喻也隨處可見;哲學越是抽象,越需要借助隱喻來進行思考。
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隱喻的存在,這主要是由于這些隱喻表達經人們反復使用已成為常規用法固化在語言中,一般人已感覺不到其隱喻性了。但根植于人類思維的隱喻概念有助于人類不斷擴展其認知概念系統。隱喻是概念系統中一個概念域向另一個概念域的結構映射,即從源領域向目的域的映射,是用一種非常不同領域的經驗理解某一領域的經驗。源領域的部分特點被映射到目的域上,后者通過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而建立起這種聯系的基礎就是事物間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可以是常規性的,也可以是創造性的,尋找和理解相似性的過程本質上則是兩個不同語義領域的互動過程。
商務活動領域中的隱喻也正是通過映射,把難懂的經濟概念與較容易理解的事物聯系起來。這類經濟隱喻已深深根植于經濟語言中,它以其獨特的視角,反映對經濟事物結構及其規律的認知,對人們經濟概念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商務用途英語中的概念隱喻
McCloskey率先對經濟領域中的隱喻展開了深入研究,他指出經濟語言是高度隱喻化的語言,Charteris-Black也發現《經濟學人》雜志出現的隱喻性詞匯頻率遠比其他普通雜志要高。隱喻所具有的生成力使得日常詞匯可用于闡述和討論與經濟活動有關的概念,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各種商務活動。在商務用途英語中很多隱喻因長期使用而固化,已成為從事商務活動的人們經常使用的專用術語,成為解釋和說明其他經濟現象和理論不可缺少的基礎,人們已經不覺得是隱喻,而成為認知思維的一部分。分析英語商務報道和文本中的隱喻,典型的概念隱喻有以下幾類:
1.戰爭隱喻
戰爭概念圖式常出現在文學影視作品和新聞媒體中,傳統的戰爭圖式中包含了對峙、防守、進攻、傷亡、輸贏等。隨著商品社會的發展,經濟實體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商場就如同硝煙彌漫的戰場,也有攻防、輸贏等,“商場如戰場”就成了一個經典隱喻,經濟競爭就是戰爭,price war①、trade wars、brand war、advertising campaign、a takeover battle、invading new markets、Coke versus Pepsi、local banks are fighting back、local cigarette makers are up in arms、this is more than just a fight over a single piece of software、…threaten the survival of the world’s largest software company這一切隱喻顯示了經濟活動中你死我活的斗爭。
2.體育運動隱喻
體育運動一直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尤其近年來在電視實況轉播及全球化推波助瀾下,運動已成為國際間共通的語言。正由于運動與媒體的密切關系,也由于體育在文化中的地位,人們對體育有著相當的熟悉程度。因此在經濟新聞報導中,也常常能見到以體育運動作為源領域的隱喻映射。運動能非常恰當地體現經濟的運作,運動與戰爭不同,雖然競技性很強,但有必須遵守的游戲規則,通常體現出一定的規則性,這也反映出商務活動領域的規律性。常見的運動隱喻有:outsider、stalemate、key players、the front runner、a knockout blow、hurdles、to be shown the red card、the U.S. economy turned a triple play Thursday等。
3.水的隱喻
水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人們對水有直接的體驗。水可以置于容器中,可以流進流出,會聚集成江河海洋。水的流動往往是持續的,有一定的強度和力度等。人們將這些圖式概念投射到目標域的經濟領域里,就形成了“資金是流水”的隱喻概念。經濟活動的起伏就象海水一樣潮漲潮落,因此海水也是常用的概念隱喻。如cash flow、The market is flooded、The market is buoyant、The market has dried up、floating interest rate、…inflationary pressures may build up or bubbles may appear in financial markets、the new corporate advisory and money-management firm joins a rising tide of boutique investment banks等。
4.生物隱喻
把經濟活動與有靈的生命相比較也是常見的概念隱喻,生物隱喻包括了人類和動植物。
(1)人體隱喻
經濟被視為象人一樣的有機體,有生老病死,也有喜怒哀樂,并會呈現出有機體的各種活動方式,如in today’s infant electronic commerce market, producing new jobs at a healthy pace、markets seem to have qualms、economy was hurt badly by a global slowdown、businesses have been limping along、with BMW’s disastrous takeover of Britain’s Rover Group and DaimlerChrysler’s marriage now facing divorce、reports on the death of inflation are therefore much exaggerated等。人體概念域中的血緣關系也被映射到了經濟域,用來表示經濟組織間的所有權關系,如:the mother /sister /daughter company等。
(2)動物隱喻
商人和商務活動被喻為各種類型的動物或動物的行為,如:a bear market, bear trap, bear hug, bull market, bull position, lame duck, killer bees, cash cow, cat and mouse, trotting inflation, shark watcher, snake currency, butterfly effect等。
(3)植物隱喻
植物的生長過程常用于映射經濟的萌芽、繁榮、沒落或衰亡等發展階段。如bud, seed money, flourish, branch company, grass-root economy等。
5.交通和道路隱喻
人類對交通和道路的認知,源于直接的身體體驗及對空間的感受。在這個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的運動過程中,有起點、終點、起步、行程和路途中可能出現的障礙等。經濟發展本身就是一種運動和變化,與道路,以及運動概念的內部結構有相似性。常出現的隱喻概念有“經濟發展是道路/某種交通工具的運動”。同時事物的狀態、變化等也可通過道路隱喻概念來形象化,經濟的運動就像船、飛機等交通工具的運動。如flagship、float、anchor、create ‘ripples’ when moving in the ocean、a soft landing, steering a company through bad times、The program of labor market deregulation has been stopped in its tracks.等。
6.戲劇隱喻
金融市場通常變化多端,充滿不可預測性,也像戲劇一樣充滿了戲劇性,因此在商務用途英語中,戲劇也是常用的概念隱喻。如:banks…are still looking for a role, behind the scenes, Mr Grasso is famous for his showmanship, the Japanese still see high drama in the smallest setback。
由上述分析可見隱喻確實廣泛存在于英語商務語篇中。
三、概念隱喻在商務語篇中的功能
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隱喻的認知論和建構論,認為隱喻是語言中的普遍現象,是人類認識世界及文化的有力工具,同時又使所使用的語言簡潔、形象、生動。每當社會、文化、科技等有了新發展,涌現新思想和新觀念時,就需要有詞匯來再現這一切,大量新的形象和概念就應運而生。商務英語巧妙地運用隱喻的認知功能,擴大了語言的使用范圍,增強了語言的表達力,把讀者難以理解的概念形象化和直觀化。商務英語詞匯中這些具有獨特行業特點的詞匯承載了商務方面的理論與知識,有助于人們對經濟原理和運作的認知和理解。
此外,隱喻還具有在社會交往中加強親密程度的社會功能。在商務英語語篇中,有許多原本屬于隱喻的詞語因長期使用而成為約定俗成的表達,已被看作專門術語了。這些經隱喻化而約定俗成的詞匯使得從事商務和經濟活動的人們緊密地進行交流和溝通,從而體現出隱喻強烈的社會功能。
在商務活動與商務談判中,我們必須意識到隱喻的存在機制和功能,關注中英文兩種文化及認知方式的差異,從而減少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
①本研究的語料來自The Economist, The Financial Times, BBC及CNN等媒體的網絡新聞報道。
參考文獻:
[1]李明:商務用途英語中經濟類文本里的隱喻機制及功能[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2005(2)
[2][6]Lakoff, G.&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0
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各個高校之間的競爭壓力也在不斷加大。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許多高校都陸續開展商務英語教學。一方面是為了提升本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另一方面也為了更加適應社會的人才需求方向。利用微課程開展高校商務英語教學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標志,微課程更加符合當前的素質教育要求。因此,該文就將針對微課程理念之下,當前高校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深刻提出未來高校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途徑,以期為相關的高校商務英語教師提供理論參考與實際借鑒。
關鍵詞:微課程 理念 高校 商務英語 教學改革 對策
中圖分類號:H3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7(a)-0104-02
信息的高速發展,勢必會推動整個社會處于快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所以,學習英語已經成為當前全社會關注的重點。英語作為全社會的通用語言,其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形式,更成為打開我國大門,實現對外宣傳與交流的重要途徑。商務英語對于大學生而言,不僅可以進行簡單的交流,更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異國的文化背景,從而形成較強地語言表達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許多高校都開始陸續開展微課程教學改革,主要就是利用微課程完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口語訓練和交流,從而使得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逐步轉變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語言溝通形式。從單純的英語基礎知識掌握,上升為對知識的全面綜合運用。故而,微課程在高校商務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其不僅可以刺激學生的各個感官,更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相對良好地語言習慣,對提高學生的商務英語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1 當前我國高校商務英語專業開設過程中暴露的問題
