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圖書館運營管理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低碳經濟;圖書館管理;節能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21世紀是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飛速發展的時代,并且隨著人們對物質以及精神上的需要層次的逐漸提高,對信息服務的要求也隨之越來越高。信息化、知識化不僅是高校圖書館的主題事業,而且還支撐著高校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因此,這就要求新時期下的圖書館人,改變過去那種圖書只是簡單地閱讀服務和外借讀物的傳統觀念,在低碳經濟模式下引進全新的管理理念,以此來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從而更好的擔負起新時期科研與教育的重要使命。
一.低碳經濟的概念及其本質
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排放、低能耗為基本經濟特征,以高效的利用與能源的清潔開發為基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要求和順應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它主要是通過大規模的使用可再生能源或低碳能源,大幅度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大范圍的研發溫室氣體等的減排技術,建設一個低碳型社會,從而維護生態平衡。低碳經濟在本質上其實也就是可持續發展經濟。其次,低碳經濟是以低碳能源、低碳產業、低碳消費以及低碳技術為核心,它是繼工業革命、農業革命、信息革命之后,全球經濟形態下所涌現出的新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顯然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了經過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過渡階段的主要特征,甚至會成為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和發展未來社會經濟的主流模式。所以說低碳經濟的發展不僅是一場涉及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國家權益、價值觀念以及人類命運的世界性革命,而且還是全球經濟不得不從高碳能源經濟模式過渡到低碳能源經濟模式的一個必然選擇。
二.低碳經濟和圖書館管理的結合
要想有效的對圖書館進行低碳管理,就需要從基礎上結合實際,把低碳經濟模式的核心價值融入到圖書館的管理機制當中。低碳經濟模式下的圖書館管理,就是在建設與管理運行圖書館的過程中,可以盡可能地節省資源、減少生活以及工作中所消耗的能量,從而降低二氧化碳等廢棄廢物的排放,通過縮減管理成本來提高管理效率,努力建設一個節約、綠色、高效、健康的工作氛圍和閱讀環境??梢酝ㄟ^貫徹低碳意識,建立一個低碳化的圖書館服務管理模式,減少排放和降低能耗。
三.構建低碳圖書館的意義及其必要性
構建低碳圖書館實質上是建設節約型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綜合實踐與創新。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對低碳經濟理論模式的實踐是一種雙重探索,一方面探索了我國未來能源發展的可能性問題,另一方面破解了溫室氣體排放和能源資源排放約束的世紀性難題。低碳經濟模式的發展不僅是建設生態文明和兩型社會的主要載體,還是確保能源安全,轉變發展方式,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根本途徑。而圖書館在當今社會中對傳播信息擔當著重要的角色,為此更應當緊跟社會發展的腳步,及時的傳達和學習最新國家政策,要在結合低碳經濟的核心理念的同時,更要認真地落實好科學發展觀,并將其真正地應用到圖書館的運營管理和建設實踐當中。
構建低碳圖書館是適應時展潮流趨勢的體現,實現圖書館多元化節能性和高能多效性管理的低碳經濟模式圖書館是一定階段時期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產物。低碳圖書館屬于一個正在不斷成長的有機整體,也就是說其社會職能和工作內容具有明顯的動態變化且需要跑不斷改進和完善。只有社會環境的協調性與平衡性相保持,才會使得圖書館自身不斷的健康發展。因而提供高效的創新型服務,并在低碳經濟發展的模式下對圖書館進行節能性管理,就是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上對圖書館的建設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把圖書館的各要素跟自然的生態環境進行協調和平衡,從而使圖書館徹底融入到整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當中。
四.圖書館的低碳發展模式
低碳圖書館建設是以低排放、低耗能、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的能源體系為核心,改變圖書館館理員以及讀者的管理服務工作方式,將低碳化的理念全面融入到圖書館日常的信息管理服務工作當中,形成節約、健康、低碳的管理服務模式,為實現圖書館的低碳化逐步邁進。其次,圖書館作為公共閱讀場所,每天都會接待大批的讀者。因此在管理服務的過程中,使用各種硬件設備都會產生大量的含碳化合物氣體,包括電梯、空調、電腦等。通過結合低碳經濟的核心理念來完成或實現圖書館的節能管理服務,傳統的服務模式和工作方式需要進行有效的轉變。
(一)圖書館員的低碳工作方式
首先,作為圖書館員,在工作當中應該做到盡量無紙化辦公。平時在瀏覽資料和學習時,可以通過電腦上的電子版來進行閱讀,如果是需要要攜帶的相關資料可以通過電子掃描到移動存儲設備中,盡可能地少使用或不使用紙張。如果實在需要紙質資料的時候,可以將紙張的兩面都進行復印或打印,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減少低碳消耗。其次,關于辦公室的飲水機,在閑置不用時應該斷開電源開關,并且避免反復加熱;關于辦公電腦,可通過適當調低電腦屏幕的亮度來減少電能消耗,同樣關掉不用的電腦程序從而減少硬盤的工作量,平時不用電腦時應該將其設置為睡眠狀態或關閉,這樣維護電腦也省電既省電;在辦公室盡量避免使用像空調這樣的大功率電器,或者使用的時候溫度應該調整到低能耗的水平,以此來緩輕電能損耗。
(二)圖書館的低碳管理服務
1.傳統的紙質閱讀已經漸漸跟不上數字時展的腳步,因此倡導低碳閱讀主要的體現方式為電子閱讀。一般情況下紙質資料都較為厚重而且還不方便較多數量的攜帶,所以我們應當宣傳并普及電子閱讀的使用效率,關于一些比較喜歡“宅”在家里的讀者,我們可以向其免費提供電子書等的網上借閱服務,使讀者只需在圖書館的相關網站上登陸就可下載獲得自己所感興趣的書籍報刊或數據資源。與此同時,有條件的話圖書館還可以積極的引進一些其他各類數字資源,也就是除了電子圖書、電子期刊外,適當的添加多媒體學習、VOD點播系統等設備,以此來滿足廣大讀者不同的需求。
2.針對一些可以淘汰掉的書刊教材等,可以考慮將其進行循環利用,例如舉辦“圖書漂流”、“圖書公益特賣”等趣味活動,使得圖書的資源價值和使用價值得到充分地利用,用實際行動來倡導綠色節約意識,既能更好地提高全民閱讀意識,又能達到環保節能的目的。
3.應當大力擴展文獻傳遞和圖書館之間互借管理服務。將其當為一種重要文獻信息的有效手段與保障機制,著重知識與信息的循環利用和資源共享。這種管理服務模式不僅使得數字圖書館系統的物理存儲空間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減小,而且還分擔了人力與資源成本,因此有利于節約成本;與此同時在某種程度上避免了資源的重復建設,從而提高了文獻的使用率,更好的使廣大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在傳遞文獻的方式上,選擇電子郵件等方式也體現著低碳理念。
五.圖書館對低碳生活方式的宣傳
(一)個體讀者的宣傳
針對公眾或者讀者,圖書館可通過開展以“低碳”為主題的有獎征文、征圖等趣味活動,用文字、繪畫及攝影作品的進行電子版形式征集,并將整理排版后的公眾作品公布在圖書館網站上讓公眾自己去投票和點評。這不僅僅能夠充分地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與熱情,而且還能在娛樂的過程中讓讀者認識和了解“低碳”的理念?;蛘邎D書館還可以舉辦其他相應的主題講座以及放映宣傳片等宣傳工作,大力普及低碳意識,樹立讀者的低碳生活理念,努力積極倡導低消耗、低能量、低代價、低開支的工作方式和低碳生活。
(二)組織讀者的宣傳
對于企業和單位,圖書館可以通過無償提供相關低碳技術等書刊資源,實現知識資源共享。當今中國正處于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時期,并且重工業發展速度較快,大規模的基礎建設設施不會被停止,與此同時對能源上需求也隨之快速增長。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中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對于企業而言,企業應當在低碳經濟模式下進行戰略性投資,盡可能的采用減少排放等技術。對于如何在生產工作或者施工的過程中控制廢氣排放,減少環境污染等問題,可以使員工在閱讀相關刊物書籍時獲取相關信息,逐漸提升員工們的低碳環保意識,加大對低碳技術學習的力度。
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由此而產生的環境與能源問題也隨之日益加劇,因此圖書館的社會責任也在逐步發生著變化,建設低碳經濟模式的圖書館可以說是大勢所趨,低碳經濟模式下的圖書館不僅是其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而且還是圖書館向公眾宣傳低碳經濟,保護環境的人文理念的價值意義。為此,我們應當積極主動去實踐圖書館的低碳經濟運營管理服務模式。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注意節約用水和用電,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盡力減少能量的損耗,并盡可能的去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共同構建一個節約資源、低碳排放、可持續發展、健康和諧的低碳經濟模式圖書館體系,攜手推動低碳經濟的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余來文。譚軼.我國低碳經濟發展之路[J].中國石化,2009(12):14一16
【關鍵詞】公共電子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制度建設;社區
【Abstract】Public electronic reading room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national Ministry of culture of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This article Dongguan Village(community)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of public electronic reading room work of carding,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ublic electronic reading room reference.
