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課程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作為人才培養課程的重要構成,是保障人才規格的重要環節。以泰勒課程原理為視角對當前畢業設計課程審視可以發現,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課程缺乏市場的力量,從而造成了畢業生出現市場適應能力不足的結果。應該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入手,借助市場的力量優化畢業設計課程。
〔關鍵詞〕泰勒課程原理;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
一、泰勒課程原理
泰勒在美國組織實施的“八年研究”涉及三百多所高校、30所實驗學校,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課程原理。泰勒提出了四個核心問題:(1)學校要達到哪些教育目標?(2)提供哪些教育經驗才能實現這些目標?(3)怎樣有效地組織這些經驗?(4)如何評價這些目標的實現程度?一經提出隨即成為學校課程編制的理論依據。直到二十多年后隨著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發展才逐漸出現了對其的質疑和挑戰。畢業設計是人才培養的最后環節,也是反映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指標。畢業設計過程中是否借助了市場的力量以及如何借助這種力量來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問題。本文將借助泰勒課程原理對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課程(下文簡稱“畢業設計課程”)進行考察。
二、畢業設計課程借助市場力量現狀的審視
(一)課程目標的擬定缺乏市場關懷
培養應用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的核心目標。圍繞這個目標的是各課程目標,其中包括畢業設計課程目標。畢業設計課程是為了核心目標的實現而實施的。為了體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需要在畢業設計課程目標時參照市場的關懷,即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在畢業設計課程目標時向這個方向偏向。這樣才能夠確保畢業設計課程一方面檢驗了畢業生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鍛煉了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及對社會的適應力。在人才培養的實踐中,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輕視專業實踐技能的傾向。畢業設計課程中也同樣存在相似的問題。例如在畢業設計的考察上過于強調“學術性”,即學校往往強調畢業設計的學理基礎,卻忽視其應用性、現實需求,甚至有些畢業設計的選題還存在著與市場、就業等明顯脫節的現象。這反映出畢業設計課程的目標選擇上缺乏對市場的敏銳性。
(二)課程內容的選擇與市場需求存在差距
在面對市場多元需求的情況下,畢業設計課程內容的選擇本應該更加凸顯市場需求的差異性和特殊性。這時需要市場提供更多的背景與思路從而演化出符合應用型人才特征的畢業設計。現實中畢業設計課程內容卻與市場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課程內容的刻板化、固化不僅沒有考量到市場的需求,甚至還造成“設計模板”現象普遍存在。“設計模板”現象指的是畢業生在做畢業設計時套用已有成品、半成品設計模型為模板,替換其中某些元素從而達到“偷梁換柱”目的的現象。“設計模板”不僅反映出畢業設計課程內容的選擇、要求、形式等存在不規范現象,更凸顯出畢業設計課程內容的選擇與市場存在著明顯的差距。這種課程內容缺乏變通性,不論是主觀還是客觀都造成了畢業生能夠投機取巧。市場中存在著種種需要,如果將畢業設計課程內容的選擇與市場需求進行有機的結合,必然能夠有效地避免“設計模板”現象的發生,也能夠幫助畢業生認識和理解市場的需求。
(三)課程實施需要借助市場的力量
為了培養應用型人才,滿足市場需求,畢業設計課程實施過程中需要市場提供力量,幫助監督、規范畢業設計以保障課程內容的順利實施。換言之,市場是保障畢業設計課程內容實施的一支重要力量。高職已經意識到市場或者實踐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所以在大學生培養的過程中常常非常注重畢業實習的環節。從場域的角度來看,畢業實習是畢業設計的有利契機,通過在實習過程中選擇自己的畢業設計不僅能夠擺脫學校設定內容的刻板,也能夠讓畢業生在實習中開展畢業設計。不少學校卻常常把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看作是兩個分別不同的過程進行,而沒有進行有效對接,即畢業生在實習單位進行實習,回到學校進行畢業設計。理論上來說,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二者并非決然對立。在進行畢業實習的過程中完成畢業設計,恰恰是理想的契機,讓畢業生能夠選擇偏向于市場的內容。畢業生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在設計的質和量上都能夠接受市場的監督和規范,從而提高畢業設計的實用價值。
(四)課程評價缺少市場的觀點
課程評價是檢驗人才培養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的核心內容。高職院校對畢業設計的評價還存在明顯的不足。譬如在評價主體上常常以本校教師為主,對于是否具有實用價值缺乏足夠的關照。畢業設計的實際應用水平如何還缺乏詳細的評價體系和指標建設。畢業設計成果是否具有實用性以及有多大的實用性最為敏感的力量在于市場。這也就意味著市場對畢業設計課程評價有一定的話語權。如果僅僅由高校教師來對畢業設計課程進行評價的話,那么將可能會忽視相當部分的實用性而僅關注畢業設計成果反映出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這也是為何畢業生常常具備相應的知識儲備,但是實際動手能力還有所欠缺,在工作中出現適應性較差的現象。
三、借助市場力量的畢業設計課程改革
(一)參考市場力量擬定課程目標
畢業設計課程的目的在于充分地鍛煉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市場的力量不論是在創新能力、應用能力還是實踐能力上都有著直接的話語權。在畢業設計課程目標的擬定上高職院校應該廣開渠道,在高校教師設定目標的過程中參考市場對于畢業生的需求,對于畢業設計成果的需求。通過學校與市場的合作綜合擬定畢業設計課程目標。
(二)借鑒市場中的設計內容
在畢業設計課程內容的選取上,高職院校可以充分地利用校企合作的平臺,利用這一平臺獲得畢業設計課程內容的選擇。市場是對市場需求最為敏銳的組織,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幫助學校選取畢業設計課程的內容,把市場需求的內容、用人單位需要的內容充分地體現在畢業設計課程內容中。這樣既能夠發揮畢業生畢業設計成果的應用性,也能夠增強畢業生對自己的信心和面對市場競爭的勇氣。
(三)賦予市場對畢業設計過程的監管權
畢業生的畢業設計成果質量如何,能否體現出其應用型人才的特點都需要通過過程的監督和管理來實現。市場的力量是監督和管理畢業生畢業設計的重要力量之一。可以通過為畢業生安排雙導師來實現市場對畢業設計的監管過程,即為畢業生安排校內導師和聘請企業導師各一名,全程為畢業生的畢業設計提供理論支持、技術支持、創意支持。還可以通過將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有機結合的方式,讓畢業生在實習的過程中完成畢業設計。這樣,實習單位也能夠參與畢業設計的監管。
(四)將市場的力量納入課程評價主體
大學生的畢業設計是否實用及實用程度如何的部分發言權在市場。在對畢業設計課程的評價上應該充分地參考市場的意見和建議。可以邀請相關企業中有經驗的員工或管理者參與畢業設計成果的評定以對畢業生的知識儲備、技能進行合理的考核。除此之外,還應該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從畢業設計成果藝術性、實用性、創新性、知識儲備表現性等各方面入手,細化評價指標體系,讓評委會能夠依據評價指標合理評價課程及畢業生的表現。
參考文獻:
[1][美]拉爾夫•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李磊.重讀“泰勒原理”[J].浙江教育科學,2018,(4):7-10.
[3]陳巍.藝術設計類專業實踐教學及其體系構建[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5):184-187.
[4]馬濤.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戲劇之家,2014,(7):292-293.
作者:蘇丹 單位: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