商務英語是在傳統英語基礎上,更具有針對性地一種英語表現形式。商務英語主要是用于商業溝通與對外交流,其本身更加符合當前知識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同時也成為許多學生在大學期間需要掌握的一門專業技能。微課程作為一種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在近些年來也逐步被一些高校所選擇和利用,但是不得不說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依舊暴露出許多問題。簡單歸納,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當前高校所開設的商務英語課程教學方法過于簡單,這會使得許多學生對商務英語的理解存在偏差。商務英語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英語教學,因為商務英語更加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所以,如果教師依舊按照課本內容進行知識灌輸,勢必會使得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減少,嚴重時還會造成學生的實踐能力逐步降低。比如許多高校將雅思、托福視為商務英語學習能力良好與否的標準,這勢必會使得許多學生為了提升成績而忽視基礎能力訓練,甚至喪失對英語的積極性。
其次,還有一些高校設置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不夠合理,主要將授課時間都集中在正式教學時間內,卻嚴重忽略了對學生課余時間的安排。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只能通過教師講解,忽視了不同專業學生的職業性與專業性培養。比如導游專業在進行商務英語學習的時候,更多地是需要對國外景點、設施、國內民俗特點、傳統文化相關單詞的學習。而金融專業學生在商務英語學習過程中,可能更需要對“circulate”、“central bank”等金融方面知識的了解。依據當前教學現狀來看,許多高校的商務英語教學都忽視了不同專業的特點與方向。
最后,則表現為許多高校在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只是進行學校內的知識教學,卻嚴重忽視了實訓對學生的實踐幫助,導致教學過程中使得學生缺乏對商務英語的正確理解。許多高校的相關教師思想比較保守,不能與學生及時進行思想溝通和交流。同時對于西方的一些文化背景了解也相對欠缺,這勢必會造成學生的學習缺乏實踐操作性,對其之后的發展產生阻礙。
2 微課程理念之下高校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改革的對策
2.1 對傳統的商務英語教學理念進行創新
在微課程理念之下,許多高校教師已經意識到,利用微課程進行高校商務英語教學改革是勢在必行的舉措。所以,需要創新商務英語的教學理念,對微課程資源進行全面打造。比如商務英語的一門重要課程為《國際商業貿易與實用英語》,那么教師在這堂課上,則可以利用微課程,對一些常用的金融商業詞匯進行快速播放。同時選擇激發學生主動性,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如播放單詞“paper currency”(紙幣)這個詞匯的時候,旁邊可以選擇配一張人民幣、美元等其他幣種的圖片,這樣有利于學生對其進行記憶。再比如講解“the stock market crash”(股市風暴)相關知識的時候,為學生播放一些簡短的,世界金融風暴造成的現象視頻,這樣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是對傳統商務英語教學的一種創新。
2.2 創新微課程項目學習法
創新微課程項目教學法,可以選擇小組劃分的形式,構成自主探究小組,讓每一位學生在小組中實現角色扮演。比如講解《商務英語翻譯》這門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英語進行交流,同時安排小組其他成員進行口譯。這樣既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也使得學生對知識進行全方位了解。當學生在進行翻譯交流的時候,勢必會存在一些問題。這時候教師就需要記錄下這些錯誤,在課后制作完成微課程,在下一次上課的時候為學生播放。這樣學生的興趣勢必會提升,同時對于從前犯下的錯誤也有更為深刻地認識。
2.3 提升高校商務英語教師的專業水準
在我國,教師的主要角色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但實則,在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師的角色進行全新的定位。教師一詞,在英語中有兩種說法,一個是比較常見的teacher,另一種則稱之為trainer。很顯然,teacher是最為基礎的教師的含義,所以,只是針對某一學科、某一知識進行教學,是對知識的傳授。而trainer則是對學生進行技能與能力培養。所以,商務英語相比較其他專業知識而言,更需要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技能培養,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針對當前我國高校教師商務英語掌握水平來看,未來還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準。教師需要將微課程理念融入到自身的教學過程中,形成全方位的商務英語教學體系。同時,教師還可以針對商務英語進行相應的課程交流,這樣則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還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博客等全新的平臺進行網絡授課。這樣既有課堂授課,又有網絡授課,有效集合了學生的碎片化學習時間,對提升學習效果有很大幫助。
3 結語
針對當前高校商務英語教學現狀來看,其未來的改革需要經歷相對較長的一段時間。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與能力。同時,還需要嘗試利用微課程進行商務英語教學活動。微課程本身具有許多優勢,既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也更加符合當前的人才培養目標,是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未來需要各高校商務英語教師不斷研究,豐富微課程資源,為培養更為優秀的商務英語專業實用型人才提供源源不斷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高昂之.基于“微課程”理念的高校商務英語專業教改創新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9):124-125.
[2] 劉江.理工類高校商務英語教學改革的市場參與路徑[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5(3):39-41.
[3] 鄧璐璐.基于“微課程”理念的英語專業教改創新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5):190.
[4] 張靜.基于微課程理念的高校商務英語專業教改創新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5(6):130-132.
[關鍵詞] 隱喻教學 高職商務英語 詞匯教學
商務英語是專門用途英語的一個重要分支。改革開放以來,國際商務活動不僅成為中國商界人士的日常事務,同時,也逐漸走進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為此,我國大多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也開設了商務英語課程。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商務英語教學存在許多的問題,其中商務英語詞匯教學的問題尤為突出,主要體現為缺乏有效的商務英語詞匯教學策略。為此,提高商務英語的詞匯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一、隱喻的含義與在詞匯教學中的意義
1.隱喻的含義
隱喻的含義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隱喻不是詞語的屬性,而是概念的屬性;(2)隱喻的功能在于更好地理解某些概念,而不是僅僅在于達到某種藝術或美學目的;(3)隱喻通常不是以相似為基礎的;(4)隱喻是普通人日常生活常用的表達方式,而不僅僅是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所使用的表達方式;(5)隱喻是人類思維和推理的不可避免的過程,而絕非是一種多余的東西,雖然隱喻是令人愉快的修飾語言。
2.隱喻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作用
(1)隱喻可提高對詞語的理解
首先,在講解生詞時,教師可以通過隱喻化過程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加強對新單詞的理解。如在講解suceeed這個單詞時,可從語言形成的第一隱喻過程講起,suceeed是由suc和ceed組成,suc是 sub的一個變體,表示“under”、“在…之下”的意思,ceed的意思為“go”,“去”,直譯過來就是在后頭跟著,聯想一下就可以得出“隨后”、“繼續”的本義。單詞的本義不一定是最常用的意義,但是可以通過這個最基本的意義幫助理解單詞其他的意義。我們可以進一步引申suceeed的意義,它可以喻指“在人死之后”,這樣就可以得到“繼承”的意義;進而,堅持到底,往往能做成事情,這樣就得到了“成功”、“完成”的意義。
(2)隱喻可借助一詞多義來進行詞匯教學
目前的詞匯語義教學,基本上是只解釋單詞的相應一個義項,學生的大腦也只能像錄音機一樣,把單詞的這個義項機械地和單詞形式聯系起來,有時教師也會把多義詞的其他義項在其出現時才講給學生,但是學生很難在頭腦中把雜亂而又無系統的多個義項聯系起來。如學生都知道board是“a Piece of wood”的意思,但是卻很難知道這個單詞還有“董事會”的含義。這樣的做法無助于學生系統地掌握單詞的所有含義,就更談不上靈活使用了。由于隱喻具有認知的本質,教師可以運用隱喻理論來解釋詞義引申,把詞語義項的解釋建立在隱喻共通思維的基礎上,這樣就會使學生舉一反三地理解多義詞的各個含義,因而也就更有利于他們記憶和靈活運用所學單詞了。
二、基于隱喻教學的高職商務英語詞匯教學模式的設計
1.教學目標
通過實施隱喻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以擴大高職學生商務英語詞匯量。
2.操作程序
(1)授課壞節。在講授隱喻的基礎知識時,不要求學生對隱喻研究的發展歷史作深刻了解,只要求他們了解隱喻的本質、基本特征,其中對于隱喻的認知功能和工作機制,則要求他們作重點掌握,特別是隱喻的工作機制―概念域的映射,是重點中的重點,因為它是理解隱喻的認知功能的關鍵,是培養學生隱喻能力的基礎。
(2)理解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大量列舉商務語境中的隱喻,通過比較與對照,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引導學生運用思維方式和推理形式,來幫助學生深入認識隱喻的本質特征和認知功能,使學生對隱喻在商務英語詞匯學習中的認知作用有較為系統的理解和認識。