【Key words】Public electronic reading room;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reading room;Community
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是國家文化部十二五重點建設項目,根據文件要求,各省市都已經積極響應,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建設。東莞市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市建設,通過2011和2012年的建設,目前已經建設了覆蓋全市的588個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以及以東莞市圖書館為管理中心的市-鎮-村三級管理模式。本文重點就東莞市村(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制度建設現狀、存在問題及思考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1 東莞市村(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制度建設概況
2012年,按照東莞建設“文化惠民工程”方案,提出的“到2012年底全市將實現鎮街、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全覆蓋”的要求。為了保障按時、按國家中心標準完成建設和開展服務工作任務的順利開展和進行。東莞根據國家文化部文件要求,結合東莞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標準和規范,并以文廣新局公文方式下發各鎮街,要求參照執行為確保全市公共電子閱覽室全覆蓋任務的完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制定了以下標準和規范:
1.1 東莞市村(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標準
參照文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度公共電子閱覽室設備配置標準》及《公共電子閱覽室標牌樣式》的通知(辦社文發[2011]31號文)、文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09年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各級分支中心和基層服務點建設配置標準》的通知(社文辦函[2009]371號)及廣東省文化廳轉發《文化部財政部關于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的通知》(粵文社[2011]2號)要求,在建設標準中,規定了東莞市村(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的基本要求。對標準中涉及的術語和定義、建設面積、設備配置、網絡帶寬進行了詳細描述。這些規定為各鎮街建設村(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提供了依據,并為實現全市公共電子閱覽室達到統一模式奠定了基礎。
1.2 東莞市村(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標識系統標準
參照文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度公共電子閱覽室設備配置標準》及《公共電子閱覽室標牌樣式》的通知(辦社文發[2011]31號文)和東莞圖書館總分館標識系統,對東莞市村(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標牌進行了統一設計,并形成了《東莞市村(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標識系統標準》,在該標準中,對標識形態、色彩、尺寸、字體、材質、文字內容以及環境色調等提出了詳盡的要求,為東莞市村(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實現統一標識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1.3 東莞市村(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家具配置標準
為了實現統一連鎖店的效果,我們借鑒蘋果手機專賣店風格,設計符合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家具形態、色彩,同時,融入了家具靈活多變的元素,并將這些形成標準。為各鎮街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家具采購提供參考和依據。確保了所建立的新型公共電子閱覽室在家具設備在形態、顏色上的高度統一。
1.4 東莞市村(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運營管理規范
根據東莞市總分館管理模式、網絡構架、設備配置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運行管理規范。內容涉及管理設備日常開啟、檢查、關閉,讀者上機登記辦法,無線設備接入方法,PC機日常維護,系統備份及還原等。對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管理人員正確管理設備、開展服務起到了指導作用。
1.5 東莞市村(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服務規范
參照《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文化部辦公廳辦社文發[2010]31號)和《文化部財政部關于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的通知》(粵文社[2011]2號)文件,結合東莞實際情況,對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的人員要求、服務內容、開放時間、宣傳活動、讀者滿意度調查等諸多方面進行了規范,使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在如何開展服務、人員如何配備、明確服務內容、開展宣傳推廣活動和讀者調查等都有了明確的規定。
2 存在問題分析
制度建設的好壞關系到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建設、服務和管理。如何做好制度建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認真對待并加以分析和解決。
2.1 制定的制度是否能有效地執行
比如,我們在服務規范中就提出了每周開放服務的時間要求,但個別村(社區)還是我行我素,不按照制度去做。為此,我們針對類似的問題展開分析,將一些關鍵的執行成效納入到各鎮街文化考評中,這樣就可以根據不定期的檢查、打分,對鎮街社區的公共電子閱覽室的服務開展、運行情況等進行監管。因為各鎮街文化考評直接關系到各鎮街黨委和政績掛鉤,各鎮街非常重視文化考評的結果。因此,制定的制度得到了較好地執行。
2.2 運營管理規范中涉及到一些技術要求,因村(社區)都存在缺乏技術人員的情況,無法按照制度去執行
針對基層缺乏技術人員的情況,我們制定了基層人員培訓制度,通過市文廣新局下發正式的人員培訓通知,由圖書館組織業務骨干,對基層公共電子閱覽室在資源利用、開展讀者服務、宣傳培訓、設備日常維護等方面進行不定期的集中培訓。同時,搭建QQ群,建立良好的實時溝通渠道,及時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更可以通過遠程協助等方式直接解決基層公共電子閱覽室的技術問題。通過上述措施,運營管理規范中的技術要求得到了較好地貫徹執行,并形成發現問題-記錄反饋問題-解決問題-匯總下發的工作流程,提高基層技術人員水平的同時,也保障了了基層運行管理規范的順利開展。
2.3 出臺的制度還有很多遺漏
比如,網絡出了問題,如何解決?找誰解決?這些是不是也需要納入到制度體系中來?我們把這些問題進行分解,找來相關的提供商,共同交流和協商,制定網絡、設備技術支持和維護制度,通過及時的電話、網上溝通,在最短的時間找到相關人員,并盡快處理故障,并要求將處理結果備案,如果是常見問題,還匯總發送各鎮街管理人員。
通過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目前,東莞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經過了建設、開放、完善的過程,已經逐步形成了較全面和健全管理、運營的各項制度,并在示范區創建驗收中,收到了業界的認可。
3 對制度建設的思考
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應與社區圖書館建設相結合,從體系化、集群管理著手,從已經建設的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運行中,總結歸納,并提煉出符合實際的建設標準、管理規范,保證建立受社區居民、外來務工人員、未成年人歡迎,并得到充分利用的社(下轉第223頁)(上接第215頁)區公共電子閱覽室,成為我們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3.1 制度范圍和內容有待補充和完善
通過東莞市村(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制度建設的制定、運用,我們發現建設之初制定的制度和規范還存在覆蓋范圍小、有一些工作中需要規范的內容尚沒有納入標準規范中。
3.2 急需制定資源配備制度
在這個制度建設中缺乏資源配備方面的內容,這也是目前全國圖書館非常關注的內容,因為它是公共電子閱覽室開展服務的核心因素,沒有好的內容、沒有適合市民需要的資源,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就沒有活力、沒有吸引力。希望國家相關管理機構及早制定相應的資源配備制度,確定資源范圍、內容、使用辦法、知識版權授權等制度和規范標準,以確保已經建立的公共電子閱覽室有充足的資源保障,開展讀者服務。
3.3 制定資金保證制度
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運行、管理與開展服務都需要有持續的資金保證。目前,無論是國家、各省市相關的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都還沒有出臺相關的資金保證機制和制度,來確保后續的可持續性發展,這對公共電子閱覽室的持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應該從上至下提出公共電子閱覽室資金保障制度,并直接和考核掛靠,形成績效管理模式,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持續、有效地開展。
4 結語
公共電子閱覽室推進計劃是我們國家站在持續發展的高度提出的一項利國利民的文化建設,要想把這個項目做實,一定要在制度上多下功夫,使基層社區在建設、運行、管理與服務方面都有法可依,只有這樣,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才能得到持續、有效發展。東莞市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是國家文化部公共電子室推進計劃的試點之一,尤其在制度建設方面,提出了新的建設、運行、管理與服務模式,并形成相應的制度規范,在業內得到了普遍認可和借鑒。
【參考文獻】
[1]李東來.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建設與思考[J].哈爾濱:圖書館建設,2012(1).
關鍵詞:社區圖書館;管理系統;分析與設計 一、緒論
(一)選題背景
城市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化水平的先進性。隨著社區的新型城市化發展,公共圖書館在創建新文化,打造“新型城市化發展標桿”,向智慧社區邁進的進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社區圖書館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為此,需要開發一個針對社區圖書館的管理系統,該系統既能提高圖書館管理員的工作效率,又可以滿足社區居民不同文化程度的應用需求,還能使圖書館的管理透明,流程化。社區圖書館管理系統的出現也更好地適應了這種信息化、數據化的信息時代,充分利用了多樣的軟硬件資源,扎根于全、新、準的網絡化資源的“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也由此應運而生。
(二)研究現狀
目前存在很多大的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但是根據社區圖書館的發展現狀,社區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在功能應用上比較單一,一般都是一些基礎的借閱功能的實現,所采用的技術方法不能實現聯網功能,更多的是網下操作。圖書館更多的應用都是針對大型的單位,社區圖書館系統的發展還不完善。
(三)研究目的及意義
隨著21世紀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種館藏文獻,圖書的數量的增多,讀者的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加之中,讀者與圖書館的借閱往來也在增多,這些增添了管理員的工作量,工作壓力也在上升。所以,這些就要求開發人員設計出一個不僅給管理員提供方便,又能為讀者帶來便捷,然而社區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就能夠很好地應對這個問題。
(四)研究內容
管理信息系統是本課題所研究的主要方向,在當今時代,它在各行各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正呈現出一個繼續向前發展的勢頭,并與其他的信息理設備共同運用在管理信息的系統。
隨著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高速進步,中小企業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前景是相當可觀的。社會上對這些開發人員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素質要求上都是急切需要的,所以開發人員必須從完善設計方法中滿足用戶對系統功能的真正的需求。
軟件開發方法中的面向對象的方法是非常有實用價值的,并且受到軟件技術人員的青睞,現在,這種方法已經成為計算機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法領域,也是在軟件開發過程中的主要途徑。社區圖書館也因此收獲到了驚人的經濟效益。
