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師辛苦了短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尊敬的各位領導,敬愛的老師們:
上午好!
當獲知音樂組被評為優秀團隊時,我們的內心激動之余還有一絲忐忑不安,因為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也許更多的是老師們對我們的一種厚愛。所以,此時此刻,最想說的還是感謝二字。
2010學年,不知不覺就在忙碌中度過了,音樂組緊緊圍繞著葫蘆絲這一特色項目的創建而開展了一系列學習研討活動,我深深地感受著張書記的引領與激情,董老師對藝術的執著與熱忱,趙老師的踏實勤奮,唐老師的聰慧肯干,印老師對教學的熱情與智慧,孫老師的好學與自信,許老師的謙虛與細致。為了共同的目標,也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
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合作鑄就成功。短短大半年的時間,葫蘆絲已經成為我們西小的一個亮點,西小孩子的一個特點,這些都與組內的每一位老師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音樂會舞臺上的一百多個的孩子們,沒有舞臺經驗,沒有舞蹈基本功,在整個訓練過程中,由最初的緊張、懵懂到最后的自信滿懷、激情釋放,我們聽到了一種拔節生長的“嗤嗤”聲,能夠伴隨著這批孩子的成長,我們是快樂而幸福的。
一直沒有機會和大家交流一下當時最真實的感受,今天就借此機會了。這學期我耳邊至今還回想著這么幾個短句:
“大家再想一想!”每次張書記和金校長召集我們開會時,總會說這樣一句話,正因為有了這句“大家再想一想”,才有了高目標、高追求和高質量。
“別急!”每當出現困難或問題,張校長總會說這兩個字,在她的“別急”中,我們感悟到了靜心做事,學會了悉心指導,并有條不紊地推進工作。
“我知道了?!边@是我們可敬可愛的老師們,在2011年槐花飄香的季節里,對我們音樂組所有成員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在“我知道了”中,用最最實際的行動默默支持著我們,鼓勵著我們,激勵著我們。請大家用家鄉話在心里默念這句“我知道了”試試,那是怎樣的一種味道呀,是帶著真誠和善意的友情、是帶著甘甜和清香的親情。
師:(出示一盒奶酪神秘地說)同學們,瞧,我帶來了什么?
生:餅干。
生:牛奶。
師:是嗎?誰再來猜猜!
生:糖果?
師:(搖頭并板書:奶酪?)我手里的是一盒奶酪。
師:現在,我們就用它來做個游戲。小小的的一盒奶酪,誰能吹倒它?(板書:誰“動”了我的)
生:(齊讀)誰動了我的奶酪?
師:注意時間三十秒,方法:吹!誰愿意來試試?(學生躍躍欲試,紛紛舉手)
師:這樣吧,我們推薦一個,力氣最大,最會吹的――學生推薦班上最壯實的男孩子。
師:眾望所歸,就是你!到臺上來吧,把你的名字寫在問號下,又快又好!
學生板書自己的名字
師:(看著臺上的孩子,其他同學非常期待)看得出,大家都在心里預測結果呢!
師:(臺上準備吹的孩子)小唐同學,多幸運啊,有上臺的機會?,F在,你的心情怎樣?
生:有點緊張。
師:沒關系,大膽地試試!
師:同學們,他在臺上吹,我們干什么?
生:(齊聲)看!
師:對!看!定睛的看!后面的同學還可以站起來看!
師:準備好!開始計時!
師:(學生吹得不急不忙,奶酪一動不動)這樣也能吹倒?同學們,給他加油!
(學生紛紛加油)
師:(拿出相機抓拍臺下學生加油的場面)只有十五秒了!快!
師:(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吹奶酪)不錯,挺有辦法的!
師:時間到。
師:(奶酪沒有倒下)想動奶酪??動不了吧!小唐吹得滿頭大汗,辛苦了,我們感謝他。
(學生掌聲感謝,小唐有些遺憾地下臺。)
師:同學們看得很投入,剛才你們看到了什么,想一想,說一說。(舉手示意)
生:唐同學剛才用力地吹奶酪盒,可是奶酪盒紋絲不動。
師:你看得很認真。
生:我看到了我班的小唐同學盡管十分賣力地吹,奶酪盒依然立在他的面前,沒有倒下。
師:真不錯,還用上了“盡管”“依然”這些詞語。
生:我們班的小唐同學在奮力地吹,鼓起了腮幫子,但是,三十秒過后,奶酪盒還是紋絲不動。
師:你觀察到了他吹的動作,真細心??!