(3)鞏固環節。為了使學生熟記基本知識,防止遺忘,就要進行各種形式的復習。為此,教師應做到如下幾點:首先,向學生布置一記憶的任務,強調記住某些隱喻基本知識的重要意義,以增強他們在記憶上的自覺性、責任感。其次,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來記憶隱喻知識。再次,充分運用一記憶規律,合理地分配復習時間與間隔。
(4)運用環節。要使學生從理解和掌握隱喻的概念、認知功能、概念域的映射等原理發展到運用于實際,形成技能技巧――形成隱喻能力,單靠動腦是不行的,還必須引導學生進行反復的練習和實際操作刁能達到。掌握隱喻知識的目的在于運用,在于解決商務英語詞匯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該階段,教師給學生布置大量的詞匯練習。要求學生從隱喻認知角度重新學習過去所學的商務英語詞匯,并用同樣的方式來學習商務英語生詞。通過該階段的學習,學生能夠將商務英語隱喻詞庫表不斷延續下去,學生的商務英語詞匯越來越豐富。
(5)檢查環節。在教學中,學生掌握知識、技能與技巧的質量,只有通過檢查技能確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隨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巧的掌握情況,以便及時調節教學的內容,方法與進度。在檢查環節,教師一般采用課堂提問、檢查課內外各種作業和進行各種測試來進行;教師定期要求學生提交商務英語隱喻詞庫表;為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和運用隱喻知識和能力,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作自我檢查;同時,要求學生相互檢查,以擴大他們的商務英語隱喻詞庫。
3.操作方法
(1)在講授環節,主要采取分辨策略和描述策略,向學生傳授有關隱喻的墓本知識。通過釋義法、例示法等技巧,向學生講授隱喻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認知功能、工作機制等;在講授商務英語詞匯的隱喻特征和五個商務隱喻基本模式時,主要采用描述策略和分類策略,通過例示法,歸類法等技巧使學生了解隱喻在商務語境中大量存在并可分為幾個基本模式。
(2)在理解環節,主要采取分類策略引導學生將不同的商務英語詞匯歸入不同的隱喻模式,并完成商務英語詞匯基本隱喻模式;然后采用翻譯法和比較法引導學生理解普通英語詞義是如何通過隱喻認知引申為商務英語詞義的,并完成商務英語隱喻詞庫表。
(3)在鞏固環節,主要采用重復策略,組織各種形式的復習;向學生布置記憶的任務;強調記住某些隱喻基本知識的重要意義,以增強他們在記憶上的自覺性、責任感;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來記憶隱喻知識;充分運用記憶規律,合理地分配復習時間與間隔。
(4)在運用環節,主要采用重復策略和分類策略,引導學生進行反復的練習和實際操作,將商務英語隱喻詞庫表不斷延續下去,使學生的商務英語詞匯越來越豐富。
(5)在檢查環節,主要采用課堂提問、檢查課內外各種作業和進行各種測試來進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試行)[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侯秀杰.淺談商務英語詞匯教學[J].白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4):74-75.
[關鍵詞]交流需求分析;跨文化;商務英語;課程體系;優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02-0123-03
doi:10. 3969/j. issn.1671-5918. 2015. 02-062
[本刊網址]http://
一、引言
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和商務活動的廣泛展開,社會對能夠從事國際經濟貿易或其他涉外商務活動的,既精通英語又具有相關商務知識和基本跨文化溝通技能的實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為了適應這一需求變化,我國已有多所院校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或商務英語方向。2007年,教育部正式批準對外經貿大學、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開設商務英語本科專業,隨后又批準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開設商務英語研究碩士點。截至2012年5月,全國共有62所高校開設了商務英語本科專業,并于2012年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
從目前各高校商務英語專業的情況來看,由于各校的教育資源、辦學經歷等不同,其商務英語課程設置情況,教學模式等差異甚大。商務英語專業不是簡單的“商務+英語”,而是要以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開闊的國際視野、專門的國際商務知識與技能的,能滿足社會經濟建設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商務英語人才為目標,并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來設置課程體系。隨著商務英語專業的蓬勃發展,社會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如何優化商務英語課程體系,使英語、商務、溝通和文化等不同類課程有效結合,實現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及教材建設的適當調整,培養應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因此,本文試圖探討商務英語課程體系優化設置的理論基礎,分析交流需求分析和跨文化兩種理論對商務英語課程體系優化的指導作用。
二、專業用途英語視角下的商務英語
商務英語的概念源于國外,主要被認為是一種專門用途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屬于應用語言學的范疇。英國語言學家Halliday認為,ESP并非是一種特別的語言形式,而是一種現代英語的功能變體,是專門供特定的社會文化群體所使用的一種語言范圍。它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開設英語課程,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在一定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交際能力。Kennedy和Bolitho根據學習者的最終語言所用目的和語言環境的不同,把ESP分為學術用途英語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和職業用途英語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EAP的教學對象往往是教育機構中需要使用英語進行學習的學生;EOP所針對的則是在工作領域需要使用相關英語的學習者。在某種意義上,EOP涵蓋了所有與工作相關的英語。他們還指出EOP的課程設置應該滿足學習者在不同學習階段的不同需求。商務英語歸為EOP。
與國外學者不同的是,我國的商務英語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為了培養從事國際商務所需的商務英語人才而引入的,王興孫認為“商務英語實際上就是商務環境中應用的英語……也就是已在從事或將要從事商務行業的專業人才所學習或應用的專門用途英語。”孫湘生,龔艷霞認為國際商務英語是“以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理論為指導,涉及多門類、跨學科的交叉性綜合體,是英語的一種重要功能變體,亦是專門用途英語的一個重要分支。其內容除語言文學外,還涉及文化、經濟、貿易和法律等諸多學科的一門應用性的邊緣交叉學科”。
由此可見,在中西方不同的研究背景下,雖然國內外專家學者對于商務英語的界定眾說紛紜,但把商務英語看做專門用途英語( ESP)的一個分支是學界的普遍共識。因此,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和商務英語課程體系的優化的研究可以在ESP的理論框架下完成。
三、交流需求分析的理論基礎
需求分析源于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課程開發理念,是用來設計工業培訓的一種分析工具,指通過就內省、觀察、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方式研究需求的技術和方法。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需求分析做出了詳盡的論證,有的需求分析模型側重于目標情境分析,有的側重現狀情景分析,有的以學習者為中心進行需求分析。其中,Munby和Boswood等學者提出的需求分析模型則強調了交流在需求分析中的重要性。
Munby認為對以語言為中心的教學進行分析意義不大,他提出了交際能力需求模式( Communicative Need Processor,CNP),強調了語言用語交際的功能。他將目標情景中的交際活動進行細分,分析學習者的“交際需求”,確定“具體的交際目標”,將學習者的職業交流需要作為出發點,對學習者的交流目的、交流環境、交流手段、語言技巧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論證。Boswood認為早期的ESP研究范式過分依賴文本分析,沒有全面融入交際能力這一概念。他強調應將特定話語社群成員之間的交際事件作為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與研究的中心,并建議不妨將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改稱為Communicationfor Specific Purposes。他推出了旨在提高學習者交流能力(而非僅是語言能力)的交流需求分析模型,認為可以開展模擬、個案以及基于課題項目或任務的ESP教學活動。這種包括學習者的主觀、客觀信息,職業交流實踐分析,書面交流分析和口頭交流分析四部分的交流需求分析模型,不僅關注了國際商務交流過程中的“語言”,并且強調了“交流”在此過程中的重要性。
四、跨文化交際理論
“跨文化交際”這一術語既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英語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的交際。跨文化交際學發源于美國,人們普遍把Hall的《無聲的語言》的出版看作跨文化交際學的開端。跨文化商務溝通在跨文化交際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Hall的高低語境文化和時間概念理論以及Hofstede的文化維度理論,都對跨文化商務交際的研究產生過深刻的影響。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種靜態的,以國家為單位區分文化并用國家文化概念去解析人們在國際商務活動中的交際行為,已經不能解釋復雜多變的跨文化商務溝通問題了。隨著不同文化背景人們的交流與合作的增加,和企業向國際市場的拓展,文化沖突現象日益顯著。于是,管理學者試圖從管理角度分析跨文化管理失敗的原因;跨文化溝通學者也試圖以跨文化視角探索產生文化沖突的根源。但無論從國際商務的視角分析跨文化商務問題,或從跨文化交際學視角研究商務活動中的跨文化交際案例,已經不能夠深入的剖析導致國際商務實踐差異的深層文化問題以及應對策略了。
在此基礎上美國學者Iris Vamer于2000年提出了一個比較全面的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跨文化商務溝通)理論體系,建立了跨文化商務溝通概念模型。她指出跨文化商務交際“不僅僅是發生在商務環境下,而且是在交際過程中融人商務策略、目標和實際情況,而且通過文化、交際和商務三個要素相互作用所創造出的新環境。”她認為跨文化商務交際不是文化、溝通和商務的簡單疊加,而是三者相互作用組成的一個新整體。她試圖在這個全新的架構上來分析與解決在跨文化工作環境中的跨文化問題。