本文所介紹的一個基于ASP.NET 的小型社區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通過該系統,可以了解到計算機在社區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中所發揮的作用。由于社區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所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廣泛,短時間內實現其全部功能比較困難,所以本系統只介紹社區圖書館的讀者信息,圖書信息,借閱信息,系統管理的核心功能。 二、系統分析
在系統的分析階段,最為基本的工作任務就是用戶和分析員進行充分的溝通,用戶把自己的真正需求傳達給系統分析員,最終形成系統說明書和新系統的邏輯方案。在系統后期的設計實施過程中,主要的指導性文件就是系統的說明書,后期對系統進行驗證也需要審核合格的說明書。
(一)可行性分析
本論文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可行性分析,從經濟可行性,技術可行性和社會可行性對系統進行了解。
1. 經濟可行性
當代是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階段,信息化技術發展越來越迅速,計算機的運用也得到了極大地普及。本系統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可以通過相關的系統調查收集,所以,本系統的開發所需成本低,系統在日常的維護中的費用也是比較少的,這些都減輕了社區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工作量,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還避免了人工管理過程中所出現的數據容易出錯的現象,提高了經濟效益。所以依據上述的考慮分析,該系統在投入和在效益上都是經濟可行的。
2. 技術可行性
在評價系統的技術可行性分析時,最重要的就是關注系統中所使用的硬件和軟件,只有符合開發者需要的軟件和硬件才是可行的,另外,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上是否能使開發工作順利進行等。
3. 社會可行性
越來越多的社區圖書館都在使用計算機進行管理,因此圖書館就需要一種管理系統來為之服務,協助他們來完成社區圖書館管理這一龐大的工作。該系統的使用極大地方便了社區圖書館管理人員,在查詢讀者、采購員、書商、交易信息很是方便。
(二)需求分析
隨著21世紀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的存儲顯得越發的重要,無論是在其數量上,還是其規模上,圖書都在發生著與日俱增的變化。管理圖書的任務是非常艱巨的,用戶對圖書館的需求是在動態的變化的,因為圖書和用戶的信息在是變化的,所以必須對圖書館進行非靜態的管理,可是如果這些任務由人工去做的話,工作量是的龐大的,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開發一個圖書館管理系統是非常有其實用意義的。本系統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了四個大的功能模塊,包括圖書信息管理模塊、讀者信息管理模塊、借閱信息管理模塊、系統管理模塊。
1. 圖書信息管理
圖書是社區圖書館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應該達到的功能如下所示。
(1)添加圖書類別:增添圖書的類別,對采購的圖書、期刊等進行類別的歸檔,方便后來對圖書進行編碼擺放等。
(2)圖書類別管理:對館藏的圖書進行類別的管理,合并或者重新分類,確定書籍、文獻、著作的館藏地點,修改、刪除類別的設置等。
(3)添加圖書信息:增添館藏著作、文獻、書籍等;圖書信息管理:對館藏著作、文獻、書籍的館藏地點,庫存等進行設置,可進行修改更新和刪除等。 (4)圖書信息查詢:讀者對館藏著作、文獻、書籍的檢索,便于了解更多的信息和尋找館藏的具置。
2. 讀者信息管理
讀者的管理是對讀者類別和對讀者的信息進行管理,其應該達到的功能如下。
(1)添加讀者類別:添加讀者的類別,把讀者分為一般讀者和VIP讀者等,對其進行類別的歸檔,方便后來對讀者進行權限設置管理等。
(2)讀者類別管理:管理社區讀者的類型,針對不同類型的管理,為后期的讀者層級權限奠定基礎。我們需要對讀者的讀者類型名字,借閱數量、借閱天數和續借天數等權限進行新的設置、修改、刪除等。
(3)添加讀者信息:增添社區讀者會員,擴大社區影響力度,對會員信息進行錄入,便于后期管理等。
(4)讀者信息管理:圖書館中讀者的增減的管理,對讀者基本信息的更新維護,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可進行修改更新和刪除等。
(5)查看借閱信息:讀者可以查看自己的借閱記錄,也可以進行續借,借閱的圖書文獻應在逾期前及時歸還,否則應付一定的賠償責任。
3. 借閱信息管理
借閱信息管理是對讀者的借閱和歸還的系統管理,其應該達到的功能如下。
(1)圖書借閱管理:通過登記讀者編號和圖書編號進行借書,但在借閱之前,管理員必須查看該讀者是否有逾期書籍未歸還,如有逾期書,則不予借閱。
(2)圖書歸還管理:管理員需每天查看當天到期或者逾期的讀者,及時聯系他們歸還圖書。
4.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是社區圖書館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應該達到的功能需求如下。
(1)采購信息管理:館藏著作、文獻、書籍的采購員的基本信息的修改更新和刪除的設置,采購員采購的圖書類型的說明,根據采購的圖書類型,采購書名,采購員名字進行采購員信息的檢索篩選;添加采購員:對圖書館新進的采購人員進行增添設置;采購記錄:采購員對館藏著作、文獻、書籍的每次采購都會有記錄登記,對這些記錄修改更新和刪除,并且根據采購員的編號,采購員的采購圖書文獻類型,采購編號可以對采購記錄進行查詢;添加采購記錄:對采購員的采購進行系統的錄入,包括采購的圖書類型、圖書價格、圖書數量等。
(2)書商信息管理:圖書館的采購離不開采購的貨源,即書商,對書商的基本信息的修改更新和刪除的設置,采購員采購的圖書類型的說明,根據采購的圖書類型,書商編號,出售編號進行與書商來往的交易信息的檢索篩選;添加書商:對圖書館采購人員有新的采購來源的書商信息進行增添設置;出售記錄:管理員會對采購員與不同書商的交易往來有記錄登記,對這些記錄修改更新和刪除,并且根據編號,書商售賣的圖書文獻類型,出售編號可以對書商的出售記錄進行查詢;添加出售記錄:對采購員的采購進行系統備份的錄入,包括書商的圖書類型、圖書價格、圖書數量等。
(3)修改密碼:當前賬戶可以進行密碼的修改,經修改更新后,下次登錄可用新密碼,當讀者忘記自己密碼而無法登陸時,可聯系管理員在讀者信息管理中進行密碼的更新設置。
(4)關于系統:描述了該社區圖書館管理系統的功能模塊,劃分了不同人員在系統中的角色扮演,便于更好地使用和維護系統。
(三)業務流程分析
在業務流程分析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對系統中的每一個業務進行管理,認識和了解業務模塊所涉及的的內容及數據的存儲、對信息進行輸入和輸出的控制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和過程,這些將會為建立管理信息系統模型奠定堅實的基礎,另外,我們在此過程中應該用盡量標準的符號描述出來,繪制成符合標準的系統業務流程圖。
業務流程圖(Transaction Flow Diagram,TFD)屬于一種業務關系,通過對系統內部各單位、人員之間的業務關系、作業順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圖表。也就是使用規定的、精練的符號和連線來描述某個具體業務處理過程,便于閱讀和理解。業務流程圖的符號說明如圖1所示。
管理員擁有最大的權限,可以對整個社區圖書館管理系統進行控制,包括對讀者,采購記錄,圖書等的一系列管理,另外管理員也可以享有系統提供的任何功能權限,系統的業務流程圖如圖2所示。
(四)稻萘鞒譚治
數據流程圖是在進行結構化的系統分析時候的最主要的工具,通過運用數據流圖描述數據的流動,存儲和處理時所采用的邏輯關系,也稱作邏輯數據流圖,也就是我們平時所經常說到的數據流程圖。
數據流程圖的基本符號如圖3所示。
頂層數據流程圖如圖4所示。
本系統的數據流程圖如圖5所示。 三、系統設計
系統設計是根據需求規格為新系統制定技術實現方案,即提出系統的物理模型。系統設計包括概要設計和數據庫設計兩部分。
(一)系統概要設計
1. 設計目標
通過對系統進行需求分析,可以得出, 社區圖書館管理系統在運行使用時,應該能夠實現下面的要求:頁面的呈現簡潔、親切;信息的存儲牢靠、簡要;數據的歸類精確、明了;查找與檢索性能高效、靈活;不同的身份擁有不同的權限,同種用戶也有級別的權限分層;容易維護和控制。 2. 系統功能結構設計
通過對圖書館進行詳細的調研后,對圖書館現存的問題以及目前系統出現的缺陷進行分析,然后對新開發的系統進行業務流程分析和數據流程分析,開發出既適應當今時代的發展,又契合當代圖書館的社區圖書館管理系統。
依照圖書館的詳細情況,社區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要實現以下的功能。
用戶管理:用戶信息管理,用戶類型管理。
書籍管理:書籍類型管理,書籍信息管理。
借閱管理:借閱信息錄入,歸還信息錄入,借閱查詢,書籍逾期瀏覽。
系統查詢:圖書查詢,讀者查詢,采購信息查詢。
采購管理:添加采購員,采購員管理,采購記錄管理。
出售管理:添加書商,書商管理,出售記錄管理。
圖書館信息;修改密碼;退出登錄
通過以上的設計,系統的功能結構并沒有發生變化,如圖6所示。
(二)數據庫設計
1. 數據庫概要說明
數據庫系統還未出現之前,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加工數據,數據庫系統的出現使人們把重點開始放在共享數據庫的階段。它的出現使管理員更加容易對數據的統一管理,又有利于對應用程序的維護,數據的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相容性也得到了提升。計算機行業中,最快的發展技術就是數據庫技術的發展。數據庫部分的設計對于一個管理信息系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成功的管理系統必須有一個好的數據庫與之匹配,所以,開發人員需要根據系統的特性設計出合適的數據庫。
由于圖書館管理系統中數據信息量不大,對數據庫沒有太高的性能要求,所以,該系統使用了SQL Server 2008 數據庫,名稱為DB_KBLibrary.MDF。本數據庫包含11個數據表,如圖7所示。
2. 數據庫概念設計
數據庫概念結構設計是數據庫設計的第一步,E-R模型(實體-關系模型)是描述現實世界的概念模型。E-R圖是用統一的圖形表示實體、屬性和聯系。圖例說明如下圖8所示。
按照上面各個章節對該系統進行了需求分析和系統分析,設計出了社區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采用的實體主要有社區圖書館實體、讀者實體、圖書實體、采購員實體,書商實體和管理員實體等。下面介紹幾個主要實體的E-R圖。
一個社區圖書館管理系統,圖書館這個外在的建筑體是首先要有的,因此,圖書館信息的存儲要求建立一個圖書館實體來保存圖書館的詳細信息。圖9所示的就是圖書館實體E-R圖。
在社區圖書館管理系統中,圖書文獻是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關于圖書信息的存儲需要建立一個圖書實體來進行存儲。圖10所示的就是圖書信息實體的E-R圖。
圖書館的又一重要的角色就是讀者,沒有讀者,沒有用戶的圖書館,一個社區圖書館也就無法正常運行,因此,需要創建了一個讀者實體,用來存儲讀者的詳細信息。讀者實體E-R圖如圖11所示。
社區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的管理需要管理員進行操作,包括讀者信息,圖書信息,出售,采購信息等。所以,數據庫需要創建一個管理員實體。管理員實體E-R圖如圖12所示。
D書的采購是圖書館管理工作中一個很重要的工作,社區圖書館的采購員也是圖書館管理系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體,與之相對應的,書商是與采購員來往的商人,他們是圖書文獻資料的來源,兩個實體E-R圖如圖13,14所示。
系統的總E-R圖如圖15所示。
3. 數據庫邏輯設計
通過上面對數據庫的概念進行設計之后,我們需要將實現的E-R圖變為關系模型,這也是在對數據庫進行邏輯設計時段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即將實體型、實體的屬性和實體型之間的聯系轉換為關系模式。數據庫關系模型能夠幫助理解數據庫中復雜的表數據關系,把原本復雜的數據整理成較為清晰的關系模型。下面是本系統的數據庫關系模型。
登錄信息表(登錄賬號,密碼,身份);
讀者表(讀者編號,讀者密碼,讀者名字,讀者性別,讀者生日,讀者類型名字,讀者電話,讀者郵件,讀者地址,讀者照片。讀者備注);
圖書表(圖書編號,圖書名字,圖書類型編號,圖書類型名字,作者,出版社,圖書價格,圖書數量,圖書簡介,存放位置); 書商表(書商編號,書商名字,書商電話,出售書名,圖書類型名字,圖書類型編號,書商郵件,書商地址,書商照片,書商備注);
采購員表(采購員編號,采購員名字,采購員性別,采購員電話,采購書名,圖書類型名字,圖書類型編號,采購員郵件,采購員地址,采購員照片,采購員備注);
讀者類型表(讀者類型編號,讀者類型名字,借閱數量,借閱天數,續借天數);
圖書類型表(圖書類型編號,圖書類型名字,處理標志);
借閱表(借閱編號,讀者編號,圖書編號,借閱日期,應還日期,是否歸還,續借日期,是否續借);
采購表(采購編號,采購員編號,圖書類型名字,圖書類型編號,圖書數量,圖書價格);
出售表(出售編號,書商編號,圖書類型名字,圖書類型編號,圖書數量,圖書價格)。
4. 數據庫表設計
數據庫表設計是對數據庫中表的結構進行合理的定義,使其在數據庫存儲的過程中有一個所屬定位。數據庫表反映了各個實體的字段名稱、字段類型、長度、主鍵,這些都是了解數據庫表結構的一個最為基礎的準備。需要根據實體E-R圖進行數據庫表結構的設計。這樣,數據庫的表結構才能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參考文獻:
[1]周賀來,張愷,呂琦.管理信息系統實用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鄭阿奇.SQL Server實用教程[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3]葉俊潔.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功能設計分析[J].企業技術開發,2013(03).
[4]劉琛.基于ASP.NET的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
[5]胡慧晶.中山市三鄉理工學校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4.
[6]孫寧.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開發[D].山|大學,2010.
[7]呂建輝.社區圖書館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D].北京郵電大學,2007.
[8]孫兵.農村社區圖書館人事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J].安徽農業科學,2011 (01).
[9]孔玉華.廣州市蘿崗區社區自助圖書館管理系統的研究與分析[D].云南大學,2015.
[10]王穎.社區圖書館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D].中國海洋大學,2012.