師:同學們,剛才我聽到了這么一句話。大家看屏幕。(隨機打出:小唐同學使勁地吹奶酪盒,可奶酪盒一動也不動。)
師:同學們,這句話對不對?
生:句子是正確的。
師:好不好?
生:(搖頭)
師:是的,還不夠好。怎樣讓它變得更好?
生:小唐當時的動作和神態應該要寫得細致些。
師:說得好,你能加一加嗎?
生:小唐自信滿滿地走上臺……
師:好,咱們別急,一句一句地來。(根據學生的補充,用不同字體顏色打字在屏幕上)
生:小唐自信滿滿地走上臺,奮力地吹著奶酪,可是,在他的努力下,奶酪盒還是紋絲不動地立在桌子上。
師:還可以加嗎?
生:我認為還要加上時間的流逝,可以體現當時小唐同學沒有吹到奶酪的緊張。
師:哦,他的緊張也被你觀察到了。你能具體地說說哪些地方讓你看出他的緊張了?
生:他的神態,以及他比之前更加賣力地吹。
師:(打字:更加賣力地吹)還可以加嗎?
生:我看見他鼓起了腮幫子,吸足了氣。
師:(示范吸氣、吹氣)這個順序是不是要換一換?誰來改一改。
生:小唐自信滿滿地走上臺,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鼓起腮幫子,奮力地吹著奶酪,可是,奶酪盒還是紋絲不動地立在桌子上,他更加賣力地吹奶酪。(打字)
師:有動作,又有神態,小唐就是這樣吹奶酪的。他吹奶酪的樣子又浮現在我們的面前了。小唐自信滿滿的走上臺,他會怎么想?
生:這盒奶酪對于我來說,那是小菜一碟。
生:我的氣量那么大,怎么會吹不動這小小的奶酪盒呢?
生:我的氣量那么大,而奶酪盒那么小,還怕吹不倒它嗎?
師:意思是一樣,表達的方式卻不同。(打字)
師:我們再來看看大屏幕,小聲地讀一讀,發現句子有變化了,有什么變化?
生:我覺得,這段話比之前的一小句話,內容充實了很多,能把當時環境的緊張和小唐的自信體現出來。
師:說得好。
生:我認為這句話加上了動作神態和心理的描寫,把小唐吹奶酪的過程寫得更細致了。
師:咱們五(5)班的孩子真會觀察,還會點評。是的,我們看,短句變長了,內容加具體了。(板書:具體)
師:剛才,你們觀察的重點是臺上的一個同學(板書:點),我還觀察到了臺下的你們!
師:(邊敘述邊打字)小唐自信滿滿地走上臺,心想,這么小的奶酪,我還吹不倒嗎?同學們屏息凝視,關注著小唐的表現,教室里鴉雀無聲。(學生接讀: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鼓起腮幫子,奮力地吹著奶酪,可是,奶酪盒還是紋絲不動地立在桌子上,他更加賣力地吹奶酪。)時間在一秒一秒地過去,只有最后五秒了,大家……(出示先前抓拍的照片)
師:(指大屏幕)只有最后五秒了,你說?
生:我們顯得十分激動。
生:同學們都很緊張,在這個關鍵的一刻,我們都緊緊地關注著小唐的一舉一動。
生:大家都希望他能吹到奶酪!
生:我們握緊了拳頭,恨不得上臺幫他一把,把奶酪吹到!
師:多么緊張又熱鬧的場面??!
師:剛才,我們由寫一個同學到全班同學(板書:面),重點突出了這個同學,又概括寫了整個場面。(板書:概括)點面結合,(板書:連線)內容更加充實、豐滿了。
二、巧設懸念,自主探究
師:(再次出示一盒奶酪)這是奶酪,不是不倒翁。描述場面有方法,吹倒這盒奶酪有秘訣,秘訣就在這里面。誰愿意來揭曉?
學生紛紛舉手,一學生上臺。
師:里面有什么?
生:一個信封。
師:信封能幫助你嗎?
生:(遲疑)可能吧!
師:你不相信?
師:同學們,如何借助這個信封吹倒奶酪呢?小組內想辦法,有了結果就舉手示意。(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教師下堂指導,用時兩分鐘)
師:許多小組有了討論的結果,我們來聽一聽。
生:我們組的辦法是把信封卷起來,變成一個桶狀,使勁吹。
師:有可能。
生:我代表我們組發言,我們組探討出來的方法是將信封套在奶酪盒上面,然后,吹信封的上部,讓它把奶酪盒帶倒。
師:不錯。
生:我們組把奶酪壓在信封的上面,對信封里面吹氣,氣會把信封鼓起來,奶酪盒會跟著倒下。
師:有意思,你愿意上來試一試嗎?