五、商務英語課程體系的優化觀
隨著商務英語專業的蓬勃發展,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變得日益緊迫,基于交流需求分析和跨文化兩維視角來進行商務英語課程體系優化的研究,將有助于我們對課程體系的構建有更全面的認識。
課程體系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付諸實施的橋梁。它指若干相互關聯的課程組織或結構,它不是各門科目的簡單疊加,而是一個統一整體,表現為知識的連續性和層次性。商務英語是商務環境中應用的英語,它是ESP的一種,具有ESP研究領域共同的要素,如需求分析、大綱制定、課程設計和教材建設等。因此它依賴于需求分析。而交流需求分析可作為商務英語專業大綱制定、課程設計、材料選擇和開發及教和學的起點。課程設置要能夠體現專業培養目標。所有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必須要調查分析商務英語學習者在目標情境下要使用到的語言和典型情景,明確其交際需求,同時應了解學生在學習上所面臨的困難和缺陷。這樣才能夠根據學習者在目標情境中的需求與當前學習水平的差距,來確定應該在哪些方面對學生提供幫助和進行訓練,進而設置相應的課程。交流需求分析是確保教學效果的先決條件。因此,交流需求分析理論對于作為ESP重要分支的商務英語的課程設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我國學者在此基礎上也做過一些探討。付紅霞和郝玫從實證的角度對社會和學生的交流需求做過分析,指出了社會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變化趨勢,并指出學生和老師對學生需求認知方面的差異。而莫再樹和張鸝則對涉外企業的真實英語交流用語進行了分析,包括口語交流和書面交流兩個方面,指出了英語誤用情況給企業造成的影響。曹德春指出了當前我國對外的商務交流需求不止停留在人際交流層面,還體現了跨文化組織溝通和跨文化公共關系等層面的高層次交流需求,并建議將跨文化商務交際確定為商務英語課程體系的核心模塊。
然而,交流需求分析僅關注了國際商務交流過程中的“語言”和“交流”兩個因素,而忽視了跨文化因素的影響。Varner的跨文化商務溝通模型正好彌補了交流需求分析的這個缺陷。該理論認為國際商務人士必須同時掌握交流策略、跨文化策略和商業策略這三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1997年,英國商務英語專家Nick Brieger在其“商務英語范疇”理論中指出,商務英語的核心內容,除語言知識、專業知識和管理技能外,還包含了交際技能和文化背景。隨著當前各項國際商務活動的迅猛發展,商務英語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為順應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等的發展趨勢,在商務英語教學中,我們應充分注重作為ESP重要分支的商務英語的社會功能變體特征,將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組織溝通能力和外部交流能力作為專業教學培養目標,構建跨文化交際體系,建立中國對外經濟往來的溝通橋梁,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因此,在這一理論框架下,商務英語教學就要圍繞著商務能力、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來合理科學地進行課程設置。只有大力提升學生的商務溝通(尤其是跨文化商務溝通)技能,才能實現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使學生們成為具有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2009年《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要求》確定了語言知識與技能、商務知識與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人文素養為構成商務英語專業的知識和能力的四個模塊,明確了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商務英語專業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我國很多學者對此也進行了研究。嚴明通過分析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在跨文化商務活動中的預期主體角色,即認知主體、情感主體和行為主體,對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概念進行了多層面的解析。曹德春認為我國的商務英語專業正處于理論體系構建和專業內涵充實與調整階段,可將跨文化商務交際作為核心來進行商務英語專業的內涵建設。史興松等認為商務英語專業有必要建立起比較系統的立體化跨文化商務交際課程群,來培養合格的跨文化商務交際人才。同時他還認為,跨文化商務交際是商務英語研究的重要分支,是商務英語理論體系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在商務英語課程的設置上,我們要轉變觀念,切實認識到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強調英語語言技能在商務環境中運用的能力,加大力度建設提高學生跨文化商務溝通能力的相關課程,努力構建跨文化交際體系,從理論和實踐方面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從而培養出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總之,根據交流需求分析和跨文化理論優化的商務英語課程體系,能使英語、商務、溝通和文化等不同類課程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接受全面英語技能訓練的同時,拓寬并加深商務專業知識,掌握跨文化溝通技巧和策略,并最終具有較強的商務溝通能力及適應不同社會職業需要的從業能力。這對于實現商務英語專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進行專業教材建設等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參考文獻:
[1]王興孫.對國際商務英語學科發展的探討[J].國際商務研究,1997 (1):24-28.
[2]曹德春.學科交融與商務英語專業內涵建設[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105-107.
[3]付紅霞,郝玫.理工院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查[J].外語界,2008(6).
[4]莫再樹,張鸝.我國企業英語使用調查[A].王光林,彭青龍.商務英語教學與研究[C].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商務英語”作為商務和英語兩個概念的復合,是一個客觀存在。對商務英語的界定,人們從許多方面進行了探討。截至目前,人們多從專門用途英語的角度進行類推。
Jones和Alexander稱之為“English for business”或“English used in business conlexls”。“1王興孫認為:“商務英語實際上就是商務環境中應用的英語……也就是已在從事或將要從事商務行業的專業人才所學習或應用的專門用途英語。-[21作為專門用途英語,商務英語是商務活動的工具,是英語的一種應用變體,落腳點在英語語言上。
然而,商務英語不僅僅涉及英語語言一項內容。Shuy在對一系列行政和商務話語語料進行分析后指出:即使把商務英語看做一種專門化的語言,它也不僅僅是專門化詞匯一個因素,還包括句法、語義等更多的內容。”’
也許是試圖突破這種局限性,有學者提出對商務英語的界定采取開放的態度。即對商務英語不作定性的描述。“。這個觀點承認了對商務英語界定的復雜性。
但我們認為,商務英語是商務英語教學和學科建設中的~個基本概念,如不對它作定性的描述,商務英語教學和學科建設就沒有可靠的根基。
從話語的角度對商務英語進行分析可以對商務英語的內涵和特點有清楚的認識。商務話語是一種職業話語,是人們使用語言進行商務活動的產物。
語言和商務活動之間是密切聯系的。要使商務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商務活動參與人必須依靠語言的使用,對英語的詞匯語法資源進行適當的選擇。同時,商務活動本身決定了語言的使用特點。
要準確把握商務話語的實質特征,則必須對商務活動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掌握商務活動的有關知識,對其中的規范和程序有清晰的認識,對社會文化差異比較敏感,并且嫻熟地運用語用策略。
商務話語中商務學科知識、語言和商務技能三者密不可分。從商務話語角度來看,商務英語是商務話語諸因素互動過程的產物,因而是可以進行定性分析和描述的。
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張佐成、王彥對商務英語作了如下界定:
商務英語是在商務場合中,商務活動的參與人為達到各自的商業目的,遵循行業慣例和程序并受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有選擇地使用英語的詞匯語法資源,運用語用策略,以書面或口頭形式所進行的交際活動系統。”3
這個界定對商務英語的三個主要因素:商務學科知識、英語語言知識和運用、商務實務之問的關系作了全面、系統的描述。從這個界定出發,可以進一步明確商務英語的學科定位,為商務英語教學和科研指出方向。
二、“商務英語”之學科定位
正如對商務英語的概念人們有不同的認識一樣,對它的學科歸屬也有爭議。
學界有人至今不承認商務英語的學科地位,這與長期以來對商務英語的界定不甚明了有直接的關系。它培養的是懂商務的英語人才還是懂英語的商務人才?我們需要的是具有商科背景的英語教師還是具有深厚英語功底的商科教師?在教學中是用英語教商務還是以商舞為內容教英語?目前,國內在商務英語教學和科研中有一種偏向,即使用英語作為授課或閱讀語言,系統講授和學習商務學科知識。這實際上是在朝“英語商務”的方向發展,與“商務英語”大相徑庭。
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商務英語應屬于應用語言學的研究范圍。該觀點認為,商務英語是以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理論為指導,涉及多門類、跨學科的交叉性學科,是英語的一種重要社會功能變體,亦是專門用途英語的一個重要分支。其內容除語盲文學外,還涉及經濟、貿易、財會、管理、法律和文化等諸多人文性較強的學科領域。
之所以稱其為“交叉性”學科,是因為它只分別涉及了上述各學科的部分內容。而并不包括這些學科的全部內容。換言之,它是上述學科部分內容的綜合而不是全部內容的總和,它是英語教育的一部分,它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從事國際商務交際活動的能力。這種能力和文科教育所能提供的其他方面的素質、能力復合在一起,共同造就在國際背景下能夠從事商務活動的英語人才。
高校任何--j']獨立學科地位的確立需要一定的學術質量標準,換句話說,需要具備一些最基本的條件,商務英語當然也不例外。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高校,商務英語在20世紀后半葉就已逐步發展成了一門比較成熟的獨立學科。而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商務英語”是應改革開放的需要,而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匆忙引進”的。所以,要把國際商務英語學科發展、建設成為我國高校的一門比較成熟的獨立學科,還有許多必備條件等待著我們去努力創造和完備。
三、“商務英語”之課程設置
據了解,由于辦學思想和師資力量等方面條件的不同,各地開辦的“商務英語”課程差別很大,可以粗略分為以下4種模式。