[11]張希平.普洱學院圖書館管理系統分析與設計[D].云南大學,2012.
[12]吳結明.裕洲小學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與設計[D].云南大學,2016.
[13]龍滔.基于.NET的數字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湖南大學,2012.
[14]劉琛.基于ASP.NET的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
[15]郭亞麗.中小型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電腦開發與應用,2012(07).
[16]薩師煊, 王珊. 數據庫系統概述(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關鍵詞 智慧教育;終身學習;云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02-0008-04
Research on Establishing of Lifelong Learning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under Framework of Smart City: based on City of Ningbo Practice//YIN Tiane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LEPSP’s design idea, con-
struction projects and future application prospect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Ningbo Smart Education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n Ningbo. It is expected to bring some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education in other cities.
Key words smart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cloud platform
1 引言
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的概念起源于IBM在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最初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分散的教育資源整合成一個平臺,并以智慧化的手段來改變傳統的學習和教育模式[1]。2009年,IBM全球教育產業副總裁Michael King進一步明確了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標,即:學生的技術沉浸,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習路徑,服務型經濟的知識技能,系統、文化和資源的全球整合以及教育在21世紀經濟中的關鍵作用[2]。
隨著近些年來教育信息化的升級發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的興起,智慧教育的內涵得到擴展和完善,并成為我國各地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和理論研究的前沿課題[3]。我國學者祝智庭將智慧教育的內涵闡述為“通過利用智能化技術(靈巧技術)構建智能化環境,讓師生施展靈巧的教與學方法,使其由不能變為可能,由小能變為大能,從而培養具有良好價值取向,較高思維品質和較強施為能力的人才”[4]。文獻[5]認為智慧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與學習方式,能夠通過多元取向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無所不在地讓學生接近學習入口,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技術支持以及教學和學習服務。文獻[6]認為智慧教育是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優質教育信息資源共享,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梢姡瑹o論智慧教育以何種方式定義,其施的目標只有一個,即通過信息技術的協助,使教與學的過程變得便利化和多元化。
圍繞上述基本目標,國際上已有很多國家制定了智慧教育發展戰略,如馬來西亞的“智能學?!蓖七M計劃、韓國的《推進智慧教育戰略實行計劃》等[7]。在國內,有關智慧教育的研究也發展得如火如荼,并涌現了大批以智慧校園、智慧教育裝備、教育資源共享為代表的建設項目。但是由于這些項目大多是以學校為單位進行組織實施,因此存在建設標準不統一、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甚至低水平建設的現象。實際上,無論是智慧校園、教育裝備,還是教育資源的共享,這些都應該是智慧教育服務體系的基礎組成部分,不應該彼此割裂。一個結構完善、功能完備、綜合性和擴展性較強的智慧教育服務體系建設,應該站在智慧城市發展的宏觀視角,做好頂層設計,建立統一的標準規范,打通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壁壘,整合各類教育和學習資源,面向社會公眾,形成覆蓋多層次需求的終身學習綜合服務平臺。
在此背景下,寧波市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借助智慧教育體系發展框架,整合各類教育學習資源,在全國率先探索并開展區域層面上的終身學習服務平臺建設。本文在分析寧波教育信息化現狀基礎上,結合寧波智慧教育的具體實踐過程,闡述寧波終身學習服務平臺的設計思路、建設內容和應用展望,期望對國內其他城市的智慧教育建設帶來一定啟發。
2 寧波市的教育信息化現狀分析
教育信息化推動情況 在寧波智慧城市建設的帶動下,寧波全市的教育信息化發展迅速。2010年,寧波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制定《數字化校園評估標準》;2012年,寧波又先一步開展城市層面的智慧教育課題研究;2014年,智慧教育項目被列為該市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的重點工程,以3年1.4億元的大投入進行建設。全市已經實現所有普通教室配備多媒體,所有學校均建有校園網,并架設一條帶寬1 G、貫通全市教育系統的信息高速公路,實現市、縣(區)、校三級網絡的互聯互通,有效消除了校園“信息孤島”,為寧波市的各級各類學校搭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加強校際交流創造了良好的硬件和網絡設施條件。
社區教育建設狀況 近年來,寧波市的社區教育緊緊圍繞“為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服務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打造學習型城市,共建美麗和諧家園”這一中心目標,大力推進“服務型社區教育體系建設”。特別是2009年成立寧波社區大學,建立寧波市社區教育工作指導委員會之后,寧波社區教育實現“一年一進步、五年一跨越”。目前已經初步形成完整的“市―縣(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組織領導體系和“以市社區大學―縣(市)區社區學院―街道(鄉鎮)社區教育中心―社區市民(村民)學校為主軸,城鄉市民家庭學習點為輔助的‘4+1’”社區教育辦學網絡,基本構建起市、縣、鎮、村4個層級和學校、行業、社區、網絡四大系統組成的終身學習體系,形成“政府統籌領導、教育部門主管、有關部門配合、社會積極支持、社區自主活動、群眾廣泛參與”這一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目前全市擁有海曙區、鄞州區、江東區3個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北侖區、江北區、慈溪市、鎮海區4個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68個市級社區教育示范鄉鎮(街道)。社區教育的體制與機制建設初見成效,涌現出一大批特色鮮明的終身學習典型,初步形成“一區一品,一市一特”的良好局面,為終身學習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區域性數字圖書館建設情況 寧波市于2010年建成寧波市數字圖書館,該圖書館由中心門戶平臺、特色數字文獻資源庫以及服務推廣等三大項目構成,可為廣大用戶與讀者提供各類型科技文獻的免費查詢服務,用戶讀者可通過即時下載或原文傳遞等方式,獲取所需的文獻全文,享用國內和國際重要的文獻信息聯盟的服務和全市主要圖書館聯合目錄查詢服務等。
寧波市數字圖書館已建有15個館藏目錄數據庫、16個特色數字文獻資源庫,可供檢索元數據達2.63億條,文獻種類包括中外文期刊、中外文標準、中外文專利、中外文博碩士論文、中外文會議論文、中外文圖書、中文報紙以及詞條、人物和信息咨詢。同時引進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信息平臺、谷歌(Google)學術搜索、國研網等國內外大型文獻服務系統,購置GETD、TEPS、ART、PMTO等專業性質的資源庫,新增新東方、考試資源庫等教育學習類資源,能較好滿足全市各類用戶讀者的需要。截至目前,共有注冊用戶80余萬人,原文傳遞服務200余萬篇,并在全市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校建立了數字圖書館服務點。
存在問題分析 雖然寧波市的終身學平臺構建工作在寧波智慧城市建設和寧波綜合教育實力的烘托與推動下形成一定氛圍,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進行了一些探索,但與一個“時時能學、處處可學、人人皆學”的便捷、實效、全納的終身學平臺目標建設還有較大的差距。如對公共教育服務平臺建設的價值、作用的認識還未完全到位,缺乏足夠動力,實施進程緩慢;領導協調機構不夠明確,體系運作不夠順暢;平臺建設的目標規劃和職責任務等還沒有得到明確落實,建設方案不夠翔實;各層級社區教育單位各自為政,終身學習平臺低層次重復建設而導致的資源浪費嚴重;體制機制、法律保障、人才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亟待加快推進。
3 智慧教育框架下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架構設計
平臺目標 在寧波智慧城市建設基礎上,以人才培養、知識創新、教育發展需求為導向,搭建“統一應用門戶、統一身份認證、統一數據標準”的開放式、面向學習服務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匯聚優質的教育與學習資源,通過同步直播、自主點播、個性化推送等方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支持與服務,為廣大市民(教師、學生、社會大眾)創造和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使所有人都能學習,終身都能學習的個人學習空間”。
平臺的體系架構設計 智慧教育框架下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基于云計算技術,遵循先進、成熟、安全、可靠的原則,充分分析傳統教育模式,創新設計各業務服務,形成寧波智慧教育服務云總體框架。平臺采取自主選學的設計,充分考慮不同級別、不同專業領域培訓的多層次需求。
如圖1所示,終身學習公共服掌教架構可分為四層,由下至上依次為基礎設施服務層、平臺服務層、軟件服務層、客戶端服務層。
1)基礎設施服務層(IAAS):建立包括網絡基礎設施、軟硬件基礎設備等組成的云基礎架構及虛擬化、云存儲系統等組成的云平臺,實現資源的高效開放、按需分配、動態調整、靈活擴展。
2)平臺服務層(PAAS):建立公共基礎平臺,包括統一的基礎數據中心和統一身份認證平臺、數據交換服務,通過數據整合與共享,實現各業務系統的數據交換,并實現與市平臺其他產業云的數據交換。
3)軟件服務層(SAAS):建立包括人人通網絡空間及空中課堂、數字圖書館、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等一系列教育教學信息化應用系統。
4)客戶端服務層:為各類用戶提供教育教學、學習信息服務的統一門戶入口。
平臺建設基本內容
1)公共基礎云平臺。當前教育行業信息化存在非常嚴重的重復建設現象,這進而導致系統資源浪費,管理困難,資源共享性弱,服務的對象狹窄,缺乏伸縮性、擴展性以及互動互通性等問題。通過技術手段,將這些系統統一部署、統一管理和統一提供服務,無疑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這里面最為關鍵性的理念是“統一”,實現統一的前提是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云計算的服務模式為這一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可能。因此,寧波市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應優先建設的是面向教育資源整合的公共基礎云平臺。
如圖2所示,該平臺應主要包括基礎設施服務(IAAS)和平臺服務(PAAS)兩大構件。其中基礎設施包括服務器、存儲系統和網絡系統等硬件部分,通過虛擬化技術提供基礎硬件平臺服務;平臺服務包括認證、授權、數據管理等平臺服務系統,主要由中間件、數據庫以及開發平臺等組成。
2)空中課堂??罩姓n堂是寧波智慧教育平臺對外服務的重要窗口,通過“門戶網站”“空中課堂直播平臺”“人人通網絡空間”“互動SNS社區”等模塊的建設,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組織名師網絡教學、名師工作室網絡答疑教學,實現市民的學習資源管理、網校直播互動課堂和在線點播學習等功能,促進優質資源共享、教育均衡發展。
3)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是寧波智慧教育的重要組成模塊,開通寧波市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與之相配套的網絡運行環境與系統軟硬件設施,并在內容、運營管理方面探索寧波終身學習服務的可持續運營機制。具體的建設內容包括:
①開展終身教育與學習資源建設專項活動,通過引進、自建和共建等多種方式,完善終身教育與學習資源,為市民提供廣泛、有用的學習資源;
②完成寧波市終身學習管理系統的研發與應用,發放市民終身學習卡,探索建立學分銀行制度,實現對全市各級終身教育服務機構的評估認證、注冊與信息化管理;
③完成寧波市終身學習綜合信息服務系統的研發與應用,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服務基本完善,促進“人人、處處、時時”的泛在化終身學習環境形成。
4)數字圖書館。借助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技術,整合全市各級圖書館藏資源,面向中小學、高校和社會公眾,探索多樣化服務的數字圖書館運營模式,連接前述各學習平臺及教學管理系統,輔助各類學校的教育教學,同時增強數字圖書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功能。由于寧波市前期已有寧波市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基礎,因此,此部分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擴充與整合。目前,寧波數字圖書館正加大力度開展手機圖書館和各高校的教育聯盟平臺建設,力爭實現數字圖書館與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的無縫集成。
4 結論與展望
在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下,教育理念、生態環境和運作方式正在發生改變,智慧教育是未來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最終趨勢。寧波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大框架下,大力l展智慧教育,將終身學習服務體系作為智慧教育平臺建設的重要目標,這是寧波市智慧城市落地民生服務的關鍵舉措。隨著全國各地智慧城市發展規劃的制定和推進,寧波在智慧教育應用領域的率先實踐可為其他城市提供寶貴的經驗借鑒。接下來,寧波可在教學資源、教育服務推廣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強積累,并逐步探索“政府引領、市場主導相結合”的建設機制,促進智慧教育平臺的持續運營和健康發展?!?/p>
參考文獻
[1]賀小花.2013我國智慧城市試點建設現狀分析[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14(Z1):92-98.