三、創設情境,激情寫作
師:把你的名字也寫在黑板上,又快又好!
師:(面對全班)精彩的場面又要開始了,重點觀察XX,全班也不要忘哦!
師:(學生臺上吹到奶酪)奇跡真的發生了!你“動”了奶酪,你就是它的新主人!奶酪送給你!
生:謝謝!
師:(學生很高興)不用謝,下課后,別忘了把成功的果實和同伴一起分享。(其他同學非常羨慕)
生:OH,YE.
師:(面對全班)你們也有很多的奇思妙想。課后,都可以自己去試一試。同學們,一個小小的信封竟然幫助瘦小的XX輕松地吹倒了連大力士都無可奈何的奶酪。如果能用文字留住這精彩的場面,讓更多的人分享到我們活動的快樂,就太棒了!還等什么?看!片段練筆!
(課件出示)
練筆要求: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描寫小黃同學吹到奶酪的場面。
師:(指名讀習作要求后提示)注意時間8分鐘。(教師下堂提醒個別同學注意書寫格式和寫字的姿勢,好的詞句用波浪線和五角星及時鼓勵點評)
四、片段展示,互動交流
師:時間到!剛才,我在臺下看了不少同學的作品,讓我驚喜不斷。我們先來看看,這個片段!
師:有請作者小劉同學上臺。請你為我們讀一讀吧,我們一起欣賞。
生:(用展示臺展示作品并朗讀)
師:時間很短,能寫出這樣的片段,非常了不起。同學們,掌聲鼓勵他。同學們,她的作品中,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好,你很欣賞,我們一起來交流。
生:我很欣賞文中運用的排比句。
師:你來讀一讀吧。
生:(讀有關句子)
師:用排比的方法寫出了活動中的“面”。
生:(讀有關句子)
師:我也很欣賞他這種獨特的表達。
生:我覺得他的心理描寫很好,很具體。(讀有關句子)
師:是啊,面的描寫不止一處。你們評得都不錯,讓我也想來讀讀這個片段了。我們合作讀,你讀描寫臺上的句子,我讀描寫觀眾的句子。
師生配合讀文
師:有點有面,點面結合,妙趣橫生??!
師:同學們,左老師真高興!從這個片段,從臺下你們的的片段里,我看到了同學們新的收獲。老師期待你們在這堂課后更大的收獲。以《誰“動”了我的奶酪》為題,或者自擬題目,把吹不倒奶酪到巧用信封吹倒奶酪的整個過程寫下來。有沒有信心?
生:有!
關鍵詞: 職業素質教育 日語教學 商務日語會話教學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統計局編寫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簡稱ISCED),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獲得從事某個職業或某類專業所需的實際技能和知識――完成這一級學習的學生具備進入勞務市場所需的能力與資格”。
我國對高職高專的定位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為目標”,并要求素質教育要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始終,以職業素質教育為核心。
本校商務日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長三角地區日資企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商務人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二年級第二學期設置了商務日語會話課,培養學生的商務交談、商務溝通能力,為進入公司從事商務、事務工作打下良好基礎。除了語言能力外,培養學生具備適應日資企業工作的職業素質同樣非常重要。
那么,什么是職業素質?日資企業需要什么樣的職業素質?作為商務日語會話的教師要如何將職業素質教育融入教學活動呢?