模式l:英語+商務知識。即在傳統的英語課程里附加少量的非系統性的商務知識,如經貿英語、外貿函電等。畢業生完成了本科英語專業課程,但商科專業知識籠統、零散,缺乏理論體系,僅限于某些概念和具體操作,如外貿單證的處理等,直接從事商務工作的能力不足。多數辦學單位是這個模式,大多是由于缺乏師資,不能開設系統的商科課程。
模式2:商務英語。即在英語專業的語言應用課程和文化課程之外設置一系列商務英語課程,如進出口貿易英語、市場營銷英語、涉外財務英語、國際金融英語等。該模式與模式1的不同在于它開設了一整套商務英語課程,有了質和量的提高。但是,商科知識面廣且籠統,不要求系統性和深度。這個模式的課程設置重心還是英語。
模式3:英語+漢語商科課程。這個模式在英語專業課程之外單列出漢語商科課程,聘請專業教師授課,學生可以學到較為系統的商科知識。但是由于課時總量的限制,商科課程門數有限,不能給予學生足夠的知識。有些學校的做法是要求英語專業學生輔修商科課程,其問題仍然是課程缺乏系統性和深度;或者增加一年商科課程,延長在學時間;或者用漢語教授,兩套課程分開,但存在教材與國際接軌的問題,也無助于增加學生的英語浸泡量。
模式4:英語+商科專業方向(英語)。與模式1和2不同,為了增加商科課程的系統性和深度,開出專業方向的主干課程,或者是工商管理,或者是國際金融等,而不是籠統的商務課程,師資是能夠使用英語操作的商科專業教師,讓學生系統地學習商科某一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實質上是全英雙專業課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商務英語學院以此模式為主。與模式3不同,商科課程與國際接軌,同時增加英語浸泡量。由于必須開出兩個專業規定的主干課程,因此成本高、學生負擔重,商科課程也不易深化。
四、“商務英語”實踐教學之探討
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以培養應用性人才為主要培養目標,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把商務英語作為了主要學科方向之一。但與許多學校相比,中央民族大學的“商務英語”學科現狀相對滯后,不但沒有系統的課程體系,而且缺乏相應的實踐教學模式。
為把“商務英語”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筆者提出以下構想:
1.與國外大學合作舉辦國際商務英語專業
上海外貿學院與英國中蘭開夏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從2000年開始合作舉辦國際商務英語專業。中蘭開夏大學是英國第一個建立國際商務英語專業的大學,該校的語言教學在英國排名前10位。該項目引進了8門課程,全部采用原版教材。根據英國政府的規定,這一項目在運行一年后,先后經過了雙方專家的正式評估,均獲高度評價,從而成為該校在中國所有合作項目中的第一個特許項目。
中央民族大學可以學習上海外貿學院的做法,通過引進、“嫁接“,提高商務英語教學和科研水平,進一步r解英語國家商務英語教學與研究的發展狀況、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特別是他們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組織,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還可以分批選派教師去國外的大學進修,或在國內授課期間,與外教共同備課、研究教學方案,共同組織研討會。這樣,有利于形成一支具有比較先進的教學理念、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能教授英語國家商務英語課程的教師隊伍。
2.引進國外多媒體教學軟件系統
在這類多媒體教學軟件系統中,筆者認為:英國Vektor Multimedia Co.Ltd@的英語多媒體教學軟件系統,是一個完整的語音訓練系統,包括Connections、Business Activities、Language Library和Task Force四個部分。其中,Connections包括商務、科技和旅游三個部分,以商務為主,Connections的主體是Main Course,包括以商務為背景的131個Topic供學生訓練;Business Activities是針對Connections中的重點商務場景的強化訓練;Language Library相當于學習圖書館,可用作聽、說、讀、寫及語法的綜合訓練;Task Force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商務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文化差異,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
引進這一項目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改革英語教學模式,將這一系統的訓練作為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和法律英語雙學位專業學生的實踐性必修課程,亦可以作為經濟學院和管理學院學生的選修課程。二是為教師開發商務英語教學項目,特別是為多媒體教學項目提供研究平臺。
3.引進先進院校的優秀課程
湖南大學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商務英語教學體系,包括課程設置的理念、基本原則、教學目標和內容及系統的課程設置,出版了《商務英語聽說》、《商務英語寫作》、《商務英語閱讀》、《國際商務談判》、《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市場營銷》、《國際支付與結算》、《國際商法》等教材,并開發了基于國際貿易專業知識的系列商務英語網絡課程(該系列網絡課程為教育部新世紀網絡課程建設項目)。該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不但適合英語專業三、四年級本科生作為選修課,而且適合國際貿易、法律、經濟管理、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作為專業英語選修課。 、
引進上述課程不但可以進行一般常規性教學,而且使具有一定英語基礎知識、準備從事國際商務活動的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
4.建設具有特色的商務英語課程
縱觀全國各校的商務英語課程建設,以湖南大學開發的基于國際貿易專業知識的系列商務英語網絡課程最為系統。目前尚缺基于法律專業的翻譯教程。筆者執教法律英語雙學位的翻譯課程,在教學實踐中使用一般性資料,不利于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因此,編寫法律英語翻譯教程,把翻譯理論與方法和法律(尤其是國際商法)知識結合起來,可以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
5.開創以任務為中心的“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進行專門技能訓練可以對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教學資源進行整臺,開創以任務為中心的“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增強對學生專門技能的訓練。
具體做法是:外國語學院聯合法學院組成“法律英語翻譯工作室”,英語專業、法律英語雙學位三、四年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以參加該工作室;步p國語學院聯合管理學院組成“旅游英語翻譯工作室”,英語專業、管理專業三、四年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以參加該工作窒。上述工作室針對其主攻方向布置相關的閱讀資料、翻譯作業,設計實務模擬訓練,定期進行口譯訓練和交流,并對外承接相關的資料翻譯業務。如“法律英語翻譯工作室”可以承接各種法律文書筆譯,“旅游英語翻譯工作室”可以承接民族地區旅游方面的工作。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設立相關的實習基地,如涉外法律事務所和犬酒店、旅行社等。
考察各大高校商務英語課程的教學模式,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重語言規則的歸納,主要講解課文中的語法、詞匯,且稱之為“精講型”;第二種主要是“研讀”教材,且稱之為“閱讀型”。
但二者都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用英語參與商務交流的能力。“工作室”的實踐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的一種創新。該模式不但以實務模擬方式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還試圖創造實際參與實務的機會。
總之,商務英語作為一個專業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實。許多大學對商務英語的教材、教法做了諸多有益的探討。各校嘗試的教法或許各有不同,但是著重培養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已成為學界同仁的共識。
[關鍵詞]商務英語 金融危機 重要性
一般來說,商務英語是指人們在商務活動(Business Activity)中所使用的英語,在西方國家通常稱Business English,主要由商務背景知識、商務背景中使用的語言和商務交際技能構成。在金融危機下,商務英語的這種特點越來越突顯了其在社會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職場中的競爭力
在金融危機下,國內就業形勢更加嚴峻,隨著外資企業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在外企里工作。雖然工作性質,工作場地有所不同,但是他們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就是如何從事涉外經濟貿易活動,如何在外商經營的企業里占有一席之地。語言差異無疑是這些人所遇到的最大的障礙,在我們熟知的生活英語、學術英語之外,商務英語是現代外資企業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從客觀上看商務英語比較直白、要求嚴謹準確,趣味性不強。但是工作類語言和工作是相輔相成的,所有人都需要工作或面臨著工作,因此它成為了生存語言和發展語言,對誰都不可或缺。國外把標準化的商務英語作為選擇非英語為母語國家員工的標準.成為進入國際化企業的通途。
二、商務英語在商務活動中的價值體現
1.隱喻的運用
隱喻在商務英語中不僅以詞、詞組、句子的形式出現,而且可以超越詞句層面,成為表達語篇思想內容的主要手段。Coke versus Pepsi; Nike versus Reebok; Nintendo versus Sega, the battle is on amongst the world’s top brands. Aggressive comparative advertising has now reached fever pitch; extra millions are pouring into R&D, and the market leaders are under constant pressure to slash their prices in a cut-throat struggle for market domination. When Philip Morris knocked 40c off a packet of Marlboro, $47-and-a-half billion was instantly wiped off the market value of America’s top twenty cigarette manufacturers lesser brands went to the wall. And that’s just one example of how fair competition within a free market has rapidly escalated into all-out brand war.