[2]Rudd J, Davia C, Sullivan P. Education for a Smarter Planet: The Future of Learning[EB/OL].[2009-09-30].http:///redpapers-/pdfs/redp4564.pdf.
[3]張進寶,黃榮懷,張連剛.智慧教育云服務:教育信息化服務新模式[J].開放教育研究, 2012,18(3):20-26.
[4]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12):7-15.
[5]張奕華.智慧教育與智慧學校理念[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6):15-17.
[6]金江軍.智慧教育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
[關鍵詞]高校 體育旅游專業學生 學習適應性
[作者簡介]李玉潔(1973- ),女,河南社旗人,鄭州大學體育學院,講師,武漢理工大學在讀博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河南 鄭州 450044)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30-0174-03
一、研究基礎
學生適應性問題的普遍存在使得學生適應性研究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為了真正從實踐層面解決學生的適應性問題,首先須梳理適應性的概念。筆者通過查閱文獻發現,目前有學者從社會學、心理學和學校等層面論述這一概念,筆者認為應從顯性和隱性兩個維度去理解適應性的概念。顯性表現具體包括學生適應有效性和學生適應過程的動態性與現實相關性兩個方面。前者是指學生對學業、人際關系、環境及自我適應的有效性,它的評價標準是認知、情緒、行為表現的恰當性;后者是指學生適應性發生在學生身心發展的動態過程中,由于特定的個性特征和即時的情境累積在各種活動中所引發形成的情緒積淀。學生適應性的隱性是指適應性組織的自覺性和開放性,即任何一個個體在發展過程中能夠積極地調節內在的平衡性。適應性的顯性特征主要表現于學生對特定環境的適應表現,而隱性特征更說明了個體心理適應的一種內在活動過程,即運行機制。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急劇擴張,招生數量逐漸增長,高校規模逐漸擴大,大學生群體優勢逐漸消失,高校專業學生的社會適應性研究逐漸提上日程,尤其是就業前景不容樂觀的體育旅游專業的學生能否適應社會需求,這是近年高校專業教學改革共同關注的問題。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本文以四年制本科在校體育旅游專業大學生(不包括成人教育類學生) 為研究對象,采取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286個,均是來自鄭州大大體育學院等幾所高校體育旅游專業的學生。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等,全面調查當前學生社會適應性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86份,回收率為95%,其中有效問卷286份,有效率97%。本論文基于問卷調查,輔以與從事體育教育教學和體育旅游專業研究的專家、教師(以下簡稱教師)的訪談,在研究過程中與其進行深入的談話,收集需要的指標,對調查結果的深入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持。
三、高校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現狀與分析
1.高校學生對任課教師授課方式的適應性調查。從圖1可以看出,高校學生對任課教師授課方式的適應性在年級上有很大差異,在性別上差異不大。大一中非常適應任課教師授課方式的學生占總人數的10%,比較適應的占總人數的50%;而大二的學生對任課教師授課方式的適應程度明顯提高,非常適應的學生已占到了總人數的44.4%,不適應任課教師授課方式的學生比例由大一時的14%減少到大二時的7.7%。這主要是由于大一新生對于一種完全不同于高中的教師授課方式和學習方式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而經過一年適應期的大二學生已經能很好地適應大學的教師授課方式和學習方式了。但大三學生對教師授課方式的適應程度又有所下降,非常適應與比較適應教師授課方式的學生比例明顯下降,男生為7.27%,10%,女生為0%,44.44%,其余學生均為一般適應程度。這主要是由于大三學生的閱歷更加豐富、頭腦更加活躍、眼界更加開闊以及更有主見性,要求教師的授課方式應區別于低年級,授課方式應該更加靈活,更加有針對性。
2.高校學生對圖書館利用程度的調查。如圖2所示,高校學生對圖書館的利用程度隨著年級的增長而上升,大二的學生對圖書館的利用程度最高,大三學生對圖書館的整體利用程度又有所下降。數據顯示,大一到大三中經常到圖書館查閱或借閱相關書籍的學生比例(即比較符合與很符合數據之和)分別為30%、89%、50%,不經常到圖書館查閱或借閱相關書籍的學生比例(即很不符合與較不符合數據之和)分別為60%、4%、13%。這主要是由于大一新生對學校的學習與生活環境還比較陌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不能很好地安排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因此,輔導員和任課教師應該盡早加以引導,給予更多的關心與幫助,使之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此外,學校圖書館也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宣傳與使用培訓,以盡早幫助學生熟悉與使用圖書館。大二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并能夠很好地安排課余時間,對圖書館的利用程度高。大三學生由于意識到了就業的壓力而增多了社會實踐,因此在校的學習時間少了,去圖書館的次數也就隨之減少了。
3.高校學生對實踐課的認同度分析調查。如圖3所示,高校學生對實踐課的認同度在年級和性別上存在一定差異,可以看出從大一到大三中大部分學生都喜歡實踐課,并認為實踐課有利于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在大一中,有70%的學生都比較喜歡(即比較符合與很符合數據之和)實踐課,男女生之間無明顯差異;在大二中,有89%的學生比較喜歡(即比較符合與很符合數據之和)實踐課,并且很喜歡的人數比例由大一時的40%上升到了66.6%,這主要是由于大二學生經過了一年多對實踐課的實踐認知,加深了對所學專業及實踐課的情感和偏好;在大三中,男女生之間對實踐課的認同感存在較大差異,喜歡上實踐課并認為實踐課有利于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即比較符合與很符合數據之和)的男女比例分別為82%、54%??梢钥闯雠鷮嵺`課的偏好程度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經過兩年多的專業學習及實踐,大部分女生對于體育旅游專業會感到力不從心,如攀巖、游泳、徒步、滑雪等戶外課要求學生具備很好的身體素質,一些體質差的女生會逐漸喪失對該專業及實踐課的興趣。
4.高校學生對專業學習的態度調查。從176頁表中可以看出,高校學生對專業學習的態度在年級間有很大差異,大一學生的愿意程度呈山峰狀,一般愿意程度的居多,占到了總人數的40%,較愿意(很愿意與比較愿意數據之和)及不愿意(較不愿意與很不愿意數據之和)把大部分心思放在專業學習上的學生比例呈平均分布,各占總人數的30%;大二中學生對專業學習的態度最好,較愿意程度的男女學生各占到總人數的84%、86%,不愿意程度的男女生比例僅占到總人數的7%、8%;大三學生對專業學習的態度最差,并且存在性別差異,女生對專業學習的態度好于男生。這主要是由于大一新生對體育旅游這個新興專業還不十分了解,大部分同學對該專業還沒有產生濃厚的興趣,甚至有些學生在剛接觸這個專業的時候還會產生抵觸情緒;大二學生在適應體育旅游專業后,產生了明確的專業學習目標,因此學習態度最好;大三學生由于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增多及受跨專業考研的影響,專業學習態度變得浮躁,尤其是男生更不能把心思很好地放在專業學習上。
四、高校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的路徑分析
1.調整專業課程體系設置,變革任課教師授課模式。首先,高校應根據社會人才市場的需求趨勢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教育,引薦“以質取勝”的做法,實施教學內容與人才市場需求相配套的方案,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采用這種方法必須注意有效提高教學起點,更新教學內容。因此,體育旅游專業的課程設置應該按適應人才市場需要的職業崗位群的特殊要求來確定,基礎課應以“夠用”為度,專業理論課和實踐課大體應以各占一半的比例進行配置。專業課要為實習實訓課提供技術理論支持并與之緊密配合,強化課程設置的寬口徑及國內與國外的銜接,如可開設國際旅游文化及地域文化等課程。在教學安排上應重視教學方法的訓練性,提倡理論與實踐并行的教學方式。
通過上述的調查發現,目前的課堂教學模式仍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學內容陳舊脫離現實,教學方法死板單調,導致課堂氣氛沒有活力、缺乏批判性和創造性,嚴重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因此,必須變革高校體育旅游專業任課教師的授課方式,根據不同年級學生需求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專業教師可通過加強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進行新教學模式的實踐,認真總結,形成能體現自己教學風格和課程特點的體育旅游專業“模式群”。
2.加強課程教育和課堂教學的適應性,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鑒于現有教學方法存在的不足,依據體育旅游專業本身的特點,高校要重視適應性教學途徑的探索,從專業課程的網絡教學、校企合作、校內外實訓基地等方面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優化教學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使體育旅游專業的教學適應學生可持續發展。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應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努力把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運用,大力推廣多媒體、網絡教學,深化教學改革。校企合作教育是體育旅游專業進行實踐性教學極具潛力的教學手段,高??刹扇 罢堖M來,走出去”的方式,一是讓學生參與到體育旅游企業運營管理的實踐活動;二是體育旅游專業教師積極參與旅游公司的管理和運作,用實踐充實教學;三是聘請行業成功人士和行業高管來校教學。讓學生全方位感知體驗體育旅游專業的學科內容和就業去向,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可實現校企雙贏。
3.優化教學環境、人員環境和校園環境。教學設施環境是為教學的硬件,人員環境是影響教學的軟件,學生能否學到真本領,能否在就業后盡快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要,在相當程度上來講取決于在校時是否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所以,高校要增加師資設備的投入(如攀巖、跑酷等體育器材的購置,教師的實訓和外引內培,加大圖書館專業圖書的購置力度)。在良好的師生合作教育模式下,在健全的實訓場館、模擬設施的訓練中,在優化的教學環境中形成一種具有教育和啟示作用的教育資源,引領著學生的思想,規范著學生的行動,塑造著學生的人格,在心理上給師生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和愉悅感,能充分激發內在的動力,并作為一種最持久、最穩定的力量,激勵師生振奮精神,團結向上。在實踐的環境中不斷增強學生的挫折承受力,培養學生勇于走出困境的人生品格,推動著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良性發展。
此外,本文僅是以體育旅游專業學生為例,研究點較窄,并不能代表其他專業學生的學習適應性情況。因此,我們有必要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高校學生學習適應問題的研究就是一個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呂慧,張濤.民族傳統體育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J].搏擊:武術科學,2009(6).