職業素質是指那些與具體職業相關的對現代職業活動起關鍵作用的非技能性的基本能力?;局R、基本技能是容易了解和測量的,而且比較容易通過培訓來改變和發展,但是非技能性的基本能力,是內在的、隱性的素質,不太容易通過外界影響而得到改變,然而對人員的行為和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企業越來越關注非技能性的能力,因為人員的素質可能會直接威脅到企業的生存。
那么,日資企業所需要的隱性職業素質有哪些呢?一般說來,日資企業要求員工忠誠、敬業,有責任心,重視團隊協作,有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和學習能力等。另外,進入公司后,能否盡快融入公司,還有很多細節要注意,比如公私分明、體貼與禮貌、個人形象等。很多日資企業對于個人穿著以及個人辦公桌環境衛生都有很細致的規定。因為外表不僅能反映內在,而且對內在起作用和影響。
綜合素質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很多職業素質需要在工作中慢慢體會、積淀、提高,不過有些行為習慣可以在學校得到訓練。如果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適時介紹日本文化、習俗、商務禮儀知識,從細節開始訓練,讓學生慢慢了解、接受日資企業文化中好的部分,并體現到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那么學生將來就能比較快地適應工作、融入職場。
素質體現于細節。下面以『ビジネスのための日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商務日語》2006年8月第一版)第2課「あいさつ(問候)為例,探討如何從細節開始,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基本職業素質教育。
語言訓練目標:掌握同事之間上下班以及就久別重逢時的寒暄語;掌握和客戶見面、分別以及久別重逢時的寒暄語;以及這些寒暄語的延伸運用。
素質訓練目標:將本課學到的句型很自然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做到熱情、體貼、禮貌,培養感恩、敬業、關懷他人之心,用寒暄語打動對方,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具體步驟:
句型1
這是早上在公司碰面后同事之間的問候語,首先互道早安,然后A對B昨天的款待表示感謝。句型相當簡單,字面意思也很簡單,剛學幾天日語的學生幾乎都會說。那么,是不是每個人都能了解這些寒暄語深層的意義呢?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運用這些句型很自然地去跟別人打招呼呢?很多中國人把日本式寒暄理解為一種虛假的禮貌,認為只要內心對一個人好,表面文章是可有可無、可做可不做的,輕視打招呼、問候的重要性。
在日本,人們習慣互道早安,無論是在家庭、學校還是在公司。另外,如果對方為你做了事,那么下次碰到時一定要道謝,說明自己一直將別人的恩惠記在心里,并且充滿了感激。這樣主動做事的人才會覺得,我做這件事是值得的,是幫助了他人的。良好的社會風氣的形成往往始于一些極不起眼的小事。從簡單的問候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有教養,是否懷一顆感恩之心。
本階段訓練學生養成主動打招呼以及道謝的習慣,以及了解一些和上下班有關的常識。
要說明的是,上班不同于上課,上課時踩著鈴聲進教室不算遲到,可是如果八點上班,則代表八點前必須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八點一到就必須進入工作狀態。下班則相反,到點后才可以做下班準備工作,一般來講,員工要等上司下班后才能下班。
讓學生聽錄音,模仿錄音中的語音語調語氣,請同學2人一組做替換練習,將劃線部分替換成其他表示謝意的短句,并抽一組同學表演。
在表演中,提醒其他同學注意,要看二人的語音語調是否自然,態度、姿勢是否得體,聲音是否熱情、明快,是否給人朝氣蓬勃的感覺。
播放日劇“Hotlier”第一集片斷(約5分鐘),讓學生實際感受職場人員互道早安的場景,請學生比較一下:同樣一句「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為什么有的讓人感覺溫暖,有的讓人感覺冷漠。說明打招呼必須發自內心的道理。
請學生下課后實際練習,每天跟同學、老師大聲打招呼,可以用中文,關鍵是態度、聲音、表情。必須記住的是,打招呼一定要主動、積極,不要非等對方打了招呼后自己才做,只要碰到應該問候的對象,就要精神抖擻地打招呼,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自然而然打招呼的習慣。
句型2
這是下班時同事之間的問候。在日資企業,加班是很平常的事,如果自己早于他人下班,一定要和同事、上司打招呼。這不僅僅是禮貌問題,還是為了工作的需要。因為很多工作是一環扣一環的,也許加班的同事需要用到你的工作成果,那么你的不打招呼就有可能造成工作的停頓。另外,如果同事、上司看樣子很忙,最好問一下需不需要協助。這些簡單的問候可以反映出員工之間的關懷體貼,以及員工的敬業精神。