通讀這段文字,不難發現其中的隱喻概念――“商場如戰場”,整個語篇都圍繞這一基本隱喻而展開。本文選擇了“battle”作為隱喻主題,“battle”被喻為品牌之間的激烈競爭,全文圍繞隱喻主題展開。這個主題在文章開始部分一經確定便多次反復,統領全篇。接著是一連串的子隱喻圍繞著這個主題充分闡釋,出現了諸如“aggressive,fever pitch, leaders, cut-throat struggle”等與主題隱喻“battle”緊密相關的且屬于同一語域的詞匯表達,這一系列子喻體組成大事件框架下的次事件,形象具體地體現了公司之間的競爭如同你死我活的戰爭,有攻防也有輸贏。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對主題隱喻(戰爭)的掌握是理解、認識商務領域中有關競爭的知識和概念的關鍵,可見隱喻思維對理解商務語篇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2.在廣告中應用
廣告也是商務活動在不可缺少的至關重要的部分,是企業產品能成功地占有市場份額的關鍵所在。現在各種產品種類繁多,競爭也異常激烈,大量的外國廣告涌入國內市場,如何恰如其分地策劃、運用和理解英語廣告語言以實現廣告的目的,也是商務人員必須面臨的一個實際問題。下面的幾則廣告可以讓我們體會廣告用語的無窮魅力以及所帶來的品牌效應,體會它在商務活動中的價值:
(1)Engineered to move the human spirit.(Mecedes-Benz)人類精神的動力。(梅塞德斯-奔馳)
(2)Start Ahead.(Rejoice)成功之路,從頭開始。(飄柔)
(3)Communication unlimited.(Motorola)溝通無極限。(摩托羅拉)
(4)Enjoy Coca-cola.(Coca-Cola)請喝可口可樂。(可口可樂)
(5)Behind that healthy smile,there’s a Crest kid..(Crest toothpaste)健康笑容來自佳潔士。(佳潔士牙膏)
商務函電是商務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是為達到某種特定目的。英語商務電函有特定的模式,作為商務人員必須熟練地運用商務英語發送傳真、電子郵件,信函等。這是外企商務人員必備的基本素質。由此可見,商務英語的廣泛應用性價值已在商務活動中得以充分的體現。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后,商務英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英語能力水平的提高為大學生的就業競爭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其今后自學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磊. 國際商務英語的特點[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03) .
一、商務英語翻譯的原則
對于商務英語翻譯的原則,無論是嚴復先生的“信、達、雅”,還是彼得?紐馬克的交際翻譯法都無法完全套用,但均可適當借鑒。眾多翻譯家和從事商務英語翻譯的學者對此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張新紅、李明認為,商務英語翻譯“譯者除了要精通兩種語言及其文化以及熟悉翻譯技巧之外,還必須熟悉商務方面的知識,了解商務各個領域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法”。常玉田談到翻譯的原則時說:“翻譯的最基本任務不是轉換語言,而是傳達‘意思’、‘信息’和‘內容’”。劉法公先生提出的“忠實、準確、統一”的商務英語翻譯原則從根本上適應了商務英語這一特殊性。
所以,商務英語翻譯不同于文學翻譯和其他文體的翻譯,它必須強調語義的對等或等效,做到“地道、準確”,讓讀者有專業化的感受,而不是一般的語言描述。
二、商務英語語言的專業性及翻譯策略
商務英語涉及商務理論和商務實踐等方面, 其語言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商務英語的詞匯都是專業詞匯, 其中包含大量專業術語、具商務含義的普通詞或復合詞,以及縮略詞等。如常用術語CIF到岸價,CP現時價, B/L 提貨單,FP期貨價,L/C 信用證,blue chip 績優股, A/C(account)賬戶,ENCL(enclosure)內附;FYI(for your information)供你方參考,I.R.O.(in respect of) 關于,a firm offer實盤等等。不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是根本無法了解這些專業的商務英語詞匯的內涵的。商務英語翻譯除了要精通兩種語言文化以及翻譯技巧外, 還必須熟悉商務方面的知識,熟練掌握專業術語的特殊含義,多分析具體的上下文, 多了解相關專業知識, 多查相關專業詞典,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道的做好商務英語的翻譯。
三、商務英語語言的正規性及翻譯策略
商務英語語言正式、精煉, 用詞嚴謹。由于涉及到雙方或幾方面的利益, 商務合同、文件或一個條約所給的定義、條款和內容必須精確。為了做到準確無誤,不產生任何差異, 用英語擬訂、書寫這些文件、合同時, 除用詞恰當外, 還經常使用結構復雜的從句、復合句、介詞、倒裝句、被動語態等來修飾或限定其內容, 句子結構錯綜復雜,但句意完整、嚴密,不會出現歧義。例如: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our counter sample will be sent to you by DHL by the end of this week and confirm it ASAP so that we can start our mass production. (很高興通知您,我們的回樣將于本周末用特快專遞給您,請盡快確認,以便我們開始大批生產。)這個句子中用作inform一詞賓語的除了人稱代詞you還有that從句,從句中又帶有由so that引導的目的狀語從句。
商務英語中還常用一定的格式和套話。如:Your early reply to our specific inquiry will be highly appreciated.(如蒙早日答復我方的具體詢價, 將不勝感激。) 這是商務英語外貿應用文中詢價函電中常用的句型之一。另外常見的表示感謝的套語有Thank you for your order(謝謝您的定單),We shall appreciate your...(若能… , 我們將甚為感激)等。表示歉意的套語有I owe you an apology(我應該向你道歉),Please accept our many apologies for...(我們深表歉意……)等。
商務英語的這一正規性特點決定了我們在做商務英語的翻譯時應正確地將原文語言的信息用譯文語言表達出來,不苛求語法與句子結構的一致,但要求信息內涵上的相等。盡量做到措辭嚴密,選詞要準確, 概念表達要確切, 物與名所指要正確, 數碼與單位要精確。譯文所傳遞的信息同原文所傳遞的信息要保持一致。商務英語翻譯與貿易、合同、保險、投資、貨運、金融等領域的文字相聯系, 所涉及內容嚴肅而具體, 不允許譯者在翻譯時隨便表達,翻譯過程中譯名、概念、術語在任何時候都應保持統一,不允許將同一概念或術語隨意變換譯名。套話的格式都是固定的,句式也是很正式嚴謹的,翻譯時同樣不可以隨意而為。
四、商務英語中一詞多義性及翻譯策略
商務英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很常見。在不同的領域和專業,作為該領域或行業的行話和專業術語,同一個詞往往具有多重含義。針對一詞多義性,翻譯時首先要判斷該詞在文中的詞性, 考慮到詞與詞的搭配關系,根據專業內容來進一步確定其詞義。
我們以floating一詞為例,下面兩個例子中都用到了floating一詞,但其含義截然不同,第一句為Floating polic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export trade; it is , in fact ,a convenient method of insuring goods(統保單對出口貿易至關重要,它實際上是貨物保險的一種便利的辦法),第二句為It is not surprising, then, that the world saw a return to a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各國又恢復浮動匯率就不足為奇了)。第一句中的floating policy 指以承保多批次貨運的一種持續性長期保險憑證,常譯為“統保單”;而第二句中的floating exchange rate 為“浮動匯率”,即可自由漲落,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
綜上所述,為了真正做好商務英語的翻譯, 我們必須在打好英語語言基礎的前提下, 加強商務知識的學習, 遵循一定的翻譯原則, 采用一些翻譯策略,不斷地學習最新的知識, 積累實踐經驗, 擴大知識面, 才能使商務英語的翻譯真正達到信、達、雅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常玉田:經貿漢譯英教程[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002
[2]劉法公:商貿漢英翻譯的原則探索[J].中國翻譯,2002(1)