[2]聶艷霞. 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培養高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J].高職研究,2008(6).
[3]王佳,孟梅.高等職業教育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8(2).
[4]張曉麗,張淑華.運動員學生和非運動員學生社會適應性比較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
[5]張小艷,于可紅.從旅游到體育旅游[J].浙江體育科學,2005(12).
中圖分類號:TP39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7)08-0181-01
1 學校需求分析
國家對中職學校評估體系中明確規定,國家級和省級重點中職學校必須建有校園網,而且必須覆蓋主要教學、辦公和生活場所。同時學校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達到“無粉教學,無紙辦公”的發展趨勢,也急需一個先進、實用的校園網。
1.1 調研情況
某校有幾棟建筑需納入校園網,信息點達到3000個左右。信息點的分布比較分散,涉及到辦公樓、教學樓、圖書館、實驗樓、實習車間、學生宿舍樓、食堂等,其中實驗樓和學生宿舍為信息點密集區。主控室設在實驗樓的三層。
1.2 需求功能
校內計算機要連入校園網,并且可以有條件、有管理地訪問Internet,共享網上的信息和資源;不僅要具有網絡的一般功能(如E-MAIL、FTP、BBS、搜索引擎等功能),還要有滿足中職學校教學需要的功能(如視頻點播VOC、實時遠程教學、網絡學校、網絡電話、網上考試等功能)。另外,還必須符合學生用戶的特點,在管理和控制上表現出色,防止學生利用網絡平臺的缺陷從內部攻擊校園網或者利用各種手段逃避運營管理。
2 結構設計
網絡的拓撲結構如下圖所示:
3 實現方案
校園網采用了標準的“萬兆核心、千兆匯聚、百兆到桌面”的設計原則。為了方便管理,所有交換機統一采用神州數碼品牌,網絡核心層采用一臺萬兆核心路由交換機DCRS-7616,將來隨著網絡規模的擴大,可采用兩臺萬兆核心路由交換機雙星型連接。匯聚層交換機采用DCRS-5512G,根據地理位置和信息點密集程度,教學樓、實習車間和食堂共用一臺匯聚交換機,圖書館和辦公樓共用一臺匯聚交換機,學生宿舍采用兩臺臺匯聚交換機,總共采用五臺匯聚交換機,接入交換機采用DCS-3526。
在核心層,依靠DCRS-7616高達768Gbps的背板交換能力和476MbpsL2/L3全線速包轉發率,確保核心層的網絡性能。同時,全冗余配置、可自愈系統設計、豐富的QoS策略及用戶VLAN、多策略VLAN和ACL訪問控制等保障了核心網絡的應用要求和安全可靠的要求。
在匯聚層,通過交換能力達36Gbps的DCRS-5512G分擔核心交換機的壓力,同時擁有豐富的QoS策略、可多元綁定的安全策略和支持SNMP、CLI、Web、RMON等多種網絡管理的特性,確保了匯聚層的性能與安全穩定。
在接入層,具有豐富靈活的接口,支持801.x認證部門級接入交換機DCS-3526,實現安全接入。三個層次的交換機通過計費服務器中的認證計費系統DCBI-2000和網絡管理系統LinkManager3.0相互配合,實現對校園網的認證管理。這種分布式設計由內而外杜絕了安全隱患,確保了網絡的高性能、無阻塞和高穩定性。
本方案具有如下特點:
(1)從性能上來看,在核心層采用萬兆技術,解決了網絡的帶寬問題,網絡帶寬將是現在和今后一段時間的優勢所在,用戶可以在網絡上實施很多應用,如流媒體、批量數據的傳輸等。同時本網絡采用三層網絡結構,匯聚層用DCRS-5512進行匯聚交換,減輕了核心交換機的壓力,同時保證了網絡的高速、暢通。接入交換機DCS-3526支持多種流量管理技術和IEEE802.1X技術,保證網絡順利實施視頻、數據等功能。
(2)從管理和維護來看,神州數碼網絡提供的認證計費系統DCBI-2000和網絡管理系統LinkManager3.0都是采用全中文的操作界面,具備和適合學校應用的獨特設計,可實現多種認證計費模型。而依靠LinkManager3.0強大的網絡管理特性,可以實時監管校園網內各個角度的動態,通過管理策略自動對各類事件進行處理,防止學生訪問非法網站和傳播網絡風暴,保證校園網的暢通。
4 局域網IP地址的管理
為了避免網內IP地址沖突,防止學生用戶通過網絡攻擊校園網、逃避學校管理或者通過私設服務器逃避運營計費,必須對網內IP地址進行有效管理。具體方法有:
(1) 做好整個校園網終端用戶計算機的命名和IP地址指定,根據用戶的類別統一命名計算機,這樣一看機器名,就知道是哪個部門哪臺機器,方便管理,比如教務科1號機,我們就將其命名為“jiaowuke01”。同時統一規劃、分配IP地址給每臺終端機器,并建立IP地址分配登記表。如果學校申請的是B類IP地址,可以根據管理方便隨意指定每個部門每臺機的IP地址,如果學校申請的是C類IP地址,則要根據信息點的分布進行子網劃分。
(2)統計每個終端機器網卡的MAC地址,建立IP地址與MAC地址對應表。Win2k/XP用戶在MS-DOS方式下鍵入命令ipconfig/all,可以獲得本機IP地址和MAC地址,其中用16進制表示的12位數就是MAC地址。我們可以將此方法公布一下,然后要求相關用戶將本機MAC地址抄錄上報到網管中心,進行登記匯總。也可以用Windows優化大師,點擊“系統性能優化”“系統安全優化”“附加工具”“Ping”,可以成批掃出IP地址和對應MAC地址。
(3)將IP地址與MAC地址綁定。
這要根據局域網接入互聯網的方式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辦法。如果是采用服務器接入互聯網,可使用命令:
ARP -s IP地址 MAC地址
例:ARP -s 192.168.1.168 00-00-E8-A2-3B-9B
就是將靜態IP地址192.168.1.168與網卡地址00-00-E8-A2-3B-9B 的計算機綁定在一起了,即使別人盜用您的IP地址也無法通過服務器上網。
如果是通過路由器直接接入互聯網,可以通過硬件防火墻來實現IP與MAC地址的綁定,一般的硬件防火墻都具有這個功能。
到這里似乎可以大功告成了,但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讼喈敹嗑嬛饋淼姆谰€不用多久又發生IP沖突了。原來,有的終端用戶通過修改注冊表、下載專用小工具等方法,沒費多少力氣就更改了本機的MAC地址,甚至于將本機的MAC地址和IP地址改得和主服務器一模一樣,搞得局域網內又雞犬不寧。 為此必須采用基于交換機的MAC地址與端口綁定,將MAC地址與交換機的端口綁定。這樣一來,終端用戶如果擅自改動本機網卡的MAC地址,該機器的網絡訪問將因其MAC地址被交換機認定為非法而無法實現,自然也就不會對局域網造成干擾了。 綁定方法:登錄進入交換機,輸入管理口令進入配置模式,敲入命令:
(config)#mac_address_table permanent MAC地址以太網端口號,這樣逐一將每個端口與相應的MAC地址綁定,保存并退出,就可以解決IP問題了。
參考文獻
利用區位優勢巧妙進行資源整合
何各莊村是朝陽區所屬的15個行政鄉之一――崔各莊鄉的一個自然村。何各莊村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村落。村民收入來源單一,傳統方式是“瓦片經濟”,靠出租房屋為收入來源。政府將該區域規劃為綠地后,何各莊就面臨著發展出路和收入來源拓展問題。何各莊現有的2700畝地上,村民房屋占地只有100多畝,如何在現有規劃基礎上,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和潛在資源,既保護環境又獲得良好增值作為一個命題被提出來。
何各莊村現有300多套房子,1000多戶人家,何各莊村的房屋結構、機理保存較好,屬于較典型的老北京風格。房屋結構和傳統居住方式使整個村子的建筑風格何各莊一號院古樸,安寧。這在城區近地顯得很突出。而其周圍更匯集著多種優質資源,尤其是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圍。何各莊毗鄰中央別墅區,處于798藝術家集聚區與中央別墅區的中間地帶,是聯接兩個高端消費區域的必經之地和“價值洼地”。何各莊特殊的區位優勢,從另外一個角度審視就成為它獨特的資源稟賦,吸引與整合資源就成為市場自然選擇的結果。
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人看好何各莊村這一“風水寶地”。何各莊村果園餐廳的老板吳運濤就是其中之一。吳運濤是典型的文化商人。十多年前,他從海外歸來后,在何各莊村的土地上,專心經營果園餐廳,把果園餐廳經營得有聲有色。果園餐廳整體占地40畝,餐廳面積占地只有其中一畝,其余種滿果樹。這家餐廳是北京市排名前十名以內的西餐廳,提供正宗法式西餐。西餐廳的西餐用料全部自園內新鮮采摘。餐廳設計極有特色,果樹掩映中的西餐廳古樸雅致,主要服務于周邊中央別墅區高端人群。
成功經營果園餐廳十多年后,吳運濤又在一街之隔的何各莊一號院,發現并發掘出商機,吳運濤是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何各莊一號院的改造者和設計者。傳統的正房,東西廂房的現有房屋結構下,在保留房屋原有結構的同時,他主導進行了細致的內部設計裝修和合理的功能劃分。現在的何各莊一號院已被改造成一家雅致的社區中心易?陰陽社區中心,社區中心設有中醫按摩養生,圖書館,瑜伽,素描繪畫,烹飪等服務項目,主要服務于周圍別墅區的太太人群。整個一號院的風格古樸典雅,裝飾用具都是精心選配,吸引周邊人群參與。高端人群的存在決定著高端需求能找到市場。
除了吳運濤改造的一號院外,何各莊村現有的一號地藝術園區,也聚集了眾多的藝術機構和藝術家。自發聚集形成而發展起來的一號地藝術園區綻放著文化產業的活力。而隋唐風格的紫云軒茶事,力圖重現隋唐時期的建筑氣象,讓人切身感受盛唐建筑風格的同時,將茶藝、茶道等文化氛圍彌散在周邊園區。
何各莊一號院的改造成功,果園餐廳的成功運營,以及一號地藝術園區的集聚效應,使崔各莊鄉政府從中看到了何各莊發展的未來和要走的路。高端資源的存在,已有的資源稟賦,使崔各莊鄉政府決定了何各莊要走高端路線,致力于建立面向別墅區人群和文化商人的高端綜合居住業態,這是它的客戶基礎和資源稟賦所決定的,而何各莊的成功則在于它巧妙整合了周圍資源。
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創新管理運營方式
何各莊號院的改造成功像一粒種子,給何各莊的發展拓展出未來。一號院運營后,收到良好的市場反饋和投資回報。于是,緊鄰之,何各莊吸引來更多的社會投資人,“李唐千秋”是一家雅致的餐廳,是何各莊村改造的第二個院子,改造后也頗受高端客戶歡迎。這幾個院子的成功有共同之處,就是不約而同走了高端路線,針對高端人群,為他們量身打造生活解決方案,從而在實踐中探索出何各莊新的發展模式。
何各莊已有的產業基礎和成功的改造案例提供了生動范本,何各莊現有的300多套房子在改造后,將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在此背景下,在崔各莊鄉政府的牽線搭橋和何各莊村委會的配合下,統合多種資源的實體公司應運而生。崔各莊鄉政府鄉長助理付琳說,這種組織化經營模式充分發揮出各方優勢。這是“何各莊模式”成功的重要價值點之一。鄉政府在其中起到重要的協調作用,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提供條件。而村委會將當地村民的房子集中起來運營管理,房屋經由實體公司統運營管理,既發揮資源優勢,又促進產業發展,保護環境,同時,村民獲得房屋增值收益,社會資本獲得投資回報。
在運營公司統一規劃下,何各莊村房屋集中后再改造,提升品質。而村民的房產經由實體公司運營后明顯增值。在“瓦片經濟”狀態下,村民年收入只有1.5萬元,現在提則高到每年收入6到8萬元。而且,按照與村委會簽訂的委托合同,村民的房屋每三年遞增10%收益。
通過這一組織運營模式,政府不僅有效解決了農民收入提高、環境保護和產業發展問題,還為當地稅收帶來穩定來源。社會資本則獲得投資回報。付琳介紹說,在八股的社會資本中,就有高盛和鼎輝的投資者以個人名義入股,社會資本的踴躍進入恰是看到這里的商機。
政府總體規劃主動引導發展方向
付琳介紹,未來運營公司將更多致力于對周邊商業生態資源的整合與宜居生態的打造。在崔各莊鄉的規劃中,中央別墅區周圍,毗鄰著綠色休閑產業帶,何各莊旁就是濕地公園。奧特萊斯shopmall、國際學校等高端生活配套設施也將慢慢進來。而何各莊周圍以一號地藝術園區,紫云軒和果園餐廳等具有文化創意產業元素特征的興盛業態已漸成產業鏈。“要讓短期游客來后能住下來,我們既提供購物業態,也提供綠色休閑采摘以及高端的有老北京風格的何各莊居住業態,力圖打造使游客在鄉里實現吃、住、游、玩一體化的產業鏈?!备读照f。
與此同時,在鄉一級產業鏈形成的同時,何各莊村也致力于營造出一個有文化氣息的更細致的高端綜合居住生態。原有房屋規劃中所有房子都用來居住,但后來發現僅是居住,沒有相應的生活配套,難言是真正的高端,必須要有餐廳、娛樂休閑等高端生活配套,建立起一個滿足高端需求的產業鏈生態才能使何各莊真正的高端居住業態落地生根。
[關鍵詞]移動商務;創新能力;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1-0121-04
2015年,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67萬億美元,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近3981億元,手機網上支付用戶達到3.58億,企業微信營銷推廣率達75.3%。調查顯示,美國有超過50%的消費者希望能夠“即時購物”。移動商務是指用戶運用手持移動終端設備,通過無線通信網絡能夠實時獲得任何需要的信息服務、實施一切數據驅動的商務業務處理和價值的交換。移動商務的主要特點是靈活、簡單、方便、安全,它能完全根據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和喜好定制,設備的選擇、提供服務與信息的方式完全由用戶自己控制。