按照句型1的方法聽錄音、模仿、做替換練習、抽一組同學表演,注意關切之情的自然流露。
補充句型,員工下班時和上司打招呼:
同樣一句“辛苦了”,在日語中上司對下屬用的詞和同事之間用的詞是不一樣的。日本文化非常注重親疏遠近以及上下、長幼關系,并且將這些人際關系體現在措辭上,稍不留神就會失禮,需要特別注意。
要求學生下課后練習句型,并養成關心同學、朋友、老師的習慣,積極主動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句型3
這是同事之間久別重逢時的寒暄語。寒暄語往往只起劑的作用,所以回應時不必非常詳細、具體,可簡短些。但一定要用心,即使有要事在身,時間非常緊張,也不能心不在焉,讓對方感覺問候沒有誠意。
按照句型1的方法聽錄音、模仿、做替換練習、抽一組同學表演,注意語氣熱情、高興。
同樣是久別重逢,如果見到的是客戶,則需要用更恭敬的語言,不是「お久しぶりです(好久不見),而是「ご沙汰しております(久疏問候),意思是早應該去問候的,卻沒有做到,表示說話者抱歉的心情??聪旅娴睦?。
句型4
問候同事時,態度親切、熱情即可。問候客戶時,則需要用恭敬的語言,并以恭敬的身體動作配合。
提到日本人的身體動作,人們第一反應就是點頭哈腰,日語叫做「お辭,即“鞠躬”。鞠躬也有很多學問。一般來說,鞠躬分為三種,即「會(點頭示意)「敬禮「最敬禮。一般遇到熟人或者早上同事時打招呼只要輕輕點頭示意就可以了,而面對面時則行“敬禮”,最為恭敬客氣的是“最敬禮”。行禮時上半身彎曲前傾的角度是有講究的,點頭示意15度,敬禮30度,最敬禮45度。
鞠躬的方式也有很多。日本的禮儀做法有很多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叫小笠原流,鞠躬禮的做法提倡“禮三息”,即一邊吸氣一邊將上身前傾,到吐氣時剛好停止,再吸氣時才抬起上身,這種配合呼吸韻律的鞠躬,不僅動作自然,姿態也很優美。鞠躬時要注意雙腿并攏,脊背挺直,收攏下巴,手隨身體動作自然向前伸出,視線落在離腳尖前約1.5到2米處。另外,鞠躬時不能發出任何聲音,一定要等身體抬起來后再開口問候,而且抬頭動作要慢,這樣姿勢才會顯得優美。
因為中國人打招呼用握手,所以不經過特別練習,一般很難做到姿勢優美地鞠躬行禮。
播放日劇「キャビンアテンダント片段,教官對空姐進行禮儀培訓時,著重訓練了“微笑”和“鞠躬”,可以讓學生邊看邊模仿。
對劃線部分進行替換練習,抽一組學生表演。
要求學生課后練習并運用。首先從上課行禮做起,每節課開始時先行30度鞠躬禮,再例行問候。另外,碰到日籍老師、日本客人時,很自然地問候、行禮。
第5組是接待來訪客人時的寒暄語,第6組是和客人道別時的寒暄語??腿藢τ谙惹盀樽约核龅氖碌乐x,而自己則對于客人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訪表示感謝??梢钥闯?,在這種日常寒暄中,各種形式的道謝語特別多。善待他人,心存感謝之心,這是禮儀的基本出發點。
對劃線部分進行句型替換練習。注意問候時要行30度鞠躬禮。
以上是課文第一部分基礎句型,下面是第二部分會話,是對基礎句型的實際運用。
會1 欠勤した翌日
會2 殘
會3 客
先放一遍錄音給學生聽,讓學生對整段對話有一個總體印象。然后根據對話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再聽錄音。當學生聽完并且能夠回答對問題時,表示基本掌握了對話內容。
最后讓學生二人一組練習會話,模仿課文會話內容,注意表情、語氣、身體動作,做到熟練、流利、自然。
三段對話的目的都是對他人表示關懷,對話的時候注意不要背誦,流于形式。
第三部分是任務部分,給出三個任務。
任務1 上班時和同事互致問候
會話場景:昨天下午A發燒,將工作拜托給B后提前離開公司,今天早上上班看到B,表示感謝,B關切地詢問A的身體狀況。
任務2 下班時與同事互致問候
會話場景:A準備下班,B還有工作要做,相互問候、道別。
任務3 與來訪的客人互致問候
會話場景:A是X公司的職員,因聯席會議之事拜訪B所在的Y公司,在接待室閑談后進入正題。
將學生分成三大組,分別練習任務1、2、3,只要能夠完成溝通任務、達到溝通目的就可以,不必苛求句型完美。要求學生二人一組合作,自主完成。每個任務抽一組學生表演,可以當堂課抽查,課堂上未完成部分讓學生課后練習,下一節課繼續抽查。
經過大量的課堂練習,學生們基本上能夠掌握句型,也能較熟練地完成任務,只是小部分學生給人的感覺不是在會話,而是在背誦,另外動作也不夠自然。不過相信他們對于相關禮儀有了基本了解,只要經常練習,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傳授知識不難,學生們記住知識也不困難,困難的是要將知識自覺內化,自覺應用。因此教授句型的時候,教師需要將道理說清楚、說明白、說透徹,讓學生透過字面把握更深沉的含義。
這種將行為習慣訓練融入教學的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尋找文本材料外,還需要尋找合適的多媒體資料,課前準備工作量相當大。不過課堂教學因此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效率也大大提高,對于學生將來的就業、事業成功以及持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