[3]余富林:商務英語翻譯:英譯漢[M].北京: 中國商務出版社,2003
關鍵詞 普通英語 商務英語 企業管理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成,英語程度普及越來越廣。積于商業化的增強,在原有普通英語的基礎上派生出了商務英語。本文主要闡述了普通英語與商務英語之間的差異。
普通英語只是實用于日常的簡單交流。普通英語只是簡單的對學員的英語水平、能力的提高。“商務英語”的概念從提出到今天,起始時間已經不短了,但在國際化大趨勢下,英語學習市場風起云涌的今天,很多培訓機構又把商務英語作為了其主要的培訓項目。商務英語是以適應職場生活的語言要求為目的,內容涉及到商務活動的方方面面,商務英語課程不只是簡單地對學員的英文水平、能力的提高,它更多地是向學員傳授一種西方的企業管理理念、工作心理,甚至是如何和外國人打交道,如何和他們合作、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慣等,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
普通英語方向主要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深厚的英漢語言和文化背景知識,接受全面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語言技能訓練,熟練掌握各種文體的翻譯技能和各種場合任務的口譯技巧,并具備一定商務知識的復合型翻譯人才。
商務英語方向主要培養具有較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深厚的英漢語言和文化背景知識,掌握國際貿易理論和經貿知識及技能;具備較出色的用英語從事商務活動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具備一定的第二外國語的實際應用能力;掌握計算機網絡及辦公自動化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綜合型商務人才。
一、普通英語與商務英語在交流上、語言形式、詞匯及內容、句子結構、陳述事物上的差異
商務英語應當是在深厚的英語基礎上,再強調商務。戴爾把中國人的英語學習分為“背誦階段”和“習慣階段”,目前絕大多數學習者處在背誦階段,還沒有達到習慣階段,無法實現“習慣性而非背誦性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這里所說的“習慣”,并不是說,你掌握了多少的詞匯量,而是你能否做到脫口而出。在具備了這樣的“習慣”以后,就可以通過商務英語的學習,就可以用專業的商務語言進行商務工作了。
普通英語主要還是應用于一些簡單交流中。普通英語比較常用,商務英語則相對比較專業化,商務英語在當今的商務活動中強調人實際的商務溝通能力,能否用最準確、清晰的商務語言來與老板和客戶進行溝通、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你成功與否。
二、語言形式、詞匯及內容、句子結構、陳述事物上的差異
商務英語源于普通英語,并以此為基礎,完全具有普通英語的語言學特征,但同時它又是商務知識和普通英語的綜合體,因而具有其內在的獨特性,主要集中以下幾個方面:
(1)商務英語的語言形式、詞匯、以及內容等方面與專業知識密切相關,它承載著商務理論和商務實踐等方面的信息。商務英語就是我們理解商務場景下所應用到的英語,事實上它跟我們理解的英語口語、寫作有本質上的區別,主要的區別在于一些詞匯,基于不同的詞匯,主要是名詞。另外其他的區別還包括不同的句子,基本上為了適應不同的商務場合因此提出不同的詞匯和句子,就構成了商務英語一定的特色。
(2)商務英語用詞明白易懂、正式規范、簡短達意、語言平實。用詞方面多使用常用詞,以保證所用詞語具有國際通用性,保證能為普通大眾所理解,但又不能過于口語化,即商務英語所使用的語言不能過于非正式。有些商務文書(如合同)因為具有規范、約束力等公文性質,因此會使用一些很正式的詞語,如使用 prior to 或者 previous to 而不使用 before;使用supplement 而不使用 add to 等。但在介詞方面,商務英語往往使用以繁復的介詞短語來代替簡單的介詞和連詞,如:用 in the nature of 代替 like。
(3)商務英語句子結構比較復雜,句式規范,文體正式,尤其在招標文件和投資文件以及合同中更是如此。
(4)商務英語在陳述事物時往往具體、明確,絕不含糊其辭。如商務英語不說“ We wish to confirm our telex dispatched yesterday ”,而要說“ We confirm our telex of July 2 nd ,2000. ”。因為前者籠統含糊,后者清晰明了。
(5) 在國際商務英語應用文特別是國際商務信函中,禮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語言特點。
三、普通英語與商務英語的翻譯標準也有著不同
商務英語翻譯比普通英語翻譯復雜得多,因為譯者除了要精通兩種語言極其文化以及熟悉翻譯技巧之外,還必須熟悉商務方面的知識,了解商務各個領域的語言的特點和表達法,因此有些翻譯標準和翻譯原則無法完全適應于商務英語的翻譯。我們可以以嚴復提出的“信、達、雅”為基礎,按照劉法公先生提出的“忠實、準確、統一”的商務翻譯標準,作為我們認為切實可行的商務英語翻譯標準,這便是“忠實、地道、統一 (faithfulness,idiomaticness,consistency) ”。
四、書信上的差異
普通英語和商務英語的書信上也有一定的差異:商務英語寫作有很多慣例可以依循,根據各種不同的類型的文件、信函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如果掌握了規律,在處理信件時就簡便多了。
在英文書信中要使用敬語,最普遍的敬語是Mr,Mrs和Miss(用于未婚女性)。英國人常在男性的姓名之后用Esq. (Esquire的縮寫),不過在商業上也在慢慢地改用Mr. Mmes. (Madam的復數形式),用于二個女士以上。Messrs(Mr的復數形式)用于二個以上的男人,或用于二個以上的男人組成的公司或團體。在英國式英文信里,Mr,Mrs,Messrs,均不加縮寫句點。商業英文書信,一般都要求用打字機或電腦整齊地打印,左邊各行開頭垂直的,稱為垂直式或齊頭式(Block style),美國常用這種格式;每段的第一個詞縮進去,稱為縮進式或鋸齒式(indented style),英國常用此格式。垂直式的職務及簽名都在左邊的邊欄界線,這種格式,在極度尊重工作效率的美國公司,已普遍采用。
正式的商業英語書信要在稱呼的上方寫上收信公司名稱和地址或收信人的名字全稱、職務及地址,稱為信內地址(Inside address)。信內地址的寫法也有垂直式和縮進式之分,垂直式和稱美國式將各行并列,縮進式或稱英國式將各行依次退縮。不過,筆者注意到,近來英國商業書信信內地址并未依次縮進,似乎與美國式相同。
綜上所述,商務英語與普通英語兩者之間在許多方面上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普通英語具有廣泛性,商務英語具有針對性,并且廣泛用于商務領域,商務英語源于普通英語,并以此為基礎,完全具有普通英語的語言特征,但同時它又是商務知識和普通知識的綜合體。
參考文獻:
[1]李津.《商務禮儀》.同心出版社
關鍵詞 民族地區 商務英語 培訓模式
1 商務英語的內涵
商務英語是世界范圍的大市場形成和發展的產物。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網絡通訊和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國際商務活動的范疇不斷擴大,商務英語的內涵也在不斷的擴大和升級。對于非英語國家而言,商務英語包含兩大方面:語言媒介和學科構成。語言媒介自然是國際通用外語—英語;學科構成則是以國際商務為核心的國際商務學科。“商務”英語就其語言本質而言,就是在商務領域內經常使用的反映這一領域專業活動內容的語詞匯、句型、文體等的有機總和,它屬于特殊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簡稱ESP)。商務英語的全稱應是English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EBE)。要弄清楚商務英語的概念,就要對ESP的概念有一個清晰的了解。ESP的最初命名者之一Tom Hutchinson認為:ESP不是英語的一種特殊形式; ESP的學習內容雖可與普通英語有所不同,但其學習過程應與普通英語一致; ESP只是語言教學的一種視角,其內容與方法取決于學習者的目的。由此我們可以對“商務英語”的概念有一個清楚地了解。
“商務英語”顧名思義,包含著語言(“英語”)與業務(“商務”)兩個方面。“商務”指使用英語的商務工作人員所從事的商務活動和商務環節的總稱,是傳播的內容;“英語”是傳播的媒介;“商務”與“英語”不應是簡單相加的關系,而應是有機融合。當然,商務英語的語言基礎是建立在普通英語的基礎之上,從整體上來說,商務英語的知識包括英語語音、語法、詞匯、語篇和跨文化知識以及商務有關的國際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國際合作和一個可交易手段,即以In?鄄ternet為支持的網絡通訊和多媒體技術手段。商務英語的技能包括聽、說、讀、寫等語言交際技能,對于中國學生來說,還應包括英、漢互譯技能。