一、研究背景
通過對國內近10年的文獻分析,對移動商務的研究問題大致可以分為理論研究(9.8%)、系統研究(9.9%)、技術與方法研究(22.2%)、安全研究(21.5%)、應用研究(36.6%)五個方面。[3]這種研究態勢反映了移動商務源于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和移動通信設備的普及,終端用戶將是移動商務首要關注的熱點。移動商務創新能力是指運用知識和理論,在從事移動商務活動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和新方法的能力,它逐步成為所有從事和參與移動商務活動的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因此,培養既了解經濟活動基本規律,又掌握移動終端使用技術;既掌握先進的營銷管理理念,又熟悉現代商務運作流程的復合型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成為時代賦予商科院校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但是,文獻資料顯示,國內外大部分研究者將移動商務的理論和實踐教學目光停留在電子商務、計算機等相關專業的學生身上,很少有研究把移動商務創新能力作為商科院校各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來培養,這導致培養出來的商科人才缺乏這方面的通識教育,與移動商務市場的應用脫節,很難適應移動商業模式的創新。
本文主要探討商科院校如何培養移動商務理論知識扎實,具有較強的移動商務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如圖1所示,研究內容分為三個層次:1.基于建構主義理論進行移動商務的課程教學設計,提高學生關于移動商務的理論水平;2.創設移動商務的實踐教學情境,培養學生關于移動商務的實踐應用能力;3.以國家、上海市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為依托,培養學生的移動商務創新能力。
二、教學設計與實踐
開設全校通識選修課程移動商務,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以翻轉課堂為主,結合案例教學、主題研討、協作學習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學,向學生介紹移動商務發展的趨勢與熱點、企業信息移動化以及移動商務價值鏈、商業模式、商務整合及運營管理等相關內容,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何克抗教授提出了“主導―主體”教學系統設計模式,論述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問題。2011 年美國學者Gerstein最先構建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翻轉課堂將課堂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體驗學習階段、概念探究階段、意義建構階段以及展示應用階段。國內部分學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構建了相應的翻轉課堂教學框架。
(一)基于“主導―主體”教學系統設計模式,搭建翻轉課堂教學框架
在移動商務課程中,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實踐仿真平臺,設計翻轉課堂教學框架,實施過程包括: 課前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確定課程教學主題,提供教學案例、視頻等資源,為學生創設學習、體驗情境;學生進行移動學習、移動商務體驗,分析案例,小組協作學習,尋找問題。在課堂中,首先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情況匯報,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探究學習,最后進行學結。翻轉課堂教學框架如圖2所示。
(二)課前準備
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完成以下課程的準備。
1. 采用主題教學法形式,教師將課程內容劃分為5個主題
(1)移動商務基礎和技術。
(2)移動商務價值鏈和商業模式。
(3)移動商務的應用和移動支付。
(4)移動商務資源的價值開發和移動商務的整合。
(5)移動商務安全和運營管理。
2. 教師圍繞教學主題設立教學案例
選取來自移動商務活動的真實情境或事件案例,有助于發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討論。課程圍繞教學主題,設立6個教學案例。
(1)移動商務基礎和技術教學案例:剖析Android和iOS操作系統。
(2)移動商務價值鏈和商業模式教學案例:解讀Olay微信營銷。
(3)移動商務的應用教學案例:移動辦公-愛德曼思。
(4)移動支付教學案例:支付寶錢包充值校園一卡通。
(5)移動商務資源的價值開發和移動商務的整合案例:可口可樂公司“數據空港”。
(6)移動商務安全和運營管理教學案例:手機錢包帶來的便利與擔憂。
3. 教師提供學習資源
在我校的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課程學習所需要的學習資源。學習資源包括教學大綱、教學實施方案、課件、案例、教學視頻、情境體驗鏈接、習題等,主要采用微課程的形式。
4. 教師創設移動教學實踐情境,學生進行移動學習和移動商務體驗
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采用移動學習的方式,包括學習資源收集,移動商務實踐,小組成員交互、協作學習等,培養學生利用移動終端設備獲取知識和信息、進行社會人際交往、處理商務活動的應用能力。
(1)移動學習。學生圍繞相關主題,練習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在平臺中獲取相應的學習資源,利用碎片時間學習。
(2)移動支付體驗。要求學生獨自使用移動支付寶錢包進行一次校園卡的充值,體驗移動支付帶來的便捷。
(3)利用移動設備獲取和信息。要求學生使用校園即時通訊平臺,進行成績查詢或查閱相關活動通知,一項與學習主題有關的調查問卷。
(4)嘗試開發簡單的APP應用服務軟件。要求學生圍繞與自身有關的信息需求,獨立開發一套簡單的APP應用服務軟件。
5.學生進行分組協作學習
教學過程將學生每5人分為一組,每個組的成員前期獨立完成上述資料和案例的探索工作后,進行成員間的分工協作。
(1)學習資料的整理。將成員各自從網上收集的每個主題的理論知識進行整理、綜合匯總。
(2)案例的研討。查閱案例的詳細資料,理論聯系實際,對案例進行剖析、討論。
(3)體驗國際商務活動。要求小組成員分成不同角色,參與接近實際的國際商務運營活動的情境和實驗環境,培養學生移動商務的協作能力。
(4)交流實踐過程體驗。小組成員分享移動商務的實踐體驗,挑選好的實踐活動進行整理。
(5)準備成果匯報材料。以組為單位,每個組將學習成果制成PPT,準備好要提的問題,確定好主發言人、提問人、應答人和總結陳述人員。
(三)課堂教學
在教師的指導下,分4個階段組織教學。
1.小組呈現
每個小組由主發言人在講臺上向教師和同學們進行展示、匯報。匯報的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圍繞本次課程的學習主題,對理論部分概念的闡述和理解;第二部分是結合理論部分對實際案例的分析、體會(允許學生發現尋找新的案例),以及情境體驗中的經驗分享;第三部分是學生提出在學習過程中還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尋求幫助和解答。
2.交流討論
其他組的學生和教師在聽完該小組發言人的匯報后,由提問人代表該組學生提出一些與主題學習相關的問題,由匯報小組的應答人作為代表回答,其他同學也可以補充。這個環節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思考能力,臨場應變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合作探究
由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討論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安排任務或提出相關問題,由小組學生合作完成。學生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來和學習伙伴討論該問題,或者通過手機上網查找相關的解決辦法,根據教師任務發表自己的觀點。
4.學結
首先由幾個小組的陳述人代表小組總結本次課程的收獲及已解決的疑難點,然后教師針對各個小組出現的問題進行梳理,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對重點知識強調補充,對整節課的知識進行系統化。
(四)效果評價
教師從學生個人、各個小組以及整體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整體評價,重視評價的多元性和公平性。
課程考核由平時成績(50%)和論文(50%)組成。平時成績的構成比例如下。
平時成績=課堂出勤×10%+獨立探索×20%+小組協作及課堂表現×20%。
其中,獨立探索的得分由小組成員之間根據學習資源收集、實踐操作和協作學習的情況進行互評給出;小組協作及課堂表現的得分由小組之間根據成果匯報的情況互評給出。論文要求學生圍繞感興趣的某個主題,分別從研究背景、理論基礎、案例剖析、論文小結4個部分進行寫作,時間為兩周。
全校共有15個專業(方向)的160名學生選修了該課程,學生的出勤率近100%。每次課程學生都能按照教學的要求提前做好準備,在課堂上踴躍發言,圍繞教學的主題進行研討。在實踐中,學生自主開發了“微信訂閱號服務平臺”,該平臺與我校教務系統、圖書館等系統對接,具有成績查詢、選課、課表查詢、查空教室、預訂圖書館座位、通知公告、學生活動等一系列功能,已經在學生之中得到廣泛應用。
三、基于大學生創新項目的能力拓展訓練
我們以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為依托,鼓勵學生立足于本專業,注重多學科的交叉和融合,利用近年來移動商務應用中的鮮活案例和成功經驗,大膽申報創新創業類項目。
1.明確選題要求
要求學生掌握移動商務的基本概念、技術基礎、商務模式、發展前景和風險規避的原則,注重與企業聯系,熟悉移動商務資源開發和價值開發的思路及途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選題分類如表1所示。
2.項目調研要充分
要求學生在移動互聯網大背景下,通過企業案例學習,能夠從企業商業模式架構、商業模式設計方法開始,分析企業原有商業模式,探討商業模式改進方案,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尋求企業最佳盈利模式,提升企業價值。
3.教師指導方法要科學、內容要全面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項目開展過程中注重適時應用探究式、討論式、研究性學習等現代教育理念,以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研究的熱情。
4.合理控制學生的項目實施進度
創新項目的研究團隊能齊心協力、分工合作,較好地完成了預期的研究目標。目前,已經有12個項目順利通過驗收,有5個項目的設計方案被企業采用,并為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錄用和發表研究論文12篇,高于學校其他專業的平均數3.5篇;有的創新項目還參加了“第七屆全國大學生網絡商務創新應用大賽”,獲全國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項目申請成功率、項目結題率和項目的完成質量等多項指標表明,這些學生具備了較強的移動商務創新能力,更能適應新的全球化商業活動。
四、總結與展望
3G/4G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和iPhone、iPad等移動終端產品的普及為全球移動商務的迅猛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本文基于建構主義理論,設計了移動商務課程翻轉課堂的教學框架;同時結合我校的辦學特色和實踐仿真平臺,從3個層次分別闡述了商科院校培養具備移動商務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方法。實踐結果表明,該研究適時地彌補了商科院校學生在移動商務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不足,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具備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為企業創造更多財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使學生能更加適應新的全球化商業活動。將來,要進一步改善學校的實踐教學環境,尋求與更多的企業合作,豐富課程的教學案例,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
[ 參 考 文 獻 ]
[1]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6.
[2] 王汝林.移動商務理論與實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 胡婧.基于文獻計量的移動電子商務研究綜述[J].經濟研究導刊,2013(11):49-51.
[4] Sun Kuh Noh. Design of application service of e-business card based on mobile device[C]. ComComAp,2012.
[5] 傅志輝.移動商務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5):142-144.
[6] 張紅霞.建構主義對科學教育理論的貢獻與局限[J].教育研究,2003(7):79-84.
[7] 何克抗,林君芬,張文蘭編著.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 Jackie Gerstein. The flipped classroom[EB/OL].http://scoop.it/t/the-flipped-classroom,2011.
[9] 鐘曉流,宋述強.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 2013(1):58-64.
[10] 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11] Norbayah M S, Norazah M S. Mobile phone usage for m-learning: comparing heavy and light mobile phone users.[J]. Campus-Wide Information Systems,2007(5):355-365.
【關鍵詞】云計算 區域教育云 云服務
教育云是云計算應用于教育,并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資源浪費和教育不平等問題的一種解決方案。教育云將會提供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服務方式,并在國家教育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教育云主要包括:教育資源云、教育管理云,學習云、數據存儲云。教育云整合軟硬件資源,建立一個統一的管理平臺,使軟件、硬件、資源、網絡、存儲等不同層面的聯系呈現透明化和集約化,它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利用率,提高教育資源共享的有效性、靈活性和易管理性[1]。
區域教育云及其服務
1.區域教育云
區域教育云是對一個行政空間(省、市)或者地理空間(西北,華中)內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構建出一個統一的平臺,供本地區的用戶進行管理和協作的一種教育云。區域教育就可以提前為國家教育云作好準備,同時也為教育云的建設積累經驗。區域教育云的范圍較小,所需要的資金比較少,涉及的建設個體也不算多,更容易在短時間內實現[2]。
2.區域教育云服務
區域教育云不是簡單地將區域內的教育資源、教育管理機構、學校、教師和學生結合,它是這幾個方面全方位的整合和優化,并在此基礎上提供智能化的服務,總的來說區域教育云提供如下幾種服務。
(1)教育資源服務:教育資源包括的種類很多,這里有名校的試題庫、名師的授課錄像、各種知識數據庫,這些資源存放在云端可以供終端設備隨時隨地下載和觀看學習,所以說將來的課堂不一定是在教室[3],可能是人手一臺平板電腦在宿舍、圖書館、車上甚至在臥室都可以學習,這也是教育云最基本的服務內容。
(2)教育管理服務:區域內的教育管理部門很多,各個部門都有各自的管理系統和各種資源,這些管理系統和教育資源可能會出現重復購買和資源浪費的情況,如果區域教育云平臺有上級的教育管理部門負責運行和維護,各個下級部門統一注冊上傳資源,這樣避免了重復建設,又節省了資源,提高了教育部門的辦事效率和管理能力。
區域教育云建設構架
根據區域教育云建設主體對區域教育云的需求和建設目標,可以將區域教育云設計成三層體系架構:資源提供層、云服務管理平臺層、應用終端層。
1.資源提供層:資源提供層主要提供云管理平臺所需要的各種資源,教育行政機構所的各種政策、文件、人事、咨詢等管理資源和其需要各級下屬上傳的各種資源[4]。學校提供的各種課件教學視頻、名師課件、管理規章制度、高等院校圖書館提供的自建數據庫、購買的國內外知識庫資源。這些資源是區域云教育平臺管理的核心內容,也是區域云教育平臺共享的主要內容,它們由建設單位根據云管理平臺的指令和要求完成資源提供,資源部署和資源操作任務[5]。
2.云服務管理平臺層:云服務管理平臺層對區域內的資源進行管理、維護和更新,并對資源進行分類、存儲、調用及時新信息,提供分資源管理平臺給資源提供機構以便于資源的更新和維護。對終端用戶進行管理,并跟蹤終端用戶的檢索興趣和瀏覽記錄,實時提供推送服務。對整個云平臺的硬件和軟件進行管理,對平臺的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進行保護和管理。云服務管理平臺是區域教育云平臺的信息處理中心,是整個平臺的大腦和心臟,因此云服務管理平臺的建設必須系統地、有序地建設,這樣才能避免將來運行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云服務平臺可以分為多個模塊,按照模塊分別部署和建設,可以按照安全監控模塊、系統管理模塊、資源管理模塊、用戶服務模塊和運營管理模塊來進行建設[6]。
3.終端應用層:終端應用層主要提供終端設備接入的接口,包括物理的和軟件的,需要開發出針對不同終端設備的接入模塊,能滿足盡可能多的終端設備,降低用戶的接入成本。用戶可以通過終端設備和移動終端設備(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查看各種教學資源、教學課件、知識庫等內容,也可以上傳自己的教學課件和內容,可以進行在線交流,互動,進行協作創新,云服務平臺能跟蹤用戶的檢索詞,瀏覽記錄,智能分析用戶的興趣點,實時給用戶提供相關內容,同時學生、教師、學院也可以在線完成數據上傳、學籍注冊、數據采集、文件傳遞等功能。真正實現隨時隨地方便快捷地學習、溝通、交流。
區域教育云建設面臨的挑戰
區域教育云是國家教育云發展的初級階段,也是必然要經歷的階段。區域教育云面臨的挑戰有很多,例如:云計算本身的技術問題還沒有解決、應用系統的部署和遷移問題、個體之間的利益與管理體制會給教育云的建設帶來人為的阻力、云服務的維護問題和托管問題等[7],這些問題都是區域教育云建設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但主要的挑戰有三個方面:
其一,區域教育云沒有一個清晰的建設、應用、維護、服務、運行模式。社會上對教育云還在持觀望態度,對新技術還有抵觸情緒,這樣就會使區域教育云建設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有一個行政部門來牽頭并協調各個部門,使人們認識教育云,了解教育云,最終形成一種默契,明白為什么建設區域教育云,建設區域教育云將會達到什么樣的一種狀態,這樣才可能有建設區域教育云的動力。
其二,教育云還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各區域教育云可能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建設模式和建設標準,這為將來國家教育云的建設帶來極大的麻煩,因此必須建立國家級別的教育云標準和范式,這樣既有利于區域教育云的建設,有利于國家教育云的整合。建立統一的資源存儲、資源管理、信息、資源利用平臺,只有這樣區域教育云才會有方向,建設起來也會比較順利。
其三,存放在云平臺上資源的安全性和云平臺自身的安全性面臨考驗。云平臺的正常運轉、平臺上存儲的資源的安全性都是將來區域教育云必須面對的問題。區域教育資源的廣泛整合,大量的教育資源都存儲在一個平臺上,如果資源得不到完善的保存可能會造成資源的永久丟失,對存儲這么多資源的硬件設施也有很高的要求。平臺集合了這么多的機構,訪問量肯定要激增,或者遇到特殊的時段用戶注冊登陸人數激增,這些都會考驗平臺的性能,萬一平臺運行不是太好,反而會給日常工作帶來極大的麻煩。因此,平臺安全性和資源安全性對區域教育云都是巨大的挑戰。
結論
教育云的建設將會呈現一個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環境,是對教育資源的重組和優化,最終實現教育資源的高效貢獻,高效利用。對教育部門、教育結構、教學體系中的個體都有深遠的影響和深入的革新 [8]。區域教育云可以將區域內的基礎教育部門、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以及教育管理機構和教育附屬管理機構等包含在云端,使整個教育體系真正納入到統一的系統中來,教育鏈條中的參與者都可以從云端獲取服務,同時也可以將自己的知識、見解、心得共享云端,是教育信息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此環境下,區域教育云建設應當抓緊機遇,克服挑戰,建設適合地區實際情況的區域教育云。
參考文獻:
[1]黃國洪,覃健誠,麥麗華.區域教育云的設計與實現[J].教育信息技術,2013,5:14-17.
[2]胡曉東.高職院校教育云平臺的構建――以山西經貿職業學院為例[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6:99-101.
[3]劉志亮,張金隆.基于教育云的教育信息資源整合框架研究[J].情報雜志,2013,10:164-167.
[4]黃鑫云.計算及其在教育信息化中的架構和應用模型研究[J].軟件導刊,2013,8:80-82.
[5]張進寶,黃榮懷,張連剛.智慧教育云服務: 教育信息化服務新模式[J].開放教育研究,2012,6:20-22.
[6]王斌,李楠,孫月新,張海英.國家教育云平臺架構設計及關鍵技術分析[J].現代電信科技,2013,5:59-61.
[7]雷萬云.云計算技術、平臺及應用案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