2 民族地區商務英語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商務知識和英語知識被視為是商務英語的兩大主要內容,而在民族地區商務英語培訓方面還沒有科學地處理兩者關系的切實可行的培訓體系。現有的商務英語培訓確切地說不能是科學的商務英語培訓,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英語培訓內容不適合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大部分的這種培訓內容只是滿足短期出國考察、學習、職稱晉升等的需要,不能滿足商務活動的需求。沒有適用的培訓教材,培訓不是為了商務英語所要達到的目的,也沒有與商務知識相銜接的知識,導致參加培訓后,效果也不盡人意。
(2)培訓時間常與學員的工作時間相沖突,保證不了有效的學習商務英語相關的各項能力。短時間的培訓根本得不到系統的商務英語知識方面的學習和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更不會牢固地掌握所學英語語言知識,也就談不上在商務活動中自如地運用英語了。參加培訓的學員因為要兼顧工作,因此而不得不放棄參加培訓是常有的事。致使本來時間就緊張的商務英語培訓變得時有時無,很難保證足夠的時間學習,更談不上系統而有效地學習。
(3)培訓方式陳舊。各種打著商務英語培訓牌子的英語培訓主要采取的方式還是傳統的以老師為中心,老師講,學員聽,更多的是訓練聽力,沒有商務英語必須用到的口頭上的交流。而商務英語的特點要求在教學中貫徹學以致用的原則,做到精講多練。那樣的培訓下來,學員即使能學到些什么,所學到的最多也只是英語語言方面的知識,沒有商務英語培訓所要達到的商務與英語的整體提高。因而培訓過后,學員不能在聽說能力的“說”的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4)商務英語培訓市場不規范。民族地區目前還有很多方面的培訓不是很規范,有的部門把培訓當作一種有利可圖的生意在做,不管是否具備商務英語培訓的能力和條件,也不管效果如何,違規辦班,參加培訓往往是耗時、耗力、費錢,而又不能真正地提高商務英語的技能。真正具備商務英語培訓能力和條件的施教機構又無事可干。不利于提高民族地區從事商務活動人員的英語水平。
3 構建適合民族地區商務英語培訓體系
加入WTO后,我國各地區經濟與全球經濟融合得更加緊密。經濟交往的層次和范圍進一步擴大。民族地區經濟要發展就必須不斷地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同時也要把自己的產品打出去,占領國際市場,這就需要外語人才。隨著大批外國企業的不斷涌人,他們把國際經濟規則和運行慣例帶入了各行各業,這就對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提出了挑戰,同時也為 民族地區培養大批精通外語的外向型經濟人才創造了條件。三資企業的發展、服務業的開放、旅游業的開放、招商引資等一系列經濟領域的發展都向商務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層次、寬范圍、高水平地提高民族地區的商務英語水平,是關系到提高民族地區國際競爭能力的大事。因此,商務英語培訓應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現實性。鑒于上述提到的民族地區商務人員英語水平的現狀和商務英語培訓的緊迫性,以及就商務人員參加商務英語培訓的內容、時間、方法和效果等方面進行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構建適合民族地區商務英語培訓的體系,以提高民族地區從事商務的工作人員用英語語言進行商務活動的能力。
3.1 學校教育
民族地區高、中等學校數量有限,切實高效地利用高、中等學校的專業教師資源,使之更好地為商務英語培訓服務。商務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它既包含普通英語的內容,又包含商務知識的特定內容。與普通英語相同的是,掌握商務英語,必須具備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而高中等學校的英語教師都具備這些基本能力。不同的是,商務英語還涉及相當廣泛的專業詞匯和知識,如貿易知識、金融知識、財務知識、會計知識、法律知識、管理知識等。可以通過聯合高中等學校進行繼續教育的方式,選擇、編寫實用的教材,強化商務英語的培訓。這樣的繼續教育培訓摒棄了英語培訓與商務截然分開的模式,選擇和編寫的教材具備真實性和實用性,把英語語言知識和商務知識有機地結臺在一起,并把培養高層次的商務人才由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擴展到各個年齡階段的在職商務人員,變一次性的學歷教育為終身教育,使廣大的商務人員的知識在培訓中能夠適時地得到更新和補充,不斷提高英語語言技能水平和商務活動的能力,使許多商務人員既懂英語又會從事商務活動的復臺型人才脫穎而出,有效地緩解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在眼前和長遠發展的人才供求矛盾。這樣的繼續教育是民族地區培養商務人才、提高商務人員英語水平的有效途徑。把他們在實際工作中有聯系的,如貿易、金融、財務、會計、法律、管理等所涉及的英語方面的問題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以擴大詞匯量,建立語法系統,增強語感。提高閱讀速度及口語表達能力為目標,以提高商務人員英語水平為目的,為民族地區順利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3.2 中介機構教育
教育中介機構是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與完善而產生的,在民族地區市場經濟逐步發展的條件下,中介機構在商務英語培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將對民族地區中小企業的對外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利用教育中介機構進行商務英語培訓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通過中介機構教育培訓可以確保商務英語培訓規范有序和有效地進行。它既有制約規范商務英語培訓工作的一面,亦有服務企業的一面。在學校和企業之間尋找自己的合作和商務英語培訓。這一方面方便了學校,又利用了中介機構所掌握的信息和資源。發揮中介機構的教育培訓功能,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商務英語人才培養問題,滿足中小企業的特殊需求。
3.3 網絡遠程教育
隨著Internet和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作為一種與傳統教育不同的方式,網絡遠程教育是傳統教育無法比擬的。利用網絡遠程教育進行商務英語培訓可以給學員以全新的體驗,參加培訓的商務人員可以在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網),任何時間,從任何一個章節,學習鞏固商務英語知識。有了多媒體網絡, 學員可以通過網絡遠程教育觀看外貿函電的信件、單證、票據、模擬商務洽談、涉外談判等,這樣形象逼真,生動有趣的培訓,能激發學員對商務英語的興趣,因而學員容易進入交際角色。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服務器進行遠程管理,從而提高了培訓的效率。這樣的培訓方式可以一改過去的培訓是件苦差事,現在變成一件有吸引力且快樂的事情。既可以避免前面分析的商務英語培訓時間常與學員的工作時間相沖突的矛盾,又可以改變總是老師講,學員聽的培訓模式。促使學員改變傳統的被動學習方式,形成教師、學員、教材和教學方式的新組合,從而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3.4 資格證書考試教育
作為專用英語的一種,商務英語越來越受到矚目。在中國,學習商務英語的人數有增無減。目前在中國對商務英語的資格考試認定,采用的是從1993年開始引進的劍橋商務英語考試(BEE)。 作為測試考生商務英語熟練程度的權威工具及衡量標準,它是一項語言水平考試,根據公務或商務工作的實際需要,對考生在一般工作環境下和商務活動中使用英語的能力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進行全面考查,對成績及格者提供由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頒發的標準統一的成績證書。該證書由于其頒發機構的權威性,在英國、英聯邦各國及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商業企業部門獲得認可,是在所有舉辦該項考試的國家和地區求職的“通行證”。從劍橋商務英語的考試內容看來,商務英語試題無論詞匯、文章類型的選擇以及情景的設置與“工作環境”即“職業”這一大背景相關。這也反映了商務英語考試的目的。商務英語考試也就成為了在工作環境中評價學習英語者水平的重要標準。但因其語言背景的特殊性及商業語匯、詞匯的復雜性、特定性,學好商務英語,并通過相應的等級測試對于那些身處民族地區從事商務活動的學員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迎接它、戰勝它將對學員的學習深造、求職應聘、職場作為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 王興孫.商務英語的學科建設:面臨的機遇及要解決的問題[J].上海外貿學院,1998(4)
2 Tom Hutchingson, and Alan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